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赤壁閱讀答案

時間:2024-07-31 09:37:2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赤壁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guī)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赤壁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赤壁閱讀答案

赤壁閱讀答案1

  赤壁杜癢(明)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烏滿煙蕪。

  赤壁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③春深鎖二喬。

  注:①杜庠:號西湖醉老,以詩名于景泰間。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jīng)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③銅雀即銅雀臺,銅雀臺位子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兩南,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后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水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8.兩首詩都借古興懷,在體裁上有何不同?兩首詩都以赤壁之戰(zhàn)為寫作背景,但抒發(fā)的'感情卻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兩首詩的尾句歷來為人稱道,寫法有何特點?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賞析。(6分)

  閱讀答案鑒賞

  8.杜庠詩為律詩,而杜牧詩為絕句(1分)杜庠的詩重在寫曹軍戰(zhàn)前的決心和戰(zhàn)爭中的狼狽,借歷史滄桑表達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等傷感情緒(2分)杜牧的詩在若無“周郎”借東風這一勝利原因的假想中,表達出對軍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實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氣。(2分)

  9.杜庠詩尾句運用以景結情的手法,寫眼前荒島上滿目荒蕪、鷗鳥亂飛,以景物描寫收束全詩,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凄愴意緒,給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3分)杜牧詩尾句運用了以小見大(或“借代”或“象征”)的寫法,詩中借大喬、二喬兩位地位特殊的女子來泛指東吳統(tǒng)治階級,以銅雀臺指代曹魏政權,“銅雀春深鎖二喬”貌似小事,實則象征東吳滅亡。這種手法讓詩歌內(nèi)涵更豐富,更具情味。(3分)

赤壁閱讀答案2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兩首詩吟詠的都是三國時候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而兩位作者對周郎的態(tài)度并非一致,其中區(qū)別何在?

  答:杜詩慨嘆周瑜僥幸成功,胡詩贊美了年輕統(tǒng)帥周瑜的功績。

  解析:杜詩中的三四兩句總結了歷史的教訓。字面上是講二喬,實際上是說這一戰(zhàn)爭關系到東吳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則家國難保。而胡詩則是稱頌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敵人的智慧。

  (2) 杜牧詩前兩句寫了什么?與胡曾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杜牧詩開頭描寫發(fā)現(xiàn)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曾詩卻是直接陳述歷史,表達對英雄的熱情贊頌。

  解析:注意辨別 詩人對同一歷史事件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讀出言外之意來。同時,還要注意詩人吟詠的角度和側重點,寫了些什么,沒寫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這段歷史,就忽略詩 人是從哪方面,持何種態(tài)度來吟詠。

  對比賞析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zhàn)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zhàn)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后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這里的銅雀臺,就表現(xiàn)了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后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

  《詠史赤壁》詩熱烈地贊美了周瑜在這場決定性戰(zhàn)役中的不朽功績.并且通過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使周瑜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赤壁閱讀答案3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②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選段①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分)

  2.選段②里作者闡發(fā)了怎樣的人生感悟?(6分)

  3.翻譯下面這個句子。(省略號處不譯)(5分)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參考答案:

  1.作者“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面上,隨波飄蕩,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風飛行,悠悠忽忽地離開人世,超然獨立;又像長了翅膀飛升入仙境一樣。其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游之樂,溢于言表。這是本文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劃線處各1分,若答“自由自在”“超然獨立”“灑脫自在”等亦可給分。)

  2.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說明世上萬物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1分)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就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靜止;(1分)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能永久存在。(1分)人用不著羨慕無盡的江水,不必哀嘆人生短促,(1分)應該盡情地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美好的一切,(1分)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1分)

  3.正當他攻破荊州,打下江陵,順流向東進發(fā)時,……本來就是一代英雄啊,但他現(xiàn)在在哪里呢?(“方”,“下”,“東”,判斷句,賓語前置句,各1分) 答案解析: 1.

  1.試題分析:作者面對“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江景,從“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些動作上,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愉快的心情,接著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寫出“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這樣歡快的語調(diào),“白露“點明是秋天,”橫江“點明地點是在江上。表現(xiàn)出了在清風明月之間,架舟行駛江面所引發(fā)的快感:“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寫出了飄飄欲仙的神態(tài),好像身體在天空里,架著風飛行,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抒發(fā)了作者心曠神怡的心情和飄然欲舉的超然之樂,情和景已經(jīng)達到融合的境地。此時的泛舟感受,也就是東坡詞里的“我欲乘風歸去”的心情。

  2.試題分析: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我們?nèi)魪淖兓慕嵌葋碛^察,那么一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我們?nèi)魪牟蛔兊挠^點來觀察,那么萬物包括你我,都是無窮無盡的,你何必“羨長江之無窮,抱明月而長終”呢?蘇軾的回答,反駁了客人的虛無看法,闡明自己從宇宙的變化中看到人類和萬物同樣永久地存在著,給予人生以積極意義。“

  3.試題分析:注意得分點: “方”:正當;“下”名詞活用作動詞,攻下;“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各1分。

赤壁閱讀答案4

  閱讀《后赤壁賦》文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是歲十月之望 望: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B. 履□巖,披蒙茸 披:披著。

  C. 攀棲鶻之危巢 危:危險。

  D.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疇昔:以前。

  2.下面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顧而樂之 B.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

  顧安所得酒乎 然或傲逸狂醉

  C. 適有孤鶴 D. 過臨皋之下

  將何適而非快 飛鳴而過我者

  3.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以待子不時之須 B.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C.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

  4.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步自雪堂 B. 履□巖

  C. 橫江東來 D. 掠予舟而西也

  5.翻譯下面的句子。

  (1).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

  1.D(A.農(nóng)歷每月十五稱“望”;B.披:分開;C.危:高。)

  2.D(A.環(huán)顧;但;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然而;C.剛才;D.飛過。)

  3.B(A.“須”通“需”;C.“反”通“返”;D. “俛”通“俯”。)

  4.C(東;名詞作狀語,從東邊;ABD都是名詞作動詞,步:走;履:走;西:向西飛去。)

  5.(1).才過了多少日子呢?江山的景象已經(jīng)變得不認識了。

  (2).于是我們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停在哪里就在那里休息。

赤壁閱讀答案5

  酹江月·和東坡韻題赤壁圖

  [明]丘浚

  黃州遷客,意翩翩、不是風塵中物。一葉扁舟凌萬頃,氣蓋烏林赤壁。孟德雄才,周郎妙算,到此俱銷雪。橫江一笑,眼中誰是英杰?

  一自兩賦成來,山川勝概,倍覺增輝發(fā)。鶴夢簫聲隨水去,只有聲華難滅。靜對新圖,閑歌古句,豎起沖冠發(fā)。何時載酒,江心重溯流月?

  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黃州遷客”,即指謫居黃州的蘇軾;“橫江一笑,眼中誰是英杰?”用問句收束,表現(xiàn)了蘇軾的灑脫豪邁,有強烈的感染力。

  B.“一自兩賦成來,山川勝概,倍覺增輝發(fā)”三句,意思是蘇軾的“前后赤壁賦”使山川增色,表達了作者對蘇軾文學才華的贊賞。

  C.“鶴夢簫聲隨水去”一句中的“鶴夢簫聲”關聯(lián)了蘇軾《赤壁賦》的內(nèi)容,“鶴夢簫聲隨水去”意指蘇軾的美好名聲已經(jīng)消逝了。

  D.從題目看,這是首題畫詞,也是一首和詞,和的是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所用詞牌“酹江月”就是“念奴嬌”的別稱。

  2.詞的末句借用蘇軾夜游赤壁之事,寄寓了詞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概括。

  答

  1.C.“意指蘇軾的美好名聲已經(jīng)消逝了”理解錯誤,結合下句“只有聲華難滅”可知,應該是往事隨水而逝,唯有蘇軾的名聲是不朽的。

  2.①向往赤壁一帶勝跡;②追慕古人風流舊事;③慨嘆理想難以實現(xiàn);④效仿前賢寄情山水。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題要求分析詞的末句的思想感情,要結合前文蘇軾夜游赤壁之事來分析。

  末句“何時載酒,江心重溯流月”意思是,什么時候能夠像蘇軾一樣泛舟赤壁之下,月下飲酒,溯流而上?結合“山川勝概”表達了作者對赤壁一帶江山勝跡的向往之情;結合“意翩翩、不是風塵中物”“一自兩賦成來,山川勝概,倍覺增輝發(fā)”“只有聲華難滅”對蘇軾的才情的評價,表達了對蘇軾寄情山水的.生活追求的歆羨;聯(lián)系蘇軾可知,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賦,再結合“黃州遷客”可知是在蘇軾貶謫黃州的背景之下,作者以蘇軾作為效法的對象,隱隱帶出一種壯志難酬、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失意之感。

赤壁閱讀答案6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①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別。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發(fā)生赤壁之戰(zhàn)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誤把黃州赤壁當作赤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兩次游覽,寫下不朽的詩賦名篇“一詞二賦”的地方。

  ②文赤壁自古素有“風景如畫”之美譽。至于為何稱之為赤壁,說法不一。或許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猶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紅色,故稱之。或許當年蘇軾見當?shù)厝税腰S州的赤鼻磯叫作“赤鼻”,誤把“赤鼻”當“赤壁”,再觀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誤認為它是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于是,他排遣愁緒,赤壁懷古,寄情于山水之間,撰妙文于筆端,方有了后人擊節(jié)贊嘆不已的千古絕唱。這真是黃州百姓之榮光,實在是個美麗的錯誤!

  ③如今,慕名而來游覽文赤壁的觀光客,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驅(qū)車到武漢,向東走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湖北黃州的文赤壁。一下車,就可遠遠望見儒雅文豪蘇東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漢白玉石雕像。為他鑄造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應該的,蘇東坡理所應當是這里的主角。大家紛紛走近前去,仰視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興地和蘇東坡合影存照。

  ④我凝視蘇東坡良久,他英俊灑脫,氣宇軒昂,那眉宇間,襟袍臨風處,無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緩緩走來。正欲上前與之搭訕時,不禁一愣,啞然失笑。

  ⑤迎面一座山,不高,隨同眾游人拾級而上。居高臨下,山壁下面只剩兩池死水。抬頭北望,遠處才是白茫茫的長江。在宋代,長江就在這座山腳下拍壁奔流的啊,幾百年后已淤積成灘,如今灘地上已蓋滿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遙想當年,蘇軾就在此地與友人一起兩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飲酒作樂,感嘆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試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寫下《前赤壁賦》;僅僅三個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寫《后赤壁賦》時,就曾感嘆“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何況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轉(zhuǎn)斗移,時過境遷,江山易改矣。而今雖依然濤聲依舊,畢竟江面已遠去,古時東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覽情景,唯有夢里再現(xiàn)了。

  ⑥黃州之于蘇軾,簡直太重要了。黃州是蘇軾做官時間最長的地方,有四年零兩個月之久。他大體上做了四件事:躬耕東坡、放浪山水、修身養(yǎng)性、激情創(chuàng)作。黃州優(yōu)美的山水風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和境遇,給了他無窮的創(chuàng)作源泉。謫居黃州期間,蘇軾以揮灑自如的筆力,創(chuàng)造了具有開拓意義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藝術形象,沖破了藝術樊籬,開拓了詩詞歌賦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響的作品多出自黃州,他藝術上的頂峰是在黃州。據(jù)悉,在數(shù)量上,在黃州寫了753篇作品,其中詩歌214首,詞79首,散文457篇,賦3篇。在質(zhì)量上,文學上的代表作有“一詞二賦”,書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兩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飲食上的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黃州時發(fā)明的。這些都是黃州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啊。

  ⑦哦,對了,包括蘇軾的號東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黃州東坡之時取的。東坡是營地,長期無人耕種,是瓦礫之場,不適合耕種。又因當年大旱,從未躬耕的蘇軾飽嘗了開荒種地的艱辛,但是他仍然很樂觀,很豁達。一個月夜,蘇軾拄著拐杖,走在東坡的田間小路上,詩興大發(fā),寫下著名的小詩《東坡》:“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⑧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反而為他營造了創(chuàng)作名篇佳作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huán)境。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蘇軾個人之不幸,命運的陰差陽錯,反而成就了黃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國文學之大幸!

  ⑨蘇軾遭遇貶謫,遇厄運而不悲觀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開闊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讓人敬佩萬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靈,率直本真,赤壁懷古之賦、之詞,皆于悲憤之中更見其曠達情懷。

  ⑩永遠的蘇東坡,永恒的文赤壁。《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曾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作為后人的我們,崇敬仰慕蘇東坡如此。我們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還會如我們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蘇東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隨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國散文家》,有刪改)

  7、下列對你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中“美麗的錯誤”,“錯誤”是指蘇軾誤把黃州赤壁當作武赤壁,“美麗”是指蘇軾在此創(chuàng)作的詩賦成為千古絕唱,使黃州成為旅游勝地。

  B、第③段中,作者不直說遠遠望見蘇東坡的雕像,而說是蘇東坡,這突出了蘇東坡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C、第⑤段寫如今的赤壁下面“只剩兩池死水”且“淤積成灘”,與蘇軾筆下的赤壁之景形成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時過境遷、江山易改的'感慨,同時突出黃州文赤壁當年對蘇軾的重要影響。

  D、本文一方面敘述了作者游覽文赤壁的經(jīng)過,一方面敘述了蘇軾被貶黃州的生活場景,兩條線索一明一暗,使時空轉(zhuǎn)換自然,邊敘邊議,使文章景、事、理、情融為一體。

  8、閱讀選文,試結合第二大題古詩文閱讀中的《答李端叔書》一文,梳理分析蘇軾被貶黃州后的心境變化。

  9、文章題為“永恒的文赤壁”,請結合全文分析文赤壁的“永恒”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

  7、D、“兩條線索一明一暗”錯誤,“蘇軾被貶黃州的生活場景”不是一條暗線,它與“作者游覽文赤壁的經(jīng)過”虛實結合,使時空轉(zhuǎn)換自然。

  8、心境變化:被貶黃州以后,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在嘗到人生苦果之后,思想上極端苦悶、頹廢的悲涼情調(diào)。蘇軾初涉宦海,年少氣盛,很想有一番作為,“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但結果因此而獲罪差一點被處死,難免心灰意冷、黯然神傷。(也可以結合另一處分析,“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書雖非文,然信筆書意,不覺累幅,亦不須示人。”官場上的風云變化,冤獄中的摧殘折磨,使蘇軾心有余悸,不敢寫詩做文。之后,面對困境表現(xiàn)出順應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于黃州優(yōu)美的山水之間,躬耕東坡,發(fā)明美食,修身養(yǎng)性,激情創(chuàng)作。自然美成了他的精神的依托,在黃州蘇軾找到了思考和認識人生的憑借。

  9、①文赤壁自古素有“風景如畫”之美譽,歷經(jīng)近千年面貌雖有改變但仍有跡可循。

  ②蘇軾被貶謫到黃州,赤壁懷古寫下的“一詞二賦”千古流傳。

  ③蘇軾的樂觀、曠達影響了后人,被后人永遠崇敬仰慕。

  ④蘇軾發(fā)明的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羹等名菜,成為黃州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而被世代相承。

  ⑤文赤壁是蘇軾情懷和精神的體現(xiàn)。蘇東坡流傳千古,文赤壁亦隨之而名垂千古。

赤壁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0-11題。(兩小題,共9分)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0.詞的上闋寫景,寫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點?(4分)

  11.這首詞主要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0. “亂石穿空”寫出了山勢險峻,“驚濤拍岸”寫出了巨浪驚險,“卷起千堆雪”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江水的洶涌澎湃,這三句合寫赤壁景色,有聲有色。

  11. 詞人立足萬里長江岸上,面對著古戰(zhàn)場,傾慕周瑜偉業(yè),慨嘆自己一事無成,創(chuàng)造出一種開闊深沉、壯麗奇險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而不可得,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

赤壁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 13~15題。(9分)

  (甲)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蘇軾《后赤壁賦》

  13.對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是歲十月之望。 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識:認識

  C.攀棲鶻之危巢 危:危險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放:不拘束,任意行動

  14.下列加點字與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D.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hàng 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15.下列對兩篇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后赤壁賦》寫月夜之游,集中描繪了斷岸、高山、明月、巉巖、草木,景色由清幽轉(zhuǎn)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寫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無雕琢之感,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

  B.《后赤壁賦》最后描述詩人夢中看見道士化鶴的場景,顯現(xiàn)文章奇想聯(lián)翩、妙趣橫生的藝術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等數(shù)量詞運用,很能表現(xiàn)出作家另一種簡練、寫實的藝術風格。

  C.《湖心亭看雪》通過對湖心亭賞雪巧遇一事的描寫,表現(xiàn)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懷。《后赤壁賦》則借助于驚險迷離的景物描寫,很大程度反映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積極為國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記述作者以小舟獨往湖心亭的所見所聞,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個清晨(也有一說,是在傍晚八點多鐘),而《后赤壁賦》所寫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則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個明月之夜。

  16. 將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顧安所得酒乎?(2分)

  ▲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2分)

  ▲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2分)

  ▲

  參考答案:

  13.C(危:高處)

  14.B(名詞作動詞用,游泳之意;A名詞作狀語用箕畚C形容詞移動用法以為恥D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15.C(《后赤壁賦》反映了詩人較為濃重的對人世不可琢磨的虛無色彩。)

  16.共6分①不過(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關鍵詞:顧、安乎,每句1分,共2分)

  ②不要說公子您癡,還有比公子您更癡的人!(關鍵詞:似,句意通順,共2分)

  ③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關鍵詞:不必、于,2分)

  參考譯文:

  (甲)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應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變太大了,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劃地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

  這一天剛明亮(另一說大約晚八點以后),我撐著一只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全白了。湖心亭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能遇見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飲了三大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公子您癡,還有比公子您更癡的人!

赤壁閱讀答案9

  赤壁

  趙翼①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zhàn)場。

  今日經(jīng)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②。

  [注]1 乾隆三十七年(1772),趙翼因事被降級調(diào)用,辭官歸鄉(xiāng),經(jīng)過赤壁時寫下此詩。②《楚辭·漁父》中寫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從山河形勝落筆,寫三國時的營壘依稀可辨,“依然”“故”體現(xiàn)了今昔之感。

  B.頷聯(lián)“烏鵲南飛”與曹操《短歌行》、蘇軾《赤壁賦》中“烏鵲南飛”意蘊相同。

  C.本詩寫景有虛有實,意境壯闊,筆觸大開大合,議論不落窠臼,體現(xiàn)詩人的.歷史觀。

  D.本詩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都由眼前景聯(lián)想到與此相關的人、事,并抒發(fā)感慨。

  1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lián)蘊含的情感。

  答

  15.B意蘊相同”錯。頷聯(lián)“烏鵲南飛無魏地”是說曹操大敗無立足之地。曹操《短歌行》中“烏鵲南飛”喻客子無所依托。實際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fā)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蘇軾《赤壁賦》中“烏鵲南飛”,是通過引用曹操的詩句引出下文對曹操的議論。意蘊明顯不同。

  16.(1)尾聯(lián)寫赤壁古戰(zhàn)場已為陳跡,只剩明月下漁父的吟唱。借此抒發(fā)歷史變遷的滄桑之感。(2)通過對三國歷史的懷想,抒發(fā)往事如煙、勝敗成空的感嘆。(3)運用漁父的典故,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心。

赤壁閱讀答案10

  古戰(zhàn)場赤壁感懷

  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zhàn)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云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余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危”“絕”“清”三字勾畫出赤壁磯巖高壁峭、江水澄澈的雄奇清麗景象,意境開闊,氣勢宏大。

  B.“人道”二字,將眼前的景物與歷史人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了廣闊的空間和悠久的時間背景。

  C.頷聯(lián)寫古戰(zhàn)場赤壁的過往一去不返,但歷史英雄人物的遺跡尚可在蒼山中找到,詩人感情由失落轉(zhuǎn)向?qū)捨俊?/p>

  D.尾聯(lián)運用直抒胸臆和以景結情的手法,表達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景仰與追念,“又”字蘊含壯志難酬的失落。

  16.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頸聯(lián)。(6 分)

  答

  15.C

  16.詩人選取云霞、蘆荻、落日三個意象,描繪了紅色的'云霞一如當年映照著天空、落日的余暉空灑在蘆荻上的景象,營造了壯美蒼涼的意境,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景仰與追念,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無奈與失落之情。

赤壁閱讀答案11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烏滿煙蕪。

  赤壁 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③春深鎖二喬。

  注:①杜庠:號西湖醉老,以詩名于景泰間。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jīng)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③銅雀即銅雀臺,銅雀臺位子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兩南,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后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水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21.兩首詩都借古興懷,在體裁上有何不同?兩首詩都以赤壁之戰(zhàn)為寫作背景,但抒發(fā)的感情卻不同,請簡要分析。 (2分)

  22.兩首詩的尾句歷來為人稱道,寫法有何特點?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賞析。(4分)

  答案:

  21.杜庠詩為律詩,而杜牧詩為絕句(1分)杜庠的詩重在寫曹軍戰(zhàn)前的決心和戰(zhàn)爭中的.狼狽,借歷史滄桑表達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等傷感情緒(2分)杜牧的詩在若無“周郎”借東風這一勝利原因的假想中,表達出對軍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實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氣。(2分)

  22.杜庠詩尾句運用以景結情的手法,寫眼前荒島上滿目荒蕪、鷗鳥亂飛,以景物描寫收束全詩,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凄愴意緒,給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3分)杜牧詩尾句運用了以小見大(或“借代”或“象征”)的寫法,詩中借大喬、二喬兩位地位特殊的女子來泛指東吳統(tǒng)治階級,以銅雀臺指代曹魏政權,“銅雀春深鎖二喬”貌似小事,實則象征東吳滅亡。這種手法讓詩歌內(nèi)涵更豐富,更具情味。(3分)

赤壁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舉酒屬客 屬:致意,引申為勸酒。B.縱一葦之所如 如:好像。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凌萬頃之茫然 凌:越過。

  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蘇子愀然 何為其然也

  B.侶魚蝦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為聲

  C.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惟江上之清風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9.對文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合,實質(zhì)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

  D.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10.翻譯下列句子(5分)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2分)

  參考答案::

  7.B(如:往)

  8. C(結構助詞“的”,A詞尾/這樣;B連詞并列/承接D“被”/“在”)

  9. D(“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不當)

  10.

  (1)向西可望見夏口,向東可望見武昌,山川環(huán)繞,草木茂盛,一片蒼翠,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敗的地方嗎?(“西”“東”“繚”各0.5分,被動0.5分,句子整體通順1分)

  (2)何況我與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伴,以麋鹿為友。(狀語后置1分,“侶”“友”各0.5分

赤壁閱讀答案13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試題

  1)從內(nèi)容來看,這首詞是蘇軾在謫居黃州時寫的。詞中借詠史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抒發(fā)這種感情的?

  2)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有什么特點?

  3)蘇軾為什么自譏“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遙想公瑾當年”和“雄姿英發(fā)”之間,特地加上“小喬初嫁了”,是以 ,表現(xiàn)周瑜當年 、 的 。

  (5)簡要分析上闋景物描寫的作用。

  (6)作者描寫周瑜的英雄業(yè)績,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分析。

  (7)請從感奮、感傷以及二者的關系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進行簡要分析。

  【閱讀答案】

  1)答案:詞中借詠史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郁悶心情。上闋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戰(zhàn)場之所在,然后寫它的險要形勢,并稱頌當時眾多英雄人物。下闋先著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最后抒發(fā)作者的感慨,歸結全詞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千古風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從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發(fā)。映襯是烘托的一種,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詞中有兩處映襯:實景(赤壁的險要形勢)和虛景(火燒曹營)的映襯;周瑜的“雄姿英發(fā)”和作者“早生華發(fā)”的映襯。

  3)答案:蘇軾神馳當年周瑜破曹的戰(zhàn)場,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yè),渴望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yè)。但周瑜34歲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卻事業(yè)無成。所以自譏“多情”——傾慕周瑜,渴望建功。這自我譏笑當中,包含著濃重的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苦澀心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則更是在坎坷遭際中的強自排遣,在消極情調(diào)之中也包含著報國無路的感慨。(解析: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4)答案:美人襯托英雄 春風得意 英氣煥發(fā) 雄杰氣概

  (5)答案:為描寫人物烘托氣氛,引出下闋對風流人物周瑜的贊頌。作者精妙獨到地描繪古戰(zhàn)場險要雄奇的形勢,勾畫了一幅壯麗如畫的景象,為追懷英雄業(yè)績設置背景,渲染聲勢。

  (6)答案: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用“小喬初嫁”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fā);用“羽扇綸巾”襯托其風流儒雅;用“談笑間”襯托其指揮若定;用“檣櫓灰飛煙滅”襯托其戰(zhàn)功卓著。

  (7)答案:感奮中略有感傷,感傷是感奮的表現(xiàn)。作者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難免流露出傷感之情,但這正是詞人不甘沉淪、感奮進取的表現(xiàn),仍不失豪邁本色。

  8.“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9.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8.“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類題的作法是:先翻譯詩句的意思,接著概述詩句的內(nèi)容,再闡釋特征或作用。

  9.此題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詞中“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點。詩人寫歷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據(jù)詞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實意圖。

赤壁閱讀答案1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甲)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

  (乙)

  元豐二年十二月,余自吳興守得罪,上不忍誅,以為黃州團練副使,使思過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觸類而求之,有不可勝悔者,于是喟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于此矣。(節(jié)選自蘇軾《安國寺記》)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B.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C.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D.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曹操字孟德。古人先命名后取字,女子15歲、男子18歲舉行加冠禮,禮后才取字。

  B.夏口,古鎮(zhèn)名,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而“東望武昌”中的“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

  C.元豐是宋神宗的年號。皇帝年號紀年始于漢朝,一個皇帝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年號。

  D.團練,也叫鄉(xiāng)團、民團、團勇。舊時官紳編練的,主要用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地方武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客的回答表現(xiàn)了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其實是蘇軾思想的另一個方面。

  B.蘇軾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因此他身處逆境仍能保持豁達樂觀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

  C.蘇軾到黃州,初步安排個人的生活后,就開始閉門思過,以報答皇帝的不誅之恩。

  D.蘇軾覺得自己與權貴不是同道中人,暫時無法改變現(xiàn)狀,正好可借助佛門澄澈心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8分)

  (1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分)

  (2 )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4分)

  14.根據(jù)(乙)文第三段,簡要概括作者樂于置身自然的情懷。( 3分)

  答案:

  10.B(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11.A(年紀表述有誤。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一般在成年時取字。)

  12.C(“以報答皇帝的不誅之恩”牽強附會。)

  13.(1)(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增減的變化。(盈虛:圓缺。卒:終究。消長:增減。大意一分。)

  (2)隱藏起來思考,尋求用來自我革新的辦法。(退伏:退縮隱藏。思念:思考,考慮。所以:用來……的。大意一分。)

  14.①熱愛自然;②物我兩忘;③超然物外;④自我灑脫。(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

  【參考譯文】

  宋元豐二年十二月,我任職吳興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權貴,皇上偏愛又不忍心責備我,所以把我降職為黃州地方的團練副職,給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第二年,即元豐三年二月到達黃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衛(wèi)生,收收一路勞累的心思,就開始閉門思過,尋找改過自新的方法。回憶以往的任職經(jīng)歷,覺得都跟那些權貴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們的。想改造自己的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沒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于是大聲嘆息說:“正道壓不住邪氣,個人秉性勝不了歪風,不鏟其根,而只除其枝葉,現(xiàn)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還會犯,何不皈依佛門一洗了之呢?”

  探得吳興城南邊有個安國寺,樹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錯。過一兩天就去燒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審察,心靈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尋求罪過產(chǎn)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靈清凈,雜念全無,感覺良好。早去晚歸了五年的時間。

赤壁閱讀答案15

  滿庭芳·赤壁磯頭

  南宋 戴復古

  赤壁磯頭,臨皋亭下,扁舟兩度經(jīng)過。江山如畫,風月奈愁何。三國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煙波。風流處,竹樓無恙,相對有東波。

  登臨,還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遠,早早歸呵。明日片帆東下,滄州上、千里蘆花。真堪愛,買魚沽酒,到處聽吳歌。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貫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A.詞人乘船兩度經(jīng)過赤壁,雖感此處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內(nèi)心的憂愁。

  B.上闋用典,“風流處”化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處境,“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詞上闋寫景,景中有情;下闋先抒情,后敘事,實寫內(nèi)心情思和返鄉(xiāng)生活。

  16.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皆為登臨赤壁所作,兩首詞在抒發(fā)的感情上有何異同?請結合兩首詞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

  15.(3分)D

  【試題分析】下闋敘事部分為詞人的想象,借想象歸鄉(xiāng)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詞人歸鄉(xiāng)之情的深重。

  16.(6分)

  同:兩首詞都通過物是人非的對比,表達了對三國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

  異:①蘇詞通過對周瑜赤壁之戰(zhàn)時雄姿的描寫,表達了對周瑜風姿和成就的贊頌、仰慕之情,又通過寫自己"早無華發(fā)",表達了對自身年華老去、功業(yè)未就的悲嘆惆悵。

  ②戴詞通過"早早歸呵"的直抒胸臆和對歸鄉(xiāng)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達了自己對歸鄉(xiāng)的渴盼之情。

  【評分參考:每點答案2分,情感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赤壁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赤壁閱讀答案06-25

杜牧《赤壁》閱讀答案11-04

杜牧《赤壁》閱讀答案12-14

《赤壁》閱讀答案練習附答案11-03

赤壁歌送別 閱讀答案06-01

蘇轍《赤壁懷古》閱讀答案11-16

《永恒的文赤壁》閱讀答案04-13

登赤壁磯閱讀答案06-13

杜癢《赤壁》趙翼《赤壁》閱讀答案09-22

[精選]杜癢《赤壁》趙翼《赤壁》閱讀答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