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1神鳥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地從依爾特戈爾可汗那里逃脫的,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從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結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內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麗的“神鳥”,去聽聽那動人的故事。
2、齊讀課題
3、揭示課題:“神鳥”“神”是什么意思?
4、默讀課文,神鳥神奇在哪兒呢?為什么稱它為神鳥,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匯報預習生字時有什么困難,同學間互相解決。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伶、淙”字的讀音;區分多音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區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讀全文,畫出新詞,再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詞并出示含有新詞的語句。)讀詞、讀語句。
4、小結:
指導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時要注意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詞解詞。有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們要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這句話中指思想負擔,“抖包袱”又是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因此,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區別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擴大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讀全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看全文有幾個故事,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提出不懂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
3、小結:故事中有故事,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請在下節課和同學們交流。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帶著課后思考題再次讀課文。
板書設計: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鳥貓
烏鴉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鳥”。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嗎?
1、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理清文章結構。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1、指名讀1—3自然段。
(1)神鳥的神奇之處體現在哪兒?
(2)想象著神鳥聰明伶俐的樣子,自己讀一讀。
2、默讀4—16自然段,出示自學提示:
3、全班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第1題
(1)小聲讀一讀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這句話寫的是可汗的()活動。
②從“非??不可”這組關聯詞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讀出這種決心與信心。
④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與下邊內容的關系。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第2題
(1)讀相關段落請同學說一說,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逃脫的?
(2)為什么神鳥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脫?
要點:①兩人有約定
出示:
A、自讀語句,“既??也”這組關聯詞前后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B、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用“既??也”說一句話。
②故事中貓、狗、烏鴉被獵殺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動,嘆了氣,違背了約定
步驟三:解決自學提示第3題
(1)分別讀3個小故事,畫出故事中的人物、動物。
出示:
(2)請你談談對他們的看法?
(3)為什么好人也會辦錯事?
步驟四:解決自學提示第4題
(1)表達的情感
①表達了對聰明伶俐的神鳥的喜愛之情。
②表達了對狗、貓、烏鴉忠于職守,勇于救人的品質的贊美之情。
③表達了對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贊揚。
以上內容就是文章要表達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達的
通過故事情節的起伏變化,通過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來表達的。
4、學習課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讀第17自然段
(2)可汗說“確實沒辦法捉它回家了”與課文開頭中哪句話完全不同?為什么這么說?
(3)能結合全文說說神鳥聰明在哪兒嗎?
回讀課文,概括回答
要點;①人們捉不到它②捉到后與人們的約定③用慘遭錯殺的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違背約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會被打動,一定會嘆息。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評價課文中的各種人物、動物?
歸納板書:
狗
可汗捉神鳥講貓
烏鴉
善良聰明忠于職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總結:
神鳥以其聰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頭。這是貫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卻是課文真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應該學習借鑒的。
4、請你向文中的人物說一句話。或贊美,或批評,或勸誡。
四、布置作業:
1、完成造句
2、積累詞語
3、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4、小練筆:選擇課文中的一個人物或動物進行評價。以ⅹⅹ我想對你說為題或自擬題目。
3、冬不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5、16自然段。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認識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掌握11個詞語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獅子和兔子》是一充滿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獅子”是一種兇猛的野獸,被稱為“百獸之王”,“兔子”則是一種性格溫順,身體嬌小的動物,這兩種強弱對比十分鮮明,通過朗讀感受啟發學生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靠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著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識記生字,并加以書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受到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遇到問題,光憑著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 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生字,重點學習“蹲”“疲”“怒”“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來兩個新朋友,你們看,他們是誰?(出示圖片:獅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課文,讀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獅子和兔子)
二、初讀課文,讀中識字。
1、閱讀要求。
(1)選擇輕聲讀或者默讀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詞、長句子和自己感興趣的詞句多讀幾遍。
(2)標記己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借助拼音、聽記識字、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猜一猜……
(3)小組內分段輪流讀課文,做到讀準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2、檢查識字情況。
3、教師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導認讀,識記。
4、整體感知,齊讀課文。想:這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識記字音形義,練習書寫
1、抽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擴詞。
2、交流識字方法。
3、學生認真觀察字形,提出書寫難點,教師做重點指導。群:左上方中間的“-”要伸到右側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寫成“口”。
4、教師范寫,學生描摹。
5.生獨立完成生字。
四、: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獅子的表現,體會兔子的笑,從中明白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獅子的表現,體會兔子的笑,從中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生字,練習擴詞。
2、聽寫本課生詞。
一群 叮咬 筋疲力盡 惱羞成怒 討厭 提醒 解決
3、出示文中帶有生詞的句子,練習流利地朗讀。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讀懂課文,了解內容
1、師問:這一只兇猛的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
(1)生答:獅子受到紅螞蟻的叮。
(2)引讀課文第2自然段,理解詞語“又疼又癢”。
2、:紅螞蟻的叮咬又疼又癢,實在難以忍受,面對自己遇到的麻煩,獅子是如何對待的?
(1)指名生反饋。
(2)引讀課文第3自然段,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理解獅子的表現。
a.“蹦著”:獅子蹦著是為了什么?(希望紅螞蟻從身上掉下來)
b.“翻滾著”:獅子為什么不停翻滾著?(希望壓死紅螞蟻)
c.“筋疲力盡”:獅子為什么會筋疲力盡?(理解獅子光憑力氣和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結果用盡氣力也解決不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3、討論:獅子的這些表現被兔子看在眼里,兔子蹲在一邊“哧哧”的笑。那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2)聯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獅子遭到紅螞蟻的叮咬,只顧著發脾氣與花力氣,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4、引導:看到兔子在一旁發笑,獅子又是如何表現的?
(1)學生發言。
(2)引讀課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惱羞成怒”。
a.“惱”:獅子因什么而惱火?(甩不掉紅螞蟻而惱火)
b.“羞”:獅子為什么覺得羞愧?(拿紅螞蟻沒辦法而羞愧)
c.“怒”:獅子惱羞成怒時是怎么說的?(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5、過渡:堂堂一只大獅子,卻奈何不了去去一群小紅螞蟻,在兔子面前,獅子真是丟盡了面子。面對惱羞成怒的獅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現的?
(1)指名讀課文第6自然段。引導理解
a.“笑嘻嘻”——對于獅子的蠻橫無理,兔子并不與他計較。
b.“如果紅螞蟻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這是兔子在教給獅子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幫助獅子解決問題。
c.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6、:那兔子說的這個辦法管用嗎?
(1)指導反饋。
(2)引讀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馬上。體會兔子所說的辦法十分有效。
7、討論:兔子這樣做,是想讓獅子明白什么呢?引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說說:自己怎樣理解兔子說的話。
8、:兔子這樣做是為了讓獅子明白,雖然他的力氣很大,但遇到問題時,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還得認真動腦筋,想有效的辦法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清楚。
三、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談談: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3、:是呀,一只兇猛威武的獅子雖然力大無比,可面對紅螞蟻的叮咬時,光憑著力氣與發脾氣,卻奈何不了紅螞蟻,最后,還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輕易地把紅螞蟻趕走了。看來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光著急、害怕是不行的,而應該積極懂腦筋,想處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業
把這課文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獅子: 吼 蹦 翻滾——趕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沖走
(動腦筋——解決問題)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這課文的內容,鞏固了生字和詞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了主人翁。通過學習學生也明白懂得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光憑蠻力和發脾氣,應該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在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上顯得過于急躁,學生掌握起來還比較困難;在課文插圖可內容的結合上還有待于提高,比如“兔子在岸上教獅子該跳到河里去讓水沖走紅螞蟻”時,學生可以利用插圖來進行想象,獅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2)知道對待文化差異存在的不同態度、什么是正確的態度;
(3)正確對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緒的方法;
(4)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況下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對文化不同會導致行為方式差異的理解能力;
(2)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3)對不同文化的批判、鑒賞及學習其他文化優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價值觀目標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價值,能夠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擁有開放的胸懷;
(2)克服面對文化差異產生的不安和焦慮;
(3)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對我們民族的文化產生更強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進派。
本課安排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
在新世紀,世界各國相互依賴,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們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必要進行淺顯的國際交往的教育。與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須跨越彼此之間的文化鴻溝。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異,必須先讓學生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個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時,學生與外國文化的距離拉近了。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情況下,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甚至迷失自我;也可能對外來文化持有偏見,采取防衛的心態;還可能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產生溝通困難。這些都有必要給學生以恰當的引導,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
2、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中的主要依據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與溝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
課時安排:本課需三課時,第一框1課時,第二框2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搜集資料、材料交流、課堂討論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樹立對文化差異的正確態度。
教學重點:“豐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開放胸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課時(總第13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價值觀目標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對本民族的文化有強烈的自豪感,同時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能夠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擁有開放的胸懷。
2、能力目標
逐步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則和方法,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3、知識目標
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行為方式的差異,知道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應持有的正確態度和應對方法。
教學重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教學難點: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用1課時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日益擴大的開放,頻繁的國際交往,先進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斷擴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國的文化、風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善于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交往,成為當代“地球村”村民必備的基本素養。
請同學們來領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講授新課
板書框題:(一)豐富多彩的文化(板書)
1、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節日及風俗
(1)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一:節日文化
說一說: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烈的節日有哪些?
它們是怎么來的?在這些節日中,有哪些傳統食品?
大屏幕顯示——中國傳統節日(展示中國傳統節日,節日活動或節日食品等)
(2)外國傳統節日文化及標志
活動二:議一議說一說
大屏幕顯示——世界風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這些景觀的名稱嗎?這些景觀分別是哪些國家的象征?這些國家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小結:節日是一種文化習俗,是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獨具一格的文化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出來。
當然,同樣的節日由于受到當地傳統風俗的影響而呈現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
活動三:說一說,評一評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反映著不同的文化傳統。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節日,能說說這些節日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嗎?(附表在后)
教師總結: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各個國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國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時正是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國、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園。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感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閱讀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認識本課11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
感悟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并學習準確、有創意地表情達意。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引發思考。
2、板書“貧困”。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再板書“人家”。現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莫小米的《貧困人家》看看這戶人家有什么特別之處,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3、自主閱讀,感悟交流。
4、引導學生質疑、解疑。
5、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老師對問題進行總結、梳理。
6、老師組織學生討論。
7、如何理解窮日子不能過成苦日子。
8、我的同事為什么說:這一家生活雖然貧困,精神卻并不潦倒。我深信他們不會貧困太久的!
9、談一談感受。
10、學寫格言,升華認識。
11、拓展延伸,陶冶情操。閱讀〈〈最大的財富〉〉〈〈閱讀中的〉〉
12、小結:
六、教學板書:
貧困人家
環境:走進人家,以為走錯門
貧困人家語言:窮日子不能過程苦日子只要精打細算,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謎底:電器是別人淘汰的等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繪的景象,初步感受對韻歌的規律。
教學重點:
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意思,感受文中描繪的景象;初步感受對韻歌的規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1.同學們嗎,昨天我們學習的生字你學會了嗎?上課前我們先來一起復習一下。
2.“開火車”讀詞語。
哪列火車開起來?這列火車開起來!
3.齊讀詞語。
4.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再認識幾個生字寶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識字六《古對今》。
5.簡單介紹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一篇對韻歌。像題目一樣,什么對什么這樣的句式就是對韻,也可以說是對對子。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的生字寶寶就隱藏在課文里,你們要用明亮的眼睛把他們找出來。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在文中畫出生字。下面聽老師來讀課文,你們要聽準字音,看清字形。
2.學生借助拼音先自讀課文,然后同桌合作互相糾正錯誤,先自學課文中的生字。
3.出示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園嚴寒酷暑晨朝霞楊)
(1)指名幾個學生帶拼音讀生字,教師及時表揚(你讀的真準確,你的聲音真響亮等),也可讓學生進行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我認為……)。
(2)齊讀會認的生字。
(3)去拼音男女生賽讀。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方式讀生字,一是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二是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4.給會認的字組詞記憶。
下面我們來給生字寶寶找一個小伙伴吧,誰來給他們組一組詞?
學生先自己組詞,然后教師出示詞語。
(方圓嚴寒酷暑早晨朝霞楊樹)
(1)選擇兩到三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2)“開火車”讀詞語。
5.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課文中不僅有讓我們會認的字,還有一些不僅要認,而且要準確書寫的字。
(古涼細夕李語香)
(1)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2)去拼音開火車讀生字。
(3)學生給生字組詞,然后教師呈現詞語。
(古今清涼細小夕陽李子語文香氣)
(4)齊讀詞語。
6.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涼、細、語”三個字。
先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偏旁、書寫應注意什么,再說一說自己的識字方法,接著教師范寫。“涼、細、語”都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學生在課本上練習書寫“涼、細、語”字。學生在寫的時候教師巡視,根據學生的書寫情況加以指導和評價。
(3)同桌結合,合作學習其余的生字,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加一加的方法,減一減方法等)。然后在班上交流每個字的識字方法,便于學生記憶生字。
三、朗讀課文,歸納總結。
1.課件出示整篇課文,以開火車的形式逐句讀課文。(這樣可以檢測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及時耐心指導朗讀)
2.分小節學習。
(1)指名讀第一小節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句里的字詞的意思,再結合圖片加深理解,幫助記憶。
以第一小節為例:
古對今,圓對方。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先出示這一小節的內容,指名讀。接著一句一句理解。學習古對今,就出示代表古、今的圖片,便于學生對比理解。然后分別是圓、方、嚴寒、酷暑、春暖、秋涼。借助圖片,再稍加解釋說明,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詞語意思,也能加深對對對子這種句式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齊讀這一小節的內容。
(2)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課文的二、三小節。
3.齊讀課文,感受課文的韻律。課文全部學完之后,再次完整地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4.出示課后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這篇課文讀起來非常順口,也很好記,里邊的生字詞語更需要我們用心掌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記一記這些詞語。
5.拓展延伸。教師引導學生課下搜集一些其他的'對韻歌,讀讀記記。或者試著自己寫幾句,與其他學生交流。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文化(結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課學深學透的基礎,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文化”、“感悟傳統經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資料生疑、質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涵
活動: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典體驗感悟實踐
活動:1、誦讀感受,體驗經典
2、交流感悟,結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和人文素養。交流這個環節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注著學生。
說明:
歸納是對共性的提煉,學生可能會發現都是氣勢很大的東西,類的升華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的規定值得我們仔細琢磨。
情趣盎然品文言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于“精華”二字,文言文作為課程內容,似乎已被反復固化,精確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復強調,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一味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將語法、文法講深講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權威意識”尤其突出,依賴教參的統一要求是教學活動變得極為機械,教師死輸硬灌,學生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整個過程忽視了學習主體,師生獨特的體驗無法融入整個教學的動態活動中,使整個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與創造性,最終文言文教學被簡單化的處理成了文言文誦記過程,并越來越呈現為單一化、模式化的過程,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了厭煩、畏懼、排斥心理。
《〈論語〉十則》作為傳統文言教學名篇,知識點、考點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是極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沒有按照常規的教學思路去教授,而是暫且“拋開”教學目標來與同學們談論起了厚重卻又富有情趣的中華傳統文化,同時也涉及到很多頗富哲理的歷史典故,同學們在這無拘無束自由暢談的課堂氣氛中表現的異常活躍與興奮,自然這一切都是在我的“陰謀”之中的,因為這一節課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撥開他們心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學習文言文的陰霾,告別他們一直恐懼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時代,同時我也沒有忘記這節課應該達到的教學目的。于是,我和同學們在探討影響中國人思想的宗教和學派時,便將他們的注意力慢慢的遷移到了儒家學派,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學生文化積累沉淀的基礎上進行的,先前的一段時間我和他們一直搜集和積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識,當然更偏重于儒家學派的知識積累,所以學生們談起來可謂“頭頭是道”,有的紛紛講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聞軼事,有的講“四書五經”,有的講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還講到一些古代社會的文化常識和社會人情風貌┅┅我感覺這時時機已經到了,便直接切入我們的主題,讓學生們來自主學習《論語》中的這十則,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的你一言我一語,所以學習起來就更有了勁頭。但是接下來一系列的問題又來了:何以為“仁”?仁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恕”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賢人”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們又有哪些思想主張呢?┅┅一系列的問題如雨后春筍般從學生們的腦瓜中涌了出來,誠然隱藏在古詩文中的微言大義,也在學生們的激烈討論與研究學習中得以深入透徹的理解,很明顯這其中有他們思想的痕跡,盡管有些想法顯得那樣稚嫩,但這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所得,這一點一直是我所企求達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興奮的加入到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之中,盡可能多的給他們提供資料,引導他們擴充知識面,加深對文本的深層次的理解。一節課在我與學生們的交流探討中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絲毫沒有減退,當然這其中充滿的更多的則是疑惑與企盼得到挖掘的沖動,于是,我便安排了這一節課的課外作業:圍繞本課內容搜集相關知識,深層次的理解領悟其中的微言大義;搜集更多的《論語》資料依此解決你心中的疑惑;寫寫你學習后的點滴感悟。
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我不禁又對文言文教學多了一些思考:(一)調動經驗,縮小差距。文言文、現代文是一脈相承的,許多的語詞、語句、語義是相同的,學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詳的成語、名言警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就會大大消除。同時,還應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歷史與政治學科,讓學生在自己熟知的“歷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作出研討。
(二)調動情感,關注體驗。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體的。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每每發現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冷漠無趣的所謂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的詩文似乎是與己無關,與情趣、精美無關的一堆符號。因此,調動經驗之后,還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的關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想象,讓生活幫助他們來理解文本,促使他們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以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感情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三)提高能力,激活課堂。語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結構表現于語言層面的品位、格局和發展的傾向,其核心是語感,語感的獲得說到底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形成。我們應該關注文言文的文本特點,憑借“注釋”、“文言空白”,憑借工具書來培養學生的文言思維能力,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學生知識與生活經驗,融入了學生情感體驗的文言文閱讀就是融入學生主體和個性見解的過程。,這從而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去把握文言文。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小組間的交流與探討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自由的言說”,自主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海德格爾曾說:“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語言本身具有提高人類修養、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價值,加之文言文作為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大量的精神財富,我們何不在這片深邃的海洋中積極探索,在古文的世界中盡情沐浴人文素養之光!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拼音教案01-14
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30
《語文樂園》教案10-11
語文《鶯》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