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

時間:2022-12-03 12:54:5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線索和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

  3.學習彼得從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課前準備:

  借助“自讀引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當別人贈送你有意義的禮物時,你會作永恒的紀念;當友人作別時,贈送的禮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種特殊的禮物,往往會引起人的傷心。今天我們來學習弗·達爾寫的一篇小說,題目是《離別的禮物》,看看這其中的禮物屬于哪一種。

  二、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

  (一)生字詞:(展示投影片,要求學生注音、釋義)

  1、慳吝

  2、喋喋不休

  3、尷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據小說的三要素,要求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題)

  1、小說中寫了幾個人《(彼得、爺爺、爸爸、那個女人)

  2、根據故事情節,課文應分為幾個部分《

  (1)1-8節:寫離別的前夜,彼得和爺爺在一起;

  (2)9-21節:寫彼得的爸爸和那個女人回來,彼得巧妙地教訓了那個女人。

  3、構成全文故事情節的線索是什么《(一條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指出課文的具體內容)

  彼得:敬老、懂事、聰明(5、15、16、18節)

  人物爺爺:寬厚、慈愛(2、4、8、17節)

  爸爸:孝順、軟弱(12、21節)

  那個女人:慳吝、刻薄(12、21節)

  2、描寫人物的方法:(要求舉例、說明)

  語言、心理、神態、肖像、動作

  3、歸納全文的主題:

  本文圍繞彼得的為什么要送走爺爺的問題,通過不同人物對一條毛毯的態度,展開了善良與邪惡的沖突,提出了一個敬老的社會問題,對不敬老人的行為作了無情的譴責。

  四、質疑:

  若學生在質疑中沒有涉及下列問題,則老師補充提出:

  1.第1節中寫月色很好,為什么彼得和爺爺無心欣賞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動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寫這篇小說的用意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樣的態度《

  五、積累感悟:

  重點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學生聯系自己平時對長輩的態度,談談如何尊敬長輩《

  六、課堂訓練(附課堂練習)

  七、總結(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

  八、布置作業:完成書后的作業題。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并背誦《伯牙鼓琴》。

  2.結合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3.探究學習,體會人物心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

  1.出示一組表達友情的古詩句:【課件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學生讀,談體會。

  二、談話導入,走進課文

  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古人以詩詞的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2.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著燦爛的文化,有著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瑰寶,它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

  3.出示【課件3:課題】(板書第一則的題目:伯牙鼓琴)學生齊讀課題。

  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后的感受。自己解決生字:哉巍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4.教師范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再也不彈琴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學交流。

  5.預設交流

  (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

  師:讀了這一句,同學們有同學要質疑嗎?伯牙彈得好嗎?鍾子期會欣賞嗎?我們看下去就懂了。

  (2)我讀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里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

  (板書:伯牙鼓琴鍾子期聽)

  師:鍾子期說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師: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彈出什么。

  (4)我讀懂了伯牙不論彈什么,鍾子期都能聽出來,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現在你是鍾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會怎么贊美他?(生自由發表意見。)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1)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真的都聽懂了,實在難得。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

  (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擅長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書:志在太山巍巍)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湯湯乎若流水。

  (板書:志在流水湯湯)

  ⑤師:當他沒遇到鍾子期,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⑥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預設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板書:死絕弦)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弦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據史料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出示【課件4】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雖然很短,但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這個典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書戴嵩畫牛》。

  2.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學習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關于“知音”的一段佳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書戴嵩畫牛》。(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課題。

  2.釋題:“書”是什么意思?“戴嵩畫牛”又是什么意思呢?(“書”,是寫的意思。“戴嵩畫牛”就是戴嵩畫的一幅畫,畫上畫的是牛。我們來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課件6】

  戴嵩是唐代畫家,韓滉的弟子,韓滉鎮守浙西時,戴嵩為巡官。擅長畫農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評價他畫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他觀察得多么細致入微。

  【課件7】《斗牛圖》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畫,縱44厘米,橫40.8厘米,現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戴嵩的畫在誰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

  ⑵這幅畫上是什么?

  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書戴嵩畫牛》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糾正錯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異義等。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板書:戴嵩《牛》)

  出示課文大意:【課件8】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四、自讀思考,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 ⑴戴嵩的畫在誰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

  戴嵩的畫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處士手里,因為他非常喜歡書畫,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歡戴嵩的《斗牛圖》。

  (板書:杜處士好錦囊玉軸)

  從什么地方看出杜處士很喜歡這幅畫?——“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著。)從這具體的做法看出杜處士對《斗牛圖》“尤所愛”。

  ⑵這幅畫上是什么?

  畫上是斗牛。

  大畫家畫出的牛應該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這么認為。但有人指出了畫面的錯誤之處。誰這么大膽?

  一位牧童!

  戴嵩的畫錯在哪兒?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

  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觀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實的情況。

  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

  (板書:牧童笑掉尾而斗)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勤于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后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區分“瀏覽”與“審閱”、“詢問”與“咨詢”、“簡單”與“簡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景,體會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重點:

  了解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景,體會周總理的工作辛苦、生活簡樸。

  難點:

  體會作者的情感,感悟周總理的人格魅力。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師有感情地誦讀《有的人》第一節

  2.導入新課:這兩句詩有些深奧,不過,學了《一夜的工作》(板題),同學們一定會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的。

  3.介紹作者何其芳,介紹周總理的身份及有關課文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學習字詞。

  2.分段,概括段意。

  3.再讀課文,畫出點明中心的句子

  三、重點深究第二段

  1.默讀課文,分別畫出表現周總理勞苦和簡樸的重點語句。

  相機出示有關的語句。

  2.我走進總理的辦公室。這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

  (理解“陳設”、“極其”、“如此而已”,體會“一個”、“不大”,“兩張”、“小”、“一盞”。強調了陳設極其簡單。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與極其簡單的擺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總理的生活極其簡樸)

  3.值班室的同志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寫字臺上,總理讓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得清顆數,好象并沒有因為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分量。

  (工作的繁重與食物的簡單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不僅表現了周總理生活極其簡樸,也進一步突出了總理的勞苦,讀起來令人感到周總理形象高大,品德感人)

  4.指導學生朗讀這兩部分,體會總理的高尚品質。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周總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作者是怎樣記敘周總理生活簡樸的,你有什么感受。

  二、繼續學習第二段

  學生說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相機出示

  1.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我今晚要批這些文件,你們送來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覺,到時候叫你。”

  “一疊”,數量詞,一堆的意思。“一尺來高”,表明文件之多。短短的一個夜晚,要批閱一尺來高的文件,說明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緊張,工作量很大。

  2.“他一句一句的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問我一兩句。夜很靜,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總理才審閱完,把稿子交給了我

  這是寫周總理審稿的情形。“瀏覽”是大略的看。周總理不是“瀏覽”,而是一句一句的審閱。說明周總理對每句話都認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周總理審閱文件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茍。聯系前面可以想象的那“一尺來高的文件”,也是這樣審閱完的。說明總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勞!一夜的時間批閱完了“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也說明總理工作效率很高

  3.喝了一會茶,就聽見公雞喔喔的叫明了。總理站起來對我說:“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覺,下午還要參加活動。你也回去睡覺吧。”

  “喝了一會茶”,表明休息時間非常短。“公雞喔喔的叫明了”,表示天亮了。再聯系課文前面的內容,周總理讓作者去睡覺,自己一直在批閱文件,叫醒作者后又用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審閱完”這最后一篇稿子,現在剛喝了一會茶,天就亮了。說明周總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時間多么長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參加活動”,可見周總理是日以繼夜的工作,工作勞苦。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并體會周總理的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由朗讀,談談讀后的感想。

  2.“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是由“一夜的工作”而聯想到的。總理這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縮影。

  四、總結全文

  1.默讀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2.教師總結:

  寫好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寫出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注意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來寫,對于《一夜的工作》來講,能親眼見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這是作者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令他刻骨銘心,不能忘懷。在寫事的時候,要帶著感情寫,把自己的感情融進去,邊敘事邊抒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真切感人

  五、練習

  選合適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詞:簡便、簡單、簡樸、簡陋、簡練

  課文(簡單)設備(簡陋)生活(簡樸)

  穿戴(簡樸)方法(簡單)擺設(簡單)

  房屋(簡陋)操作(簡單)語句(簡練)

  陳設(簡陋)內容(簡練)問題(簡單)

  六、板書設計:

  工作量大

  審閱認真工作勞苦

  一夜的工作工作時間長

  陳設簡單

  夜餐簡單生活簡樸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記詞語、讀寫詞語,進一步鞏固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

  2.閱讀成語故事《望梅止渴》,了解成語的含義。

  3.自主學習《塞下曲》,理解詩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4.學習寫讀后感。

  教學準備

  搜集成語故事。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詞語超市”

  1.自由讀“詞語超市”中的詞語。

  2.指名讀,檢查是否讀正確。

  3.討論交流。

  4.書寫第二組詞語。提醒要注意哪些字,怎樣才能寫正確,寫美觀。

  5.抄寫“詞語超市”中的第二組詞語。

  二、教學“金鑰匙”

  1.自由讀題。思考:你從這段話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思考題。

  3.拓展。

  (1)回憶《昆蟲迷》的開頭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幾種常見的開頭方法和特點。

  ①“開門見山法”,即文章一開頭就直接扣住題目。這樣簡潔,避免離題,便于自然展開文章的內容。

  ②“介紹背景法”,即說明情況和背景,讓讀者容易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很快把讀者帶入到文章當中。

  ③“提出問題法”,即文章一開始就提出問題,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④“倒敘引入法”,這種方法會在讀者心中造成強烈的懸念,激發閱讀下文的欲望。

  ⑤“古詩名言引入法”,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可以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結:開頭是文章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能激起讀者閱讀的興趣,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為正文作鋪墊。希望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的作品都有很精彩的開頭。

  第二課時

  一、教學“成語故事”

  1.自由讀故事。

  2.交流。

  (1)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曹操采用什么辦法使部隊按時到達目的地?

  (3)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搜集的成語故事。

  二、教學“古詩誦讀”

  1.導入:

  今天我們要誦讀的《塞下曲》描寫的是塞外守邊將士出擊前的情景。

  2.讀詩題:塞(sài)下曲。古代邊塞軍歌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斗生活的。

  3.介紹詩人盧綸和他的《塞下曲》組詩。

  盧綸,唐代詩人。大歷十大才子之一,邊塞詩寫得很有氣勢。

  盧綸寫的《塞下曲》一組共六首,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軍營生活。此為第三首,描寫匈奴兵利用夜色逃跑被唐軍發現時追擊的情形。

  4.初讀古詩。

  5.自由讀,多讀幾遍,自悟詩意。

  6.說說你理解了哪些地方,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月黑:沒有月光。

  單于(chányú):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遁:逃走。

  將(jiàng):率領。

  輕騎(jì):輕裝的騎兵。

  逐:追趕。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

  教案《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五》教案》,

  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在這月黑風高的夜晚,敵軍首領偷偷地逃跑了。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騎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來,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7.再讀古詩,體會詩境。你從詩中讀出了什么?帶著你的感受讀古詩。

  8.分小組賽讀。

  9.背誦古詩。

  10.推薦閱讀盧綸《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第三課時

  一、讀題,明確習作要求

  這次習作的任務是學習寫讀后感。

  二、習作指導

  (一)了解讀后感。

  1.什么是讀后感?(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就是讀后感,也叫讀書筆記——讀后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

  2.寫讀后感有什么作用?(寫讀后感,可以對某一個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贊同,或批評。寫讀后感還可以加深自己對原文的理解。)

  3.小結:讀后感的基礎是“讀”,只有仔細地閱讀,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能有感而發寫好讀后感。平時閱讀文章或書籍時,在文旁圈點批注,隨時記下瞬間的思考與感受,遇到相關的資料隨時積累下來,有助于寫好讀后感。

  (二)指導寫讀后感。

  1.以讀《昆蟲迷》或《小女孩兒和小海豹》為例指導。

  (1)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結合課文中的內容說說自己的體會。

  ①讀了文章你得到了哪些知識?

  ②文章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

  ③文章中什么最值得學習?怎樣學習?

  ④讀了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獲?

  2.小結讀后感的一般寫法:緊扣原文,抓住重點;聯系實際,情感真實;敘議結合,以“感”為主。

  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不能只“讀”不“感”,一味地抄寫原文,沒有什么體會,也不能只“感”不“讀”,離開文章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通常情況下,應在“讀”的基礎上側重于寫自己的感受,所談的感受和體會不但對自己有意義,對別人也應該有啟迪。

  三、欣賞例文

  四、相互交流,開啟思路

  五、學生練寫讀后感

  第四課時

  一、回憶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出示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講評

  講評要點:

  1.緊扣原文,抓住重點。從原文引發感想、體會,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者幾點上來發表議論。

  2.聯系實際,具有真情實感,不說大話、空話、套話。

  3.敘議結合,以“感”為主。

  三、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學生修改自己的初稿,教師相機指導

  五、謄寫作文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5

  一、揭題導入,激發興趣

  1.學生讀課題,然后說說讀后的發現或想法。

  2.請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概括大意

  1.學生讀課文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體驗心情,展開辯論

  1.老師用抒情的語言把學生帶回到作者的童年。

  2.指名讀課文第1~14段,然后集體評議,并在評議的過程中指導朗讀和滲透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請學生用兩個詞分別概括當巴德聽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評價之后的心情,并說明理由。老師根據學生發言板書并相機指導朗讀。

  4.討論: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會選擇哪種方式來評價自己的孩子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討論中引導學生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對巴德的父母為什么要這樣評價孩子有所體會。

  四、抓關鍵詞,品讀明理

  1.老師描述第15段的內容,過渡到第16~17段的學習。

  2.課文中用了一個詞來寫成年后的巴德回顧當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評價時的心情,請速讀課文第16和17段,找出這個詞。老師板書“慶幸”。

  3.看到這個詞,愛動腦筋的你會提出哪些問題來深入理解課文呢?學生可能會提出:慶幸是什么意思?巴德慶幸什么?為什么會感到慶幸?

  4.學生各自默讀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并在書上作旁批。學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5.老師組織全班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老師在組織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重點詞進行深入理解;對重點語句進行反復品讀。

  五、聯系生活,交流體會

  1.學了課文之后,你對贊揚和批評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對贊揚和批評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認識?請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2.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可以模仿書上的句子寫,也可以自己寫。

  六、自學生字,正確書寫

  1.師:課文中的生字,你準備怎樣記住它們而不讀錯寫錯?

  2.學生練習書寫。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宋慶齡的偉大人格。

  教學準備

  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并有所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題入手設懸念

  i、揭示課題。

  ii、設置懸念。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主席。在宋氏陵園里并列著兩個完全一樣的墓,安葬著宋慶齡和她的保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位默默無聞的勞動婦女為什么會與國家名譽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嗎?想知道她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嗎?那么請大家認真地閱讀課文,讀后和大家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步閱讀知梗概

  1)個人自由閱讀。

  2)讀后交流。說說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品讀談感受

  a)重點品讀。請再讀讀課文,在自己最愛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課本上,三言兩語都行。

  b)小組交流。

  c)匯報交流。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讀后的感受。可以聯系課文中具體段落,聯系學過的其他課文,聯系課外閱讀資料,甚至聯系生活事例來談感受。

  d)朗讀體驗。結合交流,讓學生朗讀自己最愛感動的有關片斷,讀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體驗感情,用輕柔的語調讀出宋慶齡那樣親近、那樣關切的話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讀出李姐的感動和對宋慶齡的深情。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兩個片斷。

  四、交流資料帶多篇

  i、小結:宋慶齡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與李姐的關系,只是她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里許許多多動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課前,老師已布置大家去收集有關介紹宋慶齡的文章或故事書,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要快速地略讀游覽,粗知文章大意。

  ii、學生互相交流,略讀游覽。

  iii、有感情地朗讀本課最后兩個自然段進行總結升華。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對宋慶齡的高度贊揚。在學生對宋慶齡充分了解、充滿敬意的時候,有比較高昂、激動的語調,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讀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板書設計宋慶齡和她的保姆

  一平等民主

  1、墓地:完全一樣

  2、生活:同情、親近、關切、照顧

  3、墓地:一模一樣

  二偉大女性尊重勞動人民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7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

  2、加深對寓言的認識,嘗試續編和創作寓言。

  3、培養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查字典注音釋詞,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詞匯。

  2、掌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對“禍福相倚”的認識,即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的哲學思想的理會。并能舉出生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例子來。

  教學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

  2、采用多種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用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內容切合實際,精簡實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智子疑鄰》學習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

  2、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3、再讀寓言,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并解釋加點的詞。

  4、問題討論: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試概括。

  二、《塞翁失馬》學習

  1、說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馬》。

  2、講解課文出處,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較強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師范讀課文。提出背誦要求。教師可親自背誦課文,以作示范。以激勵學生背誦課文的信心。

  4、學生分組研讀課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釋義填空題。

  學生查字典后,在討論的基礎上弄清字詞音義,為下步分析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標點的《塞翁失馬》,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樣的好處,叫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并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志,揣摩句意。

  5、請一個同學上臺來主持,全體同學做圖配文活動。

  電腦屏幕打出十幅剪紙《塞翁失馬》圖片。每打出一幅,請一個同學根據原文和畫面,配套寫出有關解說詞。時間10分鐘。

  6、學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學生口頭翻譯文言文語句。如果有困難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幫助之。要提醒同學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要通順,字字落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要訓練學生字字對譯的能力。

  7、引導學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馬》的寓意。

  明確: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的禍與福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

  8、課文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是:失馬——將馬——墮馬——保馬(父子相保)

  情節一波三折。

  失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

  將馬——賀之——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墮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禍福可以轉化的。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四層。分別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層意如線索而所歸納的,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概括。

  ①下面請幾個同學談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馬”,可以放開來談。不要局限于校園生活。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事。

  這是一個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活動。教師要盡量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享受發言的樂趣。不要把學生思維固定在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這一個思維模式上

  ②討論后,叫學生寫寓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學了寓言四則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幾個參考題目

  塞翁新傳——可以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寫出課文之外的故事來。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兒子的身份,聯想其后來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沒有繼承塞翁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個“善術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禍福關系呢?

  也可以寫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寫出“禍福相倚”這樣大致相當的主題。

  三、布置作業

  1、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思考和練習題,然后,課外閱讀一本書《中國寓言作品選》可向學校圖書館借。

  2、收集學生作品歸類整理,以便向學校推薦。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8

  教學設想:

  九義第十一冊教材《窮人》一課,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作品記敘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寧可吃苦受累,也要收養鄰居西蒙家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統治下的勞動人民,雖然生活極其貧窮,卻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

  文章按事情的先后順序敘述,先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上起著風暴的一個晚上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再寫桑娜探望生病的女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主動把兩個孤兒抱回家;最后寫漁夫在海里九死一生,平安回到了家,得知西蒙的死訊,也同樣做出了收養兩個孤兒的決定。小說的內容并不復雜,故事情節的展開也略顯平鋪直敘,但讀后卻很能打動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深刻而獨到的環境描寫,細膩而生動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的人物語言、神態描寫。這些地方看似尋常,卻很值得推敲琢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感悟這幾處描寫,正是教師上好這篇課文,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的關鍵所在。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細讀課文,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窮困和悲慘。

  過程與方法

  1、介紹作者極其時代背景,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2、初讀課文,樹立結構,疏通字詞。

  3、抓住描寫環境、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桑娜和他丈夫善良、淳樸的美好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

  拓展與延伸

  續寫《窮人》,培養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難點

  1、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

  2、學習文章通過環境描寫、語言和心理描寫來展現人物品質、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突破

  通過品讀文中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人物語言的句子,揣摩、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并學習作者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作者的相關信息,重點字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沙皇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整體感知

  1、師: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通過預習你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的生平。

  2、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么故事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窮人》這則故事中去。

  (播放課文影片。)

  3、師:看了這個故事誰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圍繞主要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發言,教師做小結。

  4、師:根據你們剛才對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認為故事里面這兩個主要人物是勤勞善良還是懶惰愚蠢?是做事魯莽沖動還是小心謹慎?是自私自利還是助人為樂?或者你還有什么認為?認為他們是什么樣的人?請你們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想,畫出最能體現他們是哪種人的語句。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引導。

  二、交流語句(第一段),感受貧窮

  1、師:課文的題目是“窮人”,但是整篇文章中,并沒有出現窮字。他們的窮從哪里表現出來?請大家讀讀前兩段,畫一畫。

  學生細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

  2、全班交流: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文中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引導學生由相關語句發表看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漁夫的妻子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2)“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

  (3)“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4)“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捕漁,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兒,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帆破了可以去買新的,可是他們沒有,而是縫補;天氣惡劣不適合出海,即便有可能葬身大海,漁夫卻還是出海打漁了;他們沒日沒夜的干活,卻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從來沒有鞋穿。這是多么貧窮的生活。)

  3、師:他們為什么會如此貧窮?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資料,大致了解沙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況。

  4、師:桑娜家里是怎樣的?你覺得他們愛這個貧窮的家嗎?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總結的這些語句。

  5、學生自由朗讀前兩段。

  三、分析第二段,體會桑娜崇高的品質

  1、師:在寒風呼嘯、海浪翻滾的夜晚,桑娜的丈夫出海打漁直到深夜還沒有回來。桑娜在家中心驚肉跳,不住的祈禱,最后她終于呆不住了,于是走出門去。她去做什么?發生了什么事?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第二段,勾畫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桑娜的哪些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語句,體會人物形象。教師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后命運的關心。

  補充: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師: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了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有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這是哪幾句?

  生:(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師:可能是有什么聲響使桑那以為丈夫回來了,然后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的語句是?

  生:(是他來啦?不,還沒來!…、、)

  師:還有自己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夠苦的了,為什么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啊?

  生(……)

  師:接著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后悔,心理反倒安定下來的省略是哪幾句?

  生:(誰讓我這么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么,只要這2個孩子有了著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師小結:由矛盾到平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表現桑那的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充分表現出了她對西蒙一家的關心和她善良的品質

  3、師:說到省略號課文中還有幾處,請勾下來體會體會。

  生:1“古老的鐘嘶啞地敲響了10下,11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略去古鐘敲打的次數,表明丈夫在大風暴的天氣出海打魚,深夜未歸,為了著丈夫的安全,桑那內心十分焦急。襯托出了她等待丈夫焦急的心情。

  生:“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表示對打魚時不幸遭遇的情景的省略。他剛從海上驚險回憶中回過神來,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旗子身上。

  生:“桑那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

  省略號表示結巴,欲言又止,桑那聽了丈夫的問話,非常緊張,原想說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顧慮重重,所以說話吞吞吐吐,在緊急中用“縫縫補補”敷衍過去。

  4、師:小結: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是不可忽視的。怎樣才能讀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和她與漁夫的對話?

  (出示課件:描寫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部分,讀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語調。她“想”的部分中有四個帶問號的句子,要讀升調,句末向上揚;有三個帶嘆號的短句,要讀降調,句末向下降;有五個省略號,表示桑娜思緒的斷斷續續,讀時中間應稍有間歇。其次要注意重音,如“夠”、“受”、“揍”“活該”“也好”等都要讀得稍重,加以強調。)

  5、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四、分析漁夫的言語和心理,感受其高尚的品質

  1、師: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桑娜毅然將兩個孩子抱回了家中,她是多么的善良啊。而她的丈夫捕漁回來面對妻子的舉動,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學生朗讀第三段,勾畫出體現漁夫品質的語句。教師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從這句話中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2)“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那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象。漁夫完全為著孩子著想,至于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添了2個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日子真難熬啊。從“熬”字可以看出,漁夫過著苦日子,但是很堅強,想帶了7個孩子戰勝困難,度過難關。足以說明漁夫和桑那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4)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于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余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師:在抱回孩子的這這件事上,桑那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叫什么?(不謀而合)說明了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是的,撫養這2個孩子成人是不簡單的,這中間要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和桑那寧愿自己受苦受累,桑那和漁夫多么善良啊。

  3、小組學生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第三段,體會人物內心。

  五、小結,拓展與延伸。

  1、師: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窮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現在就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在課文的插圖旁針對勤勞善良的漁夫和桑娜,也可以針對這幾個可憐的孩子,還可以針對帶著未了心愿而慘死的西蒙,更可以針對列夫、托爾斯泰寫上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學生自由發言。

  2、師:同學們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桑娜一家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他們的日子該怎樣過呢?相信大家對此都非常的擔憂。請同學們打開想象的翅膀,課下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節課我們要到黃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詩《浪淘沙》。

  出示課件2(板書: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出示課件3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課件4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4.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卷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風怒吼,仿佛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適時板書: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5.出示課件5課文配套圖片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6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品讀,深化理解。

  牽牛織女:指牛郎星和織女星。神話傳說中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生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適時板書:奮發有為的精神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體會詩人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領略了黃河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江南的景色和鄉村風光。

  3.繼續用學習上節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目標

  出示課件7《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自學提示:

  1.解釋題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學習

  1.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介紹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4.理解重點詞語,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結合注釋理解。

  5.說一說詩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著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臺籠罩在迷蒙的煙雨里!

  (板書: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二)質疑探究

  1.重點詞句出示課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品讀,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統稱,均設故都于江南,是我國歷史上朝代時間存在較短的時期。由于佛教迎合了當時統治階級,方便他們統治人心,鞏固江山。于是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幾百座,是當時人民的一項極為沉重的負擔。它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現在大江東去,南朝的統治已經滅亡,那些荒淫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所以我們從后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讀到了詩人慨嘆南朝的滅亡,借古喻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板書:憂國憂民之情)

  第二部分《書湖陰先生壁》

  (一)合作學習

  1.解題:《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并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墻壁上。“書……壁”,即題寫在墻壁上的詩。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3.理解重點詞語:

  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繞田野流過。

  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采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送來莽莽青翠。

  3.說說詩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經常打掃得干凈,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一溪流水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兩座青山破門而入送來了莽莽青翠。

  (板書: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兩山)

  (二)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9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品讀: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板書:景美人更美)

  三、總結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麗春色,鄉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很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兩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選編了《浪淘沙》《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三首詩歌。從內容上看,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從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絕句。

  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第一節課教學劉禹錫的《浪淘沙》,基本教學步驟是導入后,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釋題、了解作者,熟讀古詩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說說詩句的大意。接下來,學生合作學習,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練習,教師檢查指導。最后的環節是質疑探究,抓住重點句子,深入理解,從中讀懂詩句蘊含的感情,進而深刻理解全詩。

  第二課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第二首和第三首詩。學生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再來學習新課,沒遇到什么障礙,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在個別問題提出后,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第二是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在第一句中的“綠映紅”中的“映”字,學生體會得很好,學習完第二句后,我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前兩行的江南的明朗絢麗之美,但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引導還不夠巧妙,讓學生體會得不夠細,其實這兩種美也是相互映襯的,可惜我沒有點到。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鉆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的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上下文辨析文中兩個“抽搐”的不同含義。

  4、借助語言材料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主人公皮埃爾在生死關頭,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關心他人勝過自己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借助語言材料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主人公皮埃爾在生死關頭,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關心他人勝過自己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磁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揭示課題

  l、出示世界地圖。

  (1)提問:世界上有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 、北冰洋)

  (2)請在世界地圖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說說它的周圍是哪幾個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非洲)

  2、板書課題:印度洋上生死夜

  (1)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不用看課文,我們就可以知道些什么?

  (這一課題告訴我們:事情發生的地點是在印度洋上,發生的時間是在夜里,中心事件與課文中人物的生死有關)

  (2)過渡:在印度洋上到底發生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讓我們讀讀課文來了解吧。

  二、初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梗概

  1、各自默讀課文,畫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試著想一想它們各是什么意思。

  (1)學生默讀后教師出示詞語: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盡、須臾。討論這些詞語的意思。

  (2)齊讀生字新詞。

  2、指名朗讀課文,揭示思考題:(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主要人物是誰?(2)簡要地說說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讀后討論上述問題,小結

  3、理清文章脈絡。

  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三、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故事的發生、經過和結果。

  2、用鋼筆描紅、臨寫。

  3、讀一讀,再抄寫生字詞。

  第二教時

  一、復習

  l、聽寫詞語。

  2、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哪三個部分?

  二、精讀訓練

  l、教師提問:第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開頭,依次講了哪些內容? (故事發生的時間、主要人物和地點)

  齊讀第1自然段。

  2、默讀課文第2-6自然段。

  (1)說一說,這5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①克勒松猝不及防,摔入水中,被大章魚纏傷,皮埃爾將其奪回。

  ②克勒松急需返回港口救治,但皮埃爾發現海底即將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

  ③皮埃爾決定回到出事地點。

  ④皮埃爾打燈語和呼喊要求客輪掉轉航向。

  ⑤客輪掉轉航向,皮埃爾被客輪上的直升機救離險境。

  (2)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幾層?

  (分4層:第2~3自然段為第一層,寫洋上遇險;其余3個自然段各為一層,寫的是:兩個念頭—— 全力報信一一艱難脫險)

  (3)研讀第一層。

  ①指名朗讀第一層

  ②討論:皮埃爾從哪些跡象意識到海底將要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惟一"。(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一個)

  (4)研讀第二層。(兩個念頭)

  ①皮埃爾面對這一處境,他起初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后來他作出了怎樣的決定?為什么?

  指導朗讀"不,我不能走!現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信息",體會皮埃爾的責任心和勇氣。

  ②討論、朗讀后在上表內完成有關板書(2)。

  (5)研讀第三層。(全力報信)

  ①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組織學生描述)

  ②朗讀第5自然段。重點理解克勒松當時情況的危急以及皮埃爾的動作、心理活動和語言。

  ③教師口述:皮埃爾突然發現燈光移近的速度明顯減慢了,輪船已經收到信號。

  (6)研讀第四層。(艱難脫險)

  ①朗讀第6自然段,思考:皮埃爾為什么不向豪華游輪打出燈語"請救救我們"?

  ②他發現她(克勒松)的軀體已經冰涼,"在亡妻的耳朵邊,輕輕地說:'親愛的,原諒我……'" 想一想:"原諒"他什么?

  ③指名讀"直升機很快飛到了他們的頭上"到節末,口述直升機救皮埃爾等人的情況。

  3、根據板書,簡要回顧課文內容。

  三、作業

  1、閱讀課文,熟記內容,為復述做好準備。

  2、預習課后作業第5題。

  第三教時

  一、繼續精讀訓練

  指名讀第三部分后,討論: 1、皮埃爾從報紙上了解到什么消息?(海里發生地震,引起了海嘯,沒有人員傷亡)

  2、看到這一消息后,他說了些什么?(皮埃爾自言自語;"謝天謝地,克勒松,現在你可以安息了……

  3、從皮埃爾的這些話里,我們可以想象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一是他在慶幸海底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沒有造成船只毀壞和人員傷亡。二是他顧不上搶救妻子,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危險地點發出海難信號,使超級豪華游輪安然脫險,妻子沒有"白白付出生命的代價",她的死換來了更多人的生,如果地下有知,她也會感到欣慰)

  二、復述指導

  簡要復述:

  1、要搞好復述,就要抓條理,抓重點,抓詳略。

  (1)抓條理。(按照板書理解全文層次)

  (2)抓重點。(妻子克勒松的危急情況、海嘯的跡象、皮埃爾的表現、豪華客輪的情況)

  (3)抓詳略。(第一和第三部分略,皮埃爾的表現詳)

  3、練習簡要復述。復述后評議。

  三、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把《印度洋上生死夜》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1

  學情分析

  對于這篇語句優美,情感炙熱抒情散文,學生一定會有朗讀的興趣,完全能夠通過朗讀,捕捉到作者對白樺林眷戀以及對看林人的崇敬贊美之情。只是,學生對白樺林和看林人沒有什么具體的認識,教學時可以通過補充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解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感動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崇敬與熱愛。

  2、學習看林人胸懷崇高理想,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3、自主質疑,合作交流,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語,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句。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學了《白樺林的低語》,從課文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白樺林,現在還想去看看那美麗的景色嗎?(想),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二、復習舊知識,加強鞏固

  Media show:圖片+音樂+老師的范讀第3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師:同學們,白樺林的確非常美麗,作者渴望再一次回到大森林中去,僅僅是因為這美景嗎?(不是)

  還有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你能從文中找一句話來回答嗎?

  預設:“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

  “你”指誰?(看林人),一直說明什么?(每時每刻都在懷念)

  板書:看林人

  (2)課件:

  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作者為什么一直懷念著看林人?

  學習導航:

  1、自讀課文第2-7自然段,從文中劃出體會深刻的語句,找出關鍵詞,并在旁邊作批注。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理解課文。

  3、在全班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讀中感悟(先總后分)

  1、預設:“林業工人那顆純潔的心,卻永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回到課文中,具體從哪些詞句體現出來的?

  分:

  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著煙癮)

  資料插入:

  1987年5月6日-6月2日,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森林火災,火燒面積101萬公頃,其中有林區面積近70%,燒毀貯木場和林場的木材80多萬立方米,受災群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

  每年,春秋兩季,大興安嶺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火災,防火形勢非常嚴峻,所以,大興安嶺絕不容許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②“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守林人為了森林,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嚴格控制酒量,絕不多喝一口)

  資料插入:

  大興安嶺冬季漫長而寒冷,一年中積雪期長達七個月之久,最冷時氣溫可降至攝氏零下45度左右。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這一小瓶酒可以給你驅寒,可以幫你取暖,但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你給自己規定-------(生)“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③“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了自己的雙眼,心系森林)

  插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金粟米,但你為了森林,把這一切都拋之腦后,都無睱顧及,雙眼隨時都注意四周---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④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你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有人偷代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守林人,為了森林,寧愿讓自己無聊,也不愿去收聽歌曲,因為聽歌曲就沒辦法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偷林人就會乘虛而入!)

  師:同學們,在森林里工作的人就僅僅受這些苦嗎?他還會遇到哪些困擾呢?哪些危險呢?

  小結:同學們,森林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吸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還要受到蚊蟲的叮咬,野獸的侵襲。孩子們,看林人具有什么樣的高尚品質?

  板書: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師:為了大森林,他愿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偉大啊?此時此刻,你愿意把你最感動的地方讀一讀嗎?(配樂抽生單個讀1-3個)

  師:讀得真好!老師從你們的讀中體會到了你對看林人是多么地敬佩,多么地贊美啊!

  孩子們,我們來設想一下:

  假如沒有了這些看林人,后果將會怎么樣?

  生談。

  師:正如你們所說:(課件提示)

  (師)假如沒有這些看林人,(生)火災頻繁發生,大量的樹木被濫砍濫伐,鳥兒也失去了家園,飛不上藍天;森林面積銳減,隨之帶來的是水土流失,沙漠面積增大,各種物種滅絕,大自然正向人類發出警示!

  師:是啊,沒有看林人,大森林也將不復存在了,為了真誠地感謝看林人,我們再讀一讀第五自然段,那讓人感動的語句。板書:感激

  課件:

  為了堅守崗位,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

  為了堅守崗位,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

  為了堅守崗位,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

  為了堅守崗位,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

  小結: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真實地折射出看林人那顆純潔的心,正如一根杠桿,雖然很小,但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2、學習第6自然段

  師:沒有煙抽,沒有酒喝,沒有書看,沒有歌聽的日子,如果讓我們來過,堅持一年也還行,那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長呢?這樣的日子可真難熬啊!

  我問他:“寂寞嗎?”他是怎么回答的?請自己讀一讀第6自然段。你能抓住這段文字里的最主要的那個字來回答嗎?

  生:笑

  師:笑說明什么?生:他熱愛工作,以苦為樂。

  師:一個“笑”字,酸甜苦辣,人生五味盡含其中,一個“笑”字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從他爽朗豪邁的笑聲中,我們聽到了責任,感到了希望。他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具有以苦為樂的精神,怎么來以苦為樂呢?

  生:你教我以……

  你教我以……

  你對我說:“森林是大地的綠毯,我們要把這厚厚的綠毯,一直鋪到北京城的邊上!”這是森林人對工作的熱愛,這是看林人堅定的信念,這是看林人豪邁的誓言。

  “尊敬的守林人啊,讓我再聽聽這美好的祝愿吧!”

  女生讀“森林……”

  “勇敢的看林人啊,讓我再聽聽這豪邁的誓言吧!”

  男生讀“森林……”

  師:森林是大地的綠毯,這厚厚的綠毯,不僅會一直鋪到北京城邊上,還會鋪到……

  師:是啊,愿這綠毯,早一日鋪到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世界每一個角落!正因為這豪邁的誓言,所以……(回讀第一自然段)

  正是由于看林人的默默奉獻,堅守崗位,樂觀豪邁,才獻給了我們這份寶貴的禮物。

  課件陪圖朗讀第3自然段:

  師:低吟淺唱是什么意思?你能從書上找到和低吟淺唱意思差不多的詞語嗎?他們悄悄地會說些什么呢?

  師:我們再來讀一遍題目,(生讀)白樺林的低語

  師:那高高的山崗,那塔亭般的瞭望樓,那濃濃的綠浪,如此美景,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召喚!

  課件:

  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師: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回答。

  課件:

  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教學總結】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課文歌頌了看林人長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無聞,甘為守護白樺林而犧牲青春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感覺效果不錯,現在小結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難點。在授課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5—7自然段,特別是5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勾畫、批注,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詞語“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等等,并在旁邊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學結果。指導學生歸納出看林人的品德: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嚴控酒量。為了森林,不聽歌曲,為了森林,甘于寂寞,甘于犧性。

  二、恰當應用媒體輔助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信賴。在本課教學中我恰當應用多媒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媒體使用一方面是用來出示一些重點句子、段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提供憑借,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出示一些補白練習、延伸內容幫助學生擴充資源,更好的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后我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白樺林的美景,并配樂朗讀1——4段,激發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激情、對看林人奉獻精神的體會。

  三、補白填空,加深理解。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教師在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合理地補充、開發教材,這是新課程標準給予我們教師的權利,也是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本節課的級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教材設置了一些補白填空,收效不錯。如在在討論“白樺林在低語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看林人啊,謝謝你長年累月地守護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一個學生認為看林人和白樺林長期相處,他們已經成為了朋友,所以她認為白樺林會說:“朋友,因為你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沒有受到人類的傷害。”

  四、注重朗讀,豐富語感。本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只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體會感情、才能升華感情,所以在授課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有學生自讀、賽讀、教師范讀、配樂朗讀等,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能起到以情激情的功效。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課下讓學生找一些體現古人高風亮節的小故事,課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強。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先講一遍,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銘記于心,然后仔細揣摩語言。

  3、教學中可以和現實生活聯系一下,讓學生談談對當今社會中“慎獨”現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讓學生體會簡約、精煉的寫法。

  教學重點:

  楊震的高尚行為表現在哪里。聯系實際體會“慎獨”的深刻內涵。

  教學準備: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關楊震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精彩兩分鐘:談談自己對好官的看法。

  二、明示目標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樣一位好官。板書楊震。

  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查閱到的有關楊震的資料,教師補充。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華陰人,少時聰敏而且好學,世人贊其“時經博覽,無不窮究”,當時被譽為關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從師者如市。50歲時,經朝廷大將軍舉薦,開始步入仕途,升任荊州刺史。任職期間,曾舉薦茂才王密擔任了昌邑縣令。后因受奸人誣陷,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建了“四知書院”。

  補全課題,指名讀,說一說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始通讀

  1、聽范讀,師生交流讀文言文的方法。

  2、生自由練讀。并運用工具書,解決課文中遇到的生字詞。

  3、同位互讀、相互糾正。

  4、指名讀課文,正音評議。

  5、齊讀

  四、品味精讀

  1、對照譯文,說一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王密送金的時個是如何想的?他有什么目的?

  3、楊震收了嗎?他是如何說的?

  指名讀楊震的話。想一想他可能會想些什么?

  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神態是非常嚴肅的、嚴厲的、可能還有一點失望;動作語氣可讓學生上來邊說邊作邊演。

  生展示讀。

  4、學生再來讀課文,并說說你認為楊震是個什么樣的人?

  嚴于律己,不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5、過了楊震的教育,你認為王密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五、實踐悟讀

  自己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特別是當面對對自己有恩的人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學總結】

  有人曾說“語文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翩……”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楊震暮夜卻金》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故事雖小,其教育意義卻不小。句句看似淺顯易懂,細讀起來,卻又能體會出另一種感情,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必須創設美的課堂。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升華情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針對張老師的“在本冊的教學中,出現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誦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六年級的學生快速準確的背誦文言文?”我采用以下方法效果不錯!

  1. 讓學生熟讀譯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導學生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激起學生學文言文的興趣。

  3 .熟讀成誦,激勵表揚先會背誦的學生,利用榜樣去激勵其他同學。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 詞, 理解生字、 詞在文中的意義。

  2、了 解文中介紹的有關“24 小時” 的科學知識。

  3、品味文章準確、 簡潔、 生動的語言特點。

  4、感悟本文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當你再次聆聽這熟悉的《明日歌》 的時候, 你是否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走進《科學 24 小時》, 讓我們一起呼吁: 珍惜時間!

  二、 閱讀課文,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梳理本文思路。 (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文章以濃郁的文學筆調,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為讀者從科學的角度介紹了“24 小時” , 并蘊涵著深厚的人生哲理, 請談談你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

  2、教師借助導學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讀寫情況, 并強調重點讀音和字形, 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奏鳴 晨曦 嫵媚 屏息聆聽 普照寰宇 諄諄誘導 斤斤計較

  3、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

  三、 品味語言, 感悟哲理。

  1、本文介紹了哪些“科學 24 小時” 的相關知識?

  (1)學生自己思考, 再小組交流討論。

  (2)學生簡要介紹有關 24 小時的科學知識。 在學生介紹的過程中, 師生適當補充。 (明確: 介紹了科學 24 小時的成因、 特點及規律等相關知識; 蘊涵著珍愛自己的和他人的“24 小時”, 以各自的最佳方案, 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 一分一秒也不要間斷的人生哲理。)

  2、本文語言生動形象, 簡潔準確。 請找出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說出喜歡的理由, 并做簡要分析。 可能。

  (1) 宇宙間, 似乎一直就在奏鳴著永遠不會終了 卻又聽不見的奇妙樂曲。(此句中的“一直”、“永遠不會終了 ”、“卻又聽不見”, 準確表達運動、 時間的特點及其永恒美、 迷離美。)

  (2)“24 小時”, 不大, 也不小。 因為人民都把太陽正射的時刻作為登第正午 12 時,所以地面上的經度每隔 15 度, 時間就差一小時; 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 經度總共差 360 度, 同一時刻的時間便正好相差 24 小時(本句用地域概念“當地” 和一系列數字和副詞“正好”, 準確的介紹了 24 小時的相關知識。)。

  (3) ……它用那強烈而輕快的旋律, 伴和著所有星星自轉與相互繞行的優美舞步…… (本句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宇宙運動” 這一哲學概念形象的比擬為“奇妙樂曲”, 伴和著“優美的舞步”, 把本來深奧的概念變得形象、 易懂。)

  (4) ……它將馱著你飛翔 4 萬公里……不停的繞著太陽兜圈。( “馱”、“兜圈” 等優美詞語不僅將地球人格化, 而且簡潔、 生動、 形象、 富有表現力。)

  (5) 第六自然段, 大量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 寫日出用“嫵媚”, 寫日落用“迷人”,寫天氣用“萬里無云”、“風平浪靜” ……簡潔形象, 文采斐然。 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下列的形式來完成:“我喜歡--------, 因為它運用了--------的修辭,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教師小結: 擬人化手法、 優美詞語的運用及描繪性的語言, 使文章既通俗易懂, 又妙趣橫生。 注意在以后的寫作中學習這種方法。

  四、 拓展運用

  讀完本文, 你對時間一定有了 全新的認識, 在你的心中, 時間是什么? 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請你列舉歷史上珍惜時間的故事, 并結合本文, 談談你所受到的人生啟示。(學生積極發言)

  師: 在我們的心中, 時間有著無數個鮮活的形象, 不論它是什么, 只要你能做到“不叫一日閑過”, 時間便掌握在你的手中。

  五、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 整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 警句、 諺語, 詩文。

  板書設計:

  科學 24 小時

  主要內容 24 小時的由來 規律 特點

  寫作特點 擬人化手法 詞語優美

  語言通俗易懂 妙趣橫生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4

  教材簡析:

  《畫蛇添足》講的是楚國的一個人畫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誡人們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當的事。

  學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學習態度:全班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只有個別同學思想上不夠積極。雙基情況:全班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能背誦、默寫規定的內容。反應快,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自學能力強,遇到不懂的字詞能查字典理解,有幾個學生基礎比較差些。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練習法。

  教學目標:

  1、理解《畫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舉出一些畫蛇添足的事例。

  教學重、難點:

  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動畫課件、放大課文、表演用的筆、酒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祖宗 賞給 仆人 沒意思 提議 咕咚咕咚 一轉眼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導入新課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們見酒太少,提議怎么辦?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說:要是每人嘗一小口,那才沒意思呢,還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可是,到底給誰喝呢?”

  “要是還”句式理解,換成句子:“如果每人嘗一口,那太沒意思了,還是讓一個人喝個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議說什么?(各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像,就把這壺酒給誰。)并完成板書:畫蛇飲酒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分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個人畫得怎么樣?(很快)

  從哪個詞語能看出這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

  2、最先畫好蛇的人見別人沒有畫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頭一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想:“我給蛇

  添上四只腳吧。”他左手拿起酒壺,右手拿著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3、在他給蛇添足時,另一個人怎么樣?(也把蛇畫好了)完成板書:畫蛇。

  4、思考:最先畫好蛇的那個人有沒有喝到酒?誰最后喝到了酒?從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書:失酒、喝酒。

  5、思考:為什么最先畫好蛇的人沒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點講解:“蛇是沒有腳的,你干嗎要畫上腳呢?

  第一個畫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確:給蛇添上腳就不是蛇了。他給蛇添上腳是不恰當的。完成板書:不恰當。

  6、再比較:最先畫好蛇的人給蛇添上腳,沒能喝到酒,而另一個人畫完蛇,沒給蛇添足,并結合板書,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引出寓意:蛇本來就沒有腳,“添”上腳就不是蛇了,所以那個人并沒有畫成蛇。假設他不給蛇添足會怎樣,(喝到酒),而這一“添”反而畫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舉,(完成板書:多此一舉)

  這個寓言告訴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當的事。由此而來的成語“畫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當。

  三、鞏固

  1、結合課后練習中的句子講“畫蛇添足”。

  2、在我們平時生活學習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畫蛇添足的事,分組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哪些事屬于“畫蛇添足”的事。

  3、分組匯報結果,并評點。

  4、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選擇哪些屬于“畫蛇添足”,并說明理由。

  (1)在超市買了塊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許多鹽,結果太咸了沒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長褲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鹽。( )

  (5)衣服沒洗干凈就晾了起來,發現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題目是《春天》,有個同學寫好后,覺得內容不夠充實,又加了些描寫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經拖得很干凈了,但班長還是覺得不夠干凈,就把教室潑滿了水。( )

  四、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

  角色分配

  那家人:老師;畫蛇添足的人:學生張志佳;奪酒喝的人:學生劉科鑫;

  其它畫畫的人:曾令玉、鐘凌云;

  仆人們:黃孝敏、何麗芳。

  師小結:張志佳同學表演得十分到位,能夠把那個自作聰明的人的驕傲又愚蠢的樣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同學也表演得很不錯,看來你們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多此一舉)

  有個人

  畫蛇添足

  失酒

  畫蛇喝酒

  (不恰當)

  另一個人

  畫蛇

  喝酒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愛、自強的健康心理和珍愛生命、正確對待平凡職業的積極人生態度。

  2、在概括段意和層意的基礎上,能夠自行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學習多方設喻,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1、學生的感悟和體驗。

  2、文章總體思路的把握。

  3、學習多方設喻,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體會和理解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

  1、小組研討法

  2、質疑點撥法

  3、辯論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思考:在學習新課以前,請同學們思考:“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呢

  2、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當代作家畢淑敏女士就這一長期無人敢公開談論的話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她從人的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上深刻剖析了個體生命的價值,得出了“我很重要”的結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撼人心靈的女作家畢淑敏。

  二、檢查預習

  1、字詞檢測

  戰栗(lì)菽粟(sù)單薄(bó)回溯(sù)

  霧靄(ǎi)混淆(xiáo)微蹙(cù)一沓(dá)

  生死攸(yōu)關一模(mú)一樣

  這一題目的設置旨在幫助學生重視字詞的積累。可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

  2、文章體裁

  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說教的議論文,而是將“理”與“情”融會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明確本文的體裁,對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有重要作用。

  三、理清思路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本文以“我很重要”為線索,從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的“我不重要”的思想出發,引出了“我很重要”的觀點,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這一主張。

  2、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提出“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的問題。

  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至第29自然段):分析為什么“我很重要”

  第一層(第8自然段至第15自然段):從人的自然屬性進行論證。

  第二層(第16自然段至第26自然段):從人的社會屬性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結束),發出了“我很重要”的吶喊,充分肯定了個體的價值。

  學生討論回答。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

  四、初步體會文章主旨

  1、文章開篇為什么寫“我不重要”

  明確: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筆法。“當我說出‘我很重要’這句話的時候,頸項后面掠過一陣戰栗。”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說出這四個字就會有大禍臨頭的感覺《這一懸念很快調動了讀者的好奇心。

  2、人們為什么不敢說“我很重要”

  明確:首先從文化心理上加以追溯。“許多年來,沒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謙虛是做人的美德”,因此,比之于國家、集體、他人,因此個人顯得“不重要”。作者列舉多年來“我不重要”的例證:士兵與勝利相比、個體與集體相比、女性與家庭相比、眾生與物質相比,都是“我”處于次要位置,闡發了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內容,理解主旨。

  這一環節的處理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第一題、第三題。作業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2、班級分成兩個小組,請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為下節課的辯論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辯論“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

  教師指導:“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這需要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感悟和體驗。無論持怎樣的觀點,都要懂得珍愛生命,欣賞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展現生命的光輝。

  二、主旨探討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1、從人的自然屬性進行論證。首先從人體的物質構成進行論證,每個人都是億萬粒菽粟、億萬滴甘露濡養的萬物之靈。其次從人類的宏觀發展歷史進行論證,我們是人類進化最精致的一環,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神圣使命。最后從每個自我的個體誕生進行論證,每一個“自我”的誕生都充滿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概率如同“壘就的金字塔的頂端”一樣微乎其微,每一個“自我”都是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杰作。我們的降臨是如此的偶然和神圣,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說自己不重要。

  2、從人的社會屬性進行論證。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文章著重從社會關系的五個方面論證了主旨。其一、父母。仰對父母,我們是“孤本”,承載著父母的關愛。此處,連續三段用假設關系的復句,以其強烈的語氣,充沛的情感,寫出了父母對我們情的傾注和愛的奉獻。其二、伴侶。以色彩的調和為喻,說明終身的伴侶是雙方感情的高度吻合。連用兩個比喻句,寫出了失去愛人的凄楚。失去了另一半,愛人的精神就會變得孤苦無依。其三、后代。我們有撫養后代的責任,失去了父母,孩子就永失淳厚無雙的父愛、母愛,而且永遠無法彌補。這里作者運用夸張和想象,“天傾西北,地陷東南,萬劫不復。”、“傷口流血了,沒有母親的手為他包扎。面臨抉擇,沒有父親的智慧為他謀略……”道出了孩子失去雙親的痛苦,也從另一個角度闡明每個“自我”應負的責任。其四、朋友。“千金難買是朋友”,作者用計算機中“不曾復制的文件”、“沙漠中的古陶”作喻,抒寫了知音的珍貴。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將永失可以暢談的知己,逢年過節,只好在風口默默地將我們祭奠。其五、事業。每個“自我”在各自的事業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沒有人能夠替代。運用排比句式,說明每個“自我”在自己的事業中都是一道亮麗的獨特風景。

  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恰當的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學生揣摩文章關鍵文句的能力。

  作者在文章最后發出了怎樣的宣言

  參考:從“身份和地位”,“從成就事業的角度”,對“我很重要”的命題作了進一步補充。“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一個人的價值,并不在于他的偉大。如一片葉子對于一株新生的樹苗、一段染色體碎片對于一個孕育中的胚胎、一個油封橡皮圈對于馳騁寰宇的航天飛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在奮斗著,”就是實現了人生的自我價值。

  三、寫作特點

  1、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說教的議論文,而是將“理”與“情”融會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某些語句、語段富有哲理,催人思考,令人深受啟迪。如“人類的精神之火,是連綿不斷的鏈條,作為精致的一環,我們否認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種神圣的承諾。”是說人類的文明是代代相傳的,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前人無可比擬的程度。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者,我們有責任推動人類的進步。再如“重要并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說明只要我們時刻努力了,即使不能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會無愧于自己,無愧于人生。

  2、文辭優美,比喻、排比、反問、夸張、反復、設問等多種修辭格運用得恰切得體,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生動形象的比喻,如:“我們是一株億萬年蒼老樹干上最新萌發的綠葉,不單屬于自身,更屬于土地。”用綠葉來作比喻,突出新生生命的旺盛。“我們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壘就的金字塔的頂端”,用金字塔的頂端體現了生命的來之不易。“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的孤本”中“孤本”一詞比喻我們是父母中無可替代的最獨特的一個。“假如我生了病,父母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一句中“皺縮成石塊”生動而具體地把沉重的程度體現出來。“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古陶亦碎而珍貴,比喻朋友失去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了。

  排比的運用增強了語勢和情感力度。如開頭列舉四個“我不重要”的排比段,使人感到壓抑、沉悶的同時,又有一種想要大聲吶喊以證明自己價值的沖動。“我的獨出心裁的創意,像鴿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著我把它用金線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線消失的遠方……”形象地說明了我在事業中“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的獨特作用。

  反問句語氣強烈,起了突出強調的作用。如“難道可以對億萬粒菽粟億萬滴甘露濡養的萬物之靈,掉以絲毫的輕心嗎“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面對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們忍心說我不重要嗎等等,突出強調了“我”的個體價值。

  夸張的運用增強了感染力。如“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發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烘托了父母失去子女后的悲傷心情。

  運用整句形式整齊,音節和諧,氣勢連貫,意義鮮明。如文章中闡述生命的誕生時,運用了三個連續的假設關系的復句,抒寫了個體生命誕生的不可確定性。

  四、作業

  1、課后第二題、第四題。

  2、預習《我的四季》。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08-25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1-18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5篇)11-18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15篇11-18

六上語文橋的教案推薦11-02

上語文園地三教案11-02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教案07-22

三上語文樂園的教案11-07

人教版六上語文教案12-01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匯編15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