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慘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此岸、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梳理文章結構,品詞析句,感悟作者的敘述特點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內化、積累課文中的經典語言和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總體設計】
教學分成四個實踐板塊:
1、初讀課文,自同學字、新詞,交流初讀感受;
2、細讀重點語句,提升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表達感受;
3、梳理文章結構,拓展口語交際,積累內化語言;
4、書面表達、交流,運用語言,升華情感。第一課時基本完成前兩個板塊,初步完成教學目標1、2;(注:生字詞語只認不寫,第二課時寫字。)第二課時完成第三、四個實踐板塊,完成全部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入
1、揭示課題,質疑:
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導入:
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掌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同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屏幕出示詞語,引導同學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詞語:
⑴ 提示凋零、含苞、綻放,讀通句子“這個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干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理解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輾轉,都是翹舌音。訓練同學用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的方法理解詞語,從而讀通難讀的句子。
⑶ 提示暫停,訓練同學讀準生詞,把句子讀通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遍,考慮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訓練同學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關鍵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過渡:
課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2、引導默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畫出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動的做法,讀給同桌聽,抓住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感動。
3、默讀畫語句,同桌間交流。
4、引導全班交流:
根據同學實際情況,隨機引導交流以下重點語句:
⑴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示臺灣青年廣博愛心的語句。“在這場災難中……他的親人……期待著他的骨髓。”
① 指名先朗讀畫出來的語句,再談感受。
② 看錄像,體會當時的臺灣是一種什么情形,練讀“就在昨天,一場歷史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聯系自身談感受。
③ 結合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同學感悟、想象,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世界,深入體會臺灣青年廣博的愛心。戰略:首先教師范讀,讓同學感受到小錢的倒霉,激發同學的同情心;然后情感遷移,讓同學運用文中詞語練習說話“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身的骨髓會讓小錢。”,從而感受到臺灣青年那善良的、廣博的愛心。
④ 帶著敬佩之情朗讀第4自然段的語句。
⑵ 交流表示李博士高尚品質的語句:
① 朗讀描寫李博士的語句,說說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讓你感動?
② 抓住“冷靜”“突如其來”“空曠”“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詞語體會李博士廣博的愛心。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
③ 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刻表,體會“奔走”和“連夜”等詞語表達出的李博士的愛心,引讀第六自然段。
5、體會生命橋的含義,版畫愛心,回扣課題。
四、朗讀結束,安排作業
1、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兩句話,師生配樂朗讀“也許,小錢和臺灣青年……傳下去。”
2、結束語:
同學們,假如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下節課你們可以在班級里交流交流。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2
《一枚金幣》原文
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一個花錢如流水而且很懶惰的兒子。
老人一輩子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見兒子還是這樣,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來說:
“把我們的財產隨便給誰都行,就是不要給兒子,這懶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錢也掙不來。”
母親聽了非常難受,替兒子辯解道:
“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會呀?”
老人堅決地說:
“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掙錢去!哪怕掙一枚金幣也好,我就把全部財產都給他。”
“好。”妻子說。
她來到兒子跟前,給他一枚金幣,教他說:“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傍晚回來,把這枚金幣交給你爸爸,就說是你掙來的錢。”
兒子就這樣做了,傍晚回來,把金幣交給爸爸。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里。
“這不是你掙來的。”他說。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媽媽又給兒子一枚金幣說:
“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兩里路,跑得渾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對他說:‘這枚金幣掙來可不容易啊!’”
兒子就這樣做了,到傍晚,筋疲力盡、滿頭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說:
“爸爸,你看,我渾身都濕透了!這枚金幣掙來可不容易啊!”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到火爐里。
“別騙我了,孩子,”爸爸說,“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笑,走開了。
媽媽曉得事情不行了,就說:
“不,孩子呀,不能再騙爸爸了,你得自己掙錢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掙兩文錢也好,把掙來的錢交給爸爸,他會相信你的。”
兒子聽了媽媽的話,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個星期活。他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又幫著那個蓋房子,掙夠了一枚金幣,帶回來交給爸爸。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里。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
“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這時老人說:
“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一枚金幣》教案
(一)整體感知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大家再次快速瀏覽一遍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讀思考
1。老人是怎樣教育兒子懂得這個道理的?(補充畫批課文)
2。組織好語言,準備小組交流。
(三)集體交流
學生先把自己找到的語句讀一讀,再聯系上下文談理解。隨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語氣地讀一讀這些語句。
這個環節展開生生互動,互相補充、質疑、評價對方的朗讀
1。第一部分(1~8自然段)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體會老人寒心、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帶著悲哀、痛心、無奈、失望的語氣讀這部分課文。
老人堅決地說讀出毫不猶豫的語氣來。對于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慣了的兒子,老人此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呢?
2。第二部分(9~20自然段)
抓住兒子笑了起來這一句,體會:一枚小小的金幣對于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兒子來說根本不算什么(聯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幣的舉動對兒子沒有任何觸動。
抓住兒子又笑了起來這一句,體會到兒子仍然無動于衷。
3。第三部分(21~28自然段)
讀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一句,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表演,體會:兒子這回是眼睜睜地看著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親手掙來的一枚金幣扔進火里,正因為這枚金幣的來之不易,所以兒子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一枚小小的金幣看起來不起眼,但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懂得珍惜呀。
(四)分角色朗讀第二、三部分課文,再次對比前后三次兒子的不同反應,充分感悟:父親的做法妙在以讓兒子親身體驗,代替枯燥的說教,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小組內可分工進行角色扮演,表演課本劇。)
(五)展開討論:分析人物
此時你能來評價這個故事中的三個人物嗎?可以通過文中對人物語言和動作的不同描寫,有根有據地運用書中的詞語來評價,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求語言流利,表達清楚。
小結
故事中的父親對兒子沒有一味的說教,而是用三次扔金幣的方法來告訴兒子珍惜財富是獲得財富的前提條件,勞動果實的獲得是要付出艱辛勞動的,我們在享受時一定要珍惜勞動成果,同時還應該知道勞動者的艱辛。
教師發給每個小組一枚印制好的金幣,請同學們將這節課的最大收獲濃縮為一句話或者幾個詞寫在金幣背面。寫好后大家交流(分享收獲)。
課后延伸
1。完成《語文伴你成長》冊上的相關習題;
2。繼續練習朗讀課文;
3。你打算怎樣支配自己積攢的壓歲錢?給自己設計一個小賬本。
《一枚金幣》教學反思
學習課文時,學生很順利地填寫好表格:
次序錢的來源父親怎么做的兒子的表現。
第一次母親給扔笑。
第二次母親給扔笑。
第三次自己掙扔受不了(抓叫喊跑)。
在填好表格后,我讓學生觀察表格質疑,發現問題。學生的'提問很精彩,不但提到了重點內容,還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解答,一問多答的場面十分熱烈,同時,學生所提的問題不僅僅是我預設的那幾個,生成的一些問題也更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不禁想起數學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說的一句話:只有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我雖還沒達到“精心預設”的地步,但這次意外的成功讓我更加注意備課時的“精心”。
這節課也讓我發現了學生身上存在一個共性的薄弱點:概括文章的能力差。在讓學生“簡單完整概括故事”時,許多同學不知怎么概括,要么是語言拉雜,要么是偏離主題,要么是過于簡練,倒不出所以然來。
我想,學生之所以沒有概括課文的能力,是因為其以前沒做過這樣的聯系,或者是很少做過,不知如何“開口”。鑒于此,我打算在以后講課中,加強這方面的練習,用實例教給其方法,授之以漁。
另外,有些學生發言過于積極,把手舉得高高的,甚至故意站起來引起我的注意,以期待我的提問,對于這種現象我是贊同還是反對?給學生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任其發揮?這樣做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傾聽,有時也會引起大家反感;讓其“正襟危坐”的舉手,似乎有些專制,怕扼殺他們的積極性。另外,個別學生發言踴躍,但我不可以總提問他們幾個,這時他們總能顯露出很失望的神情,甚至是嘆氣——影響我講課的情緒——這個問題需要我盡快想出對策。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暗等14個字;
2、積累本課優美詞句,并會簡單的運用。
3、在課文的語言中,感受想象的藝術魅力,發揮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了解神話故事,激發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課激起導入
小朋友,每天我們抬起頭會看到藍藍的天空,每天,我們踩著腳下的土地。我們會看到高山,會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的祖先也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那時科學技術不發達,還不能解釋這些種種現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話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看一看,遠古的人們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讀課文,勾畫生字。
2、生小組自學生字,看看誰的識字方法好。
3、交流識字。
4、匯報。
5、教師用卡片檢查識字效果。強調“血”“宗”的讀音。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6、把生字放在課文中,能讀好嗎?學生自己練習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盡量把課文讀流利。
三、寫字教學
1、“肢、肌、膚”:
觀察這幾個字的結構,學會把結構相似的、想近的,結合起來學習。
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練習寫一寫。
2、“丈”:
注意與大字區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間位置其余幾字都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注意提醒學生組詞和字音。
3、練習寫字,老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新課學習
1、通過上節課的閱讀,誰能大概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樣分開的呢?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讀、小組讀。找一找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詞語。大家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3、讀一讀你找出來的詞語。
4、天地分開了,世上的萬物又是怎么來的?齊讀課文3、4自然段。
5、說一說,盤古的身體是如何化作世界萬物的?指名說,同桌說。
6、仔細讀一讀文章中寫盤古變化時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學一學這個多音字。
8、文章最后為什么說盤古是人類的老祖宗?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
2.能根據詞語想象畫面,并和同學交流。
3.能用一兩個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描繪所選事物,并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整行書寫時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寫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勻,養成提筆就是練字的良好習慣。
2.朗讀、背誦古詩《鹿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作者用文字表達感情,我們要了解這種感情,往往要通過想象畫面來實現。如何想象畫面呢?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學習、交流一下。(板書課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自由讀“交流平臺”中的人物對話。
2.指名分角色讀人物對話并說一說他們在對話中談的內容。
3.聯系課文,舉例說一說自己讀書時想到的畫面。
4.交流自己在課外書中發現的一些句子,進行簡單的欣賞。
5.小結:讀文章時,不僅要想象畫面,還要“聽”聲音,“聞”味道。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和同學交流。
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震耳欲聾、響徹云霄
低聲細語、竊竊私語、鴉雀無聲、悄無聲息
1.讀一讀。
2.理解詞語。
指導:說說這些詞語的異同。
預設:
同:都是用來形容聲音的。
異:第一行詞語形容聲音大,第二行詞語形容聲音小或沒有聲音。
3.想一想: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讀“響徹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場景,倒計時結束,只聽一聲巨響,火箭直入云霄。
4.小結:讀詞語時,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畫面會更立體,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詞語。
(二)選一個事物,用上一兩個加點的詞語描繪它,再寫下來。
風、煙花、霎時、頓時、忽然
雷雨、小狗、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
1.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指導:“霎時”“頓時”“忽然”“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都是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用這幾個詞語描繪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變化快或者變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繪時一定要從事物變化方面著手,想象事物變化的場景。
2.讀一讀,用上加點的詞語造句,描述一個事物。
預設1:剛才還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滾滾,大雨如注。
預設2:我家的小狗一會兒工夫就把一根骨頭啃完了。
四、學習“書寫提示”。
1.看提示:我們寫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標點符號和字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3)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2.練習書寫。
五、學習“日積月累”。
1.朗讀《鹿柴》。
2.作者簡介。
3.借助拼音,讀通古詩。提醒學生注意“鹿柴”的讀音。(“鹿柴”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柵欄。)
4.結合插圖,聯系上下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針對重點字詞進行點撥。(但:只,僅僅。返景:夕陽返照的光。青苔:陰濕的地方生長的綠色的苔蘚植物。)
5.展開想象,感悟詩情。
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6.學生讀讀背背。
7.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想象畫面
背誦《鹿柴》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課文寫了年輕的劉伯承,右眼嚴重受傷,堅持不用麻醉劑,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術治療,被沃克醫生成為“軍神”,表現了劉伯承堅韌的鋼鐵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揚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年齡、土匪、拒絕、麻醉劑、施行、勉強、過獎、診所、驚疑、從容鎮定、目光柔和、肅然起敬。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并組詞。
齡 匪 診 患 審 職 暈 郵 墊 勉
2、學生互相說說易錯的字:
容易少橫的字:齡 醉
容易多橫的字:哼
注意字的筆順:匪
二、談話導入新課
軍神,好響亮、好威風的稱呼,為什么要稱他為軍神呢?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事情的?
板書:
手術前(1-10)
手術經過(11—17)
手術之后(18—26)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思考:
(1)劃出描寫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簡單批注在書上。
(2)有不懂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互相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質疑。
(1)指名讀劃的相關的句子,簡單說體會。
(2)解詞:
審視—仔細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3、學習劉伯承堅韌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個性格堅強的人。
教學重點:
1、根據提示讀出語氣、語調。
2、理解劉伯承為“軍神”的重點語句,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進一步學習快速閱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空:課文中的“軍神”是指(),這是()對他的敬稱。
2、指名朗讀課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呢?你知道沃克醫生當時是怎么想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三、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導學課文。
1、導學“求治”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沃克醫生開始是怎樣識別劉伯承是軍人的?
(3)劉伯承的“鎮定”是從哪幾個地方反映出來的?
(4)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2、導學“術前”部分。
(1)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劉伯承為什么不肯用麻藥?
(2)聯系課前收集的關于劉伯承的資料猜想:劉伯承擔心損壞腦神經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3)不用麻藥意味著什么?
(4)劉伯承能忍受這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嗎?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
(5)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提示讀出堅定的語氣。
3、導學“術中”部分。
(1)自由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手術中劉伯承、沃克表現的詞句。想想這些詞句各起什么作用?
(2)課堂交流
(3)聯系自己生病的經歷,說說劉伯承忍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從中感悟劉伯承的“軍神”形象。
(5)小結。
4、導學“術后”部分。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劉伯承在手術中除了一聲不吭緊緊抓住墊單外,還要求什么?沃克醫生聽了有什么反應?沃克醫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做完手術……了不起的軍神!”
(3)震驚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心中會怎么想?
(4)根據提示語自由朗讀,注意根據提示揣摩語意、把握語氣,突出“軍神”形象。
(5)指導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6
一、教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感受水鄉的民風、民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主動積累優美詞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行》,上節課,我們學了小詩,知道了作者水鄉行的'順序,誰還記得?指名回答。
誰給大家讀讀小詩,讓我們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指名讀詩。
三、研讀課文,體會意境。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靜等)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詩,把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多讀幾遍,想想你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勾畫,交流。
1、第一小節。
1)重點理解“水運鋪”,說說自己的理解,以及想到了什么,云倒映在水中,成了水鄉的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水鄉的路吧!出示圖片。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2)還從”一把櫓”中體會人們進出莊都是劃船的。
你是從那個字看出來的?
假如你就坐在這輕搖的小船上,劃過水云鋪成的路,你想怎么讀?
看圖指導朗讀背誦。
2、第二小節。漁網做門簾
1)水鄉真的是那漁網做門簾嗎?漁網掛滿了樹,嚴嚴實實的,就像是門簾。
2)漁網多。你是從那里體會到的?抓住“掛滿樹”來理解。
3)這里的人家很少。從“幾戶”來體會。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漁網的多,水鄉的靜。
3、第三小節
景的美。重點體會“榴火自紅,柳線舞”的景象.。
1)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同學們說石榴花紅的象火一樣,你是從哪知道的?
你們描述的這么美的景,作者只用了幾個字?(兩個字榴火)
你們在讀讀,作者的用詞怎樣?
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煉。
2)剛才有的同學提到了柳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微風吹來呢?
作者用了那幾個字來描繪這一景象?(柳線舞)
在此體會比喻的寫法及用詞的精煉。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紅花綠柳眼影下的水鄉吧!看圖片朗讀背誦。
這么美的景確是“家家門前鎖一副”,人們都干什么去了?
(去稻田了)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4、引出“要找人,稻海深處”。
1)具體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見過大海嗎?那蹈海什么樣?引導學生想象“稻海”。出示圖片。
指導讀這一節
2)你還想到了什么?
有序多只青蛙在叫,蛙聲一片。教師播放聲音。可是“一步步踏停蛙鼓”
你有什么感覺?(安靜了)引導學生體會“踏停蛙鼓”的由鬧到靜的變化。
指導朗讀。
3)這紅花綠柳,可人們卻無暇欣賞,這里的人怎樣?(體會水鄉人的勤勞)
5、第五小節。
1)想象“暮霧”的景象。
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抓重點詞語來理解。
你覺得暮色中的水鄉怎樣?出示圖片并指導朗讀。
2)從“兒童解纜送客中”你又讀出什么?讓學生體會到水鄉人的熱情好客。
四、整體回味
1清晨我們坐著輕搖的小船來到了水鄉,暮霧之中,我們又帶著留戀離開,讓我們再讀讀詩的第一小節和最后一節。(對讀)一把櫓把我們迎進了水鄉,一手好路又把我們送出了水鄉,詩歌還做到了首尾呼應。
2我們再來齊讀小詩,體會他的妙處。配樂讀。
短短的幾十個字向我們描繪了優美的水鄉圖,你們覺得作者的這首詩寫得好不好?好在哪兒?
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煉,比喻的寫法,首尾呼應等。
五、擴展
介紹水鄉行的主題網站。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7
【教材簡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為此感到快樂。回顧各自十年的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
故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朗讀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內容,教學的難點是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教法學法】
自學課文,理清脈絡;緊扣主題,自讀自悟;聯系現實,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1.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朗讀感知
1.讀課文,正讀音。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探究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5.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四、感悟幸福
1.過渡
(1)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讓別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自由讀下面的課文。
2.交流: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學做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3.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這些體會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4.速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益”就是好處。這句話是說: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這句話的意思看起來很抽象,但聯系課文理解,就變得非常具體、豐富。三個牧童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給人們帶來了好處,這是幸福。第一個青年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個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他的勞動也沒有白費,他也感到幸福。這樣,抽象的道理就被這幾個具體的事例詮釋得淋漓盡致。)
五、總結深化
1.體會“幸福”的含義。
2.故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概括中心:《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4.談談你學了課文后有什么收獲?
5.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
六、作業布置
1.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2.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8
第一單元:師生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師生”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前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對自己成長的點滴幫助。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都能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記敘的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為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學生的尊重,從而使得學生明白了自己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師生”間感情的珍貴,明白老師對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從而以百倍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回報老師的付出。
2、通過學寫摘錄筆記和閱讀名句格言等學習積累詞句的方法。
3、通過暢所欲言、開卷有益等環節練習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體會師生間真正情意,并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
重點難點:
通過語文的各項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與老師交流感情,使師生間情意進一步加深。
教學策略:
課余時間多與不善于交流的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從而增進師生情感,利于課中的學習,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1、《師恩難忘》
一、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了解課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標記,試著尋找答案。
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根據你預習的情況說說課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思考:讓作者難以忘記的老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三、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全班交流,弄清課文主要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教“我們”學習古典詩詞,給“我”巨大影響的事。
四、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在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
4.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重點理解詞語:
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造句。
5.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第七段。
質疑: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從“我”的表現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朗讀第七段,找出相應詞語理解交流(入迷、恍如、發呆、驚醒)。
請生分別扮演田老師講故事,“我”聽故事,再現場景,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6.過渡:田老師編故事講課對“我”以后有什么影響?
7.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九段。(簡介“劉紹棠”,幫助學生理解。)
8.小結:說說此時你對“師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換成“情”、“愛”、“益”是否可以?
五、鼓勵學生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個故事。
一、將自己所編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讀課文,賞析課文。
1.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田老師是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說出理由。
2.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交流成果。
4.過渡:作者對田老師的態度如何?
5.生找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
6.小結:田老師用心地教導學生,對“我”有巨大的影響,“我”深深地敬愛著這位老師。
7.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三、學寫摘錄筆記。
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摘錄下來。注意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書名和日期,以備查閱。
一、學生交流摘錄情況,進行評議。
二、比較記憶字形,鞏固識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練習寫生字10個。
板書設計:
師恩 難忘 (劉紹棠)
編故事 行禮
讓我入迷 感念
讓我開了竅 終生難忘
師生情深
2、《孔子和學生》
一、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邊讀邊圈點自己遇到的問題。
二、導入新課
1.出示“孔子”的畫像,你認識他嗎?板書“孔子”。
2.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請生上臺向大家介紹孔子。
3.過渡: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
4.板書課題:“孔子和學生”,齊讀課題。
5.引導學生思考:孔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偉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課文
1.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2.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的看法。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紉、殊、韌、緯、梭、艱、唐、辛、杰、碌”10個生字,認讀5個字;個多音字的讀音;會讀和理解“縫紉、特殊、韌性、顧名思義”等詞語;了解課文的內容及作者描寫的方法。
2、結合課文學習和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歸納、概括。
3、通過質疑解疑、合作學習、展開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縫紉鳥高超的筑巢本領及永不放棄、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教學難點: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
教學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要帶你們認識兩位新朋友,第一位(出示課件圖片)就是這位和藹可親的名叫瑪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說在國內多次獲獎,作品也被翻譯成英、法、德等十幾種文字流傳海內外。有一次,他去位于非洲南部的坦桑尼亞首都訪問,住在遠離市區的一個幽靜的飯店里。這個飯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沒多久,有一種鳥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板書:“我”),因此他也為我們帶來了第二位朋友(板書:縫紉鳥)它是誰?(生:看板書讀名字,多讀一遍,掌握“縫紉”的讀音)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縫紉”的意思)
3、(出示課件圖片及文字,理解“顧名思義”)縫紉鳥顧名思義就是有縫紉技能的鳥,你現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書:怎樣筑巢?巢穴樣子?)那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進一步地去了解這位朋(教學意圖: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和有序描寫”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之一,因此,前面對作者的介紹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這句話,為下面體會寫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打開書,自由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認讀表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再拿不準的問老師,讀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檢查詞語讀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出示課件:(藍色字再體會詞義)
2、指名讀詞,理解部分詞語。
3、(一句一句出示句子)誰來讀讀,注意紅字的讀音。不是用泥糊成的。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風雨交加,海潮猛漲。沒有散解或變形。
4、縫紉鳥引起作者的極大興趣,于是他多次去觀察縫紉鳥(板書:關注),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通過多次觀察,分別目睹了哪些情景?(出示課件:填空練習)特殊韌性穿梭艱巨唐突辛勤杰作忙碌不可思議相依而居經緯交織前功盡棄晴空如洗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說一說。
(教學意圖:字詞教學,抓住難讀、容易讀錯,以及不容易理解的去學習、去考察,突出了重點,有些詞語可結合教學目的在下面的學習環節中體會。整體感知使學生知道,因為感興趣,所以關注,所以去多次觀察,看到了不同的情景,加深對作者善于觀察的體會。)
三、細讀課文,深入學習
(一)結合黑板的問題解疑,了解縫紉鳥編織巢穴的過程和巢穴的樣子。
1、(師指板書)先讓我們幫助提出問題的同學找到答案,請你默讀課文,先用()畫下來,再讀再體會。
2、小組內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3、學習筑巢過程。
(1)出示課件:它們從印度洋南岸的草叢中銜來一根根兩三尺長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幾道圓圈,而后用人類織布的原理,有經有緯地開始把長長的嫩草左右穿梭。
(2)誰來讀一讀?
(3)縫紉鳥的“針”是什么?(嘴)
(4)同桌之間按照“先—再—然后”的順序說說縫紉鳥是怎樣用嘴編織的?(銜草—打圈—穿梭)
(5)全班交流。
(6)從縫紉鳥的編織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縫紉鳥的靈巧)
(7)出示課件:從哪看出來的?你能替作者夸夸它嗎?把同桌當成縫紉鳥再夸夸它。(同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
4、了解巢穴的精致、結實。
(1)出示課件:看上去它們那尖嘴的靈巧程度,一點也不比人類的雙手差。這種鳥的巢穴,是由它們自己用一根根韌性很強的嫩草,巧妙得不可思議地編織而成的。文章通過作者的多次觀察,目睹了縫紉鳥(的情景。
(2)讀一讀,想想縫紉鳥編織出來的巢穴是什么樣子的呢?(精致、結實)
(3)(出示巢穴tu片)看圖片再體會體會到什么?
(4)出示課件:學到這兒,你覺得縫紉鳥是怎樣的鳥?(板書:本領高超)(教學意圖: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解疑,自己找答案自學體會,在小組內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通過夸夸縫紉鳥,把同桌當成縫紉鳥夸一夸,把老師當成縫紉鳥夸一夸這種轉換角色的方式,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也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縫紉鳥的贊賞之情。)
(二)結合語句體會作者的惋惜之情。
有的同學說縫紉鳥聰明,但它的智力還遠沒有發達到能夠把它的杰作牢固地編結在樹枝上。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過后,那些精致的巢穴被無情地打落在地,你是什么心情?(指作者的心情如何?還從哪看出作者認為是極為可惜的?結合“前功盡棄”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三)結合語句體會縫紉鳥不會放棄。
1、縫紉鳥的勞動是前功盡棄了,但是它真的會放棄嗎?
2、(出示課件)對比讀我相信(想)縫紉鳥是不會就此罷休的。它們一定(會)再去銜草,重新編織可愛的窩—依然那樣精致,那樣結實。
3、哪些詞更能體現縫紉鳥的不放棄?有語氣地讀出好的那一句。(教學意圖: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把“編織巢穴”和“修補巢穴”巧妙地連接起來,并暗示著縫紉鳥那種不罷休的精神,以此句為線索展開,再體會縫紉鳥工作的艱巨以及不停歇,繼續修補,縫紉鳥的精神就會凸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得更加深刻。)
(四)學習縫紉鳥勞動的“艱巨”,體會不罷休的精神。
1、作者為什么如此堅信縫紉鳥不會罷休?讓我們隨同作者再去看看縫紉鳥編巢的過程。它特別像我們小時候用秫秸皮編織的蟈蟈籠子。經緯交織,左右相連,十分結實,即使從大樹上掉了下來,也一點都沒有散解或變形。那草窩簡直就是一個精致的藝術品!它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嗎?(帶領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找到的答案,(出示課件)但那勞作是相當艱巨的。它們雙腳的爪子,首先要緊緊抓住樹枝以保護自己,惟一能勞動的就是他們那只尖嘴。
3、抓住重點詞體會勞作的艱巨,從“艱巨、惟一”中體會它的不罷休。
4、還從哪看出是艱巨的?(出示課件)(抓住“兩三天”“不停歇”“才能”,再出示巢穴tu片,抓住“經緯交織”體會編織的復雜和不易。)
5、任務這樣艱巨,它們退縮了嗎?
6、(再出示第六自然段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縫紉鳥的精神。
1、風雨過后的清晨,陽光燦爛,晴空如洗,讓我們再去看看縫紉鳥吧。(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時陽光燦爛,晴空如洗。我抬頭望去,只見縫紉鳥有的又開始編織新的草窩,有的在修補被風雨損壞的巢穴,有的飛來,有的飛去,總而言之,他們是那樣地忙碌、勤勞而又歡樂
2、它們在干什么?事實證明了什么?
3、在忙碌中,它們是怎樣的?面對這么艱巨的勞動,它們卻很快樂,你體會到了什么?
4、喜歡的站起來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師讀到“只見”,生接著讀)
5、(出示課件)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結合想象試著填空。
6、不罷休,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師板書:堅韌不拔)
7、讓我們去贊美它吧。(有感情配樂朗讀:師生對讀、生齊讀)(教學意圖:這一階段的教學是前面教學的升華,在體會艱巨的程度下再體會快樂,更加深了學生對縫紉鳥堅韌不拔精神的了解,帶著這種深刻的體會,學生就能夠把自己體會到的順利地填入空中,而朗讀是學生對縫紉鳥倍加贊賞的抒發方式,音樂的配合增加了感染力。)
四、總結(結合板書)
1、通過學習你了解縫紉鳥這位朋友了嗎?了解到哪些?說說。
2、體會作者的情感。(師板書:贊賞)
3、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這位朋友說些什么呢?
一只鳥要花兩三天時間不停歇的勞動,才能給自己編織成一個能讓它自己和情侶相依而居的窩。當縫紉鳥勞作艱巨時,它們不會罷休。當巢穴被風雨打落時,它們也不會罷休。當遇到任何困難時,它們都不會罷休。
五、作業
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收集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還有令人向往的西藏。今天老師就帶著同學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去游覽西藏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新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奇)
4.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再次讀課文,出示閱讀要求:
(1)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大拐彎及傳說;形成原因及長度、深度、寬度;“垂直的自然博物館”。)
(2)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做標注。
三、交流困惑
1.交流自讀疑難。
教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四、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一)教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觀,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2—5自然段。)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二)理解重點語句。
1.學習第2、3自然段。
關于這個大拐彎還有一個傳說呢!誰能在默讀課文后,不看書,將這個傳說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
2.學習第4自然段。
(1)用三個字可以概括大峽谷的特點:(長、深、窄)。
(2)出示句子:它又長又深又窄,全長504.6千米,兩側高峰與谷底的相對高差達到6009米,最窄處寬度僅二十幾米,可以隔著峽谷交談,但從這邊走到那邊最少也要三天。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3)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魯藏布大峽谷比號稱世界最長的美國科羅羅拉大峽谷長154.6千米,比號稱世界最深的秘魯的大峽谷還要深兩千多米。
3.學習第5自然段。
請同學們找出描寫大峽谷地區環境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4.學習第6自然段。
這一段作者用了幾個“最”?(7個)可不可以換成“非常”?為什么?
不可以。用“最”表示達到了極點、極限,表達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第二課時
一、朗讀指導
1.雅魯藏布大峽谷如此壯觀神奇,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
2.指名多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3.全班齊讀。
二、拓展實踐
1.教師: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選擇你熟悉的一處景色,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嗎?
(學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2.教師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風光片,并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游人進行介紹。
三、課后作業
選擇一篇學過的課文,試寫提綱。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簡析】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動,對新鮮事物好奇,但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當中很少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認識,很難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準備了課件,創設情景,把學生帶進頤和園,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搜集資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課前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和圖片,以備上課時小組學習時使用。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實際,本節課采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以讀促悟、小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語言感受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教師搜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2.板書課題,認讀“頤”字
3.簡介“頤和園”。
介紹時出示“頤和園”的幾處著名景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美景?
2.檢查預習
①出示生字新詞:多種形式認讀,及時正音。
②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隨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
1.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
2.理清層次
第一段(1):總述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第二段(2-5):具體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6):總結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語言、內心活動并在反復的朗讀當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2、學習合理地續編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三、教學過程:
(一)、模擬表演,導入新課
我們每個人都有豐富的表情,喜、怒、哀、樂,樣樣都會。但我們都喜歡“笑”,笑使我們拋開一切煩惱,笑使我們信心百倍,笑使我們增進友誼—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會“笑”這一種表情,那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這節課,讓我們讀一讀《小木偶的故事》,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交流課前預習情況:木偶是什么?
2、學習生字。
⑴、出示詞語,自讀、指名讀。
⑵、齊讀
過渡:看來,大家已經把字詞方面的“攔路虎”掃除了,下面我們就進一步來研讀課文。(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思考:你了解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板書:只會笑、被搶、熊警察不相信、頭疼、小兔子、老婆婆說他撒謊。
3、了解人物性格
在這個故事中,除了小木偶外還有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從大伙的表現中,你認為他們的性格是怎樣的?(體會老木匠的善良、小紅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樂于助人。)
4、積累人物表情的詞語
A、為什么你能那么容易就概括出他們不同的性格呢?你主要是能過人物的什么描寫體會到的?(語言和神態)請用“=”畫出表示人物表情的詞語。(出示)
B、請你通過帶著表情、動作朗讀,表達出這些神情。(生自由讀、指名讀,相機師生評價) 小結:這些也正是婦女巫所說的“人類所有的表情”的具體表現,今后大家要學會積累豐富的詞語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一目了然。
5、指導朗讀小木偶的語言
A、假如小木偶擁有人類所有的表情,那會是怎樣呢?請你找出小木偶在受委屈時說的話。
B、請在括號里給小木偶填上體現他真實的表情或心情的詞語。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氣憤、申辯)地尖叫。
“腦袋疼。”小木偶抬起頭,(傷心)地回答。
“腦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無奈)的表情。
“是,而且越來越疼了。”小木偶(委屈)地說。
6、 重點指導:課文最后一句
A、因為只有笑,小木偶受盡了委屈,假如你遇見當初做小木偶的那個老木匠,你會對他說些什么?為什么?(出示最后一句,齊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自由說,并從文中找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前半句聯系前B、小結: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
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中的快樂。但生活又是復雜的,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以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需要我們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經營、去面對,這樣才是完整的生活。所以,(師指著句子,要求學生讀)
C、練習:--------是很重要。不過,要是只---------,那可--------。(錢、朋友、哭、睡覺、本領)
可適當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
(四)、總結
相信小木偶在擁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懂得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經營、去面對生活,少了委屈與淚水,多了快樂與幸福。
(五)、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擁有了人類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來又會遇到什么事情呢?請大家繼續寫故事。既要大膽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五、 板書設計: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搶 熊警察不信
只會笑
頭疼 小兔子、老婆婆說他撒謊
笑很重要,但只會笑遠遠不夠。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京劇、滋味、倘若、侍侯、脾氣、責備、臨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觀察(或查找)家禽──鵝、復習唐朝駱賓王《鵝》、了解作者豐子愷、自學課文。
2、教師準備:
課件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課
1、教師:唐朝駱賓王七歲就作了一首兒詩《鵝》大家還記得吧!一起比比誰背誦得更好。同學們都喜歡鵝吧!請用自己手中的筆畫一畫鵝。
(抽生用粉筆在黑板上簡筆畫鵝。)
請同學們相互簡單評一評。
2、課件出示豐子愷的畫《鵝》,現在老師給你們看一幅著名當代畫家豐子愷所作的畫《白鵝》,同學們認真觀察后與自己的畫比較然后說一說,評一評,議一議。
3、是的,畫家所作的畫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畫家在生活中觀察入微,掌握了鵝的外形結構,了解了它獨特的習性。
4、著名藝術家豐子愷先生,不僅用畫筆把白鵝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了,還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寫出了文章──《白鵝》。
教師板書課題:
白鵝
(學生可以簡單介紹豐子愷。)
二、營造氛圍學課
1、請學生獨立朗讀課文:
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在朗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字、難字、難句時作上不同的標記。
2、讀生字及詞語:
把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同學們相互啟發讀。
3、通讀全文:
整體感知課文。
全文主要寫了什么?
它的特點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詞語的處理
1、讀音:
有“頸、吭、倘、供、鄭”(后鼻韻)、“飲、鄰等”(前鼻韻)。
2、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如:
可以聯系已經學過的生字,用加減或者替換偏旁的辦法學習生字:“坑、躺、共”;或者聯系生活經驗,結合班級同學的姓氏學習“鄭”。
3、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后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
有個別字的筆畫需要特別說明:
指導“厲、餐、侍、脾、蹲、鄰”時,要注意、它們與其他字之間的聯系。
四、課堂作業
1、寫生字。
2、抄寫生詞。
3、自由讀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理解課文
1、想想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又是怎樣展開寫的?你有發現就可以與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與朋友討論。
(學生分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學習。)
課件出示: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聽聽同學們是怎樣來理解這一句話的。
2、課件出示: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這句話同學們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來展開的,那現在你對“高傲”這個詞語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寫“高傲的白鵝”表達出自己怎樣的情感呢?
5、作者經過仔細觀察,認真了解鵝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后,用生花妙筆表達了自己的對鵝的喜愛之情。那你想從本課中,學習些什么呢?
同學們相互啟發議論。
6、主要內容:
⑴ 詞語通俗、準確:
左顧右盼、厲聲呵斥、三眼一板、從容不迫……
⑵ 句子生動有趣:
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 文章圍繞一個中心展開來寫:
“鵝是高傲的動物”。
⑷ 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來印證鵝的高傲:
叫聲高傲、步態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課文,并拓展
1、課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在作文時借鑒的地方?
2、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說:它的特點、外形、脾氣、以及它是怎樣進食的、怎樣嬉戲、休息等等。
3、把說的內容整理一下,然后寫下來。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4
【教材簡析】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反對迷信 尊重科學的品質。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初步掌握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行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手法,再就是讓學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自讀感悟,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重點點撥的方法來學習課文,以達到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學情分析】:
對于封建迷信活動,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西門豹》是一篇傳統的歷史故事性課文,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學生能在領悟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的讀,以讀為本,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深刻感悟西門豹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荒蕪、巫婆、打扮、旱災、綢褂、徒弟、麻煩、求饒、渠道、灌溉”等詞語。
2、理清課文順序,了解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復述課文。
4、學習本文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了解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5課(板書課題:西門豹),大家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西門豹)。西門豹,姓“西門”是個復姓,叫“豹”,是戰國時期魏國人。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又是一個無神論者。在他為官期間,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西門豹在鄴當地方官時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學習新知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 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 理解字義
⑴?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字:抽讀17張生字卡和10個詞語。
②?正音:煩:fán? fan(“煩”本音是二聲,但在“麻煩”一詞中讀輕音)綢:chóu?“綢”和“饒”是翹舌音,讀時應加以注意。
饒: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檢查學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褂:注意中間部分:上面是一個土字,下面是一個提土,不要寫成“誰“字的右邊。
饒:字的右邊不要多點兒,可以與形近字比較記住它,如:繞、曉等。
渠:是上下結構,木字旁。
灌:是左右結構,三點水旁。
④?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近義詞理解法、反義詞理解法)
巫婆: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女人。
官紳:指舊時候地方上有權有勢的人。
人煙稀少:指住戶人家很少。
荒蕪:田地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提心吊膽:心和膽都好像懸著沒有著落。
面如土色:臉色和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
2、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⑴?帶著問題讀課文
默讀課文,然后標序號,再想想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
⑵?小組交流。
⑶?班級交流,了解寫作順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講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了解到給河伯娶媳婦和旱災造成了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板書:摸清底細
經過(第10~15自然段):講在河伯娶媳婦那天,西門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為由,把巫婆和官紳頭子先后投入漳河。懲治了官紳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書:破除迷信
結果(第16自然段):講西門豹發動百姓開渠引水,灌溉田地,鄴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書:興修水利
3、總結:課文先講起因(略),再講經過(略),最后講結果(略),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組段成篇的。
4、布置作業:
⑴抄寫生字、新詞。
⑵熟讀課文。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字。能正確讀寫“火燒云、喂豬、笑盈盈、高壽、百合色、茄子紫、跪著、模糊、兇猛、廟門、蹲著、鎮靜、必須、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了解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和特色。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制作教學課件,搜集云的圖片和有關文字材料。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1、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配上優美音樂的火燒云圖片供學生欣賞。
師:看完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火燒云很美。
生:火燒云的形狀很多。
生:火燒云的顏色很漂亮。
生:火燒云的變化很快。
生:……
2、課前小知識:火燒云的形成——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已經筋疲力盡,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過空氣層探出頭來,將天邊染成紅色。
師:那文章是如何把你們的這些感受淋漓盡致地描述出來的呢?打開課本《火燒云》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以課件導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火燒云變化萬千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看得認真,聽得專注,很快便進入了課文情境。同時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調。)
二、啟發談話、簡介作者、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火燒云》是已故的優秀女作家蕭紅的作品。
誰來簡單介紹一下蕭紅。(蕭紅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過魯迅先生的關懷和幫助。)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可以是大聲朗讀,可以是輕聲速讀,可以是默讀課文。勾劃生字詞,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人們為什么將這種云稱為“火燒云”?課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題意?
(第一段第2節)
課件出示: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師:你讀書很認真,找得很準確。這句話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讀讀這句話,看看誰能把它找出來?(學生讀)
生:我認為“燒”這個動詞用得好。
師: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來看看火燒云上來時的景象,邊看邊體會。
(課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燒的云從西邊逐漸燒到東邊,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燒著的火焰彌漫了大半個天。)
師:同學們互相討論一分鐘,來談一談為什么“燒”字用得好呢?
生:我體會到火燒云上來了,就像是天空中著了一場大火。
生:著火的時候,火勢特別大,特別猛。我從這個“燒”字感受到火燒云上來時一定很快、很有氣勢。
生:我還感受到了火燒云上來時,像鋪開了一幅巨大的瑰麗綢緞,天空中完全是紅顏色的,美麗極了。
師: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 “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
師:好,現在我們就把全文梳理一下,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嗎?
生:是按照“火燒云上來了、火燒云的變化、火燒云下去了”順序記敘的
請按“上來了、變化極多、下去了”給課文分段。
板書:上來了(1-2)
變化極多(3-6)
下去了(7)
四、導學第一段:
小組比賽朗讀,然后完成下面題目:
(1)思考:紅紅的火燒云的形成需要怎樣的條件?你從哪里看出來?(傍晚——晚飯過后;夏季——乘涼)
(2)引讀: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 ),大白狗變成——( ),紅公雞變成——( ),黑母雞變成——( ),小白豬變成了——( ),老爺爺的胡子變成——( )。
(3)出示課后題3:
讀一讀,比一比,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動物的顏色都變了。
大白狗變成紅的了。
紅公雞變成金的了。
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
師:像這樣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緊密關聯的短語或句子連成一串的修辭手法,叫“排比”。
教師指明一人讀第一句,一人讀二、三、四句,比較、體會。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顏色變化的奇妙。)
(4)人們對火燒云的出現是什么態度?(“笑盈盈”)
(5)請你帶著笑意朗讀第一段。
五、小結、讀文。
1.今天我們讀通了課文,給課文分了段,并且學習了第一段。
2.朗讀全文。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并試著把火燒云的過程復述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分了段,并且學習了第一段,今天我們以自學為主,來學習第二段。
師:這篇課文的敘述是以“變”為主線的,描寫了火燒云變化的“多”和“快”兩個特點。
二、自學第二段。
(一)出示自學題:(分組學習)
1.小組朗讀第二段,找到分別描寫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小節;
2.小組討論,完成課后題1/②,用直線劃出有關詞語;
3.獨立完成:把顏色歸類,每一類再另外寫幾種
(二)大組交流:
1.指名小組朗讀描寫顏色的小節,填空并歸類:(出示課后題1/②)
顏色變化(多):紅彤彤金燦燦……
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師生配合朗讀下面句子: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 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討論:四個“一會兒”構成了排比句式,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小組朗讀描寫形狀的小節,填空。
出示:形狀:變化(多):馬狗獅子
變化(快):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忽然接著一轉眼
3.自由朗讀4-6節,體會馬、狗、獅子的變化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見了)
4.小組分配朗讀,兩人讀描寫形狀“清晰”的句子,兩人讀描寫形狀“模糊直至不見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寫“清晰”和“模糊”的詞語。
5.指名小組朗讀,交流劃到的詞。
(三)小結:可見火燒云的變化極多。
試著背誦4-6節。自背,個別背,集體背。
三、學習最后一段。
1.個別朗讀。
2.學習詞語:恍恍惚惚
文章中哪句話可解釋“恍恍惚惚”? 補充板書:又像這個,又像那個。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意思:由于事物變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造句:
3.背誦這段。
四、總結并朗讀全文。
火燒云下去了,將迎來一個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這樣,此起彼落,彼落此起。無限循環,變化萬千。不但詩人、作家熱愛它,我們每個人都熱愛它。
五、布置作業
1.火燒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誦4-7節
3.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8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1-16
四年級語文上冊的教案09-26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12-04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6-16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01-04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8-14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3-15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8-10
北師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