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名人關于寫日記的心得,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寫日記的意義。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掌握寫日記的要求和方法。
3、拓展學生日記的內容。
4、幫助學生形成堅持寫日記的良好意識,努力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拓展學生日記的內容。
【教學難點】
1、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學生形成堅持寫日記的良好意識。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師: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我們受益終身,今天,我們要學習,要著力培養的學習習慣是什么呢?教師板書:堅持寫日記
2、過渡:為什么要養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它有什么好處呢?請同學們看幻燈……
二、明確意義。
1、學習名人關于寫日記的心得。
(播放幻燈片)
指名讀,集體討論。
“你要仔細觀察身邊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要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錄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經常觀察生活,經常積累,養成一種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 寫作品不僅仗著臨時觀察,更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積累。”———老舍
“文章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了。”————魯迅
2、師生交流寫日記的好處。
師:看了上面的兩段著名作家關于寫日記的心得,你覺得寫日記有什么好處呢?
生:寫日記能使我們平時注意多觀察、多記錄,能使我們寫作文時有內容可寫。
生:多寫日記,能夠幫助我們提高作文水平。
生:寫日記不是寫一天就完事兒的,它需要我們堅持不懈,這樣能鍛煉人的毅力。
生:寫日記能幫助我們練好字。
生:寫日記需要我們把每天的想法寫下來,能幫助我們總結思想。
2、教師總結。
師:是啊,寫日記好處很多,寫日記不但為我們積累珍貴的資料和見聞,還可以為我們提供寫作的機會,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除此之外,它還有兩個好處,就是磨練我們的意志,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北京有一個著名的特級教師就稱寫日記是一種“道德長跑”。因為,一方面,寫日記必須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時斷時續,意志薄弱,沒有恒心和毅力,只憑心血來潮是寫不好日記的,將來也必然是個無所作為的人;另一個方面,它還要求我們每天總結自己的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重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難點)
5、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出示反應戈壁灘風光的圖片,課堂放給學生看。
師:本單元我們了解了空氣清鮮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們再來了解充滿西域風情的戈壁,請同學們欣賞圖片。
2、師:請你談談對戈壁灘的感受,同學們從課本中找出描寫戈壁的句子讀一讀。
3、師過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但是在這茫茫的戈壁上卻生長著一種美麗的植物,那是什么?
4、生答師板書課題《白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練讀,了解白楊的外形特點。
1、師:請同學們三個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至10自然段, 并從相關語句中畫出白楊的外形特點。
2、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ppt)
3、師: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描寫白楊的相關句子。你來讀一讀。(體會白楊的外形美。學生小組探討,并展示誦讀,突出表現白楊外形美的詞語。)
4、師過渡: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長得怎樣?
5、生答后,師問: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那么值得稱頌,僅僅是因為它長得美嗎?直奔課文重點。
(三) 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并從中畫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詞語,并在組內交流感受。
2、生答師出示課件: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師:請同學們再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從來”什么意思:一直以來。說明直是白楊的一種(本性)所以說白楊具有什么特點?生答師板書(本性正直)去掉“從來”朗讀比較,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帶著自己的體會反復讀,展示讀。學生齊讀。
4、根據教師處理第一句的方法,讓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話的理解。(生討論)學生通過讀,抓重點詞語,談體會,作交流,再回讀。師板書(體會到白楊樹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師總:內地需要白楊就在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去哪兒,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呀!
5、讓學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體會。學生自讀寫體會。師:這句話贊揚了白楊樹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生展示師板書(堅強不屈的特點)(從不管—不管—總是這些詞語中體會到)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回讀這句話。
6、師總: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階,在干旱面前,白楊又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又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7、讓學生再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這三句話,展示讀。師問:讀這三句話應怎樣讀,應帶著怎樣的語氣來讀?(重讀找出的重讀詞語,同時應帶著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來讀)
8、師過渡: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確實讓人很敬佩,但是爸爸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四)悟讀,領會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1、師:既然不僅僅是只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那爸爸為什么臉色嚴肅的像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呢?請同學們齊讀第13自然段。
2、師:文章運用了一個設問句做了回答,原來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3、出示課件:第十四小節,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后啟發學生: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系起來考慮一下,談談自己的看法。(生答)。 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你們知道嗎?(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學生自由回答)
4、師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么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請同學們自學15—16小節,邊讀邊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處?爸爸想讓孩子們知道什么?完成練習:
出示課件: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饑餓、艱難),還是(寒冷、困苦),他總是那么(堅強),那么(執著),不(拋棄)也(不放棄) 。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里扎根。 邊疆需要(建設者、保衛者),(建設者、保衛者) 就在這里扎根。
完成練習后,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么?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并點評: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5、師問:這是一種什么寫法?以前我們學習過《落花生》的一種寫法,叫“借物喻人”的寫法,本文就是以寫白楊樹來贊美新疆建設者們。然后重點討論:
6、師: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學生自讀自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見解)
7、師總: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頑強的生活下去。同時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8、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
9、師總:這時我想起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師: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私奉獻的一批又一批邊疆建設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華與榮耀。(出示圖片)
(五)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1、師: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感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后面貌,他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2、師:對于象征著無私奉獻精神的邊疆建設者、保衛者的白楊,也大量的被人們寫進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楊禮贊》,閻維文演唱的膾炙人口的《小白楊》也經久不衰。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3
一、學習"制茶",教給學生信息選擇技術。
信息選擇策略訓練的前提是教給學生基本的信息選擇技術,對小學生進行信息選擇策略訓練,應立足于基本信息選擇技術的掌握和練習,這是縮短從信息選擇策略意識到信息選擇策略能力培養的前提。我在教《碧螺春》一課的"制茶"一段時,考慮到教給學生選擇性劃線技術,有以下做法--"學生找動詞,識別重要信息"
在重要信息下面劃線或標著重號,有助于讓學生快速識別學習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關信息,把目標信息從無關信息中凸現出來,增強對重要信息或目標信息的敏感性,對它們進行選擇性關注,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我在教學此段時,為了幫助學生信息輸出,即復述、表演制茶過程,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制茶動作的詞。本想讓學生讀一讀課文,把動詞說一說,我把動詞板書就行了,可是看到《學習策略研究》一書中的一段話,"理查德斯等人的實驗證明,閱讀以后再勾畫出重要部分的學習方法,比單純一遍又一遍地讀,回憶成績更好。"我就改變了原先的教法,而是這樣提出要求:"請同學們一邊朗讀第五節,一邊找一找文中描寫炒茶動作的詞,并在動詞下劃橫線。"我想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再來安排教學就是一種理智的、目的明確的教學。學生通過劃線找詞,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捕捉到關鍵的信息,有選擇地進行關注,這樣一來,教師如果能夠多次訓練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區別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學生就會學會識別,學會選擇,學會學習。
二、從品茶--讀書--說"感受"--推銷,提高學生精加工水平。
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學習者與非成功學習者的重要區別,精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精加工是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取得聯系,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它運用生成學習和類比、比較、引申等方法,將新舊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在《碧螺春》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從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來介紹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寫碧螺春的優美的語言文字,并訓練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表達碧螺春的久負盛名,我選擇了精加工的擴展與引申的方法,從品茶--讀書--說"感受"--推銷,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新知識,說感受、推銷的過程就是擴展和引申的過程,這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在用自己的語言說品茶的感受時,在思考推銷詞時,思考的程度增加,通過課文獲得的對碧螺春的印象就更為深刻,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比原知識具有更豐富的信息與外延,更易與學生的知識經驗連接起來。另外,課堂上,有的學生表現活躍,善于聯系新舊知識,善于學以致用,有的則說不出來和羞于表達,一種原因是缺乏鍛煉,另一種是學生在擴展和引申時不會迅速靈活地與已有知識背景相聯系,盡管貯存了一些知識,但不能有效地應用,只能是"惰性知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從故事中體會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
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用語言去溝通,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能默讀短文,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真實、樸實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愛是需要表達的,并從中受到啟發,學會用語言、眼神、行動、用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單元內容,體會愛的傳遞。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件)聽歌曲《愛的奉獻》。
(二)回顧本單元課文那濃濃的愛意,思考這愛是怎樣傳遞出來的呢?(出示課件)
1、《燈祭》父女的對話:
父親:“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和諧、融洽的父女關系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溫暖。
2、《捐贈天堂》的捐贈物小毛毛熊、兩張剪紙用兒童語言表達孩子對災區孩子的牽掛。
3、《小抄寫員》中兒子深夜起來抄寫的行動堅持四個月讓父母震撼,感動和欣慰。
(三)小結:(出示課件)愛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更需要用行動來詮釋。
二、走進故事,體味語言的魅力。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變化”,啟發思考
1、我們已經知道隨著木牌上的話發生了變化,行人的表現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下面默讀課文,思考:你發現哪些情況沒有變?那些情況變了?(出示課件)
不變:一天中恰恰事情發生的地點還是那條大街、人物還是那位盲老人。
變化:木牌上的字和人們心情與行為的變化。(出示課件)
(三)引導思考,感受語言魅力
1、啟發思考: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一句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啟發談話:
美麗里的春天,天空……
美麗里的春天,田野……
美麗里的春天,花草……
……
美麗的春天和雙目失明相成了殘酷的對比,激發了人們的同情心,進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課件)
(四)聯系生活,適當拓展
1、結合實際,說出自己發現的生活中打動人的語言(如廣告語、名言警句等)。
2、根據提供的畫面,嘗試寫一句打動人的語言。(出示課件)
三、走進生活,表達自己的愛意。
(一)啟發談話,我們曾經如此的和諧……
1、介紹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情。
2、說說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關系
(二)談談現在的和父母之間溝通時的變化。
與父母的溝通有沒有出現問題?怎樣的情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的你們和父母之間好像沒有往日親密了,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媽媽之間可能再也不是無話不談了。
(三)是什么使我們疏遠?
分組討論:是什么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從學生講述的的具體問題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們還能親密如初嗎?
1、思考:《小抄書員》中,在敘利奧抄寫的四個月中,為什么感覺父親不在愛他?
2、當我們和爸爸、媽媽發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結:一句知心的話語,可以使親情迸發出靈性的火花,如果你愛你周圍的人,就要勇于告訴他們,愛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達出來,讓我們大家把自己的愛說出來、寫出來,與我們的家長、老師多進行溝通,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愛心在行動。
做一張親情卡,送給自己身邊的人,表達你的理解、尊重、寬容、諒解……以自己的火點燃旁邊的人的火,以心發現心,讓愛心傳遞。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5
《風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精讀課文,找出本文中難以理解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到課文的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的初衷。
教學準備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風箏嗎?風箏是報春的天使,孩子們因為渴望春姑娘的來臨,才用風箏迎接她,打扮她,贊美她,可是有個孩子卻無端地被剝奪了玩風箏的權利,讓我們一起去看個究竟吧。
二、簡介作者。(課件3-8)
三、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1.老師示范讀。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學生自學:辨明字形以及詞義。(課件出示) 生字: 倘、寞、柄、恍、鄙、擲、懲罰、恕 多音字: 模、什、惡 釋詞: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嫌惡:嫌棄厭惡。課文里指厭惡的意思。 驚惶:驚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過來、覺悟過來。
4.齊讀課文
四、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課件10) 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 ④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五、默讀課文,理解本文結構。
一(1)點題,引起下文。
二(2-3)“我”不準弟弟放風箏。
三(4-7)想補過,卻無法補過。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對文章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深層探討。
2.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說說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么態度?“我”為什么嫌惡放風箏?
3.找出我毀壞小兄弟苦心制作即將成功的風箏的動作、神態,體會這些句子的作用。 動作:伸手、折斷、擲、踏 神態:傲然 作用:寫出自己毀壞風箏時動作粗魯,毀壞后得意洋洋,同時也流露出后悔、自責。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反應的? 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
5.“于是幼小事候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p13
6.我為什么總想補過?為了補過,我想到了哪些方案?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P13 “我”善于反省和自責,嚴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7.課文結尾時,“我”敘道風箏這一節,弟弟的態度怎樣?說明了說明?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松,只得沉重著。更深一層理解,弟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卻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8.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手法? 我(嫌惡)和弟弟(喜愛)對風箏的態度;我踏碎風箏時的傲慢與后來的沉痛。
三、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在自由研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作綜合評價和深層探究 提問:綜觀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誤解沖突中表現濃濃的親情的?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本文敘寫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詣制作即將成功的一只風箏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顯然,寫的是兄弟間的矛盾、沖突。但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手足深情: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一心想補過,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四、總結升華。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教學反思 接觸了這篇課文我才去試著真正去解讀魯迅的作品,但短短幾天時間,如同臨陣磨槍,收到效果甚微,支零破碎的了解是萬萬使不得的,就要像王得敏老師一樣,想真正有一種學者風范。功夫必須在平時,擠時間多看書,要學生預習,教師何嘗不是呢。不過我相信 “問題的暴露,恰恰是成功的經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6
教材說明
本次綜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題單位學習后的一次總結匯報和綜合實踐活動。前面主題單元的教學中,第一課都有對本次活動的鋪墊。如搜集了關于地球資源、鳥類生存狀態、綠色工程、身邊的環保小事等資料,積累了相關的詞語,句段和表達方式。這次綜合活動即可以組織成一堂環保主題的班隊會和一次設計創辦,環保宣傳報的競賽。
教學目標
1、開展系列環保活動,提高認識、增強實踐能力。
2、通過閱讀及系列環保活動,體會環保的重要性與責任感。
3、激發學生由環保意識轉為參與環保的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開展系列環保活動,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今天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傾聽家園的呼喚,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完成《綜合活動》,開展有關環保的一系列活動。
二、完成《綜合活動》,提高認識。
㈠走進家園。
1、展示交流:小小導游介紹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優美景色和生態環境。并展示與大自然交朋友的圖片,照片等資料。
2、簡要說明:小小博士介紹鳥兒的生活習性方面的趣聞和鳥兒對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貢獻。
㈡傾聽家園的呼喚。
1、匯報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空氣、河流、綠樹等所遭到的人為破壞與污染。
2、展示空氣、水資源、森林資源、鳥類被污染和破壞的情況。
㈢身過的環保小事。
1、引發討論:說說該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動手保護我們的家園?
2、以小組接力的形式,每人寫一件我們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環保小事,然后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學生寫出的環保小事整理成環保行為規范,在教室內張貼。
㈣籌辦環保宣傳欄。
1、討論宣傳欄標題。
2、小組內合作討論確定宣傳欄的內容,匯集、資料、設計版式。
3、學生匯集準備的資料,確定討論后的版式方案。
4、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設計。
三、總結活動評價。
對各組的環保宣傳報張貼進行展示、評比。
四、課外延伸。
每人出一張環保宣傳的手抄報。
五、布置作業。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敘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
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成就;
⑶介紹銅奔馬制作的科學原理;
⑷總結贊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造才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的目標:
(1)默讀課文用簡要的圖示表達課文內容。(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訓練)
(2)復述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趕花忙的情形,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3)根據段落大意說主要內容。(單元訓練重點。)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養蜂人的辛苦生活,體會“只有人趕花,沒有花趕人”這一中心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這里上課,大家都挺高興的,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夠在這兒渡過一段使人受益匪淺的時光。(雖然教師努力用親切的語言來緩解學生對環境的陌生感和一定的緊張度,但是由于光線、位置、聽課老師等原因,感覺學生還是有一些放不開。)
一、運用詞語,回顧課文。
1、復習詞語。老師連續說三個詞語,然后學生再默,默好當場校對。可以讓一個學生到黑板上來默。指導字要端端正正地寫。
2、請你選用這里的詞聯系課文內容說幾句話。(培養聯系課文運用詞語的能力,并引出下面的學習)養蜂人千里迢迢來到延安趕槐花。養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馬不停蹄地趕花。
(原以為學生很快能說到詩情畫意這個詞語,但是連續叫了三個學生都沒說到這個詞,這是因為對這個詞學生沒有具體的感知,沒有形成表象的經驗,所以當然不會運用。)
過渡:養蜂人的生活的確十分辛苦。課文的第三段,就是寫這方面的內容。同桌互相合作著讀一讀,一個同學讀寫作者的話,一個同學讀寫養蜂人的話,說一說你讀后的感受。(學生缺乏傾聽的能力,他們的注意力還沒有被牽引到學習上來,致使這個環節落實時,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讀哪一段,有的在讀課文的第二段,指導老師過去才糾正過來。而且由于課文的篇幅很長,這個環節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本。
反饋讀的效果,讓學生說感受。師:你最想說什么?(從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出發,確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地說,又不失教師的引導地位,引出寫作者感受的那句話,使教學流程更加順暢。)
1、研讀課文,找重點句。
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是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2、深入文本,理解艱辛和詩情畫意。
(1)艱辛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有人問你,養蜂人的生活是怎樣的,你能有條理地說一說嗎?請你再次默讀課文,老師為大家設計了一個圖表,請你根據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趕什么花來填一填。然后再來說一說。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說。如果你讀懂了,請用圖來表現養蜂人一年到頭天南海北的四處奔波的生活。請一個學生上來填寫圖表,師生合作完成,注意糾正錯別字。
學生認真讀第三段,一邊讀,教師一邊指導,請一個學生到上面來畫循環圖。
交流。你能看著圖表來說一說養蜂人艱辛的生活嗎?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積累在“好詞花園”里。(學生說的時候,缺少好詞好句,而且讓學生看著圖表上,學生反而把文本中的好詞拋棄了,說的過程成了毫無感情色彩的機械訓練,效果很差。學生雖然能把過程說清楚,但缺少對養蜂人艱辛生活的直觀體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寫"范圍""一剎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壯觀景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解題釋意,范讀課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電影,電視里我們都看過紅日東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暢;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寫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這個問題。
2.板書課題,提問:《海上日出》是什么類型的課文?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么?(寫景的課文,日出:是太陽升起來;海上:點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從題目可以看到課文是寫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讀課文
(二)按預習題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聽寫生字。
2.輕聲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一剎那:形容時間極短
重圍:層層包圍
奇觀:指少見的雄偉美麗的景象。觀,景象
3.想想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海上日出的?引導學生討論各自然段內容并歸納。
第一部分(1)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
第二部分(2-5)敘述了幾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體描寫了日出過程中景色的變化。
第三部分(6)觀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文中找出贊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問:"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什么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真是偉大的
奇觀!
2.讓學生思考:尾句中"這"和"奇觀"是指什么,與題目有什么聯系?("這"和"奇觀"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題目點明了"奇觀"指的是什么?尾句贊美了"海上日出")。
3.誰能把題目與尾句合成一句話?(海上日出真是偉大的奇觀!)
4."奇觀"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時間:天還沒有亮人物:我
地點:海上事情:看日出
環境:周圍很靜
(2)"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說明什么?與下文有什么聯系。(說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結:"海上看日出的偉大奇觀是怎樣的?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5.聽寫詞語:
淺藍紅霞范圍擴大奪目光彩分辨
燦爛紫色奇觀目不轉睛一剎那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領會“嚼”字在口語與書面語中的不同讀法;通過教師范寫,學生書空與練寫結合的方法,牢記“嚼”字字形。
2、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3、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難點:
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走進童年的記憶
1、談話激趣:
師:童年是一首優美的小詩,是一支動聽的歌,是一幅斑斕的畫,隨著時間的悄悄流逝,我們的心中肯定也留下了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那么在你的心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音樂)
2、小結談話,引出課題:
師:的確,一個玩具,一只狗,一個人,一件事,都能喚起我們美好的童年記憶,這些記憶由于一顆閃光的珍珠永遠地珍藏在我們的心中,時而閃發著耀眼的光芒。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帶給我們的童年記憶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臺灣女作家,她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度過的。后來去了臺灣,于是她把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童年故事寫進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城南舊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本書的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
3、想像情境:
師: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三個詞語組成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題目,此時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么樣的畫面呢?
師:同學們腦海中留下的畫面,其實也同樣在林海音女士的腦海中無數次的浮現。你看,冬日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童年的往事再次重臨“我”的心頭。
(二)、初讀課文,感受童年的美好故事
1、師: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篇課文,并根據提示思考相關問題。
投影出示:自由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童年的哪些往事重臨作者的心頭?
2、交流:
師:童年的哪些趣事重臨作者的心頭呢?
(三)、再讀課文,深深體會童年的美好回憶
1、師:童年的故事就如同美麗的畫卷時刻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而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也那么有意思,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去感受她那有趣的童年故事。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課文,劃出讓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句子,然后在句子的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2、交流:
師:我剛才看到大家讀得很投入,找得也很認真,有的同學劃了一處,有的劃了多處。我想第一次劃下來的地方肯定是你們認為最有趣的地方。誰想先說?(隨機出現相關句子)
生:1)“我”看駱駝咀嚼(課件出示下列句子)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后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呢?(指3名學生自由的說說,并讓他們讀讀)
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請閉上眼睛,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你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時候,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師朗讀“我站在駱駝的面前……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一段文字。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時駱駝咀嚼草料的樣子)
師: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么?
生答
師:林海音就這樣一直被那駱駝吃草料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就這樣一直看著看著,看的時間久了,太入神了,覺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著看著,她好象就忘記了什么,覺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齊答:駱駝。
師:現在你就是那不斷咀嚼著草料的駱駝,一起來感受那份樂趣。
師:林海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覺得自己就是那頭駱駝,所以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那么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讓自己入神、發呆的情境?
師:我想你們的童年趣事和林海音一樣帶給老師太多美好的回憶,現在,就讓我們和童年的林海音一起再來感受駱駝咀嚼的樂趣吧!
師:各種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對這種事情已經不感興趣了,盡管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林海音女士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比老師的年齡還要大十幾歲,你覺得她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生齊答:不會。
師: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寫到:“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請讀一讀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齊讀,課件出示: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雖然,現在作者不會再去做這樣的傻事了,但就是這樣有趣的童年往事才帶給我們帶多的回憶,那么除了“我”看駱駝咀嚼這件事外,還有其他的趣事嗎?
2)我”關于駱駝系鈴鐺的想象(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現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交流:談談你為什么說這段話比較有意思?
師:那么爸爸對駱駝掛鈴鐺是怎么解釋的?你贊同誰的說法呢?為什么?
師:當爸爸聽了“我”當時的想法,他想了想,笑了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此時,爸爸在想些什么呢?又為何笑呢?
其實爸爸也已經贊同了女兒的想法。想的那么天真,那么充滿詩意,現在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這份充滿詩意而童真的情感。
師:爸爸的那句“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讓現在的林海音時常回憶起那美麗的往事,可童年那美麗的想法從現實的眼光來看可能不再有了,這就像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已經不會再做了。就像她說的那句話: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童年學駱駝咀嚼的傻事、兒時天真的想法帶給現在的.我美好的回憶,同樣還有另外一些事也讓我難忘,那就是(看駱駝脫毛的情景)。
3)“我“看駱駝脫毛情景
課件出示: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
師:請1名學生讀這段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像從這段話的描寫中,你覺得有趣在哪里?
師:如果你就是林海音,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嗎?為什么?
師:現在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還會有給駱駝剪不整齊的毛的想法嗎?(學生自由交流)此時的她已經不會再有當時的想法了,就像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不會再做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出示,學生齊讀:
過渡:還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4)“我”懷念駱駝隊
課件出示:分角色朗讀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師:是呀,怪不得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那么,小時候的林海音到底問了些什么呢?
師:是呀,此時的她可能已經不會再問了,就像文中所寫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不會做了,滿腦子的童年時代的問題也不會問了。
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師:同學們,雖然林海音早已身居臺灣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卻依然固執地保留著北京口音,有朋友說她比北京人還北京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她懷戀的僅僅是童年嗎?生命都在那里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節啊!
出示:《苦戀北平》相關語句:
不能忘懷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而婦人,一生的一半
這一切,在這里何處去尋呢?像今夜細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讀。
師:就這樣,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與北平相似的,都會令她觸景生情,勾起她對故土的思戀,以至于一發不可收拾。正如文中所說的(生讀):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同學們,這本書里記錄了林海音在北平城南悠悠的回憶、淡淡的感傷,希望大家能去讀一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0
(1)我們再看13自然段,這是在我即將離開外公時他對我說的一段話,想一想此時的外公應用怎樣的語氣對我說這段話?(學生討論:語重心長,教育,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期望之情等。)
(2)每個人試著用這種語氣來讀。
(3)指名讀,大家評議。
(4)師生對讀,體會外公的感情。
8外公就是這樣一位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的老華僑,他在臨終前還不忘囑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帶回到祖國去,我們完成了老人的遺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樹下。又是一年的冬天來臨了,面對著梅樹下的老人,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來談,也可以結合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的巨大變化來談。2分)
9老人為什么把自己珍愛的梅圖送給我呢?齊讀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到祖國)
多少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1分)
這節課我們有深入的學習了《梅花魂》,知道了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憶起他生前的五件事,進一步體會到了老人的思鄉之情和眷戀祖國的感情,也從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歸的心。
11學忘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了嗎?(2分)
(學生結合著自己的理解來談。)
12古往今來,由于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它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請大家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體會愛國華僑們的心聲。(2分)
板書:
22梅花魂
落淚
外公贈手絹訓斥思鄉之情
贈圖痛哭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小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分別是什么故事?(教師借機板書)
二、交代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幻燈片)
三、學習課文第一大段。
1.齊讀第1自然段,同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接著請同學們默讀第一大段。同時想一想:這個故事是怎么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呢?
3.再默讀這一大段。同時思考:
(1)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
(2)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對表現人物品質有什么作用?
(3)面對這個難題,藺相如是怎么說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讀一讀藺相如說的話,體會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點?
(4)輕聲讀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藺相如是如何與秦王展開斗爭做到完璧歸趙的?
①藺相如看到秦王無誠意拿城換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表現了他什么品質?
②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請大家找找比理直氣壯更勇敢的詞。這兒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
③藺相如是真的要捧著寶玉撞柱子嗎?他要求舉行典禮的目的是什么?
④面對藺相如,秦王為什么處處表現的很被動呢?
⑤歸納:秦王愛寶,絕口不提給城;相如假說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玉碎,假意答應讓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禮,一面暗中派人把寶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藺相如回國。
(5)這場斗爭的結果怎樣呢?讓同學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完璧歸趙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6)復述完璧歸趙(提示:復述不是背誦,同學們可以根據故事梗概進行。)
⒋小結:剛才,我們學習完了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我們是怎么學的呢?我們先讀課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通過讀、畫、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幻燈出示學習方法)下面咱們仍舊按這種方法學習后面兩個故事。
四、觀看錄像剪輯,學習第二大段,默讀,思考。
1.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概括出來。
2.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1)秦王約趙王澠池會見,趙王為什么決定不下,藺相如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
(2)澠池會上,秦王逼趙王鼓瑟,趙王為什么不好推辭?推辭是什么意思?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說的?畫出重點詞句。從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3)秦王又沒占到趙王的便宜,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樣?
(4)澠池之會的結果怎樣?廉頗起了什么作用?
(5)同學們,澠池會上,秦王與趙王是打成平局,還是分出勝負?為什么?
3.小結過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藺相如大智大勇,連連立功,封為上卿,職位比老將廉頗都高了,這就引起了將和相之間的不和。那么,在處理這場內部矛盾中,藺相如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從中能體會他的什么品質呢?
五、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大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讀課文。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
2.檢查自學情況。
(1)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怎樣?
(2)讀一讀: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當時是怎樣說這段話的?讀一讀,體會他的語氣。(讀出廉頗的滿腔怒氣和對藺不服、不敬。)
(3)想一想:藺相如是僅僅靠一張嘴嗎?
(4)廉頗忽然醒悟,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同學們認為廉頗有罪嗎?那這兒為什么要用罪?廉頗為什么會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呢?從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質呢?
(5)這個故事一直被后人傳為佳話,你想想他們當時都說了些什么話?(出示負荊請罪圖片)請同學演演。
(6)想象說話
①如果當時老百姓看到這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
②這件事傳到秦王或趙王耳朵里,他們可能說些什么?
③廉頗的手下看到他負荊請罪,又有什么感想?
④你看到這動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有什么想說的嗎?
(7)哪一個詞最能概括將相和好?如何理解這個詞呢?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小結:家和萬事興,國家也是同樣,一個國家,既要有驍勇善戰的武將,又要有能言善辯的文官,大家團結一致,國家才能興旺發達。
六、總結全文,揭示中心。
本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表現了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
七、了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
本文由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相聯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并從課文中舉出具體事例加以說明。
2.在讀書筆記上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附:板書設計
相 將
完璧歸趙 勇敢機智
澠池之會 忠君愛國 勇猛善戰 愛國
負荊請罪 胸襟開闊 勇于認錯 顧全大局 知錯就改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自主理解并積累生字新詞。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內涵豐富的句子;根據提示語,有感情地朗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3、根據人物的特點和特定的情景,展開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個孩子對法西斯的憎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
學生:
1、讀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援助、惋惜等。
2、按課后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激發情感。
1、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播放錄像)
◆師:1936年7月,西班牙發生內亂。德國、意大利法西斯乘機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萬軍隊。三年的戰爭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西班牙人民開展了反法西斯的斗爭,各國人民紛紛募集糧食、藥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期間,講述了六個孩子的故事。
說明: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背景資料,可以給學生展示色彩斑斕的生活畫卷和無窮宇宙間的自然奧秘,可促使學生進入探幽覓勝、奇思遐想的學習境地。本課的故事發生在戰爭年代,是學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資料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領悟作者的表達意圖。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
1、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六個孩子,圍繞他們講了個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個的孩子從報紙上看到,他們(時間)(地點)(誰)(做什么)想______,于是他們______。(結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講清楚哪些內容?
說明:
概括能力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思維見長。本篇課文的篇幅很長,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容對學生來說確實不易。利用填空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線索,降低概括的難度。然后,讓學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講清楚事件的“六要素”,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交流。
板書:安東尼羅達甫蘭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讀課文,感悟六個孩子的品質。
(一)學習課文1-8節。
1、師:六個孩子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張殘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臉。
出示圖片。
2、輕聲讀課文1-8節,思考:
六個捷克孩子從報紙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強盜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殘缺不全的臉,想到_______,想到_____,還想到______。
3、交流。
4、小結:六個孩子對那個可憐的西班牙孩子滿懷同情,對法西斯強盜滿懷怒火
5、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課文3-8節。
過渡:孩子們多么想幫助那些飽受戰爭苦難的西班牙人民啊,他們能做的只有捐錢了,可是錢太少了,只有半克隆,這相當于人民幣1角5分左右,于是他們想到了賣掉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二)學習課文14-18節
◆1、課文14-18節寫了4個孩子獻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過程。請大家默讀課文14-18節,你覺得哪個孩子最了不起,為什么?
2、交流。
安東尼:
⑴敬佩安東尼的同學齊讀14節。
⑵交流敬佩安東尼的原因。板書:折刀
◆⑶出示騎士畫面,理解“騎士”
⑷隨機指導朗讀:
突然,安東尼說:“我有一把折刀,”他猶豫了一會兒,又加上一句,“可以賣掉它。”
⑸小結:安東尼第一個想到了賣掉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寶貝,是每個孩子都幻想擁有的,他雖然有太多的不舍,還是毅然捐了出來,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們對他的舉動充滿敬佩,出示句子朗讀:
甫蘭杰克莊嚴地站了起來。其余孩子也站了起來。他們緊緊握住了安東尼的手,緊緊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險的時刻才這樣握手。
甫蘭杰克:
⑴學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書: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實物。師:這個盒子可有趣了,輕輕一扭,盒子就打開了,甫蘭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歸他所有的,這里面可以藏很多寶貝,或許就藏著孩子們最喜歡的彈子,你喜歡嗎?舍得賣掉嗎?
⑶朗讀句子:甫蘭杰克一聲不響地拿出一只鐵制的鞋油盒,輕輕地放到安東尼的刀子旁邊。
羅達:
⑴學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書:彈子
⑵出示句子朗讀:
第十四粒是用錫做的,他用這粒彈子玩的時候總是贏的。
依沃塞夫:
⑴師:沒有人覺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我們來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
⑵出示:但是當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東尼的刀和甫蘭杰克的鐵盒旁邊時,羅達覺得慚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彈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錫做的,他用這粒彈子玩的時候總是贏的。
◆⑶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時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書:哨子
總結:課文寫了四個孩子,但我們知道六個孩子都是一樣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們在不舍時,在猶豫時,仿佛又看見了西班牙孩子那殘缺不全的臉,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課文14-18節。
說明:
文章14—18小節是文章的重點,表現了六個孩子為了幫助西班牙人民,決定賣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的過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彈子、哨子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東西為什么是這些孩子最寶貴的?這是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的。因此,在這部分的教學中,用“你覺得哪個孩子最了不起,為什么?”這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可以幫助學生走近這些孩子。通過想象練習,有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讓學生明白,東西雖然平常,但對于六個窮孩子來說,是最喜歡的,是獨一無二的,把這些寶物賣掉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的不舍,從而體會他們的善良和對法西斯的憎恨。
過渡:孩子們捧著這些最寶貴的東西來到了老依查克收舊貨的鋪子,在他們心里,他們正做著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們的腳步是那樣的堅定,他們的神情是那樣的莊嚴,他們的心情又是那樣的激動。這一段寫得十分感人,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19-20節,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孩子們激動的心情。
(三)、學習課文19-20節。
1、配樂朗讀。
2、想象說話:孩子們心情是那么激動,是因為___________。
四、小結復習,簡介作者。
1、總結:戰火無情人有情,東西有價,情誼無價。透過這些平常卻又寶貴的東西,我們分明看到是六個孩子,六個捷克的孩子,六個善良的捷克孩子,六個充滿正義感的捷克孩子,讓我們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安東尼、羅達、甫蘭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記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簡介作者:伏契克
說明:
在分析與探討將近尾聲之時讓學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題。同時,也能激發學生閱讀作者的其他名篇的興趣。
3、教師總結:伏契克說過:“為了汲取將來的美好而犧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質的雕像。”我想:這樣的一尊尊塑像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里。
4、拓展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排練課本劇。
附板書:
35、六個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東尼折刀
羅達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蘭杰克彈子
依沃塞夫哨子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在讀文中理解"迤邐、喜怒哀樂、千種情思"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能在研讀課文中根據語言環境選用合適的動詞。
4、能體會作者對培育自己成長的母校的熱愛,對童年集體生活的留戀。喚起自己對母校的依戀不舍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學習
1、媒體出示:兩張不同時期的畢業照,激發情感,引出課題。
2、媒體出示課題:母校
3、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完成填空
媒體出示:
我重返母校,跨入( ),漫步( );想起了五年的( )。走出( ), ( )涌上心頭。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跨入拱門
漫步操場 喜怒哀樂
走出校門 千種情思
觸景生情
師小結:我們跟隨作者跨入拱門,漫步操場,走出校門,每到一處熟悉的地方,都讓我們回憶起五年中的喜怒哀樂,喚起千種情思。這就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經常用到的一個詞語:觸景生情。
三、 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媒體出示句子:
我似乎又嘗到了與小伙伴們手拉手歡呼著跑入拱門的喜悅,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2、讀句子,發現了什么?
3、指導朗讀。
4、這三個"似乎"包涵著作者跨入拱門那一刻的喜悅(板書:喜悅),如果你是那位作者,你似乎想起了什么呢?
(二)學習2 — 8小節
過渡:從大門到操場,路不長,但在作者寫來卻是十分優美。
1、媒體出示句子:
走進大門,沿著石砌的清道,穿過秋菊傲放、松柏沃青的花園,踏著寬寬的石階,我來到了寬闊的操場。
2、“沿著、穿過、踏著”都有“走”的意思,可是作者用了不同的動詞,你從這三個動作中又似乎體會到了什么呢?
3、指導朗讀。
4、下文中還有一句和它結構相類似的句子。
5、媒體出示句子:
我( )在操場上,( )著花木,( )著幼苗, ( )著教室里傳出的瑯瑯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6、不看書,你能選擇不同的動詞來說說嗎?
7、媒體出示作者寫的句子,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
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里傳出的瑯瑯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10、來到操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請兩位同學來讀讀4—8小節。
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作者當時的感受? (板書:興奮)
11、朗讀體會
(三)學習9 — 11小節
1、媒體出示:
我慢慢來到拱門下,踏著遍地落葉,看著迤邐的陽光拖成長長的身影,緩緩回首,千種情思涌上心頭。
2、學習詞語:迤邐
①讀準音
②看清字形發現什么?
③看看這兩個字,再看看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
3、是啊,在這迤邐的陽光下,熟悉的校園中,喚起了作者的什么情思呢?讀讀課文,找一找。(板書:留戀)
4、出示第10 — 11小節
這詩一般的語言,讓我們發自內心地讀讀吧!
5、指導朗讀
四、 復習鞏固
1、復習詞語:
媒體出示:
熟悉、喜悅、留戀之情、松柏常青、興高采烈、甜蜜蜜、稚氣
2、仿照課文內容,展開聯想寫一寫。
媒體出示:
例:
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著花木,撫摸著幼苗,傾聽著教室里傳出的瑯瑯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著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我駐足在教室里, ,五年的喜怒哀樂,像 ,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五、 拓展作業
1、作者對母校的眷戀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沒過幾天,我們就要畢業了,再來看看我們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喚起了你們哪些喜怒哀樂,千種情思呢?
今天母校為我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明天我們將放飛理想。最后讓我們帶著萬分不舍向母校告別吧!
齊讀: 母校,再見!母校,再見!
2、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36、母校
跨入拱門
漫步操場 喜怒哀樂
走出校門 千種情思
觸景生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4
《烏塔》一課,講述的是德國一位14歲的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漫游歐洲的事。全文敘述的事情是具體清楚,揭示的主題耐人尋味。根據教材編排和訓練重點,本單元著重進行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訓練,在教學《白楊》、《桃花心木》兩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對此,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讀全文,通過辯論的形式,提出自己閱讀的見解,提高認識。
【教學思路】
一、自讀課文,引發思考
對于略讀課文,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同時承擔起進行單元組訓練的任務。因此,首先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總體理解課文內容。這一過程是學生自由的讀書,讀前提出要求,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閱讀。具體的要求是:
1、認真讀原文,把原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并嘗試著自己解決。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課文的條理。自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打好基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拋出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二、組織辯論,引導探究
學生的思想中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于這兩種觀點,我不急于做出結論,而是要求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到文中找出根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大膽發言,說出看法。
此時,可以組織一場辯論會,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結果,正方觀點鮮明簡練,認為獨自出行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增長見識;反方則擔心獨自出行的安全、經濟負擔等問題。當雙方爭執不下時,應注意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引導辯論的雙方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反駁對方。正方的同學找出的重點語句,足以解決反方同學的擔心,如:
1、反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駁:烏塔說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2、反方觀點:小孩子一個人外出,沒有大人指導,會增長見識嗎?正方反駁:烏塔為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三年,讀了很多有關國家的書籍,烏塔拿出一摞書,全是歐洲各國的旅行指南,對照看著,就像老師帶我玩一樣。
經過一番辯論,原先持反方觀點的同學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全是多余的,烏塔已經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告訴了我們,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發表閱讀見解的過程,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并非孤立的隨意的說。而是密切聯系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扎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做起,從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入手,對于學生的不同意見,應充分肯定,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都予以鼓勵贊揚,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利于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三、總結提升,提高認識
激烈的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總結全文時,著重點撥說的兩段話:
1、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
2、只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
在總結提升時,需要注意的是,鑒于中國和德國國情的不同,不要求學生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而應該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嘗試著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當你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四、安排活動,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可以說,《烏塔》一課的主旨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對此,設計這樣的課外任務讓孩子獨自出行──學烏塔、家鄉尋春記的活動,活動的范圍先確定在家鄉這一小范圍,活動中可以聘請家長、老師同時參加,以小組的形式,嘗試自行設計外出路線,自行安排外出設備,自行準備外出經費,設身處地的體驗烏塔的感受。活動結束,召開一次座談會,總結活動的心得,并指導完成一次實踐性習作。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有計劃讀書的重要性
2、結合課文介紹的“讀書計劃的制定”和“讀書計劃的執行”兩部分內容領悟總分的寫法。
3、初步學會制定讀書計劃。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都讀過哪些書呢?
2、課外書種類繁多,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讀書效率,得到讀書的最佳效果呢?我們學過這篇課文以后就知道了。
3、板書課題:16 讀書要有計劃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板書:讀書為什么要訂計劃?怎樣制定讀書計劃?怎樣執行讀書計劃?)
二、自學課文
1、過渡: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學習。出示學習要求:①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學習小組長組織學習。②讀通課文,解決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朗讀情況。
2、交流討論學習收獲并相機指導。
(1)相機板書:讀書計劃 ①書名 ②計劃時間 ③每日進度
(2)你能讀懂《明日歌》的意思嗎?(有人考證這首詩應是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次子文嘉所作。大意是:過了明日,還有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總是等明天,那么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鼓勵督促人們抓緊時間讀書的古詩或者是名言警句? 《冬夜讀書示子聿》南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使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唐 韓愈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 杜甫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
四、總結課文
1、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說明“讀書要有計劃”這個問題的?畫出段落中總述的語句。(先講了讀書要訂計劃,再講了讀書計劃要切合實際,然后講計劃制定后要認真執行。)
2、所畫的句子和其他的句子之間什么關系?(總分)
3、引讀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
五、制定讀書計劃
1、就自己最近打算閱讀的一本書,訂一個讀書計劃。
2、交流讀書計劃。
六、布置作業
布置語文課外活動:舉辦班級讀書心得匯報交流會,交流自己是怎樣按計劃讀書的,或談談自己在讀書方面的一些收獲(可以是談話形式,可以用相聲、小品、朗誦等表演形式。)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09-10
小學五年級語文《白楊》教案06-25
小學五年級語文《夕照》教案12-09
小學五年級語文《草原》教案04-14
小學五年級語文貓教案04-20
小學五年級語文《天窗》教案11-26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1-10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29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5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