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1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9.詩中描寫“水中映月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0.“大荒”一詞的含義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詩的尾聯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2.展開想象,寫出“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29、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30、廣闊的荒原
31、對故鄉山水的眷戀之情
32、示例: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氣簇擁而來,就像海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2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 )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歷來被人們稱道。請 任選一個角度進 行賞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憐故鄉水,萬 里送行舟。 (2)(2分) 答題示例:①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②賞字詞: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④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12.詩的尾聯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展開想象,寫出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12、對故鄉山水的眷戀之情
13、示例: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氣簇擁而來,就像海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僭娋渖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給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描繪(100字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該詩尾聯中送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4分)①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它們在廣闊的原野處消失了;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廣闊無際的原野,他的視野頓時變得開闊了。 (能清楚地描繪景象,語言通順得2分)
② 送字直接點題(扣題),(1分)送的主體是故鄉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之情。(1分)
渡荊門送別①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②。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過江峽作《旅夜書懷》詩云: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后人常將此二詩頷聯加以比較,或稱李雖壯而杜骨力過之,或稱未容優劣,二者皆有興會。
【注】①渡荊門送別:開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峽初次出蜀,作此詩。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自此以東,地勢平坦。送別,意指江水速自己離別蜀中。②海樓:海市蜃樓。
14.李白與杜甫,世稱 ,代表了唐代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1分)
15.請從情景關系角度賞析李詩畫線句。(3分)
16. 后人對李、杜詩頷聯有兩種評價,你的看法如何?請說說理由。(4分)
14.李杜(1分)
15.要點:運用比喻手法,描繪了滿月映入江水、云霞絢爛多姿的奇麗景象,表達了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和喜悅感。(3分)
16.要點:(1)兩詩頷聯都寫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渾,境界闊大。(2)李句簡練明快,于蒼茫中見少年豪邁之氣;杜句精嚴沉郁,于宏闊中見志士垂暮之態。兩人風格各擅勝場。(4分)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3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旅夜抒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桅墻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選出下面正確的選項()
A.李詩寫的是出峽日景,杜詩寫的是峽中夜景。
B.李詩語言深沉剛健,像千錘百煉,熔鑄而出,杜詩語言超脫豪放,無跡象可求;李詩語言學郁,杜詩語言奮發。
C.李詩描繪的景象開闊壯麗,杜詩描繪的景象險惡孤危。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闊大,構思都非常精巧 ,有異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應老病休是老病應休官的倒裝。
答:B(把李杜二人的語言風格弄顛倒了)
2.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有哪些?
答:(1) 都在長江上揚帆而下,只不過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縣西北作的這首詩。杜甫是在今重慶市忠縣至云陽縣途中作的這首詩;
(2)都為五律,不僅韻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僅四十余字的`一首詩里,相同的詞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這兩首詩的氣象都十分開闊,藝術表現手法較為自然。兩詩的前后結構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由近展遠,由狹而闊,大江,大地,星月,繁復的立體空間景象,映入胸懷。兩詩的結句雖以低調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現出遼遠時空,令人作無窮無盡的遐想。
3.這兩首詩的不同點在哪里?
答:(1)李白寫《渡荊門送別》是青年時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歷時而作。《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辭去了幕僚的職務,帶家眷離開成都,經渝州(今重慶)乘船到云陽縣云安鎮途中而作。兩詩相差的年代剛好40年;
。2)心境不一樣,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開闊,,神蕩胸襟,豁然開朗,興奮喜悅之情,言于溢表。舉目從沒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藍天之間,成了渺渺的一線。李白的詩里,只有對壯闊山河的感嘆和思鄉的情懷,而沒有人生風雨歷程的傷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樣,蹇途人生,時運不濟,顛沛流離,窮困纏身。恰又 辭官飄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蒼涼。在靜靜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獨自一人守著孤舟,多么悲涼和孤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這開闊的場景更襯托了杜甫的這種悲涼和孤獨。李白詩的畫面固然是一種令人遙想的大畫面,是很美的,但杜甫這首詩卻能深入到欣賞者的情感的內部,刺激欣賞者的心靈,一種對杜甫生活處境的同情和感嘆油然而生。
4.李杜之間的情宜甚深,特別是杜甫,多次做詩懷念李白。對李白的詩,杜甫更是稱頌,說白也詩無敵。李白的詩在前,杜甫的詩在后,兩詩的畫面又這樣接近。在藝術上,杜甫的《旅夜書懷》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的影響呢?或者說《旅夜書懷》模仿了《渡荊門送別》呢?
答:略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02-24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5篇)02-24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5篇02-24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2-22
文言文《渡荊門送別》作品鑒賞11-21
望江怨·送別閱讀答案08-19
《謝亭送別》閱讀答案05-30
度荊門望楚古詩閱讀答案02-08
關于送別的詩句大全閱讀11-19
渡渡鳥_700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