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靜女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靜女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14.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這兩句運用了“六義”中的_________。
15.下面對詩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動地描述了一對戀人的約會經過。
B.女主人公贈送給男主人公兩樣東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歡彤管。
C.該詩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情人約會活動。
D. “搔首踟躕”這一細節描寫表現男主人公老實、憨厚、癡情。
16.全詩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14.賦
15. B
16.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個美麗、調皮、可愛、勇于追求的女子。
方法:①直接描寫,“靜女其妹”“靜女其變”運用“賦”,直接表現女子的美麗,“愛而不見”通過動作行為表現了女子調皮、可愛,“貽我彤管”“自牧歸荑”表現了女子對愛情的追求大膽直率。②間接描寫:通過男主人公“搔首踟躕”側面烘托其美麗、可愛的形象。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學常識的能力。
詩經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和“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賦”按《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此詩中“靜女其妹”“靜女其孌”,連用兩個形容詞“妹”“孌”,就是用“賦”的手法,直鋪陳敘女子的的清純、美麗、可愛的。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B項,“男主人公更喜歡彤管”表述錯誤。根據文本解讀,照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微而意深,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如此說來,男主人公應該是更喜歡“荑”。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本詩的大意是: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樓上。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搔頭徘徊心緊張;嫻靜姑娘真嬌艷,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根據文本,在關于女子外貌和動作的直接描寫中,“靜女其姝”“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自牧歸荑”等詩句塑造了一個閑雅、美麗、調皮、可愛、勇于追求愛情的女子形象。為了充分展現女子的美麗和嫻靜,全詩還用了間接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比如寫男主人公“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還沒見到心愛的女人,男主人公于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此處借寫男主人公的動作側面烘托了女子的嫻雅和美麗;還有“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為什么會有差別,因為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女子的美麗、純潔、調皮和對愛情的熱烈追求,才令男主人公為之著迷、愛之深切。
【靜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靜》閱讀答案04-12
靜閱讀理解答案沈從文 靜閱讀理解12-10
靜閱讀理解答案12-10
靜沈從文閱讀題答案12-13
《蚯蚓們 臺靜農》閱讀答案08-17
靜閱讀理解答案6篇12-10
《青草的聲音 車永靜》閱讀答案06-16
議論文《靜與動》閱讀答案06-20
《靜女》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