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梅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紅梅閱讀答案1
川端康成
父母面對面地坐在被爐邊上,觀賞著古樹紅梅綻開的兩三朵花兒,一邊爭論著。父親說:“這顆紅梅的花兒,幾十年來都是從下面的枝椏開始綻開的。自從你嫁過來以后,也沒有改變過。”“我沒有這種感覺。”母親沒有附和父親的感懷,父親很不服氣。
“自從嫁過來以后,我壓根兒沒有空閑觀賞過梅花。”
“那是因為你稀里糊涂地虛度歲月。”
說完這些,想到與紅梅的壽命相比,還是人的一生短暫,父親就沒興致繼續感慨了。
不覺間,話題轉到新年的糕點上來。
父親說他正月初二,在風月堂買了點心回來。母親卻強調沒有那回事兒。
“瞧你,我不是讓車子在明治糕點公司那兒等了一會兒,又坐這部車子繞去風月堂嗎?我的確在這兩家鋪子買糕點了嘛。”
“你的確在明治糕點公司買了,可是,自打我到這個家來以后,就不曾見你在風月堂買過什么東西。”
“言過其實了吧。”
“當然,我從來沒嘗過嘛。”
“別裝糊涂了,過年你不也吃過了嗎?我的確買回來了嘛。”
“唉,真討厭。大白天說夢話,你不覺得害羞嗎?”
“咦?難道是我——”
女兒在廚房準備午餐,父母的爭論全聽見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無意開口,只顧微笑地站在鍋臺邊上。
“的確帶回來了嗎?”母親好不容易只對父親在風月堂買過東西這一點,準備予以承認似的,可她又說:“不過,我沒有看見過呀。”
“我是拿回來了嘛——會不會忘在了車廂里?”父親的記憶也發生了動搖。
“怎么會呢——要是忘在車廂里,司機一定會送來的。他絕不會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車子嘛。”
“這也是啊。”女兒忐忑不安。
母親似乎全然忘卻了,這夠奇怪的。父親被母親這么一說,似乎也漸漸失去了信心,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親乘車兜風,是去過風月堂買了許多糕點回來的。母親也品嘗過了。
沉默持續了一陣子,母親驟然想起來似的,直截了當地說:“哦,哦!是糯米面小餅!你是買過糯米面小餅。”
“對嘛!”
“有綠豆餡點心,銅鑼形餡點心,還有許多糕點,真叫人不好辦吶。”
“對嘛。我是買回來了嘛。”
“不過,那種粗點心是在風月堂買的?那種東西。”
“是啊。”
“哦,對了,對了。的確,我把它給誰了。用紙包好,是給人家了……啊,是給誰了呢?”
“對啊,是給人家了。”
父親如釋重負,接著他又說:“是不是送給了房枝呢?”
“啊,對,是送給了房枝。對,我還說讓孩子看見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唉,確實是那樣。是送給房枝了。”
父母的對話暫告一段落。他們感到彼此的談話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滿足。
然而,這與事實也不盡相符。點心并非送給原來的女傭房枝,而是送給了鄰居的男孩子。
女兒正在等待著:母親會不會又像方才那樣想起點心到底給誰了呢?飯廳里鴉雀無聲,只傳來了鐵壺的響聲。
女兒端上做好的午飯,擺放在被爐板上。
“好了,剛才的話,你都聽見了?”父親說。
“聽見了。”
“你媽糊里糊涂,真讓人頭疼。而且還越來越固執了。好了,平時幫著你媽記著點,好嗎?”
“究竟誰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風月堂話題,我認輸了。不過——”關于房枝的事,女兒欲言又止。
這是父親辭世前兩年發生的事。父親患輕度腦溢血癥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紅梅照例從下邊的枝椏先開花。女兒經常回憶起父母關于風月堂的這段對話。然而,她不曾跟母親言及。因為她覺得母親早已把這件事忘卻了。
閱讀題目
6.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注重寫實,以平凡瑣碎、互相關心的生活場景,展示了極具生活氣息的家庭氛圍。
B.女兒聽到父母爭論是否在風月堂買了糕點時“無意開口”,是因為她知道真情,不想加入這場無趣的爭論。
C.母親想起了糕點的種類,既印證了女兒“母親也品嘗過”的情節,也為下文父母關于蛋糕去處終于達成一致看法做了鋪墊。
D.小說最后交待“這是父親辭世前兩年發生的事”,表明父母關于糕點的爭論是女兒回憶的內容。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理解與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在父母爭論的過程中,穿插對女兒動作、心理、神態的描寫,舒緩爭論的緊張氣氛,使文章的情節沖突趨于平淡。
B.小說先寫母親錯漏的記憶,再想起事實,記憶卻再次扭曲。這種寫法增加故事的不確定感,更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C.本文語言質樸,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主要以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用對話展現鮮明的人物性格。
D.女兒知道內情,最后也沒有告訴母親,在懸而不決的故事中讀者感覺到了一家人的濃濃深情。
8.文中“紅梅”先后兩次出現,有哪些作用?(4分)
9.曹禺說:“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致、精確、優美、真切,在我讀過的幾篇中,十分明顯。”川端康成的作品鮮明地體現了日本小說的語言風格,請選取其中兩點結合本文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6.B(“不想加入這場無趣的爭論”錯,是女兒不愿破壞父母間的溫馨交談。)
7.C(“主要以心理描寫、鮮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當。通篇文章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父母形象可通過對話表現出來,女兒有少量心理描寫,但全文人物都沒有鮮明的性格特點。)
8.①第一次,父親將人生與以紅梅為代表的長久的自然進行對比,引發他對生命短暫的感慨。(1分)②第二次,引發女兒對物是人非的傷感。(1分)③結構上首尾呼應,將紅梅的美同哀傷情感相融合;美好艷麗的紅梅又與家庭中的美好生活回憶相互映襯,雖然歲月已逝,但家庭的溫暖記憶長存。(2分)
9.①語言細膩,對于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巧用細節描寫。如“女兒忐忑不安”“女兒欲言又止”,巧妙展示女兒的心理狀態。②語言簡潔明了,用詞準確。如“瞧你”“對嘛!”語言精準傳達了人物的情緒。③語言優美,用詞文雅。如“古樹紅梅綻開的兩三朵花兒”,畫面具有古詩般的意境美。④具有明顯、濃郁的抒情性。如父親認為母親常忘事后提醒女兒“好了,平時幫著你媽記著點,好嗎”,把父親對母親的關愛之情寫得鮮活生動。(每點3分,任意答2點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紅梅閱讀答案2
吳潛①
試馬東風,且來問,南枝②消息。正小墅、幾株斜倚,數花輕拆。自有山中幽態度,誰知世上真顏色。嘆君家、五嶺我雙溪,俱成客。
長塞管,孤城笛。天未曉,人猶寂。有幾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③都放了,莫教春訊能占得。問竹籬、茅舍景如何,惟渠④識。
注:①吳潛: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安徽人,曾任宰相,積極抗元,被奸臣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被貶廣東。
②南枝:代指梅花。 ③寒英:指梅花。 ④渠:南方方言,他。
8.詞中兩處寫到問,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6分)
9.這首詞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8. 6分,兩問內容說明2分,一問1分;效果3分,其中結構效果1分,情感效果1分,藝術效果1分。意思相近即可。前面括號的答題角度答不出不扣分。
9. 5分考點: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6分,每方面2分。意思相近即可。學生先答情感再分析也可以,若籠統地答作者借梅抒情(借梅喻人、自況、托梅言志),表現了自己思鄉的孤寂給1分。
考點: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評價作者的情感和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紅梅閱讀答案3
父母面對面地坐在被爐邊上,觀賞著古樹紅梅綻開的兩三朵花兒,一邊爭論著。父親說:“這顆紅梅的花兒,幾十年來都是從下面的枝椏開始綻開的。自從你嫁過來以后,也沒有改變過。”
“我沒有這種感覺。”母親沒有附和父親的感懷,父親很不服氣。
“自從嫁過來以后,我壓根兒沒有空閑觀賞過梅花。”
“那是因為你稀里糊涂地虛度歲月。”
說完這些,想到與紅梅的壽命相比,還是人的一生短暫,父親就沒興致繼續感慨了。
“瞧你,我不是讓車子在明治糕點公司那兒等了一會兒,又坐這部車子繞去風月堂嗎?我的確在這兩家鋪子買糕點了嘛。”
“你的確在明治糕點公司買了,可是,自打我到這個家來以后,就不曾見你在風月堂買過什么東西。”
“言過其實了吧。”
“當然,我從來沒嘗過嘛。”
“別裝糊涂了,過年你不也吃過了嗎?我的確買回來了嘛。”
“唉,真討厭。大白天說夢話,你不覺得害羞嗎?”
“咦?難道是我┈┈”
女兒在廚房了準備午餐,父母的爭論全聽見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無意開口,只顧微笑地站在鍋臺邊上。
“的確帶回來了嗎?”母親好不容易只對父親在風月堂買過東西這一點,準備予以承認似的,可她又說:“不過,我沒有看見過呀。”
“我是拿回來了嘛┈┈會不會忘在了車廂里?”
父親的記憶也發生了動搖。
“怎么會呢┈┈要是忘在車廂里,司機一定會送來的。他絕不會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車子嘛。”
“這也是啊。”
女兒忐忑不安。
母親似乎全然忘卻了,這夠奇怪的。父親被母親這么一說,似乎也漸漸失去了信心,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親乘車兜風,是去過風月堂買了許多糕點回來的。母親也品嘗過了。
沉默持續了一陣子,母親驟然想起來似的,直截了當地說“哦,哦!是糯米面小餅!你是買過糯米面小餅。”
“對嘛!”
“有綠豆餡點心,銅鑼形餡點心,還有許多糕點,真叫人不好辦吶。”
“對嘛。我是買回來了嘛。”
“不過,那種粗點心是在風月堂買的?那種東西。”
“是啊。”
“哦,對了,對了。的確,我把它給誰了。用紙包好,是給人家了……啊,是給誰了呢?”
“對啊,是給人家了。”
父親如釋重負,接著他又說:“是不是送給了房枝呢?”
“啊,對,是送給了房枝。對,我還說讓孩子看見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確實是那樣。是送給 房枝了。”
父母的對話暫告一段落。他們感到彼此的談話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滿足。
然而,這與事實也不盡相符。點心并非送給原來的女傭房枝,而是送給了鄰居的男孩子。
女兒正在等待著:母親會不會又像方才那樣想起點心到底給誰了呢?飯廳里鴉雀無聲,只傳來了鐵壺的響聲。
女兒端上做好的午飯,擺放在被爐板上。
“好了,剛才的話,你都聽見了?”父親說。
“聽見了。”
“你媽糊里糊涂,真讓人頭疼。而且還越來越固執了。好了,平時幫著你媽記著點,好嗎?”
“究竟誰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風月堂話題,我認輸了。不過┈┈”
關于房枝的事,女兒欲言又止。
這是父親辭世前兩年發生的事。父親患輕度腦溢血癥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紅梅照例從下邊的枝椏先開花。女兒經常回憶起父母關于風月堂的這段對話。然而,她不曾跟母親言及。因為她覺得母親早已把這件事忘卻了。
12.請簡要概括這篇小說中家庭氛圍的特點。(4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生活平凡瑣碎、互相關心、對于生命老去的淡淡的憂傷
【解題思路】家庭氛圍的特點可以從人物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體現出來。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去世的父親、健忘的母親和安靜的女兒,主要事件是點心的爭論,在爭論過程中,展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梳理這些內容進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3.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寫出了女兒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
【答案】 第一處寫女兒微笑著聽著父母的爭吵,表達了她對這種極具生活氣息的家庭氛圍的喜愛;第二處的“欲言又止”寫出了女兒對父母身體狀況的擔憂。
【解題思路】兩個句子都是女兒的細節描寫,需要放到文中,結合上下文語境體會展示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體會時需注意兩個關鍵詞:第一句“無意”是指她她覺得父母誰輸誰贏無關緊要,她很享受這種濃濃的家庭氣息。第二句“欲言又止”是因為告訴父母實情,害怕引起父母對自己身體的擔心什么,而是為老太太接到的信不一定是好消息而擔憂、歉疚。
14)文中“紅梅”先后兩次出現,有哪些作用。(6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體會重要物象的作用。體會這句話的含意,需要透過表層意思,結合全文內容進行深層挖掘。它不單單指自然的天氣,還暗示人物的心理狀態、小城的人文氣氛。分析作用時應從主題、結構兩方面入手。
①第一次,由紅梅哪支先開花的爭論,引發父親對人生命短暫的感慨,并為下文買點心爭論作鋪墊。②第二次,寫紅梅照例從下邊的枝椏先開花是為了證實父親的感慨,并寫出女兒對紅梅依舊,父親不在的感傷“子孫萬代”就是他曾經收藏的那一對。③兩處內容前后照應,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解題思路】體會重要物象作用,需要透過表層意思,結合全文內容進行深層挖掘。它不單單指自然的物象,可能還暗示人物的心理狀態等,分析作用時應從主題、結構兩方面入手。
15.作品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這樣寫對表現小說的內容有什么作用?試作探究。
【解析】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作品敘述舒緩”是表達上的特點,“沒有太強的故事性”指情節的淡化。這些特點對小說內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揭示、抒情表達上。
【答案】 有助于刻畫小說中女兒的形象特征:經歷平常,性格平和;也有助于表現家庭慣常的生活狀態,平凡而瑣碎;淡化了情節,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風格,表達對這種美好的生活點滴的追憶。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角度獨特,描寫了令人厭煩的生活場景,與生編硬造的`“工業品”小說不同。對讀者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B.本文語言質樸,短短千余字,濃縮了一個家庭的生活,人物塑造以心理為主,通過對話展現鮮明的人物性格。
C.從藝術手法上看,開頭就有景物描寫,結尾點名是女兒的在回憶和追念,手法新穎,別具匠心。
D.小說通過描寫一個的家庭日常生活,告訴我們歲月使青春紅顏變得白發蒼蒼,美好的生活點滴也逐漸被遺忘。
E.女兒知道內情,最后也沒有告訴母親,在作者筆下水到渠成,沒有刻意渲染,但讀者還是感覺到了傲雪紅梅一樣的濃濃深情。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對小說情節內容的把握,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答案】CE
[解析] 答C項3分;答E項2分;解析:A項,“令人厭煩”不符合文章內容;B項,“心理描寫,鮮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當。D項,“美好的生活點滴也逐漸被遺忘”錯誤。回答本題首先要理清小說的結構線索。小說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只有理清小說的結構線索,才能準確概括小說的情節。其次要把握小說的矛盾沖突。看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在文中是怎樣表現的,小說是怎樣圍繞主要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最后還要留心人物性格的變化。分析概括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因此,在把握情節時,要隨時注意體會情節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答題時要認真分析選項,切忌以偏概全,張冠李戴。
紅梅閱讀答案4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14.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15.蘇軾曾作詩論: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請說出蘇軾贊揚林逋《梅花》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對此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4.C
15.①贊揚林逋《梅花》詩的理由:寫梅花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解析】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中,C項,“也透露出一絲無奈。”錯誤,選項對詩歌的語言理解有誤,“尚余孤瘦雪霜姿”中“霜雪姿”指經受霜雪考驗后勁挺的姿態。形容梅花格調孤傲不群的特性。在詩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潔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現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這是紅梅因“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的姿態。“尚余”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經受霜雪考驗后孤獨而細瘦勁挺的姿態,這樣看來詩句沒有透露出無奈之情。故選C。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及詩句意義內涵的辨析把握的能力。答題時要注意“決非桃李詩”的含義,是指林逋抓住了景物的神韻特征(決非“桃李”),林詩為人稱道的原因就是這兩句傳神地描繪了梅花的清幽、高潔的氣質,確實令人贊賞不已。而石曼卿《紅梅》詩則只是從外形上描寫了紅梅無綠葉、有青枝而已,沒有表現紅梅的精神品格。答題時要求考生能圍繞觀點,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注意層次清晰、要有邏輯性。
參考譯文
紅梅花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獨自開放;這是因為它擔心自己玉潔冰清的美麗面容會不合時宜而受到世人猜忌。所以,只得故意妝扮出淺淺粉紅般的桃杏顏色。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孤獨而細瘦的樣子,呈現出經受霜雪考驗后仍然勁挺的姿態。梅花的內心是適應寒冷的,不愿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現在顯露出來淺紅的桃杏色,那不過是酒后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的面容上罷了。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紅梅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數點紅梅花02-14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
鷺鷥閱讀答案12-13
苦惱閱讀答案11-02
竹子閱讀答案09-10
《趕海》閱讀答案09-02
《窮人》閱讀答案09-01
轉身 閱讀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