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教案

時間:2022-08-10 09:24:0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匯編8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匯編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3、借助兒歌了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了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游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游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余四指并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

  的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里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么?)

  二、閱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讀后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說雪地里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

  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來了小畫家。

  B、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群積累新詞:三五成群)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么稱這

  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1)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3)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1、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說說為什么稱這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2、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3、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么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系課前游戲說一說,然后完成文后練習讀讀連連。)

  4、討論二:為什么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閱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溫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說說閱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1讀對生字;

  2記一記蛙、睡;

  3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兒()同()我()力()

  用()幾()洞()成()為()

  四、教學板書

  雪地里的小畫家

  誰? 為什么?

  小雞圖-------------- 竹葉(圖)

  小狗圖-------------- 梅花(圖)

  小鴨圖-------------- 楓葉(圖)

  小馬圖-------------- 月牙(圖)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抓住貫穿課文的思想感情線索,領會課文的深刻寓意,認識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具備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難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課文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課文引用史料傳說的作用。

  (三)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閱讀分析課文。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文是怎樣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寫景抒情的?

  分析:本文的最大特點是,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寫景抒情。文章開頭兩段運用對比手法,表現了山西的新舊變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接著以“難老泉”為核心,以“難忘”精神為中心,既介紹了晉詞的名勝古跡,又引用了有關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以及名人詩文,多方面表現“難老”這一特點。讓讀者感受到,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正是有這種精神,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文化才會像“難老泉”一樣“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源遠流長。

  (二)本文是一篇晉祠游記,題為“難老泉”,是從晉祠或難老泉起筆的嗎?文章前后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本文沒有從晉祠或難老泉起筆。文章宕開筆墨,從山西寫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晉祠,由晉祠而“晉祠三絕”,由“三絕”而難老泉。前后內容由遠而近、由大到小,并有著鮮明的內在聯系,看似散漫的筆墨,始終緊扣著“難老”二字。開頭寫歷史的新陳代謝,使山西“難老”,太原“難老”,一派“繁榮、“歡樂”景象,實際是為下文抒寫對“難老泉”的觀感張本。寫晉祠“三絕”,“宋塑侍女”似乎仍在“呼喚”“說笑”,青春常在,“古柏齊年”歷經三千多年仍生機勃發,更是“難老”,這些記敘描寫,繼續為“難老泉”鋪墊。而“難老泉”自身,則長流不絕,“千年萬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創造”,“一手是工,一手是農”,取得令人“興奮”的業績,使難老泉更煥發青春。文章就是這樣以“難老泉”為核心,以“難老”精神為中心組合材料,熔景物、傳說、古跡、新貌于一爐,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三)文章運用抒情的筆調描寫晉祠和難老泉時,穿插了許多與景物有關的古史資料和傳說故事,這有什么作用?

  分析:答:本文穿插的古史資料,主要有酈道元《水經注》關于晉祠的記載,《山海經》關于晉水出源的說明等;穿插的傳說主要有“桐葉封弟”,“飲馬抽鞭,柳氏坐甕”、“張郎分水”等。前者表現晉祠景物的歷史真實性,后者賦予晉祠景物以神話浪漫色彩。二者相結合,說明晉祠歷史悠久,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傳統,也說明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斗爭,是他們用血汗和智慧,換來了綠水常青,江山不老,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難老泉》教案教案》。去掉這些材料,就將失去“難老”這一中心的深刻意義。

  (四)本文直接寫難老泉時,與《雨中登泰山》中寫泰山,《長江三峽》中寫三峽,在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方面,有什么異同?

  分析:三篇文章都運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但《雨》文、《長》文在描寫時更顯出濃墨重彩的特點。《難》文較多地使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如說難老泉“從地質考察,據說有兩萬萬年或者三萬萬年呢。據文字記載,‘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古時候的晉國因晉水而得名”,“晉祠背后的山叫懸甕山”,“泉水從一丈深的石巖里涌出來,真有點像從甕里涌出的樣子。水的流量不小,一秒鐘一點八噸。流水永遠不停,雨澇不增,天旱不減。水微溫,通常是18攝氏度。泉水澄清碧綠,像瀉玉潑翠一般。”這些文字,運用引資料、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難老泉的地質年代、地理位置、流量水溫以及常流不息的特點。《難》文寫難老泉,也引用了一些詩句,如引用李白詩句“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寫翠娥”,引用范仲淹詩句“千家灌禾稻,滿月江南田”等。這些引用,既用以描繪形象畫面,也用以表現難老泉的水質特點和灌溉農田的貢獻,兼有描寫和說明的作用。

  (五)本文是怎樣緊扣題目的“難老”二字展開描寫的?

  分析:課文標題是“難老泉”。“難老”為“題眼”。全文自始至終緊扣“難老”二字:寫山西,寫太原,都突出了他們的欣欣向榮,雖古老卻又充滿青春活力。記述晉祠諸多景觀,也時刻不忘交待其歷史之悠久而青春常在:“宋塑侍女”,站在那里將近一千年了,走近她們跟前,“仿佛聽見她們說笑的聲音”,不僅面容“不老”,連性格也還是跟年輕人一樣,還是愛說愛笑!“古柏齊年”也透露出極強的生命力。至于課文描述的主體“難老泉”則更是多側面地揭示了它的“難老”。先是由泉名而想象“那噴涌的水源,那長流的碧波,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接著介紹它的歷史,“倒是很老的”,但時至今日,其流量仍然“一秒鐘一點八噸”,“雨澇不增,天旱不減”,而且“澄清碧綠”,“瀉玉潑翠”,似乎依然豆蔻年華,楚楚動人。它“一邊支應新建的熱電廠的用水,一邊澆灌一千頃稻田”,“無限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正是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給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青春更加煥發。文章結尾,“五個年頭過去了”,“記憶還是新的”,仍以“難老”收筆。

  作者游晉祠,特別鐘情于“難老泉”,行文時時緊扣“難老”,唯恐一般介紹不夠,又旁征博引古代文史資料、民間傳說奇聞,用來加深印象,可見不是一般地賞景拾情,而是別有深意。作者是要借此來贊頌我們的人民,他們具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他們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創造了美好的文化,他們正在創造祖國的今天與未來。這種深情不是顯露于文字表面,但細心的讀者卻一定能發現!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難老泉》是一篇游記散文,閱讀時可從分析文章的結構入手。

  先要求學生用阿拉伯數字標好段的序號(全文共17個段落),快速閱讀一遍課文。邊默讀邊思考:全文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所寫的內容是什么?

  (同學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然后按思考題討論,教師根據同學發言歸納。)

  課文按照游蹤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段),寫“帶著濃摯的懷想”踏進山西及其省會太原。

  第二部分(3~15段)寫訪晉祠和難老泉的觀感。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又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3~4段),寫難老泉的名字和歷史。

  第二層(5~9段),寫晉祠的來歷和晉祠三絕。

  第三層(10~11段),寫有關難老泉的傳說和情況。

  第四層(12~15段),寫“不系舟”,張郎分水的傳說和今天人們對晉水的利用情況。

  第三部分(16~17段),總結全文,突出“最難忘的還是‘難老泉’”。

  (同學們只要把大的部分分對即可,對每部分所概括的段意不要求與教師說的完全相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

  3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過程與方法

  1、結合生活體驗,體會語句的優美。

  2、通過朗讀、交流、合作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體質疑,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2、揭題質疑,讓學生根據課題自主提問。

  教師歸納:暴風雨到來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境?暴風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內容。

  3、按課文順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了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繼引導、梳理、歸納并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后”的相關段落(7-10)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段。

  (2)說說自己在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點。

  (3)抓住文章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后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4)小結:抓住重點句子,了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疑。

  (1)讀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滅亡,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2)質疑。作者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喜歡的是暴風雨“去之后”的絢麗華美,是不是對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狂暴”覺得不美,不喜歡呢?

  3、讀課文1—6自然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通過文章描寫把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

  “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通過文章“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美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4、小結。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合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

  板書設計

  17 暴風雨的啟示

  來之前

  來之時 同樣具有美

  去之后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暴風雨的啟示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語文教案 篇4

  "是行動的種子。"我將以《談生命》說課為契機,借此與大家交流,希望成為教學改革中的一粒鋪路石,也愿我們的教學生命開出燦爛之花。

  一、說教材

  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寫的散文《談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目,上接梁實秋的散文《孩子》,下承吳伯簫的散文《菜園小記》,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課文以"春水""小樹"為喻,生動地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結合單元教學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反復朗讀,揣摩文意,學習作者用形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前者為重點,后者為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感受并吸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人生有著許多朦朧認識,通過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有關散文的一些知識,還可以通過聯想、想象感受鮮活的生命形象,進行哲理性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教法

  讀書之法,貴在熟讀精思。在整體構思的中,突出學法指導,抓住行文標志劃分層次,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后,觀看課件,直觀地感受文章所表現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引發對生命真諦的思考。于漪老師說過:"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運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一江春水"、"一課小樹"究竟有何特點,是否揭示出了生命的真諦呢?我嘗試著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賞析、評點。在輕松和諧、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對文中暫時不懂的地方,提交小組討論,討論不能解決再由老師啟發、點撥,老師在這里發揮了主導作用。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探究學法,讓學生思考最能體現生命本質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鼓勵學生把這一現象繪畫下來,或描述出來。另外,我還采用自創名言法,引導學生寫出對生命的感悟,這樣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大量的課件來展示生命現象及規律,激發學生的思考,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程序

  1、導入新課:世紀的風雨中,有一個奇女子,人稱"白歲老人"--冰心。她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詩文,令人仰慕。1947年寫下的散文《談生命》,在本世紀初,這文章被選入中學教材。有一種生命是不會隨歲月而老去的,那么生命到底要經歷怎樣的歷程?冰心老人又留給我們怎樣的思索呢?且看《談生命》。(1分鐘)

  (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引起思考。)

  2、明確學習目標:

  (1)分析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

  (2)反復閱讀,學習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抽象的事物。

  (3)思考: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是什么?(2分鐘)

  (明確目標,學習有的放矢。)

  3、輔導自學,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答疑。(10分鐘)

  (個別輔導,有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自學匯報

  (1)應知應會的知識點有什么?

  學生一:作者冰心簡介;

  學生二:詞語有: 清吟 梟鳥 蔭庇 芳馨

  學生三:文體是散文

  (2)結構內容手法,你知道什么?

  學生七嘴巴舌地展開匯報。

  (3)結合學習目標,逐題說說你的見解。

  (課堂是學生的天地,給學生充足發表見解的機會。)(6分鐘)

  5、精讀講析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經歷?

  (用課件輔助教學,演示江水的平和與激蕩的不同景象;再演示小樹的成長過程。觀看的同時讓學生復述課文的有關內容。)

  (2)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么?朗讀最后一層,找到主旨句。

  (3)找到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進行賞析。

  (4)思考最能體現生命本質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鼓勵學生把這一現象繪畫下來,或描述出來。并采用自創名言法,引導學生寫己對生命的感悟。(用課件輔助學生,完成創意設計。)

  (5):生命不是永遠快樂,順利時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遇到困難時,不要灰心,要勇敢地面對,堅信雷雨過后就是艷陽天。全文以"春水""小樹"為喻,寫出人生的不同境況,不同階段的美麗,給人啟迪。(18分鐘)

  (精讀賞析,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6、發散思維訓練

  (1)你學習之后,是否聯想到與生命有關的其他文章?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一:《敬畏生命》、《紫藤蘿瀑布》、《生命的意義》

  學生二:相同點是都在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不同點是用詩一樣的語言,寓深刻的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中。

  學生三:用了象征手法,用具體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

  (明確象征的手法,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難,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你是如何戰勝困難使自己變得堅強的?(6分鐘)

  7、一課一得的(2分鐘)(學生發言為主,教師鼓勵作結。)

  四、反思

  通過一節課,我們教給學生的畢竟有限,拓展思維,教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課件的使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很受學生歡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浪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雷鋒精神,做誠實、勤勞、關心別人的孩子。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歌頌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的詩歌。全詩共五小節,以問答的形式回憶雷鋒做好事及孩子們學習雷鋒的表現。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對課文的理解和朗讀領悟。

  教學方法:

  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借助于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大家喜歡聽歌曲嗎?(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學生說說為什么把雷鋒當成學習的榜樣?

  2、雷鋒叔叔已經犧牲了,可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嗎?(出示課題)

  3、認識生字:“雷”“鋒”。

  二、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

  1、課件出示教學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能準確認讀

  (2)、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詞后向組員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3)、能順利的朗讀課文。

  2、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學習效果,評選出本節課的“小博士”

  (1)、闖關大比拼:課件逐個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詞,讓學生認讀。

  (2)、找朋友,

  針對“我會寫”中的字,讓學生說說怎樣記住他們,并分別組詞,替他們找朋友。優勝者被評為“識字小博士”。

  (3)、有難大家幫

  學生質疑,大家共同討論、交流、解疑。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們來聽聽大家課文讀地怎樣。自己再認真讀讀。

  (1)、提出要求

  聲音宏亮

  認字準確,能讀準帶生字的句子。

  (2)、指名讀

  (3)、老師也來讀讀,大家幫老師提意見。

  (4)、組內練習,試讀課文。

  (5)、以組評比,選出“朗讀小博士”。

  5、我們再來學寫幾個字

  多媒體出示:冒、跡、滴、鋒、泥濘

  (1)、自愿當小老師

  選小老師教大家寫字。愿意選哪個字就教哪個字。

  (2)、鞏固練習:教師指導,選出“寫字小博士”

  三、鼓勵

  給評為“識字、朗讀、寫字”博士的小朋友戴上“博士帽”。

  四、延伸

  收集雷鋒的故事和資料。

  第二課時

  一、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二、擺出難題

  讀完課文,有個小朋友問:“老師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能幫他解答嗎?

  學生答。

  三、細讀課文,大膽解答。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說說在哪里找到雷鋒叔叔。

  小溪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照課文檢查

  2、詳讀課文1、2小節

  (1)、課件出示1、2節課文,男女對讀并填空。

  哪里需要幫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鋒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為什么這樣做?

  (3)、那我們就好好讀讀(自由讀、對讀、指名讀)

  3、小組內自學課文3、4小節

  4、出示第5小節,說說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四、總結課文,得出結論。

  五、朗讀背誦

  六、小記者行動

  1、我們也去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活雷鋒。

  2、小記者報道活雷鋒的事跡。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采用默讀的方式,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能夠用表格的形式歸納內容要點。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之樂和三味書屋之樂。

  3.試著站在小魯迅和大魯迅的視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字里行間去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試著采用默讀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頓,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筆下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不是枯燥無味,而是快樂的。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默讀法、朗讀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課文解讀中,教師要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課文比較長,學生初步學習默讀,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和足夠的默讀時間,教師也要耐心等待學生閱讀完整篇文章。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總是懷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樂、童年的苦澀、童年的驚心動魄。大作家魯迅被譽為“民族魂”,他有過怎樣的童年時光?讓我們閱讀課文,看看小時候的魯迅玩些什么,學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引發共鳴,激發閱讀興趣。

  (二)默讀感知

  1.默讀提示。

  默讀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式,與朗讀相比,默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默讀時,請大家注意:“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了解課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詞,可以猜讀或者暫時跳過去。默讀有字數的要求,每分鐘要到達五百字。我們可能暫時還到不了這個速度,但可以試著使用這種讀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2.默讀課文。

  本文共兩千五百多個字,大約需要五六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3.整體感知文章的基本結構。

  (1)本文的題目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過文章,再看看題目,你從題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標題用“從……到……”的句式,點明全文寫了兩個地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一個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個是讀書學習的地方。)

  (2)請你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句。(從開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這兩個部分連接起來的?(文章采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即課文第九段。)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的基本結構,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和段落,為快速把握文章的內容做好準備。

  (三)內容探究:百草園──我的樂園

  1.寫一寫。

  請你再次默讀課文,梳理文章的內容要點,并寫在下面的表格里。

  預設:

  部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第1課時)

  提示:學生梳理內容要點容易遺漏,教師提醒學生逐段梳理。難點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哪里的生活有樂趣?

  【設計意圖】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形成對照,乍看當然是百草園有樂趣。順利引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樂園”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

  預設:

  景物之樂:看看、摸摸、聽聽、爬爬、吃吃、捉蟲子、拔何首烏等。

  人事之樂:“我”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但從沒有見過美女蛇。

  “我”跟閏土的父親學捕鳥,“我”卻不大能用。

  4.讀一讀。

  (1)場景再現──美女蛇的神秘奇異。

  朗讀這段文字,哪些內容是長媽媽在講?哪些是小魯迅在聽?長媽媽為什么給小魯迅講這個故事呢?想象這個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領會、體驗當年小魯迅聽長媽媽講故事的時候,無盡的想象帶來的快樂。

  (2)內心展現──雪地捕鳥的驚心動魄。

  雪地捕鳥是百草園生活中的一件大樂事。你能體會一下小魯迅雪地捕鳥時的心情變化嗎?讀書時,請你用聲音的輕重緩急表達出來。

  教師帶學生重點學習雪地捕鳥過程中動詞的準確適用,抓住關鍵詞句做分析。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感受捕鳥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期待、緊張、興奮、遺憾,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

  5.議一議。

  請你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百草園的生活,并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

  示例:

  概括性詞語:有趣。

  依據: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充滿了樂趣。碧綠的菜畦,看著就讓人喜歡了;紫紅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極了;還有低唱的小蟲子,聲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過雪還可以捕鳥,這是一個有趣的百草園。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感知課文內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培養學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三味書屋──失去樂園的懷戀和恐懼。

  (1)朗讀課文第九段: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可“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

  (2)說說作者內心的情感。

  預設:

  文章說“不知道為什么”,然后三個“也許是因為”的連用,從一個小孩子的心里猜測,寫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園里淘氣、搞破壞,更害怕去那個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園里的一草一木當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懷戀。

  2.三味書屋──“后園”里的偷來的快樂。

  (1)三味書屋──枯燥無味。

  有同學說感受到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詞語:枯燥。

  依據: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個“也許”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書屋是因為干了壞事而受到懲罰,學生問老師“怪哉”老師也不會告訴學生,就只是讓學生讀書,在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書屋──你怎么看?

  示例:

  概括性詞語:快樂。

  依據: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可以偷偷跑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如果被老師發現了,大家就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然后是聽著老師入神的讀書聲而繼續游戲。這里雖然沒有百草園自由,但也有快樂。

  3.三味書屋──真正的快樂在哪里?

  (1)默讀“我就只讀書……終于到七言”。挖掘書屋生活真正的'快樂。

  (2)學業的進步才是真正的快樂。

  預設:

  “我就只讀書”的生活也快樂:學習生活很充實,老師對“我”的態度從“嚴厲”到“好”起來,讀的書多起來,對課的字也加起來,“終于到七言”。學業的進步是一個學生真正源于內心深處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段文字,是老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內容。讀懂此處,恐怕才算明白了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真情感:快樂、自豪而又懷戀,對老師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假如你是小魯迅,你覺得百草園的生活有趣味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魯迅呢?

  【設計意圖】在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感受作者傳達的美好情感,獲得人生的有益啟示。

  (五)課堂小結

  每個長大了的人,都對童年的生活有著特殊的感情,溫暖而又快樂。愿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記憶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生字詞語:按照田字格規范抄寫,注意筆順。

  2.默讀《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注意閱讀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內容,并把課文內容講給父母、親人聽。

  【設計意圖】1.重視漢字的書寫規范。2.熟習默讀,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語文教案 篇7

  沁園春·雪

  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二、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三、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投影)

  1.正音:分嬈遜數汗

  解詞:惟余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二)整體感知

  1.范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群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后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贊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后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為什么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后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后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范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梳理、總結、擴展

  1、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2、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后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不限。

  (感謝周陽中學張先福先生提供教案)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學習伽利略勇于創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學習巧妙的構思、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

  1、伽利略勇于創新的精神。

  2、巧妙的構思。

  學習難點

  記敘和描寫相結合。

  學習過程

  預習檢測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聳肩()倔強()卷帙() 滑稽()脈搏()不屑()

  2、解釋下列詞語。

  赫赫英名: 興高采烈: 竊竊私語: 心不在焉: 漫不經心:

  3、知識鏈接。

  古希臘在物理學說方面有兩大學派,一派以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為代表,另一派則以自然科學家阿基米德為代表。兩人皆是古代希臘蓍名的學者,但由于兩人的觀點和方法不同,其科學結論也就各異,并形成了鮮明的對立。亞里士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而阿基米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學實踐方法得出結論 1592年,伽利略來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科學活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學問題,如斜面運動、力的合成、拋射體運動等。他還對液體與熱學作了研究,發明了溫度計。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天文望遠鏡,并用這臺望遠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顆衛星圍繞它旋轉,金星和月亮一樣有盈有虧;土星有光環;太陽有黑子,能自轉。銀河是由于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這些發現為哥白尼、布魯諾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對教會的信條進行了嚴厲的打擊。

  第二年,他出版了《星際使者》,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他觀察到的天空現象,宣傳了他的觀點。1613年,他在羅馬發表了《論太陽黑子》。該書以書信形式明確指出了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托勒密學說是錯誤的。由此伽利略觸怒了教會,開始受到宗教裁制所的審訊。

  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羅倫薩出版了《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他在書中用三位學者對話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談話。討論了三個問題:1、證明地球在運動;2、充實哥白尼學說;3、地球的潮汐。《對話》總結了伽利略長期科研實踐中的各種科學發現,這部著作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但卻遭到了羅馬教會的反對。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長期的監禁。

  1636年,伽利略在監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偉大的著作《關于兩種新科學的對話》。該書于1638年在荷蘭出版。這部偉大著作同樣是以三人對話形式寫的。“第一天”是關于固體材料強度的問題,反駁了亞里士多德關于落體的速度依賴于其重量的觀點;“第二天”是關于內聚作用的原因,討論了杠桿原理的證明及梁的強度問題;“第三天”討論了勻速運動和自然加速運動;"第四天"是關于拋射體運動的討論。這一巨著從根本上否定的亞里士多德的運動學說。

  一、導入:

  生活是平淡的,卻又是美好的,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正是有了發現,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如此美好,社會才得到不斷地進步。今天我們要看看,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了什么奇跡。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課文內容把題目補充為一個完整的句子,注意記敘的六要素。

  2、課文是否就寫了伽利略這一個發現?

  3、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

  明確: (一)(1—7)擺動掛燈的啟示——發現自然的節奏原則。 (二)(8—12)寫伽利略的孩提和學生時代——對科學的不懈追求和獻身精神。 (三)(13—19)比薩斜塔上的實驗——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4、那么根據課文內容,課題要不要修改為“伽利略傳”等?

  三、再讀課文,自主思考:

  1、課文為什么要介紹伽利略孩童和學生時代的情況?

  2、認真閱讀課文。假如你是伽利略的導師,請你為他寫一個恰當的評語。

  提示: 他這敏銳的感官和觀察、思考、實驗能力與他孩提和學生時代是緊密相連的。

  速讀8——12段,明確:(1)不迷信權威。(2)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動腦。(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斷試驗,挑戰權威。(6)面對壓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四、小組合作,探究寫法。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展開的?這和普通的人物傳記按時間順序寫作有什么不同?你認為這樣的 構思巧妙在何處? (教師總結:全文是按照“擺動掛燈的啟示——學生和孩提時代的經歷——比薩斜塔上的實驗”的思路展開的。課文首先描寫了伽利略發現擺動規律的經過,寫得引人入勝,這就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然后再略寫伽利略孩童和學生時代的情況,接著再重點寫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的情況。這樣構思全文不僅使讀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兩個重大發現。而且讀來感到波瀾起伏,興趣盎然。) (教學提示: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教師應引導學生逐層深入,逐個解決。在“構思巧妙在何處?”這一問題上,可引導同學們自由探討,各抒己見,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記敘的寫法?哪些地方采用了描寫的寫法?

  3、對下列描寫性語句,從描寫的方法或角度進行賞析。

  (1)、第二段:“鏈條……似乎……,那盞……似乎……,盡管往返的距離越來越小”。加點字說明了什么?

  (2)、第五節“又是伽利略一個發瘋的念頭。”中的“又”字說明了什么?

  (3)、課文最后一部分描寫觀看隊伍的盛大和觀眾的“興高采烈”有何用作?

  五、拓展。

  1、收集比薩斜塔、亞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時代背景等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2、搜集有關其他科學家創造發明的小故事,結合課文說說他們成功的經驗。

  3、請運用“漫不經心、心不在焉、默默無聞、一勞永逸、興高采烈”等5個成語擴展成一段話。

  六、作業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學探索、科學實驗或者創造發明為內容,寫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時附上一篇總結成敗經驗的小匯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燕子語文的教案07-05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語文《秋游》教案10-20

語文《鶯》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