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祝福(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祝福,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祝福1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語文教案-祝福教案示例二。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本課時重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了解倒敘的作用。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于1924年2月7日,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了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了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采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點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顧小說的三要素:
情節、人物、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說的主題是靠人物形象來體現的。這一課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們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運,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題。而作為人物形象又是通過故事情節──人和人之間的聯系或沖突表現出來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領會《祝福》的主題。
1、開端:
①祥林嫂為什么要到魯家做工?
小說的一開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因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慘的命運之中。按理說,“年紀大約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在農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還有嚴厲的婆婆”,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魯四老爺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過祥林嫂在魯家生活的情況,寫出了她的爭扎與反抗。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么說她“反滿足”?
她希望憑借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這就鮮明地揭示出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爭扎。
然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想通過加倍的勞動來擺脫悲慘的命運的愿望,很快破滅了。她在魯家做工只三個半月,由于魯四老爺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說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樣,“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搶了回去,封建的族權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發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節的發展。在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對祥林嫂的迫害而顯示出了這種迫害是很殘酷的呢?(P。)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
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
①祥林嫂為什么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喪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隱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決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舊社會中蔓延著的傳染病“傷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貧困、勞碌。(若不是忙著“打柴摘茶養蠶”,能讓年僅兩三歲的孩子去剝豆嗎?)因此,實質上,是罪惡的政權奪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兒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
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語文教案:祝福2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敘事學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說敘事藝術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劇成因。
3、了解魯迅小說人物形象的兩大基本類型(農民、知識分子)的特色和意義。
教學重點:
1、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結構和敘述視角轉換。
2、教會學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小說的主題意義。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課時引入敘述者的概念,并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第三課時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第四課時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1、有沒有悲劇意義;2、悲劇意義是什么。第五課時概括小說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通讀全文,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并重點探究“路遇祥林嫂”這一情節的意義。
教學過程
同學們在寒假期間,按照老師的要求,閱讀了老師開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兩本(注四本書是《邊城》《圍城》《魯迅小說集》《契訶夫小說集》),并且認真的撰寫了讀書筆記,老師對你們的表現十分滿意。我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閱讀魯迅小說集的占全班同學的七成,在讀書筆記中,很多同學都說,自己深切的體會到了魯迅為了拯救國民靈魂而不息吶喊,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廣的憂憤,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無悔的熱愛。今天我們將隨著魯迅的文字,回到20世紀初陰冷灰暗的魯鎮,去關注一個平常的農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板書課題。
教師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弄清字詞讀音,感知整體情節,明確小說結構。
朗讀完畢。
提問:這篇小說寫了什么事?
回答:寫了“我”回到魯鎮路遇淪為乞丐的祥林嫂,緊接著得悉她的死訊,回憶她的生平。
提問:小說寫了“我”回魯鎮一共幾天的事?
回答:三天。文中有明確交待:“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第二天我起得很遲”“第三天也照樣”。
提問:這三天的事都按照順序來寫的嗎?作者的心情是怎么變化的?
回答:不是,運用了倒敘的方式。
如圖:
時間:第一天、第二天
事件:回魯鎮,與四叔話不投機、拜親訪友,單調乏味
第三天、回憶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忐忑不安;(傍晚)驚聞噩耗,負疚;(入夜)漸漸舒暢,回憶生平、(夜闌)被爆竹驚醒,懶散舒適。
提問:為什么要把第二天遇見祥林嫂并且與之對話的事放在第三天來寫?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與祥林嫂見上最后一面?見不見面都不會影響祥林嫂的命運發展,因為祥林嫂精神不正常,而且沒有職業,以乞討為生,她的結局只能是死。凍、餓、病隨時可能結束她的生命。為什么“我”要和祥林嫂見上最后一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回答:1、放在第三天來寫,就與得悉祥林嫂的死訊這件事連得比較近,可以突出作者的心緒不寧。對祥林嫂發問的預感不祥,對自己所作回答的忐忑不安,和祥林嫂的噩耗相照應,同時又表現了“我”的驚慌失措。
2、這次對話,安排在祥林嫂臨終之前,深入地剖析了走向絕路的祥林嫂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因此對祥林嫂的性格刻畫就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具有了心理分析的深度。另外,這次對話,也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性格特點。
提問:這種類似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請同學們思考之后,下一節課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敘述者的概念,并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上一節課我留下了一個問題,這種知識分子和農民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
回答:有,在《故鄉》當中,魯迅和昔日玩伴閏土的對話。只不過這種對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因為閏土喊“我”老爺,讓“我”感到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厚障壁。但是當閏土把香爐運回家時,“我”最后的評論是“閏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茫遠罷了”,表示了對閏土的同情和理解。《故鄉》中的這個知識分子形象是迷惘又堅決的,是謙虛又自省的,決不是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的。《祝福》中的“我”顯得更加軟弱、動搖。
提問:在《祝福》《故鄉》,都出現了一個重要人物:我。“我”是不是魯迅先生本人呢?
回答:不是。
明確:“我”是敘述者,“魯迅”是作者,兩個概念必須區分清楚。敘述者是在小說中敘述故事的人。小說常用的敘述角度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極少數情況下出現了第二人稱。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作品中,敘述者和作者的區別往往比較明顯。
提問:能不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呢?
回答:在《孔乙己》中,“我”是咸亨酒店的一個小酒保,而不是魯迅先生本人。
在《最后一課》中,“我”是小弗朗士,而不是作者都德。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約瑟甫·達勿朗詩是一個家庭并不富裕,但有著豐富的同情心的青年。
明確:這篇文章的“我”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不是魯迅本人。我們學習一篇小說不僅僅要明確作者安排了哪一個敘述者去到前臺講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作者為什么安排這個角色去敘述,這樣做有什么重要作用,只有這樣,以后在欣賞和創作敘事作品時,自覺地運用這種思維,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問:這個知識分子具有哪些特點呢?為什么讓“我”來敘述一個故事,而不是直接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述呢?
回答:“我”的特點:
1、思想進步,表現在與魯四老爺的話不投機,憎惡魯四老爺。
2、有同情心,表現在擔心祥林嫂有什么不好的事,得悉死訊時的驚慌。
3、軟弱,退縮,圓滑世故。在“我”回答時的惶惑不安、搖擺不定之中,我們能看出一個知識分子的軟弱和退縮。
小說結尾,“我”在祝福的氣氛中變得“懶散而且舒適”,顯示出了“我”對社會的丑惡無可奈何,聽之任之的頹唐態度。知識分子不再是啟蒙運動中的“導師”和“舵手”,而是被擺到了被審視和被批判的地位上,這樣使作品就具有了一種格外深刻的意義——知識分子不能自暴自棄,要振作起來,又一分熱,發一分光。寄托了魯迅先生對知識分子的批評和勸諭。
讓“我”(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無疑增添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同時,只有良心未完全泯滅的“我”才能夠回憶和講述祥林嫂的生平,與之相比的是小說中的其他人都對祥林嫂抱著漠然麻木的態度。然而,連小說中最具有同情心的人最后也變得麻木,襯托出了祥林嫂死的悲劇性。
提問:剛才大家舉出的幾篇小說中當中,“我”具有不同的身份性格,同學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們的好處在哪里?(一個能力遷移訓練)
回答:《孔乙己》中,“我”是一個嘲笑孔乙己的小酒保,因為是他講述,所以小說的場景是咸亨酒店,情節是孔乙己幾次來飲酒。而每一次的不同,寫出了孔乙己的每況愈下,淪落。真實,生動。
《最后一課》的小弗朗士,是一個調皮逃學,害怕老師責罰的學生,通過他的所見所聞,和心理情感的變化,最能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和小鎮居民的愛國主義情操。
《我的叔叔于勒》,“我”能夠了解父母的全部心思,同時又同情自己潦倒的叔叔。他也最能看清楚父母的勢利。
注:討論之前,可以先喚起同學們的回憶。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
教學過程:
什么叫做視角?就是作品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
先看一首詩: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解釋文字之后,請問同學們,這首詩有沒有視角的變化?
回答:視角一聯一變,寫景具有跳躍性,“以不全求全”。
提問:怎么變化的?
回答:第一聯是遠景,第二聯是近景。第三聯是中峰俯瞰,第四聯不是寫景,隔水問樵,已經是迷不知西東。視角的變化,正是這首詩歌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表現。
不僅僅在詩歌中有這樣的視角變化,在小說中,由于藝術表達的需要,經常在敘述或描寫中改變角度。
提問:這篇小說有沒有這樣的變化啊?
回答:有改變。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之前之后,運用的是第一人稱的限制性視角敘述,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時,運用的仍然是限制性視角,是從“魯鎮人”視角出發,祥林嫂在魯鎮的活動可以直接敘述,但是祥林嫂離開魯鎮的活動就必須由衛婆子來轉述,因此,這段轉述,就變成了衛婆子的敘述視角。
提問:在《孔乙己》中有沒有敘述視角的變化?
回答:沒有變化,視角始終是一個小酒保。因為故事比較短,情節相對簡單。
提問:為什么在回憶中不能采用全知視角,偏偏讓衛婆子來轉述其中的一段呢?
回答:這樣做兼顧敘事的完整性和生動性。衛婆子的轉述充分表她現完全功利主義的是非標準。她佩服祥林嫂的婆婆精明強干,稱贊祥林嫂交了好運,對祥林嫂被野蠻地捆綁出賣卻無一句貶詞,表現民間道德的淪落。同時,祥林嫂的這一次強迫改嫁,造成了實際上有兩種結果:一是生活上的改善,二是在占社會主流的禮教意識中,她失去了貞節,成了不干不凈的女人,是一種潛在的惡化。因為這種禮教的壓力還必須通過祥林嫂自覺認同之后,才能起到折磨其精神的作用。所以說這是一種潛在的惡化。
可以引導學生和《裝在套子里的人》比較,此文在寫到別里科夫到科瓦連科家里去之后,就采用了全知視角,一直到別里科夫回家臥病,又轉回限制視角。
這種觀察和講述視角的變化,在其他小說中也常有表現。教師可以舉例補充,《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一進賈府,兩個人的觀察視角大不一樣,舉兩小段為例:
(1)、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發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卷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2)、第六回,劉姥姥進大觀園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了。于是讓劉姥姥和板兒上了炕,平兒和周瑞家的對面坐在炕沿上,小丫頭子斟了茶來吃茶。
劉姥姥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柜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么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在文章中,有沒有描寫時也運用了視角變化?
回答:有的。祥林嫂第一次進魯宅時,有對她的肖像描寫,首先是第三人稱視角觀察: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其次是從四嬸的角度進行觀察: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提問:為什么要寫出四嬸的觀察呢?
回答:四嬸的觀察是從一個雇主的角度來觀察的,說明祥林嫂很符合女傭的標準,這是祥林嫂進魯宅的條件,同時也揭示了祥林嫂的個性特征。與前面的第三人稱觀察相照應。
剩余時間,引導學生解決課后第二題第二小題。對同一個人物不同時間或不同境遇下的外貌描寫,前后形成鮮明對比,這在魯迅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方法。
通過比讀這幾段文字,找出字面表達的同異,剖析深層含義。祥林嫂臨終前的肖像描寫一段,還要突出其中的句式特點。(提問和答案略。)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
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1、有沒有悲劇意義;2、悲劇的成因和意義是什么
教學過程:
提問:請問同學們,你在第一遍讀完這篇小說之后,祥林嫂的死給了你什么感受?
回答:難過,悲傷,凄慘等等。
提問:我們常說的悲劇定義是:把美撕毀了給人看。而祥林嫂,作者似乎并沒有賦予她種種美德,(比如其他作品,《竇娥冤》中的竇娥,作者不僅寫了她的身世悲苦,還突出了她對婆婆的無微不至的孝,和身上的反抗精神,但是這樣一個女子結果是含冤赴死。在這種極大的反差中讓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這就是悲劇效果。《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作者極力表現她的美麗和才藝、勤勞,以及她和焦仲卿的深情篤愛,但是這樣一位媳婦卻被婆婆驅趕出門,最后沉水自殺,讀者閱讀之后很難過,很有悲劇效果),而祥林嫂只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婦女,并不出眾,為什么她的死會讓你覺得可憐呢?
回答:1、祥林嫂,本分、勤勞、善良,看不出她本身有過錯,但是,最終早早的凄慘的離世了。2、祥林嫂生前受人奚落,死后愈加凄涼,短工的冷漠,四叔的詆罵,沒有一點對生命的悲憫。(竇娥和劉蘭芝,身上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她們的死都有著一種壯烈色彩,這一點祥林嫂的死是沒有的)
明確:這正是祥林嫂的死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
提問: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劃出祥林嫂一生幾次重大變化,看看這些變化的原因有哪些,以此來確定小說的主題意義。
明確:
事件、性質、原因分析
逃出來進魯宅、改善、反抗精神,追求幸福
婆婆抓她回去,賣到山里、生活改善與潛在的倫理惡化、族權壓制,道德淪落
丈夫死于傷寒、惡化、閉塞,貧困,醫療落后
孩子被狼銜走、惡化、自然因素多一些
大伯收屋,趕她走、惡化、強行掠奪,沒有財產權保障
二進魯宅、改善、四嬸的同情,先前的良好表現
祭祀第一次遭拒、潛在惡化、祥林嫂不清楚內里含義
阿毛的慘劇被嘲笑、惡化、祥林嫂的不厭其煩,魯鎮人的麻木
柳媽嘲笑傷疤,輸灌迷信,教捐門檻、惡化、祥林嫂自覺認同了禮教和迷信思想,苦悶
祥林嫂捐門檻、潛在改善、自以為贖了一世的罪名
祭祀第二次遭拒、惡化、祥林嫂感受到四嬸的歧視依舊,精神崩潰
被辭退、惡化、不能伶俐起來,雇主不滿,也缺乏同情心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導致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比較多,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是哪些呢?
回答:1、封建禮教以及相關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嬸、柳媽是典型代表。他們嘲笑和歧視再嫁的祥林嫂,給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并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2、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這件事中,祥林嫂沒有任何個人選擇自由,盡最大努力的反抗也沒有效果。這件事的主謀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這種做法,不是在維護封建禮教,如果是維護封建禮教——一女不事二夫,她就應該讓祥林嫂守節,她可以把祥林嫂抓回去,但不能強行出賣。因此,婆婆是一個封建禮教的破壞者,她使用了十分野蠻的手段來達到自家的功利目的,這反映的是她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婆婆代表了族權,但是封建禮教并不允許家長都會做出這樣卑劣的事,這種行徑應當受到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但是卻沒有受到,這反映了社會道德的淪落。
3、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二是祥林嫂回到魯鎮,原因是祥林嫂被大伯趕了出來,無路可走,生計無著。房子是祥林嫂和第二人丈夫的共有財產,丈夫死后,祥林嫂本來應有居住權,但是卻被大伯給趕了出來。這里面沒有道德可言,只有封建家族的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只是赤裸裸的掠奪。
4、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對象的事件之三是祥林嫂對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接受認同。這個問題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祥林嫂的愚昧,另一方面當時的環境缺少讓祥林嫂可以對抗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精神資源,這種精神資源可能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思想意識,也可能是更加友善的人際關懷和精神安慰,可以減輕祥林嫂的不安的程度,而這兩種精神資源祥林嫂都沒有得到,所以在聽信了柳媽的灌輸之后,精神惶恐不安,苦悶異常。最后在捐門檻無效之后,精神不能自持,徹底崩潰。
5、有一些自然的因素,但是絕對是次要的。
綜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絕路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環境,吃人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和毫無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內的恃強凌弱,以及周圍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最終葬送了祥林嫂。魯迅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用意,就是批判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內)廣大民眾的病態靈魂。
注:這種分析的特點是實事求是,不是從教條出發,把所有的義憤都對準封建禮教,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來,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除了封建禮教之外,還有比封建禮教更加野蠻的綁賣和掠奪,封建禮教作為舊道德固然可怕,但是還有更可怕的無道德,兩者的相互結合,也許這才是舊中國鄉村社會的真正圖景。
第五課時
教學要點:
概括小說中的四叔的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完成課后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教學過程: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談到了魯鎮這個環境的特點:人際關系的冷漠,沒有一絲溫情。魯迅筆下的社會環境,大部分是以魯鎮、S城為中心,基本上都具有這樣一個特點。今天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概括四叔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分析一下小說的標題祝福有何種含義,然后完成課后的第三道題。
請同學們瀏覽小說,找出關于四叔的記敘和描寫,分析一下四叔的形象。
回答:道貌岸然,是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衛道士。
提問:為什么要描寫四叔的書房?
回答:書房可以看出四叔的思想旨趣的保守陳舊落伍,同時書房又有些破敗,比如對聯一半脫落,《康熙字典》未必完全,顯示出四叔并非一個治學嚴謹的道學家。“事理通達心氣和平”的對聯與他罵祥林嫂是謬種形成鮮明對比,具備諷刺意味,寫出了四叔的虛偽。
提問:四叔愛講半截句,是為什么?(“可惡!然而……”“然而……”)
回答:語言簡短顯得四叔的威嚴持重,也留給空間讓讀者去揣摩體會。這些話充分體現了四叔的思想既封建保守,又貪圖實惠。
明確,通過分析四叔的形象逐漸變得豐滿,這是一個反面角色,既道貌岸然,又貪圖實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祥林嫂的命運發展。過幾天,我們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可以把魯四老爺和別里科夫做一個比較,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他們的區別是什么呢?(注:留下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和懸念)
提問:小說的標題為祝福,其中有什么樣的深刻含義呢?
提示:小說寫了幾次祝福?一共四次。一進魯宅的祝福。二進魯宅,兩次祝福。生命結束在祝福前夕。祝福是什么?是一種備祭禮、拜神,放鞭炮,以祈求好運的民俗。
回答:1、年底的祝福是一個時間標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聯起來,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2、作者用祝福為題,包含了反諷意味,在魯鎮家家祝福的背景下,被眾人歧視的祥林嫂卻在這一刻死去,增添了作品的悲劇氛圍。3、祝福與祥林嫂的命運發展關系密切,進魯宅的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體現了祥林嫂的勤勞,后兩次祝福時遭拒,使祥林嫂精神崩潰。
完成課后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祝福3
教學目標
1、識記A、關于《彷徨》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復習)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于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歷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運動1919年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什么?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系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衛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6、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為?從其態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練習: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四、布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從上節課的課后練習“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B、小十歲的丈夫C、工錢
旨在引導
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關于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描繪目的何在?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現了什么?
明確: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盡管封建制度已壽終正寢)
3、保守虛偽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系
明確:
1、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2、對于中心的表達上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圣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五、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
“我”是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語文教案:祝福4
【學習內容】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第12課《祝福》
【課時】
第二課時
【課標要求】
1.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現。
2.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作。
3.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寫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4.養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根據需要可寫選用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的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驗。
【學習目標】
1.分析祥林嫂生命軌跡。
2.發掘祥林嫂的悲劇根源,理解社會悲劇。
3.更深層次地理解關懷他人等人文精神。
【學法建議】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反映社會生活就是小說的主題。閱讀小說,需要梳理故事情節,關注典型環境,把握人物形象,還要接受新的欣賞視角,比如敘述角度、敘事節奏等。閱讀小說時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培養自己的寫作、表達及獨立欣賞解讀小說的能力。
【評價任務】
1.分析祥林嫂生命軌跡。(檢測目標1)
2.發掘祥林嫂的悲劇根源,理解社會悲劇。(檢測目標2)
【學習過程】
(檢測目標1)
1.用簡略的詞語概括祥林嫂的主要生活經歷。
喪夫——
2.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主要發生在什么季節?
結論:
3.討論:“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找出人物即可)
4.法官直接宣讀《判決書》
判決書
時間
地點魯鎮人民法院
案名祥林嫂死亡案
被告
原告魯鎮人民檢察院
受害人
判決結果
婆婆
大伯
四嬸四叔
柳媽
閑人
“我”
衛老婆子
被告人在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如有不服,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上訴。
魯鎮人民法院
20xx年4月日
5.組織一個臨時法庭,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并進行量刑。角色有公訴人、法官、魯鎮眾人(3人)、“我”、柳媽、魯四老爺、大伯、衛老婆子、祥林嫂自己。(檢測目標2)
公訴人宣讀《祥林嫂死因調查報告》
祥林嫂死因調查報告
死者姓名祥林嫂
死者外貌瘦削不堪,頭發全白
死亡時間1924年初春
死亡地點魯鎮
死者主要家屬
尸體認領情況無人認領
犯罪嫌疑對象
案情簡述:
祥林嫂在第一任丈夫死后來到魯鎮做工,沒多久被婆婆強迫綁起嫁入深山,生有一子。兩年后,丈夫與兒子死亡,祥林嫂回到魯鎮,無人肯要。四十歲左右死亡。
作案手法分析:(公訴人宣讀被告人員名字——各被告人員辯解——公訴人宣讀作案手法——法官再次宣讀判決結果)
補充被告人身上的主要特點:
①魯鎮眾人(看客)
②“我”
③柳媽
④四叔四嬸
⑤婆婆
⑥大伯
⑦衛老婆子
死因分析:
6.討論:除了上述提到的犯罪嫌疑人,是誰讓祥林嫂變得更加不幸?為什么?
7.其實封建禮教對人的束縛古來有之:
①神話傳說中有許仙與白娘子,殊途異類,人妖永隔;牛郎與織女,為天理不容,一道銀河橫亙阻攔;
②文學作品中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宗族不許,雙雙化蝶,生死相依;
焦仲卿與劉蘭芝被焦母拆散,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林黛玉與賈寶玉前生今世的無限遺恨。
③現實生活中陸游與唐婉的兩曲《釵頭鳳》相和,成千古絕唱。
主題: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對人性的毒害和鞭撻。
8.今天婦女解放,在社會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楊瀾:
①中國首屆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②20xx年度“中國IT業十大風云人物”之一
③20xx海內外十位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④《福布斯》“未來之星”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⑤紐約佩利媒體中心“開拓者”獎項的首位女性且非美國本土獲獎者
張璐:
曾是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的首席翻譯、李克強總理對外新聞發布會的高冷御用翻譯截至20xx年03月,她已連續7年在總理記者會上擔任翻譯。
張京:
20xx年3月18日-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會舉行期間,張京以沉穩大氣、完整準確的翻譯表達,充分地展現了新時代大國外交人員的風采。
【課外作業】(二選一)
1.展開想象,照應祥林嫂生前遭遇,寫一篇關于祥林嫂死后在地府生活的文章。
2.課后觀看電影《祝福》,電影中設計了一個“祥林嫂砍門檻”的環節,你認為合理嗎?寫一篇文章,說說自己的看法。
語文教案:祝福5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單元學習介紹: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小說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小說的學習方法:P3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于1924.2.7.,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礎過關
注音
謬種 浸漬 陳摶 儼然 瘦削 形骸 荸薺
草窠 桌帷 訕訕 蹙縮 渣滓 歆享 窈陷
牲醴 煙靄 瓦楞 塵芥 朱拓 監生 炮烙
咀嚼 執拗 間或一輪
四、研習課文:
1、理清情節,了解倒敘的作用。
先速讀課文,概括祥林嫂生活中的幾個階段
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凄然死去]在祝福聲中,離開人世
開端===[初到魯鎮]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里做工
發展===[被迫改嫁]被婆家賣掉,后來有了兒子。
高潮===[再到魯鎮]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掉了,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采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
而且死后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五、播放電影《電影》
六、布置作業。
思考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誰應該為祥林嫂的悲劇負責?
第二課時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學生討論話題: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預設問題:
誰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
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與電影結尾情節比較]
[點撥分析]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么要到魯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么說她"反滿足"?
2.發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么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 "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B.人們的態度:
C.柳媽說鬼:
4.結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討論:關于祥林嫂眼睛的肖像描寫。
“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沒有神采”
“眼睛窈陷下去”“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他是一個活物”“”
第三課時
一、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通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了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為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B.語言描寫: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為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著,午飯之后,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后:
三、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四、分析柳媽: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干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采取奚落的態度。至于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觀愿望還是想為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愿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第四節課
一、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小結:
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1.小說故事時間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系。
2.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這也是一種反諷。
二、精當的語言藝術
解決課后練習第三題
三、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語文教案:祝福6
【創新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去思考。可以新形式、新方法,可以開展體驗活動,可以借鑒、遷移。春節期間,收到許多朋友發來短信,也編寫了幾則發給朋友。其中一部分語言形象優美,很是另人喜愛。心想何不借用短信這樣一種形式,來進行一次作文形象思維的訓練。學寫詩歌,以往進行過兩次訓練,于是便設計這樣一次訓練。
【訓練目標】,生活的活水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源泉
運用形象的語言表述自己美好的祝愿。
【操作過程】
課前準備:搜集語言形象優美、韻律和諧的手機短信息6-8則。
制作多媒體展示課件。
課堂教學:
一、短信欣賞
手機作為一種通信工具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這不,過春節了,我收到了許多朋友發來的短消息。優美短小的信息將我圍繞在濃濃的情誼中。好東西,拿出來與大家共享。下面幾則短信是我收集到的或自己寫的,請大家欣賞。不過注意思考一個問題:從寫作文的角度看,這些短信從內容和形式上有哪些特點?
〖多媒體展示短信(伴有音樂)〗:
心愿是風,快樂是帆,祝福是船,心愿的風吹著快樂的帆,載著祝福的船,輕輕駛向你的港灣:新年快樂!
許一個美好心愿祝全家快樂連連,送一份美妙感覺祝全家萬事圓圓,發一條短信祝你微笑甜甜,用一份誠摯敬意祝福全家幸福永遠!
讓平安坐上開往春天的火車,讓快樂與你不見不散,讓祝福與吉祥一個都不少,祝福你新年快樂!
窗外的世界很喧囂,聽不到自己的心跳。拉上窗簾拋卻煩惱,默默把手指輕敲,讓新新春的祝愿,穿過歲月的長河,去傾聽你快樂的心跳。
羊兒到鴻運照,煩惱的事全跑掉。向你問個好,生活步步高,喜氣圍你繞,好運天天交,歲歲有今朝。
讓陽光送去美好的期待,讓春風送去我深深的祝愿,讓白云和藍天永遠點綴你的生活,讓白鴿將祝福一次次捎到。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等你電話。
二、討論悟道
1、自主討論:
好了,伴著音樂,欣賞完了優美的短信,該思考問題了。下面請各小組(4到5人)討論2分鐘,組長記下自己小組所能想到的答案,看看哪個小組想得最多最好。
〖學生分組討論〗(氣氛熱烈)
2、交流小結
時間到了。請各組的發言人準備發言。
〖各組發言人發言〗
生1:寫得像詩歌,還押韻的。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生2:句子還比較整齊。語言都好美的,有的用了排比……
很好。其他小組來補充。
生3:有的還用了擬人的手法。
生4:第2句中“快樂連連”“微笑甜甜”把詞語雙起來用,挺好的。
那叫疊詞。能使句子意蘊優美,節奏如流水般和諧優美。
生5:最后一則,好象是改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里的句子。
生6:這句話,那最后的句子有點幽默,剛才大家都笑了。
…………
大家說得非常好。手機短信其實也應是詩歌,好的短信一般有以下特點。我大致歸納了一下,與大家說的意思完全相同。
〖多媒體展示〗
寫作短信策略小結:
想象要豐富,多用鮮明形象來抒發情懷。
多用修辭手法。
句式盡量整齊,最好押韻
可以借用古詩,適當修改出新意。
可以適當幽默。
…………
我再來補充一點,作為詩歌的一種形式,短信一般具有想象豐富的特點。“心愿是風,快樂是帆”,“祝福是船讓平安坐上開往春天的火車”你想想,想象多豐富啊。還有多用鮮明的形象來抒發情懷。像“風、帆、船”、“火車”、“藍天白云、白鴿”這些都是具體的賦予了美好感情的事物。善于抓住形象來抒發情感的手法,是寫作詩歌的必備的能力,也寫好文章的一個手段。
三、演練實戰
欣賞和領會了這么多的短信,我們大家是否想來試一試呢。老師有許多外地的朋友。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想給它們送去春天的祝福,請大家幫幫老師吧。給大家3分鐘,每人寫一則,3分鐘后交流。好的有獎。
〖學生獨自思考寫短信〗
時間到。沒有寫完的同學待會兒再寫。下面請幾個同學說說你替老師寫的祝福語。
生1:
生2:
四、快速寫作
請大家拿出小作文本,用形象的語言的抒發出對朋友的祝愿。
〖多媒體展示〗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春天讓人充滿希望和活力,春天讓人浮想聯翩。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里,你想對遠方的朋友說什么呢?請用短信息的形式,把你的祝福帶給他(她)。
提示:可以先想想春天的許多美好事物,讓自己的祝福,隨著春天獨有的形象,隨著你形象的語言,從你的心底流淌出來。
學生快速寫作,五分鐘后第一位學生交作文本,十分鐘后大部分交作文本。
結束語:下課的鈴聲響了。還有5位同學正在完成當中。如果你覺得不滿意,回去后可以從容思考,寫好后交給老師也行。剛才老師看了大家交上來的本子。很多同學寫得非常好,老師將打印出來。有手機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發送給朋友,暫時沒有手機的,等有了手機后再發也不遲。還了請大家記住:寫詩歌表情感,最好抓住形象來寫。
【作文選摘】
春風拂袖而去,留下一片芳香;春雨飄蕩而過,留住幸福心上。(陳小旭)
曾經我們手拉手共同走過的小徑,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曾經我們共同看過的夕陽,如今依然美好;不知我倆的心是否依然彼此依靠?(陳晨)
讓清風吹散愁云,讓細雨滋潤心田,讓夕陽浮現臉上,讓悅耳的鳥鳴牽動快樂的心,讓玫瑰的芳醇融入你的笑聲,讓白云鑲嵌藍天般的胸懷。(邱涔)
(一)春天明月光,看似地上霜給你寫篇小文章,帶去我真心祝愿。
(二)百花爭艷的春天,你是否聽到蜜蜂的呼吸。我藏在花的芳香里,給你發一個短消息。(徐冬冬)
拉開春的幕,讓花兒給你帶來好心情,讓風兒留住你的笑容,讓小溪帶著你前進,讓我的祝福坐上遠航的飛機來到你身邊。(薛晶晶)
滴滴嗒嗒的時鐘應和著滴滴嗒嗒的春雨。朋友醒一醒吧!去探頭看看窗外美麗的風景!(王蓓蓓)
靜寂的夜晚,你可曾看見一葉藏在燈火燦爛處的小舟,可記得要把它帶回家,那里裝著我祝福的種子。讓它帶給你一片燦爛,在某個靜寂的夜晚。(王麗娟)
當春風給你一絲愜意,當春雨給你一方滋潤,我已你播下了幸福的種子。打開關閉已久的心窗,一朵鮮花正在開放。愿花香為我帶去,為你種下的那束陽光。(朱東妮)
春雨綿綿,微風送爽,大好風光。又思故人,故人之語,耳邊又響。新生的一縷生命,請不要鄙視他的渺小;朋友的一縷祝福,請你將它貯藏。(梅一婷)
你可知道,祝福在我心中起草,像那百靈鳥寫在枝頭的鳴叫。你可知道,祝福在我身邊奔跑,像那柳樹垂下的嫩綠枝條。我多么想,讓那春天的地鐵,將我的祝福帶進你心中的軌道。(張晨龍)
紅花里映著你的笑臉;思念!柳樹上掛著去年的信箋;白鴿的羽毛在抖落。愿你解下羽絨服;心愿!春天要給頑皮的你淋浴,春雨春愿春心情,春天里的你更加美麗!(宋亞琴)
小溪嘩嘩的流淌,小船兒任意的穿行。愿你如這小溪把握好前進的方向。小溪連通河流,河流連通大洋。愿我們能相聚在大洋的彼岸。(洪晟)
今年的桃花依舊艷,等你的人在桃林邊。你離開的那個春天,花兒開得還很甜。倘若桃林被砍,我祝福的心仍深埋在桃林邊。今年的桃花依舊艷,祝福你的人在桃林邊。(顧曉慧)
春風輕輕歌唱,唱出了你心中的理想;春雨沙沙伴奏,奏出了你心中的樂章。愿春的氣息圍繞在你身邊,給你稍去春的祝福,春的希望。(劉聰聰)
嫩草銜著綠色的希望,打扮春的衣裳;鮮花傾注著粉色的柔情,點綴春的臉蛋;春的好心情寫在她心里,愿你的好心情寫在你臉上。(馮小燕)
打開關閉的窗戶,呼吸春天的氣息,坐上那開往春天的地鐵,尋找大自然的美麗。拋開煩惱,重新找回走了一個冬天的快樂。(施高威)
語文教案:祝福7
教學目的: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4.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含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教學設想:
[重點]
1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難點]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初中時我們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少年活潑可愛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迂腐的孔乙己,這些人物形象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二、介紹背景,揭示主題。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祝福》寫于1924年2月7日。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正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殘酷的現實不久就讓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就選取了婦女題材,寫作了《祝福》這篇小說。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
三、檢查預習
1.字詞。
第1段 鈍dùn響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間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躊躕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謬miù種 第30-31段 淡然 儼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聲 塵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頰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賀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薺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嗚咽yè 馴xùn熟 桌幃wéi 訕訕shàn 第79段 斂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賞鑒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過 蹙cù縮 詭秘 門檻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蹣跚pán shān
補充解釋:瓦楞:瓦隴,亦作瓦壟。 即屋頂上用瓦鋪成的凸凹相間的行列。
間jiàn或:副詞。有時候;偶爾。
悚sǒng然:害怕的樣子。
躊躕:chóu chú也作“躊躇”,①猶豫,遲疑不決:躊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進:躊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頗費躊躇|躊躇多日。④從容自得的樣子:一臉躊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躊躇。
瑟瑟:sè象聲詞。形容顫抖:瑟瑟發抖|形容輕微的聲音:秋風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滾翻;盈:充滿。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囂雜亂。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語繁不斷貌。 2.連綿不絕貌。
嗚咽wūyè:1.低聲哭泣。亦指悲泣聲。 2.形容低沉凄切的聲音。
歆享:1.神靈享受供物。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松樹底下|步履蹣跚。也作盤跚。
2.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環境的描寫,塑造各種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廣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明確: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四、分析課文
1.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必須先來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才能準確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領會小說的主題。一般小說的故事情節大體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部分組成,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
速讀課文,分析小說的情節結構。
情 節 內 容 起訖段落 時間
序 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1~2
結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
開 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34~53 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
發 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54~65 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66~111 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
尾 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112
補充知識:孟春: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歷正月。又叫初春。同樣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同樣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樣有暮冬、深冬。夏末。
2.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時間順序來敘述的,而是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
3.在結構上采取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1為讀者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過去是什么人?為什么會落到這個地步?為什么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呢?這一切都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一邊是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一邊是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死后引起魯四老爺的震怒,被罵為“謬種”,這就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4.哪一句是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顯示由倒敘轉為順序的?
明確:第33段“然而先前所見所聞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5.本文的線索:從文章的內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以深刻的筆觸展現了舊中國一個勞動婦女祥林嫂生存的社會環境及其悲劇的一生。
6.研讀序幕部分有關環境描寫。
自讀課文第1—2段,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魯鎮祝福景象的?哪些語句帶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內容?
明確: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云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香(第1段)和人們忙碌的景象(第2段)。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
課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陰暗”的天色,(第2段倒數第9行)“將魯鎮亂成一團糟” (第2段倒數第7行)等語句透露出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反感和貶抑。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數第11行)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以后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這貧富懸殊的社會里,窮人無福可祝,無福可言。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7.小說的開頭寫道:“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這一句作何理解?
明確:從表面看,這話似有語病──同義重復;其實,它是有深刻的意義的。聯系上面關于魯鎮年關祝福習俗的生動、逼真的描寫,便可以體會到,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封建統治下的中國城鄉每一塊土地,都是鬼神觀念牢牢統治著的地方。而這一點,往往是在舊歷的年底顯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發生的時間:
明確: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
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為突破口,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話題分析課文:
(1)春天是什么(2)為什么說祥林嫂沒有“春天”(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么
明確:春天是幸福、生機希望的象征。
(2)為什么說祥林嫂沒有“春天”
明確:從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3)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確:探討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會環境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須分析一下小說的中人物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么樣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從而領會《祝福》的主題。
在分析情節的同時,可以結合起來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們知道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寫(外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另外還有細節描寫。從描寫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的詳略分,有白描和細描。白描: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有如芙蓉出水,樸實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細描:文學創作中的描寫手法之一。用細膩的筆觸對人物進行詳盡的描繪。要求從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需要出發,對描寫的對象加以渲染和鋪陳,有如鏤金錯彩,綺麗華美。但要防止堆砌辭藻的形式主義或忽視藝術概括的自然主義傾向。)
語文教案:祝福8
【教學目標】
一、認識春天及迎春祝福對反襯祥林嫂悲慘遭遇的作用。
二、把握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所揭示的深刻社會主題。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由閏土、孔乙己形象的概述引出課題
我們忘不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站在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地里,手握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剌去,他是誰?他是少年閏土。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卻變得遲鈍麻木。那手捂碟子,說著“多乎哉?不多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誰?是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卻不明不白地從這個世界消失。
魯迅先生的小說善于通過悲劇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會主題,今天,我們所要學的《祝福》也正是如此。
二、討論祥林嫂的悲慘遭遇
祥林嫂的命運是悲慘的,魯迅先生將她的不幸總是設置在一個特殊的季節,那是什么季節?春天。
1.春天,她失去丈夫
激疑:失去丈夫,是否不幸?丈夫小她10歲,婆婆只大她幾歲,可能是童養媳,沒有愛情,又何來幸福?失去丈夫也許是新的幸福生活的開始。
明確:祥林嫂的沒有愛情的婚姻確實不幸,但她丈夫的死去便說明她克夫,是一個不祥的女人(“女水論”)。在那夫權社會,她必須守一輩子活寡,這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會讓她永無翻身之日,又何來新的幸福生活?
2.春天,她被賣改嫁
問題:死了丈夫后,為了躲避兇狠的婆婆,她來到魯四老爺家做工,但終于沒能躲過更深重的災難,具體的情形是怎樣的?
明確:代表族權的婆婆一方是“捆、塞、捺”,祥林嫂則“嚎、罵、撞”,祥林嫂是被當作牲口賣到深山里去的。她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尊嚴,這是她悲慘遭遇的進一步發展。
激疑:改嫁后,有了有力氣的丈夫,白胖的兒子,又有自家的房子,這是幸福的,為何又說是不幸?
明確:這短暫的幸福是一種虛幻,這虛幻留給她的是永久的痛苦。這痛苦不僅僅是因為思念,更是因為那贖不完的罪名,還有那鋸尸的恐怖感。
3.春天,她痛失愛子
問題:魯迅先生善于描寫人物悲慘遭遇。死去了丈夫,又被賣改嫁的祥林嫂,她的悲慘遭遇達到怎樣的高潮?
明確:不久,賀老六病死,最慘的是,又在春天,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兒子阿毛被狼叼走。
4.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問題:春天,孕育著希望,孕育著生機,可是,祥林嫂的不幸卻大都發生在春天。作者這樣描寫,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寓意深刻,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襯托作用。鮮明對比,強烈反差,突出了祥林嫂的不幸,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苦命的女人。
三、討論“祝福”題意及祥林嫂悲劇結局的意義
1.迎春祝福
問題: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能不能像魯鎮的人們一樣,在迎春祝福之時,祈求天地眾圣賜給自己來年的幸福?
明確:不能。祥林嫂經歷了喪夫、再嫁、失子等諸多不幸,這一切不幸在魯四老爺看來,意味著克夫、克子、不能從一而終,是傷風敗俗不干不凈的女人,這樣的人在祝福之時,不能動杯子、筷子,否則祖宗是不會吃的,即使捐了門檻,依然不能贖罪。祝福的場景一再出現,它代表了黑暗的封建社會,封建統治,因此,像祥林嫂這樣的人,又怎么能祈求春天,祈求幸福呢?
2.她悲慘死去
問題:迎春祝福.,她的最終結局,就只能在一片熱鬧的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了。這熱鬧的祝福,更強烈的反襯了祥林嫂的遭遇,那么,祥林嫂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激疑:窮死的?餓死的?冷死的?
明確:祥林嫂被代表政權的魯四老爺趕出了魯家大門,成了乞丐。沒錯,她是窮死的,餓死的,凍死的,但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一連串的打擊,尤其是魯鎮人的輕蔑,柳媽的恐嚇,使祥林嫂的精神完全崩潰。當人們帶著喜慶心情祝福之時,在她的精神世界,有的只是陰間的慘狀,死鬼男人的爭奪,閻王爺的鋸尸。閻王爺代表著神權,她是被“嚇”死的,是被封建統治階段通過祝福活活殺死的,這也是人物最后的悲慘結局。
3.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吃人
問題:祥林嫂的死揭示了什么深刻社會主題?
明確:小說通過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的悲慘結局,揭露了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
四、遷移訓練
作文:《陰間的祥林嫂》
要求:1.大膽想象,照應祥林嫂生前遭遇;2.突出中心,體現小說原作主題。
語文教案:祝福9
教學目標
1.識記
A.關于《彷徨》
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復習)
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三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于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運動1919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系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衛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5.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為?從其態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五.布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情節內容 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上節課的課后練習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B、小十歲的丈夫C、工錢
旨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于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關于環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么?大罵新黨,S在書房里表現什么,為什么不是留在書房里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么特征,層如其人,表現了什么?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盡管封建制度已S終正Q)
3.保守虛偽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系
點拔A、在結構上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圣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五.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六
2.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祝福》知困錄
在執教《祝福》一文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一些地方的理解產生了一些困惑,并通過思索,對這些困惑產生了一些想法,茲錄如下。
一、魯四老爺為什么偏偏要罵康有為?
當我來到魯四老爺家后,一見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這一段敘述,描寫了魯四老爺的偽善與反動,這種大而化之的理解未嘗不可,但它可能掩蓋了魯迅先生的另一層深意。
《祝福》寫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國廣大農村風景依舊(人教社《高級中學語文第三冊(必修)教學參考書》)。按理說,魯四老爺大罵其新黨罵的應該是孫中山,那么為什么魯四老爺不罵孫中山,偏罵康有為呢?這里魯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別是在康有為之前還加了一個還是,更值得深思。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翻閱了不少資料,但在所有能查閱到的資料中并未查到有關這方面內容的論述。經過思考,筆者認為,魯迅先生的他罵的還是康有為確實另有深意。
辛亥革命的失敗,使本來對辛亥革命抱有滿腔熱情的魯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于沉默了,當他在別人的啟發與感召下,拿起筆來作小說,進行吶喊時(見魯迅先生《吶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干鈞的筆對辛亥革命進行了形象化的總結,這些總結有小說,也有雜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趕走了一個皇帝,并未觸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識和封建禮教,尤其農村更是如此。魯四老爺罵的還是康有為的深意正在于此。
深意一在于,魯四老爺罵新黨不罵辛亥革命的領導者,而罵康有為,說明魯四不知道如今領導革命的是孫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孫中山,反動透頂的魯四肯定要罵孫中山的,作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領導人是誰,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見革命之局限性。
深意二在于,魯四是魯鎮的頭面人物,且是一個教書的老監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誰,那就更不要說普通的百姓了,作為把目標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們大家的(夏瑜語)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連革命的領導人是誰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敗嗎?
深意三在于,康有為是一位改良主義者,后來成了保皇黨,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對派,如此的人物,魯四老爺尚且罵,那更不要說要革皇帝命的孫中山了,可見魯四老爺之反動的程度。
二、魯鎮人的看戲心態
在魯鎮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來,祥林嫂最大的罪過是她是一個回頭人(衛老婆子語),盡管她為反抗回頭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如果說她第一次來魯鎮,大家還允許她做穩奴隸的話,那么她第二次來魯鎮,她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了(魯迅語)。
她第二次到魯鎮后,魯鎮人先是音調和先前不同,笑容總是冷冷的,可是當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傳開去,魯鎮人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男人們,女人們,甚至連不大出門的老女人也特意尋來,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淚之后,才滿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長,她的悲慘的故事成了魯鎮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
可是,自從和柳媽談了天后,魯鎮人又發現了新趣味,這一次專在她額上的傷疤了。
二次來魯鎮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魯鎮人的口香糖,當狼吃阿毛這一片被魯鎮人咀嚼賞鑒了許多天無味道之后,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腳下了,然后換上額上的傷疤這一片,重新咀嚼與賞鑒。
那么如何來描述魯迅筆下魯鎮人的這種陰暗、殘酷的心態呢?筆者給它一個名稱看戲心態。
看戲心態的實質可以這樣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從被看者的身上尋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這一切的快樂都是構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魯鎮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頭沒有什么大變化,單是老了些;魯鎮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們一年到頭的日子沒有任何變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魯鎮永遠是過新年,舊新年與新新年之間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他們要尋求刺激,尋求樂子,尋求佐料,可惡的是他們的刺激、樂子、佐料全都是構建在祥林嫂鉆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么殘酷的魯鎮人,多么可惡的陰暗心理,多么丑陋的看戲心態。
這種看戲心態能不能用看客心態來替代呢?這是不能的。魯迅先生多次描寫了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藥》)的看客心態,其特征是精神麻木、愛看熱鬧。這種特征與看戲心態的特征是大相徑庭的,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更不能互相取代。
語文教案:祝福10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題。
預習指導
(1)應注意的正確讀音
祝福 暫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膽怯 即刻 謬種 負疚 形骸
兩頰 窺探 荸薺 訕訕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監生
蹙縮 剝豆 炮烙 陳摶 間或 捺上 不更事
(2)應掌握的詞語
書上的:
朱拓 形骸 訕訕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間或一輪 沸反盈天
補充的:
暫寓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禮
(3)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喧) 煙靄(藹) 走投無路(頭) 形骸(駭) 惴惴(揣湍)
(4)要知道的常識
康有為 四書 送灶 祝福 國子監(監生)
(5)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
投機:談話總是不投機。(見解相同)
他是一個投機取巧的人。(利用時機謀取私利)
躊躇:我在極短的躊躇中,想…… (猶豫)
什么躊躇,什么計劃,都擋不住三句問。(猶豫的事)
看他躊躇滿志的樣子。(得意的樣子)
儼然:四叔儼然的 陪著。(形容莊重、嚴肅)
村莊里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這孩子說起話來,儼然是個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嗚咽,說不出話來。(只是)
本來他說要來的,但是沒來。(表轉折的連詞)
作家作品
課文題解
情節結構
序幕 —— 寫祝福景象
結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 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 —— 再寫祝福景象
祥林嫂的悲劇人生
人物形象
1、小說三次寫到“祝福”,在魯鎮人們祝福時,祥林嫂都在做什么?
第一次“祝福:(徹夜干活 “一人擔當” 能干 受稱贊)
第二次“祝福:(只能燒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滿懷恐懼,寂然死去)
分析要點:
生活悲慘 命運不公
2、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變化?
初到魯鎮時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輕,精神還好)
再到魯鎮時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濟,)
臨死前的外貌變化:(被趕出門,成為乞丐,精神已徹底麻木)
分析要點:
精神打擊一次比一次大 每況愈下
3、討論:
祥林嫂是否有過幸福和滿足 ?
祥林嫂是否有過反抗和抗爭?
婆家憑什么將她抓回?
為什么要捐門檻?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為什么要捐門檻?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柳媽等是幫兇,你怎樣看?
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什么?
4、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
勤勞、善良、能干的勞動婦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摧殘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爺:
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捍衛者。
“我 ”:
思想進步、有同情心,但軟弱的小知識分子。
小說環境
語文教案:祝福11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學習重點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理解封建禮教的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二)學習難點
1、小說取名《祝福》的深刻含義。
2、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課文知識點分析(一)字詞辨析
寒暄:寒暖。指人們見面時說些客套話。暄,太陽的溫暖。
百無聊賴:生活或感情上沒有寄托。
不更事:經歷世事不多,即缺乏社會經驗,不懂世故人情。更,經歷。
儼然:十分莊重的樣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聲喧囂雜亂。沸反,像沸水一樣翻騰。盈,滿。
訕訕:難為情的樣子。
詭秘、詭詐神秘,使人難以捉摸。
窈陷:深陷。窈、幽深。
惴惴:憂懼不安的樣子。
(二)《祝福》的情節結構
把握情節結構是鑒賞小說的第一環節。
1、辨清人物身份及其關系
“我”——祥林嫂眼中的有文化的讀書人形象,祥林嫂曾向我探問過“靈魂”有無的問題。魯四老爺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稱為四叔,但二人談話“總不投機”。實際上“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我”是全文的一個線索型人物,由“我”串連起祥林嫂的整個命運,可以說祥林嫂的故事是“我”耳聞目睹的。
魯四老爺:是—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對新黨極其不滿、是對祥林嫂的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人物。
四嬸:因為覺得祥林嫂是個“安分耐勞”的人而留下她,祥林嫂被婆家搶了回去,又時時叨念,但祭祀時卻不準祥林嫂沾手。
柳媽:鼓動祥林嫂去捐門檻,地位與祥林嫂一樣的下層勞動婦女形象。
祥林嫂:嫁過兩個丈夫,生過一個兒子,丈夫、兒子先后死掉,最后淪落為乞丐,慘死街頭。
2、把握情節脈絡
《祝福》情節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來安排的。具備小說的情節要素。
序幕:小說開頭交待了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境,既有對陰沉,灰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繪,又有對家家準備祝福的盛況的介紹,更有對虛偽,反動保守的魯四老爺及其書房的描寫,為主人公祥林嫂悲劇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背景。
結局:小說采用倒敘手法,在序幕之后,首先交待了已淪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舊交替的年關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漠,也表現了“我”對其的關注及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跡的斷片”的追憶,展開對悲劇主體部分的描述。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沖突。
發展:祥林嫂被賣到再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再次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沖突,終被趕出魯家大門。這部分情節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體”,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
尾聲:結尾一段再次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感受,對表現小說的主題起著深化作用。
(三)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系
《祝福》寫于1924年,魯迅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放在江南農村的一個小鎮,還是喚作“魯鎮”。魯鎮便是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以及鎮上的人們、山村的婆婆、衛老婆子、大伯、還有小說中的“我”,組成了祥林嫂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環境。祥林嫂的命運為這個環境所決定的。
(1)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婦女沒有絲毫的權利。盡管祥林嫂也勞動,而且又勤快能干,還是沒有絲毫的權利,連最起碼的人身自由也沒有。男女不平等,婚姻講財禮,等于買賣婚姻,婦女成了商品。婆婆可以強行將她抓回來賣到山里,魯四老爺也認為無話可說,雇主也不保護女工,祥林嫂只能聽人擺布,竭力“反抗”也無濟于事。
(2)在這個社會環境中,人們以封建貞操觀念歧視再婚婦女。魯四認為祥林嫂這樣再婚過的人,“敗壞風俗”,“不干不凈”,祭祀不讓沾手,祥林嫂用血汗錢捐了門檻,滿以為這一下贖了一世“罪名”,不料,四嬸照樣不準她沾手,她的精神徹底崩潰。是封建貞節觀念將祥林嫂推上了絕路。
(3)在這個社會環境中,人心冷漠,沒有同情,沒有愛。對于祥林嫂的不幸,魯鎮的男女老少,都視為笑料,沒有絲毫的安慰和援助,有的只是煩厭,嘲弄和唾棄。最后被魯家無情地打發出門,淪為乞丐,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在人們只顧“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之時,倒斃在風雪中。即便如此,還被罵為“謬種”,實乃冷酷之至。
(4)在這個社會環境中,迷信觀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線上飽受精神折磨。封建貞操觀念使她喪失勞動機會,精神崩毀,信神信鬼,又使她懷著死后被鋸成兩半的恐懼。
以上內容圖示說明如下:
魯鎮,舊中國村鎮的縮影。這里世態冷酷,封建勢力猖獗,封建迷信等舊俗盛行。魯鎮住滿了吃人的,自己被吃又轉過來吃人的人,他們組成一個浩浩蕩蕩的隊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著淚,有的皺著眉,但全都閃著白歷歷的牙齒,對著犧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祥林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竭力逃避著被吃的命運,雖然她進行了一次次的抗爭,但她的抗爭是不可能勝利的。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祥林嫂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四)文學常識
魯迅的作品以雜文為主,小說只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中《吶喊》中很多作品都學過或將要學到,如《孔乙己》《藥》《故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
三、基礎能力訓練
(一)選擇
1、選出對下句話的描寫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
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
A、外貌、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虛偽、反動的思想性格。
B、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虛偽、反動。
C、外貌、語言描寫。表現了人物的親切、保守。
D、肖像、言行描寫。表現了人物對革命的痛恨情緒和保守反動。
2、選出下面畫線部分停頓正確的一項()
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
A、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B、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C、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D、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3、對上題題干中的那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現世是如此,希望在于將來。
B、祥林嫂活不如死。死對祥林嫂是一種解脫;對周圍的人來說,也可卸下精神重壓。
C、反語。憤激而沉痛,對現世社會極端憎恨。
D、反語。委婉而曲折,對祥林嫂深切同情。
4、下列各句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魯迅早期的小說集有兩部,即《吶喊》和《彷徨》,從寫作時間上看,《吶喊》在前,《彷徨》在后。
B、《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藥》選自《吶喊》《祝福》選自《彷徨》。
C、明朝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D、《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編纂的一部字典。
5、下列句子表達效果最好的一組是()
①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空的破碗;一手拄著下端開了裂的比她更長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③原來她家里還有一個十多歲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來她家里還有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祝福》中的“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就是魯迅自己,用這樣的寫法,能增強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魯四老爺一樣,同屬有錢階層,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雖然他對祥林嫂懷著一絲同情。
C、“我”是小說中的線索人物,是魯迅的化身,他不滿現實,但彷徨、無奈。
D、“我”是串連故事的線索人物,他同情勞動人民,但對殘酷的現實又無能為力,“荷戟獨彷徨”。
7、小說結尾再次寫到魯鎮“祝福”的熱鬧景象,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恰成鮮明對比,說明祥林嫂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人。
B、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恰成鮮明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也與前文形成呼應,使小說結構更為嚴謹。
C、熱鬧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禮,表現出人們對祥林嫂的同情。
D、熱鬧的氣氛與祥林嫂的死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民眾的愚昧、冷酷,同時也與前文形成呼應,使小說結構更為嚴謹。
(二)語段練習(A)
果然,特別的情形開始了。傍晚,我競聽到有些人聚在內室里談話,仿佛議論什么事似的,但不一會,說話聲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我先是詫異,接著是很不安,似乎這話于我有關系。試望門外,誰也沒有。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消息的機會。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臉上大約也變了色。但他始終沒有抬頭,所以全不覺。我也就鎮定了自己,接著問:
“什么時候死的?”
“什么時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說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還不是窮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沒有抬頭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著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松;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晚飯擺出來了,四叔儼然的陪著。我也還想打聽些關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倘不得已,就該用一種替代的隱語,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屢次想問,而終于中止了。我從他儼然的臉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為我不早不遲,偏要在這時候來打攬他,也是一個謬種,便立刻告訴他明天要離開魯鎮,進城去,趁早放寬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1、文段中的“大約”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答:。
2、文段中兩個“儼然”的意思解釋正確的是()
A、前者是“莊嚴”的意思,后者是“很像”的意思。
B、兩個都是“整齊威嚴”的意思。
C、兩個都是“莊重嚴肅”的意思。
D、前者是“整齊”的意思,后者是“莊嚴”的意思。
3、寫出文段中使用“隱語”的一個例子。
答:。
4、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死持什么態度?
答:。
5、對作品中的“我”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就是作者本人,即魯迅先生。
B、“我”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同情祥林嫂。
C、“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
D、“我”要離開魯四老爺家,表明對魯四老爺的憎惡。
(三)語段練習(B)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
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呵,貧困把這個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樣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沒有錢包,沒有表,也沒有一塊手帕……我隨身什么東西也沒有帶。
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無力地擺動著和發著顫。
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②)的手:“請原諒,兄弟!”
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緊緊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兒的話,兄弟!”他嘟噥著說,“這已經是很可感謝的了,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從我的□□那兒得到了□□。
作者:屠格涅夫
1、“紅腫”、“冰冷”、“戰栗”都是用來形容手的,請將它們分別填入文中標序
號處。
答:①②③
2、通讀全文,領會文意,然后在結尾句中的方框處各填一個詞。
答:我明白,我也從我的□□那兒得到了□□。
3、“我”和乞丐互相握手的基礎是什么?
答:。
4、“這也是恩惠啊”、“這”指的是什么?
答:。
5、“我”為什么要向“乞丐”請求“原諒”?選出正確的若干項()
A、自己一時無法在物質上給乞丐以幫助,為此深感內疚、自責。
B、自己也是一個一貧如洗的窮人,推己及人,同病相憐,為囊中羞澀而深
感尷尬。
C、老人是物質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渴
求得到老人的理解。
D、“我”在內心里把“乞丐”當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為未能在物質上幫
助自己的“兄弟”而深感不安。
6、結尾句有何深意?“我”從“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簡練的語言加
以概括(不超過30個字)。
答:“我”從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
□□□□□□□□□□□□□□□□。
7、從第二段的肖像描寫可以看出“我”的思想感情是。
8、本文最恰當的題目是
A、《乞丐》B、《握手》
C、《路遇》D、《兩個乞丐》
基訓能力訓練答案選擇答案:
1、A2、C3、C4、C5、B6、D7、B
語段練習(A)、(B)答案:
(A)
1、不能。因為“臉上變了色”,自己并不能看到,只有憑自己的感覺體會,只能是一種估計
2、C
3、用“老了”代替“死了”
4、作為封建禮教的代表人物,魯四老爺把祥林嫂逼至絕境,到死還是冷酷無情,大罵她是“謬種”
5、A
(B)
1、①紅腫②戰栗③冰冷2、兄弟恩惠3、彼此都是能理解對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體現的同情心5、ACD/B錯在“一貧如洗”
6、老人對“我”的充分理解和堅持“我”的生活信念的力量
7、深切同情
8、A
【語文教案:祝福】相關文章:
祝福的語文教案08-24
《祝福》語文教案08-29
祝福的語文教案05-15
《祝福》語文教案05-14
語文教案:祝福09-07
語文課《祝福》教案05-15
關于祝福的語文教案05-15
語文必修三《祝福》教案05-14
語文課祝福教案05-14
語文《祝福》教案設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