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師簡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現任教于南岸區黃桷埡小學,小學高級教師20××年獲得南岸區閱讀教學競賽一等獎
教學特色是:立足語文學科自身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善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終身受益
教研特長:善于在日常教學中總結得失,不斷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因此本課教學目標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的豐富意象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難點是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其次,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教學時主要采取以下步驟:
(一)、學生嘗試讀文,根據讀文情況教師可示范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二)、課文讀通順后,請學生根據注釋、插圖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三)、了解課文內容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四)、作業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于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五)、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來源于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教師教學用書》根據實際情況有改動)
二.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本課時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高山流水》錄音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把握節奏結合課下注釋、課后資料袋,想一想是否讀懂了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給出詞語高山流水,師生共同讀詞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生讀指導生讀準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導讀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談話設計,從詞語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同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
2.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解題:課題伯牙絕弦,怎么理解?圍繞課題,學生質疑?(如伯牙為什么而絕弦?為誰而絕弦?)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活動指讀,合作讀,齊讀,教師范讀達到能順暢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3、聯系注釋,讀懂文意
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師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導學生發現:善,一字多義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你就是善聽的子期,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指導朗讀
(3)欣賞音樂,拓展語言:
引入語言拓展訓練:俞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聲也許還會表現很多景象,鐘子期會如何贊嘆?聽音樂,用ABCC的形式說出畫面深入理解無論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贊之,這真是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此時的伯牙心情如何?帶著理解讀出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
(4)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理解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感悟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時通過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伯牙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默讀背景故事回顧重點句子,體會知音難得(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到底有沒有知音?誰是伯牙的知音?當他志在高山時,鐘子期會贊曰,當他志在流水時,鐘子期會贊曰,正是聞弦歌而知雅意,鐘子期聽的是琴聲,懂的是志向,是胸懷,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師生感情朗讀《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此時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伯牙此時還有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齊讀最后一句,理解伯牙為什么而絕弦以及知音離散的痛苦和悲憤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5、升華文心,熟讀成誦
短短的77個字,卻帶著我們領略了人生的`喜悅和悲涼,無論是琴藝高超的伯牙,還是聰慧敏感的鐘子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簡練的文字塑造豐富的形象,抒發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的心靈永駐芳華千百年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為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后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一曲動聽的《高山流水》,背背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最后熟讀成誦,達到
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業: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贊同伯牙的選擇嗎?
寫一寫,你想對伯牙說點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課
板書:
伯牙絕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〇學習目標
①會認“朗”等10個生字,會寫“另”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③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內容寫下來。
A案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呢?(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隨機評價)
②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說“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
②自主識字: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對自己認為難記的記,想辦法把它記住,把不好記的字標出來。
③小組內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a.告訴同學,自己是怎樣記字的。
b.討論:不好記的字怎樣把它記住。
④全班討論。
a.全班齊讀去掉音節的生字。
b.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老師鼓勵、尊重學生各自的識記方法)
⑤書寫生字。
a.討論如何把字寫正確、寫好看。
b.完成課后“我會寫”的內容,老師巡視指導。
c.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字,老師隨機評議。
學生自讀課文,用“__”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孩子們,誰來告訴大家,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朗志萬的問題。生齊讀)
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孩子們聽到科學家的問題是怎么想的?用筆勾畫出來。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號。
②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體會。
老師重點引導體會句子中帶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實踐。(課件出示相應課文內容)
a.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b.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拓展課文內容
①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你想這時她可能會說些什么?
②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③鼓勵學生把自己說的話試著寫下來。
④老師小結。
鞏固生字
①做組字游戲。
②出示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學生進行組詞競賽。
課外作業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把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與放進物體大小有沒有關系。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把字寫規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如: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借助拼音識字,結合上下文猜字音,請教別人識字等;通過配樂讀,配樂表演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體驗,通過感情朗讀,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和珍惜被愛都是幸福快樂的,激發學生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用實際行動給別人帶去歡樂。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和珍惜被愛都是幸福快樂的
課前準備: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課前向生活開放: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為學生放上學期的配樂朗誦《雨中的歌》這首兒歌。或者一起背誦《雨中的歌》
師問:"還記得這首兒歌嗎那你們知道兒歌中的小青蛙為什么唱著快樂的歌呢"
2,師導入:"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與荷葉姐姐有關的故事。好嗎
初讀感知階段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讓我們打開書14課《荷葉傘》,聽讀課文。(播放課件)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并畫己不認識的生字。
1,師指名讀課文(2—3名)。
2,教師指名識字,正音。(播放課件)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通過檢查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把生字掌握得這么好。下面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這次我們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流利,自己先讀讀,再和同桌讀讀。
師找2—3名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名同學讀時,師提要求:邊聽邊想,讀了這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精讀感悟階段
四,品讀課文。
1,引導學生讀課文,(熟讀課文)
2,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師:誰還想讀聽聽在他讀時,大家邊聽邊想:下雨了,荷葉姐姐在干什么荷葉姐姐的傘下都有誰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你們看,小魚,小蜻蜓,小青蛙他們出來了,他們想和你們做朋友呢。
(1),理解"游過來""飛過來""跳過來"幾個動作。
(2)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小動物,試著說說他們在傘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3)荷葉姐姐聽到他們說的又會說些什么呢
師:荷葉姐姐為別人遮了雨,自己卻淋濕了。
師追問:為什么荷葉姐姐被雨淋濕了,它還笑呢
五,課文內容的拓展
1,對課文創造性表演。
師:讀了這個故事后,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表演一下這個故事
(師: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商量一下,故事中的荷葉姐姐是什么樣的,小魚,蜻蜓,青蛙它們是怎樣做的又會說些什么)
2,指名表演。(表演時大家都配有頭飾,并找一名同學進行旁白。)
3,教師進行旁白,所有小組同時進行表演。
師:同學們,讀了《荷葉傘》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誰像荷葉姐姐這樣愛幫助別人呢說說看。(老師進行關心同學,幫助他人的教育)
課后向生活延伸:
1,把今天學到的好詞語寫到你的小本本上吧。
2,畫一幅"荷塘避雨圖",把圖中荷葉姐姐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吧。
回答:是因為下雨時它躲到了荷葉的下面,沒有被雨淋濕,所以它很高興。
學生自己讀課文,并勾出不認識的生字。
3,小組檢查識字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傾聽的重要性;
2、讓學生從小養成傾聽的習慣,學會傾聽,懂得傾聽;
3、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從實踐中鍛煉傾聽能力。
教學難點:
鍛煉傾聽能力,提高傾聽素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請大家聽故事,聽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教師出示故事,學生傾聽并發言。
師: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學到知識,還影響了老師和同學,是對老師、同學的不尊重,是沒有素養的表現,長久下去會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不利于自己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板書課題:學會傾聽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樣傾聽
1、師:認真地“聽”別人說話,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呢?請小朋友們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看哪組想得最周全,隨時作好筆記。
2、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3、教師歸納為傾聽的方法,即“四心”
誠心:抱著謙虛態度聽;
專心:仔細地聽,不要三心二意,上課時聽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筆記;
耐心: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應心:給予適當的回應,鼓勵對方說下去。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傾聽的技巧,接下來老師要來考考大家。
三、活動:踐行傾聽之道
1、活動一:玲玲在傾聽時犯了哪些錯誤?
教師出示材料:
時間:早上 地點:上學的路上 人物:玲玲和媽媽
“玲玲,小孩子要講禮貌,不能罵人,要尊敬老師,團結小朋友……”
“媽,我知道了!還用你來講!”玲玲打斷了媽媽的話。
“你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
“媽,我知道了!知道了!你還要講!
”玲玲極不耐煩地說道。
“玲玲,你怎么能這樣跟媽媽說話呀?”
“我不說了!”于是,一溜煙地跑了,只剩下媽媽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
學生討論、交流玲玲在傾聽時犯了哪些錯誤,并發言。
師:和長輩交談要有禮貌,要虛心接受長輩的意見和建議,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長。
2、活動二:播放各種聲音,測測學生傾聽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松心情,聽老師播放一些聲音,看看誰的傾聽能力最強,聽的時候可適當作好記錄。 學生認真傾聽,發言。
師:同學們的傾聽能力可真強,說出了這么多,可見同學生們都在用心地傾聽。
四、自我剖析環節
師:請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時間,面對父母的嘮叨,你傾聽了嗎?面對老師的教誨,你傾聽了嗎?面對同學的苦惱,你傾聽了嗎?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處寫下來。 生活動,交流。
五、總結提高
師:的確,傾聽自然,傾聽生活,傾聽他人,你將會有一種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獲。傾聽父母的嘮叨,愛意滿滿;傾聽老師的教誨,知識多多;傾聽同學的苦惱,友情濃濃……同學們,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過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用“嚴肅”、“熟悉”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思路: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要求,達到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及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目的。通過指導預習,初讀課文了解文章梗概。通過第1課時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生字新詞。通過第2課時講讀、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學習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通過第3課時的鞏固練習,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
教學時可采用從課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親的話,再圍繞一節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重點分析老師說的那段話。在讀懂這段話的基礎上,把句子與句子聯系起來,理清這段話的層次,弄懂這段話的主要意思,領會其中所說的道理。
教學用具:
楊桃的實物或模型與掛圖,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課前預習:
1.根據課題,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當你們看到29課《畫楊桃》這個題目時,會產生什么想法呢?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
2.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記憶。3.熟讀課文,解疑設疑。
這篇課文的作者就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肯定,這是為什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實物或掛圖,引導學生描述,并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系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并注意生字的發音。
5.齊讀課文。
6.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7.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什么?(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里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余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并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ǐ),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詞卡片,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細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懂為什么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后沒受到老師的批評,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話為什么能使作者終生受益呢?(也可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己把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講讀課文。
1.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么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生在小學四年級一節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么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么”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②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么。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父親的話(出示寫有父親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齊讀并思考:父親的話有幾層意思?(兩層。)
每一層各說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層是說應該怎樣做,即要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所要畫的一件東西,畫時要按觀察到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去畫;第二層意思是說不要怎樣做。即不要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里對事物的印象下判斷,把畫畫得與實際觀察到的樣子不同,因為這樣是學不會畫畫的。)
小結:父親從正、反兩方面講了畫畫時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的道理。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父親對作畫很有研究,是作者學畫的啟蒙老師。他的話不僅使作者在學畫畫時受益,而且影響到作者一生的為人處事,即:無論畫畫還是處理其他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學習課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師”說的話的第一層意思。
①指名讀課文中倒數第2自然段“老師”說的一段話。(出示寫有“老師”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師”說的這段話共有幾句?(五句。)
③引導分析“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前三句話的意思。
A.第一句說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能說明什么呢?(說明作者及他的同學都是楊桃故鄉的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楊桃的外形。)
B.第二句話中的“但是”在這段話中起什么作用?從這句話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詞轉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回想起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既然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都不一樣,更何況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條棱這一明顯特征的楊桃呢。)
C.第三句話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別像。)“有時候”指什么時候?(指恰巧面對楊桃底部這一觀察點來觀察的時候。)
D.這三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小結:“老師”的前三句話,緊緊圍繞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明確地指出換一個角度看,楊桃根本不像楊桃了,還真像個五角星,肯定了“我”觀察仔細認真。書中的第一幅插圖,就是同一個楊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兩種樣子。其中一種樣子還真像五角星。(板書: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④齊讀“老師”說的前三句話,加深理解。
(2)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圖畫課上,就把楊桃真的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意思?(指名讀)(板書:我畫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么?(說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學的“老師”說的哪句話?(看投影讀一讀。)
③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④指導學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圖。
小結: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3)導讀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么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嘆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4)講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板書:老師審視)
②“老師”審視了之后,為什么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么要變呢?(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于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他是怎樣考慮呢?(先摸清認為把楊桃畫成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了解作者筆下的北京胡同;
2、學習作者用平實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方式。
教學重點:
朗讀、品味文中生動描寫北京胡同的語句,從而了解北京的胡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描寫家鄉小巷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展示北京胡同的照片。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交流朗讀感受
三、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1、請學生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北京胡同的語段。
2、朗讀直接描寫北京胡同的兩個語段
3、學生結合文中作者的描寫談自己對北京胡同的感受。
(學生自由言,教師將學生發言中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1、學生思考并討論:課文的題目是“北京的胡同”,作者為什么要寫自己家鄉的小巷?
2、全班交流,并找出文中能夠表現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
3、朗讀課文的第6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作業:
1、仿照例句“如同在電腦上寫字,少了些許麻煩,也少了見字如人的溫情”的格式,寫兩句話。
2、為什么“快樂并不因為富貴而多一點”,而“胡同里的一切都故舊,卻不因此而少了快樂和溫情?”寫一段話,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藏、撿、扔、波、蕩”這些生字和所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文兩個問題: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②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從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回聲,知道回聲產生的原因。
4、通過學習《回聲》這篇課文,認識科學的有趣,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教具準備: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2、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復習
看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聽說訓練(要求:聽后自己練說,最后把話連起來說)
⑴小青蛙看見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呱呱地叫起來。
⑵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跟著呱呱地叫起來。
⑶小青蛙以為橋洞底下藏著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他覺得非常奇怪就問
媽媽。
學習課文4、5、6自然段的內容
學習第4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現
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①用△△劃出媽媽做的有關詞語(帶、跳、撿、扔)
②用 ~ ~ 劃出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⑵檢查學生找得是否正確,重點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①指名讀小青蛙看到的現象的句子。(檢查劃讀情況)。
②指導看圖理解內容。圖片(2)
⑶填空,結合動作理解“撿、扔”等詞。
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
(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⑷結合課文內容出示生詞“撿起”“扔進”“波紋”“蕩回來”,認讀、檢
查讀準字音,結合課文內容初步理解詞意,了解字形。
⑸再說說小青蛙看到的現象。板書,波紋。
⑹實驗(學生試投物體進水缸,觀察產生的現象)。
⑺用自己的話說說實驗中看到的現象。
⑻指導讀課文,想象體會當時的情景。
⑼小結:這個自然段寫了小青蛙看到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這種現象。
過渡: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聲音有什么
聯系?
2、學習第5自然段
⑴輕聲讀課文,用( )劃出媽媽講的話。
⑵指名讀媽媽說的話,邊聽邊用序號標出媽媽說了幾句話。
⑶小黑板出示已標序號的小青蛙媽媽的話(對照檢查訂正)
⑷開火車輪讀媽媽的話,要求:想想這4句話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這種現象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
聲音有什么聯系?(學生說)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
②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
比較兩句話的意思,重點比較“蕩”、“返”,點出那返回來的聲音也就是
回聲。
--------------------------------------------------------------------------------
板書:
--------------------------------------------------------------------------------
--------------------------------------------------------------------------------
--------------------------------------------------------------------------------
⑹讀媽媽的話,想: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⑺用自己的話說說回聲是怎樣產生的?(指名說,同桌互相練說,指中
下生說,檢查教學效果)。
⑻小青蛙聽媽媽的話后怎樣?,結合理解“一蹦老高”。
⑼體會說話:小青蛙為什么那么高興?
⑽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耐心、親切和小青蛙的高興。(分角色讀,評議,
鼓勵學生嘗試讀出感情,互相練讀,再指名讀)
⑾引導小結:這個自然段講了小青蛙媽媽幫助小青蛙懂了什么是回聲和
回聲產生的原因。
⑿說話訓練
①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回聲和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②你還知道什么地方能聽到回聲呢?那又是怎樣產生的?
過渡:小青蛙弄清了“回聲”這個問題之后又怎樣了?
3、學習第6自然段
⑴看圖讀課文
⑵回答:小青蛙弄清了“回聲”之后又怎樣了?
⑶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景。
⑷小結
總結課文,質疑:
1、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檢查中下生)
2、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質疑
啟發學生說話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回聲”這種現象的知識,那平時你聽見或看到很多
你不明白的現象,你可以用一句話或一段話說說嗎?
出示例:(第三課時時選做題4)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習作》教案02-25
小學語文莫高窟教案07-30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10-28
小學語文《牧童》教案04-09
小學語文《亡羊補牢》的教案05-31
小學語文《午睡》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