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1、《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說明文。文章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21世紀人類已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之所以說海洋是人類 21世紀的希望,是因為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可以從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運動發電,淡化海水緩解水荒,在海底建設城市_。文中“望洋興嘆”的原因是:由于以前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還不能開發和利用海洋,對它的喜怒無常無可奈何。海洋是個聚寶盆,“聚寶盆”比喻資源豐富的地方。說海洋是聚寶盆,是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礦產資源,請為保護海洋設計一條宣傳標語: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②藍色的海洋,生命的搖籃。
2、人們熱愛海洋是因為:海洋給人提供航行便利,給予人類食鹽;人們敬畏海洋是因為:海洋掀毀船只,沖垮堤岸,毀滅城鎮,給人類帶來災災難。文章中是從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運動發電、淡化海水緩解水荒、建設海底城市開拓人類生存空間這5個方面來說明未來海洋的開發。
3、蔚藍色的海洋,______,_______。自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人與海洋的關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給人類__________,它慷慨地給予人類__________和_________。但是,海洋發起脾氣來,也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
4、不過,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作出它的奉獻。
(一)
你知道嗎?當飛上太空的宇航員回眸我們的地球時,他們發現,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美麗的藍色“水球”。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自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人與海洋的關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給人類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鹽。但是,海洋發起脾氣來,也會無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鎮,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
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無常的海洋面前,人們只能 “望洋興嘆”。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誕生 出生 便利 方便 回眸 回首
反:密切 疏遠 慷慨 吝嗇 豐富 貧乏
2、把下面的詞語正確填寫到短文中的橫線上。毀滅 掀翻 沖垮
3、按要求寫詞語:
描寫海水浪大:洶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瀾壯闊
描寫海面寬廣:一望無涯 無邊無際 碧波萬傾 廣闊無邊
4、概括這段文字主要內容:自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人與海洋的關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的“喜”表現在①海洋給人類提供了航行的便利。②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鹽。
海洋的“怒”表現在①掀翻船只②沖垮海堤 ③毀滅沿海城鎮
6、“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中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 。
7、 “望洋興嘆”意思是: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寫出“望洋興嘆”的兩個近義詞: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用“望洋興嘆”造句。
造句:看著電視上一個個優等大學的招生廣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績,他只得望洋興嘆。
(二)
科學家發現海洋是個聚寶盆它蘊藏(cang zang )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 鐵銅錫錳硫等目前陸地上的煤、石油等礦藏(zàng càng ),由于長期開采,已越來越少,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便把目光轉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 屹立 聳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深處,新近的海洋探測器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
1.在文中方框內加上標點。
2.畫出括號里不正確的讀音和詞語。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海洋是個聚寶盆?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海洋是個聚寶盆,它為人類提供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5.你心中未來的海洋是什么樣子的?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寫一篇短文
眾所周知,海洋占地球的十分之七,20xx年海洋污染十分嚴重,但在20xx年,由于科學技術發達,去污機器人成為海洋污染的克星,所以,這時的海洋不存在污染問題。
現在,我帶你們先到多功能接待室,坐上海洋地點變化器,它一下子就把我們送到了海洋世界。
今天的海洋,也是人類的家園,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人在海洋生活,你一定覺得十分好奇,人在海洋里怎么生存?其實嘛,海洋世界里有一座氧氣控制室,氧氣從這里制作出來,再通過氧氣筒傳送到海洋每一個角落,人們吸進新鮮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再由氧氣控制室接收,又制造出氧氣……如此循環。
海底的魚更是奇特,自從海水成為淡水之后,魚兒就學會了人話,還會與人交談呢,可有趣了!你們到了一大群魚的面前,魚兒就說:Good morning!魚也會說英語,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聽我介紹完,你們就到住宅區。雖然你們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蕪,但是人們都生活在這里。海底的人與陸地人不相同,他們伙食簡單,一顆簡食丹就可過一百天,因而他們十分悠閑。住的呢?以四海為家,想到哪里睡就到哪里睡,無憂無慮。
接著,你們參觀皇宮、公園……一定感到很宏偉、壯麗吧!
也許你們會擔心,那么多人生活在海底,環境會不會出現問題呢?不會的。海底實現了無工廠化,但又有生產量。而且決不比陸地的生產量差,這是因為我們把陸地上排下來的垃圾、污水、通過去污機器人傳給制作機器人進行加工,做出各種可用的東西……
奇特、美妙的海洋世界參觀完了,如何?相信你們一定會感到科學的力量是那樣的神奇。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仔細、認真、大聲地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說: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為什么呢?再讀課文。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個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季節”……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么?(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氣里?
生:村長、村里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四、透過花香,體悟思鄉。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說,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著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么?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么呢?
結束語: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閱讀課文是一首詩歌,內容是贊頌深圳迅速發展變化的原因是由于執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教學目標
理解詩句意思,了解特區發生的巨大變化,體會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昨天的村莊和今天的特區新城各是什么樣兒的。懂得特區的發展原因是執行改革開放的政策。贊頌改革開放政策給特區帶來的繁榮昌盛。
教學構想
先讓學生把這首詩放聲朗讀幾遍,在學生對詩句比較熟悉而且讀的有點體會的時候再引導學生交流。
教學準備 投影片
學生學習過程
一、預習課文,了解內容。
這首詩是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告別了昨天的貧窮落后,贊頌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輝燦爛的明天。把這首詩讀一讀,想想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哪些變化。
二、指名朗讀課文,讀課后思考題
1.說說每小節的意思,哪幾小節聯系緊密
2.引導學生分節朗讀,在說出節意的基礎上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三、重點分析討論第一部分
1.指名讀,問:從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昨天,泛指改革開放前。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生活多少年來一個模樣說明什么?(說明人們只能沿著一種模式生活,對外面的世界沒有一點了解,過的是一種傳統的封閉的生活。)
3.進一步理解,現代文明在這里無從談起,是那樣遙遠、渺茫展開討論。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還是難以溫飽,婦女依然圍著鍋臺轉,人們吃的是溪里的水。這一切都說明: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寫的是昨天農村的貧窮落后,并點出了人們觀念的陳舊和保守。讀時語調要低沉,注意停頓的長短、語氣的輕重。
5.老師小結第一部分內容
四、分析詩歌第二部分
1.自己默讀,想:今天的特區新城又是什么樣兒的?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講的?
學生自己動手劃出來。
高速公路 廠房 兒童樂園
開卡車 運送 辦廠 學習 娛樂
這是從社會環境和人的變化兩方面來講的。
2.組織學生討論社會環境的變化。
農村變成了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公路縱橫交錯,馬路寬而美。
文化娛樂設施,城市建筑相配套。
城市整潔美觀,似花園仙境。
3.討論人的變化詩文是怎樣表現的?
緊張高效的工作,健康充實的文化生活。
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
4.教師小結第二部分內容。
五、分析詩歌第三部分
1.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改革開放插上翅膀開辟美好的遠景
點出了變化的原因,(打出投影片)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相提并論”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抄寫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動作的詞語,積累并學會運用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
2.難點:理解課文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述導入
1、從前,過往的御廚里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罐,另一個是鐵罐。(課題板書,并出示圖片)
2、讀課題,陶罐和鐵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學多音字:“盛”當表示“放東西”含義時,讀chéng。
二、自學課文并檢查
1、陶罐和鐵罐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請大聲讀課文,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生讀課文。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一開始鐵罐瞧不起陶罐,后來陶罐被當成寶貝,鐵罐卻消失了)
三、朗讀對話,體會神態
1、寫鐵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幾段?
2、讀1至9段,找出對話,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
3、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讀好課文、讀好對話的秘訣,就是找到提示語,找到表示表情、態度的詞語。表示表情和態度的詞語叫“神態”的詞語。
4、快速閱讀1至9段,找出神態的詞語。
思考并討論:你覺得鐵罐像個什么樣的人?(板書:傲慢、輕蔑、惱怒)
5、表演:這些神態誰表演的最像。
6、這3個神態的詞語能不能互換順序?為什么?
7、讀出越來越生氣、越來越蠻不講理的語氣。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態?(板書:謙虛、爭辯、理會)
9、陶罐爭辯什么?他懦弱嗎?
10、讀出謙虛但并不懦弱、堅定的語氣。
11、你們看,找對這些表示神態的詞語,對話就讀好了。只要根據提示語,找到感覺,帶上表情,課文一定能讀好。
12、讀了對話,“奚落”這個詞語意思知道了嗎?(用很尖刻、很難聽的話,去嘲笑、諷刺別人)“相提并論”呢?(兩樣東西好壞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較)
1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體會性格
從這些對話和神態中,你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陶罐和一只怎樣的鐵罐。(板書:盛氣凌人、傲慢無理、自以為是、自高自大謙虛有禮、堅定、有志氣、據理力爭)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10段,感受事物的變化
1、時間飛逝,時代起了什么變化?讀第10段。
2、覆滅是什么意思?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正是我們上一課學的道理)
二、朗讀對話,體會不同的結果
1、一只驕傲的、盛氣凌人、瞧不起別人的鐵罐和一只謙虛有禮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結果一樣嗎?讀11至17段。
2、用自己的話說他們兩個的結果:陶罐被人發現,仍然光潔、美觀、樸素,很有價值,被當成了寶貝;鐵罐卻不見了。
3、鐵罐哪里去了?(生銹腐爛了)
4、上節課,老師教給大家一個讀好對話的秘訣,怎樣才能讀好對話?
5、馬上邊讀邊找到神態的詞語(驚訝、興奮、高興)。
6、表演。
7、讀好對話。
三、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通過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四、作業
1、積累本課表示神態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耐心、語重心長、親切……)
2、看圖,編寫童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能準確拼讀音節,熟練運用數筆畫查字法查字典;完成詞語搭配練習;能正確地將句子改成“被字句”,基礎訓練1。
2.練習說一件事,要求將事情的要素交待明白,把事情的過程說清楚,講講自己對所說事情的看法。
3.閱讀短文,要求理解短文內容,給短文分段并說出段意。
4.寫春節期間發生在身邊的一件難忘的有意義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
二、教學時間 三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在下面各自拼讀,再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三組詞,然后提醒學生注意讀準輕聲,牢記ü與jqx相拼,ü上兩點省略的拼音規則,最后讓學生在音節下寫出詞語。
詞語如下:
光明 困難 堅強
創造 領導 工具
二、教學第二題,復習數筆畫查字法
1.以“嘉獎”中的“嘉”為例復習數筆畫查字法的一般步驟。
①數出“嘉”字的筆畫數為14畫。
②從“難檢字筆畫索引”的十四畫中找出“嘉”。
③根據“嘉”字后面的頁碼在字典中找出該字。
④聯系“嘉獎”一詞的大意,從“嘉”字的幾種意思中選出“贊美”。
2.要求學生按數筆畫查字法的步驟查后面的四個字。
“奉命”的“奉”共8畫,意思是“接受”。
“奏效”的“奏”共9畫,意思是“呈現”。
“注釋”的“釋”共12畫,意思是“說明,解說”。
“囊括”的“囊”共22畫,意思是“口袋”。
三、教學第三題,練習詞語的搭配
可先讓學生自行比較,想想括號內兩個詞語的區別,再選出正確的,與括號外的詞搭配。
答案如下:
天空晴朗 灌溉稻田
發言熱烈 保衛祖國
工作細致 反映情況
身體健康 改善生活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讓學生將所給句子改成“被字句”,再體會這樣改后句意的變化,即強調了移至句前的部分。
答案如下:
1.他的視線被樹叢擋住了。
2.教室里的桌椅被小剛和李民修好了。
3.揀來的石頭被小姑娘洗干凈了。
可補充下列練習:
1.清脆的歌聲打斷了我的思路。
2.螞蟻吃了一條大青蟲。
3.森林爺爺戰勝了妖魔。
4.大雨把小英的衣服打濕了。
第二課時
教學聽話·說話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請同學們各自把題目讀兩遍,在說明要求的關鍵詞語下加上著重號。
2.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范圍 可贊揚好人好事,也可揭露批評壞人壞事,還可以是其他事情,內容范圍較為寬泛。
②數量范圍 只要求說一件事。
③處所范圍 必須是路上所見。
說話要求:
①想好以后再說。
②說時先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③將事情的經過說清楚。
④最后可以說說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二、開拓思路,選擇事例
1.從空間位置上啟發學生想開去,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基礎訓練1》。
在你上學、放學路上見到過哪些事?在你與伙伴或父母去公園、去商場購物游玩的路上見過什么事?在與父母外出旅游的路上你遇到過什么事?
2.從內容的不同方面啟發學生想開去。
在路上你見過哪些好人好事,見過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忠于職守、拾金不昧等事情嗎?
在路上你見過哪些令人氣憤的壞人壞事?見過某些人自私自利、愛慕虛榮、缺乏理想、損人利己等事情嗎?
三、準備講述
1.請同學們從路上遇到的眾多的事情中確定要講述的事。(學生匯報)
2.回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尤其是經過部分請同學們想清楚。
3.你當時見過這件事時有什么想法?也就是你怎么看待見到的這件事?
四、學生講述
1.試說評講。(可請一位口頭發表能力較強的同學先說,教師對照題目中的要求進行評講,評講后請這位同學再說一遍作為示范。)
2.指名其他同學講述路上所見的事情,教師幫助糾正、補充。
五、小結(扣住題目要求,從材料的選擇和說話的要求兩個方面進行小結。)
第三課時
時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請同學們先把題目讀一讀,看看有什么要求。
2.歸納題目要求。
①分段,概括段意。
②思考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指導分段
1.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討論歸納。每個自然段大意:
①春天,姥姥給我一片連根都沒有的仙人掌,“我”對它能否成活產生疑問。
②過了一個星期,仙人掌居然活了。
③在烈日下,仙人掌依然十分青翠。
④“我”將蟹爪蓮嫁接在仙人掌上,蟹爪蓮長勢很旺,而仙人掌卻長得不如以前了。
⑤人們在欣賞美麗的蟹爪蓮時不能忘了仙人掌。
3.看看哪些自然段的意思聯系得比較緊密,把意思相近的歸在一起,組成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1—3自然段):仙人掌頑強地活了下來,長得很青翠。
第二段(第4自然段):仙人掌將養分輸送給了嫁接的蟹爪蓮,使蟹爪蓮花繁葉茂。
第三段(第5自然段):我們不能忘記仙人掌。
三、理解短文內容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姥姥給“我”時,仙人掌是怎樣的?后來,仙人掌又長得怎樣?它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長成這樣的?(無人照料、烈日炙烤、幾天不澆水)這反映了仙人掌怎樣?(反映了仙人掌有頑強的生命力。)
2.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我”把一片蟹爪蓮嫁接在仙人掌之后,蟹爪蓮與仙人掌各長得怎樣?分別用“——”和“~~”畫出它們不同長勢的詞語。(蟹爪蓮:“活了”“逐漸茂盛”“長勢很旺”“開花了”“充滿生機”。仙人掌:“由碧綠漸漸變黃,刺也漸漸少了”)它們為什么會顯現出完全不同的長勢呢?如果你站在這株嫁接著蟹爪蓮的仙人掌前,你會有什么感想呢?
3.齊讀第5自然段。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欣賞美麗的蟹爪蓮時,不能忘記為它輸送營養的仙人掌,不能忘記仙人掌在蟹爪蓮成長過程中所作的貢獻。不能忘了它默默奉獻的精神。)
4.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就像這默默奉獻的仙人掌一樣?(培養學生成長的教師,陪同運動員訓練的陪練等幕后英雄。)
四、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什么?給你什么啟示?(這篇短文寫了“我”栽種仙人掌和嫁接蟹爪蓮的事,贊揚了仙人掌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轉”“背”,積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月食發生、結束時景象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并能根據“月食成因示意圖”口頭介紹月食現象。
4、能了解產生月食現象的科學知識,有觀察、了解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月食發生時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三球儀。
2、預習作業
(1)讀通課文,圈出新詞。
(2)形近字比較。
鉤( ) 鐮( ) 藍( )
釣( ) 廉( ) 籃( )
(3)課后練習1,注意多音字的讀法。
(4)課后練習2。
(5)自由查找一些關于月食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整體感知
師:有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有時候又大又圓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會兒又慢慢地復原,這種自然現象叫“月食”。你們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看月食》這課。(板書:看月食)
l 檢查預習效果。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字音。注意“眨”、“轉”字是翹舌音,讀準多音字“沒”“轉”“背”。
2 關于月食現象有兩種不同解釋,奶奶說月食是什么?爸爸說月食是什么?用“——”圈劃出來。
3 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4 分角色朗讀奶奶和爸爸的話。
5 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板書: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最后一句和最后一節。
7 奶奶和爸爸,誰說得對呢?我們來研究一種科學的說法。
說明:“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通過師生談話,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本課多音字較多,因而在檢查預習時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為后面的閱讀掃清了障礙。整體感知全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出文中的兩種觀點,既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思路,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以感情朗讀的形式來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礎上再找它的反義詞,這一設計既避免了機械地理解詞語,又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做了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了解月食發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1 指名讀第2 小節,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請用“一”畫出描寫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開始、月亮的形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想不想親眼看一看月食的全過程?在看之前,提三個要求,指名讀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兒?
(2)月食開始了,月亮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3)月亮復原時,形狀又有什么變化?
3 帶著這三個問題來觀察,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最認真?(放媒體)
4 找到課文描寫月食過程中月亮變化的語句,邊讀邊思,完成課后練習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著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來越暗。最后,整個月亮被黑影吞沒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沒
找出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鐮、鉤、鑼
重點指導“鐮”,指導右半部筆順
6 作者通過打比方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變化過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變得像這些形狀呢?我們再來仔細看一看。(放媒體)邊看邊師生引讀。
說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樣子很美,這也是學生積累語言極好的例子,此處應引導學生學習比喻句的寫法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習課文中有關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時,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一定的默讀思考、自由朗讀的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將課文的文字在頭腦中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依托語言喚醒獲的形象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三年級仍不能忘記字詞教學,在交流時相機指導“沒”的字音和“鐮”的字形。
7 再齊讀第3 節月亮的變化過程,感受一下月食開始的情景。
8 讀第5 節,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都是寫月亮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變化過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月亮的還原過程說說。
過了一會兒,月亮又露出,接著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來越亮。最后,月亮整個兒出來了,像______掛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過程的媒體,生看板書并用最簡潔的語言為媒體配上解說。
說明: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寫月亮形狀變化的不同,教師反復操作并引導進行觀察,讓學生配上解說,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無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指名讀爸爸說的話。
2 師演示三球儀,仔細觀察,當地球轉到太陽和月亮中間時會產生什么現象?生討論。師補充相關資料。
3 請學生邊小組演示邊用自己的話說說月食發生的原因。你覺得爸爸說的話正確嗎?從哪兒知道的?(讀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
4 指導讀第3 、4 、5 節。要讀好爸爸、表弟的話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5 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本課設計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師適當拓展相關的科學常識,讓學生邊演示邊交流,并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為學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學
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于創設情境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總結拓展
1 有人說:吃魚子腦子會笨;打噴嚏是因為有人想你;耳朵熱是有人說你壞話;眼皮跳意味著禍事到……對這些說法你有什么看法?選一個話題,和小組里的伙伴們交流你的看法。(小組討論交流)
2 師小結:對,面對一些迷信說法,我們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學知識來解釋。
3 說話訓練
表弟回家后,她會對“奶奶”說些什么呢?她是怎樣打通奶奶思想的?讓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
(學生做表弟,教師做奶奶,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又根據課文內容再提出若干問題,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成效。)
說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創設情境說話,既訓練了語言,又培養了學生想像力。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關于自然現象、生理現象的民間傳說,是由于人們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這些現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緣由,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的熱情,學習從小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板書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本,書聲朗朗
語文課堂里的書聲朗朗是語文課的一個特質。讀書更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傳統。新課程標準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閱讀實踐”,提倡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在本堂課中對文中學生能讀懂的部分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如文章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兩種觀點的梳理,還有第四節爸爸的話,可以采取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鼓勵學生抓住優美動人的語言文字,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的感情讀、試讀、對比讀、評讀等,來反復品味,在讀的過程中增強語感體驗。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每讀一遍讓學生所說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學到了什么,把課文內容和詞句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二、觸摸語言,感受母語
語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為目標提了出來。文章的精華在詞句之中,詞句中有情感、有氣韻,而這一切不會自動顯露,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感受語言,體味語言。
對詞句的理解、記憶應該伴隨著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詞時,我先問學生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然后結合最后一節板書“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讓學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樣子,以此來形象地理解這個詞。這樣,這個詞語貯存進學生的詞匯倉庫時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鮮活的。
我們教學時,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一步步感受和領悟詞句的內涵,培養語感。如“果然”和“仍舊”兩個詞的理解,分別與第三節和第二節的描寫進行比較閱讀,學生自然而然悟到他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
三、動手操作,深刻體驗
“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頭上”。兒童看別人操作和自己動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學生只有親身實踐,才能有感受,有體驗,進而深入理解。培養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強調在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積極主動的操作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特點進行實踐活動。如如何讓學生了解月食產生的原因?教師自己在前面用實物演示學生觀看,或花費人力、物力設計三維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與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效果有明顯的區別。筆者在教學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提供一只三球儀。讓學生自己一邊動手演示,一邊練習說話:“月食開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著,像鐮刀,像眉毛,像彎彎的細鉤;一會兒只留下個紅彤彤的圓影子。為什么會出現月食呢?原來地球轉到了太陽和月亮的中間,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球上,就產生了月食。”課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師的講解,在學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語言實踐,提升能力
關于月食成因這一科學知識,有些學生一時搞不明白,教師不必在這上作太多的糾纏,學生對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而不是傳說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為,對這一科學常識的掌握不是語文學科本身的任務,我們應把引導學生把這一原因說清楚,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通過創設語言活動的氛圍,讓學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親,把自己讀懂的關于月食的成因告訴大家,在這樣的活動中,記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與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繼而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然后在他們的心中活起來,最終嵌入他們的生命歷程。
上好課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紛紛告訴我課文里講的是日全食,我還知道有日環食,月全食……看到學生這么興趣足,感覺課成功了一半,但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當學到月亮發生變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樣親身體驗才能記得牢,而不應該老師全權代勞。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和理解科學道理這兩者間的關系上,還不是最佳狀態。
將二期課改的精神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課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對了,路再遠,也總會有抵達的一天。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鋤禾》教案03-14
有關小學語文的教案04-12
小學語文《習作》教案02-25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