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閱讀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荀彧字文若》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荀彧字文若》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少有才名。南陽何顆見彧而異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舉孝廉。董卓之亂,棄官歸鄉里。比至冀州,袁紹待彧以上賓之禮。彧每懷匡佐之義。度紹終不能定大業,乃去紹從操。操與語大悅,曰:“吾子房也。”興平元年,操東擊陶謙,使彧守甄城。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操,而潛迎呂布。邈使人譎彧曰:“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軍實。”彧知邈有變,即勒兵設備,故邈計不行。陶謙死,操欲遂取徐州,還定呂布。彧諫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熱麥約食菱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麥,復與布戰,兗州遂平。建安元年,獻帝自河東還洛陽,操議欲奉迎車駕,徙都于許。眾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勸操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義以致英俊。”操從之。操保官渡,雖勝而軍糧方盡,書與彧議,彧報曰:“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乃堅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紹。十七年,董昭等欲共進操爵國公,九錫備物,密以訪彧。彧曰:“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勛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寢。操心不能平。會南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譙,帝從之。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樂。謚曰敬侯。明年,操遂稱魏公云。
(節選自《后漢書·荀彧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虜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熟麥/約食蓄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
B.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虜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熟麥/約食蓄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
C.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虜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熟麥/約食蓄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
D.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虜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熟麥/約食蓄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賓之禮,是古代社會生活中對待尊貴賓客的禮節。這種禮節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的“九賓禮”一樣。
B.兗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東、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區。《尚書·禹貢》稱:大禹治水,劃天下之地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
C.縞素,縞與素都是白色的生絹,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喪服”,還可代指“書畫”,有時也喻指“儉樸”。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喪服為義帝戴孝。
D.九錫,即“九賜”,是我國古代皇帝賜給有殊勛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象征最高的禮遇。古代一些權臣常接受“九錫”,后來“九錫”成了篡逆的代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彧富有才學,深得眾人賞識。南陽何颙見到他,稱他有“王佐之才”;袁紹對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稱他是張良一樣的策士謀臣。
B.荀彧胸有謀略,頗有遠見卓識。他懷有匡正之心,選擇英明的人去輔助;向曹操獻計,把皇帝迎到許都,為“脅天子以令諸侯”打下了基礎。
C.荀彧敏于決斷,善于把握局勢。他識破張邈的陰謀,整頓軍隊做好防備,避免了變亂發生;官渡之戰,他建議用奇計破敵,助曹操取得了勝利。
D.荀彧性格剛直,事主保持忠節。他從忠貞德義出發,不支持曹操進爵國公,為自己埋下災禍;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飲藥而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義以致英俊。
(2)“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乃堅壁持之。
閱讀答案:
10.A 11.A 12.B
13.答案(1)趁此時奉迎主上以順應萬民心愿,執最大的公正來使天下信服,扶持大義來網羅英才。(關鍵詞“因”“服”“致”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2)“情形敗露,聲勢衰竭,一定會有轉機,這是使用非常之計的時候,不可錯失良機。”曹操于是堅守壁壘和袁紹相持。(關鍵詞“竭”“堅壁”及判斷句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荀彧(yù)宇文若,潁川穎陰人,青少年就憑才識出名。南陽人何颙見到荀彧認為他奇異不凡,說:“這是帝王的輔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舉為孝廉。董卓作亂時,棄官回到家鄉。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紹用貴賓的禮遇對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計袁紹最終不能成就大事,就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談后大喜,說:“你是我的張良啊。”興平元年,曹操東擊陶謙,派荀彧守甄城。趕上張邈、陳宮據兗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呂布。張邈派人欺騙荀彧說:“呂將軍來幫助曹使君打陶謙,應趕緊供應他軍需物資。”荀彧知道張邈有變,就整頓軍隊做好防備,因此張邈的.計謀不能得逞。陶謙死,曹操想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呂布。荀彧勸諫說:“以前高祖占據關中,光武帝占據河內,都是先鞏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將軍本以兗州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東,這實在是天下的要地啊!應立即分兵討伐,使敵寇不能西顧,乘機收割成熟的麥子,節食蓄糧,以助軍事行動,則呂布不難擊敗。”曹操于是大力搶收成熟的麥子,又和呂布交戰,兗州于是被平定。建安元年,獻帝從河東回到洛陽,曹操打算迎接車駕,遷都到許昌。眾人大多認為不可倉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動曹操說:“晉文公曾接納周襄王而使得諸侯們如影隨形,漢高祖為義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盡歸。自從天子遭難,將軍首舉義兵,只是因為山東紛擾混亂,沒有顧得上接駕,雖然在外平定禍亂,但心里卻無時不在掛念著王室。趁此時奉迎主上以順應萬民心愿,執最大的公正來使天下信服,扶持大義來網羅英才。”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曹操守官渡,雖然得勝但軍糧就要吃完,寫信與荀彧商議,荀彧回信說:“情形敗露,聲勢衰竭,一定會有轉機,這是使用非常之計的時候,不可錯失良機。”曹操于是堅守壁壘和袁紹相持。終于用奇兵打敗袁紹。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聯名推戴曹操晉封國公,賜予九錫儀仗器物,秘密地征詢荀彧的意見。荀彧說:“曹公本是發動義兵,以振興漢朝,雖然功勛卓著,還保持忠貞之節。君子愛人要合于道德,不應該這樣。”事情就這么擱置下來。曹操心里難以平靜。等到南征孫權,曹操上表請荀彧到譙郡勞軍,皇帝答應了他。到了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曹操贈送他食物,打開一看,卻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為他難過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樂。謚為敬侯。第二年,曹操終于晉封魏公。
《荀彧字文若》閱讀答案2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也。彧年少時,南陽何颙異之,曰:王佐才也。永漢元年,舉孝廉,拜守宮令。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遂棄官歸。謂父老曰: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鄉人多懷土猶豫,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紹內懷不服。紹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強。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繡敗太祖軍于宛。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辭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于常,眾皆謂以失利于張繡故也。鐘繇以問彧,彧曰: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則見太祖問之,太祖乃以紹書示彧,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
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亦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后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①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愿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以彰殊勛,密以咨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譙,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選自《三國志魏書十荀彧傳》,有刪節。)
①問:通聞,名聲,虛名。
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彧年少時,南陽何颙異之 異: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廢除
C.殆有他慮。殆:恐怕,大概 D.會征孫權 會:正趕上,恰逢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組是( 3分) ( )
①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亦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②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遂棄官歸。③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
④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以彰殊勛,密以咨彧。⑤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譙,彧疾留壽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
A.荀彧年少的時候,南陽何颙就認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敵。袁紹給他寫了一封言辭傲慢無禮的書信,太祖看后很生氣,出入的舉動不同于平常,眾人都說是因為失利于張繡的緣故,只有荀彧認為有其他憂慮。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認為太祖應該晉升爵位為國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勛,荀彧也認為應該這樣做,太祖因此對他更加重用。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5分)
答:
②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5分)
答:
參考答案:
4.B(除:授予,任命)(3分)
5.C(②寫在董卓之亂時改任他做亢父縣令,他放棄不做之事,④是敘述董昭向他請教讓太祖進爵之事,⑥寫太祖對他的打擊報復,與他有王佐之才無關。排除此三句,只剩C項。)(3分)
6.D(荀彧也認為應該這樣做,太祖因此對他更加重用與原文相反。)(3分)
7.①而您明白豁達,不拘小節,用人唯才,這說明您在度量方面勝過袁紹。(明達,唯…所…,宜各1分,文句通暢2分。)(5分)
②然而預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頭,因而沒有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智。(機鑒:機敏地察出,預先看出;先識:事先識破;充:動詞,充分地發揮;其:自己的。各1分,句子通暢1分)(5分)
【《荀彧字文若》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史鐵生《命若琴弦》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2-06
《尚野,字文蔚》閱讀答案09-14
《千字文》閱讀答案09-10
文言文閱讀答案08-18
文言文閱讀答案10-22
徐伯珍字文楚閱讀答案12-13
黃庭堅字魯直文言文閱讀答案10-27
拱橋現代文閱讀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