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的教案1
說教材:
《稱贊》這課是一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贊,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 認識10個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發現小刺猬身上的優點,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學會稱贊。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這兒有個詞語寶寶,不知道誰認識?(板書:稱贊)指名讀,齊讀。
2、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
3、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稱贊》,齊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學習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是更好的學習的基礎,良好的問題意識也是一個學生具有較好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在理解課題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質疑,引起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讀課文,學習生字,并標好自然段。
2、認讀生字。
3、分自然段讀課文。
[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小組的互助互幫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小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學習中我很注意小組學習的效率與效果問題,在學習中我確定了小組長,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在小組學習后我會對學習的結果進行反饋,如在教學中我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來認讀生字,或者請兩個小組的小朋友來比賽讀。這樣為了小組的榮譽,在小組的學習中小朋友們會更認真,優秀的小朋友也會主動地去幫助那些一下子跟不上的小朋友,發揮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三)、精讀課文
1、聽錄音,認真聽注意讀課文的語氣與方法,思考課文中講了誰稱贊誰?
[學生的模仿性是非常強的,因此在初讀課文后,我讓小朋友聽錄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好的朗讀方式方法,好的語氣,會在他后面的朗讀中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去模仿它,從而使學生的朗讀更進一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好的音像材料的示范,在遇到沒有音像材料時,或者個別自然段的教學中,我經常會親自朗讀,給學生以朗讀上的示范與指導。帶著問題聽,可以讓學生更有目的性,聽得更專心。]
2、自由讀課文,用“ ”“ ”分別畫出小刺猬和小獾稱贊的話。
[在聽了之后,讓學生自己去讀一讀課文,他就會對自己剛才聽到的朗讀有一個親自體驗與嘗試的過程,并且我讓學生有讀的過程中邊讀邊畫畫,讓學生有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3、學習小刺猬稱贊小獾的話。(第1~3自然段)
(1)、小刺猬是怎樣稱贊小獾的?
(2)、讀,思考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
(3)、比較:你真能干!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4)、老師也想來稱贊一下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
請學生來評一評。
(5)、你發現這是一只怎樣的小刺猬?
[在學習中,我注重讓學生自主思考感悟課文,引導學生發現小板凳很粗糙,但小刺猬卻能通過它的仔細觀察發現小獾的小板凳一個比一個好,從而看出小獾的態度很認真,也發現小刺猬的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并能稱贊人。在“你真能干!”“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三句話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稱贊也要具體,稱贊到點子上,這也是主糾正小朋友在的課堂上評朗讀時,很多學生就一個好,但就不出好在哪兒,在這里給學生指出一個稱贊的方法。在后兩句的稱贊中,主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思維,培養學生辯證客觀地看待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白稱贊也要根據實際,否則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了。]
*4、學習第9自然段。
(1)、讀,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
(2)、填句子練習。
小獾接過蘋果( )了( ),說:“你的蘋果紅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小獾接過蘋果( )了( ),說:“你的蘋果甜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在這里我注重讓學生發現“聞”與“香”的關系,從而舉一反三,在填句子中,不僅讓學生學會填寫課后要求的“( )了(
)”的詞語形式,也讓學生了解句子前后之間的邏輯關系。]
(四)、拓展
找找小朋友身上的優點,稱贊稱贊。試著寫下來。
[讓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贊,并能把自己對別人的稱贊寫下來。這也是一個練筆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口語向書面語轉化的能力。]
語文的教案2
小學語文二年級:《漢字》教學設計資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通過讀課文,使學生大體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激發學生熱愛漢字、學好漢字的情感。 教學建議:
靈活地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某個生字適合什么方法學習?可以節省哪個步驟?在哪一步應該加強……需要長時期練習,不能企望一蹴而就。
“馬”字的演變,一年級上冊已經展示給學生了。對照圖逐段閱讀,學生能夠大體了解漢字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甲骨文—小篆—隸書—楷體—簡化字。行書、草書是書法的字體,教材里沒有展示。簡化字也可以寫成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漢字的發展與中國的歷史并行。關于漢字的起源,學術界有四千年、五千年、六千年之爭,教材根據多數人的意見,籠統地提“四五千年前”。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也統一了中國的文字,這是個重要的分水嶺,學生應該了解這個新知識。簡化字是新中國推行的所以臺灣等地基本沒有用簡化字,學生也應知道。
從集中識字的角度看,這篇課文是用來練習畫生字的。從入學開始,學生就練習畫生字了。但是,隨意性很強,不準確,丟三落四。認字越來越多,回生字也產生并增多了。因此有必要特別練習如何畫生字。
所謂“生字”,是指自己不認識的字,包括已經學過又忘記的回生字,教科書上統計的生字與自己的實際情況并不完全一致。怎么才能把自己不會的字都挑出來呢?一個辦法是自己讀,但默讀不行,默讀時許多生字就滑過去了。另一個辦法是請聽自己讀,別人幫助自己挑,可以把那些自己以為認識、實際并不認識的生字挑出來。聽別人讀最容易遺漏。所以,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畫。老師不要急著范讀。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拓展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hàn zì shòu g xū yào biào zhn zì xíng fā zhān róng yì jin huà zì 二、給選音節填空。 shì sì
1、他似( )乎了解了這個字意思。
2、古時候,人們用像圖畫似( )的文字來記事。 chéng shèng
3、春天來了,氣候溫暖,花草茂盛( )。 4、這個盤子小,盛( )不了這么多東西。 相關資料: 漢字的演變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自古至今一直當作書面語的形式來使用的惟一的一種文字,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如埃及的圣書字,都已不再使用。漢字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結晶,也是世界文明的標志。
文字是人們用以記錄語言的符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勞動生活中逐漸創造出來的。我國的漢字正是由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人們用以記事的符號、圖畫演變、發展而成。最初,人類用圖畫來交流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記事性的圖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于是人們逐漸把記事圖畫加以簡化、整理和充實,使它成為語言的符號,并有了讀音,于是文字便產生了。大約在5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了原始的文字。到商代,漢字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記錄和表達漢語的文字符號體系,達到基本成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文字主要刻在龜甲牛骨上,所以稱之為甲骨文。到西周,漢字字體漸趨方正,表現出線條化,平直化。春秋戰國時,由于諸侯割據,漢字出現異體和一字多形的一現象。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泰國的文字為標準,統一了全國的漢字,稱為“小篆”,為現代方塊漢字奠定了基礎。同期還產生了隸書,隸書在漢代成為通行的文字。在隸書草寫的基礎上又出現了隸草,廣泛流行于漢代。漢魏以來。從隸書和隸草演變出一種較規整的“真書”、“正書”,其后發展成唐以后歷代統治者都把楷書作為書寫官方文書和科舉文章的正體文字。 精品教案: (一) 教學準備: 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跟隨丁丁小導游,去游覽一個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方,高興嗎?(課件出示各種字體的書法作品)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漢字》一課。 二、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要求:各小組拿出生字卡片識記生字,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記這些字。 3、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總結出識字的方法和步驟:認、想、寫、用。
三、再讀課文。
1、課件出示:各種字體的字,有象形字、小篆、隸書、楷體。他們都說自己的年齡最大,歷史最長。怎么辦呢?讓同學們給他們評評吧,看看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幾種字體? 3、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每種字體的年齡和歷史。 4、交流匯報研究結果。
要求:通過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一段講的是這種字體,哪個詞或句子能說明他的年齡和歷史。
5、給這些字體按年齡排出順序:象形字—小篆—隸書—楷體。
6、欣賞各種字體的書法作品。
同學們通過讀課文,給他們排好順序,這下他們不再吵了,為了感謝大家,他們要帶領我們去他們的家里參觀。(自己說說他們的特點) 四、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丁丁帶領大家繼續旅游。來到一所醫院,這里的病人身上的字都是些不規范的別字。如:“白菜”寫成草字頭下面是“才”。“酒”三點水的右面寫成“九”。還有一些廣告中經常出現的別字、繁體字等。 2、仔細觀察,說說這些病人病在哪里?
3、教師小結:這些病號全都是因為有些人使用了不規范的字造成的。其實,從1956年我們國家在國內推行了簡化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學習和書寫的字。所以我們一定要書寫和使用規范、準確的漢字,以免造成漢字王國的這些病人太多。 最后課件出示:丁丁說:“同學們,我們的旅游到此結束了。這次旅游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小。漢字王國的國王為大家對他們做的一切表示感謝。最后國王還想麻煩大家一件事情:請同學們做一下生字王國的小醫生,請大家用心找一找你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不規范的別字,找出來后幫他們診斷治療一下,同學們愿意幫這個忙嗎?看誰診斷好的小病號最多。”
語文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分析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作者表達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
2、能力目標:培養概括提煉能力,找出文中對人生所設的四個比喻;學習文中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并運用形象的比喻抒寫生命和人生;
3、情感目標:品味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活觀。
教學重點:
1、理解對人生所做的四個比喻,理解作者表達的人生態度、價值觀。
2、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生活觀。
教學難點:
對文中四個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學準備:
課件制作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格言警句,引出人生:
滄海橫流,名垂青史。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用他們的生命和智慧詮釋著人生。??我們該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丹麥作家勃蘭兌斯的《人生》,看看他是怎樣看待人的一生的。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圖片)
二、一讀課文,初識人生: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積累詞語。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把人生都比作了什么?交流初讀本文的感受。
三、二讀課文,感悟人生: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共同賞讀精彩語段。
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找出描述人類攀登高塔的情景的語句,進行朗讀并理解這樣比喻的恰當。
2、作者又把人生比作地洞,找出并將比喻成“地洞”的文字讀一遍,你同意這個比喻嗎?
3、作者還將人生比作廣闊的領域,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征戰的態度。
4、作者還將人生比作工場,表現了工場中勞作的人們的什么精神品質?找出相關的語句讀讀。
四、三讀課文,探究人生:分析三類人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意念。
1、勃蘭兌斯將人生所作的后面三個比喻:地洞、廣闊領域、工場,分別照應的有三種人,誰說說看是哪三種人?他們都各有怎樣的精神?你可以從實際生活中為這三種人補充幾個例子嗎?
2、討論交流作者在描述這些人群時,肯定或贊揚了什么精神?教師隨機點撥。
3、勃蘭兌斯的三種人是不是將人類全部概括進去了呢?請模仿勃蘭兌斯的語句來給補上。
五、放飛思緒,書寫人生:
人生是什么?這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曹操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發其人生苦短的慨嘆。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么?
語文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流連、小徑、穿梭、流暢、引導、悄然、竟然、靈性、經歷、瞬間、撲閃、張望、概念、弧線、
飛翔、權利、繽紛、花繁葉茂、磕磕絆絆、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德育目標:
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課前準備
1、提前閱讀整組課文,初步感知本組課文內容,自學生字。
2、師生共同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圖片及影像資料。
教學方法:
學生提出自己讀不懂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討論。結合討論,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分享信息
1、小組交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熱愛生命的
有關資料。
2、全班交流: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本組同學搜集到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介紹,如可以概括來談熱愛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簡要談談
某一類人的主要事跡,還可以具體介紹某一個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導入,感知課文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介紹的這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動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就如一張雪白的畫布,只有精心設計,努力描繪,才不會空白與單調;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
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板書:觸摸春天)
2、由題設問:初次看到這個課題時,你想到些什么?讀過課文之后,你又
產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自學生字,并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4、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瞬”字的書寫。
五、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試著
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伙伴幫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較為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
書中畫出,暫時不做討論)
六、合作研讀,領悟語句
1、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含義深刻的語句,需要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請同學們再來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然后與小組內的同學談
一談自己的理解。
2、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語句,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教師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感悟)
3、指導學生反復品讀這些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語文的教案5
教材分析:節選自魯光的報告文學《姑娘》。文中記錄了陳招娣在排球訓練中,幾次罷練,最終克服困難,理智回歸訓練的故事,歌頌了她頑強拼搏的體育。
學情分析:有的學生對陳招娣并不了解,課前需布置學生查一下有關她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4個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
能力目標: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用典型事例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陳招娣罷練及繼續訓練時的倔強性格。
重、難點:朗讀課文,從課文對陳招娣罷練及繼續訓練細節描寫中,體會女排姑娘的永不服輸的頑強拼搏。
教法:自讀感悟
教具:有陳招娣的圖片、課件
流程:
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用背景資料激發閱讀興趣(多媒體出示)
同學們女排在世界上的賽事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后他們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嗎?其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我們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員——陳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練的。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初談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讀通課文后,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三、研讀重點,感受陳招娣的訓練吃苦耐勞的頑強拼搏的品質。
(1)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女排訓練辛苦的的句子,圍繞課文后的第一個思考題來進行。
(2)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己最受感動的場面,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先自己體會,再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課文最后九個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
a.先讓學生試著自己怎么讀,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
b.反復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讓學生匯報朗讀。
c.教師范讀。
四、整體回顧,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在筆記本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了解的陳招娣。
五、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要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
2.讀下面的句子,在括號里填寫恰當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招娣邁動了腳步了。不過,她()往前走,()來個向后轉,步子()猛,動作()沖。
3.小練筆:學習作者寫典型事跡細節的寫法。描寫生活中的某個場面。
六、實踐活動。
1.選取課文中的一個場景,演一演。
2.課外閱讀女排在賽場上拼搏的其它故事。
七.作業:抄寫佳句。在練習冊中自選兩道題。
板書:
人物事件過程
主動請求加練
苦練陳招娣一次加練首次累倒罷練
再次累倒罷練
理智回歸完成訓練
語文的教案6
教材分析
《口技》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五課。
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是“文化生活”,五篇課文從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有利于學生增強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重點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聯系自己實際生活體驗,領會作家對“文化藝術”的感悟。從而提高語文素養,陶冶情操。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通過描寫口技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發出的精彩聲響,以及賓客沉浸其中、如癡如醉甚至以假為真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閱讀簡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在導入教學后,放手讓學生借助課本注解和工具書歸納文學常識、準確朗讀并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教學重點
1、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2、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法選用學法指導
教法:導入新課——指導閱讀——拓展練習
學法:朗讀課文——合作探究——拓展練習
媒體應用課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與實效的特點,處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指引,能較好地輔助教學。
情境設計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樣發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口技》。
教師活動及設計意圖
1、指導學生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環。
2、組織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容易讀錯的字,掃清朗讀障礙。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
4、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5、能讓學生簡要概括總結文章的結構及內容。
6、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7、指導小組完成自主導學(見學案)及拓展練習。
8、課堂小結。
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1、學生利用工具書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環,編寫文學常識題。
2、對照課下注解正確朗讀課文,然后不看書完成加點字注音。
3、結合注解先理解文章,對不懂的詞語、語句畫出來,
4、然后學生進行當堂提問,由已經理解的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進行點評訂正。
5、對重點詞語及句子進行書面考測。
6、小組結合文中三部分內容:聽眾的反應、道具的簡單及對表演的描繪深入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表達主題的作用。
7、小組完成自主導學(見學案)及拓展練習。
8、試背課文。
習題處理
1、課后其他練習均在自主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全部解決;
2、《目標》上的“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前自主完成;
3、《目標》上的“閱讀拓展”在自習課上師生共同完成。
課后反饋
調整采用文白互讀的方式,既可培養學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在文白互讀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及時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重點文言詞匯的理解。同時,通過學案對常用文言詞匯進行疏通檢測。
主要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藝。以一“善”字統領全文,行文中滲透著作者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贊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明確三個場面的聲音、聲音的特點、聽眾的反映和作者的評價后,和學生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民間藝術的高超精湛,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意。
語文的教案7
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習者的預期成果: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并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課前必要的知識準備:
1.收集歷代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2.親自去公園觀賞荷花,了解相關的知識。
各智能發展的教學設計與要求: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說說讀后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說”這種文體的特征;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了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說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課文配樂朗誦;編一首《采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贊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搜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說》的背景資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閱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說》后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并寫一篇日記。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朗誦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最快背誦者”等。
語文的教案8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4課《秋天》
教材解讀:
《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4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7節,首尾兩節呼應,總體概括出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二至六節分別從不同角度描繪了秋天活潑可愛、成熟豐收、多姿多彩的特點。詩歌語言活潑,想象奇特,擬人手法貫穿始終,貼近兒童生活經驗,可謂為兒童量身定做的一曲秋的贊歌。
設計理念:
“用詩的方式教學詩歌”。關于課文,在文字理解上學生并沒有太大的難度,我以為教學的重點放在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上,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詩趣、情趣和童趣;教學方法則以誦讀品味為主,在朗朗的誦讀聲中實現 “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在整體的閱讀感悟中適度拓展和表達運用,在扎實有效的“學語習文”過程中,讓學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學習目標:
1.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指導學生逐步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自然積累和背誦課文。
2.在課文語境中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憑借文字想象詩人所描繪的秋天的成熟豐收的美好圖景,體會詩人洋溢在詩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嘆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初步讀準、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 初步感受詩人對秋天的歌頌和贊美之情,學習第一節,體會出秋天太陽和空氣的宜人特點。
流程設計:
一、詩文引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疏通詞語
三、走進秋天,感受秋景
四、指導寫字,臨寫入體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秋天,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體會詩歌寫法,仿照寫法進行語言實踐。
流程設計:
一、起
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師,他給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們都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你瞧,太陽的臉兒變紅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空氣的身子變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
2.上一節課,咱們已經初步讀了這篇課文,現在讓我們繼續乘著詩的翅膀,走進秋天,品味秋天,好嗎?
二、承
1.聽,秋天的信使來了(圖片聲音)!誰啊?詩中是怎樣寫秋風的?誰來讀一讀。(生讀)謝謝你,讀真準確。
喜歡這秋風嗎?你喜歡這秋風的什么呢?帶著這樣的感覺讀讀看。
誰也來讀讀。(生讀)你又讀出了什么?
2.多么活潑可愛的秋風啊,難怪大家都喜歡。這秋風簡直就是一個 。是啊,這兒作者把秋風當作孩子來寫了,這樣,秋風一下子就“活”了,它竟然能 ,竟然能 ,它還能 。太神奇了,這就是想象的力量,就是詩的力量。我們一起來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這個“輕輕”讀得多好。秋風啊,你輕輕涂掉了夏天的什么呢?(夏日的驕陽,夏日的雷暴,涂掉了夏日蟬鳴)
4.情景朗讀:孩子們看哪,田野里,稻浪滾滾,那是(生1讀)——小路旁,向日葵在點頭微笑,那是(生2讀)——走在秋天,香飄萬里,那是(齊讀)——
三、展
1.活潑可愛的秋風,撲面而來,又一路奔去。秋風,都跑過哪兒?又帶來了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3-5小節,邊讀邊思考,也可以拿出筆來畫一畫。開始吧!
2.秋風跑啊跑,它給誰帶來了什么變化?我們來交流。
這么多變化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
(一)預設一:成熟的秋天
1.(相機出示)秋風跑啊跑,它給誰帶來了什么變化?就請你讀一讀。(師評價)
誰也來讀一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在評價中提煉“成熟”,板書)。
咱們合作來讀讀(引讀)。
2.聽到同學們讀得這么好,這些景物啊都迫不及待地跑出來了(配圖)。讓我們選擇其中一幅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這成熟的秋天,我們還一定產生了許多美好的聯想。拿出我們的練習紙,任選一種寫一寫,比一比誰最能體現出它們的成熟。(音樂聲中寫,師巡視。)
3.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成熟的在心中定格!(齊讀)
4.(換快板節奏讀)
(二)預設二:多彩的秋天
1.秋風跑啊跑,你還發現秋風帶來了什么?你給大家讀讀看。
2.(交流)還真有一點嚷的味,誰也來“嚷嚷”看。
蘋果呀,你真的感覺嫌冷嗎?(秋天感到涼快才對啊)你為什么嚷冷呢?你真是想到蘋果心里去了啊。
葡萄你也真的感覺到冷嗎?讓我們讀出這種迫不及待(渴望成熟)的心情。
4.孩子們,看,我們把他們嚷的內容對調一下行嗎?(紅、紫對換)為什么不行?是啊,可見詩人用詞多么準確!
5.孩子們,除了蘋果、葡萄還有誰在嚷嚷著?他們又要干什么呢?(出示句式練說)
6.好一個多彩的秋天!誰說“萬紫千紅總是春”,咱秋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啊,咱們一起來(齊讀)!
(三)預設三:喜悅的秋天
1.秋風跑啊跑,它還帶來了什么?
2.(出示)是這一段話嗎?你讀讀看!我們體會出了你的喜悅。孩子們也想感受這份喜悅嗎?同桌的兩個孩子,一個玉米,一個是高梁,比比看,誰更能讀出這份喜悅。
3.哪一桌愿意把你們的喜悅與大家分享。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的喜悅。給你們一個獎勵,請你們推薦一桌也來讀讀。
4.情景對話:玉米,你為什么這么樂呀?高梁,你為什么笑得這么開心?
5.讓我們喜悅玉米的喜悅,快樂著高粱的快樂,男孩子們,你們就是那舉著紅纓的玉米,女孩子們,你們就是那紅著臉笑的高粱,好嗎?起——!
(四)感情誦讀
1.感謝秋風帶來了秋的消息。成熟的秋天讓我們欣喜,多彩的秋天讓我們迷戀,喜悅的秋天讓我們陶醉。孩子們,把這一道道秋天的風景牢牢地記住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大家先練一練。
3.誰愿意給我們帶來成熟的秋天。多彩。喜悅。(老師配樂)
四、轉
1.金色的秋風又起了,讓我們跟上他的步伐,把目光再次投向田野吧。請自由讀第六小節,你還發現了秋天的什么?(交流)
2.想一想:讀了這一節你最想問的是什么?(汗珠,正因為有了農民伯伯的勤勞,才有了田野的井井井有條,才有了田野的蓬蓬勃勃。)
3.(指板書)勞動中的人們成了田野里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看來,這不僅是一個成熟的秋天、多彩的秋天,喜悅的秋天,還是一個___的秋天。
4.沐浴著這秋天的陽光,流連于這無邊的秋光,真讓人不忍離開。讓我們撿一片秋葉將整個秋天(珍藏)(板畫)。難怪詩人也深情地感嘆:(出示:齊讀最后一節)
7.這醉人的笑啊,永遠地留在了詩人的心里,也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里,滿懷激情,一齊讀。
五、合
1.就是這樣的神奇!大自然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秋風涂抹掉夏天所有的腳印,留下一個深深的屬于秋的腳印。(錄音機動)總有一天,秋天的腳印也會被悄悄地涂掉。但只要我們在心中珍藏起這一個秋天,我們就會永遠滿懷期待地守望著下一個更紅更嬌、更甜更好的秋天。
2.秋天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封信,咱們拆開瞧瞧:
(1)畫一畫:把詩歌中描繪的秋景改畫成一幅畫。(詩中有畫)
(2)讀一讀:選讀其他寫秋的詩文,體會不同的秋天。(不同情感)
語文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9個,積累詞語5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一個句子,學習提出問題可從幾個角度入手。
3、使學生理解爺爺搬西瓜的用意,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激發他們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9個,積累詞語5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一個句子。
教學難點
學習提出問題,重點:知道提問可從幾個角度入手。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激趣:什么是“希望的種子”?自己讀課文,想想:文中的種子指什么?
3、師: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想要收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一)出示學習小建議,學生自學。
1、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思考:
課文講了爺爺和我_____________,我不知_________,也不知___________,爺爺見我很性急,就__________________,我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這件事在一個孩子幼稚的心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著提出問題。
(二)交流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詞語
草垛瓜籽泥漿稍微
幼稚瞅一眼走一趟流連忘返
盡管遼闊泄氣興致勃勃
2、重點指導:
①音:趟、稍(分清后鼻音、翹舌音)
多音字組詞:種zhǒnɡ()
zhònɡ()
②形:漿——田字格書寫指導(媒體出示)。書空。
3、指名分小節讀課文(板書學生沒有讀好的字詞,糾正)
4、交流填空:
課文講了爺爺和我撒下了西瓜籽,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爺爺見我很性急,就從家里搬一個大西瓜放到地里,我以為我種出了世界上的西瓜,我興奮極了。這件事在一個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卻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5、交流問題,指導提問
(1)學生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我為什么每年夏天要去爺爺那里?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流連忘返”?
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是什么?
……
(2)師按抓關鍵詞、重點句以及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方面分類簡要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讓同學解答,有的可由教師當場作答,有一定難度并且扣住課文重點的問題,留待重點討論,可存疑。
(3)師根據板書小結:可以從抓關鍵詞、重點句以及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等方面提出問題。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2——10小節
過渡:從播種到長出西瓜要過好幾個月的時間,爺爺卻把一個滾圓滾圓的大西瓜搬到地里,這是為什么呢?剛才大家也提出了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2———10節。
小組學習(2——10節)學習單:
(1)合作朗讀2——10節。
(2)自由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
(3)抓住心情變化這一線索,指導學生抓住有關詞句邊讀邊品,感受“我”的心情
隨機出示:
(1)“爺爺,我長大了也要來農場種莊稼!”一天早上,我興致勃勃地說出了我的愿望。
①指名讀,理解“興致勃勃”(板書:興致勃勃)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高興的心情。
③個別讀,齊讀。
(2)那天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
①師引讀:那天下午,我不知——,也不知——。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急切的心情。(板書:急切)
③男女同學合作讀。
(3)干了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幾乎要泄氣了。“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
午了,還得等多久?”
①指名讀。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幾乎泄氣的感覺。(板書:幾乎泄氣)
(4)第二天早晨,我一覺醒來就往瓜地跑。咦!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著我笑呢!我興奮極了——我種出了世界上的西瓜。
①指名讀句子。
②師生合作讀,學生查字典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③指導朗讀:讀出“我”興奮的心情(板書:興奮)
④個別讀、齊讀。
⑤完成填空:看到地里的那個大西瓜,“我”興奮地對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_。”爺爺聽了,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第11小節:
1、出示第11小節,師引讀。
2、思考:①這件事是指哪件事?
②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是什么?
③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以后會結出什么果實?
3、小組討論,交流。
4、師: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長大,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爺爺又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完成填空:
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長大了,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我____地對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_。”爺爺聽了,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師小結:是呀,爺爺當初從家里把一只大西瓜搬到地里是為了讓“我”明白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現在你們知道爺爺這樣做的原因了吧。(板書:付出總會有收獲)
四、復習鞏固
1、讀詞語。
遼闊草垛幼稚泥漿
泄氣盡管瓜籽瞅見
流連忘返興致勃勃走一趟稍微
2、辨析組詞:
漿()籽()稚()
獎()仔()難()
3、寫字指導。
致、籽、稍、稚: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致”左邊部分撇折的折在橫中線上,“稍、
稚”右邊部分的豎筆寫在豎中線上。
趟:半包圍結構,“尚”下面的豎筆寫在豎中線上。
五、拓展作業
1、拓展
(1)熟讀課文,記住爺爺和“我”對話的內容,再與同伴分角色演一演。
(2)閱讀配套材料中關于有付出就有收獲的故事:《我沒有釣住那條魚》、《我的外公》。
2、作業
(1)抄寫詞語,一詞一行:
遼闊幼稚泄氣盡管流連忘返興致勃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爺爺住的地方,哪些景色使“我”流連往返?把有關句子抄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的教案10
一.教學背景
本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發展技能的同時,能夠在歡快的氣氛中愉悅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使學生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個性得以發展,并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學課題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本課練習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為主要目的,創設樂學情境,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獨立性。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初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第二個復習籃球雙手頭上傳球,通過復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雙手頭上傳球技術要領。
四。學情分析
本次課所授班級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每班有60人左右,體育基礎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語言啟發、模仿練習,小群體學習,游戲。學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學習。
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范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七。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語文的教案1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麻、癥”等 10 個生字。會寫“愿、姿”等 13 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 16 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后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后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聯系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郁”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可作為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 5 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 13 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搜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16 周 2 節
學習目標
①認識“麻、癥”等 10 個生字。會寫“愿、姿”等 13 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 16 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③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的呢?)
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著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參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余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發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么。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后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并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系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么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么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么呢?
板書: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樂 說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語文的教案12
1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指導學生通過翻譯課文,掌握、積累文言實虛詞以及詞語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點燃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熱情,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情分析
本文文言基礎知識較為豐富,學生必須細致于文句的落實,方能完整的把握文章的論證結構,以利于對文章文脈的把握。
3重點難點
1、通過閱讀和翻譯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2、熟讀成誦。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細致夯實文句,整理好文章中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背誦文章。
評論(0) 學時重點
文言基礎知識的夯實。
評論(0) 學時難點
1、文體知識了解。
2、文言基礎夯實。
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師說
教學導入:
由視頻《程門立雪》的成語故事導入新課: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其對老師的尊敬;現代社會尊師重道也蔚然成風,毫不遜色于古人,人們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作者簡介、解題
1、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將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又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這是對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要闡發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內容貧乏的駢儷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言貴創新、詞必己出”。經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潮蘇海”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這就明確地指出了韓愈的散文風格——氣勢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蘇洵說:“韓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渾浩流轉。”(《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2、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一般是陳述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比“論”要自由一些。初中學過《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等都屬這類文體。
1、朗誦點撥
(1)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讀準字音。
(2)教師簡要點撥朗讀時的注意事項
2、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常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三、一詞多義
1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①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③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5.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8)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7.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音節助詞,起湊足音節的作用,不譯)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9.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10.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成群)
2.名詞作動詞
①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⑤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盛:勢盛位高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三)倒裝句
1.介賓結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短語后置)
(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短語后置)
(3)不拘于時,學于余(于余學,介賓短語后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5.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問,難道……嗎,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2第二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段,學習并掌握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2、正確把握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評論(0) 學時重點
分析文章的整體思路,引導學生背誦全文。
評論(0) 學時難點
1、學習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2、點燃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熱情,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活動活動1【活動】師說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這篇文章為誰而作?何以見得?文中有沒有信息?
【明確】“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從課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韓愈的這篇《師說》是寫給一個叫李蟠的十七歲小伙子的。
2一代文學宗師為什么要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伙子寫下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師說》?
可以總結為三個原因:
李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他不拘于時,學于余
能行古道
(以上三個方面都是原因,當時“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人也許不多,但一定還有其它的,為何只選擇了李蟠?“學于余”,我們說向韓愈這樣一個文壇領袖學習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事,韓愈有必要為他寫文章嗎?所以說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時和能行古道。)
合作探究:
1文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謂的“古道”指的是古人從師之道,古人從師之道是什么?課文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三兩段,相互討論完成答案,教師總結明確)
【明確】古人從師之道——古之學者必有師且無常師
【點撥分析】
課文的一、三兩段中韓愈談到了古人的從師之道,可以總結它的核心為“古之學者必有師”“圣人無常師”,古代的`知識淵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師,正如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同時古代的圣人不僅向老師學習,還“無常師”,向各種人甚至一些遠不如他的人請教和學習,自然讓我們想到了孔子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且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古人如此的注重從師學習,那么擇師的原則是什么?(原文語言回答)
【明確】擇師的原則: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韓愈闡述古人從師之道,其真正的意圖是引出對擇師原則和標準的闡述,作者認為擇師的原則是不分高低貴賤,年長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師,同時,作者打破傳統觀念,認為老師不一定要比學生強,學生也不一定比老師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師,詳細地展現了擇師的原則。
【延伸小結】
以上是古人的從師之道,也是韓愈對于從師的觀點,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這種古道,才成就了他們的輝煌,相信這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所啟發的。
3前面說過,韓愈為李蟠寫文章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不拘于時,即不被當時的社會風氣所拘束。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怎樣的呢?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分析并批判這種風氣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手法?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二段,討論明確)
【明確】
①社會風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恥學于師
②作者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從三個方面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總結表格如下:
對象從師的態度結果觀點
1 “今眾人” “恥學于師” “愚益愚”
通過正反對比,論證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古圣人” “從師而問” “圣益圣”
2于其子擇師而教之小學
于其身恥師大遺
3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作者在課文的第二段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并通過三組正反對比,論證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批判了“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此段中韓愈用了大量強烈語氣的句子,來表明了自己的對“恥學于師”這一社會風氣的不滿和痛心,如:“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等,朗讀時注意語氣。)
全文通過對師的討論,表達了作者對古人從師之道的贊揚,對“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的無情批判。我們深切體會到作者那因“師道不傳”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時,也為這位偉大文豪非凡的斗爭勇氣和正直的品行所傾倒。
4、雖然文章說,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叫李蟠的學生的,可是讀到這里我們還會只是這樣看嗎?他還是寫給誰看的呢?
【點撥】這個問題可以從韓愈《師說》一文當時的現實意義及長遠影響來談,學生可以展開思維,拓展想象空間。
【明確】可以說,韓愈的文章還送給以下的兩種人:
寫給當時那些不愿學習的士大夫階層看的。提醒他們改掉這種壞習慣,否則后果會很嚴重。再讀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們就不難理解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種社會風氣造成的憂心如焚是遠遠超過李蟠個人勤學好問帶給自己的喜悅的。(再讀課文最后一段)
120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在重復著唐人同樣的錯誤,社會上不尊重教師的現象比比皆是:家長袒護孩子,辱罵老師;學生課堂和老師頂嘴甚至圍攻老師;學生在路上碰見老師卻形同陌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何嘗不是寫給今天的我們的呢?
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恒久價值,使這篇文章歷久彌新,成為經典。同學們,反思自己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在我們身上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背誦全文
試說說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鑒作用。
11*師說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1*師說
1第一學時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細致夯實文句,整理好文章中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背誦文章。
學時重點
文言基礎知識的夯實。
學時難點
1、文體知識了解。
2、文言基礎夯實。
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師說
教學導入:
由視頻《程門立雪》的成語故事導入新課: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其對老師的尊敬;現代社會尊師重道也蔚然成風,毫不遜色于古人,人們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作者簡介、解題
1、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將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又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這是對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要闡發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內容貧乏的駢儷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言貴創新、詞必己出”。經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潮蘇海”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這就明確地指出了韓愈的散文風格——氣勢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蘇洵說:“韓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渾浩流轉。”(《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2、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一般是陳述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比“論”要自由一些。初中學過《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等都屬這類文體。
1、朗誦點撥
(1)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讀準字音。
(2)教師簡要點撥朗讀時的注意事項
2、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常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三、一詞多義
1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①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③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5.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8)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7.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音節助詞,起湊足音節的作用,不譯)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9.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10.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成群)
2.名詞作動詞
①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⑤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盛:勢盛位高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三)倒裝句
1.介賓結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短語后置)
(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短語后置)
(3)不拘于時,學于余(于余學,介賓短語后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5.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問,難道……嗎,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語文的教案13
《春的消息》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3、合理展開想像,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理解搖綠、漂白等重點詞語,感受春的美好及孩子們的喜悅之情。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與態度: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體會孩子們看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學生準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尋找春天—尋春啟示
我們聽說過尋人啟示,尋物啟示,你聽說過尋春啟示嗎?(出示尋春啟示)
春姑娘,在冬爺爺走后悄悄來到人間,身穿花衣服,走到哪,哪就充滿生機和活力。你看見春姑娘了嗎?如果有她的消息,馬上與我聯系。謝謝。
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幫上我的忙,你有春的消息嗎?(學生試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感謝同學們給我帶來這么多春的消息,今天,老師就帶著你們到詩中繼續尋找《春的消息》。(齊讀課題)
二、欣賞春天—初步感知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小節收到了春的消息,用筆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學生邊匯報教師邊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春的消息,嫩綠的枝條、青青的小草、鮮艷的花朵、美麗的蝴蝶、清澈的溪水、雪白的鴨子,看來,春天真的已經來到,風,搖綠了樹的枝條……(出示第一小節,學生跟隨教師讀)
三、感受春天—品讀課文
引導學生自由讀第一小節: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在匯報交流中理解“搖綠”、“漂白”用詞的精妙,感受春天的美。
指導朗讀:春風春水,綠樹白鴨,多么美麗的春景啊!這是我們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啊!
第二小節: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出去玩?那就讓我們換上春裝,出發吧!(投影出示第二小節,學生邊讀邊悟。)飛過樹林,飛上山岡,到處有春天的歡笑,孩子們在樹林里、山岡上跑得多歡哪,帶著這種快樂的心情讀一讀吧!
第三、四、五小節:到處有春天的歡笑,孩子們到底看到了什么,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第六小節:在學生談體會時,引導學生抓住“牽引”“愛憐”體會對蝴蝶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帶著對蝴蝶的愛讀一讀這一小節。
第七小節:指導學生談體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禁不住”、“雀躍”體會孩子的快樂心情。指導朗讀:那你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
第八小節:春天的田野,到處充滿春的氣息,一切都那么新鮮、有趣,看,孩子們又在干什么?(讀第五小節)在春天的田野上玩,多有趣啊!誰能將這三小節美美地讀一遍,讓我們也來分享孩子的快樂!
第九小節:同學們體會得多好啊!看來,你們都是用心在讀書,用心去感受,才會有這么深刻的體驗!是啊!暢游在春的原野,看蝴蝶飛舞、雛菊綻放、枝頭吐綠,聽溪流歌唱,和它奔跑,多愜意啊!就連走累了,也是一種享受,(投影出示,學生讀)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頭頂有明麗的太陽照耀。是誰瘙癢了我的面頰?啊!身邊又鉆出嫩綠的小草……從這個省略號你體會到了什么?(還有許多春天的消息)
四、贊美春天—拓展延伸,我知道同學們課下收到了很多春的消息,那么,拿出筆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吧,可以寫一段話,也可以寫一首小詩。(學生書寫)
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總:是啊!走進春天,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春天就是如此美麗。
五、作業
1、繼續尋找春的消息,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2、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語文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一是積累詞語,感受語言藝術的豐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兩字詞語和四字詞語分別表達,體會語言藝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2。知道”夸張”是民間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感受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初步認識古文,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
4。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并在平時閱讀中運用。
5。用恰當的音量說話,能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
6。學習<格列佛游記>的寫法,讓學上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時數:
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1、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詞語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請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形象的動作解釋詞語的意思
4、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發現了什么
小結:這組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詞,因為每組詞語的字數不等。
二、讀一讀,說說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學生初讀句子,感受三句話表達的意思。
教師簡單介紹”夸張”: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2、再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疑問。(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別使用縮小夸張和擴大夸張。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張,讓我們知道了燕山原來有這么冷,讓人難以想象)
3、學生品句子,請說一說夸張的作用是什么?
夸張的作用:
A、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B、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C、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教師提醒應該注意的地方。
A、夸張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
B、夸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
C、夸張要注意文體特征,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張手法,以免歪曲事實。
三、讀一讀,記一記
1、激情導入。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為人處世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博愛廣敬。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3、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親眼看見只光聽說,而根據猜測判斷,可以嗎?
第二句:親眼看見才是真,傳言未必是真。
4、背誦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6、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默讀短文,讀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
(1)剛才不出聲的閱讀形式叫默讀。
(2)默讀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讀的習慣該如何養成?
2、教師補充默讀的方法
二、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在學校圖書室里,同學們在安靜的看書,兩位同學在一旁高談闊論。你正在看書,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合作討論,豐富話題
1、小組內交流。組織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相互啟發,提問,評價,推薦說得好的同學到班上交流。
2、指名試說,教師點評。
3、想一想,同學們在哪些場合要小聲說話?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課時
習作:《荒島生存記》
一、回顧原文,激發興趣
請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格列佛游記》摘抄內容小組內討論。
二、課堂討論,揭示規律
你認為要寫好此文,必須把握那幾點?學生歸納,教師小結。
(1)要結合荒島的環境來寫,讓自己置身其中,當成格列拂寫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
(2)想象要大膽,合理,假設的推測是有理有據,情節要生動有趣。
(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描述清楚,特別是在荒島上遇到的困難的過程要重點寫,幾件事之間要注意詳略得當。
三、全班交流,由說到寫
1、小組推薦一位
同學介紹,師生共評。
請這些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每個代表發言完畢,教師組織學生對代表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或補充。
2、擬訂提綱,起草。
3、片斷展示,組織評價
教師請幾位同學讀出自己所描寫的片斷,然后說出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的片斷習作,為什么?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然后給與適當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片斷習作進行自我修改。
4、獨立撰寫,完成寫作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成功的為你們的習作進行選材,并且還寫出來精彩的片斷。老師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你們筆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現在老師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師希望你們筆下的人物能夠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嗎?就請大家拿起你們的筆,完成習作。
第五、六課時(習作講評)
一、集體評改
1、選擇優秀習作,請習作者上臺朗讀展示。以“你欣賞這篇習作的哪些地方”或“這篇習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你對這篇習作還有什么建議”等引導語,引導學生展開互相評價;老師亦可指出寫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議。
2、投影或宣讀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
(1)說出這篇習作哪些地方寫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應該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導語: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同桌之間互相交換讀習作,進行互相修改。
學生互改,教師巡視,發現修改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嗎?
(2)好在哪里?
三、指導自改
1、通過互改后,請學生歸納出修改這一類習作應注意的問題:
(1)敘述過程是否具體,是否突出“趣”。
(2)詞語的使用是否恰當、生動?文章是否通順?
(3)文章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范?
2、學生自改。
請每位同學根據大家總結的修改注意事項及老師、同學的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讓家庭趣事能夠更加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僅修改了自己的習作,還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請大家牢牢記住這些方法,用以指導今后的習作,爭取每次的習作都能更上一層樓。
語文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識記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簡要地記錄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語言文字中理解“動搖、昧心、蠱惑”等詞語的意思。
2、聯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該吃的會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后會連一點也拿不到。”這兩句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課文,了解“我”面對蠱惑時的心理變化,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的意思。
運用
1、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仿照例句,聯系課文把“我的心開始動搖”寫具體。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聯系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誠實,人的財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財,只會讓你一無所有。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兩位知名人物——華羅庚和魯迅,知道了他們因為珍惜時間、勤奮自學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實,人生處處有考場,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不同的考驗,只有通過了考驗才會取得成功。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課題:39.人生的開關
3、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4、質疑(抓住關鍵詞:開關)。如:人生的開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師過渡:是呀,人生的開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讀課文。
一、初步感知,歸納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2、交流自學中遇到的困難。師指導字形:昧、蠱。
3、檢查初讀情況,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出示填空:小時侯,我在礦上打工,張叔給我安排了(給砍柴民工交上的柴過磅記數)的差事,我沒聽大毛提出的(對公家的柴虛報冒領,平分好處)的蠱惑,牢記(母親不吃不該吃的東西)的勸告,按對了人生的開關,賺夠了上大學的錢,人生道路從此(順暢)。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點句子,學習課文。
1.師:那么,課文中有一句點名課題的語句,你能把它找出來嗎?速讀課文,進行圈畫。
2、交流:(師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指名讀,齊讀。
3、師:讀到這里,你是否已經知道“人生的開關”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課文中的這幾句話。
(1)指名讀課文1—7節,其他同學思考,劃下有關語句。
(2)討論,交流:大毛悄悄對我說:“給我多記一點,我拿了錢分給你一半??柴是一車車拉走的,少個三五百斤誰也不會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張家的,有什么對得住對不住的?”(明確:是指大毛提出的讓我幫他對公家的柴虛報冒領,平分好處,拿昧心錢的蠱惑。)
4、師引讀,指名學生合作讀;
師:面對大毛的蠱惑,我的心開始?我沒想到?我又擔心?生:“我”心理活動的描寫語句
5、請你展開想象,把這句話寫具體。我的心開始動搖,(),但總覺得有些不踏實不對勁()。
6、指導朗讀“我”心理活動的描寫。
7、師引讀:聽了大毛的蠱惑,我的心開始動搖,但總覺得有些不踏實不對勁,于是我——,娘聽了怎么說——,我聽了娘的話,輕輕按下了人生的一個開關——。早些時候,我回家探親,見到張叔。提起那段舊事,我問他——,張叔說——
8、出示剛才學生讀到的兩句重要的話,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該吃的會拉肚子的。(母親的話)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后會連一點也拿不到。(張叔的話)
9、師:所以說——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學生討論,交流。
四、讀后寫作,遷移運用。
1、師過渡:現在,你能說說是怎么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這句話的?
2、學生交流。
3、師:我們也常說做人要誠實守信,請你說說你的“誠信”格言。
4、學生交流。
5、師:“誠實”是一個人的可貴品質,我想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請你將文中講述的這個故事簡要地寫下來。
6、先指名學生口頭敘述,師稍作指導。
7、學生動筆獨立寫。
五、總結全文
【語文的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語文《望月》教案01-05
《語文天地》教案01-05
語文《鶯》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