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語文教案1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挑山工語文教案1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當代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散文。
本課寫“我”在登泰山時碰到一位挑山工,發現他雖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總是不聲不響地從游人身邊走過,又悄悄地走在前頭去了。從挑山工的行動上悟出一條人生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本文用一個詞語“挑山工”作標題,表明本文以寫人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腳夫”的一種,本文指往山上、山下為別人挑貨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結構分析〕
文章共7個自然段,先介紹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個疑問,再寫“我”對挑山工的觀察,解決疑問;最后寫“我”的感悟。依這樣的思路去劃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在泰山上有許多的挑山工,他們挑著重擔,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這一段是“設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寫“我”用親眼所見的事實,證實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過與挑山工談話,弄清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作者詳細地記敘了他所觀察的一個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與“他”的登山“比賽”,證實他登山的速度確實不慢。作者帶著疑問去攀談,了解到其中的奧秘,解開疑團。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從挑山工的形象與話語中受到啟發教育。這一段是“感悟”。
〔語意理解〕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這句話寫出“我”觀察挑山工的地點。“隨處”一詞點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體力與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以北。長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偉壯麗。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禪,祭告天地。許多文人墨客也來泰山覽勝,留下精美詩篇與題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東升”“晚霞西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為泰山四大奇觀。泰山與華山、衡山、恒山、嵩山為我國著名的五大名山,稱“五岳”。
“登山的時候,他們一只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只胳膊隨著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使身體保持平衡。他們走的路線是折尺形的,從臺階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每轉一次身,扁擔換一次肩。這樣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
這4句話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貨登山時的主要特點。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貨登山的姿態,作者抓住兩只胳膊的分工與動作,寫出其協調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貨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寫出曲折向上的特點,又細致地描寫了在折尺線路上行走的特點;第4句科學地分析這樣登山的優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已經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前頭去了。等你發現,你會大吃一驚,以為他們像仙人那樣,是騰云駕霧趕上來的。”
這兩句用比較法,寫游人與挑山工登山的行為態度與效果的差別,用游人襯托挑山工登山之“神”,進一步證明他們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舉了游人登山的不同興致,但都以“游”和“玩”為目的,心情輕松,沒有重負,不必著力趕路,可以盡情地觀覽、賞玩;再對比寫挑山工,在游客“游”與“玩”中已經走到前邊去了。前文寫游客曾“從他們身邊走過”,這里寫他們又從游客身邊追過,而且是游客玩興正濃,毫無覺察情況下追過,這使游人驚詫不已,“認為他們像仙人,是騰云駕霧趕上來的”。“飽覽”,看個夠。“題句”,游覽時為留紀念而寫的語句。“騰云駕霧”,原指傳說中仙人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騰,本文寫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現在卻突然趕到前邊,于是“我”聯想到仙人騰云駕霧。作者借這個聯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態之“隱”。
“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樣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要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這是一位挑山工解釋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話。第1、2句把游人與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較,游人很“隨便”,挑山工卻步步踩實,不能耽誤。前者無時間限制,重玩樂;后者要把握時間,重堅持。兩相比較,其本質差異就十分鮮明了。第3、4句解釋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樣”,這是一種假設,“那樣”,指游客邊走邊玩的走法。“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指出這種走法的結果,即要拖很長時間,無法完成送貨上山的任務,自然得不到“腳費”,另外,貨擔沉重,拖的的時間越長,消耗體力越大。所以必須“一個勁兒往前走”,這是完成任務、達到成功的最好辦法。這段話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兩個秘訣:步步踏實,持續前行。
挑山工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并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云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岳,有許多人前來游覽。在游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游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游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么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么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并用事實說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后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啟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游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啟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為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況,并從中受到啟發。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并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著沉甸甸的物品;接著寫他們的動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只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折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么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我的疑問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于游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余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匯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齊走)并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后,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系實際說說這些話的含義。)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扎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作者用親身經歷解答了疑問。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匯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扎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著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扎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課后小結:
挑山工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第一段,了解挑山工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從事著一種特殊的工作,他們總是在陡峭的山上挑著很重的物品,艱難而執著地行進,為山上的人們送去生活用品。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們這篇課文中指的就是在泰山上以給人們挑貨物、行李上山為主要工作的山民。作者在登泰山時,從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先從生字開始,掃清理解課文的障礙。
(二)學習生字。
1.填寫生字表。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1)教師在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字音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應重點注意糾正容易讀錯的幾個字。
“鑿”讀“z2o”,不讀“zu^”。
“耽誤”的“耽”讀“d1n”,不讀“d1ng”。
“哲”應讀“zh6”,不能讀“z8”。
“黝”應讀“y%u”,不能讀“y^u”。
“甸”應讀“di4n”,不能讀“di1n”。
“膝蓋”的“膝”應讀“x9”,不能讀“q9”。
“拘束”的“束”應讀“sh)”,不能讀“s)”。
“轉身”的“轉”應讀“zhu3n”,不能讀“zhu4n”。
2.用多音字組詞,以更好地理解詞語。
3.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指出易錯的字。“泰”和“奏”都是上下結構,不同之處是“泰”字下部分是“ ”,但不能寫成“水”;“奏”字下部分”夭”,但不能寫成“禾”。
“褂”字的偏旁是“衤”,不是“礻”。
“騰”不能加上“艸”,也不能寫成“藤”。
“素”字的下部分是“糸”,而不是“系”。
“哲”字右上角是“斤”,不能多一點“斥”。
4.辨字組詞,加深記憶。
奏(演奏)誠(誠實)
泰(泰山)城(城市)
甩(甩動)樸(樸素)
用(作用)撲(撲滅)
耽(耽誤)折(曲折)
枕(枕頭)拆(拆遷)
(三)解釋詞語,理解詞義。
1.查字典解釋詞語。
飽覽:飽,充分;覽,觀看。看個夠的意思。
題句: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
流連:玩樂時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拘束:拘,約束、限制;束,控制。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包蘊:包含。
誦讀:念(詩文)。
驚異:感到意外、驚奇。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發亮。或指光線昏暗,看不清楚。
憨厚:憨,樸實。厚,老實、厚道。憨厚,樸實厚道。
心悅誠服:從心眼里佩服。悅,愉快。誠,真心。
意味深長:意思和情趣值得細細體會。
體味:仔細體會。
攀談:拉扯閑談。
騰云駕霧: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
2.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挑山工”,在泰山上給人挑貨物、行李上山為主要工作的山民。
“題句”一詞的“題”是寫上的意思。課文中指的是古人為留念而鑿刻在石壁上的詩句。
“哲理”一詞比較深奧,實際上是人生的根本原理,課文中指的是挑山工的話語簡明卻表達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晃悠”原義是晃蕩,搖擺不定。在課文中特指挑山工挑著重物,身子不穩,走路像要跌倒的樣子。
3.辨析詞義,理解詞語。
(1)近義詞。
拘束(拘謹、約束)體味(體會)
包蘊(包含、蘊含)晃悠(晃蕩)
(2)反義詞
拘束(灑脫)沉甸甸(輕飄飄)
憨厚(狡詐)樸素(華麗)
(四)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并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分析哪幾個自然段的關系比較密切,可以成為意義段;或哪個自然段意義比較具體,可以單獨成為一個意義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發表意見,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段意也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寫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實際速度卻比游人快。(概括地寫挑山工。)
第二段(第3、4、5、6自然段)寫“我”遇到一個挑山工,證實挑山工的速度的確比游人快,并搞清了為什么會這樣快的原因。(具體地寫一個挑山工。)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寫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啟迪和激勵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掌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并能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挑山工》這篇課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主要是合并幾段段意。也就是認真閱讀課文后,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再用簡練的語言把各段的段意連接起來,就能準確地概括主要內容了。因此,綜合各段段意,本課的主要內容是: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負重物,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并一直掛在書桌前激勵自己。
(五)學習第一段
1.導入新課: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這是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可是“挑山工”具體什么樣,都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仔細朗讀第一段,畫出重點詞語,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挑山工登山時,肩膀上有重擔,他們走起路來一條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條胳膊隨著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的,路線是折尺形,這樣走雖然比游人走的路線長,卻不比游人慢。)
請問: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走直線不是更近嗎?
(因為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的路線一是可以“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二是“可以省些力氣”。)
可是挑山工行走的速度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這個問題在作者心中打了一個問號,我想同學們也會覺得很奇怪,課文的第二段,作者就解開了這個謎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一點是肯定的,挑山工絕不會“騰云駕霧”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作業。
抄寫生字、新詞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重點詞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段,通過學習我們對挑山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學說一說挑山工主要有什么特點呢?
(肩挑重物,曲折向上,所走路程比游人多一倍。)
師: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程,可實際卻不比游人的速度慢,這就使作者由此產生了疑問。
板書:生疑
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把作者的疑問完整地敘述一遍。
(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的速度為什么并不慢?)
板書:挑山工并不慢
作者由觀察而生疑,同時也抓住了讀者,引人入勝。
(二)學習第二段。
“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這是個疑問,是個謎,怎樣才能解開這個謎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邊讀邊想:
1.作者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每次相遇挑山工在干什么?說明什么?
2.重點寫哪一次相遇,你怎么看出來的?
3.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謎是怎樣解開的?書上是怎樣寫的?挑山工的話包蘊著什么道理?
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地讀課文,反復讀書、討論,回答時可以互相補充。
(作者在山下、回馬嶺、五松亭和極頂遇到了挑山工。
在山下時,挑山工正挑擔上山;
到回馬嶺,挑山工在草地休息;
到五松亭,挑山工正在整理挑兒:
在極頂,挑山工正在交貨。
說明挑山工速度快。)
板書:
(作者重點寫了五松亭相遇,因為這一次有詳細的人物描寫和對話。
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謎就是通過和這位挑山工的攀談解開的。)
師:同學們講得很準確,我們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作者與挑山工的四次相遇,請同學們體會挑山工速度快的原因。
朗讀時只讀“相遇”的句子,不讀“攀談”的句子。
師:作者重點寫五松亭相遇,因為這次相遇使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請一位同學把這次相遇朗讀一遍,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部分內容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這部分內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話。
師:的確,正是挑山工的話使得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
板書:解疑
師:那么,挑山工是怎么說的?他的話包蘊著什么道理呢?請同學再讀挑山工的話。
(挑山工是這樣說的,“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
(挑山工的這番話很有哲理,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一個勁兒朝前走
師:請同學們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話畫下來,以此不斷鼓勵自己好好學習。
(三)小結第二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寫了作者與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點寫了在五松亭相遇攀談的情況,使作者從挑山工樸素的話語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里解開了心中之謎,并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哪個詞語能說明這一點呢?
(心悅誠服。)
師:不僅如此,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從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請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在學習這一段之前,請同學在第二段畫出作者描寫挑山工的詞語,然后讀一讀,想一想挑山工的樣子。
(“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他把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臉上顯出一絲得意的神色。”
從這些描寫中,我感覺這個挑山工很健康、樸實。紅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激勵自己。請同學們讀第三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畫畫?
(作者畫了一幅挑山工負重物上山的背影圖,因為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勵自己,所以作者畫了一幅這樣的畫。)
板書:
自勵
挑山工的精神
課文用畫畫自勵作為結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用這張畫來自勵,表現了他敬佩和贊揚挑山工的精神,這樣的結尾點明了中心,與開頭照應。)
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體會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踏實,永遠向前,才能達到目的的信心。)
(五)總結全文(指板書)
作者在文章開始提出了疑問→挑山工并不慢。然后與挑山工在泰山上四處相遇,并從挑山工的話中解開了心中之謎,因為挑山工“一個勁兒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贊揚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畫畫自勵,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同學們,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們的學習同樣如此,必須具有挑山工的這種“一個勁兒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挑山工這幅畫掛在心里,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最后我們用“耽誤”和“樸素”造句,學過的詞語要在生活中會用。
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造句,或留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
挑山工語文教案4
一、揭示難點,引導質疑。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說的話:
“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走的一條道?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選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話。讀完后,先讓學生認真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然后,再請一位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讀懂的內容。
2.仔細品味,尋找不同點。
(1)再讀這段文字,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是描寫“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寫“游人”的。分角色朗讀有關描寫“挑山工”與“游人”的句子。
(2)細細咀嚼這些句子,從中你發現“挑山工”與“游人”在登山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同點?出示表格,讓學生自主練習:
“我們”指(誰)_______ “你們”指(誰)_______
負重速度登山特點
結果_______(誰)跑到_______(誰)前邊去了
3.碰撞思維,引發疑問。
(1)面對表格中列出的這些不同點,以及這樣一個結果,你有哪些疑問?按常理,誰應該跑到誰前面去?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應該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實恰恰相反。造成這種與常理正好相反的結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無目的;挑山工腳踏實地。)
(3)從挑山工與游人的表現對比中,你覺得挑山工有著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導學生先討論后發言)
諸如:目標專一,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二、聯系生活,遷移運用。
1.挑山工的話蘊涵著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啟迪作用,請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你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嗎?
如:(1)龜兔賽跑;(2)笨鳥先飛;(3)身邊同學通過勤奮學習而后來居上的故事……
2.挑山工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有著怎樣的啟示呢?
三、練習朗讀,自能感悟。
我想你們不僅讀懂了挑山工的話,也一定會讓這段話深深地印刻在你們的記中。那么,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吧?選(指導朗讀,在讀中加深感悟。)
挑山工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4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用語言簡單概括。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鼓勵學生課前體驗,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學生簡介對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于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預習交流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四、學習生字
1、同桌交流識記字形并組詞。
2、匯報交流。
3、組內交流指導寫字,互評。
4、針對難點板書指導書寫。
五、初知內容
1、小組內輕聲朗讀課文。
2、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挑山工》是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傳統課文。課文講的是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通過本課教學較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多次反復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并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營造自主、互動、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課一開始,我就先用激勵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檢查自學、討論情況,從而引導課文的中心部分,然后從重點語句入手輻射全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自主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每讀一部分,教師均讓學生自主探究:你讀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嗎?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讀心理過程化,學生提出不懂的一些問題,大多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解決。教師只在適當之處給予點拔、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挑山工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能給課文劃分段落,寫出段落大意。
能力目標
能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思想內容。
思品目標
體會挑山工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達到目標就要踏踏實實、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學重點:
體會挑山工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達到目標就要踏踏實實、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學難點:
體會挑山工樸素的話語所蘊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學習21課,(板書:挑山工)大家齊讀課題。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通過預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挑山工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2)引導學生說說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進而引導學生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三、交流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試著寫出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2課時
一、課題質疑,導入課文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1課《挑山工》。
2.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你腦海中挑山工的樣子嗎?
二、細讀課文,感受理解
(一)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幅畫面呢?(最后一個自然段)誰能讀給大家聽聽?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們能從中體會到什么呢?再認真地讀讀書中的文字,你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二)引導自學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畫批符號把自己體會深的句子畫下來。自學批注后,可主動與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學成果。教師隨機指導
1.引導學生體會“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
(1)我們先來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誰來讀一讀。
(2)幫助學生理解“折尺形”路線
教師拿出折尺進行演示,使學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線。
思考討論:折尺形線路給挑山工帶來哪些方便與困難。
(方便:東西不碰臺階,節省力氣。困難:路程比游人長一倍。)
師:在長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們找到了這樣一種行走的路線-----折尺行路線,這樣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貨物,又保護了自己的膝蓋,還節省了力氣。這樣的一種路線的選擇,其實正是我們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閃光!一起來看看他們登山的情景。(播放課件)
(3)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沒有?用了感嘆號,你能從這個感嘆號讀懂什么?體會著讀一讀。
2.引導學生體會“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讀讀相關的段落,舉例說說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從作者與挑山工的攀談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3)讀出自己的體會。
3.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們,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長,與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那是為什么呢?挑山工又是怎樣把這個謎揭開的呢?找出挑山工的話,認真地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抓住“一個勁兒”體會:挑擔登山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炎熱,疲勞,饑餓,所挑重物因為不牢的滑脫等等情況,會隨時侵擾并影響他們的速度。想象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呢?
他說的話里包蘊著怎樣的哲理?
(2)有感情地讀讀挑山工說的話。
(四)孩子們,讓我們再回到課文的第七段,想想,課文最后的這個“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小結:原來這個“它”表面看是指這幅畫,其實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馮驥才爺爺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需要嗎?把這幅畫也掛在我們的心里吧!
三、結合畫面,動筆升華
請你為課文中的這幅圖畫題詩或題詞。
四、課后作業
寫出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并練習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挑山工語文教案7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并從中受到啟迪。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局部,了解本組布置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樣的人?預習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同學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局部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同學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線帶來什么問題?(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么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么意思?(充沛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么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驚訝,覺得不可理解。)
四、安排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同學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同學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身朗讀第三自然段,考慮問題:在登山途中,“俺”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么情況下相遇的?
2.同學按要求自學考慮。
3.討論交流。
“俺”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么一起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俺們很快就超越了他”,但后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俺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么意思?(閑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疑惑之謎”。)作者的“疑惑之謎”是什么?
作者的這個“疑惑之謎”是怎樣發生的?聯系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游人的對比發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同學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俺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呢?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同學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么?(包括。)“意味深長”是什么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同學緊扣關鍵詞語,比較游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作者為什么說“俺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俺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只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時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身向前。)
七、安排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同學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系起來可以成為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同學朗讀考慮,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長,但卻經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啟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云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安排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挑山工語文教案8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并從中受到啟迪。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了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樣的人?預習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線帶來什么問題?(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么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么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么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么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后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么意思?(閑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么?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系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游人的對比產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呢?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長”是什么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游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系起來可以成為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啟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云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挑山工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我們游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習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
溜( )貨( )奏( )衡( )誦( )
留( )貿( )泰( )橫( )頌( )
杖( )肌( )耽( )誤( )哲( )
仗( )機( )枕( )娛( )折( )
4.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2)騰云駕霧指什么?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況下相遇?
(2)攀談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2)攀談就是閑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1)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
(3)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這么多不一樣呢?
3.交流:
(1)略
(2)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3)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話是什么?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里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么?實際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后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后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挑山工語文教案10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啟動思維
1、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圖揭重點,激活思維
1、文中具體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畫下來,請大家看一看。(把圖端端正正掛在黑板中央)
2、找出與圖相對應的小節。
3、根據預習,自由選擇情感朗讀
(評析:此環節利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課文的中心內容,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創造時間條件,并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自由選擇情感朗讀,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
4、讀完這一節你們對作者的這種作法有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泰山美景那么多,為什么畫這樣一幅畫?
(2)為什么一直把他掛在書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評析:根據小節內容,自由思考,自由提問,教師只做整理、排序、篩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潛心會文,主動思維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果索因。教師提供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樣的?他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①看書說;②看圖綜合說;③自己感受說;④指導讀書。
教師相機點撥: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特征。
2、我見挑山工幾次超過我們,為什么感到驚訝?
引導學生聯系前文找出挑山工與游人的不同點,并相機板書。(見板書設計 )
3、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呢?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挑山工說的那段話,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話。
4、擬出關鍵詞并板書。(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5、我從挑山工的話里聽出了什么?
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評析:此三個問題圍繞學生的疑問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達,超文思維
1、自我檢測自己的問題;
2、聽了挑山工的話有何想法,對你有何啟發?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或聯系曾經看過的寓言、童話。
3、激情總結:
其實,不僅那位作家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請你用一句話表達一下你的需要?
(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里,內化為自我認識)(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里,內化為自我認識)
4、作業 設計
1、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寫下來。
2、填空: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評: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寓意較深。按部就班的講解務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使文章支離破碎。根據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膽取舍,即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學習中心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時間條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自問、自索、自答、自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附板書設計 :
挑山工 負重 緩慢 路長
(一個勁兒朝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游人 輕松 輕快 路短
挑山工語文教案11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初讀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復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并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么?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③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聯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 │
游人多?
c、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
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于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 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 )括出。并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匯報后,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為什么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并指著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么?第二個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么?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著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著“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 4 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沒挑子
路程長 一條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個勁兒走 玩玩鬧鬧
挑山工語文教案12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
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
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
家庭作業 (初讀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復習: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并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么?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③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聯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 │
游人多?
c、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
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于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 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 )括出。并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匯報后,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為什么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并指著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么?第二個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么?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著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著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 4 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沒挑子
路程長 一條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個勁兒走 玩玩鬧鬧
↓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挑山工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我們游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習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⑴ 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⑵ 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⑶ 讀生字組詞。
⑷ 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⑸ 組詞:
溜( ) 貨( ) 奏( ) 衡( ) 誦( )
留( ) 貿( ) 泰( ) 橫( ) 頌( )
杖( ) 肌( ) 耽( ) 誤( ) 哲( )
仗( ) 機( ) 枕( ) 娛( ) 折( )
5、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⑴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⑶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⑷ 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⑴ 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⑵ “騰云駕霧”指什么?
2、交流:
⑴ 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⑵ 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⑶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況下相遇?
⑵ “攀談”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⑵ 攀談就是閑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⑴ 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
⑶ 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這么多不一樣呢?
3、交流:
⑴ 略
⑵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⑶ 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⑴ “包蘊”“哲理”分別是什么意思。
⑵ 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⑴ “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⑵ 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⑴ 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話是什么?
⑵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里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么?實際指什么?
3、交流:
⑴ 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后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⑵ 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⑶ 這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后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難點一是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二是引導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1、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組討論,互相啟發,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讀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利用視頻資料──情景劇的播放,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師生互動的活動設計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挑山工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理解課文
1..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2.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13《挑山工》教學設計
3.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4.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5.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說一說通過朗讀課文,你對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1) “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 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聯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 聯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三、積累拓展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鼓勵學生說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板書設計: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 時間卻不多
腳踏實地
奮力登攀
【挑山工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挑山工》09-28
語文教案:《挑山工》07-20
挑山工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挑山工》13篇07-20
《挑山工》教案04-12
《挑山工》教案08-24
《挑山工》教案04-12
挑山工教案09-11
課文《挑山工》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