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

時間:2022-12-27 13:07:3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七年級下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5篇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地毯下的塵土-語文版七年級下教案系列。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讀懂意,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

  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請在誦讀時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文標題的深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地毯下的塵土-語文版七年級下教案系列》。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明確:《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樣講究扣題呀、點題呀什么的,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后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題,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干、善良誠實的好孩子。)

  3.活動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的學習習慣,對所擬標題有創意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窗外的景色是“從未見過的美麗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著,連干活都忘了”,于是“來不及打掃地毯下的塵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過窗戶,向她眨著眼”,用星星的語言“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來表現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第一次描寫,引出了故事的重點情節“地毯下的塵土”;第二次描寫,引出了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也引出一段生動細致的心理描寫,使一個誠實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紙上。〗

  ◎重點品析“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句尾用驚嘆號,表明米妮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成“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2

  單元整體構思

  人類正在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正在迅速地走進我們的生活。信息的傳播要求我們熟悉各種新聞體裁。在本單元,我們不僅讀到報道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的兩則消息、運載火箭水下發射試驗的錄音新聞、去南極考察和為“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壯行的通訊。同時,我們還將讓學生親自體驗新聞的制作過程,就一些熱點的話題組織學生采訪,寫新聞稿,最后進行學生交流和學習成果展示。

  具體內容:

  1、了解新聞知識,查新聞發展史

  2、了解新聞形成過程

  3、了解新聞發行的載體

  4、學會采訪,學會寫消息、簡單的通訊

  意義:

  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

  單元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激發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訊的特點和一些基本常識

  3、體會新聞語言的簡潔、生動、準確

  4、學習寫消息

  5、學習網上搜索、閱讀,通過網上.寫作和別人交流

  6、熟悉新聞制作的過程

  7、掌握采訪技巧,培養學生與人交際的能力

  8、體驗新聞工作者的艱辛

  單元學習步驟:

  一、走近消息、通訊

  1、每人從報紙上剪幾篇消息、通訊

  2、網上查找,了解新聞發展史及有關新聞知識(1課時)

  3、運用新聞知識,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課時)

  4、課堂交流(老師指導)(1課時)

  二、走進教材

  1、整體瀏覽單元課文,各人選擇其中一篇感興趣的文章,體會新聞、通訊語言生動、準確等特點,了解課文報導的重大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4課時)

  2、單元語文活動——網上讀寫與交流,將自己從網上看到的新聞,挑選一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加以概括提煉和分析,用E_mail發給同學、老師進行交流(2課時)

  三、走進社會

  1、學生自愿組成各個活動小組(7——8人),到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地方參觀新聞制作的整個流程。

  2、我來當記者

  (1)每小組擬訂一個采訪話題,分頭進行采訪,

  如:常州外來民工子女教育情況——采訪教育局長

  常州教育發展前景——采訪市長

  學校教育主動發展構想——采訪校長

  等等。

  (2)根據確定的話題,設計采訪的問題

  (3)分組采訪

  3、就采訪的結果進行交流(2課時)

  4、體驗勞動(走上街頭賣報)讓學生體驗到每份報紙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勞動

  四、成果展示

  1、每個小組編一張小報(1課時)

  2、進入聊天室,把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3

  初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充分顯示了語文的特性,是一種文化的載體。為完成好這學期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素質,特制訂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0篇課文(其中講讀15篇,自讀15篇),分為四大板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課外古詩詞背誦等。

  二、學生情況分析

  所教班級七年級三班這學期共41人,上學期語文最高分81分,最低分18分,優秀人數0,人均分58.5分,與其他兩個班的差距較大。本班大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部分學生很簡單的字詞都不認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夠,不能運用準確的詞句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作文方面讀題、審題不清,理解不透。

  三、學期目標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知識目標:

  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能力的目標:

  在上學期學習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的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以及瀏覽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達到目標的途徑與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采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8.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9.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4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接觸動物世界,了解一些動物,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辨別文章的優劣,選擇指定內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別人推薦。

  4、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向別人介紹。

  5、積極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進行社會宣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松鼠》2課時

  《松樹金龜子》2課時

  《國寶——大熊貓》2課時

  《黔之驢》2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2課時

  三、單元教學設計

  本單元我們將跟隨著布豐、法布爾等數位作家一起走進神奇而美妙的“動物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物種之一就是動物。各種動物都以其自身的特點,為人類展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動物世界”。初一學生年齡還小,天真爛漫,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不論是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還是憨態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都將會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了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味文中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能積極地開展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單元的.寫作教學著眼于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抓住某一種動物的特點,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別人介紹,能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了解單元學習內容,確定探究專題

  課前學習:1、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收集各種動物的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布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注。討論結合提示,利用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暢談自己所了解的動物世界。

  3布置活動:談談在現實生活中你最喜愛的一種動物,并能說出你喜愛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點進行闡述。)討論,交流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3布置討論:本單元的內容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為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如對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與瀕臨滅絕的動物等專題的探究)討論、組建學習小組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布置學生商定單元的活動主題及.計劃(活動要有廣泛性和趣味性,要結合單元專題,如從“動物世界”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專題,可以開展一次調查活動,撰寫一篇調查報告,寫一份保護動物的倡議書等等)討論、交流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評價內容:1、你對“動物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了嗎?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3、你有自己的學習伙伴和小組嗎?4、你能說出哪些課文題目,作者,以及文中動物的哪些特點?自我反饋

  2小結:自我小結

  第2課時 《松鼠》(一)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介紹的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說明順序。

  課前學習:1、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在網上了解作者布豐的相關資料,搜集松鼠的有關知識和生活圖片。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組織學生了解作者布豐互相交流相關內容。

  2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后,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點邊聽邊思考,在書上作好批注。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為課文編寫提綱朗讀課文,并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注

  2布置任務: 編寫課文提綱列寫提綱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4情境創設:有人認為文章最后說“松鼠也是一種有用的小動物。他們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畫筆,皮可以制成皮衣。”讀到此處時,讓人感到很別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狗,我們在夸獎它一番后,會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襖嗎?所以,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于上述觀點,你持怎樣的觀點呢?思考,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看誰復述文章最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以協作組為單位,先在協作組內復述,選派代表,然后大組交流學生推薦,互評

  課后學習:1、能將文中松鼠的外形、特點、習性等知識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2、摘抄課文中你認為描寫生動的句子,并能反復閱讀。

  第3課時 《松鼠》(二)

  學習目標:1、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細致觀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課前學習:1、整理松鼠的相關知識與圖片。

  2、搜集動物郵票。

  課堂學習:

  第一塊:體味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及作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作者用帶有文學色彩的筆調來說明松鼠的有關情況,寫得生動而形象,(1)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2)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朗讀、勾畫(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歡的理由)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教師小結。交流、互評

  第二塊: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教師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關于松鼠的介紹:(1)要求學生就語言特點將課文與其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2)兩種語言風格,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闡述理由。閱讀、思考、比較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設計一組郵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布置活動:如果以松鼠為題材發行一組郵票,你覺得設計的郵票應該從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給每枚郵票取個名嗎?你能用簡要的語言闡述你的創意嗎?設計、命名

  2組織協作組內交流,評價。班內交流、互評

  課后學習: 1、選擇你身邊的最令你感興趣的某一種小動物,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觀察日記。

  2、搜集此種小動物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仿照生物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

  第4課時《松樹金龜子》(一)

  學習目標:1、從觀察入手,了解松樹金龜子的生態習性。

  2、感悟在說明中兼用文藝的筆調,揣摩語言的準確和形象。

  課前學習:1、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借助相關書籍、網絡資源查找有關法布爾的生平與故事,金龜子的圖片及其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作者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稱嗎?你能根據課前所了解到的相關資料向同學們講述一個關于他的故事嗎?互相交流相關內容與感受

  2根據你所搜集的資料,能否向同學們介紹你所了解的金龜子?(比如金龜子的種類、危害、生活習性、防治方法等。)班內交流資料,比比誰查找的資料最充足。

  3、組織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獨立思考,歸納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態習性。朗讀、圈注、勾畫、批注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能熟練的翻譯課文,積累課文中的文言詞。

  2、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理解句意、文意。

  3、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輔助】

  多媒體教學平臺。 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關“狼”的成語展示。

  1、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鬼哭狼嚎)

  2、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狼貪虎視)

  3、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引狼入室)

  4、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狼煙四起 )

  5、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7、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樣兇惡殘暴成了習性。形容為人殘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壞人當權 。(豺狼當道 )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博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廣讀經史,學識淵博。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現實意義。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我們所熟悉的“畫皮” 就是出自《聊齋志異》中。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讀準字音。

  綴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讀懂字詞、句子。

  段1:寫屠戶遇狼。這是故事的開端。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

  止:通“只” ;綴:緊跟。

  段2:寫屠戶懼狼。這是故事的發展。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

  從:跟從。并驅:一起追趕 。

  思考下面問題:

  1、面對狼“綴行甚遠”,屠戶的心理狀態如何?(內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對付狼?(把骨頭扔給狼。)

  3、用這樣的方法對付狼,體現了屠戶對狼的態度是怎樣的?(遷就安撫。)

  4、“復投之”又體現了屠戶怎樣的心態?(妥協退讓。)

  5、“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說明了狼的什么本質?(貪婪兇殘。)

  段3:寫屠戶御狼。故事進一步發展。表現屠戶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

  窘:危急。顧:回頭看。薪:柴草。 苫:蓋上。弛:放下。敵:攻擊。

  段4:寫屠戶殺狼。高潮結局。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

  少時:一會兒。 去:離開。 暇:空閑。 洞:鉆洞。

  隧:鉆洞 股:大腿。 蓋:原來。 暴:突然。

  思考下面問題: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戶“弛擔持刀”準備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罷休、耍弄陰謀。)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陰謀?(“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這兩只狼除貪婪外,還有什么特點?其最終結果又是如何呢?(狡詐陰險。再狡詐陰險,還是被屠戶殺死了。)

  段5:評論部分:點明故事主題。

  黠:狡猾。頃刻:一會兒。幾何:多少。

  思考下面問題:

  1、作者對狼的態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

  3、從這則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來,在人和動物的矛盾斗爭中人類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總能取得暫時的勝利,并以自己的“機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義詞“機智”換成貶義詞,該怎樣說? (狡猾、狡詐。)

  2、狼是狡猾的,但與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說“機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復投之 ”、“奔倚其下,馳擔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

  結語: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類的對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止增笑耳 ”。這樣說來,動物們又如何算計過人類呢?因此,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里,動物與人類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人類必須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擴寫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見曾打敗過自己的水牛被農人吆喝著耕地,便去問水牛為什么怕農人,水牛說因為人有“智慧”。老虎向農人要求看看他們的“智慧”。農人說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來,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聽從了。農人回村叫來村民,把老虎裝進鐵籠,對老虎說,這就是“智慧”。

  要求:以記敘為主,合理想象,適當充實情節。注意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以簡短的議論結尾。題目自擬。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6

  一、教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課的教學設計著眼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是引導學生自發、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本課設計為一課時)

  (一)由“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入手,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聽讀課文:(課文朗讀錄音)

  1、提出聽讀要求:①給生字詞注音;

  ②思考:你認為米妮是什么樣的人?

  2、聽完錄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想敢說,不人云亦云)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全班56個人,分成14個小組,四人一組自主合作學習。

  1、思考討論

  ①課文是怎樣寫米妮的勤勞的?找出這些語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兩次寫到米妮觀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樣寫米妮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2、交流活動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讓學生全面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為下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準備)

  (五)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話題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

  (六)創設情景,遷移訓練,培養能力

  作文片斷練習,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1、創設情景一:放錄相看楊麗萍的《孔雀舞》,描寫其舞蹈動作的優美;

  創設情景二:受到老師的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活動描寫。

  (情景一:讓學生觀察、感受、體味;情景二:讓學生有話可寫)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3、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二、精彩片斷

  在教授本課時,有兩處最精彩的片斷。

  1、說話練習片斷:學生根據兩個題目大膽發言,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家從不干家務,過著“衣來伸身,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大膽地承認了自己考試舞弊的行為;還有的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的缺點,還指出了同學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點擺出來加以解決。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2、學生對習作評價片斷

  這一環節形成了本堂課的最高潮,學生涌躍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比較準確。現將幾個同學的發言實錄下來。

  ①對胡迪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她的習作寫的好,幾個動詞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學生乙:她從側面進行了描寫,寫了觀眾的反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有,突出了舞姿的優美。

  學生丙:我認為應該要重點寫動作,少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生丁:我同意學生丙的看法。我認為文中的句子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也要避免重復。

  ②對姚錚錚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我很喜歡她的語言,很幽默,令人發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語言都是這樣的,值得我學習。

  學生乙:她寫了自己的高興心情,還寫了她回家路上見到和想像的情景,這是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學生丙:這種寫法與課文中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的寫法相似。

  學生丁:寫的太短了,還可以寫長一些。

  ③對廖智勇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廖志勇讀得很有感情。他寫了受到老師批評后的心情。不過,他是我們班學習最認真表現也最好的學生,應該沒挨過老師的批評,本文是他想像出來的?。

  學生乙: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學生丙:我受到批評后的心情和他寫的一樣,我認為他寫的很真實。

  三、教學反思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2、掌握詩文的含義。

  3、了解木蘭形象。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解題。

  簡介這首詩產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后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后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二、正音、解詞。

  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步驟是:(1)教師范讀后提出問題: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跟前一個單元里的文人詩歌有什么不同?

  (2)學生齊讀一遍后答問。

  (3)根據學生答問情況再提問,再齊讀全詩,進一步認識民歌的敘事手法。

  ①詩中大部分都是口頭語,特別是人物的語言如阿爺無大兒兩句、可汗問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兩句,跟平時說話并無二致,可見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也有個別書面語句如萬里赴戎機四句,這是詩在流傳過程中經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

  ②民歌敘事常抓住重點加以鋪排,鋪排的辦法很多:

  排比:如爺娘聞女來六句、東市買駿馬四句。

  復沓:如:問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辭八句(復沓跟疊句的區別是:疊句不換字,而復沓可以更換個別詞語。)

  頂真(又稱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節,偶爾也有六句一節的。本詩共14節(可讓學生自行劃分,除第8、11、12三節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

  ④民歌中有三種基本手法:敘述,稱賦;比喻,稱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體的形象)引出本題,稱興。(可讓學生先分析開頭兩句和結尾四句,提出興和比;再說中間這就是賦。)

  四、誦讀練習。

  步驟是:(1)歸納各段大意,再合并為四大段,分段進行背誦練習;(2)每段先齊讀,再以點撥方式作誦讀指導,然后自由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下面只寫出誦讀指導的要點。

  第一段(第1至4節):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要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

  ①前兩句寫木蘭平日在家勞動的情形,應讀得緩慢些,讀后作稍長停頓。為什么?(要讓讀者想象她不僅勤勞,而且技巧嫻熟。)

  ②不聞誰不聞呢?(父親)這是木蘭見到軍帖之后,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停機而嘆。父親感到奇怪這正是情節的開端,當輕聲徐徐而讀。讀完,徑直接讀問女二句。

  ③木蘭答父問的基調是深沉的,但其間又有變化。木蘭本有所思,為什么偏要說無所思、無所憶?(寬慰老父)昨夜一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家)如此低沉的詩句該怎么讀呢?(低而緩)到段末,感情有變化嗎?(轉為堅定)愿為兩句應當讀得懇切些。

  至此,木蘭已說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親(還有母親、阿姊)同意嗎?(同意)但詩中不提,這是一次跳躍。為制造懸念,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第二段(第5至7節):木蘭置辦戰具后奔赴戰場。

  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

  ①東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馬而來,但中間又有跳躍,該怎么讀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節奏)為什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

  ②第6、7兩節既有敘事,又有抒情,詩中是怎樣敘述萬里征途的?(辭爺一宿黃河;辭黃河一宿黑山,兩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思親;向往戰斗)黃河流水鳴濺濺給人怎樣的感受?(悲壯)胡騎鳴啾啾呢?(戰斗的激情。)

  敘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為主?(抒情)思親和向往戰斗二者哪一種為主?(向往戰斗)可見,這段當用抒情的調來讀,既剛強又柔婉。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熟練地掌握詩文的意思。

  第二教時

  一、繼續分析詩文。

  1、第三段(第8至10節):十年戰斗生活,入朝受賀,辭宮不就。

  這三節課本原作兩段,有兩個場面。讀第8節,要設想出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圖景;讀第9、10節,要設想出朝廷慶功盛典的情況。(李白詩句隱隱五風樓,峨峨橫三川。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可資參考。)

  朗讀前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詩中寫十年戰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中的表現?目的是通過兩處側面描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治者還是普通戰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斗英雄。這樣,木蘭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①萬里兩句寫木蘭到戰場后回憶此番行軍歷程(上文聞燕山胡騎鳴表明已到戰場),讀時須有蒼涼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氣兩句概括了木蘭十年戰斗生涯,宜用悲壯聲調讀,引發聽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轉直下,讀將軍兩句,可加快速度。

  ③歸來四句,由莊嚴轉為熱烈。

  ④可汗之問要讀得親切,木蘭答語要讀得樸實無華、自然平易,才能再現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無居功之心。

  2、第四段(第11至13節):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

  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誦讀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其間亦略有變化。

  ①家人歡迎一節要有喜慶的氣氛,節奏最快。

  ②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節奏稍稍放慢,宜輕聲讀,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讀到貼花黃,應作一頓,為高潮蓄勢。

  ③見伙伴一節是全詩高潮,首句說木蘭,宜讀得平緩,至驚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語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應作一頓。

  3、歌者贊辭(最后一節)

  前三句都是鋪墊,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語調當由平緩發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寫作安能辨雄雌,但這樣寫語意就平淡無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此句當讀得字字清晰,擲地有聲,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二、分析木蘭形象。

  1.讓學生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擬將課文分三個部分讓學生口頭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應加以肯定。以下要點僅供參考:

  (1)參軍前的木蘭(第1至4節):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而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第5至10節):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第11至13節):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千余年來膾炙人口的原因。

  要點有二:①木蘭是人民大眾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這種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戰,戰功赫赫,不是為了貪圖官爵,而是視為自己對祖國,對人民應盡的責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②木蘭又是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在征兵令下達后,她為父親年老又無大兒而停機嘆息;在行軍途中的夜晚,她回憶起爺娘呼喚自己的親切聲音;在慶功會上;她卻急于回到故鄉的土地上,跟家人團聚,跟故鄉人民一同過和平勞動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們的心中也能引起強烈的反響。

  三、解釋詩中的互文。

  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四、布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詩。

  2.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編一段故事,

  木蘭在戰場上

  木蘭在回故鄉的途中

  木蘭到家第二天

  《觀刈麥》教案

  一、背景、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遷下(今陜西渭南北),一身經歷了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曾任過周至尉、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太子少傅等官。白居易前期有熱情,有銳氣,是個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間疾苦,敢于揭露官場貴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詩人。后期銳氣消失,棱角磨平,潛心佛事,以知足長樂,獨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為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元稹為之編輯為《白氏長慶集》。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二、分析全詩。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婦姑:媳婦、婆婆,古時媳婦稱婆婆叫姑,稱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籃子盛著食物,這里即指飯籃。壺漿:用壺裝著水,這里即指水壺。田:給田里干活的人送飯。丁壯:成年的男勞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前述闔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有多么累,而收獲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辦法呢?現在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秉:拿著。田家:這里指一個莊稼戶的產業。輸:交納。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事:從事。歲晏:年底。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則完全是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后發議論,這是白居易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三、布置作業。

  熟練地背誦全詩。

  《破陣子》教案

  一、朗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注意正音。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金人已占領家鄉十二年。1161年,他組織兩千人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農民抗金起義軍。南渡后的辛棄疾進呈過《美芹十論》《九議》等恢復中原的大計,但朝廷均未予采用,只委派他一些閑散官職,最后在江西鉛山抑郁而死,年六十八歲。辛棄疾發揚了蘇軾的詞風,后世以蘇、辛并稱,是文學史上杰出的豪放詞人。著有(稼軒長短句)

  三、解題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給陳詞甫作一首雄壯的詩歌,寄給他。陳同甫:即陳亮,同甫是他的字。陳亮也是南宋詞人。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考取進土第一名,授鑒書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政重事功,思想出入王霸之間,具有積極的用世精神。生平主張抗金最力;在他的作品中,,處處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思想。

  四.賞析

  辛棄疾的這首投贈之作自稱壯詞,全篇以壯語貫穿始終。作者根據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戰斗經歷和他矢志恢復中原的理想,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在詞里描繪了一個幻想中雄壯兵營生活畫面。首句醉里挑燈看劍形象地顯示出殺敵的壯志。夢回以后,寫綿延的兵營中響起了號角聲,軍樂聲、戰旗飄揚,兵士飽餐,這一切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沙場點兵的壯盛軍容。下片馬作的盧飛快兩句寫自己希望能夠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想象著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壯志。然而現實卻是可憐白發生,為壯志難酬表示極大的憤慨。前九句寫得酣暢淋漓,反襯了這一句的分量,正是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五、布置作業。

  熟練地背誦全詩。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8

  創意說明:

  這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敘事散文同樣回憶了怎樣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結構,體會文章表達的深刻主題,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配樂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分段朗讀,課文賞析。

  1、朗讀文章的第1、2兩小節,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閱讀文章第3~14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幾件事情?

  (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2)文章第8小節寫“我”童年時代的淘氣,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爬高摘柳葉兒作鋪墊)

  (3)說說文章第10小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詩情畫意)

  (4)“我”把太陽看成一個鮮紅鮮紅的大櫻桃,這樣的聯想說明了什么?

  (說明當時的“我”非常饑餓)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吃柳葉兒是“我”童年的樂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饑餓、瘦削)

  3、閱讀課文第15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一節采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

  (2)這一節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與文章開頭相呼應;再次抒發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課文第10小節,寫一段話,描寫家鄉清晨的美景。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9

  地毯下的塵土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內涵,體會故事的深意。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應深化主題,并向生活輻射聯系。

  教學過程:

  -、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充滿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導入新課。

  二、誦讀活動

  1.個人朗讀、分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相結合,誦讀全文。

  2.誦讀要求與策略:

  ①文題是“地毯下的灰塵”,從全文看,這個題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預習時對米妮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請在誦讀時進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讀前老師提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

  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試著另擬課文標題,說說自己的喜好,以體會課文標題的深意。

  四、交流活動

  1.關于標題的深意

  2.米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3.活動方式

  五、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小姑娘勤勞的句子。

  2.討論交流

  3.文中兩次寫小姑娘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六、總結活動

  1.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向米妮學習。

  七、遷移活動

  1.研究探討

  除了勤勞與誠實外,我們還應當推崇哪些美德?

  參考答案:同情、自律、責任。友誼、工作、勇氣、堅韌、信仰、忠誠

  2.專題探究:獨生子女自律情況的調查

  探究方向:獨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識?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談“自律”是否過時?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0

  [教學目的]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借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了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3課《黃河頌》》。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1、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六、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七、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閱讀,并思考文后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內在聯系。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啊!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余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1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他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課文學習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2、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4、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5、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6、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7、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3、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生: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燈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七、課堂小結

  八、背誦課文。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國人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過程。

  3、激發同學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4、培養同學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和媒體課件。

  同學:做好預習,了解一些有關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資料,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通訊,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真實地寫出了中國人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山全過程的驚心動魄、勝利的自豪以和喜悅,從而可以感受到隊員的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

  【課時布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雪域高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的光盤和圖片導入新課。

  師:珠穆朗瑪峰的神奇、美麗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上這珠峰呢?如今中國人把這一幻想變成實際,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巔,那激動人心的一幕,那勝利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一起欣賞《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1、小組間互相交流有關珠穆朗瑪峰的資料。

  2、組內聽寫,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速讀課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內容,教師指導同學閱讀并提出考慮題,掌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并找出登山過程的時間、海拔高度。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學習登山運動員的一種什么精神?

  D、再次閱讀這就是說,復述課文內容。

  2、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然后由同學各組選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同學補充。

  3、教師小結:

  本文寫了中國人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學習登山運動員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氣概,團結合作、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

  復述過程注意抓住主要情節。

  四、重點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記敘文的學習,可以從記敘的六要素,敘事的詳略布置上,語言的生動等方面去研讀,這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問題組,同學考慮并體味)

  A、找出文呂對環境的描寫,并體味這些語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局部略寫,為什么這樣布置?

  C、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語言的生動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從中可以看出登山運動員的一種什么精神?

  E、假如你是文中的劉連滿,你會怎么辦?從他身上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以上內容在再次默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發言時可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回答得好。

  教師指導:

  A、“朝著云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巖壁上登攀”,……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過程環境惡劣,非常危險,同時更好地體現了登山隊員們不畏艱險,勇于和環境作斗爭的精神。除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描寫了珠物流媽瑪峰的景色。如:“陽光絢爛,珠穆朗瑪峰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等,這樣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二者相結合,起到一張一弛的閱讀效果。

  B、剛開始的攀登是略寫,最后攀登最頂峰是詳寫,還詳寫了劉連滿同志寧可自身犧牲也要把氧氣留給同志的事跡。因為攀登最頂峰最困難,也最危險,通過詳寫,更能體現隊員們的優秀品質。

  C、提示從修辭手法、語氣等方面進行考慮。

  D、同學暢所欲言,想像合理即可,培養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體會中國人民偉大的、堅強的品質,中國也有高水平的探險家。

  E、引導同學展開聯想與想像,試想像把自身置身于劉連滿的角色,談心得體會。

  五、課堂練習

  文中有許多描寫景物的句子,試著仿寫幾句。

  目的是引導同學關注課文中的文章精華──寫景的句子,積累下來并學會模仿、運用,老師要引導同學充沛發揮想像,盡量寫出當地景色的特色,寫出夜色的美。

  1、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

  2、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峰山區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現在,他們三人頭上,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斗……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珠穆朗瑪峰的黑影在他們面前開始變得非常低矮了。

  六、課堂延伸

  可以啟發同學考慮,體會登山運動員所接受的痛苦。

  1、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運動咒的心情。

  2、登山運動員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3、想象一下,登山運動員在登山過程中有什么感覺?

  4、學完本課后,你有哪些感想?

  教師要引導同學暢所欲言,鼓勵同學有不同的見解與幻想,只要想象合理,能自圓其說。教師作調整性解答。培養同學的想象力,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學小結】

  中國登山運動員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是中國人的又一大壯舉,又一次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堅強。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使世界對中國有了重新的認識,但是我國在航天事業方面還是比較落后的,美國在1969年7月21日就已經登上月球了,而中國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才首次實現了載人航天飛機飛行勝利。期望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后也當航天英雄,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讓中國人飛得更高更遠。

  【作業安排】

  1、再讀課文,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2、搜集有關探險資料,準備開展一次綜合性活動。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3

  創意說明:

  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泛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10~14小節,了解這部分內容所寫的兩件事情。

  三、用視頻展臺、投影儀將張潔的《挖薺菜》的第10~13小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考慮:

  (1)這部分內容與課文的10~14小節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

  (都寫到了采摘的過程和吃的過程)

  (2)這兩部分內容給人們怎樣的啟示?

  (《柳葉兒》主要告訴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薺菜》告訴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還提出了子女教育的問題)

  (3)體會兩段文字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柳葉兒》寫出了鄉間景色的優美,當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生活的苦澀,而讀者卻體會到“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挖薺菜》寫出了“我”自由快樂的心情)

  四、討論總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4

  導入

  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整體答)

  好,

  請大家欣賞幾幅畫面,你能說出這些畫面出自哪些作品嗎?

  (點擊:出現動畫)

  (學生說)

  對了,它們就是來自著名的童話《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大家想一想,童話有哪些特點: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語言通俗、形象、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童話正是由于有了這些特點,才受到了全世界少年兒童也包括成年人的喜歡。今天,我們來學習由美國作家莫德·林賽給我們帶來的童話《地毯下的塵土》。屏顯:地毯下的塵土莫德。林賽

  屏顯:《美德書》由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課文)、(點擊)

  一整體感知

  屏顯:整體感知

  1、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有關詞語的詞義。

  2、這篇童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檢查閱讀效果

  好,大家閱讀得都很認真,我來檢查一下閱讀效果,請看屏幕上的這幾個詞

  屏顯:蔥蘢cōnglóng

  被褥rù

  眷顧juàn

  真摯zhì

  寶藏zàngcáng

  教誨(huǐ?huì?)

  蔥蘢在文中怎么理解?

  眷顧在文中怎么理解?

  真摯在文中怎么理解?教誨在文中怎么理解?

  現在我想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內容。概述故事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屏顯: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內容。

  大家對故事內容概述得比較到位。

  請大家思考一下:文中米妮具有哪些優點?

  (學生答):勤勞能干,誠實善良。

  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米妮:勤勞能干,誠實善良

  請大家再讀全文

  三屏顯細讀,感悟

  1請畫出課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干的語句。

  2請讀出表現米妮誠實的語句。

  請讀出相關語句,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描寫?對,是動作描寫。這些動作描寫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文章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了小姑娘米妮勤勞、善良、誠實的形象。這篇童話語言的生動還表現在運用了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請大家找一找有關語句,品味,品味。

  屏顯:誦讀,品味。

  讀出文中你喜歡的帶修辭的語句,體會好在哪里?

  我們品味了文章優美的語言,感悟了童話的魅力,大家有沒有想一想——屏顯: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你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呢?

  學生回答。這篇童話告訴我們: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勤奮,誠實。

  這個故事的結局,米妮以她的誠實換來了回報。請大家發揮想象。

  四屏顯:拓展,想像

  在下面的情況下,故事將會怎樣發展呢?

  1假如米妮上床后就睡著了,根本就沒有想起地毯下的塵土。

  2米妮拒絕了小矮人的好心,不要金子。

  請大家兩人一組選擇一種情況進行討論,發揮想象續接故事。

  五作業

  課后將未選擇的一種情況進行續接故事。

  l心量活動問題?

  l不安的經歷問題?

  l課文標題問題?

  l教案中為什么不先概述故事、后生字詞?概述故事為什么不用一問一答或列出要點的提不形式?學生讀書的時間是否大多?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5

  創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踐的結論,有目的地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引導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圍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向他們了解當年他們的樂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樣度過艱難歲月的,做好記錄。

  二、課堂交流:

  1、了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所表達的主題。

  2、分組交流自己課前采訪的內容。

  3、每組指派一名代表發言。

  4、引發學生思考:

  (1)當年,老一輩生活艱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們今天的生活樂趣與他們當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們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課后作業: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資料整合平臺】

  1、張潔的《挖薺菜》。

  2、劉紹棠的《榆錢飯》。

  使用建設:

  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啟發學生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清新純樸、富于生活氣息的語言風格。

  【口語交際】

  1、了解“勸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勸告的方法和技巧。

  3、課堂活動:

  (1)創設情境

  (2)分組練習

  (3)班級交流

  (4)教師總結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2-27

初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07-30

七年級下冊語文地毯下的塵土教案08-08

初二語文下的教案07-30

地毯下的塵土-語文版七年級下教案系列(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真正的英雄》教案設計04-11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安塞腰鼓》教案設計09-10

精選三下語文教案10-24

《地毯下的塵土》教案(語文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