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13-17 題。(19 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又何間焉②犧牲玉帛
③池非不深也④親戚畔之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乙文中孟子論述決定戰爭勝負的三個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決定長勺之戰勝負的要素是“人和”,請你從甲文中找出體現這一觀點的句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曹劌認為此次作戰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4、一直以來,長勺之戰中的魯莊公被人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現在哪里?根據甲文概括總結。
5、孟子在兩千年前就發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請舉一個事例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
1、①參與②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③護城河 ④通“叛”,背叛
2、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們)目光(見識)短淺,不能長遠謀劃(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團結)。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4、從兩個方面表現魯莊公的不“鄙”: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
5、例1:二戰初期,法西斯橫掃歐洲大陸,涂炭生靈。歐洲人民團結一致,奮起反抗,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
例2:八年抗日戰爭,日寇踐踏我國土,山河破碎。國共兩黨合作,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以弱勝強,最終將日寇趕出中國。
《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2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曹劌輪戰》
11.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親戚畔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又何間焉 池非不深也
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獄 D.天時不如地利 衣食所安
12.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
1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14.兩文對取得戰爭勝利前提條件的認識,共同點是什么?分別怎樣做才能擁有這樣的前提條件?(4分)
參考答案:
11.答案:D
評分:選對得2分。
12.答案:固:鞏固,使堅固。 加:虛夸,以少報多。 畔:通叛,背叛。 徧:通遍,遍及,普遍。
評分:答對兩個詞語解釋得1分,共2分。
13.答案:①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②這才是盡本質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
評分:按照信達雅三方面要求。每小題2分,共4分。
14.答案:共同點,爭取民眾的支持。做法:甲文認為要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認為要清正從政,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評分:答對共同點和做法各2分,共4分。
《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3
比較閱讀下邊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戰于長勺:( )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戰以天下之所順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題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題4:甲文記載了莊公與曹劌的對話,最終莊公在曹劌的啟發下認識到要想打勝仗只能依靠“ ___,____ ,____ 。”的做法。這種做法所體現的思想恰好與乙文中強調的戰爭三要素之一“____”思想是一致的。
小題5:兩篇文章都不約而同的體現了“民貴君輕”的思想,請寫一句能體現這一思想的詩文。
參考答案:
小題1:鄙:目光短淺; 于: 在。
小題2:B
小題3: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小題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人和
小題5:示例: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考題分析: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2:B中二者都是“憑借”。
小題3: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4: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小題5:能結合觀點進行積累,合理即可。
【《曹劌論戰》《得道多助》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左傳》閱讀答案03-20
《曹劌論戰》曾國藩《挺經》閱讀答案07-16
曹劌論戰說課稿11-02
《曹劌論戰》試題11-17
《曹劌論戰》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測試題及閱讀答案范文06-13
《曹劌論戰》優質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11-26
《曹劌論戰》教案合集8篇02-26
《曹劌論戰》教案范文五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