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為一部為《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游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煉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么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至于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為首,以“水”為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2、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
①查找有關三峽的知識、圖片等。
②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③朗讀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
①《話說長江》中關于三峽的影片剪輯。
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
③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啟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多媒體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峽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么特點。
(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注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里,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后練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疏通文意。(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二)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三)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順序:
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
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1)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2)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3)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凄、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后齊背。
(四)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后試著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語言精練,僅用百余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②語言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后小、先總后分,層次分明。
④選取極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⑤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⑥筆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五)拓展思路,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課后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余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指導思想: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和交流。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才華。
3、教學過程中體現全員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
教學目標:
1、<自主>自讀感知課文,獨立完成[信客檔案]的填寫。
2、<合作、探究>分組合作進行探討問題、畫信客肖像、寫詩等活動,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
3、<課外拓展>啟發學生嘗試撰寫“鄉村郵政史”。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合作、探究>部分。
教學準備:
1、與學生溝通、布置預習。
2、設計本課課件。
教學過程:
一、暖身活動:師生互相提問。
二、導入
請學生依據課前所準備的資料介紹作者余秋雨。
三、整體感知
(一)請學生在自學基礎上談談〈信客〉一文的內容,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速讀課文后,完成以下內容的填寫
[信客檔案]
性別年齡適合人群(指性格)
信客是一種什么職業(一句話描述)
信客的職業道德(關鍵詞)職業準備
信客的職業特長(從文中找相關信息)
信客的作用(重要性)
(三)畫信客的肖像畫
設想:本文篇幅較長,可以挖掘的東西很多。設計[信客檔案]旨在從信客這一職業角度出發,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面上的了解,為下面的問題能深入研討作準備。
四、獨特感悟
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少同學有這樣的疑惑,信客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寫),自己卻落得遭人誤
解,窮愁潦倒,按現代某些價值觀衡量,似乎很不劃算。是不是當時的人們都在想著做信客?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信客?所以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
(一)問題研討(提示:在課文中找相關信息來說明)
1、文中青年信客讓別人得到了什么?
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
(二)根據你的理解,為信客寫一首詩(一段也可)。
(三)引導學生得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充實的一生。
設想:這一環節旨在對課文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對文章主題作多角度探索,并以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
五、課外拓展:撰寫鄉村郵政史
本課小結:在鄉村和城市間踽踽獨行的信客,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他是外出謀生者與家鄉聯系的紐帶。
反思:你能通過觀察我的教學,給我一些下述問題的信息嗎?
1、有百分之多少的課堂時間用于教師講話,有多大比例的時間學生在講?
2、在討論中有多少學生在發言,男生多于女生嗎?
3、我說話的語調是交談的語調,還是盛氣凌人的講授方式?
4、你認為我對學生們的評論是否恰當?
5、你看到可能有助于我解決問題的其他事情嗎?
6、請給我一些幫助我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建議。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并背誦。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點撥、討論、分析講解,鑒賞詩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一、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中國古代詩歌這條道路上出現了不少名家,詩歌寫作的體裁也得到不斷拓展,由此產生了許多風格迥異的派別,比如:
1、浪漫派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2、現實派, 詩歌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代表詩人杜甫《三吏》、《三別》、《兵車行》
3、山水田園詩派,體裁多為青山綠水,自然風光,風格多為恬靜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山居秋瞑》、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4、邊塞詩派,體裁多為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戍守邊疆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代表人物有高適《別董大》、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維《使至塞上》等。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也是古詩,請同學打開課本《詩四首》,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是我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寫了大量歌頌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的詩篇,他曾經做過幾任小官,41歲辭官而歸,從此居住在農村,參加田間勞動,63歲去世,這首詩是在他辭官的第二年寫的。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
2、學生正音、劃節奏并自由朗讀課文。你們在這首詩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1、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寫的是哪個季節的勞動生活情形?
(從“種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農歷三四月間,即春末夏初)
2、詩人到田間干什么,用了多少時間?
(鋤草,從“晨興”“帶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小結:詩的前四句寫了給豆鋤草一事,交代了種豆的地點,“南山”指廬山,是人家住柴桑,是廬山之北,故以廬山為“南山”,第二句交代了鋤草的原因,草長得茂盛,把土里的營養都吸收走了,豆苗長不起來,非鋤不可,第三句說作者一大早就去鋤草,“興”,起的意思,“晨興”就是早早起來;“理”清理,清除, “荒”,雜草,“穢”田間的雜草,第五句說自己歸家之時已是月兒初升之時,“荷”擔的意思。
3、第五句中“道”是怎么說的?為什么開頭不說,在這里才說它狹而草木深?
(詩人的歸途)(為了引出下一句,表明是詩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服被露水沾濕)
4、作者為什么要寫夕露沾衣呢?
(借夕露沾衣突出詩人整日勞作的艱辛,烘托出詩人堅定的歸田愿望)
小結:詩人寫勞動生活,也是為了表明他終身歸隱的愿望,盡管勞作一整天,也不感到辛苦,歸途中夕露沾衣就表現了他的意愿,生動的表現了詩人自然樸素的風格。
(二)探究學習
1、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2、“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3、、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
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六、布置作業
預習《使至塞上》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4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眾創造性智慧,包涵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說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橋之美》為自讀課文,位于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梁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于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著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
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⑵ 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一、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二、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一課時
說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為自讀篇目。
【促進發展說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并相機給與指導和啟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于學生
因此我確定教學方法如下:
1、比較閱讀法
《橋之美》位于《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通過比較既可以復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導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說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并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采用比較閱讀法來導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⑴ 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⑵ 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⑶ 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采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復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⑴ 在比較閱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
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為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著“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⑵ 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⑶ 通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
3、分組討論法
三、提高能力說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
為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系: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
⑴ 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⑵ 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4、討論:互相啟發。
四、優化組合說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
比較閱讀
語境解讀
討論品評
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1、導課:
⑴ 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⑵ 復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⑶ 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2、解讀
⑴ 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系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⑵ 展示板書。
3、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4、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⑴ 談談閱讀本文的啟示。
⑵ 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1與2型的作業各選一題完成:
1、
⑴ 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⑵ 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⑶ 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2、
⑴ 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系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⑵ 許多事物都可以從它與周圍事物的關系中得到新的發現,請就此完成一篇作文。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課文內容,了解“克隆”意義。
教學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二、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長征。
2、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學生齊讀課文。
4、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紅軍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征之“難”?紅軍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夸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背誦并用規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只等閑:
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夸張)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云崖、鐵索寒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更喜、盡開顏
《七律·長征》知識點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賞析:該聯直接抒情,總寫,高度概括紅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遠征難”總括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遠征”說明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說明犧牲之大,經歷之苦。“不怕”“等閑”充分體現紅軍戰士頑強勇敢、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英雄樂觀主義精神,為全篇定下豪邁、樂觀的基調。
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賞析:寫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崇山峻嶺。“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形容山嶺綿延不斷,“磅礴”形容山氣勢高大壯觀,“騰”“走”化靜為動,以動寫靜,突出五嶺氣勢的奔騰和紅軍行軍的急速。該聯采用以動寫靜和反襯的表現手法,運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現紅軍頑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頸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賞析:寫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為代表,上承“萬水”,既寫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的無數激流險灘。“暖”,既寫5月春暖時節金沙江風高浪急、水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后的激動、喜悅之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烘托瀘定橋環境的險惡,照應上文“暖”字,表現紅軍處境的艱難和危急,反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寄托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賞析:總結,想象,突出紅軍翻越岷山后的喜悅之情,充分表現詩人對紅軍指戰員們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表達了作者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喜”字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表現他們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識點
1、五幅“征難圖”:騰躍五嶺圖、疾跨烏蒙圖、巧渡金沙圖、飛奪瀘定圖、喜踏岷山圖。
2、相關常識:“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交代文章體裁,“長征”是題目。
3、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實踐論》(1937年)《矛盾論》(1937年)《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1938年)《論持久戰》(1938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紀念白求恩》《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詩詞風格雄渾豪邁、氣勢宏偉,代表作有《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水調歌頭?游泳》等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夸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7
學習目標:
1、感知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重點)
2、品評語言,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學習課文運用夸張和妙喻描寫托爾斯泰形貌的手法。
學法指導:
自讀課文時務必認真、仔細,依照學習目標圈畫出作者對人物細膩刻畫的語句。還可以收集一些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來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自主預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禁gù( ) xī( )利粗制làn( )造藏污納gòu( )
mí( )補膽qiè( ) hàn( )首低眉誠huáng( )誠恐
酒sì( )愚dùn( ) hè( )立雞群無可zhì( )疑
黝黑( )滯留( )郁郁寡歡( )正襟危坐( )
粲然( )粗糙( )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
锃亮( )蒙昧( )侏儒( )尷尬( )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8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心理,體會伯諾德一家對德國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課時安排
1課時
《半截蠟燭》教案 A案
課前準備
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德國人的殘酷迫害。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了解故事內容
1、導語:同學們,晏子的能言善辯,使我們體會到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劇本。(板書:半截蠟燭),從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語言的機智巧妙。(學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內容。
(1)學生默讀,了解故事內容。
(2)指名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位家庭婦女伯諾德夫人把絕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一天晚上,德國軍官闖進她家,點燃了蠟燭。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德軍巧妙周旋,保住了蠟燭,保住了蠟燭中的絕密情報,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1、過渡:同學們,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們一家與德軍的巧妙周旋中,你認為誰的貢獻最大?你最欣賞誰的語言,為什么?
2、學生自讀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間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貢獻的過程中引導感悟人物語言。
(1)預設一:認為伯諾德大人貢獻最大。(因為當她看到德軍點燃蠟燭時,急忙取出油燈,還說這燈亮些,準備把蠟燭換下來,從這里看出伯諾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機智……)
師:在這么危急的情況下,你們認為伯諾德夫人當時說話應該是怎樣的神情、語氣?(輕松自然、鎮定、不露馬腳)。誰來試著讀一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師:讀到這里,我們不禁感到伯諾德夫人多么機智勇敢,想演一演嗎?那你可要好好地準備準備了,仔細揣摩一下她的動作、心理和表情。(學生準備──指名演。)
老師做旁白,一名學生演。
表演得怎么樣?同學們評價一下。(“急忙”取油燈,吹蠟燭,但是在德軍面前卻是非常從容的。)
再演一次。學生讀伯諾德夫人的心理活動,教師旁白,學生演。評價。
(2)預設二:杰克也有貢獻。(因為他想出了抱柴火這個辦法,雖然沒有實現,但一定是他這種勇敢的做法感染、帶動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會勇敢地和德軍戰斗。)
師:杰克的表現怎么樣,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交流:(從他說的話“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聰明,他這么說德軍不會懷疑他。從“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燭臺”看出他十分鎮定。)
師:讓我們帶著鎮定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學生讀)
(3)預設三:認為杰奎琳的貢獻最大。(因為是她將蠟燭拿走,保住了情報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聰明。她說“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理由,還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讓人覺得她真的很困的樣子。杰奎琳選擇了司令官,而沒有選擇中尉,因為從上文看出兩個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說明她很聰明。她說“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這樣的話可以得到德軍司令的喜愛,就不會刁難她。說明她很機智。)
師:你們覺得杰奎琳的話該怎樣讀呢?
學生交流看法。(天真、純潔。)
師:大家試著讀一讀。(自讀、指名讀、評讀、再讀。)
師小結:保住情報站是全家人齊心協力的結果,小女兒杰奎琳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師小結:是啊,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個家庭,拯救一個國家。(電腦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師:學完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三、初步體會劇本這種文學形式的特點
1、導語:跟你讀過的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比較,這篇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學生默讀思考。
同桌同學交流著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內容。對話之前一般有個括號,提示這個人說話時的動作或神情,或者說明他們當時正在干什么或當時的情景。)
師:是啊,劇本就是通過人物對話和提示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的。這樣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且領略到人物語言的獨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劇本來讀一讀。(為學生推薦《日出》《雷雨》等經典之作。)
四、作業
1、講述《半截蠟燭》的故事。
2、小組合作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3、閱讀其他劇本,感悟人物語言。
《半截蠟燭》教案 B案
課前準備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基本情況。
2、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寫法上很特殊的課文──《半截蠟燭》,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意見會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文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是對話的形式。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4、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于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并能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
3、說說讀劇本和讀課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從劇本里讀懂這個故事的?
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回答,教學重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覺和體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不一定能明確的說出)讀劇本更要聯系上下文,聯系具體的情景。
三、深入閱讀,感受形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半截蠟燭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想象體驗:半截蠟燭被點燃了,正在一點一點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國鬼子發現,那會怎樣呢?
想象的空間很大,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德國鬼子對伯諾德一家的迫害;
(2)德國鬼子對地下活動的破壞等。
對學生的想象要有引導,要求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嘗試朗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4、在這樣的情況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嘗試朗讀“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
5、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嘗試朗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6、自由組合成小組,嘗試表演這段故事。
四、內化形象,感悟語言
1、閉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腦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寫一寫。
2、交流每個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說一說,你的印象來自于課文中的那些詞句,有感情的朗讀。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說說課文和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各有什么特點。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理解、積累詞語;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理解內容,能夠借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輪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兩張幻覺圖片導入
二 欣賞落日談談感受
三 基礎知識
1、小組代表競讀課文。
2、小組代表上黑板給詞語注音,詞語有: 吟詠 綺麗 絢麗 殷紅
3、小組代表聽寫詞語比賽。聽寫了:幻覺、吟詠、變化多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夕陽無限好
4、搶答:“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首詩歌,請把全詩背誦出來。
四 我讀 我畫 我賞(1-3)
1、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學上黑板一邊聽一邊畫出落日圖。之后點評。
2、討論這個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縮身”兩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號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雙重否定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問句為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7、用書中的原話回答“落日”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 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引導大家閱讀4到7自然段,討論了形成落日幻覺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并且概括出關鍵信息。完成課后表格.
2、討論這幾段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六 課堂拓展延伸
1、結合《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進行對比閱讀。
2、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文字。
七人生的啟迪?
比如:幻覺帶來靈感,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并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窮愁潦倒、連聲諾諾”等詞語。
2、了解信客職業及其品質。
3、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繼續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寫作意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養學生潔力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品格。
重、難點:
1、感受本文的語言、體會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揣摩品味語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2分鐘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手機短信拜年已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對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象,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余秋雨《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段故事。“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讓我們通過文章《信客》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的苦澀人生。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展示)10分鐘
1、正音
2、釋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脈絡。 15分鐘
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四、啟發探究:15分鐘
1、填充信客檔案:信客是我們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樣一個人呢?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老師設計了一個信客檔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師邊問學生邊答來填充檔案的內容。(課件展示)
職業:信客。
身體狀況:老犯胃病和風濕病(職業病)(第12段)
收入情況:收入微薄(第3段)
最高興的事:幾十年來從未失過會一封信,一件物品:給焦急等待的家屬送去了在外親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鄉親們還有老信客認為,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楊(信客的幸福快樂是建在別人的幸福快樂的基礎上的)。
最痛苦的事:報死訊、被懷疑、被誣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銘:信客信客就是一個信字(誠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個字概括你對信客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學生暢談信客形象,教師歸納。
明確: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屬盡職守、潔身自好、忍辱負重。
五、小結:2分鐘
信客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時常飽受職業病的困擾;盡管收入永遠和付出不成正比;盡管有時還要蒙受無端的猜疑,誣陷和欺凌,但他牢記老信客的教誨,誠信無私,從不雁過拔毛,風得忘義;心胸寬廣,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義,總是以最恰當的方式處理郵件兩頭的難事。他用大半輩子辛勞履行自己的承諾,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同學們,這是一個多么樸實感人的形象。你們在閱讀過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許多震顫你心靈,讓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斷,下面請你們把它們自由地、深情地朗讀出來。
六、布置作業:
A(學優生):練習冊同步
B(中等生):整理筆記,熟悉課文內容。
C(后三分之一):完成字詞小楷。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品味佳句、體會風格10分鐘
1、請同學們把剛才找出來的感動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對其做以品析,教師作適當引導。(可側重從它們所表現出的人物品質分析它的美感)
它們可能是:
①第三世界16自然段“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連聲諾諾”
②第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幾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③第22段中的“傳喚來的同鄉……他不想讓滇沛在外的同鄉蒙受陰影。”
2、文中還有一些含義豐富的美句,你們都懂它的含義嗎?可以提出來,師生一同討論解決(提示:可從修辭角度,重點詞句等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
②信客沉穩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未梢。
③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回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
3、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質樸的典雅。
②精辟而又暢達。
二、互動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10分鐘
請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試寫一段話,描寫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補白性的文字,鼓勵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筆,并作簡要點評
參考示例:(多媒體顯示)
三、遷移拓展,尋找現實生活中的信客。 10分鐘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著,而又處在社會下層的平凡人?請舉一兩例,并談一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例如: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協管員、清潔工……。
師可補講關于四川藏族自治縣的鄉村郵遞員王順友的故事。
小結:他們雖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同學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從事的也像信客一樣普通平凡的工作,我們雖然不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將來就算是一名清潔工,你也要像貝多芬演奏一樣,全身心地投入,熱愛、忠誠于我們的職業,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怨無悔,生命才有意義。課上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這樣唱道……(多媒體展示《好大一棵樹》的歌詞,師生齊讀,讀后放這首歌,在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四、中考鏈接:布置作業5分鐘
1、按例名仿寫:
例1、同情是一縷春風,讓枯禿的枝頭綻出新綠。
同情是。
例2、信譽就是你立足社會的通行證。
信譽就是你。
信譽就是你。
例3、真誠,友誼的橋梁,沒有它,人們之間就失去應有的平和與信賴。
批評,。
2、請同學們以“誠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可以談看法,也可以講故事。”
五、布置作業:
A(學優生):以誠信為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B(中等生):練習題同步
C(后三分之一):整理筆記,完成書后習題。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信客@$ @ 1脈絡:做信客的緣起——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是好樣的
2品格: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在通訊事業發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 接濟 唏噓 稀罕 噩耗 呵斥 詰問 焦灼 伎倆 顛沛 吊唁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低眉順眼 連聲諾諾 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 恪盡職守 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 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第 二 課 時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教學后記:信客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信客的品質和精神都能能較好地體會,對文章的結構基本能把握,朗讀能力有提高。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
【單元主題】
本單元是古詩文單元,亦可稱之為表現“理想”主題的單元。本單元的文章或描述了理想的社會模式,傳達一種憧憬;或吟詠理想的人格,抒寫一種追求。文章凝練而雋永,讀來頰齒生香。
【課標要求】
1、能夠了解“記”“銘”“說”等不同體裁的不同特點,通過夾敘夾議、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等方式,學會說點道理,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等。
2、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一步訓練具獨立閱讀、誦讀古文的能力。有較為豐富的古文基礎知識積累,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獨立閱讀較為淺顯的古文,能初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在學習古文過程中,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性的詞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從古文中發掘古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情感。在學習中要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單元學習目標】
1、注重誦讀并逐步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
本單元的背誦量相當大。一定要在課上爭取達到成誦或基本成誦。正確朗讀的基本要求包括:
(1)讀準字音。
(2)節奏鮮明。
(3)讀出一點語氣。
2、運用探究的方式學習文言文,培養自行領悟的能力,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弄清字面上的意思,即通常所謂的疏通文意。
第二步是探究思想內容(有時也包括作者的感情)和寫法。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分別在文中的含義,掌握線索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作者對生死與共精神的贊美和對勇于探險的執著追求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出示帶有繩索的登山圖片,登山繩索的作用:不至走失,相互關照
2、今天學習的課文《生命之線》,記錄了一次真實的登山遇險記。請同學自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圍繞繩索經歷了怎樣的事件?
(2) 題目“生命之線”中的“線”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3) 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的含義一樣嗎?
二、 理解情景危急
1、自讀課文,概述故事情節,梳理文章層次
1-6 遇險的經過
7-8 回憶之間的經歷
9-12 互助脫險的經過
13-14 化險為夷的結果
15-16 這段經歷的影響和感悟
2、文章以“生命之線”為題,結合整篇文章的內容說說其中的“線”字有怎樣的意味?“線”字用得是否恰當?
線:細——弱——險
(1) 環境:圈劃文中表現環境危險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2) 處境:圈劃文中表現處境危急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 心理:圈劃文中表現“我”遇險時心理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明確:“生命之線”營造了生死抉擇之際一線生機的緊張感,即扣人心弦又緊扣主旨
三、 理解“繩索”、“生命線”與“生命之線”的異同
1、圈劃文中提到“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的語句,思考:“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在文中的含義相同嗎?
如果相同,說明相同的理由。如果不同,說明其間關系。
2、學生自讀課文并圈劃
3、小組討論(重點品讀第1-9小節中的關鍵語句)
4、交流并明確:
(1)“繩索”是物質的,可以導致死也可以導致生。
1-6 小節中的繩索:拽入噩夢,導致遇險(鋪墊)
7-8 小節中的繩索:隊友拋棄,險釀悲劇(反襯)
9-16小節中的繩索:同伴相助,助我脫險
(2)“生命線”就是繩索,但更側重于強調繩索對于登山運動員的生死關系重大,出現在文章第一小節為下文的遇險埋下伏筆。
(3)“生命之線”不同于作為物質的繩索生命線
第九小節中:
“我看到那根繩索,它垂掛在冰峰上,似乎在向我暗示,生命之線還在。”
說明生命之線不等同于“繩索”
5、文中的“生命之線”并不等同于繩索、生命線,那么“生命之線”究竟指什么?
要點:生的希望、同伴幫助、信賴
強調:生命之線的意義是雙向的,我與馬爾是相互關心的。
四、 深入理解主題
1、使我最終脫險的究竟是什么?
強調:不是繩索(生命線),而是生命之線——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的精神
2、在理解“生命之線”的意義的基礎上,閱讀文章13-16小節,說說“生命之線”的對“我”而言除了幫助我脫險還有什么影響?
(1) 思考13小節的環境表現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 如何理解作者經歷兩場生死考驗之后依舊迷戀登山的心理?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4
知識目標:
1、體察信客的語言、行動和心理。領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學會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直無私的品格。
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潔身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的品質。
重點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請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麼職業是過去有而現在已逐漸消失了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他們了。或者他們已經落伍了。)那麼,我么今天要講的《信客》,也正是這樣一種職業。大家就來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麼的?
二、整體感知。
1、這篇課文比較長,我們就不讀了,提前讓大家回去預習了。現在再給大家一點時間,快速瀏覽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麼的?這行職業有何特點?
(這個問題,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出來,但是概括的語言并不是很簡練。但是,對于職業的特點,卻總結的不好。好像學生還摸不著門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2)、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閱歷又讓他增長才干。
2、從上面大家的總結可以看出,信客的為人如何?(或信客這一行所需要的品質是什麼?)
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潔身自好、恪盡職守、善良厚道等。
(學生基本上能說個差不多。但有時專業語言運用的還是不好。口頭語比較多一些。)
3、那麼分別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事例來!
都能對號入座。只是語言繁瑣,不凝練。
4、可是,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麼作者再寫信客之前,還寫了一個老信客?
險些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的兩個特點:路途艱苦;強調職業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而且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茍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惕著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為可以信賴的信客。
(這個問題,孩子的回答卻不甚好。老是靠不到主題上來。)
5、那麼,信客成長起來后,作者重點寫了信客的什麼事跡?為何要重點寫?
重點寫了兩個事跡: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跡;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說明信客職務的兇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總結信客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個轉折?
回鄉教書。
7、他這一生正好驗證了那一句話?
好人有好報。
社會總是有良心的,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人們常送些關懷與溫暖。發財的同鄉回來道歉,并請他代辦郵政事務,后來大家又推舉他當老師,當校長等等。等到臨死時,又來紛紛吊唁。
8、信客死后,為什麼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請寫出一段話,作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這道題開放性很強。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
現摘抄幾則如下:
馬茜茜:信之子,眾之父,仁義之人,大公無私,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們永遠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們的月亮,你是寒冬溫暖我們的火光。你是我們永遠的心靈支柱!
徐云龍:村中之翼。
嵇姍姍:您的功勞是為我們的奉獻,您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您的身影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您奉獻出了青春,卻換來了無限的美好。
于剛:尊敬的校長,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您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全體同學向您致敬。
楊一帆:一支蠟燭,奉獻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負重。一人只為,仁義熱心。。光芒四射,蠟燭已盡。
10、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信客》:質樸典雅;警辟而暢達。
《背影》:樸素平實。
《臺階》:十分口語化。
原因:題材不同,作者個性氣質語言習慣不同。
三、作業。
1、把課后詞語加意思寫一遍,并且背過。
2、把自己的墓志銘整理在本子上。
課后記:雖然這是一篇描寫信客的文章,大家都沒有接觸過信客。但是學生在理解起來還是不困難的。可是,有個別的地方還需要老師話語上的精彩引導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5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摻chān和 馬鬃zōng 磨蹭cng 盈yng眶 塾sh師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紅(shǔ) 薯 挎著(ln) 籃子 (wǎng) 枉讀
3.用疊詞填空。
(1)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
(2)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我的第一本書》的作者是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作品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我的第一本書》學習要點
你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隨著記憶,與作者一同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理解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書"對我們共同的意義和給我們的啟示。
關于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全文承載著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書”這一主線,貫穿全文,把關于親情與友情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這不僅令作者終生受用,更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掌握下面的詞語
1、 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馬鬃(zōng) 攙和(chān) 調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詞的書寫。
幽默 夢幻 紅薯 稀奇 奧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語積累
翻來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課文內容分析。
1、 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并沒有直接寫"我的第一本書",而是通“前幾天一位詩人的來訪”自然引出本文的話題。
2、"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它還有什么其它含義?
"我的第一本書"還表明了這第一本書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是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有怎樣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4、"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如何理解這句話?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艱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5、 如何理解課文的最后兩句話"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里鑲嵌著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者是懷著怎樣的情感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的,現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三、思考問題:
文中有哪三個人物最讓人難忘?自選其中之一,虛構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對這三個人物的描述。
中考解析
1、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王籍《入若耶溪》中傳世佳句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B. 志南《絕句》中細膩地描繪出春雨霏微和春風柔和的句子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C. 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表現他崇高民族氣節的千古名句是"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D.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明做學問必須把書本知識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詩句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考點】:文學常識
【分析】:答案為C項。在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表現他崇高民族氣節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出自明代于謙的《石灰吟》。
2、(浙江省金華市、衢州市)下列成語的出處及作者搭配有誤的一項( )
A. 水落石出--《醉翁亭記》--歐陽修
B. 作奸犯科--《出師表》--諸葛亮
C. 心曠神怡--《岳陽樓記》--范仲淹
D. 一鼓作氣--《曹劌論戰》--司馬遷
【考點】:文學常識
【分析】:答案為D項。"一鼓作氣"出自《曹劌論戰》,《曹劌論戰》選自《左傳》,作者不是司馬遷,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
3、(湖北省荊州市)選出說明有誤的一項( )
A.《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都是李白。
B.朗讀"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一句時,"實在"、"贊美"要讀重音。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者演技的高超。
D."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詞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考點】:文學常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A項。解答此題要對文章內容結構有整體理解,這樣才能判斷出C項和D項的對錯。文學常識部分要注意積累,了解詩文作者、朝代等相關知識。《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都是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教案08-25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教案06-16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14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教案08-06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15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浣溪沙》教案02-16
觀潮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9-13
口技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9-13
八年級上冊語文《走進紐約》教案09-23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原文及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