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李綱,字文紀,少慷慨有志節,每以忠義自許。初名瑗,字子玉,讀《后漢書·張綱傳》,慕而改之。周齊王憲引為參軍。宣帝將害憲,召僚屬證成其罪,綱誓之以死,終無撓辭。及憲遇害,露車載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綱撫棺號慟,躬自埋瘞,哭拜而去。
隋開皇末,為太子洗馬。皇太子勇嘗以歲首宴宮臣,左庶子唐令自請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綱以為不可,趨而出。及勇廢黜,文帝召東宮官屬切讓之,無敢對者。綱對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過也。勇器非上品,若得賢明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奈何以弦歌鷹犬之才侍側?乃陛下訓導不足,豈太子之罪耶!”辭氣凜然,左右皆為之失色。帝奇其對,擢拜尚書右丞。時左仆射楊素、蘇威當朝用事,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會遣大將軍劉方誅討林邑,楊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寶,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綱可任,文帝以為行軍司馬。劉方承素之意,屈辱綱,幾至于死。
高祖踐祚,拜禮部尚書。時高祖拜舞人安叱奴為散騎常侍,綱上疏曰:“今新定天下,開太平之基。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萊。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鳴玉曳組,趨馳廊廟,非創業垂統貽厥子孫之道也。”高祖不納。
貞觀四年,拜太子少師。時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特賜步輿,令綱乘至閣下,數引入禁中,問以政道。又令輿入東宮,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太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之事,綱凜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每吐論發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
五年卒,年八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貞。太子為之立碑。(節選自《唐書·李綱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周齊王憲引為參軍/引:邀請
B.綱以為不可,趨而出/趨:快步走,跑
C.文帝召東宮官屬切讓之/切:急切,立即
D.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致:到,到達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李綱“忠義敢諫”的一組是:( )
①撫棺號慟,躬自埋瘞
②辭氣凜然,左右皆為之失色
③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④非創業垂統貽厥子孫之道也
⑤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
⑥林邑多珍寶,自非正人不可委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綱年少時候就剛正并且很有志向,認為自己是一個忠義之士,因為仰慕東漢人張綱的品節,而把自己的姓名由李瑗改成李綱。
B.對皇太子楊勇被廢黜一事,李綱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以前輔佐太子的人都是吃喝玩樂之徒,沒有很好地教導太子,致使太子被廢。
C.因為李綱常常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屈從別人,所以引起了當權者的不滿。他們向皇帝進言,設計陷害李綱,幾乎致李剛于死地。
D.李綱曾經患腳病,連鞋都穿不上,唐太宗特地賜給他步輦,多次讓人把他抬進皇宮中,向他詢問治理國家的道理。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在漢語。
(1)勇器非上品,若得賢明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
(2)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萊。
答案:
1.C
2.D
3.B
4.(1)楊勇的才能并不是上等的,如果得到賢良明智的人來幫助引導他,完全可以繼承皇帝的事業。
(2)和皇帝一起起兵的有功之臣,還沒有全都封賞;高明的人才和飽學之士,還流落在民間。
《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答案2
《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理解及答案)原文/譯文/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張綱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貍!”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
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①,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嬰深感悟。明日,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
(《后漢書?張綱傳》)
張綱單騎詣賊壘,諭張嬰而降之,言弭盜者侈為美談。然綱卒未幾,嬰復據郡以反,綱何嘗能弭東南之盜哉!民行為盜,無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翱翔而終思矯翮②;抑且寵而榮之,望其悔過自懲而不萌異志,豈能得哉?張綱者,以緩一時之禍,而不暇為國謀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讀通鑒論》)
【注】①二千石: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世因稱郡守為“二千石”。②翮:鳥翼,翅膀。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 危:高
B.率多求兵馬 率:大都,一般。
C.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 延:請
D.六者成敗之幾 幾:通“機”,關鍵。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B.思以爵祿相榮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C.公其深計之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D.余人受命之部 杳不知其所之也
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A.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B.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C.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D.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
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3分)
(2)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3分)
(3)張綱單騎詣賊壘,諭張嬰而降之,言弭盜者侈為美談(4分)
9.王夫之認為張綱勸降張嬰只是緩解了一時之禍,并不值得效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結合原文談談理由。(4分)
答案:
5.A。【解析】危:畏懼,憂懼。
6.B。【解析】以:前者介詞,用;后者介詞,因為,由于。A乃:才,副詞。C其:表祈使語氣。D.之:動詞,到。
7.D。【解析】注意結合語境疏通文意。第一處,“散遣”應是承前省主語“綱”,不可能是“營壘”作主語,從而排除AC兩項;第三處,“任從所之子弟”講不通,從而排除B項。
8.譯文(1)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平民的節操,被舉薦孝廉,他卻不赴命(或就職),后來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
(2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合道義的。
(3)張綱單車獨騎到叛賊營壘,勸諭張嬰并使他降服,主張安撫(或消除)盜賊的`人都把這夸作美談。
9.【答案示例1】不同意。張綱能在“穢惡滿朝,豺狼當路”的情況下,挺身而出,“單車”入敵營,對張嬰示以坦誠,曉以大義,并最終使之歸降,其責任感和智勇膽識都值得稱道。不應該簡單地從“嬰復據郡以反”的結果著眼予以否定。
【答案示例2】同意:民眾一旦做了盜賊,就會無法自容于世。讓反叛的民眾處在非逆非順的境地,難有順從的意愿;讓其受到恩寵,得到榮耀,很難期望他能悔過自懲而不再萌生反叛意向。張綱雖然有智有勇,但沒有從根本上平息寇亂,以致在他死后,“嬰復據郡以反”。(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譯文】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學,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平民的節操,被舉薦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當時順帝縱容宦官,有識之士都憂懼擔心。張綱慨然感嘆說:“污穢丑惡之人聚滿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獻出生命,為國家掃除災難,即使活著,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漢安元年,朝廷選派八位使者巡視各地的風氣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擔任要職,只有張綱年紀輕,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張綱卻在洛陽都亭停車不行,說:“豺狼一般暴虐的人當政,怎么還要查問像狐貍一樣奸佞的壞人!”皇帝雖然明白張綱說話真率,但最終還是不愿意重用他。
當時,廣陵的張嬰等人率領數萬人反叛,他們殺了刺史、太守,在揚州、徐州一帶劫掠作亂已經有十多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于是,讓張綱擔任廣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馬,唯獨張綱卻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以后,就率領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來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后,才出來拜見。張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疾苦。曉諭(曉示,勸導)他說:“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貪婪殘暴,所以致使你們各位心懷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合道義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憑借文德使反叛之人服從,所以派我前來,想以爵祿使你們榮耀,不想用刑法懲罰你們,現今實在是轉禍為福的好時機啊。如若聽聞仁義卻不順服,一旦天子赫然發怒,派遣的大軍云集于此,難道不危險嗎?如果不能正確估量雙方力量的強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趨從邪惡,就是不聰明;放棄順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誠;自己斷送了子孫的性命,就是不孝順;違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義而沒有作為,就是不勇敢;這六方面是關系到你們成敗、利害的關鍵因素,你可要仔細考慮。”張嬰被深深地感動并醒悟。第二天,率領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投降歸順。張綱就單車進入張嬰營壘,遣散了張嬰的部下,讓他們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當差的,都把他們召來。于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嘉獎贊美他,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才應允了。張綱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歲時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張綱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數不盡。張嬰等五百多人穿著喪服為他操辦喪事,背負泥土為他壘筑墳墓。
張綱單車獨騎到叛賊營壘,勸諭張嬰并使他降服,主張安撫盜賊的人都把這夸作美談。然而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占領郡地而反叛,張綱哪里能消除東南的盜賊啊!民眾一旦做了盜賊,就會無法自容于世,處在既非叛逆又非順服的狀態下,徘徊之中始終想著展翅高飛;況且讓他受到恩寵,得到榮耀,期望他悔過自懲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難道能夠做到嗎?張綱這樣的人,只能用來緩解一時的災禍,卻來不及為國家作長期的謀劃,哪里值得效仿呢!
【《后漢書·張綱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張綱傳 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12-06
《明史·張溥傳》閱讀答案03-08
《后漢書桓譚傳》閱讀訓練及答案06-25
爐火張煒閱讀答案10-26
《水滸傳》閱讀答案10-29
《明史·于謙傳》閱讀答案04-23
柳宗元傳節選閱讀答案09-01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12-22
《宋史辛棄疾傳》閱讀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