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寫作前理清思路、布局謀篇的重要性。
2、掌握“敘寫片斷,構筑成篇”的一些方法。
【教學設想】
1、用大量的寫作實例支撐課堂內容。
2、讓學生感知并運用“片斷成篇”的寫作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定向
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寫作流程和結構模式。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些文字表情達意的鋪展;從內在結構來看,它是作者構思寫作的謀劃。思路和結構就好像密不可分的孿生姊妹,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所謂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時思想發展、前進的路線”。所謂“結構”,則是“文章的組織構造、布局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可以說,“思路”和“結構”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理清思路又叫構思或運思,安排篇章結構又叫營構或布局謀篇。
寫作,從本質上說就是用語言文字表現作者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不進行構思,就無法寫作;不善于構思,也就不善于寫作。葉圣陶先生曾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我們平常所說的“凝神細想”、“意在筆先”也就是這個意思。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也說:“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由此可見構思的重要作用。
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整體構思,布局謀篇中“片斷成篇”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二、課內感知
1、快速閱讀從語文課本內選取的二則材料,談談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的結構特點,要求用列寫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內容。(下發材料)
(一)故鄉(節選)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籃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檢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二)藤野先生(節選)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后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2022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并能從字形結構上分辨這些漢字的特點。
2、能通過平時的積累,按要求填寫詞語;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語將句子補充完整。積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語。
過程與方法通過平時的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勢解決學習中的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將平時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按要求寫詞寫句
教學難點:
動手收集資料,積極參與語文活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讀、寫、議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二、走進“寫字板”
1、學生先認讀“睜、掙、凈”和“形、影、彩”這兩組漢字
2、師指名學生讀,及時糾正錯音。
3、提問:這兩組漢字從形體上看有什么特點?
4、學生討論、交流,師點撥。
5、學生試著給六個漢字組詞,并指導進行書寫
三、走進“我能寫”
1、學生讀題目,弄清題意。
2、指名學生說,師點撥。
3、學生根據老師的點撥,利用學過的知識自己填寫。
4、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名將學習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評議
四、走進“我能說”
1、學生復習本單元內容。
2、學生自由讀題目,弄清題意。指名學生說,師點撥。
3、學生試著補充句子。指名學生展示成果。
五、走進“讀讀背背”
1、學生先自由讀詞語,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讀自悟,弄懂這些詞語的特點和大意。
3、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4、學生自由讀,體會、背誦。
六、課堂
學生背誦“百寶箱”里的詞語,并試著再列舉一些流行詞語。
2022語文教案3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1.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我寫、你說、他猜”的游戲。
在游戲進行到一定時間,教師去寫一個詞語“太陽”,然后學生描述。當猜出是“太陽”一詞時,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個詞語。
2.關于太陽,你能為大家介紹點什么?
讓學生充分去談,在學生說與聽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信息量。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評價鼓勵,激發學生在課外更主動地獲取知識。
3.揭示新課內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四個太陽》。(教師補充板書課題)點撥:“陽”是本課中要求會寫的字,怎樣才能記住這個
字?
學生讀課題。引導學生輕聲、慢點讀課題。
教師:有點奇怪嗎?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
(因為有前面介紹有關太陽的信息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太陽,當課題出示時,學生最大的疑問就會是:天上只有一個太陽,
怎么能是四個呢?四個太陽是什么樣的?……)
學生提問,教師梳理問題。并用“?”做標記,以備在后面的學習中解決問題。
(在游戲中進入新課的學習,為學生愉悅地學習做了情感鋪墊。學生交流關于太陽的信息,增加了信息量,增強了課外獲取知識的興趣。當
孩子們介紹了自己所了解的太陽時,教師出示課題“四個太陽”,學生自然會有許多疑問,教師循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學生自己解決提出的比較淺顯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示學生:認認真真地讀一讀課文。
給學生足夠的讀文時間,教師隨機點撥應該如何“認真”地去讀課文,使學生明確方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生字的認讀情況。利用課件,讓學生自主識字。分三步進行:首先是學生試讀,接著是學生自己練讀,最后是檢查性讀。
3.分段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4.學生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教師相機引導。
(自主識字。沒有條條框框,所以學生的興致很高。在讀文的時候學生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用心讀文,感悟課文內涵
1.讀文感悟:為什么這個小朋友畫了這樣的四個太陽呢?
(1)學生自己讀文體會,互相交流。引導體會出畫綠綠的太陽是為了在夏天得到清涼,畫金黃的太陽是為了秋天的收獲,畫紅紅的太陽是為
了冬天得到溫暖,畫彩色的太陽是因為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
(2)學生對哪個太陽感興趣,就找到那個自然段有感情地讀一讀。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指導朗讀,重點指導一段,然后帶動全篇。
(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去感悟,去表達,調動孩子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輕松、活潑。)
四、學生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
1.學生自己畫。
2.學生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畫。
3.展示作品。在展示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的想象更豐富,更充滿童趣。
在展示學生作品的時候抓住時機,補充想象力豐富的歌曲、兒歌等,如《種太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想象之美。
(抓住了孩子興趣的火花,讓他們的思維在想象的天空飛翔。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五、領悟想象的重要,升華情感
激勵學生想象,引導學生誦讀名人名言:“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
【教學思考】
一、重視想象——立足學生發展,確定學習目標
《四個太陽》富有想象力,充滿了兒童情趣,可以借來讓學生感悟想象的美好。本節課沒有把“感悟到畫畫小朋友的心愿”定為課堂教學的
終極目標,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去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由體會畫畫小朋友的心愿,到體會想象的美好,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體驗想象
的美好,初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1.學生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放飛想象。
在讀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當學生讀得特別有感情的時候,教師引導:你為什么讀得這么有感情啊?當學生把自己讀文想象
到的畫面描述出來時,不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體驗,更給其他學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發:一邊想象一邊讀,帶來美的
享受。
2.畫一畫,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
在學生畫的過程,無論孩子怎樣去想象,都給予鼓勵。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如果你能從別人的作品中得到什么啟發,可以給自己的
作品做做修改。這樣做,是充分從兒童的心理出發,保護孩子們想象創作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善于用自己的眼發
現周圍的美。
二、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產生對語文的情感
1.把學生游戲時的愉悅遷移到課堂中來。
做游戲的時候巧妙引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沒有壓力,奠定了整節課輕松的基調。
2.學科的融合,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想象,畫心中的太陽,唱《種太陽》的歌曲,因為“畫”和“唱”都是小學生樂于為之的,所以學生特別投入。讀文
、畫畫、唱歌有機結合,使語文的天空在孩子的眼里更廣闊,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3.學習過程的自主是學生獲得愉悅感受的重要因素。
教師循著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自主識字,自主讀文,教師適當點撥、鼓勵、
引導,使學生學習的情緒不斷高漲,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2022語文教案4
教材簡析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學生準備:
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 朗讀課文 回答問題 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爬山虎
2、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墻壁上爬著的一種綠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嗎?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爬山虎
二、初讀感知3、
1、讀課文,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的?
2、學生交流,教師歸納出本篇課文的兩個探究點(多媒體顯示):
a、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
b.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又是怎樣爬的?
小結過渡: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提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寫得美?你喜歡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4、老師指導讀出美感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
5、拓展
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6、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爬滿墻,這跟它的什么有關系呢?下節課再來學習。
【學法指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四、學習本課生字。
1、讀生字詞。
2、注意易錯的字。
2022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理解了課文,知道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
二、研讀第11自然段。
1、請同學們再看題目,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啟示)請打開書,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讀第410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錄音邊默讀邊想。
2、匯報:你讀懂了什么?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請學生畫出描寫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匯報,指導朗讀。
3、比賽讀:你可以把我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
4、討論: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親叫我把大鱸魚放走嗎?(學生表態后,進行辯論比賽。)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0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有沒有能說服對方、贏得這次辯論比賽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畫上一個小問號。
2、生匯報自己找到的句子。
3、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4、父親怎樣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導讀父親告誡我的話。)
5、聯系父親的話,用因為所以說說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師小結。
7、聽了父親的話,聯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聯系課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為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說說自己受到的啟發。
四、總結:
面對著這樣的父親、這樣的作者,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邊的人對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啟示?搜集有關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寫下來。
[板書]
29 釣魚的啟示
釣到大魚 興奮
放魚回湖 沮喪
受到啟示 感激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評析
本教學設計,體現課改理念,落實《課標》要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設計實踐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導入新課,巧妙而富有層次
本課的導入,根據該課文課題概括和篇尾點題的構文特點,抓課題,抓篇尾,首尾呼應,切入重點,導出問題,采用遞進式的教學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構文特點,突出作者構思成文的寫作思路,體現語文教學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教學思想;其次,重點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學,激活思維,生成問題,當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變序的教學,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避免平鋪直敘、呆板單一的教學程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礎。
二、學生學習,主動而方式多樣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探究學習,是本設計的重要思想。為體現這一思想,設計中的(二)、(三)教學環節,以重點問題的提出為導向,以學生的自主讀書為重點,通過默讀、帶著問題讀、配合音樂讀、體會情感讀等多種方式,將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滲透于每一個環節和活動中,從而真正做到讀書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促進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與體驗。
三、立體探究,綜合而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講究整體化、綜合化、實踐化。以問題為核心的立體探究的教學設計,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讀文、悟情、辯理三者有機結合、綜合、統一起來,充分體現立體探究設計的特點和價值。立體探究的設計,正體現了語文教學這一基本規律。就本文而言,學文是基礎,悟情是體驗,辯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統一于本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容偏頗,更不容分割的。在學文中思考,在學文中悟情,在學文中明理。通過品評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質疑辯論,聯系個人生活實際等具體操作環節的有效實踐,基本達到實際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022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聯系課文理解“羞愧”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環境的美和莉達愛護環境的行為美,懂得愛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
生字的學習,“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詞的理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莉達為什么“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標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小朋友在樹林中玩過嗎、你印象中的小樹林是什么樣的、現在跟老師一起到小樹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課件展示畫面:幽幽的樹林,柔和的陽光,綠色草地,蝴蝶飛舞,露珠閃光,鳥語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樹林啊!閉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兩個小姑娘,也到樹林里來了,她們是怎么玩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板書:面對夜鶯感到羞愧]
3、齊讀課題,讀好“鶯”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注意聽準每個音,勾出生詞。
2、自由讀課文(可以是兩遍、三遍)。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把勾畫的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
3、同桌交流識字方法,互讀課文。
4、檢查識字情況
(1)點擊課件開火車讀(可以同桌為單位、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讀)。
(2)有沒有你以前認識的字、怎么認識的、
(3)哪些字容易記錯,給大伙兒提個醒。(指名說、小組說。重點指導“扔”、“剩”、“津”、“醉”、“沉”的讀音,提醒“羞”與“著”下面部分的區別。)
(4)小老師教讀。
5、現在把這些字娃娃送回課文中,自己再讀讀課文,看看還認不認識它們。
三、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生字大家都認識了,相信課文也一定能讀好。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也可分段讀)其他孩子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讀課文,一會兒來一次比賽,看哪些小組讀得好。
3、朗讀比賽(可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讀),師生評價。
4、整體感知:兩個小姑娘在小樹林里做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理解積累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從哪里知道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
1、夜鶯的歌聲很美,從“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機指導理解“美妙”、“沉醉”)。
教師相機引導:
(1)看到可愛的夜鶯在唱歌,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說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提問,如:夜鶯怎樣唱歌、夜鶯唱的什么、教師相機引導孩子體會夜鶯美妙的歌聲)
(2)相機播放課件,再現小樹林的美。
(3)兩個小姑娘也被這美景吸引了,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導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段。(課件顯示小樹林畫面做背景)
2、莉達愛護環境行為美,從第5段可看出。
教師相機引導:
(1)吃完飯她倆怎樣做的、勾出寫她們不同做法的詞。
(2)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小組討論→匯報交流→指導朗讀,可以加上動作)
(3)奧莉婭怎么想的、(指導朗讀,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4)莉達怎么說的、讀一讀(指導朗讀)。聽了她的話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鶯,看到她們的做法,聽到她們說的話,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讀、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樹林里還有哪些事物會對她們的做法、想法發表意見、(還有小鳥、小花、小草、小溪……問題用課件顯示。學生先在小組討論,再匯報。)
4、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5、指導積累。現在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課余摘抄到積累本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文有8個生字要求我們會寫(課件出示8個生字)。你最有信心記住哪個字、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漂漂亮亮的、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扔:左窄右寬,右邊“乃”是兩畫,“乃”不能超過“扌”。
沉:左窄右寬,左邊的“氵”要勻稱,“冖”不能太寬,“冗”與“氵”同高度。
覺:上面三點要寫勻稱,不能寫成“、”,中間的“冖”稍寬;“見”的“乚”和“冖”同寬。
2022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和9個認讀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3.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背誦課文。
2.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并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音節:
2.讀字卡片:
二、談話導入
電腦出示北京動物園門口圖。你們看這是哪兒呀!老師今天帶你們到動物園看一看好嗎?電腦出示6種小動物。你們看看有幾種小動物呀!他們都是誰呀?板書: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它們來到一起想玩兒一個“”的游戲。這幾個小動物是怎樣的,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小聲讀課文,注意把每個字的音讀準確。
2.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要求: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把生字和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3.同桌的兩個學生輪流讀,相互正音。
4.教師出示卡片,檢查6個生字和9個會認字的字音認讀情況。對于學生難讀準的“長”、“傘”、“短、兔、松、鼠”的音,應多讀,重點指導。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1.大家看看這課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
2.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聲讀讀這兩段,讀后你發現了什么?
(2)認識問號。
師講: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話最后都是這樣的標點符號“?”(板書)。這個標點叫問號。凡是句尾有問號的句子就表示問話,讀的時候語調上揚,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3)指導讀第一段。
①教師范讀第一段。
②學生自己練習讀。
③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④指名讀。
(4)指導讀第二段,電腦出示猴子圖、兔子圖、松鼠圖。
①請一名同學讀第一段,讀出問話的語氣。
②請大家看圖回答,語調要讀得平緩,肯定。
③同桌同學對讀,一人問,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長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短
⑥讓學生知道“長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詞。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樣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好像”一詞是怎樣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說松鼠的尾巴和打開的傘有些相似。)板書:像一把傘。
(5)背誦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學讀第一、二段的問答句。
②指名一組同學對讀,學生評讀。
③看板書自己練習背誦。
④同桌背,指名背誦。
3.學習第三、四段。
(1)自己出聲讀讀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問題?第四段又是怎樣回答的?(出示公雞圖、鴨子圖、孔雀圖)同桌同學一問一答。
(3)請一組同學一問一答,其他同學評讀。
(4)看圖說說公雞、鴨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板書:彎,扁,好看
(5)師問:鴨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鴨子尾巴的形狀是扁的。)
(6)自己看板書練習背誦。
(7)同桌互背。
4.練習背誦全文。
(1)同桌同學互背,一人背問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換背。
(2)請一組同學對背。
5.說說這6種小動物有什么特點?電腦先出示沒有尾巴的6種小動物,然后在圖下出示6種動物的尾巴,讓學生拖動電腦鼠標,做給動物找尾巴的游戲,調動學習積極性。
2022語文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讀懂例文《家鄉的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還不行,還得要學會問,學會查資料。能就家鄉的一種產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的人,查閱有關的資料,對這種產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二、學情分析
能就家鄉的一種產品,進行仔細觀察,并詢問有關的人,查閱有關的資料,對這種產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培養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將觀察到的、詢問到的與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三、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銀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還得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題目自定。
四、教學重難點:
能在習作中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先寫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指導閱讀例文,小結寫法
1.輕聲自讀例文,思考:這篇習作是圍繞一個什么主題寫的?記敘了哪些材料?
2.再讀例文,思考:作者詳細寫了哪些材料?略寫了哪些?為什么略寫?這些材料是怎么來的?
3.提問:從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訣”?
4.小結:要圍繞一個主題選材,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詳略。
5.再讀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寫作上,作者所寫的側重也是不一樣的。你看出來了嗎?為什么?
6.小結:在寫作時,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寫這一事物。用不同的寫法,這樣會使文章內容更豐富多彩。
二.指導選材
1.提示: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家鄉特產的各方面材料,選擇一個主題,圍繞主題選材,確定詳略,列一個提綱。
2.組織交流。
3.提示:聽了同學的發言,你有什么啟示?修改你的提綱。
三.進行習作
1. 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習作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修改。
第三課時
一.小結
1.小結此次習作的大致情況。
2.表揚此次習作寫得好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秀片斷。
3.表揚此次習作有進步的同學,并請他們朗讀自己的?優秀片斷。
總結此次習作的主要問題。
二.指導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問題的習作,并且出示討論題:
(1)這一篇習作與剛才的習作比,存在什么問題?
(2)這個問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樣解決?
(4)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修改?
1.組織交流。
2.提問:(1)從剛才的討論中,你有什么啟示?
(2)你覺得自己的習作有什么問題,可以怎樣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見。
三.嘗試修改
1.教師巡視修改情況。
教學后記
學生在作文時往往不注意說清以下幾點:產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狀、大小、質地、顏色等。這些主要從觀察中獲取。該產品的營養價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這主要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介紹這方面的內容要注要講究科學,不能出現錯誤。還有就是產品有食用或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方面的材料也是靠詢問和查閱得到的。要注意有詳有略,有所側重。
2022語文教案9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收獲節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2)質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開發”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么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交待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2.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對落花生為什么有著特殊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表達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怎么到論人生。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l)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①投影出示父親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③分析父親的話,學生議答。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產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么產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么是“最可貴”?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師: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⑤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愛慕”一詞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
①投影出示父親的話。
②學生齊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③教師: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④理解“我”說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
“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聯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清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
種花生→( )→( )→( )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閱讀讀寫例話《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六、鞏固識字,記憶生字,讀寫詞語
七、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從課題引入,通過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重點探究寫吃花生時的議論這一部分,通過談體會、做練習、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理解和感悟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教育學生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分清課文的主次并體會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了解有關花生的知識。通過自談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深入探究課文。
探究活動
辯論會:
1.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請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實話實說,教師不要流露傾向性。
2.請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上臺,想做蘋果那樣的人坐在下面,分成兩個陣營展開辯論,教師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辯議的基礎上完成練習。以“我要做哪樣的人”為題寫一兩段話,要求實話實說,有真情實感。小學四年級語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022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仿寫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認識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明白了無論遇到再大的,也應該遵守規則。可是在生活中卻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規則”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句是個什么?再讀課題,這句什么意思?帶著理解再讀。這些人在規則面前怎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先看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
二、檢測。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詞:
喂養翻越界欄橫穿快捷擱下順序搶座
滿不在乎瞪起眼睛
(強調喂、橫、序、擱、搶的寫法,聽寫生字)
3、指名讀文。
(四名同學,每人一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有什么優點值得學習,有什么建議需要給他們提出來。)
三、交流釋疑
課文大家讀的準確、流利了,相信課文的內容大家一定會理解的更好。
自學提示
1、自己默讀詩歌,用“~~~~”畫出課文中都講了那些規則?用“——”畫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那樣做?想想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2、組內交流,準備在班級展示。
小組在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把課文讀一遍,想一想規則寫得“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在規則面前只為自己著想,不自覺,缺乏公德意識。)
4、想想你從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和同桌說一說。
6、補充資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魚類無法生存… …
看完這些資料,你最想說什么,(遵守規則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四、快樂習作,
結合生活,仿寫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積累規則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園。 ——(孟子)
2、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
——()列夫·托爾斯泰
同學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六、老師寄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制定規則是為大家,
遵守規則才是美德。
我們人人遵守規則,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七、閱讀
《讓規則看世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業:
必做: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語句,寫摘錄筆記上。
選做:閱讀課外拓展書上《讓規則看守世界》。
》教學反思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對于本課的設計我采用“整體切入,重點理解,舉一反三,扶放結合”的辦法,同時關注了課后兩題:其中第一題“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重在閱讀,我讓學生在開頭的學習中通過讀詩歌,明詩意,懂得規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總有不遵守規則的人的表現。第二題“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節”重在寫作。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在備課中我也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用以補充寫作資源。課上我先給學生出示了“寫作寶典”,讓學生有規律可循。同時我采用了給出材料,全班合作,小組合作,個人仿寫的三步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會說,愛說。學生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
但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前半部分學習詩歌感覺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還應該對課堂做更有效的調控,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后半部分仿寫時給學生出示的“寫作寶典”在順序上還該調整:把第一步格式和第二部材料做調換,讓學生先感知了豐富的材料學會了選材后再思考格式和語言的問題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
2022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么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愿意再來讀這首古詩,并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注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后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注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啊!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里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么說?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涌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回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涌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
《江上漁者》說課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這首古詩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蘊涵的美,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具體來說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后,我通過三步的朗讀,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練習;第二步,試著讀出古詩的味道;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古詩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通過說畫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因為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正如楊振寧博士談到的:在他上一年級時,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詩宋詞,有的易懂,的不全懂。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后,才逐漸領悟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等名句的真義,也才認識到“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只有過來人才可能真懂的詩句。
二、啟發想象悟詩情
“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黑格爾)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學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說說客人們會怎么說,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然后讓學生通過給畫面上添畫小舟,讓學生直面詩句,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二步,讓學生想象江上漁者在風浪中捕魚可能遇到哪些情況?引導學生感受漁者捕魚的艱辛。
三、組合、寫話,提升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話,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的話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
2022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識記12個生字新詞,認識2個新偏旁,會書寫7個生字。
2、能讀好長句子,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作者的心理變化。
3、能用生字進行擴詞,提高進行詞語積累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能識記12個生字新詞,認識2個新偏旁,會書寫7個生字。
2、能讀好長句子,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作者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能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作者的心情變化。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題,讀準字音,指導書寫:色。
2、問: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3、積累有關夜色的短語。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2、檢查:帶音節的生字,認識新偏旁。
3、檢查:無音節的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4、檢查:課后題的詞語,即擴詞,并選擇造句。
5、檢查:長句子的朗讀。例如:
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
6指導書寫:看、晚、再。
7辨析同音字:在、再。
(在)家里現(在)(再)見(再)一次
現在,我一個人在家里,無論再黑,我都不再害怕。
三、再讀課文
1、采用各種形式練習朗讀,要求讀通順。
2、教師范讀,思考:小作者有什么變化呢?
3、交流板書:膽小、勇敢。
四、布置作業
用今天學習的生字進行擴詞,跟家人比一比,誰擴的詞語多。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字詞卡片。
2、朗讀課文。
二、體會膽小
1、指名朗讀,思考回答:這一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同桌討論: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音量讀?
3、展示朗讀,相機評價。
4、交流:小作者膽小到什么程度?用句式說話:因為……所以……
5、理解第一行和第四行。并造句:一……就……
6、師生合作讀第一小節。
三、體會勇敢
1、指名朗讀,思考回答:這一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同桌討論: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音量讀?
3、展示朗讀,相機評價。
4、討論:小作者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句式練說:
白天,他看到花草(),夜里,他看到花草也();
白天,他看到小鳥(),夜里,他看到小鳥();
白天,他看到(大樹)(),夜里,他看到(大樹)()……
5、師生合作讀第二小節。
四、總結拓展
1、朗讀全文,總結全課。
2、問: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或感受?跟同學們分享一下。
3、指導寫字:外、爸、笑。
五、布置作業
把課文朗讀給家人聽,并且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9、夜色
膽小--勇敢
2022語文教案13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學奧數。你看,現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①,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發現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還給李誠?現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以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為他們想出的辦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①,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據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顯示,兩人繼續同時出發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顯示:兩人同時出發,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①,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學知識上有什么聯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四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022語文教案14
教學目的
1、有表達的興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2、用普通話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態度自然大方。
3、認真聽別人講話,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了解學生暑假生活情況,準備本課掛圖。
學生:回憶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對家人講一講。
教材簡析
讓學生回顧自己在暑假生活中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并講給同學聽。在這里,“感興趣”涵蓋的面應寬泛,只要是自己想說的事都可以。如果學生沒有話題,教師要隨機應變,可以結合插圖,聯系生活,啟發學生說話。諸如看電影電視、旅游觀光、玩游戲、上網查資料、學游泳、跟爸爸媽媽干活、唱歌跳舞、讀書做作業等。
認真聽別人講話,同時把要講的話說得清楚、明白,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教學思考與設計(參考)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度過了第一個暑假,你有什么感受?你對哪些事感興趣?講給小伙伴聽,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我”的暑假生活。
二、師生交流
看看插圖,圖上畫了什么?你做過這些事情嗎?是怎么做的?還做過其他的事嗎?
三、學生交流
1、把你的感受講給小伙伴聽聽,可以互相提提意見。
2、分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組推選代表到班上交流。
2、評一評。
3、選出今天的“明星”。
五、總結
聽了同學的發言,你認為誰的暑假生活過得有意義?為什么?
反思一
成功之處:
本節課,學生說的欲望非常高,聽的同學也十分認真,課堂氣氛空前高漲,達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過這次口語交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明白怎樣的生活才是快樂而有意義的。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感受頗深:
第一,設置“語境”,讓學生有話可說。這節課的引入,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朋友看電影電視、旅游觀光、玩游戲、上網查資料、學游泳、跟爸爸媽媽干活、唱歌跳舞、讀書做作業的情景。從而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調動了學生生活積累,激發了學生的欲望。
第二,多向互動,發展學生的“語技”。口語交際課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交換思想、看法、意見時進行的心與心的對話。本堂課,做到了真正的互動,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多層次的交際,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進入生活,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第三,準確及時的評價,體驗到語言的魅力,獲得身心愉悅和審美感受,激發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反思二
13日上午的三年級教材網絡培訓一結束,我照瓢畫葫蘆,根據培訓視頻的一點提示——多學生多當眾展示的機會,在三(2)班上了一堂口語交際課《我的暑假生活》。
我的心中大致有個模板,但時間倉促,更多的是臨場發揮。開學以來,我本持著讓孩子清楚自己要學什么的教學理念,一打開課件,出示"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這幾個藝術大字,我便發問:"什么是口語交際?"
令我驚訝的是,班上大多數學生不知什么是口語交際,上口語交際的形式是什么,經過分層引導,先讓學生理解"口語"的概念,再說說"交際"的大意,學生們才漸漸明朗起來。
對于這一部分臨場發揮的教學設計,我心里挺高興的,洪瑩老師對我說,一堂課不要求講的多,一課有一得,就足矣。在這堂課,孩子們至少知道了口語交際是什么,上口語交際的目的是什么。因為我一直給我教的孩子灌輸"學習語文就是聽說讀寫"的概念,口語交際就是"說"的這一部分。上口語交際要會說,還要說得好,別人說的時候,我們還要會傾聽,也就是"聽",會"說"不"聽",會"聽"不會"說"都不能算是學好了語文。
明確了我們"說"的主題后,我讓學生開始討論,這也是落實了"對話式教學"。以前我只知討論就是討論,不知討論的重要性和好處,所以也不十分重視。經過暑假培訓,明確了學生討論也可以等于"對話式教學",我在我的每堂課都充分讓學生討論,美名其曰"思維火花的碰撞。"
另外,從討論這一點教學設計我也學了點經驗,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同伴有話可說,設計討論話題時斷不能是"一望而知"的,要"知意而口不能言"的問題,心中所想但只知冰山半角,通過和同伴的交流,心中答案能呼之欲出的,這才是有效的討論。否則,我們的課堂上很可能出現學生聊天的現象。
充分討論過后,我請班上口語表達較好的兩位學生登臺展現。這不是故意偏袒,而是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才剛剛起步,我尋思著要給這群剛剛起步的孩子們找個好榜樣,有個合格的模仿對象。登臺的兩位同學雖略有羞澀,但也算大大方方,雖然說展現內容有些瑣碎,但我的目標是能將意思說清楚就足矣,至于怎樣才能說得好,來日方長,慢慢訓練。
兩位學生講的均是沙漠之旅,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第一位學生說完,坐在臺下的我舉起了手,接二連三地問了好幾個問題。其實我是在向孩子們示范,待別人說完后,我們是可以舉手追問的,但不可以沒說完就插嘴,這是不禮貌的表現。第二位學生登場,學生們紛紛效仿,對上臺的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什么沙漠里的泳池長什么樣,駱駝吃仙人掌會不會被刺傷等等,一時課堂好不熱鬧。
最后五分鐘,我總結了這堂課學習到的內容,在黑板上板書下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提問。
通過這次口語交際課,學生們初步了解了口語交際的上課規則,也讓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傾聽能力得到展現,提問能力得到提升。我將在接下來的三次口語交際課中,精心備課,砥礪前行,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
2022語文教案15
一、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體會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通過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聯系的訓練。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參”和“量”。
㈡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會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3、培養學生寫一段話的能力。
㈢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教學重點。
㈡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是教學難點。
㈢解決方法
1、重點解決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從而體會到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難點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讀懂三、四自然段中每個句子的意思,抓住重點詞語,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㈠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㈢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㈣背誦課文。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錄像資料。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指出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是講海底景色奇異的,哪些地方是講海底物產豐富的。
2、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寫有生字的活動卡片,糾正字音。
(2)出示寫有詞語的卡片,學生讀,其中“發光器官”、“水中聽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屬”這些詞語,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課文內容大有幫助)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4)試回答初讀要求第(3)題。
(三)分析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這個問題?(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在理解加點詞的基礎上,用“物產豐富”說一句話。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海底是寧靜的;海底是黑暗的,卻有閃爍的光點)
(2)從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寧靜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濤澎湃”,指名讀,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導學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沒有風浪海底是寧靜的,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仍然是寧靜的)
③把“依然”換成另外一個詞語,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海底為什么是寧靜的?(因為最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
(4)海底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點是什么?像什么?(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5)小結: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寧靜;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許多光點閃爍,海底的景色真是奇異!
(6)指名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著一段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一共五句話,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句,想一想從這三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結合句子理解“是否”、“竊竊私語”。
①把“是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又不改變原句的意思,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②指名讀“竊竊私語”,說出它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模擬竊竊私語,體會這里用“竊竊私語”顯得特別生動。
(3)指名讀后兩句,想一想從這兩句話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聲音)
(4)海底都有什么樣的聲音呢?(四個“有的像……”吃東西的聲音,進行的聲音,發出警報)
(5)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聲音?你從哪知道的?
(6)課文中寫出了這么多種聲音后,還用了省略號,說明海底的聲音怎樣?(海底的聲音多種多樣)
(7)從這么多種聲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樣?(景色奇異)
3、指明:在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樣的聲音,這就是概括地寫;讀了后兩句才知道海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這就是具體的寫,先概括后具體,句與句之間就是這樣聯系起來的。
4、聯系第二、三自然段,讓學生思考:
(1)這兩段的內容有什么聯系?在寧靜的海底,如果你聽到各種聲音,會有什么感覺?(使學生感到“靜中有聲”,顯得奇異)
(2)為什么海底有這樣奇異的景象?(海底奇異的景象離不開豐富的物產)
(3)指名讀二、三自然段,要求讀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海底物產豐富的?(動物、植物、礦物)
(1)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輕聲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一共有幾句話,講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話,講的是海底有很多動物,它們的活動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指名讀第一句,想一想告訴了我們什么?(海地有很多動物)
從哪看出海底的動物有很多?(“三萬種”是很大的數目,這還是已經知道的,還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讀第二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有不同的活動方式)
④指名讀3——6句,想一想講的是什么?(不同的動物是怎樣活動的)
⑤重點理解:
“伸縮”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動物是*肌肉伸縮爬行的?
“只能”說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說一句話。比普通火車還快說明什么?
“反推力”怎樣理解?想一想你見過什么是*反推力前進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錄像向學生介紹動物的活動方式。(形象感知動物的活動方式)
⑦小結3——6句,具體介紹了五種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就在這快與慢、進與退、動與不動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它們的活動方法不同,說明了各有個的活動方法。
⑧引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每句講的是什么)
⑨依照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⑩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產怎樣?
(2)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圖)說明海底植物怎么樣?(種類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礦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說明海底蘊藏的礦物怎么樣?(蘊藏豐富)
③從這兩個自然段中也可以體會到海底的物產怎么樣?
(3)四、五、六三個自然段都寫出了海底豐富的物產,從這些物產中還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點?景色奇異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真正理解海底豐富的物產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三)把2——6自然段連起來讀。思考:海底是一個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內容雖各有側重,但又互相聯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異中包括著物產豐富,豐富的物產中也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想一想,為了說明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課文開頭、中間和結尾各寫了什么?
第三課時
(一)讀全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段)。
(二)練習朗讀(以訓練中差生為主)。
(三)指導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學習寫字。
1、重點指導的字:
“卻”的右半部是,不要寫成。異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
2、寫出下面字的偏旁。
卻()否()普()類()免()絲()
3、先說說下面每組字的不同,再組成詞語。
胞()私()類()異()
抱()積()糞()導()
(五)練習寫一段話,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七、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4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綠教案03-04
語文配套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