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語文教案

時間:2023-01-05 15:02:3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精】三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三年級語文教案

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經歷“數學化”的過程,適時地滲透數學符號化思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學生分析:學生都知道搭配的簡易方法,而且很想動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數學原理,還得進一步學習新課。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育軟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老師想和家長們成為好朋友,新朋友見面時,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2、老師隨意與家長握手,有意讓秩序亂起來,有意重復握。3、師:剛才老師已經與多少位家長握手了?(不知道)你們為什么也沒記住呀?(太亂了)4、師:是呀,太亂了!老師也不知道握了幾個了。下面老師要是再握一次手,你們說應該怎么做?(注意點什么?)5、學生說,教師板書(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看來同學們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順序。6、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像你們剛才所說的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這節課我們就用有順序、不重復的思考方法一起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感悟有序。

  講述:元旦到了,小紅的媽媽為她準備了2件上裝,3件下裝。(課件出示)

  提問:從上裝和下裝中各選一種穿,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生:5種、6種……)

  到底有幾種?你們能有序地來搭一搭嗎?(學生搭配)

  展示搭配:(學生邊說邊擺出兩種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種。板書2×3=6)():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匯報、交流,理解2個3和3個2兩種不同搭配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選擇方法,體驗有序。

  (1)改變條件:把褲子增加到4條。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連一連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師收集材料,展示結果。學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結果。板書:248

  4、測驗證、發現規律。

  (1)再次改變條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條時,請猜想一下又有幾種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種)

  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從236,248中可以推測到求兩種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證猜想。

  任務:請隨意選擇兩類事物,搭一搭、數一數有幾種?再把這兩類數據乘起來,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學生驗證)

  (3)反饋:

  師:你一類選幾,另一類選幾,數出來是幾?乘起來呢?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交流(略)

  (4)師生共同小結

  兩類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來計算。

  (祝賀猜想正確。)

  [點評:教師為學生提供典型而又豐富的研究材料,通過擺一擺、連一連、猜想和驗證等數學活動,并有理有據地表達數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在擺中感悟,連中體驗、猜想中推理,交流中總結,經歷了一個數學化的過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以學論教”的教學理念。]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講述:剛才小朋友們自己探究出一個規律:求兩類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現在我們就來用一用這條規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1、引出要搭配的服裝。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喜歡)今天老師介紹你們認識一位新朋友。(播放課件情境圖)

  (課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貝貝,今天天氣真好!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游樂園。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該穿什么衣服去呢?你們愿意幫幫我嗎?(愿意)

  師:貝貝從衣柜里挑出了幾件衣服。(課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師:這些衣服中有幾件上裝,幾件下裝?你來。

  生:有兩件上裝,三件下裝。

  師:那是什么樣的上裝和什么樣的下裝?(引導學生說出顏色)

  師:一件上裝配一件下裝就是一種穿法,那么你想讓貝貝怎樣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課題。

  師:一件上裝配一件下裝就是把一件上裝和一件下裝進行搭配。搭配中的學問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中的學問)

  師:從同學們的建議中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審美標準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把兩件上裝和三件下裝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來,讓貝貝自己選擇,好嗎?(好)

  二、自主探索,學習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動要求。

  師:請同學們先聽清老師的要求再動手操作好嗎?同桌兩人合作,拿出信封里的學具,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數,看看能擺出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動手操作。

  師:現在開始。

  3、學生匯報,到黑板擺一擺。

  (1)、請少于六種的小組展示。

  師:(拍三下)同學們擺完了嗎?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把剛才的學具收到信封里,比比哪組最快?123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擺法展示給大家看?請到黑板擺一擺。你們一個擺,一個數,行嗎?下面的同學請仔細觀察,看看他們是怎么擺的?和你們擺的一樣嗎?(對著擺的同學:)你們擺了幾種?其他同學看清楚了嗎?

  (2)、請六種的小組展示。

  教學反思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搭配》教學反思。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系實際,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反思《《搭配》教學反思》。

  二、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節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后地上臺展現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

三年級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三年級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觀察例圖,學習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樣抓住人物特點來寫作的。

  2.初步領會介紹人物的基本要領,學會抓住人物特點來介紹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3.寫作時,學生會用通順連貫的話,按一定的順序來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習作所包含的內容,產生對習作的興趣,激起習作的欲望。

  難點:要求學生學會抓住人物特點來寫好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習作稿紙、小鏡子若干。

  教學過程

  (課前激趣)用鏡子里美美地欣賞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處與眾不同的外貌特點。

  一、揭示話題,激發興趣

  做競猜游戲,猜猜老師描述的是誰?(課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很想聽聽你的理由。

  (好,難度升級,繼續挑戰。)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寫是班上的誰呢?(學生可能猜不對)

  (繼續猜起來,出示武建設的文字描述。)

  二、欣賞例畫例文,學習寫作方法。

  1.(出示武建設的文字描述)這段文字寫的是誰?

  2.邊看邊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伍建設的外貌的?

  3.提示學生寫人物外貌時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點 寫外貌

  5.說說寫人物外貌時一般按什么順序。

  6.寫人物時,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點,還可以寫什么?

  7.出示第二招。(圖片出示,抓性格、愛好……的特點)

  8.師引導學生交流:我想請誰來當寫作模特,誰愿意?快瞪大雙眼仔細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學之間互相了解興趣愛好。

  三、遷移運用,嘗試寫片斷。

  1.學生習作,輕音樂起。

  2.講評作文。

  3.試著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寫作方法總結。

三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說:“秋風掃落葉,何等凄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匯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了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a、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b、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d、紅于:比……更紅。

  (4)學生根據小組討論說說詩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于”不僅點出色彩鮮艷,而且顯得更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詩人驚喜地發現,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寫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寫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說,前面景物的描寫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統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導語,配置音樂、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復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擇性作業。(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色圖。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敘文)

三年級語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積累運用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目標

  積累格言警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閱讀短文《給,永遠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寫出自己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教學重點難點

  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那愉快》插圖、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讀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讀短文,了解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

  1 導入。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誰愿意說一說?這些格言警句你為什么記得牢?2 教師示范背誦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導學生讀、背格言警句。

  1 讀準字音。

  2 注意不讀破句。

  3 練習背誦,檢查背誦情況。

  三、閱讀短文。

  1 反復閱讀,了解主要內容。

  (1)初讀短文,了解大意。

  (2)逐個自然段閱讀,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個自然段的內容連起來說說,抓住短文的主要內容。

  2 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什么?

  (2)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高爾基認為要怎樣生活才會愉快?

  (3)反復讀“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思考:“給”字后面為什么加上逗號?“永遠”強調什么?

  (4)聯系生活實際,談個人感受。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積累運用八

  讀讀背背——格言警句

  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聯系課文內容,分銷足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教師出示《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的插圖,大家還記得這三篇課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分別在三幅圖上寫上“誠信”“誠實”“善良”“奉獻”。清同學們根據“積累運用八”中“口語交際”的要求,就這一話題,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組成小組,選擇交流內容。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聯系《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等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應該怎樣培養美德,可以列舉革命領袖、英雄模范的事跡,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人的故事,說說他們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求:(1)講的同學先想好內容和順序,要做到語句通順、連貫。(2)聽的同學要抓住說話人所表達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小組可展開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交流情況。

  三、各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在小組的基礎上,師生評議:哪個小組說的內容最感人,哪個小組表達的最清楚。

  四、教師小結。

  作業設計

  寫一個有美德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從小培養美德

三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資料或圖片。

  師:導語:同學們,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美的詩(出示古詩《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課件)大家想讀嗎?(學生自由讀)好!盡情地讀吧!看看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么美景?(讀、交流、板書:荷花)

  師:(出示荷花國畫的課件)同學們,這就是詩人所吟誦的荷花!那,你對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預習課文并收集了有關荷花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誰第一個來?

  生匯報。老師詢問資料來歷,并適時鼓勵。適時展示圖畫,并指名說說“荷花、荷葉、藕、蓮蓬、蓮子”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很好!)

  二、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揭題

  師: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麗,所以歷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寫荷花、畫荷花。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寫過荷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荷花(讀題)

  2、檢查預習

  師:對于這篇課文你在課前讀了幾遍?(詢問兩名學生)

  評價:很好!(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

  3、激發讀書興趣:你想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

  自主選擇自然段讀就挑你最喜歡的那個自然段讀!

  (配合學生所讀的自然段相機出示有關自然段中的生字詞,讀詞)

  學習生字詞(課件出示生字詞)

  評價讀書情況:剛才讀課文誰讀得最好?

  4、(激發競爭意識讀書)他讀得這么好,就沒有人能超過他?

  師:這么多的同學都想讀?老師給同學們一次機會,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輕聲自由讀、朗讀、同桌合作讀)

  (學生初談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入情入景,欣賞荷花的美麗,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配樂范讀,創設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畫面)

  師:(課件出示荷花池的畫面)同學們,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讓我們一起隨著畫面再來欣賞一番吧!看的時候可以隨意地贊美,可以隨意地做寫動作。

  師:同學們,看到這一池的荷花,聽到你們發自內心的贊美,可見你們顯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師:就讓我們把描寫白荷花的這兩個自然段再美美地讀一讀吧!隨機出示相關文字(指導有感情地讀、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課文)

  (指導理解內容,手勢演示)師:同學們,剛才你看到了幾種姿態的白荷花?

  生:3種

  生:多種

  師: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同學們,你們的雙手就能組成一朵朵美麗的荷花,不信,就試試吧!(指名試)師背誦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強對文字的理解。

  師:評價——你們真聰明!

  (指點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同學們,你們都只看到三種姿態的荷花嗎?

  師:(指點想象)一池的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呢?請根據你的想象同樣用手勢表示出來!(見機指導語言表述)

  生評價:哇!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態!

  2、詞語積累(指兩名學生欣賞眼前這手勢演示的一池荷花,詢問: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生:千姿百態(相機板書)

  3、再讀課文,加深感悟師:同學們,讓我們再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讀、指名讀)

  4、指導學生質疑:師:這兩段話你讀懂了嗎?有疑問嗎?(紅線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師:讓我們隨著作者的假設就把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覺得怎么樣?

  小組討論解疑。是啊!這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畫家是誰?

  師:小結——是啊,除了“大自然”這位畫家具有這樣的魔力外,還會有誰呢?

  指導讀好這句話。

  小結指點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真是好樣的!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課件)師: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著它們!(停頓片刻)

  課件(畫面配老師的動情朗讀)“我忽然覺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學生變換角色描述)師:(請學生坐下)同學們,你現在變成誰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說話訓練)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對你這朵荷花說些什么?(青蛙……)

  3、小結并指導讀書。

  生:看到這么美的荷花,我們不由得像作者一樣,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荷花!

  師:讓我們再來扮演一下這美麗的花仙子,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五、回歸全文,升華感情,豐富積累。

  師:總結——美的景致總讓人流連忘返,美的文章總讓人百讀不厭,葉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麗的文章,寫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他對荷花的贊嘆,對大自然的熱愛!(見機處理:指導學生讀書)

  (學生運用課前積累的詩文贊美荷花)同學們,課前你們還積累了許多贊美荷花的詩詞或文章吧?請試著用其中的一些內容來贊美一下這眼前的荷花,行嗎?

  六、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課后請你們

  1、繼續閱讀積累贊美荷花的詩詞或文章,利用班隊課開個“賞荷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

  教學體會: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借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盡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這一節課中雖不能全面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已有些嘗試及體現。留心課中細節,就會發現這節課正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新的課程標準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綜觀這一節課,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許多體現學生認知循序漸進,逐級上升的點。比如: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后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不難看出課堂上教者在“導而弗牽”這一尺度的把握上還是處理得比較適度的。學生說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

  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記得在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對是否讓學生閉目體會荷花的狀態持相反的兩種觀點:即一認為要;一認為不要;對此,我們也還曾發生了一些可喜的爭論。最后還是認為該用,畢竟那是學生個性化領悟語言文字的過程,記得她在上課時,同學們都說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說“荷花太美了”有的說“葉圣陶爺爺寫得太美了”……那是學生多么好的一個聽讀感悟的心理歷程啊!這一切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過程。學生憑借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象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煉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4、重視指導學生掌握

  恰當的學習方法。我們深知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現代教育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是強調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回顧這一節課,我們會被這許多看似不經意的語言所打動“課前是該認真預習!多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通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

  5、重視課內外的語言積累。

  新的語文教學強調返樸歸真,注重學生課內課外知識的積累,在這節課中,學生既有課外關于荷花知識、荷花詩詞的豐富積累,又有課中語言文字的學習積累,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了廣泛的閱讀積累。

  6、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節課中,對于疑難問題的解決便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動學生,感染學生。

  一段美的情境會省去我們教者多少繁瑣的分析講解。本節課中設計的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升華情感。比如:配樂范讀,創設并引學生入情境。(師配樂朗讀有關課文,學生閉目體會荷花池的美景)“同學們,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課件)“荷花真美!讓我們起立,像作者那樣久久地、深情地看著它們!”(停頓片刻)

  (學生變換角色描述)這些情境地創設顯然大大優化了教學,節約了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閱讀、感悟、積累語言文字。

  三、課件美化了語文課堂。

  好的課能處處給人藝術美的享受,課堂上教者得體的語言,親切的笑容,大方的舉止都應是體現這樣的目標的。新的課越來越多地得益于優美的課件的輔助,這節課課件也給了學生有藝術美的享受。課件伊始曾出現了一幅配圖的古詩《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課件,那國畫的選配那民族音樂的協調配合都體現了多媒體的魅力,它從聲音、圖象、文字多角度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民族味,藝術味,為學生領悟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奠定了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從這一點上,我們足以看出課件設計真正美化了語文課堂。

三年級語文教案7

  教材簡解: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以分步解讀,入境悟情等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秋天,發現欣賞自然之美,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定為:

  1、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體會詩的意境;

  2、激發學生對秋天的欣賞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設計理念: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觀事物和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機統一,它是詩的靈魂,可以說,沒有意境就沒有了詩:“詩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誦秋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將一幅絢麗的秋景圖展現于我們面前。教學中我把握情與景的統一,引導學生走入詩境,感受詩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二、分步解讀,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整體誦讀,體會詩韻。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1、談談秋天的印象。

  2、出示圖畫或課件,配樂朗誦《山行》。

  3、理解詩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講解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感知秋天,進而引入古詩,通過圖片直觀感受,引發學生了解全詩的興趣。】

  二、分步解讀,入境悟情。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1)運用不同手段理解“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讓學生聯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

  “斜”教師用“簡筆畫”演示;

  “寒山”讓學生查閱工具書或教師講解。(從該詞當中了解古詩所寫的季節)

  (2)出示句式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教師引導學生講句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講句意。

  【設計意圖:緊扣重點詞,理解“遠上”、“斜”、“寒山”相應詞語,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凝練與本詩意境。】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或課件,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機突出“生處”這個詞義的難點。

  (2)試著讓學生自己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自學三、四句。

  (1)根據學法指導,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反饋。

  (2)匯報交流,教師對重點處點撥。

  4、引導學生領會全詩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突出“詞義句意理解”的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力求改變“講詞語——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聽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導學生把景物說具體。

  2、面對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聲朗讀這首詩。

  (2)畫一幅畫。

  【設計意圖:愛動、富于想象、形象性強是兒童的共同特性。教學時對于繪畫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指導學生根據詩意作想象性繪畫(非技術性)。教學中應讓學生盡可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繪出來。詩中之“畫”形象化、直觀化了,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美的意識。】

  (3)當導游介紹此處美景。

  【設計意圖:能在課堂上完成的想法讓學生當堂即做,如朗誦詩,不能當堂完成的可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給了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

  四、整體誦讀,體會詩韻。

  1、學生誦讀,怎樣才能讀得美?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讀出節奏美)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范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古詩是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適宜誦讀。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既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又可使學生情感升華至對美好景物的熱愛。】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1、出示杜牧《長安秋望》,王維《山居秋暝》,李商隱《霜月》。

  2、學生自由誦讀。

  【設計意圖:這幾首詩都與秋天有關,學生通過自讀,領悟古代詩人筆下秋天的千姿百態之美。】

【教材簡析】

  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課文開頭簡單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黃山爬天都峰這件事;接著圍繞著爬天都峰,按事情發展順序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腳下看到的情景。講了兩點: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層講爬天都峰前的情況。先講我擔心能否爬上,接著講我和老爺爺相互鼓勵下一起爬。第三層講我和老爺爺、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講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況。先講在鯽魚背前我和老爺爺照相留念,接著我們互相道謝,最后課文用爸爸的話對我和老爺爺講的話進行總結。

  【教學方法】

  1、依據本單元組的訓練重點和講讀課文的要求,通過課后思考題,逐段讀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綜合練習,把握課文要領,深化記憶,并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與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分析題眼,疏理線索

  1、學生自學課文,初知大意,讀準生字字音,基本弄清新詞含義。

  2、抓住題眼爬,進行議論:

  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認為用爬山好還是用登山好,為什么

  ②你爬過山嗎請你說說是怎樣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指名讀課文有關的自然段。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

  ①天都峰有哪些特點它的高和陡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課文中描寫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來讀一讀。

  ②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猶豫奮力終于這些關鍵詞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三到七自然段,體驗人物的動作。

  語言:

  ①猶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樣的為什么現在我不再猶豫了課文是怎樣寫的

  ②我是怎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課文是怎么寫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將如何向峰頂奮力爬去。再讀課文,通過上下文理解奮力這個詞。

  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頂了,用了終于一詞,體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3、自讀八至十自然段,討論:

  ①老爺爺為什么要謝我我為什么又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么意思在這里用上居然這個詞強調了什么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舉例。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②齊讀爸爸說的話,討論: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吸取力量的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綜合練習,鞏固遷移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完成以下練習:

  1、填空:來到天都峰腳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時,我心里(),有點()。這時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也來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頂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頂。老爺爺對我說:你的勇氣()了我,現在()也爬上來了!我說:我才是從您的勇氣中()到力量的呢!

  2、齊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這一自然段,再讓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課后寫成片斷。

  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課文開頭簡單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黃山爬天都峰這件事;接著圍繞著爬天都峰,按事情發展順序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腳下看到的情景。講了兩點: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層講爬天都峰前的情況。先講我擔心能否爬上,接著講我和老爺爺相互鼓勵下一起爬。第三層講我和老爺爺、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講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況。先講在鯽魚背前我和老爺爺照相留念,接著我們互相道謝,最后課文用爸爸的話對我和老爺爺講的話進行總結。

三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要求

  1、熟悉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事情的經過。

  4、體會比喻的含義。

  重點、難點

  1、了解事情的經過。

  2、體會比喻的含義。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導入。

  1、出示《雨中》掛圖。

  2、看圖,說圖。

  3、過渡:這樣一幅圖會有怎樣的故事,我們來學習《雨中》。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

  2、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①每個自然段寫什么?

  ②了解運蘋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經過。

  ④了解“閃閃發光的河”“點點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匯報學習情況

  ①解決第1題

  ②解決第3題:事情的經過在第4--5自然段,寫小男孩子和同學、司機、行人們一起幫助姑娘撿起蘋果。

  三、體會文章表現的。(簡要講)

  大家這樣幫助姑娘,體現了什么?(助人為樂的)

  四、仔細讀課文,把每一個自然段都想象成一個畫面。

  助人為樂的畫面。

  熱心助人的畫面。

  義務助人的畫面。

  五、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六、:

  課文描繪了美麗的雨中畫面,記敘了一個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會怎么做?

  七、板書:

  撒蘋果

  雨中助人為樂

  撿蘋果

三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寓言《南轅北轍》,了解故事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寓意,生動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誰能說說你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畫蛇添足》、《南轅北轍》。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板書課題),看看其中蘊含有什么樣的道理。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課前參與情況,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初讀故事《南轅北轍》。

  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三. 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

  2. 師:誰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

  3.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

  師:轅: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杠。轍:車輪走過之后,路面壓成的痕跡。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四. 分角色讀文。

  1. 同桌分角色讀,教師巡視指導。

  2. 集體分角色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課文內容。

  1. 學生準備。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學生上臺表演,一名演去楚國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車夫。)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六. 拓展。

  1. 師:學習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們不能向去楚國的人學習。

  生2:我們應該聽別人的勸告。

  生3;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馳,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的。

  2. 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師:我們今后應該怎么做?

  生: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要一致,才能達到目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把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三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三年級語文教案1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隋朝”、“石匠”、“世界聞名”、“設計”、“創舉”、“雄偉”、“雕刻”、“遺產”等詞語。

  (二)能力訓練點

  查字典理解詞語;運用“參加”“而且”造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了解句與句的聯系,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行朗讀訓練。

  (三)德育滲透點

  從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二、重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及設計上的特點。

  (二)解決辦法

  通過深刻理解語言文字、觀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趙州橋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自學課文片斷,小組討論交流,小組發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教具準備

  趙州橋彩色投影片,趙州橋欄板的錄像帶,文字投影片,生字詞卡片。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古老的橋梁。大家一定想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座橋呢?下邊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座橋(出示趙州橋的投影片),這就是課文中所描繪的那座橋,它的名字叫趙州橋(板書:3趙州橋)

  (二)看圖議橋。

  這座橋,長50多米,寬9米多,是一座石拱橋。請同學仔細觀察,想一想與你們平時見到的橋有什么不同?(下面沒有橋墩;橋下面有一個大橋洞,大橋洞頂上兩邊分別有兩個小橋洞。)

  小結:投影片顯示出的趙州橋,大家一看就覺得它的確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大橋。50多米長的大橋橫跨在寬闊的江面上,中間雖然沒有一個橋墩。大橋洞頂上兩邊還各有兩個小橋洞。這獨特的設計也是前所未有的。這種設計出于何人之手?大橋建造于哪個年代?這樣的橋有什么優點?學完課文大家就會清楚。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的讀音。

  1.出示生字詞卡片,要求讀準字音。

  2.理解生詞。

  趙縣:在河北省,古代叫趙州。

  隋朝: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離現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設計趙州橋的建筑師。

  設計:在建橋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繪制圖樣,就叫設計。

  沖毀:沖破。

  3.自由讀課文,把帶有生字詞的句子讀兩遍。

  4.抽查自學效果,出示不帶音節的生字詞卡讓學生讀。

  5.指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連貫。最后一個自然段可全班齊讀。

  為什么說“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帶著這個問題認真地學習每一個自然段。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學第一自然段,這段介紹了有關趙州橋的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各組代表相互補充。(介紹了趙州橋的地點,設計者,建造的年代,還告訴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板書:世界聞名)。

  4.理解“世界聞名”先用查字典方法來理解。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深入研究,為什么趙州橋這樣一座石拱橋卻聞名于世界?留在課文全部內容學完之后再回答。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1)這個自然段共有6句話,先讀前2句,這兩句告訴我們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寫趙州橋非常雄偉。第②句具體寫大橋的雄偉,是用具體數字寫了橋的長度,寬度,用既能走車,又能走人,進一步說明橋寬。兩句都是寫橋非常雄偉。)

  [板書:雄偉橋長橋寬]

  (2)讀③④兩句邊讀邊想:趙州橋在設計上有哪些特點(第一特點,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大橋洞,第二個特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小橋洞。)

  [板書:沒有橋墩,一個大橋洞,4個小橋洞]

  (3)這樣的橋有什么優點?讀⑤⑥兩句話,(既減輕流水對橋身的沖擊,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板書,既……又……]

  (4)對照板書有順序地說一說第二自然段介紹了有關趙州橋的什么?(先講趙州橋非常雄偉;再講趙州橋在設計上的兩個特點;最后講了橋的優點。)

  導語:學習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介紹有關趙州橋的情況,使我們對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紹,還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2.深刻理解語言。

  (1)出示投影片:“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理解“這種設計”指怎樣的設計?(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創舉”。字典中的解釋:開始做。

  (3)理解“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這句話的意思。(趙州橋這樣的石拱橋是隋朝的李春第一個設計出來的,這是李春的首創。是沒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個句子除了告訴我們趙州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實際上也就告訴了我們橋怎樣:(橋很堅固)

  (5)遠在1300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性地設計建造了這樣雄偉、堅固的趙州橋,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古代勞動人民是聰明的,是有才干的………)

  導語:顯然文章在介紹橋,贊美橋的同時也在贊美誰?(贊美建橋人,贊美勞動人民)因此在朗讀時要讀出贊美之情。

  3.朗讀訓練。

  4.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六)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1、2自然段我們知道趙州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的。歷經千年的風風雨雨,它仍然那么雄偉,那么堅固,真不愧為是一座世界聞名的古老的橋梁。

  2.擴展。

  出示投影片:

  (1)趙州橋在________省________縣。趙州橋也叫________橋,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趙州橋為什么會世界聞名?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預習第3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2)描寫了龍的幾種姿態?

  (3)“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

  第二課時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了1、2自然段,回顧這個自然段的內容,說一說趙州橋是怎樣的一座橋?(趙州橋非常雄偉、也很堅固)

  導語:趙州橋除了雄偉、堅固以外還有什么特點?接著學習第3自然段。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這段的第1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說橋“堅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說橋堅固)這一段說橋怎樣:(橋美觀)

  小結:這句話由兩個小分句組成,前一個小分句與上邊一個自然段緊密相連;后一個小分句又與本自然段緊密相連。一句話把兩個自然段連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結構上起了連接作用。這句話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第一句話與后邊內容的關系。(第1句的第2個小分句概括地寫橋美觀,其它內容是具體地寫橋的美觀。)

  3.具體描寫部分作者詳細描寫了橋上的什么?(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作者具體描寫了欄板上雕刻的圖案。)

  4.理解“雕刻”。(一種工藝,本文指在欄板上刻鑿圖案。)

  欄板上的雕刻也屬于石雕,在石頭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難度。(一般的石匠是難以勝任的。只有手藝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趙州橋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圖案并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說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賞欄板上雕刻的精美圖案。出示投影或錄像。(電教手段可以超越時空,把學生帶到趙州橋上,使其身臨其境,親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學生在欣賞美,感覺美的同時自然也就會感到這一歷史遺產的珍貴。)6.讓學生講述欄板上雕刻的精美圖案。(在學生觀看了投影或錄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賞美”,“感受美”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美。”)

  7.研究書中怎樣描寫這些精美圖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這段里寫了幾幅雕刻圖案(3幅)

  (2)這3幅圖案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相同之處①畫的都是龍②畫的都是兩條龍。不同之處:姿態不同。)

  (3)欄板上只有這3幅圖案嗎?為什么選擇這3幅圖案?(欄板上有許多幅圖案。這3幅圖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寫了3幅最精美的圖案,其它圖案雕刻怎么樣?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所有的”指橋上欄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是作者的想象。因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靈活現,給人一種游動的感覺。“真像活的一樣”是因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這句話不僅是對這層內容的總結,也是對橋上所有圖案的高度評價。)

  8.朗讀訓練,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是優美的,所以我們讀這段時,聲音表情都應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樣寫橋的美觀的(對照板書:先概括寫橋很美觀,然后具體寫欄板上圖案很精美,又寫了3幅最精美的圖案,最后寫所有的龍真像活了一樣。)

  10.按這個順序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理解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關鍵性的詞語:智慧,才干,歷史遺產。

  智慧:聰明。

  才干:才能、本領。

  歷史遺產:祖先,歷史上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再引導學生面對全文思考這個問題。(①趙州橋設計的很有特色。②趙州橋雄偉、堅固,已有1300多年了還完好無損。③趙州橋美觀。都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趙州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后人引以為自豪的。)

  3.造句練習:參加,而且。

  (四)總結、擴展。

  教師小結:趙州橋以它獨特的建筑風格聞名中外,世界上許多橋梁專家都到趙州橋參觀學習,如今趙州橋旁,豎立著李春的塑像,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建筑師。可見趙州橋的影響多么深遠。

  (1)朗讀全文。

  (2)背誦2、3自然段。

  (3)為什么說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4)學習生字的字形。

  七、布置作業

  預習第4課《帳篷》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教案12

  【內容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它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運用比喻手法,描寫了瀑布的特點,表現了作者葉圣陶對瀑布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組詩意象豐富,語言優美易讀易誦。

  【設計理念】

  通過朗讀品味詩中語言的優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資料讓學生對瀑布的特點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瀑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疊、喻”等生字,會寫“瀑、疊”等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且能背誦。

  3.深入理解全詩,了解瀑布的特點。

  4.在學習中感受瀑布的美,激發對瀑布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全詩,了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瀑布的熱愛及贊美之情,增強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配樂朗讀音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吟詩激趣,揭示課題

  1.出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提問:

  A.詩中重點描寫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觀察瀑布的?(遠望瀑布)

  C.在作者看來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呢?(像一條銀河)

  3.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的詩《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樣的。(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全詩,認讀生字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詞語,注意聽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順。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三、細讀體會,質疑問難

  1.自由讀詩,分析對比。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么異同?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么異同?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觀察角度只

  教案《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瀑布》教案》,來自網!

  有一個就是遠望,但是在詩歌《瀑布》中,作者由三個角度對瀑布進行觀察和描寫,一是沒見瀑布,先聽其聲;二是遠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腳下仰望。)

  師述:請同學們用直線畫出說明作者觀察點的句子,讀一讀,細細體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景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寫,這樣條理清楚。)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認為瀑布的聲音既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師述:“疊疊”和“陣陣”是什么意思?結合課后第三題理解。

  (這些疊詞強調事物數量多或出現次數頻繁。)

  師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模仿,談感受,體會瀑布氣勢的雄偉,體會作者恰當的表述。)

  (②李白在遠望瀑布時,覺得瀑布像一條銀河,而葉圣陶先生,卻覺得瀑布像一道白銀。)

  師述:用“ ”線畫出打比方的句子,細細品讀,思考:你從這句話感受到什么?

  (恰當,不僅寫出了雪白的顏色,還寫出了其光澤。)

  ③葉圣陶先生在近處仰望瀑布,覺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風吹來,它又如煙,如霧,如塵。

  播放關于瀑布的錄像,學生欣賞,結合情景理解課文。

  ④出示句子“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思考為什么煙、霧和塵之間用“,”而不用“、”呢?

  (因為他們是三個短語而不是詞語,即“好像煙一樣,好像霧一樣,好像塵一樣。)

  4.配上音樂有感情朗讀。

  5.用一句話贊美瀑布。

  四、總結寫法,激勵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壯觀,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敘述,還在于他能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進行恰當的描寫。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技巧,那么我們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盡收筆下。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教師范寫“瀑”和“襯”字,指導學生寫好筆畫,及衣字部,不要寫成示字部。

  2.學生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把全詩背給父母聽。

  3.完成課后的詞語花籃。

三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父親說的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什么事;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我們學習了課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獻出自己的鮮血,甚至是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多么令人感動,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吵,這時,我們雙方都應該怎么做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從中我們也許會受到啟發。

  二、 布置自學

  1、 讀讀課文帶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3、 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不明白的地方。

  三、 檢查自學情況

  1、 請學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 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 學習課文

  1、 理清課文層次。(全班討論)

  ①默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原因

  ③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發生爭吵后我和克萊諦的表現

  ④哪幾個自然段寫放學后,克萊諦主動找我,我倆和好了?

  老師歸納: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發生爭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親教育

  2、 學習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讀這部分內容

  ②先同桌討論,后全班討論: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發生爭吵后雙方的表現各是什么樣的?你體會到什么?

  3、 學習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讀讀這部分內容

  ②自己默讀,在書上批畫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的心情。

  ③讀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老師小結:這部分內容對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后的矛盾心情寫得非常真實具體,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錯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認錯誤――又怕丟臉,沒有勇氣。

  4、 引導弄清兩個問題

  ①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這是為什么?(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不理解,為我的表現感到悲哀。)

  ②克萊諦兩次說“我在外邊等著你”而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兩人想的是一樣的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5、 學習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讀這部分內容,找找描寫兩個人表現的詞句,你體會到什么?

  ②全班分兩組,一組說我的表現,一組說克萊諦的表現。

  6、 讀最后一段,理解父親的話。(全班討論后老師總結)

  一個人不但要認識到錯誤,而且要敢于認錯,求得別人的諒解,不能錯上加錯,不友好待人。

三年級語文教案14

  【教材簡析】

  《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們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增長自然知識,學習用聯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

  【教材處理】

  《太陽》這樣的說明文,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難理解。如果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逐句逐段地閱讀分析,課堂氣氛會顯得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為此,我采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通過閱讀去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自然的興趣,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導學目標】

  (一)學生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教師技能重點訓練目標

  1.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的策略與技能。

  2.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與技能。

  3.利用各種媒體教學的策略與技能。

  4.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與技能。

  【導學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導學難點】

  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切入點】

  太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它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

  【導學方法】

  1.激發興趣 2.自主識字 3.朗讀感悟 4.合作探究

  【導學時間】

  2課時:每課時40分鐘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朗讀感悟,了解太陽的特點。

  第二課時: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習生字詞。

  【導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等。

  2.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導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激勵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互相交流,教師觀察發現學生對太陽的了解程度。

  2.教師講述《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讓學生質疑:太陽能不能用箭射下來?為什么?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有多大,有多熱?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展示了收集的資料后,對太陽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對神話故事進行質疑,帶著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的策略與技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①自讀課文,把生字新詞畫出來,并練習讀正確。注意氏讀shì ,不讀sì ;獸讀shòu ,不讀sòu ;殖讀zhí ,不讀zí ;蔬讀shū ,不讀sū ;較讀jiào ,不讀jiǎo;②讀通句子、課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3.小組練讀課文。小組商議讀的形式,可以齊讀、輪讀,在組內互相正音。

  4.各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看哪一組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小組齊讀、開火車讀,或派代表朗讀,讀后進行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自學要求學習生字,并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為全體參與創造機會,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與技能。】

  5.默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6.師小結:《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以及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朗讀感悟,了解特點

  1.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多次的朗讀,對課文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那誰知道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的特點的?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明白的,然后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特點認真閱讀。

  3.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結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教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并發現問題,引導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4.匯報交流。

  ①學習遠的小組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看課件做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引導學生發現通過列數字、舉例子來進行具體說明,其中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

  ②學習大的小組匯報,教師相機播放課件。

  看課件,說體會:左邊是130萬個地球,右邊是一個太陽,中間以等號連接。教師總結并鼓勵學生發現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③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匯報。

  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匯報后,說得要有條理,適當引導說出列數字、打比方和舉例子來說明的方法。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利用各種媒體教學的策略與技能。】

  5.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①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要讀出太陽的特點。

  ②同學們都了解了太陽的特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13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四、總結

  【作業設計】

  必做: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選做:

  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瀏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太陽的什么特點,誰來說說?

  2.導語:那么,距離我們那樣遙遠的太陽,又和我們人類有著怎樣的密切關系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的第4~8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

  3.學生自主閱讀,勾畫句子,進行匯報。

  二、朗讀感悟

  1.認真閱讀第4~8自然段,小組里交流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2.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及生活實際,再想想對這句話的理解。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語文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與技能。】

  三、全班交流

  1.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不必考慮發言內容是否符合課文敘述順序;可以用課文中的語句,也可以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和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沒有太陽就沒有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沒有自然氣候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3.引導學生讀讀課后資料袋的內容和選讀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對太陽的了解。

  4.指導背誦課文的最后一段落。

  ①課件出示課文的最后一段落,學生練習讀出對太陽的贊美之情。

  ②進行多種形式的比賽朗讀。

  ③在熟讀的情況下,指導學生將課文的最后一段落背誦下來。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同樣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語文課堂教學應堅持以讀為本,并且要有效地突出讀的目的性、層次性,讓學生在多形式和多層次的讀書活動中,理清思路,感受語言,體會情感,豐富學生的認知和體驗;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的策略與技能。】

  四、指導書寫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片,生開火車讀,齊讀。

  2.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并給生字擴詞。

  3.教師范寫,邊寫邊強調要注意的重點筆畫(抵,不要少寫一點;氏,不要多寫一點;獸,下面是口不要寫成曰或田;療字下面不要寫成子;莊字不要寫成壓,也不要把廠寫成廣。)。

  4.學生練習寫字,寫完后,同桌交流評價,寫得好的全班展示。

  5.讀寫詞語。

  【設計意圖:要幫助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一寫字就要把每一個字都寫好,并通過評比、展示來激發學生書寫生字的興趣】

  五、總結

  1.我們對太陽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我們對它的真實情況知道得很少,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答案,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網上查詢,有的問題現在還是一個謎,要等同學們長大后去探索。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主動學習,將來一定能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太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2.下面,讓我們懷著贊美、感激之情來讀讀課文(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作業設計】

  必做:

  1.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書寫生字詞。

  選做:

  練習寫《太陽的自述》,向人們介紹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地球

  遠

  大

  熱

  太陽

  關系密切

三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鞏固“紀、必”等14個生字,會寫“世”1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其妙的想象,讀好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根據提示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讀好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能根據提示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續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在你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都學會了什么呢?

  (預設:走路、吃飯、穿衣服等等。)

  2.師:不只是我們人類,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年紀很小的時候,都要學習本領,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第24課《當世界年紀很小的時候》。(齊讀課題)

  二、識字寫字

  1.指導書寫:學寫“世”。

  (1)教師范寫,學生書空筆順。

  (2)教師指導書寫要點,學生臨摹、練寫。

  (3)相機評價。

  2.鞏固要求會認的字。

  (1)齊讀詞語,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標注紅色。(相機指導讀好輕聲和三聲。)

  (2)字詞游戲:摘星星,搶讀生字。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第一遍大聲自由讀尋找答案,如果沒有找到,可以默讀第二遍。)

  2.釋疑

  (1)課文講了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每樣東西都必須學習怎么生活。(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2)課文先后介紹了太陽、月亮、水學會生活的故事,在2-4自然段。

  (3)只要萬事萬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在5-7自然段。

  (4)這個故事只是開頭,在8、9自然段。

  四、深度探究,展開想象。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猜一猜“譬如、粗糙、敏感”的意思。

  (3)找一找太陽學會了什么。(發光、上下山)

  (4)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太陽,你還想學習什么?(配圖提示)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

  (2)說一說為什么“這主意不好”,為什么“這主意不錯”。

  (3)在這一段中找一個合適的詞或短語形容月亮。(反反復復、不斷變化)

  (4)找一找月亮學會了什么。(不斷變化)

  3.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

  (2)找一找水學會了什么。(往低處流)

  (3)指導三個“往低處流”的朗讀:第一個自然平實,第二個強調“低處”,第三個“輕柔延續”,結合省略號感受區別。

  (4)思考:為什么水要往低處流?(因為這對它來講是最容易的事。)

  4.學習第5-7自然段

  (1)讀第5自然段,發現:每樣東西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生活的就變得很簡單。(指導讀好長句子)

  (2)分別說一說“太陽、月亮、水”做什么事最容易。

  (3)當萬事萬物都做最容易的事,世界就會變得很有秩序。

  (4)展開想象:還有哪些事物做了自己最容易的事,讓世界變得有秩序?

  (根據填空補充句子,配圖朗讀小詩,感受事物的美好。)

  5.學習第8、9自然段

  (1)讀第8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有很多開頭?

  (引導:最開始的時候,太陽、月亮就會發光嗎?是不是慢慢學會的呢?高山一開始就喜歡安靜地待著嗎?還是慢慢學會的呢?)

  明確:一切事物都有年紀很小的時候,都要慢慢學會本領,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2)展開想象,續編課文。(根據填空補充句子,展開想象。)

  6.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萬事萬物都有年紀很小的時候,比如一顆小小的知識的種子,在我們的心里生根發芽,伴隨著我們的學習,開出一朵絢爛的花。(板書)

  六、布置作業

  從這兩個開頭中任選一個,把你課上說過的句子和你的組員分享,組成一首首優美的小詩吧!

  1.這世界還相當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三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7-25

三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1-02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4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語文樂園》02-25

三年級下冊語文語文教案10-26

三年級語文《荷花》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荷花》教案11-29

語文三年級教案07-19

小學語文三年級語文《秋天的雨》教案12-17

小學三年級語文《語文樂園七》教案04-20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