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情景
1.同學們,你們愛聽神話故事嗎?你聽過哪些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神話故事(板書:女媧補天)生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提問題)
3.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這個神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⑴自由讀文,標出小節。⑵畫出不認識的字,利用的方法,讀準字音。
2.檢查識字情況。利用字卡或電腦出示本課生字,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生自讀課文,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
2.再讀課文,小組內談談對女媧的看法。(老師相機引導女媧的不畏艱難)
3.小組匯報學習討論的結果。
4.指名讀課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指導學生帶著對女媧的欽佩、喜愛再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出示生字條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騰、禍”
1.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漂亮?
2.師范寫,生書空。
3.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五、總結全文
1.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2.課下讀有關的神話故事。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同時呈現,比較題意
1.人間最難舍的情就是“離別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離別遠行就意味著天各一方,很難有再見面的機會。因此,古人對離別的感受特別深。臨別時,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遠行的人,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詩常見的一種主題。這一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李白和王維這兩位詩人的離別境界,一同見證兩對好朋友的深厚友誼。
2.自讀詩題,感悟節奏,領悟詩題之意。
【課件出示: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課件出示:比較兩首詩的詩題,你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一:【課件出示:都有一個“送”字,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離別遠行就意味著天各一方,很難有再見面的機會。因此,古人對離別的感受特別深,他們寫出來的詩也特別精彩。]
預設二:【課件出示:都有地名,“廣陵”和“安西”。 】(引導學生利用注釋來理解。)
廣陵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的都市;安西在現在的新疆的最西邊,那時是唐朝的西域邊關。從首都長安出發,要穿越幾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達那里。
預設三:【課件出示:都有一個人名,一個是“孟浩然”,一個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但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己。元二是王維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稱元二。
4.【課件出示:題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邊關、保家衛國的。)
現在你能說說這兩個題目的意思了嗎?誰送別誰去哪里?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課件出示:兩首詩】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讀“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讀第四聲。
3.【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與“西出陽關無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卻不一樣。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維自己。
“西辭”指向西告別,往東而去; “西出”指向東告別,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釋,并仔細觀察插圖,理解并交流兩首詩的大概意思。【課件出示:詩意】
5.誦讀這兩首詩。要求讀得有節奏, 讀得有韻味。
三、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輕聲讀讀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課件出示:第一首詩】
預設一:【課件出示:煙花三月──賞一幅風景】
1.煙花三月──陽春三月,楊柳花開,風一吹,遠遠看去,白蒙蒙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了送別的時間。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游的季節。)
2.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里,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卻無法同游,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么呢?(因為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那里是珠連繡戶,弦管聲歌,令人神往。)一齊讀讀這兩句【課件出示:前兩行詩】。
預設二:【課件出示:孤帆遠影──品一個“孤”字】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課件出示:按理說,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是千帆競渡,可李白為什么說是“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是”,此時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因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獨。]
2.是啊,過盡千帆眼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課件出示】
3.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你還會覺得它僅僅是“一條小船”的意思嗎?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遠去而感到孤獨、孤單、傷感……)
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課件出示:第三句】(生齊讀全句。)
4.想象相聚畫面
【課件出示】幸福快樂的日子就這樣被這無情的“孤帆遠影”帶走了……【課件出示:全詩】(生齊讀全詩。)
預設三:【課件出示:碧空長江──賞一個“盡”字】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2.滾滾長江水,流不盡心中情啊。唐人寫送別詩,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幾首詩里寫的一樣。【課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斷;水,波濤蕩漾;水,一逝不返。水流無限,別情無限。可如今這種別情離恨只能化成滾滾的東流水,向天邊流去,向揚州流去。【課件出示:全詩】一齊讀全詩。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
5.讓我們把詩人的這種離愁別緒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吧。
【課件出示:全詩】練讀──個別讀──齊讀──【課件出示:范讀。】
(二)《送元二使安西》
【課件展示:渭城的繁華與安西的蕭條景象。】
自古人生重離別。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料,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間風?自由讀詩后填空:【課件展示】【課件展示】
預設一:多一份“無故人”的凄涼與關切
1.【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課件出示: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來陪你──(喝酒,吟詩……)】
2.【課件出示:西出陽關又豈止是沒有朋友呢?西出陽關就沒有──父母、兄弟、妻兒……】
3.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一句話──【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預設二:更多了一杯離別的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課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傳遞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實往往是“醉不成歡慘將別”。于是,酒到酣處人寂寞,酒香飄處別情濃。正像另外幾首詩所寫的,讀【課件出示】
這濃濃的離情,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這樣的一首纏綿悱惻的詩──【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齊讀)。【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讀】
四、回顧全文,歸納升華
1.兩位詩人就這樣送別了朋友,朋友遠行了,留給詩人的是一種怎樣的愁緒呢?
2.“自古多情傷離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朋友走了,詩人還在反復吟誦著這兩首詩──【課件出示:兩首詩】(齊讀。)
五、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位詩人的離別世界,見證到詩人與朋友的那份真摯友誼,感受到他們替朋友擔憂、為朋友祝福的那顆真誠的心,確實是感同身受。【課件出示:對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間一壺酒,友情是江上一葉舟,友情是月夜獨登樓,友情是庭深小徑幽。對于我們,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們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樂作業:
【課件出示:課后我們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別詩,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離別情懷。】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掌握18個新詞。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概括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4.續編《窮人》的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掌握18個新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三)理清文章的層次。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教學過程
(一)導言: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窮人》。(教師板書課題。)
(二)解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1.提問:誰為大家讀一下預習提示中的第一句話,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
2.老師可以把小資料中的內容,再介紹給學生聽,豐富他們的知識,加深對作者及課文內容的理解。
3.解題:這篇課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統治下的窮人們的悲慘生活。所以本文以《窮人》為題。
(三)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要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掌握18個新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的層次;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先標出自然段序號,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本課自然段較多,共有27個自然段,要求學生細心地標正確序號。
(五)自學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了解字義。
(六)檢查預習情況。
1.說說下列字在寫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濺 怨 填 唉
“濺”字的右邊是“戔”,不要寫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寫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寫成“巳”;“填”右邊是“真”,不要少寫一橫;“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寫成“失”。
2.給下面加粗的字標上正確的讀音。
勉強 仍舊 模樣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強的“強”應讀“qi3ng”,而不是“qi2ng”;仍舊的“仍”應讀“r6ng”,不是“r5ng”;模樣的“模”應讀“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應讀“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應讀“w*”,不讀“w(”。
3.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舒適 顧惜 勉強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師要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比如前4個詞,可以找出它們的近義詞來理解詞義:“舒適”的意思就是舒服;“顧惜”的意思是愛惜;“勉強”的意思是將就、湊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詞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過查字典來理解詞義:比如“黧黑”這個詞,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帶黃的顏色,進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黃。“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過查字典和聯系課文具體語言環境相結合的方法來理解詞義:“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學生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有哪些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這里只要能把課文的主要情節說出來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層次。
快速瀏覽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她已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
(九)練習讀課文,在最讓你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讀完后讓學生說說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抓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她的美好心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窮人》。
(板書課題)
(二)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狀況的語句,體會她們一家的生活處境。從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貧困:“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都已經是深夜了,還沒有回來,為了養家糊口,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險。“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邊等丈夫一邊織補破帆,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這種貧苦的生活還是靠著桑娜勤勞能干和漁夫冒著生命危險來維持的。這時老師可以追問:窮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樣呢?從中你能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通過讀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溫暖而舒適”的,“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家境雖然貧寒,但桑娜卻把它收拾得干凈利落,“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可見桑娜是個勤勞能干的`家庭主婦。
2.自己讀第一段,說說這段主要寫什么?
讀完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這段主要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四)學習第二段。
1.過渡:在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打魚的丈夫,她為丈夫的安危擔憂,不但無心睡覺,甚至連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張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見。這時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西蒙。
2.找一個同學從第3自然段“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一直讀到第6自然段完。
3.學生讀完后,老師接著說:當桑娜焦急地推開門后,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4.再找一個同學讀第7自然段。
5.學生讀完后,老師提問:通過朗讀,你體會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貧苦,“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對著門口放著一張稻草鋪。可憐的西蒙早已死去,臨死前她沒有打擾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蓋在兩個孩子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腳,給他們最后的母愛。
6.過渡:這觸目驚心、使人落淚的情景,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動心,何況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讀8~11自然段,畫出桑娜面對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在學生談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時候,老師適時出示兩個重點句,引導學生抓重點詞,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提問:“非這樣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為什么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因為桑娜看到兩個可愛的小孩沒有了母親的撫養,所以沒有多加考慮,就把他們抱回家。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學習第一段,體會貓的古怪。
1、自由輕聲朗讀第一段,想想你讀懂什么?
2、指名學生說說讀懂什么。
板書(卡片):老實貪玩盡職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
膽小古怪不高興一聲也不吭
3、讀板書。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選自己喜歡的一種形式,填進黑板上寫貓性格的詞。
5、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按一種形式,擺貓性格古怪的詞。
6、指名學生具體地講講貓的性格為什么古怪?
7、教師領說黑板上的句子。
8、看來,這段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這種方法叫做摘錄法。
9、教師領讀第一小節。
課文是用什么句式把貓的老實、領玩、盡職的矛盾性格連起來的?(說它……的確……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說說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出示: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說說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讀第一段,體會情感。
1、貓的性格這樣古怪,作者喜歡嗎?再讀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歡貓?
比較: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臟腳印。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第一句體現出什么感情?
女同學讀出第一句中的討厭感情,男同學讀出第二句中
喜歡的語氣。
2、還找出了哪些句子?(它還會豐富多腔地……)
(1)師:貓的聲音有長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說話……
(2)指名讀這句句子。
3、還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師覺得貓捉老鼠時,老舍爺爺也特別喜歡。
(1)“盡職”、“閉息凝視”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閉息凝視——————( )
一連就是幾個鐘頭——( )(專心、耐心、決心)
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
(3)指名讀貓捉老鼠的句子,讀出專心、耐心、決心。
5、師:課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再讀讀第一段,找出剛才沒有讀的句子。讀出味道。
三、朗讀第一大段。
師:讀著讀著我們也喜歡上了貓,朗讀全文。
四、寫作練習。
師:老舍爺爺把這只古怪的貓寫得這么可愛,真不愧為語言大師。老師這里有幾幅圖,同學們可以用“說它……
的確……可是”的句式,圍繞一句話來寫。
五、學生寫作。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貓》教學設計之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在觀察中抓事物特點的能力。
2.訓練學生運用“摘句歸納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學生明確、完整、簡潔地表達段意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3.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踩印幾朵小梅花”、“淘氣”、“絕不會”等詞和詞組所表達的感情。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無優無慮”、“生氣勃勃”造句。
5.背誦課文第4節。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反復誦讀,理解、積累字詞。
2能力目標: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讀課文理解,積累字詞。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的方法。
二、課前預習作業(1):課前反復誦讀,積累字詞
踞(jù)在 薄(bó)陰 幾綹(liǔ) 穹(qióng )門
棱(léng)角 塵滓(zǐ) 皺纈(xié) 什剎(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睞(móu)(lài)
2)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三、導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點評。
2展示目標。
3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詩文集《蹤跡》。
4自學過程:根據朗讀要求,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內反復品味其妙處,并個別展示,由學生互相點評。
5合作探究: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跳讀課文,思考問題,找出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寫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4)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寫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四、小結本課時內容(學生展示)
五、當堂檢測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陰 幾綹( ) 穹( )門
棱( )角 塵滓( ) 皺纈( ) 什剎(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睞( )( )
2、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 ,字 ,號 ,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詩文集《 》。
3、在橫線上填上動詞,并且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梅雨潭閃閃的綠色 著我們;我們開始 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著草, 著亂石,小心 身下去,又 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
2)“我用手 著你, 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著她了。我 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六、課后作業:背誦課文第三段,體會修辭
七、課后反思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7-06
小學語文教案05-29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02-28
有關小學語文的教案04-12
小學語文教案04-12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7-21
小學語文《雷雨》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