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1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為什么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為什么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么?這項試驗說明了什么?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展。而崔云宏老師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崔老師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獲。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展
崔老師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說: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么?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 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么?(想讀就讀)
強調什么?(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系主要圍繞一個什么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 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 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⑵ 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 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 ”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后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 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 b、公開試驗)板書。
⑵ 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 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復、許多次)他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 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 過渡:這樣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于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 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 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 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 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④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么?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 人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 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于提出疑問嗎?
⑴ 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⑵ 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于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 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3
語文教學中網絡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激發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但是,興趣并不是先天的東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啟動、發展起來的。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強,而多媒體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轉化。例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借助多媒體出示了一幅比薩斜塔的大幅圖畫,同時說道:“你們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你們誰
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那樣,也在這座鐵塔上給我們做做這個試驗?”這時學生看到真切的畫面,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起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總是讓學生讀詞句解釋,然后死記硬背。這樣,不僅使教學形式變得單調枯燥,而且學生對詞句理解也是一知半解,不能靈活運用。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不但花很多時間、精力,而且效果不佳。例如:教學第二環節時,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被人們奉為真理,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卻對此話產生了懷疑,提出了兩點疑問。書上用了一大段枯燥的文字敘述出來,學生很難理解。于是我根據課本敘述的內容,設計了CAI課件,并演示給學生看,使他們通過多媒體,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明白了亞里士多德的話是不正確的,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三、創設教學情境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其內容真可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許多事物對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體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情緒進入課堂,情緒又具有很強的情境性。
例如:教學第三個環節時,先讓一位學生上臺扮演伽利略,我說:“大家請看青年數學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了我們的面前,過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并請伽利略操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去,“入境”地學習。同時還進行“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說什么?”的口語交際練習,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與學習對象相關的原有認識,幫助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實踐證明: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呈現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得到強化,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據這句話推出的兩個結論的旨義。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學習過程與方法:在自學的基礎上填空,理解字、詞、句。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具準備圖片。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一)揭題,審題
1.導入談話:17世紀意大利有個偉大的利學家叫伽利略,他曾經以很大的勇氣,沖破人們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膽地研究物體從高處落地的規律。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當時伽利略研究這一問題的經過,課文的題目就是他研究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著他的這一結果是怎樣得來的?
2.著(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自學情況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跟著默讀,邊讀邊思考:伽利略是誰?他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最后試驗結果怎樣?
2.根據學生的朗讀,糾正字音。注意提醒著(zhuó)地更(gēng)改的讀音。
3.根據提出的思考題,檢查學生讀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開試驗,把一個重10磅的鐵球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斜塔頂上落下,結果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著地)
4.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著去做。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合適。
結論:從前提推出來的結果。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尋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三)講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第—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講什么?(講人們稱伽利略為辯論家)
(2)什么樣的人叫“辯論家”?人們為什么稱伽利略為辯論家?(辯論家指有一定辯論口才和辯論能力的人。因為伽利略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有的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可見伽利略當學生時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根據老師剛才的敘述,想—想“不尋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簡單。伽利略平時肯動腦,善思考,能發現疑問,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2.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們信奉亞里土多德表現在哪里?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相信,并照著去做。“人們把他的話當作真理……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2)從這里可以看出,人們對業里士多德的信奉已達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這段話中,“不容許、更改、責備、違背”這些詞語怎么理解?
不容許:不許。
更改:改換、改變的意思。
責備:批評的意思。
違背:在這里是不遵守、不服從的意思。
(4)小結:這些詞集中表現了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是絕對相信的,達到一種盲日相信的程度,這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表現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勇氣作了很好的反襯。
(四)板書設計
34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懷疑分析試驗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品讀體驗(一)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話產生了懷疑)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怎么解釋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是什么?(①把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兩個球,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個詞語,說說它的意思。(總是同時著地的“總是”一詞。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這樣)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4.齊讀這段話,加深印象。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人們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試驗會成功,認為他糊涂、固執,事實會讓他丟臉。“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的意思。是貶義的)
2.人們為什么會這樣想?(因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人們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個25歲的年輕人)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么改變?(人們忍不住地驚訝地呼喊起來)
4.這說明什么?(說明伽利略試驗成功了,這事實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人們為這位年輕人的大膽和聰明感到高興)
小結:伽利略從懷疑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開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話推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接著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土多德的這句話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證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鞏固延伸1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權威,敢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以認真的態度研究科學的人)
2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①以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為線索,貫穿全文。②鮮明的對比,用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問題進行對比;用試驗前后人們的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詞語填字,并給這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變、改換;②、經歷;③、計時單位
_______妄為:①膽囊;②膽量;③某些器物的內層大。
3、讀了這篇課文,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后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了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于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么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5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谷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 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看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 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伯什么事;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2、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小組內初步交流。
4、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朗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互讀。(學生自主讀書)
5、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2、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結合上節課的內容交流填空,并說明理由。
(二)伽利略是一個( )的科學家。
(三)集體主,引導結合重點語段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并指導有感情朗讀。如:
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并說明理由: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教師引導: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圖示法等)
B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師引導理解“信奉”)
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B教師補充閱讀資料《布魯諾》,使學生了解到伽利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做,是有著生命危險的,這更體現了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三、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1、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著名的試驗。(出增示圖投影,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2、請同學們把最后一句話抄寫下來,并反復地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為)
3、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鎰默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4 描寫恰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4、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怎樣說,怎樣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6
一、復習導入
1、激趣
同學們,做試驗的球都準備好了嗎?馬克思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試驗是實踐的一種方式。今天,就讓我們在試驗和分析中完成這節課。好嗎?
2、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兩》,知道了課文的主人公是——?他被同學們稱為——?而在當時,人們把誰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呢?他是一位——?
3、那作為辯論家的伽利略是否像人們一樣迷信亞里士多德呢?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
二、講讀第3自然段
1、聽朗讀。
思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產生懷疑?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課件出示
①認真讀,想想鐵球下落,關鍵強調什么條件和結果?動筆畫相關詞語。
②不改變這句話意思還可以怎么說?
③要怎樣讀這句話?
(二)、
1、按亞里士多德這句話,重的先著地,這個球好重,感覺像亞里士多德說的沒錯,可伽利略是怎么想的?
2、兩個不同的結論指什么?
伽利略怎么得出結論1的,書上怎么說?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話,1磅的鐵球比這10磅的鐵球下落的速度要——?把它們拴在一起后,1磅的鐵球就會拖10磅的后腿,它們落下的速度就會比10磅的鐵球——?這是伽利略的分析過程。
結論2又是怎么得出的呢?書上怎么說?誰能像老師一樣上臺說說?
3、這是什么關系的兩個結論?由此伽利略產生——?(懷疑)這兩結論是根據什么推出來的?可見這句話正確嗎?
4.全班齊讀。(女同學讀伽利略對亞產生懷疑的部分,讀時要重點突出——?男同學讀“他想……”這部分,讀時要突出什么?
三、講讀第4自然段
好一個伽利略,真不愧是辯論家,提出這么不尋常的問題,那他是不是就此斷言亞里士多德說錯了呢?
1、小聲讀第4自然段。思考:伽利略提出疑問后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呢?2、指名說。(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
如果你是伽利略,你會怎么做試驗?用自帶的小球做做試驗。指名做一做。
3、伽利略的這些試驗結果都證明了什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伽利略用實踐證明了事實,可見他的科學態度是多么嚴謹啊!
4、對比句子。(區別,,有何好處,,為什么。)
5、指導朗讀:(慢,重)
伽利略這時的身份是什么?作為教授,他發現亞里士多德說錯后,又是怎樣做的呢?(要在比薩城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四、講讀第5.6自然段
1、學習要求:
2、師小結: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們親眼所見的正確結果,課文就是以這個結果為題,顯示了實踐的重要。伽利略從產生懷疑,多次反復試驗,再公開試驗,從實踐中證明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你們覺得伽利略的精神可貴在哪里?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考慮,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和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示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同學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掌握“違、妄、執”三個字的讀音
2、重點字的書寫提示
讓同學仔細觀察課后生字表的漢字,找出容易寫錯的地方,并讓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自身容易寫錯的字。
3、同學快速默讀課文。
4、考慮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
三、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1、結合課文內容填空,并說明理由。伽利略是一個()的科學家。
2、指名朗讀能體現伽利略善于考慮的品質的語句。并讓同學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詞的意思。
3、齊讀第三自然段,把有關伽利略考慮過程的句子劃出來。
4、四人小組討論伽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發生的.,并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考慮過程。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
5、指導同學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假如……那么”“……但是”“假如……就……”這樣的關聯詞語。
四、升華情感,小結課堂內容
五、安排作業:
1、謄寫課后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考慮:伽利略為了證明自身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他人有哪些反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過程]:
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考慮: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
4、他打算怎么做?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考慮: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
2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詞語,說說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
4、齊讀這段話。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考慮: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
2、人們為什么會這樣想?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么改變?
4、這說明什么?
小結:
5,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結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考慮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的理論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后,在人們的辱罵和猜疑中走上比薩塔,用事實證明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并學習伽利略大膽懷疑,相信科學,追求執著的精神。
2、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設計思路】
1、以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認識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從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到年輕的伽利略。他們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物介紹中,不要揚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處。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來互相映證。
2、教師稍作補充當時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1、伽利略的生平圖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實驗,電影片斷。
4、生字詞練習卡片。
5、記者所用的道具如攝影馬甲,玩具攝像機。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展示伽利略的圖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前預習情況。
二、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豐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學收集有亞里士多德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會爭先恐后,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廣。
三、激發完興趣后,學生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
⑴ 自己小聲讀課文。
⑵ 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 畫出生字詞,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組合作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做個好的傾聽者。
3、小組自主合作分段朗讀課文,老師分別巡視指導。
4、自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畫出使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處大膽,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四、全班讀書交流
1、自己放聲朗讀課文,或與同桌互相讀。
2、會開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學找其讀得好的地方。
3、小組自由合作,推舉一位讀的好的同學,為大家范讀。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9
一、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請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覺得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
(反思:雖然閱讀課以學生的朗讀體悟為主,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棄講解。由于考慮到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對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利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推出兩個結論的這一教學難點比較吃力,于是,在突破難點時,采用列算式來理解:,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了。同時這種方式也學科間的知體現出學科知識是相通的)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這些關聯詞了嗎?你能不能不看課本,說一說伽利略思考的過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讓學生用這樣的關聯詞語來說,能夠令他們感受到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試驗?
(無數次)
2)他的實驗成功了嗎?
(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說明伽利略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那句話的確說錯了。)
3)為什么要作公開試驗?
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這里可以結合作業本,令學生指導,信奉意義,信奉的反義詞是懷疑作業本還是要用起來,以后備課一定要記得連作業的內容一起備進去。)
總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
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那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嗎?
再次朗讀朗讀第五自然段。
得出結論:之所以要公開試驗,就是要向權威挑戰。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默讀課文思考:當時人們是怎樣崇拜亞里士多德的?人們又是怎樣議論伽利略的行為的?
讀課文2、5段,對比人們的不同態度。
總結: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三、升華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話。
說一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從課文中你學習到了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要敢于質疑,勇于挑戰。)
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師總結。
出示: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練筆:
伽利略終于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上塔前,人們對伽利略充滿懷疑,那么現在當伽利略走下比薩斜塔得時候,人們又會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理解個別詞語。(重點)
2、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3、設計有關基礎知識的練習題。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嘗試)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如果同時從同一高度松開手,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誰得出了這樣的結果?
2、簡單介紹你對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5課,看看伽利略是怎樣得出“兩球同時著地”這一結論的?
二、小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小黑板出示預習目標逐項進行
1、對基礎知識的檢查
(1)小老師用自己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
(2)小老師用卡片出示詞語指名讀、解釋詞語。(針對學困生)
(3)小老師聽寫典型的詞語。
2、對課文內容的檢查
(1) 課文主要內容寫了什么?
(2)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教師邊聽課邊做記錄,檢查工作完后作補充、指導、評價)
三、課堂反饋練習
1、分組交流設計的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2、評選設計題目優秀的學生并給予鼓勵。(特別是學困生)
3、教師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重點是學困生)
4、反饋課文主要內容。(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練習題。)
四、學生提出預習中的疑難困惑
教師做好記錄,以待下節課解決。
五、針對課文內容及疑難布置第二課時的預習內容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06-23
關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案06-29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06-27
關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案08-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說課稿06-20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10-1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原文06-26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07-1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