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匯總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本課教學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規律及創新教學的理論,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為師生提供一個創新互動空間,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緊扣教學重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教材為憑借,訓練感情朗讀。通過錄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學生在情景中強化認知,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內容:全文
教學目的:
1、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難點、關鍵:
1、利用電化教學手段,體會潮的壯觀。
2、緊扣重點詞句,指導感情朗讀。
教具準備:錄像,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圖、復習導入新課。
師: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1、請比一比:“觀潮”和“天下奇觀”的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3、潮來前的情景是怎樣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書。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觀潮》,PowerPoint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學習目標:
1、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表達方法。
二、欣賞錄像,感受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PowerPoint出示蘇東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引導齊讀。激發學生情感,欣賞錄像,引入學習課文。
PowerPoint出示學習方法齊讀
學習方法:
1、自由讀課文,說說讀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
2、抓重點詞句品讀體會、積累。
三、自由學習課文
1、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匯報學習成果。
2、質疑,討論,解疑。
3、小結,PowerPoint出示板書。
四、精讀“潮來時”部分的重點句子
設想: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幫助理解,又幫助記憶。
教法:PowerPoint出示,圖句結合,指導品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
好像悶雷滾動。(鼓勵學生想象,主動模擬悶雷滾動的聲音,并讀出隆隆的感覺。)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表演沸騰的場面“跳著、叫著、喊著”,指導讀出驚喜的感覺,理解“人聲鼎沸、沸騰”)
3、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
逐漸拉長,
變粗,橫貫江面。(同桌互讀,讀出激動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
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分組比賽讀,讀出壯觀的感覺。)
5、浪潮越來越近,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個別賽讀,讀出雄偉氣勢。教師鼓勵,與學生一起鼓掌。)
6、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來。(教師試讀,學生評價。)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賽讀“潮來時”部分。
8、小結,課件出示練習,反饋學習情況。
五、學習“潮過后”部分
齊讀,談潮過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書。
六、PowerPoint再出示蘇東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總結全文。
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希望把今天學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七、拓展練習
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方法,仿寫飛沙灘的潮,用上課文
的好詞佳句。
八、布置作業
1、繼續仿寫。
2、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中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4.培養學生同情人、幫助人的愛心,受到助人為樂的教育。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下雨天,人們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趕路,在慌亂中,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發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
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內容使你最受感動?請結合具體詞句談一談。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
1.孩子們幫姑娘撿蘋果。“跑、撿、說、解、揮、站、喊”寫出了孩子們撿蘋果的動作。
2.過路人幫姑娘撿蘋果。他們當中有年輕的司機,有白發的老爺爺。“伸、笑、跳、撿”寫出了他們撿蘋果的動作。
教師引導:急匆匆冒雨趕路的過路人,他們為什么也和孩子們一起幫姑娘檢蘋果?
(因為他們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他們被孩子們的行動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變化?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著急、發愁——擔心、焦慮——高興、感動。)
4.出示文中插圖,觀察描述撿蘋果時馬路上熱鬧的情景。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四、五自然段。
五、小組自學,應重點完成以下問題
(l)“這一切來得這樣突然,又結束得這樣迅速”一句中“這一切”指什么?為什么這樣說?
(2)孩子們為什么唱著歌走了?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六、解決疑點
結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點寫雨中發生的一件事,為什么開頭兩段要寫景呢?
引導學生弄清:
前二段描寫的作用:①點明時間。②突出了當時的環境,為下文姑娘撒蘋果和孩子們撿蘋果作了鋪墊。③美麗的雨景和人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融為一體。
相機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
七、理清順序,練習復述
八、總結
讓學生談收獲。(內容、寫法、思想)
九、布置作業
1.把《雨中》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伙伴聽。
2.積累一些描寫雨景的語段。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通過聯系上下文、對比等形式理解詞句。通過反復朗讀,看課文插圖、錄像、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樂。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內容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新意。
2.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領會其深刻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的小節。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收集有關名人的名言警句。
教學重難點:會歸納總結本單元及本學期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⒈談話導入: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有關異域風情的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請你根據課件提示的內容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2.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本組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的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我從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我從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_____________
我還有很多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與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組合,分小組進行討論,并交流心得。
4.進行交流評價。
5.各小組進行補充。
6.交流完后辦一份異域風情手抄報(或剪貼報、黑板報)。
[采用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收獲進行發布,使學生的認知得以強化,思維得以發展。]
二、日積月累
1.自由讀名人名言。
*你若要重視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果實的事業是尊重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罷,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泰戈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普希金
2.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這幾個名人。
3.熟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對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強調奉獻的精神;雪萊的名言激勵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工作、事業上的困難,遇事不悲觀失望;泰戈爾的名言贊頌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心平氣和地坦然面對一切。)
5.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看誰背得快。
6.你還讀過這幾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讀給大家聽。
三、趣味語文
1.閱讀趣味語文,想想講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處在哪里)。
《手表廣告》言外之意是說這家鐘表公司的產品質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說》給人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交通告示》幽默風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機注意交通安全──市區內限速30英里;超過60英里,要接受處罰;超過80英里,就會有安全隱患與生命危險。
3.朗讀比賽。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語文材料。
教師也可相機補充一些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通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系,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通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的閱歷少、生活經驗不豐富,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制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對話。
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或閱讀經驗,讓學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學生的反思,得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學生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課前布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制作教學課件。
【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并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 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么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后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后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并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里: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么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么了
(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拜訪了山中的眾多好朋友,他們都是誰呢(學生回顧課文內容)
師: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是人類的朋友,愿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大自然。請你帶著自己的體會將課文朗讀一遍。
(四)仿寫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討論明確:(圖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讀5節,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試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稱。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隨自然的音樂,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幾名同學讀出自己的句子,評析。)
(五)、體驗與反思
體驗:學生活動:
①講述自己與自然美景親密接觸的經歷。
②回想自己以前閱讀過的有關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靈感的文章,并與同學分享。
(預設:農村同學大多數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老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就可以,把時間讓給學生。)
(說明:通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這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讀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問題:
1、文章體現了人與自然一種怎樣的關系
2、生活中人與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么
4、學生自由發言。
5、師總結:(圖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我相信,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聲。
(六)、作業布置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必做)
②利用課余時間來“田野訪友”,試著與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訪友”為題,寫一個片斷,表達你對自然的熱愛和由景物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②③選做)
(七)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能力,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3、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借助資料理解文中關鍵詞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通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整體把握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八單元,請把書翻到單元導語,自己認真讀一讀,看一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什么?編者對我們學習這一單元提出了哪些建議。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歸納
3、談話導入:說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獨立枝頭的臘梅,它們都跟隨著四季的腳步裝點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不期而遇的驚喜,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些花,我們來交流一下。
二、學習課文:
1、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會寫些什么?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具體寫了些什么內容?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讀課文2-3段,邊讀邊想:在眾多的花中,人們為什么特別喜愛梅花和牡丹?
2、導讀第二段:
(1)自由朗讀,在人們喜愛梅花的三個原因中,哪個原因最重要?
(2)學習《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品格。
指名朗讀,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點?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指導朗讀,把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帶進誦讀中。
(3)還能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理解“歲寒三友”“四君子”中蘊藏的情感。
(4)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中國歷史上具有堅強不屈品格的人物。
(5)學生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作業: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后部分
教學重點:以不同表達式的讀來理解課文的含義。
教學過程:
回顧課文:
文章具體寫了些什么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導讀第3段。
自由朗讀,在人們喜愛牡丹的三個原因中,哪個原因最重要?
學習“傳說”部分,感悟牡丹剛直不阿的精神。
自由讀,說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
指導朗讀,把對牡丹的喜愛和贊美帶進誦讀中
教師結合課前的資料,介紹中國歷史上剛直不阿的人物。
學生感情朗讀第3段。
導讀第四段:
自由朗讀,說說這八種名花有名的原因。
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說說這八種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結:中國是花的國度,賞花,愛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入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根據名花的風姿色彩,融會進自己的情感體驗,給名花賦予了一定的象征意義,它們有的表現人格尊嚴,有的象征剛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們對潔身自好,不怕強權的贊美。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花也漸漸成為了一個城市的象征,
學習第五,六段
自由讀第五段,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了什么?
你還知道哪些市花。
師:花好還要人種,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種花的行列,不僅是因為花美化環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著人產美好的情感。
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收集花的象征含義。做成資料卡。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
3、了解列舉數字的作用。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謎語:
出示謎語:(齊讀)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見,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
出示課題。
2、有關太陽的神話、傳說、故事:
太陽給人類送來了光明與溫暖,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太陽的故事。
看,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陽──三足烏。(出示圖片)
(師講述:太陽的傳說)
3、過渡語:
我們的課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開頭的。
學生齊讀,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問題呢?
⑴ 這些神話故事反映了人類在遠古時代對太陽的認識。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讀者的興趣。
現在人們對太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4、聽課文錄音,思考:
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太陽?
(板書:特點關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
太陽是個大火球。
太陽這個“大火球”有什么特點?各用一個字概括。
2、分析指導:
遠:距離地球1.5億公里。在學生回答時,出示有關的圖片。
問,課文是分幾步來說明太陽的“遠”的?(列數字、比較)
齊讀有關的句子。
教師小結。
(出示要點)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太陽的“遠”,
再用比較的方法讓人形象地感到太陽的距離遠。
學生齊讀要點。
3、學生自學“大”和“熱”:
大:130萬個地球。
熱:表面溫度6000度,中心溫度更高。
分小組自學,自學后交流,說說課文中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的?
4、能不能把太陽的這些特點連起來說?
剛才同學的話中運用了許多數字,用了這些數字有什么好處?
通過列舉數字和比較,可以給人留下比較清晰的印象。
5、教師小結:
太陽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恒星,它有巨大的質量和引力,它與地球距離有1.5億公里,那么遙遠。
出示關聯詞練習:
⑴ ( )太陽離我們很遠,( )我們看太陽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⑵ 我們看太陽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太陽離地球太遠了。
⑶ (雖然)太陽很大,(但是)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看起來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關聯詞,為什么?
第二句呢?這是什么句?(指名讀句子)
第三句有幾層意思,誰能正確填寫?
齊讀練習。
太陽( )離我們這么遠,( )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6、太陽與人類的關系:
⑴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劃出重點句子。
劃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交流中提出來。提出問題,解答疑問。
⑵ 學生讀有關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問題。
⑶ 歸納,集體解答。
7、學生表演:
誰愿意來扮演太陽,回答同學們的幾個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教師提問:
太陽,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嗎?
為什么我每次看你總感到很刺眼?
書上說,埋在地層底下的煤炭與水的循環、風的形成你有關,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來,你能告訴我嗎?(觀看有關的影片)
媽媽很喜歡曬被子,她說有好處,這是真的嗎?
老師說,刮風下雨,也和你有關,這是什么道理?
出示關聯詞練習:( )沒有太陽,地球上( )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這句話該怎么理解?(要求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句子來理解。)
三、結束
1、練習:
我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沒有配音,誰愿意當一回播音員,給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討論后確定解說詞)
(邊看影片邊配音)
2、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太陽》,它介紹了太陽的幾個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它與地球的關系十分密切。
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有些有了答案,有些還沒有答案。因為人類對于太陽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正等待人們去揭開。希望在將來,人們能揭開這些奧秘。
〖板書
太陽(大火球)
遠
特點 大
熱
動植物的生長
與地球關系密切 天氣的變化
人類的生存
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這個語文園地有五項練習,分別是復習同偏旁的字,讀詞語,比較形進字,讀句說句和讀兒歌。分成兩課時,本堂課是第一課時,內容是前三項練習。
這堂課以游覽“語文園地”為主情境,把復習同偏旁的字,比較形近字,讀詞語分設在“觀光旅游車”、“雙人轉盤”、“走迷宮”三個板塊中,以讀字到讀詞,讀字到寫字貫穿整堂課,同時讓字詞的復習與趣味結伴,這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
預設目標:
1、運用偏旁規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2、辨認六組形近字,并正確書寫。
3、通過多種形式復習已學過的字、詞。
預設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開火車,復習單元學過的字詞
2、出示課題(課件出示)學生齊讀
二、創設情境,復習字詞
1、觀光旅游車
a、指名讀,邊讀邊找朋友(第一節車廂)
b、小朋友,你發現了什么?還有哪些字也是“言”字旁的?
c、同桌互讀、第二節車廂里的字,再把他們分一分,并說說理由。
D、學生交流
E、打開書本(117頁),齊讀第一題。
2、雙人轉盤
a、自由讀,想想你有什么發現?
b、這么相似的字,你是怎么區分的?
c、書寫馬、鳥,展示,點評。
3、走迷宮
a、課間操
b、學生分組自由地讀課文第二題。
c、小組競賽走迷宮,奪紅旗。
4、送禮物
a、漢字博士送信,學生收信
b、小組交流
5、課堂小結
一、教學要求
1、能借助圖畫讀懂故事,說出這個故事的內容。
2、幫小明想個辦法,并能把想到的辦法說清楚。然后評一評誰的辦法好,誰說得好。
二、教材說明
書中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了三幅圖,講小明每天幫王爺爺取牛奶,王爺爺想給他一點酬勞,小明不肯要又無法拒絕,不知該怎么辦。讓學生幫小明出個好主意。
教學重點是根據故事的內容,交流幫小明想出的辦法。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話題,說說如果句末加標點,該加什么符號。加上“”讀一讀。
2看圖講故事。學生自己讀讀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老師指名回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內容。通過多次敘述,了解人物個性:小明主動幫助老人,不要報酬;老爺爺過意不去,定要答謝。
3同桌商議:根據故事的內容說說小明該怎么辦。
4交流評議。
(1)交流,所想的辦法只要符合故事情節都可以。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辦法:①收下錢,每天照常取奶送奶。②不收錢,以后也不給王爺爺取奶。③先收下錢,照常取奶,再設法處理王爺爺給的錢。如,把王爺爺給的錢積攢起來放在信封里附上一封信悄悄放在老人家里;或在王爺爺生日那天買盒蛋糕(買束鮮花),祝他生日快樂。④找居委會或王爺爺的朋友幫助,說服王爺爺收回決定。在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想到的說出來,對其說的辦法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只在語言表達上要求學生把話說清楚。
(2)評一評:誰說的辦法好,為什么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相比之下,第三種辦法較好,但積攢的錢怎樣用可以不同。還要評一評誰講得最清楚、最明白。
5表演故事。把評議出的好辦法作為小明想出的主意放進故事里演一演。先同桌兩人分角色表演,再自我推薦演給全班看。
6課后延伸:把這個故事說給別人聽。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二、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于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38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有三篇還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么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A、借助拼音讀通課文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系“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于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困難。再問:那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并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于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復朗讀:怎么辦呢?這里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么講解都顯得多余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斗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于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并借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的背誦。
急著找水——喝不著水——?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o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1個偏旁。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
2.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家里把學到的古詩講給奶奶聽的故事。
二、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
“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后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讀翹舌音。
2.邊說邊書寫兩個生字。
3.齊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出示投影片)圖上有什么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小結:英英正在和奶奶說話,兩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叫對話。
2.學習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課文中表示說話人的名字和他所說的話之間必須用冒號(力隔開。(板書:冒號:)齊讀“冒號”兩遍。請你找一找,文章中說話的人是誰?她說話內容是什么?
3.我們現在再讀課文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我們已經看懂了對話的形式了。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小節號和生字詞。
4.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
①自己讀讀詞語。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靜”、“層”:是讀后鼻音,不讀前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s川,要讀準翹舌音。
“思”:是整體認讀音節si,要讀準平舌音。
“首”、“照”:是翹舌音,不能讀成平舌音。
“層”:是平舌音,不能讀成翹舌音。
“背”:是個多音字,既可讀“ ”,也可讀“ ”。用這兩個字音分別造句。
③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④去掉拼音后,齊讀生字詞。
⑤給生字找朋友。(即給生字組詞)
(2)(出示二類詞語即兩條綠線內的生字詞)
①自讀,齊讀。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齊讀詞語。
6.同學們把這些生字詞帶人課文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1)自讀,同座位互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指導、糾正。
7.同學們既然喜歡讀,下面兩人自由組合來分角色朗讀課文。
(1)兩人互相讀。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分兩個大組對讀。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幾次對話呢?
3.小結:英英和奶奶有問有答,話說得多么清楚!以后我們說話也要這樣。
五、指導寫字
1.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2.出示打亂順序的詞。指讀,齊讀。
3.看筆順表里的生字,自學后描紅。
4.反饋檢查。
5.有什么字覺得比較難寫?教師指導。
靜:左邊是青字旁,跟讀兩遍。
“月”字的撤要改為豎。整個宇要寫得左窄右寬。
教:左右同寬,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緊下松。
意:上中下緊湊,“立”最后一筆橫要寫長,中間扁日橫落在豎中線上。
詩:右部分的三橫間隔距離相等,中間橫最長,兩筆豎不在同一條豎線上,豎鉤偏右。
6.學生描紅、仿寫、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放輕音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指導用“思念”說一句話。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靜夜”是什么意思?(靜靜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誰來說說詩題是什么意思?
過渡:詩人會思念什么?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圖上畫的是誰?
(1)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對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2)此時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靜靜的夜里思念家鄉的親人)
3.學詩句。
(1)指名讀詩句。
(2)詩共有幾句呢?下面我們通過英英的話來理解詩句。<
第一句:
①自己讀讀英英的話,想一想這一句詩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獨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詩句特有的風格。
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句詩句。
第二句,
①還是自己來讀讀英英的話,說說第二句詩句的意思。
②(指著圖)此時,李白看見的就是這輪明月,想一想,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節里,你們是怎樣度過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候,可是假如你此時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樣呢?(傷心、難過)
⑤是啊,(教師指著圖)此時此刻,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孤孤單單一個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會想些什么呢?
⑥同學們說得真好,同樣的月亮,同樣的月光,勾起了遠在他鄉的詩人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
⑦現在,誰愿意來當李白,有感情朗讀第二句詩句呢?
(3)同學們可以看圖,來當詩人邊表演邊吟誦詩句。
自讀,指名讀詩句。
(4)朗讀指導。
朗讀節奏:(“/”為句中停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光”、“霜”、“鄉”讀時要清晰些,停頓時間長一些。
(5)指名上來演吟誦詩句。
(6)指導背誦。
二、鞏固詩意
1.誰愿意來當一回英莢、奶奶,把她們之間的對話演一遍呢?
要把詩句解釋清楚哦!自由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課文。
三、指導用“思念”造句
1.誰在什么情況下思念誰呢?
2.就連小動物之間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師生共同糾正。
四、小結課文
1.這篇課文通過對話形式,引出一首古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2.同學們,學過課文后,你們對學習古詩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傳播的途徑,大眾傳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教育學生說明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做文化傳播的使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在保持自己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共同構筑新世紀的多元文化。
教學重點、難點
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應該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點,互相交流、共同發展。這一節我們進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傳播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4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這些材料表現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過多種途徑傳播。
一、豐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涵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4-35頁內容,并思考: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2、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從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傳播到東南亞,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古希臘商人功不可沒。
(2)人口遷徙。自有人類以來,人類的遷徙活動就沒有停止過。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文化傳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6-37頁內容,并思考文化傳播手段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烽火狼煙,晨鐘暮鼓,驛寄梅花,鴻雁傳書。從這些古語中,我們看到,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
傳播媒介簡稱為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如今,依托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中國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代中華文化曾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從漢代張差事出使西域到晉朝法顯的南亞之行,從唐朝玄類西行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歷代志士仁人、學者高僧、工役商賈不遠萬里、不避艱險的文化之旅,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也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8頁“相關連接”內容,并思考這些文化傳播活動的啟示?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全球范圍的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種交往活動中傳承、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文化的傳承有重大作用,要推進全球文化合作與交流,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
四、布置作業
分組收集材料,探究、討論加強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07-06
小學語文教案07-23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9-06
小學語文《畫風》教案07-16
小學語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學語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學語文園地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