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難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與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ppt、動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有關情況
師:上次課,我們學習了《觀潮》,錢塘潮的奇妙、壯觀令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大自然的景觀十分豐富。今天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同樣神奇壯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板書:
雅魯藏布大峽谷
出示圖片,介紹雅魯藏布江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情況。
我們學地理時,知道了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從最高頂峰上流下來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魯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沖刷出了一條很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位于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雅魯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個呈u字形大拐彎的,而且轉向南流。峽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馬拉雅山東端最高峰,此處峽谷深達6000米以上。大拐彎峽谷以雄偉峻險、奇特的轉折聞名于世。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長度超過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峽谷,深度超過了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秘魯科爾多峽谷,被認為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和最深的峽谷。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辛考察后發現的,以其寬、深、窄成為世界一大奇觀。
二、范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或是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動畫范讀課文。
2、學生將不認識的生字作標記。
三、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查字典,把不認識的生字注上拼音。對于標有拼音的字重點掌握。
2、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拼讀。重點掌握:
3、學生互相檢查拼讀,教師巡視。
4、教師抽查學生拼讀情況。
5、教師講解難寫的字詞,學生練習書寫。
重點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詞語的讀寫與含義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稱:堪,能夠;可以。堪稱即可以稱為、可以算作。
皚皚:形容潔白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雪和為雪所覆蓋的事物。
美譽:美好的名譽。
四、朗讀課文,概括段意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讓學生示范讀。
2、分組朗讀課文
3、找出課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雅魯藏布大峽谷?
師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2)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云遮霧涌,神秘莫測
(3)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說:雅魯藏布大峽谷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懂得善于用科學的眼光觀察、思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疑問,就在生活中有所發現。初步了解用事實論證說理的好處。
積累目標:
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漩渦
口語訓練:
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嘗試著為文章更換事例或名言。
教學重點難點:
懂得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重要性,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理解事實論證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些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了《統籌方法》這篇文章,我們由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泡茶的例子中懂得了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這樣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共同品味幾個來自平常生活而又發人深思的故事,課文的名字叫《一百個問號之后》。
二、 初讀感知
1、同學們一定很奇怪,一百個“問號”是從哪里產生的?“一百個問號之后”又會產生什么?下面請同學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標出小節數,圈劃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
明確:從平常的生活中,平常的自然現象中產生。會產生真理、科學。
2、從生活到發現真理、科學需要什么條件?
明確:要有敏銳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腦子,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
三、分析理解
1、作者是用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有什么好處?
明確:舉了三個人的事例:謝皮羅、魏格納、奧地利醫生 具體生動、典型而有說服力。
2、你覺得這三個人的成功有什么共同之處?
明確:有敏銳的眼睛、善于思考。(善于從普通、尋常、細小的自然現象中發現問題——思考為什么——發現規律——發現真理)
四、感悟提升
1、三個事例給我們的啟發又是什么?
明確:科學并不神秘,并不遙遠,只要你善于見微知著,那么,當你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必能發現真理。當我們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時,我們會發現生活很實在,很熟悉。
2、為支持作者的觀點請再另舉兩個事例,即: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們,在科學的道路上,無不都是勤學好問,勇于探索的開拓者。
3、分享善問與科學關系的格言。
五、鞏固提高
作業:
1、解釋成語: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的含義并造句。
2、請你也提幾個生活中的值得探討的問題與大家交流,并試著找出科學解釋。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造”這一單元之中。本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還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身邊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會認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抓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探究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從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畫風。
3. 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隨風而動的特點,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同時提高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大自然中風動的現象,做小風車,收集幾張畫出風的圖片。
老師:小黑板或幻燈片,生字卡片,一幅畫有房子、太陽、大樹、鳥的畫(參照課本插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 學 調 整
第一課時
一、看圖說話,閱讀第一段,引出畫風。
1.出示一幅畫有太陽、房子、樹、鳥的圖畫(參看課本插圖)。
同學們,這幅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個別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指導:加上合適的詞語說得更具體一些;按照一定的順序說。
2.這畫呀,是三個小朋友畫的。(出示課文第一段)
自由朗讀,抽讀。
是哪三個小朋友在畫畫呢,你能響亮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嗎?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小藝”,貼在黑板上(或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端正書寫這三個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宋、陳、趙”人的姓。耳東陳、走肖趙。
我們再熱情地給他們打聲招呼。
4.這三個小朋友不但能畫紅紅的太陽、漂亮的房子、綠油油的大樹、可愛的小鳥,他們還會畫風呢!(板書課題)
5.質疑:風是怎么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氣味)
怎么畫出風來呢?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交流:出示詞語,抽讀,正音。
潔白 烏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絲
旗桿 呼呼地轉 顯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桿秤 一桿槍 一桿筆 秤桿 槍桿 筆桿
ɡān旗桿 電線桿 欄桿兒
zhuǎn轉身 轉變 轉達 轉送
zhuàn旋轉 轉動
教師指導:“桿”是多音字。讀ɡǎn時,往往形容較小的木條,可以做量詞;讀ɡān時用做較長的木棍。“轉”也是多音字,做改換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時讀zhuǎn;繞著圈兒動的意思時讀zhuàn。在課文中找出有這兩個字的句子讀一讀。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深讀課文,合作解疑。
1.風是怎么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書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出句子,畫上波浪線。
2.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燈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②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自由讀、抽讀。句子中的“她”、“他”分別用文中的姓名代進去,幻燈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②說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趙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4.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為什么都畫出了風呢?你從哪些詞里感受到風?自由朗讀四個句子,有關的詞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討論,交流,朗讀,改編成小詩。
A“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①抽讀,我們感受到風了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②板書“雨絲斜”。簡筆畫。看來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個“斜”字,風啊,就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③宋濤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濤,畫出了風,高興嗎?高興地齊讀句子。
④我們也很能干,誰能用“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這樣的句式編一句詩歌。
B“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①抽讀句子,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風。
②板書“小樹彎”。男女生比賽讀這句話。現在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有風吹過的感受,請你和小樹一樣彎彎樹枝、樹干(手臂和腰)。
③風藏在哪里?能再編一句詩嗎?(“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
C“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①哪些詞讓你感受到風?
②板書“旗子飄”、“風車轉”。 簡筆畫:沒有風時垂下的旗子和有風時飄動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風車,板畫轉動的風車(風車轉動,三片風葉看不清了)。
③編成小詩:風來了,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動了,風藏在飄揚(舒展)的旗子里。風來了,風來了,風把風車吹動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D小結:瞧瞧我們多能干,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
6.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課文4~8段體會)
四、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填空總結并朗讀下面一段話,復現再記生字。
趙小藝畫了在旗桿上飄動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陳丹畫了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云和斜斜的雨絲。他們都畫出了風。
2.抽讀生字卡片。交流記字的好方法。
3.比較記憶:烏――鳥 丹――舟 濤――壽 陳――陣
4.指導書寫:藝、丹、濤、陳、絲。
藝:草字頭的橫宜長,下面的“乙”字折筆盡量向左邊斜,彎處較圓,向右稍平,鉤往上。
濤:右邊三橫一長撇,右下的“寸”不要寫得太偏右下。
絲:上面兩個絞絲沒有提,沒有點,下面長橫托住上面的兩個絞絲。
丹:第一筆豎撇,整個字稍瘦長,只有一點。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書寫姿勢。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1、2、3、4題。
六、板書:
15 畫風
宋濤 趙小藝 陳丹
雨絲斜 旗子飄 小樹彎
風車轉
(上課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及時恰當的評價和鼓勵,能夠適時地進行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別人學習”,“你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真會動腦筋”,“你能主動修正自己的意見”……這樣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為第二課時評價人物做準備。)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1、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師相機點撥。
①朗茨第二自然段,回答描寫小蜒樣子的詞句: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
②這段話用新月、水蛇比喻小艇
點撥:“像掛在天邊的新月”是說船的樣子
“仿佛田溝里的水蛇”是說船的行動輕快靈活。
③朗讀第三自然段,回答這段話中哪句話寫出小艇座位的舒適?(第一句)哪句說出乘船游覽的樂趣?(第二、三句)
④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三句。
⑤朗讀第四自然段,理解“操縱自如”。
⑤回答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描寫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腳忙亂;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還能作急轉彎;老師點撥:以上三點是從正面描寫船夫駕駛技術好,第五句話“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是從側面寫船夫駕駛技術高。
2、朗讀第二段。
六、讀練三一一一自學程序與方法三(自學第三段)
學生借助旁批,采用“讀、想、劃、批、說、寫”的方法,自學五至六自然段,老師巡回輔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析
《西風胡楊》是一精讀課文,作者以充滿激情和哲理的語言,描述了胡楊的高貴品格,抒發了對胡楊深情的愛,對胡楊命運的深切同情以及對胡楊品格的贊美,表達了他環境保護事業的關注。
二、設計理念
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感受云南麗江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培養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想象,讀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介紹的胡楊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胡楊的熱愛、贊揚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對胡楊命運的同情關注。
4.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四、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介紹的胡楊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胡楊的熱愛、贊揚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對胡楊命運的同情關注。
五、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收集胡楊、塔里木、羅布泊、樓蘭、西域等有關資料。
2.按課后思考題以及“指南針”的要求,指導學生預習課文。
六、教具準備:課件
七、教學時間: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游覽新疆的異域風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楊。
(板書課題:西風胡楊)
二、初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齊讀全文,想想西風胡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其余學生用筆畫出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生共同朗讀情況。
3.老師出示本課生字。
4.指名認讀生字,并做到口頭組詞。
5.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讓自己最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學生讀被感動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
四、學習前4個自然段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個畫面。(老師出示沙漠視頻)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過大家在課下的了解,對沙漠你有什么認識或看法?
2.生談看法。(干旱、荒無人煙、難以生存……)
3.師:能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舉:仙人掌、胡楊)
生快速默讀課文,想想為什么我們的周圍見不到胡楊?
4.師:文中的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話)一個“只”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胡楊的珍貴和與眾不同。從這段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5.引導學生了解
①胡楊最美、最古老;
②胡楊的生長地、數量。
師:你們對塔里木和塔克拉瑪干熟悉嗎?想了解他們怎么辦?
指導學生要學會看書,可通過課后的“學習鏈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6.師:在與沙漠這個天敵彼此對視,彼此僵持了一億三千萬年的胡楊,想見見它的廬山真面目嗎?不過老師可沒辦法帶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師出示課件展示圖片)
7.師:看,這就是秋天里的胡楊。它的`枝葉——(生接說茂盛、茂密等),它的顏色——(生接說燦爛奪目、金燦燦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說旺盛等),充滿了勃勃生機。美嗎?這樣的金黃之美讓我們陶醉。
8.過渡:這么美的樹在黃沙中究竟經受了怎樣的洗禮,在那漫長的歲月里它又變成了怎樣的一種樹?
9.學習胡楊的特點。
㈠請大家拿出筆在書上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①生拿筆在書上畫。
②指名回答。
③師板書: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
㈡為什么說胡楊是最堅韌的樹呢?
引導學生從4個方面理解:
①根莖20米,對比感受:若一層樓房按高3米算,這么長的根莖大約相當于幾層樓房呢?請大家算一算。(約7層)感受根莖之長以及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不易;
②耐炙熱耐嚴寒,可讓學生拿自己在嚴寒酷暑中的體驗做比較;
③不怕鹽堿腐蝕;
④不怕風沙侵襲。
⑤:胡楊夠有韌勁兒,夠堅強,它忍受了我們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給我們展現了一副鐵骨錚錚的本色。(出示課件直觀感知)
㈢說它無私是因為什么?
引導學生將胡楊與牡丹、桃花進行對比,理解它的無私。
①碩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見過嗎?漂亮嗎?怎么個漂亮法?(生答)一個是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另一個是白里透紅、嬌艷
欲滴,但它們只在什么時候開放?(春季)短短的幾個月之后就凋落了,用書中的話就是——(生答“稍縱即逝”)。還有許多這樣的奇花異草。
②而胡楊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華麗的詞藻來形容?它們只是在——(生答“長年累月地忍受著那摧肝裂膽的風沙”)。
③:出示課件,來看看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們的沖鋒在前,才會有那身后的繁華景象。
④再來品讀一下這無私的樹好嗎?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壯又體現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復的使用了一個詞,讓老師的印象極深,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千年)出現了幾次?(三次)有多少樹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樹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樹能千年不朽?可是誰能?(胡楊)
③:出示課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軀仍在堅定地挺立著,三個“千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凜然的英雄氣節。
④讓我們來讀出他的悲壯好嗎?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胡楊的美僅僅是外表美嗎?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內在)它有著極其高尚的品質,這樣的樹都為人類做了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昨天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胡楊具有哪些特點?
二、繼續學習課文
1.引導學生明白胡楊為人類做了些什么?思考人類是如何對待胡楊的?(五六自然段)
師:胡楊的貢獻真大!可人類是否善待了胡楊?他們又做了些什么?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后果?對胡楊有什么影響?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楊流淚的原因。
師:人類只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顧及在與沙漠進行頑強抗爭的胡楊了。胡楊也哭了,它為什么流淚?(它們想求人類,將上蒼原本賜給它們的那一點點水留下。)
師:這小小的愿望實現了嗎?(沒有)那些上游的人們依然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他們怎能()?怎能()?……難道()?難道()?……
生接說。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顆胡楊,你會對“上游的人們”說些什么?
①小組討論。
②集體交流。
3.作者的希望與信念
過渡:如果你站在這胡楊林中,看著那些正在拼搏著的和已經倒下的胡楊,會有什么感受?(傷心、悲痛、難過等)會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無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強烈呼吁人們去“保護環境”(板書)的心情。
③讓我們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齊讀祈求的內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醒那些無知的人們,他始終懷有一個堅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讀。
②師指導朗讀,要讀得堅定些。
㈢回歸課題。
①作者還堅信直到某日會出現一種什么景象?(被感動的上蒼猛然看到這一大片美麗忠直、遍體鱗傷的樹種)是啊,大片的胡楊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風中,這就是——西風胡楊。(生齊說)
②孩子們,讓我們帶著作者對胡楊的愛,對胡楊的同情,對胡楊的贊美,來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全文
同學們,這一課讓我們認識了胡楊,通過胡楊讓我們知道了環境保護迫在眉睫,希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一起來保護環境,來保護胡楊,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9西風胡楊
最美、最古老
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
保護環境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轉”“背”,積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月食發生、結束時景象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并能根據“月食成因示意圖”口頭介紹月食現象。
4、能了解產生月食現象的科學知識,有觀察、了解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了解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月食發生時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三球儀。
2、預習作業
(1)讀通課文,圈出新詞。
(2)形近字比較。
鉤( ) 鐮( ) 藍( )
釣( ) 廉( ) 籃( )
(3)課后練習1,注意多音字的讀法。
(4)課后練習2。
(5)自由查找一些關于月食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整體感知
師:有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有時候又大又圓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會兒又慢慢地復原,這種自然現象叫“月食”。你們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看月食》這課。(板書:看月食)
l 檢查預習效果。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字音。注意“眨”、“轉”字是翹舌音,讀準多音字“沒”“轉”“背”。
2 關于月食現象有兩種不同解釋,奶奶說月食是什么?爸爸說月食是什么?用“——”圈劃出來。
3 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4 分角色朗讀奶奶和爸爸的話。
5 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板書: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最后一句和最后一節。
7 奶奶和爸爸,誰說得對呢?我們來研究一種科學的說法。
說明:“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通過師生談話,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本課多音字較多,因而在檢查預習時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為后面的閱讀掃清了障礙。整體感知全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出文中的兩種觀點,既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思路,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以感情朗讀的形式來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礎上再找它的反義詞,這一設計既避免了機械地理解詞語,又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做了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了解月食發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1 指名讀第2 小節,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請用“一”畫出描寫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開始、月亮的形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想不想親眼看一看月食的全過程?在看之前,提三個要求,指名讀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樣兒?
(2)月食開始了,月亮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3)月亮復原時,形狀又有什么變化?
3 帶著這三個問題來觀察,看誰觀察得最仔細最認真?(放媒體)
4 找到課文描寫月食過程中月亮變化的語句,邊讀邊思,完成課后練習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著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來越暗。最后,整個月亮被黑影吞沒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沒
找出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鐮、鉤、鑼
重點指導“鐮”,指導右半部筆順
6 作者通過打比方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變化過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變得像這些形狀呢?我們再來仔細看一看。(放媒體)邊看邊師生引讀。
說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樣子很美,這也是學生積累語言極好的例子,此處應引導學生學習比喻句的寫法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習課文中有關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時,教師應注意給學生一定的默讀思考、自由朗讀的時間,讓學生靜心閱讀,將課文的文字在頭腦中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依托語言喚醒獲的形象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三年級仍不能忘記字詞教學,在交流時相機指導“沒”的字音和“鐮”的字形。
7 再齊讀第3 節月亮的變化過程,感受一下月食開始的情景。
8 讀第5 節,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都是寫月亮的形狀變化,有什么不同?(變化過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月亮的還原過程說說。
過了一會兒,月亮又露出,接著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來越亮。最后,月亮整個兒出來了,像______掛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過程的媒體,生看板書并用最簡潔的語言為媒體配上解說。
說明:比較第3 小節和第5 小節寫月亮形狀變化的不同,教師反復操作并引導進行觀察,讓學生配上解說,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無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指名讀爸爸說的話。
2 師演示三球儀,仔細觀察,當地球轉到太陽和月亮中間時會產生什么現象?生討論。師補充相關資料。
3 請學生邊小組演示邊用自己的話說說月食發生的原因。你覺得爸爸說的話正確嗎?從哪兒知道的?(讀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
4 指導讀第3 、4 、5 節。要讀好爸爸、表弟的話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
5 把月食過程中月亮的變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說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本課設計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師適當拓展相關的科學常識,讓學生邊演示邊交流,并抓住“果然”“仍舊”談理解,為學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學
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于創設情境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總結拓展
1 有人說:吃魚子腦子會笨;打噴嚏是因為有人想你;耳朵熱是有人說你壞話;眼皮跳意味著禍事到……對這些說法你有什么看法?選一個話題,和小組里的伙伴們交流你的看法。(小組討論交流)
2 師小結:對,面對一些迷信說法,我們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學知識來解釋。
3 說話訓練
表弟回家后,她會對“奶奶”說些什么呢?她是怎樣打通奶奶思想的?讓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
(學生做表弟,教師做奶奶,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又根據課文內容再提出若干問題,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成效。)
說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創設情境說話,既訓練了語言,又培養了學生想像力。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關于自然現象、生理現象的民間傳說,是由于人們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這些現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緣由,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的熱情,學習從小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板書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學反思
一、以讀為本,書聲朗朗
語文課堂里的書聲朗朗是語文課的一個特質。讀書更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傳統。新課程標準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閱讀實踐”,提倡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在本堂課中對文中學生能讀懂的部分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如文章第一節和最后一節兩種觀點的梳理,還有第四節爸爸的話,可以采取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鼓勵學生抓住優美動人的語言文字,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的感情讀、試讀、對比讀、評讀等,來反復品味,在讀的過程中增強語感體驗。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每讀一遍讓學生所說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學到了什么,把課文內容和詞句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二、觸摸語言,感受母語
語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為目標提了出來。文章的精華在詞句之中,詞句中有情感、有氣韻,而這一切不會自動顯露,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感受語言,體味語言。
對詞句的理解、記憶應該伴隨著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詞時,我先問學生表弟相信誰的話?理解“半信半疑”,與“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能讀出半信半疑的語氣嗎?然后結合最后一節板書“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讓學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樣子,以此來形象地理解這個詞。這樣,這個詞語貯存進學生的詞匯倉庫時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鮮活的。
我們教學時,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一步步感受和領悟詞句的內涵,培養語感。如“果然”和“仍舊”兩個詞的理解,分別與第三節和第二節的描寫進行比較閱讀,學生自然而然悟到他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思。
三、動手操作,深刻體驗
“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頭上”。兒童看別人操作和自己動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學生只有親身實踐,才能有感受,有體驗,進而深入理解。培養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強調在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積極主動的操作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特點進行實踐活動。如如何讓學生了解月食產生的原因?教師自己在前面用實物演示學生觀看,或花費人力、物力設計三維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與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效果有明顯的區別。筆者在教學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提供一只三球儀。讓學生自己一邊動手演示,一邊練習說話:“月食開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著,像鐮刀,像眉毛,像彎彎的細鉤;一會兒只留下個紅彤彤的圓影子。為什么會出現月食呢?原來地球轉到了太陽和月亮的中間,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球上,就產生了月食。”課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師的講解,在學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語言實踐,提升能力
關于月食成因這一科學知識,有些學生一時搞不明白,教師不必在這上作太多的糾纏,學生對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而不是傳說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為,對這一科學常識的掌握不是語文學科本身的任務,我們應把引導學生把這一原因說清楚,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通過創設語言活動的氛圍,讓學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親,把自己讀懂的關于月食的成因告訴大家,在這樣的活動中,記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與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繼而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然后在他們的心中活起來,最終嵌入他們的生命歷程。
上好課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紛紛告訴我課文里講的是日全食,我還知道有日環食,月全食……看到學生這么興趣足,感覺課成功了一半,但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當學到月亮發生變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樣親身體驗才能記得牢,而不應該老師全權代勞。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和理解科學道理這兩者間的關系上,還不是最佳狀態。
將二期課改的精神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課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對了,路再遠,也總會有抵達的一天。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會用“---聽到了---聽到了---聽到了---”句式說話。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受到心靈的教育。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領悟到沒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減少生活中噪音是文明行為,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
教學重點:
會用“---聽到了---聽到了---聽到了---”句式說話。
教學難點:
領悟到沒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聯想、合作探究、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PPT,多種音效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鞏固詞語。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復習完了生字,咱們就繼續走進噼里啪啦城,去聽一聽世界上最響的聲音。
三、品讀課文,體會安靜、舒適的環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的好處。
問題一:從前,有一座城市叫:“噼里啪啦城”,為什么這樣叫?誰能在課文中找出最能說明這個問題語句來讀一讀。(播放音效)
問題二:世界上最響的聲音,他聽到了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小男孩想的辦法來理解)
問題三:結果,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禮物?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安靜”的?(播放音效讓學生感受) 學會用“聽到了……. 聽到了…… 聽到了……”聯想說話。
問題四:“安靜”多好啊!它使得這個噼里啪啦城變成了 ?使得這個城里的居民也變得 ? 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要 ? 我們在做作業的時候,要 ? 在大人們說話的時候,我們也要 ?
四、總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 明白:噼里啪啦城里的響聲是生活中的噪音,減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為,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板書設計 14.世界上最響的聲音 小鳥歌唱 大自然的聲音 微風低語 美妙 溪水潺潺 作業設計
1.完成以下練習: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邊。聽到了 ,聽到了 ,聽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聽到了 ,聽到了 ,聽到了 。
2.把這篇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6-15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匆匆》教案06-24
小學語文《伙伴》教案06-23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6-23
小學語文《插秧》教案06-23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6-23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