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的風雨橋閱讀理解附答案
①風雨橋興時于漢未唐代,這種歷史悠丸、造型獨特的木質古建筑,極富民族氣質。恩施州的風雨橋是與吊腳樓齊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筑之一。風雨橋又叫“涼橋”,因橋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涼、休憩、避風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復,溝壑縱橫,舊時不通公路,只有條條青石板路穿山越嶺,爬坡過河。而將條條青石板路在溝壑山澗連接起來的就是風雨橋。利川市毛壩風雨橋
②恩施州的風雨橋大多由橋墩、橋面、橋廊、橋亭和橋碩組成,除橋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極為精密。橋墩用生松木鋪墊,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放數層并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兩旁是橋廊,設有欄桿、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橋頂蓋有堅硬嚴實的黑瓦,建有數個高出橋身的數層飛檐翅角樓亭,凡外露的`術質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長廊和樓亭的瓦檐頭雕龍繪鳳,人物山水,飛禽走獸,形象詼諧灑脫,栩栩如生。
③恩施州的風雨橋,雖年代久遠,但很多至夸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內的毛壩風雨橋,建于公元1820年,距夸已200余年。橋全長32.5米,橋面寬3米,高40米。該橋全用木料建成,至夸仍奇跡般屹立不倒,為行人和當地村民暢行于青山兩岸而默默地遮風擋雨。成豐縣境內的十字路風雨橋,建于1920年。橋身全長63.4米,寬4.2米,通高8.78米。橋上是兩層樓閣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寶塔式的亭閣,瓦檐重重,周圍四條昂首欲飛的青龍仰望著東西南北,龍嘴里含著紅色的寶珠,四條龍尾繞成塔頂,好似一臺大轎行走在橋的中央。橋面用木板鋪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圓木固定在橋墩上支撐,整個橋身結實、牢固,橋面平坦舒適。橋廊l3間,亭廊相連,兩邊有漂亮的護欄,腎靠護欄的是條形長凳。橋下有3座梭子形的橋墩,墩與墩之間凈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頭砌成,任憑河水沖刷,橋墩依然堅固如初。一座座風格獨特的風雨橋,橫跨溪河,傲立蒼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損,其堅固程度不亞于鐵、石橋。
④在恩施州,無論是村頭還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風雨橋。村民們走親訪友,趕集逛街,耕田鋤草,肩挑背扛,都要經過風雨橋。踏著青石板路走進密林將映的風雨橋,坐在兩廊邊的長凳之上,就可聽到橋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過橋,也能聽到那悠揚宛轉的深山鳥語。天上云卷云舒,山間鳳來雨去,只有在風雨橋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橋上歇腳,天熱了在橋上乘涼,口渴了在橋上喝茶,下雨了在橋上避雨,閑退時還可在橋上讀書、聊天、話家常。這類木質鮚構長廊式橋梁建筑,不僅具有普通橋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觀賞價值,它不僅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時也是當地人們說古道夸、休息娛樂的理想去處,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⑤恩施州的風雨橋,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木質建筑中的藝術珍品,是人類歷史上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恩施州的風雨橋,文章主要介紹了風雨橋的哪些內容?
2、第②段說明了恩施州的風雨橋的哪些特點?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本段介紹十字路風雨橋采用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4、閱讀第④段,具體說說風雨橋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式?
閱讀答案
1、本文主要介紹了恩施州的風雨橋的歷史悠久、結構造型和交通、觀賞及文化藝術價值。
2、①除橋墩外全木結構,不用一顆鐵釘,以榫銜接;②橋面用木板鋪就;③長廊式走道;④橋頂蓋黑瓦,建有數層亭樓;⑤長廊和樓亭瓦檐頭雕繪形象。
3、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據(列數字)。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從上到下)。
4、便利:出行、歇腳、乘涼、喝茶、避雨;讀書、聊天、話家常。說明方式:生動說明。
【恩施州的風雨橋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恩施州的風雨橋》的閱讀答案07-02
《恩施州的風雨橋》閱讀練習及答案11-19
《恩施州的風雨橋》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7-12
映山紅閱讀理解附答案12-13
《背影》閱讀理解(附答案)12-20
《背影》閱讀理解附答案02-25
《內經》閱讀理解附答案02-21
親親麥子閱讀理解附答案12-10
王安石待客閱讀理解附答案02-27
背影節選閱讀理解附答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