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這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敘事散文同樣回憶了怎樣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結構,體會文章表達的深刻主題,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配樂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分段朗讀,課文賞析。
1.朗讀文章的第1、2兩小節,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閱讀文章第3~14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幾件事情?
(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2)文章第8小節寫“我”童年時代的淘氣,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爬高摘柳葉兒作鋪墊)
(3)說說文章第10小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詩情畫意)
(4)“我”把太陽看成一個鮮紅鮮紅的大櫻桃,這樣的聯想說明了什么?
(說明當時的“我”非常饑餓)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吃柳葉兒是“我”童年的樂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饑餓、瘦削)
3.閱讀課文第15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一節采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
(2)這一節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與文章開頭相呼應;再次抒發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課文第10小節,寫一段話,描寫家鄉清晨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泛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10~14小節,了解這部分內容所寫的兩件事情。
三、用視頻展臺、投影儀將張潔的《挖薺菜》的第10~13小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考慮:
(1)這部分內容與課文的10~14小節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
(都寫到了采摘的過程和吃的過程)
(2)這兩部分內容給人們怎樣的啟示?
(《柳葉兒》主要告訴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薺菜》告訴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還提出了子女教育的問題)
(3)體會兩段文字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柳葉兒》寫出了鄉間景色的優美,當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生活的苦澀,而讀者卻體會到“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挖薺菜》寫出了“我”自由快樂的心情)
四、討論總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踐的結論,有目的地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引導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圍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向他們了解當年他們的樂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樣度過艱難歲月的,做好記錄。
二、課堂交流:
1.了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所表達的主題。
2.分組交流自己課前采訪的內容。
3.每組指派一名代表發言。
4.引發學生思考:
(1)當年,老一輩生活艱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們今天的生活樂趣與他們當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們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課后作業: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資料整合平臺】
1.張潔的《挖薺菜》。
2.劉紹棠的《榆錢飯》。
使用建設:
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啟發學生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清新純樸、富于生活氣息的語言風格。
【口語交際】
1.了解“勸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勸告的方法和技巧。
3.課堂活動:
(1)創設情境
(2)分組練習
(3)班級交流
(4)教師總結
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點評:對教材的透視是教師進行備課的立腳點。要很好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語言,培養提高語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陶冶,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老師首先要以學生的心態體驗閱讀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跳出文本,高屋建瓴,從全冊教材的本單元的整體出發,用聯系的觀點進行具體課文和課時的教學。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實現備教材、備學生,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點評:教學目標的確定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這個單元對學生進行的就是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本課以愛鳥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愛鳥意識和情感,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另外關注了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符合語文教學的方向。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點評:以有形的顯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教學的抓手,可以收到以點促面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放鳥叫的錄音)你聽到了什么?
點評:上課伊始,學生置身于婉轉悅耳的鳥鳴之中,激活了學生的情感與思維,這一情境的創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以下的課堂學習儲備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把聽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口語表達的實踐機會。能夠一箭雙雕。
2、是呀!鳥叫的聲音可真好聽。老師推薦給大家一首有關鳥的詩: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教師范讀。
師領讀。
自己練讀。
找生讀。
點評:學校大力推行誦讀工程,老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見縫插針,有利于學生的誦讀積累的數量和誦讀的習慣培養。而且這首小詩流露的情感與將要學習的課文感情的基調是一樣的,在這里抓住情感這條線,為更好地感悟文本做了孕伏。
3、你們知道這些可愛的小鳥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嗎?
(找生說)
4、(出示小鳥出殼的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
點評: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知識積累的限制,利用媒體直觀地再現鳥蛋孵化成小鳥的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突破了課文中一只鳥蛋就是一個生命這句詩在知識上的難點,同時進行了情感上的鋪墊,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只鳥蛋就是一只小鳥,就是一個可愛的小生命,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兩只鳥蛋的故事。
(板書課題)教學蛋字,你還知道哪些蛋?
點評:揭示課題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豐滿。首先是揭示課題與學習蛋字結合,自然妥帖,也是分散識字的一個有益嘗試。其次是學習生字與認識事物結合,學生積累的有關蛋字的詞語,同時對各種各類蛋形成了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讀文識字
1、課前老師安排了大家預習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一遍課文,能讀下來的,自己就獎勵自己一顆作業星。
(教師進行反饋)
2、請大家再讀一遍課文,聽老師布置一個小要求:
一邊讀一邊把自己還不認識的字用筆圈一圈,然后借助上面的拼音讀一讀,認一認。
3、(教師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生字都到老師這來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伸出手來指著讀一讀。
4、小老師領讀。
5、全班開火車讀。
點評:識字環節體現了結合語言環境誤字的規律,目標特別明確,就是解決字的讀音,感知字形,把了解字意融入學習課文之中。多種形式呈現,反復練讀,全體學生參與,效果較好。同時把自主評價納入其中,體現出老師的賞識教育的思想理念。
三、感情朗讀課文
1、大家和生字成了好朋友,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流利?
自己練習讀一讀。
2、小組內練習朗讀。
3、你能說說這首小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點評:深入的品讀是以學生讀懂文本的內容為基礎的,一年級學生也不例外。讓學生了解了這首小詩的故事梗概,才能進行有效的與文本、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這個環節的設置很有必要。
4、聽了同學們讀課文,老師也想讀一讀行嗎?
(請同學評價)
5、自己在練習讀一讀課文,爭取勝過老師。
6、誰愿意把自己讀的最好的小節讀給大家聽?
的最好的小
點評:教者把讀作為品悟這首小詩的杠桿。首先是老師的范讀和學生的評讀活動,一年級的小孩子的長于模仿,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為學生做了很好的樣子,也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再者用師生競賽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學生,有了學生的熱情參與,朗讀的訓練就落到了實處;三者是老師緊緊扭住朗讀這個杠桿不放松,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朗讀得最好的小節讀給大家聽,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為學生提供了進行朗讀展示與提高的平臺,而且,把培養提高學生的感情朗讀的能力與解讀文本合二為一,體現了課標中提倡的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以讀促思,以思助讀,相得益彰。
⑴ 學生讀第二小節:
老師覺得你最后一句鳥媽媽這會一定焦急不安讀的特別有感情,你為什么這么讀?你是怎么想的?
生活中你有沒有焦急不安的時候?你焦急不安的時候會怎樣?
想一想,這時候焦急不安的鳥媽媽可能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帶著動作把它表演出來嗎?
我們怎樣讀才能讀出鳥媽媽這種焦急不安的心情呢?
練習朗讀。
⑵ 學生讀第三小節:
老師覺得她捧這個字讀的特別好,來,我們大家一起用手做一個捧的動作。我為什么小心的用手捧著鳥蛋?
你還能從哪看出我小心的呵護鳥蛋的樣子?
生活中你干什么事時也是輕輕的?
我們怎樣才能讀出我小心翼翼呵護鳥蛋的樣子?
練習讀這一小節。
點評:教師在這里采用了調動生活體驗和表演等方式開放性的進行開放的學習,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用情感的推波助瀾達到感悟語言,訓練感情朗讀的目的。課堂始終以情感為線索,使獨立的教學環節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在此要注意語文課堂放與收的調控,放而無度削弱了文本學習,收得過緊又容易使課堂成為對學生發展與提高的禁錮,因此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特別重要。
⑶ 學生讀第三小節:
(出示課文插圖)文圖結合理解我仿佛聽到了鳥兒的歡唱。
練習說話: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仿佛聽到了鳥兒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評:教學插圖是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這里老師利用文中的插圖,用形象的畫面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發展了形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以文本中的詩句為語言表達的范例,進行二次加工創造,是對學生進行言而有格的語言訓練的有效方式。這一環節的設置同時也是學生情感升華的外顯。
7、教師總結:
⑴ 誰能帶著感情把全文給大家讀一遍?
⑵ 你喜歡文中的我嗎?為什么?
⑶ 帶著這種喜愛之情再來讀讀全文。
⑷ 練習背誦,同桌互評誦讀星。
點評: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此處在進行感情朗讀全文的同時談對詩中主人公的印象,學生們從自己的視角談個性化的認識,是一種人文性的體現。
四、總結拓展全文
1、課前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有關鳥的圖片,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
點評:老師以大語文的理念統攝自己的教學行為,把老師課前搜集的資料有目的的展示給學生,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對人類的朋友──鳥的喜愛之情,更加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2、喜歡這些小鳥嗎?
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鳥》這首小詩。
點評:再回扣課始朗讀的這首小詩,學生的情感有了升華,練習誦讀更有依托,同時確保了學生對此詩的誦讀質量,全課首尾呼應,一氣呵成。
3、欣賞了鳥的圖片,又讀了這首小詩,現在你想說些什么呢?
(教師隨機板書:關愛小鳥,珍愛生命)
點評:此環節感覺是在貼標簽,為板書而設置,是老師把自己課前總結的詞語生硬的強加于學生,沒有真正用課堂生成的孩子心底發出的自己的語言完成老師的板書和課堂的點睛,美中不足。
五、課后作業
課下繼續搜集有關鳥的圖片資料,準備下節課在課上交流。
點評:對語文的學習而言,課堂的結束決不是一個終止,恰恰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新的開始。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明確的學生感興趣的作業非常必要。
【課后反思與回顧】
終于上完了這節比賽課,可我并沒有感到絲毫的開心與輕松。
1、細細回味自己整堂課的環節。有可取之處,但我認為更多的是不足。先談一下課堂中我自認為的幾點成功之處:
⑴ 課前導入一環節:
我出示《鳥》一詩時,在我范讀,領讀,自由練讀之后,我隨意點了翟乙臣同學給大家讀詩。我沒想到這小家伙竟然搖頭晃腦,拿腔作調的給大家朗誦詩。他當時那自我陶醉的模樣也讓我情緒高漲了許多。雖然他當時讀錯了兩個字,但更加增強了課堂的真實性。我想課堂中的這一亮點的出現和自己平時指導學生誦讀密不可分。可見,想在課堂中出效果,教師需在平時就下真功夫。
⑵ 課堂中,學生的表演很形象:
在讀第二個小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想一下,這時焦急不安的鳥媽媽可能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帶上動作進行表演嗎?趙子健同學這樣表演:(雙手拍著桌子)哎呀!我的孩子呢?它究竟到哪去了?胡云天同學的表演更生動,他一邊跺著腳,一邊喊:天啊!我的孩子怎么不見了,難道它還能長腿走了嗎?這些投入的表演不僅贏得了大家的笑聲還有大家的掌聲。
⑶ 學生們聯系生活說話很到位:
讀第三小節時,我問學生生活中,你干什么事時,也是輕輕的?學生甲:上課了,我們在樓道走,應是輕輕的,因為別的`同學在上課。學生乙:爸爸媽媽休息時,我應輕輕的做事。學生丙:我去媽媽單位時,媽媽和同事們工作時,我在一邊輕輕的寫作業,不打擾別人工作孩子們的話雖然有些羅嗦,但表達的意思非常準確,甚至超乎我的想象。
⑷ 學生們的感情朗讀也有所體現:
感覺這節課孩子們的朗讀比較投入。尤其是讀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時,趙麒同學眉頭緊鎖,那焦急不安的語氣立刻帶動了所有的孩子,使課堂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也及時獎勵給他一只百靈鳥。
2、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外,更多的還是不足:
⑴ 課堂過于拘謹:
我本身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心理素質不夠強硬,課堂上顯得過于拘謹。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雖然孩子們在課堂中和我配合默契,但我自己卻沒有做到激情完全釋放,很大程度上在走教案。如課前設計了獎勵全班同學一個大拇指,這一環節中我卻沒有把握住煽情的機會,只是語調平淡的把大拇指貼到了黑板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中,教師自身隨時生成的亮點很少,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夠優美。這些還有待于我以后在課堂中不斷的鍛煉和提高。
⑵ 個別環節好似走過場,不夠真實:
如讓學生在讀課文,并從文中圈出自己還不認識的字,并借助上面的拼音讀一讀,認一認,記一記。結果全班同學幾乎齊讀了全文,只有少數學生在書中進行了圈點和識記。失去了課堂的真效性。這一環節有些走過場,我想這與自己課前讓學生熟記了生字有關。所以課堂上學生們就沒有了可圈記的生字。看來,我們的課堂就應該呼喚真實的課堂,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更不能摻雜半點的虛假。
⑶ 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講課前,自己的課件放在了C3網上的文件夾里,沒把課件發送到本機桌面上。致使C3網被突然關閉的情況下,課堂被耽誤了3分鐘。學生和我本人的情緒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使課堂顯得不夠連貫。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雖然留給了我不少的遺憾,但它也讓我成熟了不少。尤其趙校長在給我做指導時,告訴我:一個成功的老師盡管課下平和如水,但是課上一定是激情如火。我想這句話也應成為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總評】
1、首先這是一節低年級比較成功的語文閱讀課。成功之處有三:
⑴ 課堂二條主線:
讀為主線是明線,情為主線是隱線。
讀是語文教學之本,只有充分發揮讀的作用,才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吸引學生在語文的天地盡情徜徉,也只有充分的有情韻有滋味的讀,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語文實踐,動口、動腦、動心、動情,從而得到全面的提高。要把書本中的語言換化成活的語氣(朱自清語)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氣韻聲調、思想情感傳達出來,在于得他滋味(朱熹)這是說要學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感悟和情趣,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讀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司空圖語)的程度。因此,聲情并茂地個性十足的朗讀是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的外在標志。
語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載體,語文是最具情趣的一門學科,正如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所說的:教育是一朵去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有教師和學生用自己全部的激情,涵詠品味語言文字的個中滋味,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能不斷提升語文素養。本節課緊緊抓住一明一暗兩條線索組織學習交流,符合語文學科的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課堂師生的表現看,教學是成功的。
⑵ 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點: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才能實現。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了具有低年級特點的許多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如表演、比賽、做小老師、開火車等,充分利用課件化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效果不錯。
⑶ 努力踐行大語文思想,為學生搭建更為寬廣的自主發展的平臺:
因為語文學科外延的很廣,如果死啃課本,只盯住幾個生字詞寫個沒完沒了,天長日久,我們的學生對語文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厭煩是很正常的。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大語文的理念日益成不老師們自覺的教學行為,而語文也因為開放的學習方式,而擺脫了戴著鐐銬起舞的尷尬,學生對語文的喜愛之情與日俱增,他們開始跟我們的語文老師一起,享受語文,率意揮灑著祖國語言的萬種風情。本節課在走進文本和走出文本的關系上處理較好。
本節課老師同時注重對學生誦讀積累的培養與訓練,收到了實效。
2、其次是存在的一些不足:
正如老師自己反思中提到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能以自己的情感染激發學生的情,以自己魅力無限的語言為學生做示范,開啟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的對話,組織課堂學生的交流。語文老師應該敢于自豪地講:我就是語文!這種境界可能需要我們畢生的努力。但是語文老師應該把這作為自己的追求!課堂上老師的感情與學生的感情不合拍,擺脫不了教案的束縛,一定程度影響了教學的效度。雖然范讀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可感覺老師的感情范讀還不解渴,有必要加強練習。
板書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為了板書而板書的傾向。
另外課堂機智還需要提高。課堂生成性的東西最能考驗老師的教學功底,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本領是應變能力,對于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老師顯然有些手足無措。如果老師臨時組織學生講一講自己在電視或者畫報上見到過的小鳥,可以燃起學生又一種表達熱情,調動生活儲備,形象思維和語言發展同步,也可以達到激情的目的。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有四篇課文,其中《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讀課文。課文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以及它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記述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了鄉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童真、童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樂趣。
3.掌握36個生字和46個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國各族兒童間的友愛團結以及它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4.培養自讀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由低年級升入中年級。開始學習第一組課文,首先考慮的是銜接問題,這一組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級語文教學的接口處。除了識字還是教學的重點外,還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
設計理念
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為學生語文實踐的過程。每一課的學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教學中要加強整體意識,注意發揮整體優勢,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模塊:
1.《我們的民族小學》(3課時)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課時)使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快樂,其中《金色的草地》在體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爬天都峰》意在使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3.“體會勞動中的快樂”(1課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4.“匯報與展示”(3課時)這次活動圍繞課余生活這一主題進行。活動要能體現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主要展示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和收獲。可以設一個班級展示臺,把自己收集的課外書、郵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獲。
5、課文學習中穿插閱讀訓練若干課時。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準備
課題及欄巳等圖片、漢字組合體卡片、動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頭飾。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猜謎語:“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來飛到東……”(蜜蜂)出示圖片。
(2)蜜蜂“飛到西來飛到東”干什么?(采花粉釀蜜),蜜甜不甜?(做嘗甜味的表情)
(3)蜜蜂采花粉釀的蜜很甜,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掌握一項新的本領,高興不高興?甜不甜?
(3)讓我們就像小蜜蜂一樣.來到盛開著知識鮮花的語文園地中,盡悄地采集知識的花粉,釀出知識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課題:語文園地七及幾叢綠草鮮花囤片(綠蘋叢中暫隱藏“我的發現”等欄目標題),師生共誦白編兒歌:“來到語文園地,這里花香四溢,我們足快樂的小蜜蜂,知識的花粉釀甜蜜。”圖片演示小蜜蜂采蜜動作。 [設計章圖;由小蜜蜂采蜜婁比語文園地學習,既充滿兒童情趣.又全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我的發現”
1.演示小蜜蜂飛到第一個草叢,翻轉綠草叢,呈現”我的發現”之花.D號:“我的發現,只要細心!” [設計意圖:情境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
2.出小字的組合體“冀”的放大圖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過程并相機提示;拆臺寧的部件不拆散筆畫。
3.小組合作,觀察并動手拆合“竟”的組合體卡片,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字,一個個寫下來,比快,比多。
4.指名小組展示拆合結果,并請學生上臺,師生合作演示拆臺過程,板書這些字。 [設計意圖:師生互動,平等合作,學生更輕松主動,合作棵究更積極。] 激勵:獎“園地之花”。
5.拓展練習:從“樹、春、園”等組合體或字十,選自己最有興趣的一十,也可以自己想出鏟u夠拆分的字,小組內互相考一考。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體驗,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體驗提供空間。]
6.又學到一種新的識字方法,高興不高興,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們已經把“我的發現”之花釀成甜蜜了! [設計意圖:“四地之花”的激勵.甜的表情動作、符合“園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體驗,也體現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日積月累”
小蜜蜂飛到第二個草叢,翻開綠草,呈現“日積月累”之花,口號:“口積月累,越積越多!”
1.“我會接”一詞語接龍
(1)以書中詞“父親→親人→……”為例,通過教師有節奏的示范讀“父親的親呀,親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帶動學生跟讀接龍,迅速板朽,相機指導方法和規則, [設計意圖:師生共讀,在和諧的氛圍中,既培養了語感,又領悟了接龍的規則,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選—個非課本上的詞(如
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一》,
”園地”)為龍頭,小組合作接龍,在規定時間里,比快,比長。[設計意圖:自主、合作、探究,語文實踐活動極大地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喚起學生已有的信息儲備,利于知識積累。]
(3)展示:小組各自帶讀本組接龍詞語。師生共同評價。口號:“日積月累,越秋越多廣“甜不甜?”
2.“讀讀說說”——“把”字句、“被”字句轉換練習。
(1)指名朗讀、對比,體會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男女生分讀、齊讀, [設計意圖:讀中悟、悟中讀,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體令句子中兩個事物的主動和被動關系。]
(2)指名練習(師動作演示、引導):“他把小魚放進大海里”,改成“被。”齊讀。體會。
(3)拓展訓練。 ①以課堂環境、寅物等隨機內容,結合教師表情、動作演示等,練習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頭轉換。②教師只以動作演示,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自主說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兩種句子的相互轉換。[設計意圖;以身邊的環境、實物為語言載體,給學生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師生平等對話,充滿親和力的互動,學生學習更輕松、更有趣、更主動。同時結合動作演示,由提供“耙”宇句訓練轉換為“被”字句到由只以動作演示,由學生自主說出“把”亭句、“被”字句及二者的轉換,注意到學生的認知規律,拓展了課本的知識容量,從知識目標到能力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激勵:“園地之花”。這朵園地之花又釀成甜蜜了,真甜! [設計意圖:不時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觸激大腦皮層的興奮點,符合兒童認知心理,保持學習主體良好的注意狀態和奉與的主動性。積極性。]
3.“凄讀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請一個同學藏在講臺后舊,帶仁小花鹿頭飾。語言引導:在美麗的森林里,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慢慢露出鹿角,輕輕搖擺)。你們看它是誰?它可愛嗎? [設計意圖:由丈中的圖畫轉為頭飾表演。由靜態到動態,拉近了小鹿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更樂于與小花鹿親近,表達情感。]
(2)指名說出小花鹿的可愛的感受,培養情感。
(3)自由讀叫、花鹿》,讀出對小花鹿的喜愛之情。
(4)指名讀,評議:讀出了小花鹿的可愛嗎? [設計意圖:朗誦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帶有個,性化色彩。自由讀到指名讀,只要表現出對小花鹿的喜愛,只要有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都予以肯定。]
(5)指名同學分別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讀、花鹿》(熟讀成誦)。
(6)情感滲透:喜歡它們嗎?(小動物走進同學們中間)讓我們和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吧。 [設計意圖:由表演讀到小動物來到學生中間,學生可以自由地表現與小動物們的情墨之流,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也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四、總結、課堂延伸
演示小蜜蜂繼續在語言園地中采蜜(后面還有“口語交際”“展示臺”等欄目的花叢):“來到語文園地,這里花香四溢,我們是快樂的小蜜蜂,知識的花粉釀甜蜜——啊,真甜!” [設計意圖:語文園地是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展示的特色平臺,不斷參與探究、積累。創造,正如小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釀出甜蜜,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語文教案 篇5
備課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把學生放在首位。在備課時明確課堂教學過程性、體驗性的目標,創設具有滲透力、影響力的情景,從學生活動的時間、表現的機會、成功的體驗等角度去設計教案,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品味、討論、判斷、交流中,享受學習過程,發展勇于創新的。那么,教師究竟該怎樣備課,才能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呢?
現結合蘇教版第十冊《三亞落日》的備課,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讓學生有活動的空間。
在由學生、教師、文本三方組成的教學行為過程中,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園地。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就要預先設計好各種實踐活動。
《三亞落日》這一課,有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欣賞描寫落日美麗景色的句子,背誦課文。因此,在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來增加學生的情感積累和優美語言的積累。
1.在讀講完太陽像孩童、像紅燈籠、像跳水員三段內容后,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細讀課文,同學們想一想,這三個環節中哪一個環節作者描寫得最精彩?說說為什么?”
2.當學生描述太陽“顫動兩下,悄然人水”的情景時,教師介紹古人描寫落日的詩句:“大漠孤煙盲,長河落日圓”;“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浩浩風波起,冥冥日沉夕”。
3.在教師概括課文后,引讀:多么醉人的三亞落日啊!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立足在三亞的沙灘上,凝視天邊的太陽,在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的同時,一起來感受一下作者為我們美的文字吧!
4.在鞏固階段設計:分成4人學習小組.根據教師的板書提示.試著讀一讀課文,背一背你最喜歡的句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來打擂臺。
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足夠的活動時間。一課下來,三亞落日在他們心中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在備《三亞落日》時,我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
首先,在了解了古人描寫落日的詩句后,問學生是否愿意仿用詩歌贊美一下三亞落日?
其次,假如聽課的老師就是來三亞旅游的客人,你就是三亞的小導游,你該怎樣為他們介紹三亞落日?
再次,表現的機會不僅僅在課堂上,也可以體現在作業中:我們家鄉也有許多的美景(出示課件),瞧,這優美的小橋流水,這高大的城市建筑,這五彩的花朵,這碧綠的草地,每一樣都讓人賞心悅目。請你拿起筆,勾畫一幅你熟悉的家鄉風光圖,并寫上幾句,贊美一下。
通過遷移,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通過讀后復述、表演、討論、畫圖、習作等形式,把教材化為一種學習語言的動態情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三、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對小學生來講,有許多的語言文字,他們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經過教師的提示,特別是經過自己的反復朗讀,他們會有所感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問題也在讀中悟。教師的職責就是在他們悟有偏差時,適當點撥。
在《三亞落日》一課中,有這樣一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奪目的亮點。”初備時,我用了“請大家帶著喜愛的心情讀。”后來一想,還沒學,怎知道學生一定會是喜愛的心情?于是,再備時,我把它改成“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一讀,你覺得怎么樣才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就怎么讀,放開聲音。”學生讀過之后,教師問:“對太陽有什么看法?有的說贊美,有的說喜愛,有的說想跟太陽交朋友。
有一個學生問:“即將西沉的太陽遠沒有先前來得熱烈、燦爛,看上去,已經有些疲倦了,書上為什么還說‘毫無倦態’?”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只要沒落下去,太陽就會燦爛,生機一片。”有的說:“冬天傍晚時的太陽就有些暗淡,顯出倦態,夏天就不是這樣。”還有的說:“三亞那兒沒有冬天,只有夏天。”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有一年暑假,我跟爸爸從上海乘高速客輪回南通,傍晚時分到南通港。那時,夕陽在江面上面一點兒的時候,仍然很刺眼,顯得很有。水面上銀光閃閃,一片壯麗。只過了一會兒,太陽便接近了水平面,不刺眼了,變得暗紅起來,就顯得疲倦了,但仍然很可愛。”學生的理解獨具慧眼,精彩至極。以體驗、感悟為靈魂的教學,打開了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閃現出個性化的理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筆者認為,教師在備課中要主動為學生著想,多從學生學的角度去備課。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應該是一句空洞的理論,而應將其有機地滲透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首先要滲透到我們的備課中。因此,教師只有在備課時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體現學習的主動性,才能真正落實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復韻母ao,ou,iu,及其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看圖能說幾句簡單的話。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活動、情境游戲等方式,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字母和音節,提高拼讀音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游戲和學生互幫互助嘗試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濃厚興趣,在生活中發現和學習語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準ao,ou,iu三個復韻母的音,學會聲母和ao,ou,iu組成音節的正確拼讀。
難點:學會“ao,ou,iu”三個復韻母的四聲及其標調規則,讀出帶調韻母的音節。
教學內容
1、復習導入
復習復韻母ai,ei,ui,認識ao,ou,iu的音形,并書寫。
老師區別ui和iu。
2、教學ao,ou,iu四聲。
做游戲找朋友,放松并強化四聲學習。
3、教學ao,ou,iu音節的拼讀。
由認識的漢字導入音節拼讀的教學,老師教方法,同桌一起讀音節。老師教讀音節,學生教讀音節,開火車讀音節,摘蘋果復習音節。
教學準備:
1,學生帶上四線格本,課本,鉛筆,做的字母卡。
2,粘蘋果樹。
3,畫四線格。
4,紅筆。
5,試投影儀的切換。
6,寫ao/ou/iu兩個。
6,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們,前段時間,我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很多字母朋友,有六個單韻母坐著小火車來看我們啦,瞧,他們是a,o,e,I,u,yu,昨天呢,我們的老朋友們手拉手帶給了我們三個復韻母新朋友、ai.ei.ui。
你還認識他們嗎?師拿字母卡,它是誰,讀三遍。師:a和i,u和i,e和i。
今天呀,袁老師又給大家請來了三位有趣的新朋友,它們聽說一(2)班的同學聰明又能干,認識了不少拼音朋友,今天也來我們的教室做客啦。大家歡迎嗎?這三位新朋友呀送給了大家一份禮物,它們帶著一(2)班的孩子來到海邊旅游啦!
二、學習韻母的音、形。
觀察圖畫,識形,正音。
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完整獎勵,生回答不完整,在哪里,干什么?你覺得它很怎么樣?)大象拉的船帆上畫著一個圖形,哪位博學的孩子知道,這是哪個比賽的標志?前段時間,在這個比賽上,我們中國的乒乓球隊和游泳隊得了好多塊金牌呢!(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太棒了!)把“奧運”的“奧”字讀成一聲就是來一二班做客的第一個小客人,ao。師領讀兩遍,看袁老師的嘴巴。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會讀還不夠,會寫才是好朋友,伸出小手指,跟老師一起把他寫在四線格里,先寫a,左半圓,右豎彎,再寫o,小o占中格。A和o挨一起,中間留點小空隙。
海上的大象很開心,這時,又從遠方飛來了誰?海鷗的鷗就是第二個小客人ou。師領讀兩遍,看袁老師的嘴巴。一二組讀,五六組讀。會讀還不夠,會寫才是好朋友,伸出小手指,跟老師一起把他寫在四線格里,先寫o,再寫u,豎右彎,豎,o和u挨一起,中間留點小空隙。
除了天空中和海面上,又有一個小動物出現了。你看到了什么?把“游”字讀成一聲,就是最后一位小客人,iu。
看袁老師的嘴巴,跟老師讀。光會讀還不夠,會寫才是好朋友,伸出小手指,跟老師一起把他寫在四線格里,先寫i,再寫u,i和u挨一起,中間留點小空隙。
三個新朋友,你都會讀了嗎?看袁老師的嘴巴,猜一猜,他是誰?會讀還不夠,會寫才是好朋友,拿出四線格本和鉛筆,先看看袁老師怎么寫的,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當個書法家呀?那就努力吧!握筆,寫字。
轉著指導。找兩個,看看這個同學寫的,哪里好,這是誰?再看看這位同學寫的,誰是孫悟空,火眼金睛,把字母里的小妖怪找出來。師批改。
咦,寫完后袁老師發現,這個新朋友怎么長得這么眼熟呀?它和昨天我們認識的一個復韻母是親兄弟呢!他就是ui,拿字母卡。怎么能把它們區別開呢,誰能教教袁老師?看一看第一個字母,由i開始發音是iu,由u開始發音是ui。跟老師讀iu,ui。如果兄弟兩個站在一起,你們還能認出來嗎?出示字母卡,六個復韻母。看來大家都會讀,開個小火車吧。
三,教學ao,ou,iu的四聲。
1、讀四聲。
秋天來了,樹葉變黃了,三位小客人太冷了,我們送他們四頂小帽子吧。小帽子帶哪里,復習一下標調歌。標調歌,一、二,ao寶寶要帶帽,小帽子,標哪里。帶上小帽子,他們讀(ao的四聲)。小ou說,我也冷,我也要,再送它四頂小帽子,小帽子標哪里,帶上小帽子,他們讀(展示ou的四聲。)小ao,小ou,都暖和了,小iu不開心了,我們也給它四頂小帽子吧,好不好?一(2)班的小朋友真大方。小帽子,帶哪里?帶上小帽子,他們讀(展示iu的四聲。)
2,復習鞏固四聲,找朋友。
人多了,真熱鬧,戴上帽子站一起,男生讀藍色,女生讀紅色。橫著讀,都會了,豎著讀,試一試,一起讀,ao1、2。
大家讀的太好了,袁老師獎勵大家一起做個小游戲,好不好。游戲的名字叫找朋友,小朋友先看看自己手里的字母寶寶是誰,比如說,(老師示范)老師問,AO在哪,拿ao的小朋友回答ao在這,老師問,iu在哪,拿iu的小朋友回答iu在這,其他小朋友認真看。
游戲,三分鐘,8:25到8:30結束。
二、教學ao,ou,iu的音節。
一(2)班的小朋友,都是孫悟空,拼音學得好,翻個筋斗云,回到漢字王國了,這些漢字你還記得嗎?
1,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嘗試拼讀(口,手,鳥,六,九。)
師示范拼讀,生跟讀。自己讀兩遍,會讀抱臂坐直。齊讀。
有個字可不好拼,他是三拼音節呢,三拼音節怎么拼?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
2、剛才這些字我們都認識,拼起來自然很容易,現在我們加大難度,讓聲母寶寶和帶調的ao,ou,iu手拉手,組成了更多的音節,他們就在我們的書上,讓我們趕快拼一拼吧。打開課本42頁,看袁老師怎么拼,先把帶調的復韻母圈出來,再拼在一起。明白嗎?同桌一起讀,如果她不會,你就當小老師教教他,兩個人都會讀,抱臂坐直。
3、師領讀,拼拼音,組詞。小老師領讀,拼拼音,組詞。小組讀。
4,摘蘋果。
今天真是有收獲呀,又認識了三個復韻母,果園里的蘋果也豐收啦!我們一起摘蘋果吧!
蘋果怎么摘,聽清規則,看看樹上哪個蘋果的音節你會拼,會組詞,就舉手,把它摘下來,站在旁邊,蘋果舉到胸前。老師讓展示時,你把它讀出來,并組詞,全班小朋友一起跟讀,讀對了,蘋果就是你的了。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目標: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 …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塵土,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這一詩題傳統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①學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奏,把握感情基調。
(2)內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禍之烈,又與開頭的“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應,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結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出現,不僅在詩的結構上起著統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了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鳳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實的內涵。
3、欣賞品味。分析詩歌藝術特色:
(1)善用反復:
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統表現一個“難”字。
(5) 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哀啼”等傳說的出現,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出了一個“難”字。
4、賞析詩句:
(1)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2)“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課堂訓練。
(1)閱讀課文,經自由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這首詩。
6、 課堂小結: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相關文章: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05-13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05-07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6篇05-18
【推薦】語文教案合集7篇05-27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5-19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5-17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匯總7篇05-16
語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05-16
【推薦】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05-23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