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
一、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二、自學設計
1、探究性品味“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復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么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組。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親為什么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后兩句寫出了我的什么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么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于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后;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據……
2、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后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3、布置作業
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于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 織 看 穿 揭 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
a.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書寫規范、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能力培養點:
1.學會調動多種感官細致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語言特點。
情感體驗點:
1.培養學生關注生存空間、保護環境的習慣。
2.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揣摩詞語,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解釋(查字典或詞典)。
②學生課外搜集、摘抄有關春的古詩文句(備用)。
③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投影儀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注意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邊聽邊思考:
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3.聽讀之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4.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上面的問題 。
三、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理清本文寫作的思路: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啟發學生歸納)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四、研讀與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課文第1-3段的內容,思考:
①第1、2段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3段寫出了春草的什么特點? 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進行描寫的?有什么好處?
④春草圖中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
3.全班交流后小結。
五、布置作業:
1.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 請說出理由來。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2.鼓勵學生背誦1-3段。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學第4—7段, 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并說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可從特征、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二”賞析好詞佳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交流,明確上述問題。
2.略讀第8—10段,體會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給予肯定。)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名 稱 特 征
春草圖(草報春):嫩綠、多、軟
春花圖 (花爭春): 繁茂、艷麗、芳香
春風圖(風唱春):溫暖、柔和
春雨圖(雨潤春):多、輕盈、細密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名稱 角 度(順序) 寫 法 修 辭
春草圖: 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擬人
春風圖: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4.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意境和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
5.學生質疑交流:
①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③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三、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古詩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積累。
四、布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春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五、板書設計: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的選取材料的寫法。
2、學習語言樸素,質樸中見深刻的寫作特點。
3、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德育目標:
學習朱德同志獻身革命,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強學生對黨,對母親的熱愛。
教學重點:
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地選取材料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選材和布局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一、導語:朱德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的母親鐘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偉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懷著悲痛心情寫下了這篇樸素感人的'回憶錄。
二、了解回憶錄的特點
三、布置學生自讀閱讀提示,圈劃出回憶錄的特點。
四、理解字詞
1、要求讀準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輟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詞:
五、讀課文,理清段落結構
(一)(1)痛悼母親逝世引起對母親一生的回憶。
(二)(2—15)追憶母親一生的事跡。
(三)(16—17)對母親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導、閱讀,標清層次。
六、布置作業 回憶錄中共回憶了母親幾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贊美了母親哪些品德,把握選材特點
教學環節:
一、提問字、詞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本段點明主旨的句子。
2、表明敘事線索的句子。
3、表明全文感情基調的句子。
三、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對革命的支持,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2、在回憶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這一方面記敘了母親哪些具體事情?
3、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者通過哪幾件事說明母親具有樸素階級意思,反抗精神和對革命的同情與支持?
4、當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產黨后,母親又是怎樣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
四、總結: 課文第二部分追憶了母親一生的主要事跡。
指導學生讀文。
指導學生找出寫母親煮飯,種田,養蠶,挑水,不打罵孩子,周濟窮人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讀書,同情革命,堅持勞動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
(1)母親過著儉樸的農婦生活。
(2)作者永遠想念母親。
讀文并圈劃。
討論并回答 閱讀,討論,概括,回答。 獨立總結。
五、作業 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文章選材和布局,學習語言樸素而深刻的特點。
教學環節:
一、檢查上節課的內容
邊提問邊糾正、思考回答
二、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提出問題:作者怎樣把對母親的熱愛與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結合起來的?給我們什么啟示?
解決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華,由母愛推廣到愛勞動人民,決心盡忠革命事業的感情上。
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題:
1、本文圍繞哪個特點寫母親的?
2、選了哪些小事?
3、這些小事體現了母親作為“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什么本質特征?
四、總結寫作特點:
1、以時間為經線,以母親的優秀品德為緯線,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2、語言樸素,簡潔,字里行間卻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
邊指導朗讀邊幫助學生整理
特征: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
講述寫作特點
感情朗讀課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業 獨立完成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勞儉樸 節衣縮食 寬厚仁慈
任勞任怨 周濟窮人 退佃搬家 反抗壓迫
送我讀書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堅持勞動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5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課文下的習題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后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6
【教法學法】
采用讀──議──析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清結構,找出文章的論點、論據,把握作者是怎樣用事實和事理論述觀點的。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分析。文中關鍵性的字詞或語句,可利用上下文和課文注釋加以揣摩、掌握。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按文章結構來記憶、背誦課文,培養一定的文言語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議論文,關于議論文的三要素還記得吧(提問學生),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板書課題)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后世認為他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稱“孔孟”,并尊其為“亞圣”。他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術上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積極影響。《孟子》相傳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記錄了孟子的言論、活動,是儒家經典之一。它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文章氣勢磅礡,語句流暢,持論說理,善于雄辯,用詞精辟,比喻精當,富有說服力,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整體感知
1、范讀或聽朗讀錄音。要求聽準字音、語氣和語調。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注意朗讀節奏。
3、疏通文意。學生借助文本注解、工具書揣摩有關字詞的意思,進而疏通文意。教師巡視,師生交流。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朗讀節奏和語氣語調。
例: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5、小組討論交流(四人),明確本文的論點、論據。
可預設問題供學生討論,教師適當指導點撥。
⑴ 找出文中闡述作者觀點的語句。
⑵ 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⑶ 第二、第三段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
提示:
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舉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說明擔負重任并作出了成績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經過一番艱苦磨練的,為下文得出結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論據。
第二段論述了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事,必須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艱苦磨練的道理。
第三段論述了人處于困境中才能奮發,無憂懼則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
第四段點明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互讀課文,加深理解。
三、布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⑴ 舜發于畎畝之中( )
發于聲( )
⑵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
斯是陋室( )
⑶ 行拂亂其所為( )
入則無法家拂士( )
2、翻譯下列句子。
⑴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⑵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⑶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全班齊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師生繼續討論、探究
問題一:作者是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層層深入地論證論點的。
問題二:孟子為什么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師生交流后小結:
1、開篇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于有所作為、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說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接著從一個人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
2、“大任”指的是治理天下的任務。孟子認為能擔當“大任”的人必須有真正的才干,而造就人才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條件是經歷思想、生活、行為等方面的艱苦磨練,而艱苦磨練的益處是:
⑴ 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⑵ 能發展個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這段話,對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工作很有借鑒意義。尤其青年學生應該認真體味其中的道理。
3、拓展延伸:
⑴ 鼓勵學生聯系自身經歷或周圍其他人的事例,談談對艱苦奮斗,憂患意識等問題的認識。
⑵ 搜集鼓勵人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并積累在摘抄本上。
4、指導背誦:
按文章結構來記憶、背誦課文:列舉古代圣君賢臣事例(6個事例6句話),歸納概括上述事例并得出結論,再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對上述結論進一步加以闡發,最后提出中心論點。
5、總結全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文字雖短,但論證有力的文言議論文。全文采用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方法,逐層推論,將中心論點置于文章結尾,先論證“生于憂患”,后論證“死于安樂”,以論證“生于憂患”為重點。結構緊湊而完整。文中多處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具有不可遏止的氣勢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出身低微層
論據:歷史事例(六人)艱苦磨練層
終有所成深
正面論證:造就人才入
道理分析
反面推論:國家興亡
【教學探討】
本文有個別語句較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使學生理解課文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作一些講析。初二學生對孟子的思想不可能深入理解,只要他們能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即可,切忌旁征博引。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難點: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體會、聯想的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識字正音。
2、完成課后第二題,提前查意思。
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作家作品
1、蒲松齡: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71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了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他稱這是他的“孤憤之書”。
2、《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以談狐說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三、識字正音并朗讀
1、聯系課后第二題,識字正音并解釋難懂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
3、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讀音、斷句。
4、全班齊讀。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2、教師更正補充。
3、強調重點實詞虛詞的翻譯。
五、分析課文
再讀課文,思考:
1、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山市”從開始到最后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用原句回答)
(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回答此題要把握山市發生變化的三個階段(見“整體感知”),同時注意時間詞語“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的.順序。要求“用文章的原話回答”,意在使學生熟悉課文的用語,不要搞成背誦,能用上大部分詞語就可算達到了目的。)
2、作者描繪“山市”時是以什么為序的?
(以時間為序,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無何、未見、繼而、逾時等)
3、山市的變化是快是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可以看出:忽、無何、未見、繼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都表明山市變化很快。)
4、作者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
(夸張:唯危樓一座,直插霄漢;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以上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5、結尾的作用是什么?(結尾照應開頭)
6、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7、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六、課后練習講評
七、作業:
1、生字詞帶解釋抄寫三遍。(解釋一遍)
2、重點實詞及句子翻譯。
3、完成同步作業。
4、預習新課。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系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并在腦海里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后的感悟。并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于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并說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示范:“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并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范例(二)
(2)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
示范: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范例(三)
(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范: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贊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里,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發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1946年生于山西
現任:
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梁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梁衡》里對梁衡的評價:
①梁衡很謙虛
②梁衡待人誠懇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
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為梁衡有著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為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為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為我們這節課,也為梁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梁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
1、注意寫景方法
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
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梁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贊美
向往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9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童年的“苦”與“樂”。
2、品讀課文,掌握生動描寫的方法、體會飽含感情的語言。
3、聯系生活,認識過去的童年,了解時代的變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學習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對柳葉的特殊感情,學習生動的描寫方法。
一、情景導入
柳是春的使者,美的化身,對于柳,人們吟詩、作畫,總是感嘆它的多情、贊賞它的多姿。然而有一個人卻總忍不住要摘一片下來嚼一嚼。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隨著當代作家宋學孟回望童年,感受柳葉兒那苦中帶澀的滋味。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誘思探究
(一)識記字詞:
嚼( jiáo )柳葉、捋( luō )柳葉、逞( chěng )能、颼( sōu )颼、噌( cēng )噌、兀( wù )地、吃光了一茬( chá )、攥( zuàn )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思考: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本單元都是回憶童年趣事的。8歲的我的樂趣表現在哪些方面?找出有關語段感受“我”的快樂。學生讀上樹爬高的語段,搶柳葉,吃柳葉的語段。
過渡語: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卻感到無窮的樂趣。
討論:童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
(四)、回顧歷史,感悟真情
1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中國非正常死亡人數高達4060萬!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廣大人民因食物缺乏、營養不良,相當普遍地發生浮腫病,不少農村因饑餓死亡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多萬。
思考:本文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怎樣的感情?讀了本文,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活?
(五)、品味語言:
童年的故事令人難忘,兒童的可愛躍然紙上;清晨的鄉村充滿詩情畫意,初升的太陽讓人浮想聯翩。詩意的表達會激發人的'想象,優美的語言離不開生動的描寫。請你找出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體會描寫的作用。
人物描寫的句子:
從小就喜歡上樹爬高來逞能。誰說這樹太高,沒人能爬上去,我就兩腳一甩,鞋飛出去,猴一樣“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點,爬到時底下人越是不讓上、越是嚷著危險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樹枝,嘩嘩地搖,搖得我自己的身子隨著樹枝彈過來,擺過去,搖得底下人一個勁地喊叫,一片驚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樹來。
我走過去仰頭看看,一下甩脫了鞋。腳丫子猛地踩到冰涼的硬地上,超牙齒都咯嘣嘣響。我趕緊把褲帶勒緊,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樹干,緩一緩勁,便颼颼地爬上去。
做這樣的飯,全家便只允許我一個放開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
景物描寫的句子:
天蒙蒙亮,眼睛還沒有睜開,早春的空氣里是一片濕潤潤的清涼。我和三叔一高一、一前一后,踩著村邊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飄著一團淡淡晨霧的小河邊。河水緩緩地流著,平靜得連一個泡沫都沒有,只有遠處的小石橋下,偶爾傳來一兩聲“嘩啦嘩啦”的水響。
太陽出來了,老遠老遠淡青色的天邊上,兀地跳出半輪鮮紅,那紅光便立刻遠遠地罩過來,像要把人化了進去。我看癡了,三叔便仰頭問我:你看什么?”我說:“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全是肉做的。”
學生賞析交流。
四、歸納梳理:
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寫:動作描寫 刻畫人物性格和心理
環境描寫:自然景物描寫
襯托人物的感情和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相應的場所和環境背景
渲染環境氣氛,從而烘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賞析的方法
描寫的方法+內容+描寫的作用
五、課堂訓練:
運用描寫的筆法寫過一個片段,可以寫一個人物,寫出它的一系列活動;也可以寫一瞬間美景。50字左右。
六,結束語:
作者以生動的描寫表達苦澀的情感,閱讀《挖薺菜》,進一步感受那苦難的歲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苦難歲月的人們千方百計得以活命,以樂觀的態度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用心去珍惜。冬去春來,柳樹又發芽了,在暖和的陽光下舒展著新葉,希望流水枝繁葉茂,欣欣向榮,讓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生機。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0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語言特色,體會作品優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并進行片段描寫。
4、精彩語段要求背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導入,也可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導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詩句導入。
2、默讀
3、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6、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文理,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7、朗讀全文。
8、背誦其中精彩語段。
9、作業。
第二課時
1、復習舊課,3分鐘完成《課課練》一、二、三大題,鞏固詞語。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播、補充,可以用《春》當中學到的知識來啟發學生。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3、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實例點播,盡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
4、自由朗讀《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課文,體會大師筆法。
5、語段訓練:完成課后練習三,進一步把握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交流改進。
6、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彩語段,感悟體會,加深印象。
7、課后練習:
——完成《課課練》。
——進一步補充完善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①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②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③ 培養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④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①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② 口語表達。
③ 想像寫作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②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③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① 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 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 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 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① 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 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 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④ 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 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①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
(1)外形設計理念;
(2)服飾搭配理念;
(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 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 每人以“未來世界”為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覽
①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③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了解了關于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和提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2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人,經過三年半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大部分學生有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興趣濃,他們能夠主動預習、復習,堅持課外閱讀。閱讀中能基本把握的主要內容,讀出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品味一些重點詞句。大多數學生有積累的習慣,并能用積累的詞語豐富表達的內容,用好幾種常用的標點符號。
同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情況不一,學生的學習效果存在差距。個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量不足,課外閱讀的書籍偏重于“笑話”、“漫畫”類,語言的積累少。另外,學生的認真書寫,寫好字仍是本學期繼續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8篇主體課文,安排了12個主題單元,其中第7單元為開放單元。這些單元與學生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相結合,圍繞這些主題或情境,設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冊課文內涵豐富,文化含量加大,彈性內容增多,閱讀的要求相對較高,重視學生自讀方法的指導,注重圍繞課文和單元主題創設問題情境,強調習作與閱讀結合,與活動結合,與日記結合,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學會表達,并且指導學生如何對自己的的習作進行修改。除在閱讀教學和課后思考題中安排續寫、仿寫、補寫等小練筆,引導學生積累、領悟、及時揣摩寫法外,還在“語文天地”中設有專門的.習作練習題——“筆下生花”,它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使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實踐能夠與單元文化主題整合起來,使習作成為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機部分。
本冊教材在交際能力、交際質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體現在:
①做重點發言人;
②做討論主持人;
③分辨討論中的不同意見,與不同意見交流,正確對待反對意見等;目的是讓學生樹立對方意識,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學詞,寫好摘錄筆記,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正楷字,認字240個,寫字200個。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3、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4、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勇敢發表個人見解、針對同學發言發表意見。在交談中認真傾聽,能把握主要內容,并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
5、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和社會,書面和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趣味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感知作者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欣賞優美語言的能力。
4、培養學生愛自然、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意境。
2、欣賞詩歌中的優美語言。
三、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學會生字并正確注音。
2、教師與學生合作制作秋天景色的圖片。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等。
四、教學設計
1、 課前整體感悟
1)教師通過詩人的文字讓學生進入秋天的世界,了解秋天的風貌和特點。
2)教師朗讀課文并配樂,讓學生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和重音的把握。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問答解決問題。
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名。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2、研讀與欣賞
1)教師分析詩歌的構成,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2)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詩歌中的優美語言,鼓勵學生欣賞詩歌的詞句。
五、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課程的設計,學生對秋天的風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驗,同時也理解了詩歌在語言上的美麗和表達作者情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探索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
①讓學生繪畫或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他們喜歡的畫面。問題組可以使用多媒體或投影來輔助展示。
a.學生要想象每幅畫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并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最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
c.學生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講述為什么喜歡并分析語言的精妙之處。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由幾名同學朗讀出他們最喜歡的詩節,并講述為什么喜歡。然后根據展示出的圖畫,描繪畫面。
例如: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江面依舊朦朧,可以感受到涼意。遠方有位漁人搖著小船向著岸邊駛來。船篷上有輕微的霜凍,嚴寒的冬季即將來臨。漁人熟練地扔下漁網,層層疊疊的魚網像是烏桕葉,在靜寧的江面上,顯得十分美麗。漁人摘下了滿載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的漁網,也流傳著動人的漁歌和歡樂的笑聲。少女思戀圖:原野上蟋蟀不停的啼叫聲,清澈見底的溪水,牧羊女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的笛聲消散了,那個吹笛的少年也消失了。姑娘心事重重,無人知曉她的想法。
b.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繪。
c.分析優美的語句:
首先找出優美的語句,然后學生要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在分析句子時,主要探討加點詞如何表達其含義及作用。(參考優美的語句賞析)
秋天的樂趣,漁人在船上體驗
樂趣是在秋天中,漁人在船上游戲,不在乎多少魚被捕,而是在感受秋天的氣息,享受秋天的樂趣。他們游戲秋天,如詩般寫下那份閑適。
秋天的夢想,牧羊女的眼中的思緒
“夢寐”是指紛亂或朦朧的夢中畫面,寫出了少女的情感,牧羊女的感情似乎是喜悅也像是害羞。
為何這個比喻表達得恰到好處?
青鳊魚的顏色與烏桕葉驚人地相似,靜悄悄地躺在水中。江岸邊上的烏桕樹,樹葉輕柔地舞動,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個網覆蓋了整個江面。這種比喻用倒裝句體現了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讀詩探秘
通過比較《秋景》和《秋天》,了解其在內容、情感和語言等方面的共同點。
④、作業布置
1)寫一首以“秋天”為主題的詩。
2)摘抄一段同樣以“秋”為內容的詩歌或文章,并進行點評。
⑤、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親情;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表演讀、齊讀)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朗讀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偉大、最圣潔、最美好的情感,而尤以親情之愛最為永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親情之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期待一次美的洗禮!
二、積累
在學習課文以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爾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他的作品深刻影響了冰心的寫作:母愛、童心、自然)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三、檢查預習
匿笑(nì):偷偷地笑。沐浴(mùyù):洗澡。禱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嗅(xiù): 聞(氣味)衍
四、誦讀
(一)、學生自由朗讀,確定這首詩的感情基調。Q: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明確:舒緩、溫馨、深情)
讓我們聆聽一遍詩歌朗讀,聽一聽感情基調是不是舒緩、溫馨、深情的。
(二)、聽錄音范讀
聽完以后,我們是不是真的陶醉在這種舒緩、溫馨、深情的情調里?(是)
(三)、學生聽讀
現在就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文中濃濃的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我們先來看看課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詩句,我們怎樣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來讀好不同的地方?(個別學生表演讀)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想象,快樂)(先學生讀,再教師點撥“調皮、想象、快樂”,學生再讀)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學生分析,學生讀)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責怪、愛憐)(3.4以后學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2、我們知道了一些關鍵詩句的讀法,現在我們請一些同學把詩歌完整地朗讀一遍。(一男同學一女同學,前5節,后4節)
學生讀、(師、生)評點。(朗讀指導:輕重快慢、抑揚頓挫、感情處理,體態語言等)
3、這兩位同學讀的真是很不錯,下面我們全班一起來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班級齊讀)
教師點評
五、感知詩歌
Q:通過我們的閱讀,大家能不能發現泰戈爾在這首詩當中寫了“我”與母親的幾次嬉戲呢?各是什么內容?
明確: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六、感悟詩歌
Q1: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Q2:泰戈爾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人們喜歡用花比喻兒童;
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三是那金黃的色彩,不僅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也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Q3: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
明確:孩子: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孝順機靈、天生善良。
母親: 關愛孩子、沉靜安詳、善良慈愛。
七、拓展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媽媽的生日,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滿懷愛意,在明天將要送給他們的賀卡上寫一段話給你的爸爸或媽媽,用“假如我變成了??,我要??”的句式,表達你們對爸爸或媽媽的愛。
示例:
1、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假如我變成了一盞燈,我要為媽媽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變成了一把傘,我要為媽媽遮風當雨
4、假如我變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讓媽媽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勞
5、假如我變成了一株綠色植物,我要在媽媽工作時深情地望著媽媽,就像我小時侯媽媽望著我一樣,眼神里充滿了愛的信息,我還要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氧氣,讓整個房間空氣溫馨,讓媽媽更加輕松快樂。
6、假如我變成了一輛自行車,我要讓媽媽騎在我的身上,讓我護送著媽媽去上班,讓媽媽既省力又平安
八、練習
1、《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國家)作家、詩人泰戈爾(姓名),他曾在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下列不能體現孩子對母愛的回報的一句是(D)A.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B.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C.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B)A.人們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
B.文中所寫的孩子已經變成了金色花。C.贊美孩子的可愛。
D.花兒的色彩,反映著母愛的光輝。花兒也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
4、孩子做的這些事,反映了他(她)快樂、天真、活潑、可愛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她)想讓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回報母愛)的心愿。
九、小結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一份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是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愛,那便是母親,希望同學們也能如文中的“我”一樣,用無私的行動回報那個為我們付出無私的愛的母親。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區別“停”“亭”。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在情境中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傾聽了《春曉》鳥兒清新的叫聲,感受了《夏日》里唯有蜻蜓飛的靜謐美景,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另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秋天。請你看一組圖片:出示楓葉、楓樹、楓林的圖片,你有什么感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如爍彩霞,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了一首好聽的詩,你想讀讀嗎?請你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誰愿意給大家讀讀?指讀。
3、出示畫面,師說意境:詩人在深秋的一個午后出游,他來到了林木蕭條的山前,看見用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山頭,那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看見幾戶人家,詩人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他情不自禁地揮毫寫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你聽:師配樂范讀課文。
4、請你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三、感悟詩意,讀中體會詩情。
請你讀前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遠上寒山石徑斜 板:寒山 石徑 學習“徑”字。請同學說說哪個字是小路的意思?從“寒”中你知道了什么?(深秋季節)
(2)白云生處有人家 板:白云 人家 白云漂浮的地方有人家說明山很高
師引讀:到底是深秋時節啊,的確有些寒意了,詩人遠遠望去,不僅感嘆到:“遠上.....白云.....”請你結合圖畫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
(3)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構成了一幅靜謐濃郁的山村秋景圖,作者行至山上,忽然止住了前行的腳步,你從哪句話中知道他停下來了?“停車坐愛楓林晚。”
區別“停”“亭” 出示涼亭的圖片,字理,怎樣記住這個字?字謎: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寶蓋沒有點,丁字底下藏。做“停”的動作。出示句子:詩人(停)下腳步,來到一座(亭)子旁來觀賞這美麗的楓林。
由于特別喜愛楓林的美景,他才停下車來觀賞。這句話哪個字說出了詩人的喜愛之情呢?(愛)正是因為楓林的美麗,所以作者對它產生了由衷的喜愛之情,不僅感嘆到:停車坐愛楓林晚。你愿意讀讀這句話嗎?
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楓林。
(4)面對如此美麗的楓林,你想贊美一下它嗎?用你自己的話說出你此刻的感受。詩人又是怎樣贊美的呢?“霜葉紅于二月花”
為了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詩人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也與這自然融為一體,成了這景色的一部分。分層次指導朗讀:A。在落日的映照下,每一片楓葉都像燃燒的火焰,比二月春花更紅艷,他不由得發出感嘆:霜葉.....B。靜對這自然生命的壯觀,詩人心里充滿了感動,他不由得發出贊嘆:霜葉.....C。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這是一種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色,他不由得發出驚嘆:霜葉.....
(5)古往今來,楓葉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精靈,被人贊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讀了杜牧的`這首紅葉詩,也寫了一首紅葉詩,名叫《和杜錄事題紅葉》。 “和”在這里讀hè,意思是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杜錄事就是指杜牧。請你試著讀一讀: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自由讀,齊讀。師:在農歷十月的早晨,寒山上的樹葉經霜打了以后,在秋天里一下子都變了樣。你看,漫山的紅葉,就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火紅火紅的,但卻不是因為火才使它這樣紅的:又像盛開的鮮花紅紅的,但卻沒有等到春天就開放了。這首詩被稱為《山行》的姐妹篇。請你試著背一背。
四、拓展。
杜牧的一首《山行》把我們帶到秋的美景中,大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也不乏生機,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古詩?出示《楓橋夜泊》《秋夕》《山居秋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6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1、能說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能體會作者練字的精妙之處。
3、通過對精妙語句的剖析,欣賞本文的語言藝術。
4、反復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去,品位詩獨有的藝術魅力,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5、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可由前兩課自然導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詩句導入。
2、默讀課文
3、讀一讀,寫一寫。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讀。
5、逐節研討。
研討目的:理解每一節詩的意思。
研討方式: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提出疑問,共同解疑。每節由兩組代表報告探究結果,不能解決的疑問可請全班同學研究,或請老師解答。教師點播引導的`方向,可依語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驟要求。
6、齊聲朗讀,盡量達到背誦。
7、再創造實踐:
8、強調讀詩的重要性,介紹古今中外的著名詩人以及他們的詩集,鼓勵學生課外多讀詩,多寫詩,培養詩化的語言,詩化的表達。
9、作業:
——完成《課課練》。
——熟練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7
教學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實而富于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梳理課文內容。
②歸納居里夫人的人格特點。
③品味平實且富于哲理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說起居里夫人,我們大都知道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推動了核科學的發展。但關于她的人格,也許我們知道的并不多。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的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今天我們來學習居里夫人的自傳體散文《我的信念》,或許對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二、研讀課文 (疏通文意,品味語言,識記字詞。)
1、教師導學
本文內容龐雜,頭緒紛繁,重在梳理。教師應引導學生首先按順序搜集、篩選信息,而后概括綱要,最后歸納整理。這樣,舉一綱而萬目張,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①默讀,搜集、篩選信息
讓學生獨立默讀、思考,試著讓學生用四字短語歸納居里夫人的行為特點。
討論歸納:
堅忍不拔 樹立信心 執著勤奮 集中目標 獻身科學
探討真理 生活簡單 重大發現 保持安寧 不圖財富
珍惜時間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熱愛生活 沉醉科學
②概括綱要,歸納整理
(全班討論,將有關信息分門別類,從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書:
探討真理 保持安寧 集中目標
思想理念{不圖財富 環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態度{樹立信心
沉醉科學 珍惜時間 堅忍不拔
執著勤奮
2、重點研讀
①研讀內容
指導學生重點研讀有關詞語、句子、語段,品味平實而富于哲理的語言。教師應讓學生自己找出相關內容,采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討論解決。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考題備案):
a.“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中的“某種力量”指什么?
b.解釋“在科學方面我們有對事業而不是對財富的興趣”的含義。
c.“我們都認為不能違背我們純粹研究的觀念”中“純粹研究的觀念”指什么?
d.“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一句,“講究現實的人”是什么人?“夢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從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這樣的“夢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個自由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換成“希望”?為什么?
f.“在他猝然長逝以后,我便學會了逆來順受。”聯系上下文,談談“逆來順受”在句中的確切意思。
g.為什么作者說,科學家也應當是“一個小孩兒”?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h.“我從沒把這種權益視為理所應當”中的“這種權益”指什么?
問題設置比較多,教師可根據需求取舍。
②品味語言
a.教師指導學生體會、品味語言。理解這種樸素而平實的語言風格。不重文采,而重寫實,是傳記類作品的特點。如果學生感到有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與文學作品語言作比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課文中帶有哲理性的'句子,試著進行賞析。
參考:
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
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
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而且是一個小孩兒。
三、教師小結
讀了這篇文章,就如同與偉人對話。我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動。如果說我們過去沒有生活目標,現在我們明確了人生;如果說我們過去一味貪圖安逸,現在我們學會了艱苦;如果說我們過去只能依賴他人,現在我們懂得了奉獻;如果說過去我們意志薄弱,現在我們擁有了信念。讓我們在居里夫人的光輝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獻給人類的進步事業。
四、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居里夫人放棄了鐳的專利,卻兩次成為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對此,你怎么看?寫成300字的小文章。
五、教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8
教學目標:
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理解詩人通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通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課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與置身于社會底層,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樣是面對春色,同樣是登高飲酒,晏殊抒發的情懷會與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讀語言理解內容
1、朗讀這首詞,說一說這首詞上下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疏通這首詞的大意
2、圈劃這首詞中作者所見的景物,說說隨著所見景物的不同,詩人的心緒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3、體會這首詞中的“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落花”“歸燕”分別象征什么?
“去年天氣”,“舊亭臺”——生命之中看似不變的事物、
“夕陽”——時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歸燕”——似曾相識的新的美好
4、品讀下片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中“無可奈何”、“似曾相識”兩個詞包含了怎樣的情感?詩人面對“花落去”“燕歸來”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間會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會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現,雖然花開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樹常青。
三、比較遷移、深入把握
1、從思想內容上看,晏殊的這首《浣溪沙》與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有哪些異同?
相同之處:都通過今昔對比,表達對失去時光的不舍與懷念,且兩者對生活都充滿熱愛,以平靜樂觀的心態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處:晏殊體認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會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現;崔護以審美的生命態度,將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記憶珍藏心間。
2、從語言風格上看,晏殊的這首《浣溪沙》與柳永的《蝶戀花》有哪些異同?
相同之處:婉約含蓄
不同之處:《浣溪沙》更為清麗自然,圓通曉暢
譯文: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9
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能力目標:
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教學和學習方法:
探究、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 作者簡介。(幻燈展示)
張之路,1945年生,山東諸城人。196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院物理系。曾任中學教師多年。1982年調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現任該廠文學部主任。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磨表》《傻鴨子歐巴兒》及同名中篇小說,話劇《雙龍花盆》,童話集《野豬的首領》《大鼻頭和黑眼圈》,小說集《在樓梯拐角》《題王》,長篇小說《第三軍團》等。1992年被登錄于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名冊。
三、木雕鑒賞(幻燈展示)讓同學們欣賞我國木雕藝術家在木雕藝術上的卓越成就。進而了解羚羊木雕這種藝術品。
四、檢查預習
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給它們注音、解釋,學會運用。
(1)犄角(jī):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本課指桌面的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
(2)仗義:講義氣,仗:拿著,引申為主持、講求。
(3)形影不離:成語。像物體跟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4)挽回:扭轉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為扭轉。
(5)寒顫(zhàn):本課指因受冷而身體顫動。[注意]也作“寒戰”。
(6)反悔:對以前允諾的事后悔而不承認。
(7)光彩:原指顏色和光澤,也用來比喻光榮。本課指后者。
(8)逮(dǎi):捉,捕。
(9)攥(zuàn);用手握住。
四、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1.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本文說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
2.整體感知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展開故事,故事情節依矛盾的沖突,由發生、起因、高潮和結局組成。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找出起止點。
發生 查問木雕 倒敘 1 —16
起因 贈送木雕 插敘 17—23
高潮 逼取木雕 順敘 24---35
結局 傷心難過 順敘 36---38
3.課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6個人
4.他們的性格特點相同嗎?
5.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研究文章的主題
6.討論本文的主題。
五、作業
1.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找出重點語句,進一步理解分析,挖掘文章的中心。
3.找出文章的寫作特點。
六、板書設計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我送木雕不想要回
木雕貴重 我們倆是好朋友
成人世界 少年世界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0
[課標要求]
1.自讀自譯,疏通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3.通過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岳飛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飛的事跡,學習岳飛的優秀品質,樹立民族自尊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法點悟]
收集岳飛的小故事。熟悉岳飛生平主要事跡,把握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這樣更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整體感知]
這篇傳記刻畫了一個對親上至孝至忠,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關心百姓和將士疾苦的愛國將領的形象。
[疑難解析]
質疑:根據你對課文的學習,說說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岳飛的品格?你認為哪些屬于詳寫,哪些屬于略寫?為什么要詳寫第二部分?
解惑:
一、寫岳飛對親上至孝至忠。
二、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
三、岳飛關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屬于略寫,第二部分屬于詳寫。
第二層最詳細,從“嚴”、“仁”、“信”、“勇”、“智”五個方面細述。因為岳飛首先是個抗金將領,所以應詳細寫他治軍有方,略寫其它。
質疑:本文中哪些句子是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解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突出了岳家軍的`威力。
[語言揣摩]
岳飛“治軍有方”一共包括五個方面,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體現。我們把各個方面的表現與這五個字對應起來。細讀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問題。
(1)找出與“仁”字對應的原句。
答:
(2)找出與“信”字對應的原句
答:
(3)找出與“智”有關的原句。
答:
(4)找出與“勇”對應的原句。
答:
(5)找出與“嚴”對應的原句。
答:
提示:
(1)“卒有疾,親為調藥,諸將逐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仁)
(2)“有頒犒,均給軍史,秋毫無犯”。(信)
(3)“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后戰,故所向克捷”。(智)
(4)猝遇敵不動。(勇)
(5)“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折屋,餓死不掠奪。(嚴)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我們通過自學要了解岳飛,還應積累一些詞語,我們還要進一步領會愛國將領的人格魅力。
[基礎鞏固集練]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岳飛》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朝代)史學家,岳飛,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將領。
二、字音字義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姬()姝()遺()旰()寧()壕()
鎧()芻()徇()戍()犒()
2.解釋下列字詞:
○1親:
○2索:
○3卻:
○4育其孤:
○5克捷:
○6闕:
3.解釋加點的字:
①飛事親至孝
②主上宵旰
③課將士注坡跳壕
④猝遇敵不動
⑤撼山易。
三、語言積累
翻譯下列句子。
1.主上宵旰。
翻譯:
2.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
3.仁,信,智,勇,嚴,闕一不可。
翻譯:
4.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翻譯:
四、問題探究
1.岳家軍為什么能贏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聲?
(提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2.你讀過《岳飛傳》嗎?請查閱有關資料,以標題形式寫幾個關于岳飛的故事。
(提示:如“岳母刺字”等。)
3.將《岳飛》一文與前兩篇傳記相比,敘述事跡有何異同?
(提示:與前兩篇傳記相比,相同之處是敘述事跡有詳有略、正面敘述與側面表現相結合;不同之處是本文更注重本人話語的直接引用。)
五、拓展閱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六、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齊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縛致殿下,命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縛致殿下:
②敢諫者誅:
③縱之:
④公離席曰:
2、翻譯句子
①齊有得罪于景公者
翻譯:
②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
翻譯:
3、“仰而問曰”是一個省略句,將它補充完整應為
4、晏子身為宰相,卻親自操刀,他操刀的原因是什么?
答:
5、晏子操刀卻不動手殺人而問“不知從何處始”的原因是什么?
答:
6、怎樣評價晏子其人?
答: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1-17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2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2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理想》08-08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理想》08-08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案07-22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07
七年級上冊語文《刻舟求劍》教案09-24
《散步》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4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