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閱讀答案(集合15篇)
現如今,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閱讀答案1
閱讀《論語》(節選),完成1-5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給下面加粗的詞注音。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2.解釋下面加粗詞的意思。
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
3.下列加粗詞與可以為師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戰
C.可以調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同樣獲益匪淺,請寫出初中語文課本孔子語錄中的一則成語或格言警句(試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wǎng dài
2. 愉快 學過(舊)的知識
3.B
4.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
5略
5.略。
《論語》閱讀答案2
《論語》八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靈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保ā秾W而》)
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保ā蹲訌垺罚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毁F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
8. 下列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學而不思則罔(罔:有害)
。拢缓笾砂刂蟮蛞玻ㄈ唬哼@)
。茫袉柖迹ㄇ袉枺杭鼻械刈穯枺
。模要毻觯ㄍ觯核劳觯
9.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學而 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與人恭而有禮 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0.翻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學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請結合所學知識或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C切問:懇切地提問;D亡:通“無”,沒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轉折;B前代詞,后語氣詞;C前介詞“對”,后動詞“參與”)
10.孔子說:“不怕(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11.示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所討厭(不喜歡)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對儒家“恕”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行為準則。
《論語》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7題。
“半部論語”
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為了突出地表明讀書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例子拿來作證。
大家知道,在宋代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利用兵變,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權的時候,第一個著名的宰相便是趙普。據《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趙普傳》載: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門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本來趙普讀書很少,平素又不喜歡說話,所以人們總以為他沒有讀書。宋太祖趙匡胤常常勸告他,甚至于很嚴厲地批評過他。據說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門,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無言”。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宋人的筆記中還能找到一些?梢娳w普的文化水平確實不高,連擬定一個門樓的榜額都不會,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門”。宋太祖看了很不高興,所以責問他為什么要加個“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趙普實際上早已知道讀書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學習。特別是對于《論語》這一部書,趙普讀得爛熟。所以后來在宋太宗趙光義的面前,趙普就敢于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痹谶@里,他說的分明是一部《論語》,想不到人們卻把他的話斷章取義,變成了“半部論語”,并且歷代相傳,居然成了典故。
我們現在不管他說的是一部《論語》也好,是半部《論語》也好,都應該由此體會到少而精的讀書方法。雖然,在趙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論語》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唯一法寶,他們只要熟讀這一部書就足以應付一切了。這一點,我們與他們根本不同。如果我們現在也還是死抱住《論語》這一部書,讀得爛熟,盡管也有用處,卻仍然無補于實際,這是可以斷言的。但是,我們卻無妨按照我們的需要,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中,選定任何一部書,讀得爛熟,正確地掌握和運用其中的原理原則,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許多實際問題。鄧拓《燕山夜話》
1.文中鄧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趙普傳》中的一段文字,和課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斷句上有一處不同,你發現了嗎?你認為應該采納哪一種呢?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嘗試完成下面古文問題。
2.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倨丈倭暲羰 習_________
、谧x之竟日 竟_________
、燮疹伾蛔 色_________
、芩昭a綴舊紙 綴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倨招陨畛劣邪豆,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谒翁妗暗敲鞯麻T,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無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出下面典故與趙普有關的一項是( )
A、閉門讀書
B、半部《論語》治天下
C、鑿壁借光
D、聞雞起舞
5.仔細研讀下面幾句話,說說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①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谄疹伾蛔儯蚨爸詺w。
③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細閱讀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聞之震悼,謂近臣曰:“……朕君臨以來,每優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選自《宋史o趙普傳》
、俑鶕舷挛牡囊馑,請你猜測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說出它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谠谶x文中找出與材料中劃線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
選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文內容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鄧拓先生讀了《宋史.趙普傳》中的一段文字(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請你再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你從課文的兩段文字中還能得到哪些啟示,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來?纯凑l的思路最開闊,誰的語言最準確、簡練。不少于三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本段中是“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課文中為“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兩個相比,課文中的斷句更好,“次日”修飾“臨政”更好,讀起來也更和諧。
2.熟悉 整日 臉色、神色 修補
3.(1)趙普性情深沉,為人嚴肅剛正,雖忍對嫉妒而好勝,但能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2)宋太祖登上明德門,指著門樓的匾額問趙普:“‘明德之門’,怎么多用了一個‘之’字?”趙普說:“‘之’是語氣助詞!碧嬲f:“‘之乎者也’能‘助’得個什么事!”趙普無言以對。
4.B
5.這些句子是細節描寫,;作用:表現出趙普勤奮刻苦讀書,不顧個人安危為國家推薦人才的品質。(作用意思對即可)
6.①不同,終于死去。
、谶x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選文概括:
、贋橹卫韲叶趭^讀書;
②不顧個人安危為國家推薦人才;
7.從課文的兩段文字中我們還能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①讀書要刻苦,勤奮。
、谝湎r間刻苦攻讀。
③做事要有韌性。
④只要自己是對的,就要堅持到底。
、菀恍臑楣,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本題具有開放性,只要言之有據就可以)
《論語》閱讀答案4
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小題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3分)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小題2】、解釋下面劃線的字詞。(4分)
不亦說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溫故而知新( )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題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從這句話中,可以提煉出兩個成語,它們是:(4分)
(1) 現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現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A
【小題1】愉快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真誠、誠實 學過的知識
【小題1】(1)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2)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小題1】任重道遠 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斗; 死而后已 為某一事業奮斗到底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節奏的劃分,要根據句子的意義進行,不要把意思在一起的詞語給劃破了。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么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成語。平時應多積累,那么再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句話中提煉就容易了。
《論語》閱讀答案5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語意用/為下面這句話標出正確的朗讀節奏(標一處)。(1分)
在 相 位 者 多 齷 齪 循 默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譯下列句子。(3分)
跪而拾之以歸:
太祖常勸以讀書: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勸趙普要多讀書的原因是:
(2)讀書給趙普帶來了的好處是:
5、你喜歡趙普這個人嗎?為什么(至少寫兩點)?(2分)
參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
2、終于、他(趙普)、等到、把
3、跪著拾起撕碎的奏牘而回。/太祖經常勸他多讀書。
4、(1)普少習史事,寡學術。(2)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5、(1)好學(2)以天下為己任(3)不顧個人安危(4)剛毅果斷(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論語》閱讀答案6
閱讀《論語十則》,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弊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釉唬骸坝,,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弊釉唬骸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弊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語。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譯下列句子。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談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句讓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知”通“智”,聰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誠實信用
2、(1)年歲寒冷,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最后萎謝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學習和思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廢。
。ㄒ鈱纯桑
《論語》閱讀答案7
閱讀《〈論語〉十則》選段,完成下面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說乎 ( )
(2)三省吾身 ( )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見賢思齊焉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贊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待人處世之道?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悅”的古字,愉快。
。2)檢查,反省。
。3)真誠、誠實。
。4)看齊
2、(1)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節時,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意對即可)
3、示例①:我贊同,因為做人要多為他人著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愛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贊同,因為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集體意志就無法統一,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言之有理即可)
《論語》閱讀答案8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谠釉唬骸拔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葑釉唬骸坝,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拮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咦釉唬骸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論語》十則)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20篇,是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宋代學者朱熹把《論語》、______、《大學》、《中庸》四部著作合稱為“四書”。
2、給下列劃線字注音并解釋。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誨女知之乎。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寫。
(1)請寫出論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告訴我們要以仁愛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結合你的生活學習實際,選擇其中一則談談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氣,發怒。
。3)rǔ同“汝”,人稱代詞你。
。4)zhì同“智”。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說:學習了并且能夠經常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5、“略”。
《論語》閱讀答案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據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的詞: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劃線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談學習態度的,有談學習方法的。選出都是表示學習態度的一組
[ ]
A、溫故知新 知之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
B、學思結合 見賢思齊 知之為知之
C、知之為知之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D、溫故知新 學思結合 三人行必有我師
6、《論語十則》講述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為人處事等方面的道理。請從選段中選擇一例,結合自己的經歷,就某一方面闡述的道理談談對自己的啟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啟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慍 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剛強,勇毅);舊的知識;可以憑借。
3、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孔子說:“見到賢明的人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保ㄖ攸c詞語翻譯正確,意思對即可)
4、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有自我修養。意思相近即可。
5、C
6、“略”。結合實際,談出自己的認識理解即可。
《論語》閱讀答案10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僮釉唬骸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平?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圩釉唬骸皽毓识,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茏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葑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拮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咦釉唬骸叭诵校赜形規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述而》)
、嘣柙唬骸笆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仁以為己任,不亦重子?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嶙釉唬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庥柝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靈公》)
《論語》是經典著作之一,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孔子,名丘,字,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家、家。(4分)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劃線詞。
A、人不知而不慍()
B、吾日三省吾身()
C、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列劃線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按時)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兵)
B、學而不思則罔(迷惑) 思而不學則殆(危險)
C、不亦說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經)
D、其恕乎(大概,也許)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不亦說乎:通()
誨女知之乎:通()
是知也:通()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寫出課文中談學習方法的1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課文中談學習態度的1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課文中談個人修養的1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譯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許多話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并說說你的理解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則語錄中含有好幾條成語,你能找出其中的兩個寫在下面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慍:發怒,生氣
B、。悍词
C、信:真誠,誠實
D、凋:凋謝
2、D
3、說通悅,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聰明、智慧。
4、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
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
個人修養: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2)在溫習舊的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
6、“略”。
7、溫故知新、學而不厭、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等。
《論語》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谧釉唬翰、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①。(《論語·公冶長》)
、勖献釉唬簮廴瞬挥H,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孟子·離婁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遠怨的方法?請簡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養上,孔、孟為什么都主張反求諸己,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9.(1)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②不計較過去的仇怨。(每點1分)
。2)反求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為孔子認為多責備自己就可以大大減少別人對自己的怨恨,孟子認為凡是行為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從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參考譯文】
①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說:伯夷、叔齊兩個人不記人家過去的仇恨,(因此,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勖献诱f:愛別人,別人不來親近,就要反問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別人卻治理不好,就要反問自己智的程度;禮貌待人,別人卻不理睬,就要反問自己恭敬的程度。行為有得不到預期效果的,都要反過來求問自己。
《論語》閱讀答案1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①,慎而無禮則葸②,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③!
(《論語·泰伯第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ā盾髯印ざY論》)
注:①勞:辛勞,勞苦。②葸:音xǐ,拘謹,畏懼的樣子。③絞:說話尖刻,出口傷人。
。1)上述兩則材料中,孔子強調了禮和 之間的關系;而荀子則強調了禮和 之間的關系。這兩則材料共同說明了禮可以對人的行為、情感起 作用。(6分,每空2分)
。2)李澤厚在《論語今讀》里說道:“……禮制人倫不只是在理性關系,而更在融理于情的人情味道上。”你認為,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中還保存著哪些傳統禮節或禮儀?能把什么樣的“理”融入到濃濃的人情味里?請舉一例并加以說明。(6分)
20xx高考
答案解析:
19. 參考答案:
。1)美德;欲望;節制(調節、均衡、規范)
。2)例1:紅包的習俗。在中國,每到除夕之夜,家中的長輩總是要封一個紅包給小孩,里面裝著數額不等的壓歲錢。紅包原有避邪之意,意蘊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如意。同時,紅包也可以讓孩子買一些玩具、文具,讓孩子感到開心。這就是把家庭倫理中的“父慈”“長惠”這樣的思想融入到禮節之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溫暖、家族和睦的情味。(評分標準:習俗的說明2分;習俗中蘊含的“理”的說明2分;所體現出來的“人情味”2分。)
參考解譯:
(1)“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以“禮”作指導,只有在“禮”的指導下,這些德目的實施才能符合中庸的準則,否則就會出現“勞”、“葸”、“亂”、“絞”,就不可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2)本段中指出人生而有欲,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引起爭斗,最后無法收拾。所以先王制定禮義,以滿足人們的欲望和要求,禮義就是為了使欲望和外物得以平衡才出現的。
《論語》閱讀答案13
閱讀下面下面選段,回答問題。(12分)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①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②者!(《論語·陽貨》)
、凇⒆勇吩唬骸熬由杏潞?”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邸⒆又^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③,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④,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注釋】①訕:毀謗。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頑固不化。③舍之則藏:舍棄就藏匿,意即隱退。舍,舍棄,不用。④行三軍:指揮軍隊。行,率領,指揮。三軍,古代大國有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這里指全軍。
回答下列問題
(1) 結合上面選段,請簡要說明你對孔子“勇”的理解。(3分)
(2)結合以上選段,聯系現實談談當代青年應當有什么樣的“勇”,200字左右。 (9分)
參考答案:
20、(1)①孔子主張的“勇”,要符合禮,要用禮來約束。②孔子主張“勇”應該用“義”來規范。君子沒有“義” 犯上作亂;小人沒有“義”就會去做盜賊。 ③孔子主張“勇”要智勇兼備,要符合禮,缺少智、悖于禮的“勇”是蠻干、亂干。
(2)可從下面角度來談:
A、要智勇雙全,反對蠻干、亂干,暴虎馮河式的勇是愚蠢的。B、勇,要符合禮義,要用禮義來規范。C、現代青年要勇于擔當D、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的“勇”,實際上是一種個人“耍狠”的行為。只考慮個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們要反對的。
《論語》閱讀答案1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之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____的書,是___家經典著作之一。
2.解釋下列字的含義。
說:_______ 慍:_______ 罔:_______ 殆: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談談你對“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钡睦斫夂驼J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通“悅”,愉快;怨恨;迷惑;有害
3.(1)溫習舊的知識,從中得到新的體會,這樣就可以當老師。
。2)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4.“略”。
《論語》閱讀答案15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予欲無言。”
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語源于《論語》,例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請再寫一個出自上述語段的成語,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概括出一條教學原則,并加以評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舉一反三。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
(2)教學原則:學生主體原則(答“自主學習原則”亦可),注重身教原則(答“無言之教”亦可)。
評析(示例):孔子認為,學生就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無言”的示范和引導,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有效地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作為老師,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學態度、正確方法和行為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像“天道”之于“四時”“百物”那樣,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
【《論語》閱讀答案(集合15篇)】相關文章:
《論語》閱讀答案(15篇)03-28
《論語》八則閱讀答案01-16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
賬單閱讀答案12-14
榆樹閱讀答案12-14
石榴 閱讀答案12-14
微波閱讀答案12-14
荷葉 閱讀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