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詩人。(2分)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屬(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還家() ④欣然規往( )
11.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2.翻譯句子。(6分)
⑴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13.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3分)
發現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談你對作者這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
參考答案:
9、陶淵明 東晉
10、代詞,這 交錯相通 通“邀”,邀請 計劃
11、B
12、其他的人又紛紛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經出來,找到了般,便按著來時的路回去,并且處處都作上記號
13、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辭別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14、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托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2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規往( )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芳草鮮美 陶后鮮有聞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D.設酒殺雞作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
發現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離開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談你對作者這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交錯相通(2)計劃
2.B
3.(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
或: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4.進入桃花源復尋(迷失)桃花源。
5.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托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3
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選段,完成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
A、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要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嘆惋”的原因是( )
A、沒有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都已經是晉朝了。
B、為外界社會的動亂、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
C、為漁人費了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嘆惋。
D、為自己住在這里消息閉塞,竟不知道外界有這么大的變化而嘆惋。
3、翻譯句子。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漁人離開時,桃源人對他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文中能體現桃源人熱情好客的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整整齊齊的樣子 B、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的樣子
C、同“邀”,邀請。 D、田間小路
2、B
3、(1)村中人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時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和晉了。
(2)村中人自己說他們的先人為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1)因為桃源人不想讓外面的人來打擾他們平靜的生活
(2)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或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意對即可)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4
【甲】見魚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間隔。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選自《桃花源記》)
【乙】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后戰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
太宗征遼東,攻白巖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選自《貞觀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對牛、羊、豕(shi,豬)三具備謂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國家規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便要還家( )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③次定州( )
④天子哭之,死無所恨(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寫了唐太宗的哪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樣的君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要”同“邀”,邀請
②妻子兒女
③駐扎(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④遺憾
2.①( 他們)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②因此將士們沒有不高興地愿意跟從的。(或意譯:因此將士們沒有不甘心情愿隨駕出征的。)
3.桃源人嘆惋桃花源外面戰亂不絕,民不聊生。(意思對即可)
4.親臨州城北門樓撫慰兵士:床前詢問士兵的病情并令州縣為他治療(答對其中一點即可);親自祭奠陣亡將士;為李思摩吮血。寬厚仁愛,體恤將士,善于收攬人心。(意思對即可)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5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 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么不愿離開?(4分)
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2分)
A. 選文中加點的“儼然”的意思是整齊的樣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兒女。
B. 從這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人”的行蹤是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
C.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D.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 下面是陶淵明《桃花源詩》的節選,選擇對其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3分)
相命肆①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②王稅。荒路曖③交通,雞犬互鳴吠。俎④豆⑤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注釋】①肆:盡力。 ②靡(mǐ):沒有。 ③曖( ):隱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選文中“土地平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一段文字,與《桃花源詩》節選部分的內容是一致的。
B. 節選的詩句與前面的選文有許多內容上相對應的句子,如:“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C. 詩中的“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和選文中的“其中往來種作”都暗含了作者對桃源人終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二者都是通過虛構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愿望。
參考答案:
(三)桃花源記
1. 不足為外人道也(2分)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寧靜 ②百姓能安居樂業 ③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2分,以上三點答出兩點即可) 2. D(2分) 3. C(3分)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6
較閱讀《桃花源記》(節選)和《大道之行也》,回答問題。(15分)
【甲】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還家。 ( )
(3)選賢與能( ) (4)盜竊亂賊而不作( )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芳草鮮美鮮為人知B.便舍船 屋舍儼然C.復前行不復出焉D.處處志之 尋向所志【小題3】.、翻譯成現代漢語。 (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小題4】.根據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之后,源中人“皆嘆惋”,你認為他們因何而“感嘆惋惜”?(2分)
(2)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繪得“大同”社會有何異同之處?請作簡要分析。(3分)
同:
異:
答案:
【小題1】(1)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2)便要還家。( 同 邀 邀請 )
(3)選賢與能( 同 舉 推舉 )(4)盜竊亂賊而不做(興起)
【小題1】C
【小題1】(1)(桃花源中的人)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時代,竟然不指導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2)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小題1】(1)桃花源中的人為桃花源外世道的變遷、百姓生活的苦難以及戰亂不斷的世道而嘆惋。
(2)同: 物質上富有 精神上文明、和諧 ,如關愛子女,孝順老人,勤勞耕作,和平相處等。
異:用自己的話 或 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曠……怡然自樂。 或 環境優美,風尚純樸,熱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諧相處。
大道之行: 老有所終……己。 或: 人人都得到關愛, 人人安居樂業,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7
文言文閱讀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意義。
(1)欲窮其林 窮:___________________
(2)便要還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_
(3)處處志之 志:___________________
(4)欣然規往 規: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武陵人以捕魚為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B.問所從來,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其中往來種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D.便扶向路尋向所志
3.請將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思考,簡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的一兩處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窮盡、走盡;通“邀”,邀請;做標記;計劃,規劃
2.D
3.帶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4.(1)①“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②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表達了作者對沒有戰亂、寧靜和平和自由和諧的理想社會(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8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源中的人聽了漁人的話后為什么“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記》的故事凝縮成一個成語,是什么呢?現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田間小路(2)整齊的樣子(3)妻子和兒女(4)從前的、舊的
2.(1)(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2)(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3.村人為桃源外的社會戰亂頻繁,動蕩不安而嘆惋,為世人在改朝換代的戰爭浩劫中所遭受的災難而嘆惋。
4.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地方。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9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
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詩人___,初中階段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鮮美( )
②屋舍儼然( )
③甚異之( )
④不足為外人道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漁人偶遇桃源,“處處志之”,最終卻“不復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會王國是什么樣的?結合社會現實談談你的設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東晉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歸園田居》
2、(1)鮮艷美麗(2)整齊的`樣子(3)對……。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3、(1)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2)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顯得心滿意足。
4、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
5、“略”。符合社會現實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0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 ②閱: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 ⑤乂(yì):安定。
7.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2分)
8.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還家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誠不可缺 (4)卒亡天下
9.哪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 )(2分)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B.遂與外人間隔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為壇而盟
D.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吾聞二世少子也
10.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的愿望。如何實現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舉例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3分)
〔幫幫你〕:可聯系《治水必躬親》、《陳涉世家》等文章內容回答。
答案:
7.祖先躲避戰亂; 隋煬帝失天下(2分,每空1分)
8.(4分,每小題1分)
(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于
9. D
10.(4分,每句2分)
(1)這個漁人一一地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述說,他們聽了都很驚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11.
示例1: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1分)《陳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當斬”……等句,讓讀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統治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1)因此,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1)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1分)《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1)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1)
譯文:
房玄齡上奏說:“我看過朝廷府庫的兵械,遠遠超過隋朝。”太宗說:“鎧甲兵械等武器裝備,誠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煬帝兵械難道不夠嗎?最后還是丟掉了江山。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1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詩人。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屬(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還家( )
④怡然自樂( )
3.緣溪而行的漁人忽然看到美麗靜謐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并讓他產生了窮盡桃林的愿望。請從文中找出這處景物描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漁人穿國山洞,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請你談談漁人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隱者。面對當時的社會,作者在不茍且、不同流、難釋懷的復雜情感下,隱居山林并描繪出儀真儀幻的“桃花源”。請你說說作者創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陶淵明 東晉或“晉”或“晉代”
2.①類;②交錯相通;③通“邀”,邀請;④愉快的樣子。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4.圍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們生活,社會風尚”回答。或圍繞“美麗富足,和平安寧,自由快樂,尊老愛幼,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對黑暗現實的否定與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2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本文作者是 , (朝代)著名田園詩人。
2.下列幾句話,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的詞語。
(1)欲窮其林 窮:
(2)便要還家 要:
4.解釋下列文言語句。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尋病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的古詩,對比這篇文章,回答問題。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從《桃花源記》與《歸園田居》對比來看,描寫的生活有怎樣的相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桃花源記》的主題來看,詩人為什么向往諸如《歸園田居》那樣的生活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淵明;東晉
2.C
3.(1)走到……盡頭。(2)邀請。
4.(1)田間小路互相通達,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2)計劃還沒實現,不久就病死了。
5.(1)過著平靜的田園生活,自食其力。
(2)《桃花源記》寄托的是作者的社會理想,但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不可能實現,他只得遁世而居。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3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鮮美()②屋舍儼然()③便扶向路()
④尋病終()便要還家()皆嘆惋()
13.第一段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的句子是,,;表現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2分)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5.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如成語,就是濃縮本文的故事而來,意思是。(2分)
16.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2分)
17.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參考答案:
12.①鮮艷美麗②整齊的樣子③沿、順著④隨即,不久同邀邀請驚訝,驚奇
1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14.(1)(他們)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2)(他們)問起現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
15.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脫離現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或環境幽美的地方。
16.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具言的內容和嘆惋的內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但讀者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戰亂之苦。
17.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現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4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
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小題1:下列句中劃線詞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B.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小題2:下列詩(文)名句所表達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C.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小題3:翻譯句子。(6分)
⑴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小題4:本文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儒家、道家思想,請選擇其中一“家”作簡要說明。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1:B
小題1:(1)其余的人又各自請漁人到他們的家,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其中“復”“延”各占0.5分)(2)(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來的路回去,處處做了記號。(其中省略部分、“志”各占0.5分)
小題1:①文本中理想社會內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思想。(2分)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表現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幸福,這體現了“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大同”思想。
小題1:本題考查詞語的古今義。B中“怡然”古今的意思都為“高興的樣子”。
小題1:ACD三項表現的都是一種恬淡、閑適的生活情趣。B項表現的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談儒家、道家的思想即可。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15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還家( )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3)誠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3、下列各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A.良田 無論
B.絕境 問訊
C.交通 妻子
4、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的愿望。如何實現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舉例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
〔幫幫你〕:可聯系《治水必躬親》、《陳涉世家》等文章內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祖先躲避戰亂;隋煬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于
3、C
4、(1)這個漁人一一地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述說,他們聽了都很驚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5、示例1: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陳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當斬”……等句,讓讀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統治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因此,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 閱讀附答案】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閱讀附答案03-28
《與朱元思書》閱讀附答案03-28
陶淵明《桃花源記》閱讀習題附答案12-29
《桃花源記》閱讀附答案(15篇)03-24
《桃花源記》閱讀附答案15篇03-22
李清照《武陵春》閱讀及答案12-28
李清照《武陵春》閱讀及答案12-28
《詩文大家余光中》閱讀附答案08-29
《武陵春》古詩文閱讀答案06-26
李清照《武陵春》閱讀答案4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