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閱讀練習及答案
《進城閱讀練習及答案1
一棵進城的古樹
(1)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樹正像往常一樣,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與白云招手,與春風嬉戲。
(2)突然來了一群人和一些車。幾個人圍著它指指劃劃。還沒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機就轟隆隆開過來,圍著它開始一鏟一鏟挖土。不一會兒,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漸漸暴露出來。
(3)它害怕了,大喊著:“不要這樣,不要這樣!”但沒人聽見它的喊聲。
(4)當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來時,挖掘機將巨大的鏟子伸過來,插入它身下,將它連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鏟起來,惡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著,又有人將它帶著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繩子將枝干綁起來。吊車嗚嗚開動,勾住它,顫悠悠地將它吊進一輛大車里。
(5)“你們要干什么,你們要干什么?你們為什么要這樣傷害我?”它大喊著,但始終沒人聽得到。
(6)它終于躺倒在車里,全身顫栗著流下了傷心的淚,盡管這淚,沒人看得到。
(7)汽車顛簸著,駛出了這片原野,駛出了它曾經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8)它看見車駛上鋪著黑油子的路,風馳電掣,駛向未知的遠方——它離故土越來越遠了。
(9)車駛進了高樓林立的城市,在一處寬闊的廠區廣場上停了下來。等在那里的吊車伸出長長的手臂,魯莽地將它從車里吊了出來,放進一個早已挖好的樹坑里。
(10)從此,它在這個地方安下了家。脫離了原野故土的滋潤,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懨懨的。幾位穿綠色衣服的人天天圍著它轉,給它打上了吊瓶輸液。后來,它知道,他們都是負責廠區綠化的工人。
(11)漸漸地,它的枝葉開始復蘇。
(12)它開始打量這個叫做繁華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樓、穿梭的轎車、五彩的燈光、絡繹不絕的人流……真是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但是,它始終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
(13)它開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棲息在它身上的鳥兒,還有那只經常奔跑過它身邊的野兔。但,已經回不去了……從今以后它再也聽不見林中的鳥鳴,也聞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獨地將根扎在異鄉的泥土里了。
(14)每天,廣場上都會來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會圍著它看,指著它蒼勁的枝,幽綠的葉,稱贊著什么。
(15)一天一天,它對自己被強行移植的抱怨,漸漸少了些。有時它也想過:一棵樹,不論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當做柴燒,或者僅僅是為這個星球增添一些綠意。然而,它還是每天都在盡力地將目光越過層層高樓,深情地眺望著故土所在的方向。
(16)有一天早晨,一個小女孩圍著它拍照,看著鏡頭里的圖像,小女孩興奮地向身邊的母親嚷著:“媽媽,看啊,樹葉上有露珠,多美啊!”
(17)也許,小女孩永遠都不會知道,那晶瑩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鄉的淚。
(本文有改動)
閱讀題:
1.填空:這篇文章以第 人稱的口吻,按 順序,主要運用 ③ 、 ④ 這兩種表達方式,介紹了一棵百年古樹被⑤(填2至4字)這件事。(5分)
2.第⑩段中加點詞“只得”,表現了這棵樹當時怎樣的心情?(2分)
3.第15段中畫線句子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以積極的人生態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和理解。(3分)
4.閱讀上文,聯系課文《那樹》進行分析比較,選出下列四項中表述不恰當的一項:(2分)
A.兩篇文章都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從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賦予了“樹”以真實的性靈,以兩棵樹不幸的命運來敲擊讀者內心的感知。
B.兩篇文章都表達了由“樹”的命運所引發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樹》認為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棵進城的古樹》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人們不要違背“樹”的意愿,強行改變“樹”的命運,否則我們可能會顧此失彼。
C.兩篇文章的語言形象生動,有的詞語充滿了強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練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表現了自己的情感態度。
D.兩篇文章從體裁來看,都是小說。不同點在于:《那樹》寫的是一棵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最終又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而《一棵進城的古樹》則是從環保的角度寫了一棵古樹遠離家鄉后,欣然為美化城市做貢獻的感人故事。
參考答案:
1、(5分)①三 ②時間 ③記敘 ④描寫 ⑤移栽進城
2、(2分)表現了它無奈、絕望、傷心的心情(失望、苦悶、憋屈)。(任意答出兩點即可)
3、(3分)這句話以樂觀積極的情緒鼓舞我們:抱怨改變不了命運,不論在哪里,都應該發光發熱,因為最有意義的人生是履行職責、作出貢獻的人生,所以我們要找準自己人生坐標,在自己現有的位置上實現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演繹多彩人生。
《進城閱讀練習及答案2
一棵進城的古樹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樹正像往常一樣,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與白云招手,與春風嬉戲。
②突然來了一群人和一些車。幾個人圍著它指指劃劃。還沒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機就轟隆隆開過來,圍著它開始一鏟一鏟挖土。不一會兒,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漸漸暴露出來。
③它害怕了,大喊著:“不要這樣,不要這樣!”但沒人聽見它的喊聲。
④當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來時,挖掘機將巨大的鏟子伸過來,插入它身下,將它連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鏟起來,惡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著,又有人將它帶著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繩子將枝干綁起來。吊車嗚嗚開動,勾住它,顫悠悠地將它吊進一輛大車里。
⑤“你們要干什么,你們要干什么?你們為什么要這樣傷害我?”它大喊著,但始終沒人聽得到。
⑥它終于躺倒在車里,全身顫栗著流下了傷心的淚,盡管這淚,沒人看得到。
⑦汽車顛簸著,駛出了這片原野,駛出了它曾經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見車駛上鋪著黑油子的路,風馳電掣,駛向未知的遠方——它離故土越來越遠了。
⑨車駛進了高樓林立的城市,在一處寬闊的廠區廣場上停了下來。等在那里的吊車伸出長長的手臂,魯莽地將它從車里吊了出來,放進一個早已挖好的樹坑里。
⑩從此,它在這個地方安下了家。脫離了原野故土的滋潤,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懨懨的。幾位穿綠色衣服的人天天圍著它轉,給它打上了吊瓶輸液。后來,它知道,他們都是負責廠區綠化的工人。
11漸漸地,它的枝葉開始復蘇。
12它開始打量這個叫做繁華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樓、穿梭的轎車、五彩的燈光、絡繹不絕的人流……真是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但是,它始終有“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
13它開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棲息在它身上的鳥兒,還有那只經常奔跑過它身邊的野兔。但,已經回不去了……從今以后它再也聽不見林中的鳥鳴,也聞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獨地將根扎在異鄉的泥土里了。
14每天,廣場上都會來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會圍著它看,指著它蒼勁的枝,幽綠的葉,稱贊著什么。
15一天一天,它對自己被強行移植的抱怨,漸漸少了些。有時它也想過:一棵樹,不論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當做柴燒,或者僅僅是為這個星球增添一些綠意。然而,它還是每天都在盡力地將目光越過層層高樓,深情地眺望著故土所在的方向。
16有一天早晨,一個小女孩圍著它拍照,看著鏡頭里的圖像,小女孩興奮地向身邊的母親嚷著:“媽媽,看啊,樹葉上有露珠,多美啊!”
17也許,小女孩永遠都不會知道,那晶瑩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鄉的淚。
(本文有改動)
小題1:填空:這篇文章以第 人稱的口吻,按 順序,主要運用 ③ 、 ④這兩種表達方式,介紹了一棵百年古樹被⑤(填2至4字)這件事。(5分)
小題2:第13段中加點詞“只得”,表現了這棵樹當時怎樣的心情?(2分)
小題3:第15段中畫線句子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以積極的人生態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和理解。(3分)
小題4:閱讀上文,聯系課文《那樹》進行分析比較,選出下列四項中表述不恰當的一項:(2分)
A.兩篇文章都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從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賦予了“樹”以真實的性靈,以兩棵樹不幸的命運來敲擊讀者內心的感知。
B.兩篇文章都表達了由“樹”的命運所引發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樹》認為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棵進城的古樹》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人們不要違背“樹”的意愿,強行改變“樹”的命運,否則我們可能會顧此失彼。
C.兩篇文章的語言形象生動,有的詞語充滿了強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練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表現了自己的情感態度。
D.兩篇文章從體裁來看,都是小說。不同點在于:《那樹》寫的是一棵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最終又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而《一棵進城的古樹》則是從環保的角度寫了一棵古樹遠離家鄉后,欣然為美化城市做貢獻的感人故事。
參考答案:
小題1:三 時間 記敘 描寫 移栽進城
小題2:表現了它絕望、無奈、傷心的心情。(失望、苦悶、憋屈亦也,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小題3:這句話以樂觀的精神鼓舞我們,抱怨改變不了命運,不論在哪里,都應該發光發熱,最有意義的人生是履行職責、作出貢獻的人生,因此,我們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在現有的位置上實現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演繹完美的人生。
小題4:D
試題分析:
小題1:通讀全文可知,文章在行文中運用“那棵樹,它”,因此是第三人稱按時間順序講述一棵樹的故事。主要的表達方式是記敘和描寫,講述了這棵古樹被“強行移植”“強移進城”的故事。
小題2:讀原句可知,這句話表現了這棵樹對家鄉的思念,句中的“只得”強調了一種無奈與傷心。
小題3:結合文章情節可知,這句話包含了兩方面的意思,一是不抱怨,有樂觀的心態;一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把兩方面的意思表達出來即可。
小題4:“《一棵進城的古樹》則是從環保的角度寫”的說法不正確,本文沒有強調環保的意思,主要是通過被移栽的老樹的經歷講述一個找準位置,實現價值的道理。
《進城閱讀練習及答案3
山伯這輩子,去過一次縣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樣,雞叫第四遍的時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況下,張牙舞爪洗下臉,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邊啃著饃一邊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邊往外走一邊說:“今兒個到縣城一趟。”
在灶臺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攆出門外,瞅著山伯朦朧的輪廓,嘟囔道:“麥還沒割完呢。”“丟不了。”山伯頭也不回,悶聲悶氣地丟過來一句。“麥都焦了。”山娘還不死心。莊稼人,土地是他們的命。“值個啥?!”山伯走得執著,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沒進過城,認識路?”“鼻子下邊就是路!”山伯的話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著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彎彎的山道上,山娘輕輕嘆息一聲。昨夜里他就烙餅似的翻來覆去沒睡踏實,有啥關緊事?咋不吱聲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們唯一有牽連的就是他們的兒子山子。
兩年前,縣里建鋁廠,在全縣范圍內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選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趕鎮里的班車,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說成啥也不讓,到最后山伯也沒有送成。
按照慣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結果,山子沒有回來,難道是因為這個?聽山子說,鋁廠在縣城邊上的一個鄉,他要轉好幾趟公共汽車才能到單位。農閑時節,老頭子曾想帶著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復雜的路線,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是去找山子?他會不會迷路?
后半晌的時候,山子回來了,一個人。山娘詫異地問:“沒見到你爹?”山子一愣,不高興地說:“他去干啥?我沒見。”看到山子的反應,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說。山子說:“他啥時間去的?”山娘說:“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著臉說:“我一大早就從廠里回來了。真是的,不嫌丟人!”山娘想數叨兒子兩句,張了張嘴還是把話咽了回去。她明白,老伴彎腰駝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觀,山子是嫌棄山伯到單位給他丟臉了。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憊地回來。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順眼地說:“我摸到你們廠他們說你回家來了。”看到山伯蓬頭垢面的樣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顏色山子的火氣一下子上來了,氣呼呼地說:“你去干啥?沒事就不能在家歇著?”山娘不滿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囁嚅著說:“昨個兒我聽說公路上發生了車禍,一輛貨車撞到了一輛公共汽車上,死傷了好幾個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輛公共汽車……嚇得我一夜沒睡。阿彌陀佛,沒事就好。”
山娘這才知道老頭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對她說:“給你說了有啥用?讓你也跟著擔心?”
結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滿滿的愛、暖暖的愛時,這時候,別說孝順他們,連對他們說聲對不起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他們已經藏在了墳里邊,似乎依然害怕年少不懂事的山子。
結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經去世,山子將山娘接到城里。山娘總會在夜晚看著山伯的照片出神,而山子總是埋怨自己當初沒有早點接山伯進城,現在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了。每到此時,山娘都會說同樣的一句話:“我進城,就是你爸也進城了。”
15、學校《文苑》雜志推出了“文學作品大家賞”欄目,本期賞讀的是小說《進城》。
(1)“照應”是文章的結構技巧,常見的種類有伏筆照應、首尾照應、文題照應等。這篇小說有兩個不同的結尾,通讀全文后,你認為哪個結尾更能體現照應這一結構技巧?談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5分)
(2)“文學作品大家賞”欄目邀請你作為特約撰稿人,給這篇小說寫一段賞析性文字,請完成這個任務。(10分)
寫作提示:①首先說明你賞析的文本是由哪個結尾構成的;②從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表達方面任選一個角度來賞析:③結合文章內容;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
15、(1)示例一:我認為結尾一更能體現照應這一結構技巧,“似乎依然害怕”與前文多處照應,如山伯面對兒子“低眉順眼”“囁嚅”,山娘面對兒子“不敢多說”“把話咽回去”等,細微處巧妙照應,使結構嚴謹。
示例二:我認為結尾二更能體現照應這一結構技巧,“我進城,就是你爸也進城了”照應了題目“進城”,同時也照應了開頭“山伯這輩子,去過一次縣城,唯一的一次”,可謂獨具匠心。
(2)略
【《進城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進城閱讀題答案 進城閱讀題12-10
《進城的蟈蟈》閱讀理解及答案07-19
進城閱讀題答案12-10
進城閱讀題答案12-11
閱讀練習及答案09-11
《愛蓮說》閱讀練習及答案09-10
《銀杏》閱讀練習及答案08-30
《社戲》閱讀練習及答案02-17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2-17
《圍城》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