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

時間:2021-02-22 16:11:33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

  浣溪沙

  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注】歐陽修早年被貶潁州,晚年又隱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稱西湖,風景優美,是當時的名勝之地。歐陽修常來此游覽。六幺,為唐代琵琶曲名。

  15、詞的上片中“逐”和“出”兩個字用得極其精妙,請任選一個字進行賞析(2分)

  16、詞的下片描繪了一幅湖上宴樂圖,從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態?(2分)

  浣溪沙歐陽修閱讀答案由查字典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5、“出”符合蕩秋千時在圍墻之上時隱時現的情況,暗中寫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詞人春日泛舟,與民同樂的愉快心情。

  (1)上片描繪的是色調和諧、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圖,“逐”“拍”二字的運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請簡要賞析“逐”“拍”的表達效果。(4分)

  (2)詞的下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簡要分析。(4分)

  浣溪沙歐陽修閱讀答案由查字典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0.(1)“逐”字生動地寫出了游人如織、喧囂熱鬧的場面,表現了堤上游人對水上畫船的喜愛之情。(2分)“拍”字寫出了春水不斷拍打著堤岸的情形,表現了春水活潑潑的生命力。(2分)

  (2)詞人滿頭白發上插著鮮花,也不怕別人笑話;隨著急促的樂聲頻頻舉杯暢飲,表現出詞人曠放不羈、樂而忘形的形象特征。(4分。答出特征2分,結合詞句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6.你認為詞中空格處,填上“出”好,還是填“蕩”好?請說說理由。(3分)

  7.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3分)

  浣溪沙歐陽修閱讀答案由查字典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蕩秋千時在圍墻之上時隱時現的情況。暗中寫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蕩”則無此效果(2分)。(如果選“蕩”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這首詩表達了詞人春日泛舟,與民同樂的愉快心情;同時也蘊含詞人仕途坎坷的無限感慨。(答到一點得2分,答到兩點得3分)

  譯文

  堤上踏青賞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

  春水蕩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濤擊打著堤岸。

  湖畔綠楊掩映的小樓之外,傳出秋千少女的歡愉之聲。

  莫要笑話滿頭白發的老翁還頭插鮮花,

  我隨著委婉動聽的《六幺》琵琶曲調,頻頻交杯換盞。

  人生萬事,何似對酒當歌?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2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2. 這首詞中將詞人對美麗春天,大好年華以及美好事物的無限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詞語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 。(3分)

  23. 研讀全詞,品析“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22. 詞語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3分)

  23. 研讀全詞,品析“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似。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3

  浣溪沙 晏幾道(北宋)

  唱得紅梅①字字香,柳枝桃葉②盡深藏。遏云③聲里送離觴。

  才聽便拚④衣袖濕,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類,多述離情。②“柳枝”,指樂府《楊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葉”,

  晉朝王獻之愛妾之名,臨江相別時王獻之作《桃葉歌》。③《列子·湯問》載,秦青唱歌送薛譚,“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④“拚”(pàn),甘愿、不顧惜。

  8.詞的上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修辭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5 分)

  答:

  9.一般的送別詩詞,常借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而同為送別詞,此詞的寫法卻很新巧,請就這一點,分別結合上下片的內容作簡要賞析。(6 分)

  答:

  參考答案:

  8.修辭手法有:通感、對比、夸張、雙關。

  ①通感 “紅”添色彩,讓讀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紅梅熱烈綻放、鮮麗詩意的畫面;“香”添味道,以紅梅之香寫其樂聲,生動別致地表現出其歌聲甜美動人。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使描繪的樂曲更富藝術魅力。②對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葉歌》《楊柳枝》與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進行對比,更顯出這位歌女歌聲不同凡響,情感真摯美麗,與后面的“遏聲云里”相呼應,銜接緊密自然。

  ③夸張 描繪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顯出這位歌女歌聲高亢動人,離別之情熱烈深沉。

  ④雙關 “柳枝”、“桃葉”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語意雙關,表達離情、歌聲更加含蓄有味,同時,也巧妙地進行了對比,使表意變得豐富起來。

  9.①上片,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托出悲離傷別的感傷,虛實相生,別有韻味。(3 分)②下片,用獨特的細節來表現離情別緒。如歌女欲歌之時,作者沒有描述傷感之語,而是描繪修長眉黛,間接顯現出歌女離別時的脈脈深情;結尾句行人聽歌以玉釵按拍擊節,曲終釵斷,“分釵”暗示“分離”,表達出離人凄絕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盡了。(3分)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4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①窮秋:夏歷九月,晚秋

  淡煙流水:指畫屏上的一幅《淡煙流水圖》。

  (1)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是通過哪些表現出的? (3分)

  (2)自在飛花輕似夢一句是個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詞賞析》中將其稱為奇喻,請你說說,這個比喻奇在何處? (4分)

  答案:

  (1)第一問:淡淡的憂愁。(1分)第二問:是通過輕寒曉陰淡煙絲雨如夢的飛花等這些詞語表現出的。(1分);通過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表現出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本不相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美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兩樣原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一體,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而說飛花似夢,也同樣很新奇。(2分)

  3.梁啟超曾將下闋中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贊為新奇的比喻請簡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處

  【答案】 詞人將飛花和夢、絲雨和愁這兩組本來互不相關的事物,依據它們之間分別具有的輕和細的相似點,構成了兩個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亦很新奇

  4、詞的開篇兩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漠漠輕寒、曉陰、秋點明了寫景時間,小樓則點名抒情的時間、地點。(2分)這兩句奠定了全詞的凄清、哀傷抒情基調。(2分)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5

  浣溪沙 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②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注釋: ①畫輪:裝飾豪華的車子。②游絲: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常隨風飄舞于花草樹木之間。

  (1)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答案 (1)詩歌描繪出一幅春天美妙動人的湖面風光圖(1分):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湖邊游賞春光;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湖面光潔而又平滑。(2分)

  (概括特點一分,只要意思到就可以,但一定要扣住春天,比如美麗動人、明媚動人、熱鬧幽美、生意盎然、絢麗明凈等;描述畫面一定要扣住三個方面,只寫兩個一分)

  (2)①對偶。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當路游絲對隔花啼鳥,縈醉客對喚行人,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②比擬(擬人),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明明是游人舍不得歸去,卻說成是游絲網住春光,、啼鳥留住游人。(手法各一分,分析各一分)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6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時元豐五年也。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注]蘇:蘇醒(一說指蘇軾自己)。鑷:拔去。

  12、下列關于本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從內容上看,本詞寫于酒醒之后。

  B、從詞牌體式來看,本詞屬于小令。

  C、從押韻看,押平聲韻,中途換韻。

  D、從時間順序看,本詞采用了倒敘。

  13、下列對本詞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不記”二字以幽默風趣的筆法表現了詞人醉意朦朧的狀態。

  B、“雪晴”一句轉入虛寫,表現了詞人由雪景引發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運用比擬,寫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態。

  D、這首詞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藝術表達富于變化。

  14、聯系整首詞,賞析畫線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閱讀答案:

  12、(2分)C

  13、(2分)C

  14、(4分)畫線句通過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須的細節(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既衰老憂愁,又樂觀豁達的詞人形象,與酒席上明艷美麗的年輕女子形象形成對比,表現了詞人“但愿人飽我愁無”的憂民情懷和對人生老邁的感慨。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7

  旋抹紅妝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③,烏鳶翔舞賽神④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①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作者作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果然求得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謝雨,沿途經過農村。這組《浣溪沙》詞即紀途中觀感,共五首,這是第二首。②使君:蘇軾。③收麥社:夏天麥收后的祭祀謝恩儀式。④賽神:用儀仗、簫鼓、雜戲迎神的活動,又稱 賽會 。

  (1)上片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景? 旋抹紅妝 寫得極為精彩,請加以賞析。

  (2)下片用什么描寫方式表現詩人的情感?請結合詞的最后兩句加以分析。

  答案:

  (1)上片寫了一群農家女聚在家門前爭看州官的情景。(2分) 旋抹紅妝 的 抹紅妝 表現對 使君 的敬重、 看使君 的隆重, 旋 表現 看使君 心情的急切。(2分)

  (2)下片用側面描寫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農家豐收后的富足與歡樂的喜悅心情。(2分)第五句寫祭品的豐厚表現百姓的喜悅,第六句寫一喝醉的老翁表現百姓的喜悅,從而表現詩人的喜悅之情。(2分)

  賞析: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作者有詩云: 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起伏龍行》)。作者作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謝雨,沿途經過農村。這組《浣溪沙》詞即紀途中觀感,共五首。這是第二首。

  這首詞寫謝雨途中見聞。上片作者著重寫村姑形象。村姑不像朱門少女深鎖閨中,但仍不能和男子們一樣隨便遠足去瞧熱鬧,所以只能在門首聚觀,這是很富于特征的情態。久旱得雨是喜事, 使君 (州郡長官的敬稱,這里是作者自謂)路過是大事,不免打扮一下才出來看。勞動人民的女子打扮方式,決不會是 弄妝梳洗遲 的, 旋抹紅妝 四字足以為之傳神。匆匆打扮一下,是長期生活養成的習慣,同時也表現出心情的急切。選擇一件茜草紅汁染就的羅裙(蒨羅裙)穿上,又自含愛美的心理。 看使君 當然有一睹使君風采之意,同時也有觀看熱鬧的意味在內。 三三五五 總起來說人不少,分散著便不能說太多,但 棘籬門 畢竟小了一些,都爭著向外探望,你推我擠( 相排 ),便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短短數語就刻畫出一幅極風趣生動的農村風俗畫。

  下片寫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們老幼相扶相攜,來到打麥子的土地祠;為感謝上天降雨,備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來饞嘴的烏鳥,在村頭盤旋不去。兩個細節都表現出喜雨帶來的歡欣。結句則是一個特寫,黃昏時分,有個老頭兒醉倒在道邊。這與前兩句形成忙與閑,眾與寡,遠景與特寫的對比。但它同樣富于典型性。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王駕《社日》),酩酊大醉是歡欣的結果,它反映出一種普遍的喜悅心情。

  如果說全詞就像幾個電影鏡頭組成,那么上片則是他連續的長鏡頭;下片卻像兩個切割鏡頭,老幼收麥,鳥翔舞是遠景,老叟醉臥道旁是特寫。通過一系列畫面表現出農村得雨后的氣象。 使君 雖只是個陪襯角色,但其與民同樂的心情也洋溢紙上。

  這首詞帶有鮮明的鄉土色彩,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風格自然清新,情調健康樸實。詞人所描寫的雖然只是農村仲夏風貌的一些側面,但筆觸始終圍繞著農事和農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蠶麥豆等直接關系到農民生活的農作物,從中可見詞人選擇和提取題材的不凡功力。這對于開拓詞境有積極的影響。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8

  攤破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8.“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句作答)“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 。

  9.“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兩句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8. 【參考答案】“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鳥不傳云外信”。(如答其它,酌情給分) (2分)

  青鳥為傳說中的信使,丁香在詩詞中多喻指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可知“恨”傳達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戀人的音信而生發的難解的相思之愁。(3分)

  9. 以景結情,寓情于景。(2分)詞作以景語作結,更添愁情。春水綠波流向天際,暮色中尤見凄迷。(2分)它既是詞人“回首”所見之景,同時也寄寓著人物心中流淌不盡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盡之水,何其傷也。(2分)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6分)

  浣溪沙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②西。打頭風浪惡禁持③。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注] ①離除夕還有五日時,作者返家,途中過蘇州,經吳松,遂 作此詞。②石塘:蘇州之小長橋。③頭:指船頭。惡:猛,厲害。禁持:擺布。

  21.作者說“畫船愁過石塘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既是歸家,你認為作者為何而“愁”?(2分)

  22.上片和下片的寫景基調有什么不同?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4分)

  參考答案:

  21.作者愁的原因是:風浪猛打船頭,延緩了作者的歸程。

  22.上片的寫景基調慘淡沉重:雁怯重云,畫船載愁,風浪打頭。下片的寫景基調歡快愉悅:春浦生綠,小梅長枝,充滿生機;燈火催歸,一片溫馨。(2分)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構成對比,上片寫得越愁苦傷感,越能突出作者離家越來越近的歡欣愉悅。(或以上片慘淡景象反襯下片歸家之歡欣亦可。)(2分)

  推介賞析:這首詞寫還家過年之情。過年是中國家庭天倫之樂的重要體現。家往往是中國人人生理想的起點和躲風避雨的.港灣。特別是對多年飄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覺異常溫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籬下,輾轉飄泊,除夕不能回家過年,已是常事。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從無錫乘船歸杭州(當時白石移家杭州 ,依張鑒門下),途中經過吳松,遂作此詞。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0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盞②,蓼茸③蒿筍試春盤④。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沫。②午盞:即午茶。③蓼茸:蓼菜的嫩芽。

  ④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點等裝盤饋贈親友。

  1.賞析淡煙疏柳媚晴灘中媚字的妙處。(3分)

  2.下片人間有味是清歡中的有味主要是指哪些有味的事物?清歡在這里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趣?(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煙和疏柳在河灘上的嫵媚神態寫活了,似乎淡煙和疏柳也懂得獻媚晴灘似的,給人以動感,寫出了雨后初晴,陽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聲(2分)。

  2.人間有味是清歡,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這兩件有特色的事物來表現。清歡的意趣表現在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也是對寧靜無憂的田園生活的向往。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練字的賞析能力,答題時,可根據媚字的含義,從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的角度,答出其表現的事物特點,表現的作者情感即可。媚字運用的是擬人手法,形象的寫出了淡煙和疏柳在河灘上的嫵媚神態,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聲。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

  試題分析:第一問可根據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提煉出事物即可。第二問可根據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所描寫的意境分析作答,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表現了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也表現出詞人對這種平淡簡樸生活的熱愛,從而將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現出來。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賞析:

  此為一首記游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于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賞析二:

  這首紀游詞,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在赴汝州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喜雨亭記 閱讀答案附翻譯游褒禪山記 蘇軾《喜雨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字 閱讀答案附賞析宋史·蘇軾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紅梅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閱讀答案附賞析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閱讀答案附賞析蘇軾對“竹”的游戲性觀照 閱讀答案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閱讀答案附賞析葉嘉傳 蘇軾 閱讀答案附翻譯南堂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浣溪沙 李清照 閱讀答案附賞析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其二)閱讀答案賞析江城子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攤破浣溪沙 閱讀答案附賞析范增論 蘇軾 閱讀答案翻譯浣溪沙 蘇軾 閱讀答案浣溪沙 閱讀答案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水調歌頭(蘇軾)蝶戀花(蘇軾)西江月(蘇軾)水調歌頭(蘇軾)水龍吟(蘇軾)念奴嬌(蘇軾)浣溪沙(歐陽修)永遇樂(蘇軾)洞仙歌(蘇軾)卜算子(蘇軾)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浣溪沙蘇軾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釋:①莎,指莎草,多年-高三語文-魔方格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

  浣 溪 沙

  蘇軾

  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釋: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小題1: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

  小題2:詞的下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小題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環境之中的愉悅、愜意。一場雨后,“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凈而無塵,作者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2分)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現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雨后桑麻蓬勃生長,蒿艾香氣如熏,詩人自然是熱愛這樣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將這樣的情感進一步深化。(3分)

  小題2:(1)比喻。“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對偶。“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術語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張、視覺嗅覺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小題1:

  試題分析:“軟草平莎”在雨后有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紗,經雨之后,凈而無塵,作者縱馬馳騁在這清新宜人的環境中,自然有著舒適輕松的感受。觸景生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要結合詞句具體分析。“光似潑”極言光照足,“氣如熏”表明香氣濃郁,視覺、嗅覺相結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綠光,暖風夾著蒿艾的熏香撲鼻而來,生機蓬勃、風光宜人,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1分) 馬上分享給同學

  據魔方格專家權威分析,試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浣溪沙蘇軾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主要考查你對古詩詞閱讀等考點的理解。關于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現在沒空?點擊收藏,以后再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

  考點名稱:古詩詞閱讀古詩詞閱讀: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1)詩眼:“詩眼”一詞最早見于北宋。蘇軾詩云:“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詩眼是理解詩歌的一把鑰匙,抓住了詩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幫助解題。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用“綠”字而不用“到”“過”“入”“滿”等字,是取“綠”字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

  (2)煉字:煉字,修辭方法之一,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古人作詩,常常出現“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意境。

  (3)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4)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于表達技巧。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烘托、卒章顯志、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寓情于景、反襯、托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渲染環境、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伏筆照應、設置懸念、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修辭格、字詞錘煉、以小見大、句式選擇等。

  古詩文閱讀原則: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詩詞的后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么畫面,這些畫面有什么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么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鑒賞六讀:

  一、讀詩題。

  古詩詞,除一部分詞、曲只有詞牌、曲牌外,多數是有標題的,它們或標明寫作對象,寫作重點,或表現感情基調。如《春夜洛城聞笛》就交代了時間、地點及引發情感的事件。《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墻外是誰家”,扣“鄰家”;“疑是碧桃千樹花”,仍是扣題,即笙聲產生的幻覺(注意“疑”字),并非描寫“庭院美景”。

  二、讀“明示”。

  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詩詞中個別詞句明示著思想情感傾向,閱讀時對這些可貴的信息應圈點出來,結合全詩加以體會。如趙嘏《江樓舊感》“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獨上”,表現了詩人孤單的身影,孤獨的情感,第三句“同來”與之呼應。“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悵惘的情思。這種情思產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傷心”、“愁”觸景傷懷,孤獨生愁;表現全詞感情基調;“空”表現苦等無果;“歸程”明確表達思歸之情。高考所選詩歌,大都是絕句律詩。絕句一般是“卒章顯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見下渝州”,《春夜洛城聞笛》“何人不起故園情”等。律詩一般是一二聯寫景敘事,三四聯議論抒情,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等。

  三、讀形象。

  詩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楊柳、春草、殘荷、禾黍、菊、梅、竹、杜鵑(子規)、沙鷗等等。但又不能機械地理解,如“楊柳”一般用來抒寫離情別緒,但在“楊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頭”“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則不諧音“留”,與離情別緒無聯系。意象應聯系起來看,多個意象組合起來,形成意境。如有的學生看到“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就將“無人見”、“傍母眠”片面地理解為杜甫的孤獨寂寞。聯系其它意象如“糝徑楊花”、“點溪荷葉”等看,詩人描寫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機和意趣,表現的是喜愛之情,并無孤獨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寫客體的形象,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詩人)的形象,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詩人)玉潔冰清的情懷。

  四、讀注釋。

  注釋有交待寫作背景的,有解釋疑難字詞的,有揭示典故含義的。它們對理解詩詞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聽蜀僧浚彈琴》,提供了三條注釋。“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這三條注釋分別寫到了名琴,聽者的感受以及琴聲與鐘聲的交融。據此可推測理解本詩的基本內容。

  五、讀“有無”。

  無中見有,有中見無。古詩詞言簡意賅,是濃縮的作品,有很多空間需要讀者去合理填補。

  如:“西出陽關無故人”,

  無中見有:再見不到故人,只見到黃沙、西風、夕陽殘照,只有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唯見長江天際流”,

  有中見無:只見流向天際的長江水,而極目遠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隨舟遠逝,思念逐水而來。“山圍故國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華已不復存在。類似的還有“國破山河在”,“空有姑蘇臺上月”等句。

  六、讀類型。

  讀詩時,根據題材了解所屬類型,有助于對詩的理解。

  如:寫景詩、詠物詩、送別詩、邊塞詩、詠史詩、游子思歸詩、思婦懷人詩等等。

  以上內容為魔方格學習社區()原創內容,!

  與“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目。浣溪沙蘇軾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考查相似的試題有: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2

  浣溪沙

  蘇軾

  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紅。

  歸去山公應倒載,闌街拍手笑兒童。甚時名作錦薰籠。

  【注】○1本詩是元豐元年蘇軾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2二麥:指大麥和小麥。○3錦薰籠:指瑞香花的別稱。

  13、“千畦細浪舞晴空”一句的“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4分)

  14、在詞中詩人是怎樣描寫瑞香花的?這樣寫有何用意?(3分)

  13. “千畦細浪舞晴空”一句的“舞”,用擬人手法(1分),描寫大片麥浪在晴空下翻滾的場景,顯示麥子的生勢挺拔(1分),表達了作者對眼前豐收景象的喜悅心情(1分),也表現出作者對農事的關心(1分)。

  14. 詩人用描寫瑞香花花色夭紅,氣如薰香(1分),流露出對花的喜愛和賞花的歡愉之

  情(1分),用對花的贊美襯托豐收的喜悅(1分)。

  蘇軾,這個名字在中國傳譽了一千年。

  一千年的花開花落,我依托著你聽花的氣息。

  一千年的雁歸雁回,我尋著你的腳步,察覺著自然的眷戀。

  ——心感

  一

  少年時,你就“奮厲有當世志”,你努力考察了“前世盛衰之跡與其一時風俗之變”。年二十,方出冠,就登進士第。與弟弟子由二人獨步長安,以文章鶴立雞群。你學通經史,每日屬文數千言。你“無所藻飾”的文風,一反當時“奇怪奇澀”的“太學體”的“浮剽”習風,受到了當時執文壇牛耳的知貢舉歐陽修的特殊重視。

  宋神宗熙寧二年時,王安石推行新法,而你對新發的主要內容持異議遭貶謫。四年,通判杭州。七年,知密州,九年末離密赴京師。十年,除知徐州。元豐二年四月,知湖州。八月,由于被控在地方官任上寫了一些譏諷朝廷和新法的詩,被逮進御史臺獄。由于御史臺俗稱烏臺,史稱此牽連眾多官員的政治事件為“烏臺詩案”。十二月出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居住、不得簽署公事。

  蘇軾仕途數十年,是在十分復雜、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度過的。

  二

  蘇軾走上詩壇的時候,他的前輩歐陽修、梅堯臣所倡導的反對西昆派缺乏實際內容、詩風濃艷艱澀的詩體革新運動正在開展。歐陽修學韓愈,以文為詩;梅堯臣學唐人平淡處,主張平淡。歐、梅的實踐和主張,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其影響所及,在含蓄和文采上顯的不足,流于淺俗。

  最終,蘇軾以他橫溢的才華,突破了前人的局限。他廣泛的向前輩詩人學習,他和同時代的詩人一起前進,并向他們中的杰出者學習,他用他創造性的、豐富的藝術實踐,顯示了宋詩的獨特力量。他繼承了歐、梅的成就,超過了歐、梅,對詩體革新運動,做出了新的、卓越的貢獻。

  蘇軾繼承并發揚了詩歌創作中的現實主義傳統。他不僅對現實社會進行了批判以及對社會的可笑現象做了嘲諷。他在他的詩中,還展開了他個人生活的廣闊畫面。華夏雄奇的山川,歷史悠久的勝跡給了他的詩以豐富的營養,反過來,他的詩又為這些山川、勝跡增強了耀眼的光彩。二者最為完美的結合,一個是杭州的西湖,一個是黃州的赤壁。

  他十分重視作品的藝術性,有著深厚的藝術素養。他富于想象,奇思妙緒,層出不窮;他長于比喻,形象生動,活靈活現;他善于體物,隨物賦形,盡物之妙;他擅長各種體裁,六言、四言,偶一為之,亦至妙境;但七古更適合他的馳騁縱橫,更適合于淋漓盡致的充分施展他的才力。

  三

  蘇軾以文為詩,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又以詩為詞,擴大了詞的領域。

  他寫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第一次以悼亡題材入詞;他寫了《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組詞,第一次以農村生活入詞;他寫了《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次在此中出現了駕馬馳騁,立志報國的英雄者的形象;他寫了《滿庭芳》(蝸角虛名),第一次以通篇議論入詞。

  同為懷古,蘇軾的赤壁懷古《念奴嬌》較之王安石的金陵懷古《桂枝香》更有深度;同為贈別,蘇軾的《水龍吟》、《八聲甘州》等從狹隘的驪歌中走出來,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深度,都超越了前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蘇軾解放了詞體,開創了豪放一派,在詞學發展史上有著特殊重要的位置。正因為有了他,詞的地位開始上升,進而與詩并列。

  蘇軾是一代詞宗,他用他無限的熱情投身于宋詞的創作,他的豪放,激勵了一千年以來的詞人。他永遠是宋朝詞的星空中閃耀的明星。子瞻的光芒,永遠照耀著東方的夜空,他與明月共伴,與星漢一同燦爛。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獨自一人,月夜起行,風息難隱英雄淚。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兄弟二人,徒步長安,推筆磨墨,揮斥方遒。鶴立雞群,俱為進士,何命苦焉?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難解紅塵紛擾,世態炎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確實流露出消沉的情緒,也是對“人生”的一種反思,在無可奈何中尋求自我解脫。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輩子經歷的又不止這場小雨了,都順其自然的過來了,人生莫過于此。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字里行間流露著你強烈的激憤,只能通過對禰衡的懷念來勉勵自己和友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又是何等的壯志,他總是在用他的豪情灌輸到這他所愛著的土地,他所愛著的百姓。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亡妻已死十年,今日被貶密州,偶然經過一個小土山,提著一壺酒

  酒,牽著一只驢,獨自靠著小松,仰天望月,不覺思念又重現。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夜深風靜,皓月當空,江水碧澈,一派祥和靜謐的氣氛,微微流露出一絲惜別。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有新茶,何不細品?有美景,何不飲酒賦詩?超然于物之外,遠離家鄉,動了思想的不滅之情?

  四

  上文講到,蘇軾的官場生活是多么的黑暗,但就在這黑暗中有不為人知的光明,也正是這光明,照亮了黑夜,蘇軾用他的曠達,他的隨和,他的樂觀造就了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文、詩、詞。

  元豐二年十二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居住、不得簽署公事。

  可能沒有這趟悲行,就沒有現在的《念奴嬌》、《赤壁賦》等優秀作品。但是如果沒有蘇軾的隨遇而安,同樣沒有諸如此類的佳作。唯有蘇軾,在逆境中駕舟游長江,感慨千古人物,嘆時光流逝。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何等的愜意啊!遭貶后,能夠在“閑暇”中寄情于山水,邀客同游。“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駕一葉之輕舟,飄然游于長江之上,歡快的心情,就好像羽化登仙了一般,可是我想就算是羽化登仙也大概達不到那種心態,那種放縱。

  說真的,神仙也做不到這樣的隨遇而安。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藏也。”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唯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

  可能這就是蘇軾的為人之道,這就是他的處世之方。所以他并沒有看中生命的歸貴與重,而是更加注重于人生的貴與重。也正是這樣,才造就了一代文豪,一代詞宗。

  五

  可能一千年前,蘇軾對著這個破落的塵世落淚,渾濁的淚水中,似乎就是他對大宋的無望,卻仍抱著報國的壯志,時刻為國擔憂,為國著想。他流下的眼淚隨風飄著、飄著,跨越歷史的星河,所過之處,無不綻開了熾熱鮮紅的紅蓮;像一團團火焰般,可我卻不覺灼熱,只感到它往我傳遞春日般的溫暖—蘇軾,是他對祖國永恒愛戀的赤子之心,是那一顆怎樣滾燙如火焰的心啊,創寫的一段傳奇,留給千年后我們的溫暖。

  花開花落,潮起潮落。山河可以削平或聳起,更多風云人物掘地而起。蘇軾也隨著年代的遷移死在了現實中,卻活在更多人的夢里。

  風過水輕蕩,畫面皆散開。

  朦朧中,似乎在夢里,我看見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在月下,為我論詩品文,為我闡釋宋詞的奧義,為天下蒼生闡釋人生的價值。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依然用他的熱血,在歷史的殿堂,揮毫書寫著屬于他的人生。

  對,這就是人生!

  真正的隨遇而安,真正的智者……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3

  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釋: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古時農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

  2.詞的下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環境之中的愉悅、愜意。一場雨后,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凈而無塵,作者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2分)(2)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現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雨后桑麻蓬勃生長,蒿艾香氣如熏,詩人自然是熱愛這樣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將這樣的情感進一步深化。(3分)

  2.(1)比喻。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對偶。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術語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張、視覺嗅覺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解析】

  1.試題分析:解答此題,最好能根據自己平時對作者的了解,再結合詩句大意進行分析。要注意作者在詩句中所選用的意象,比如軟草、平莎、新、輕沙、走馬、無塵、日暖、氣如薰等詞語,揣測詩人心情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主要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對詞的下闋進行賞析。比如,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等等,然后再分析它們的作用。此外,還應從情和景的結合角度分析。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賞析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的石 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蘇軾于謝雨道上作《浣溪沙》組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此詞是《浣溪沙》組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

  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長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4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7.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抒寫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嘆惋。

  B.對春花落去、燕子歸來的景象,詞人既感到似曾相識,又覺得無可奈何。

  C.詞的上闋,寫詞人看著眼前的景況,勾起了對昔日歡聚的回顧,由此感嘆時光的易逝。

  D.詞的下闋,描寫春花的凋謝飄落及燕子的歸來,抒發了詞人傷春懷舊的情感。

  8.下列對本詞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表面是在發問,實際上是在抒發一種深重的感慨。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將景與情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園香徑獨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詞人的心緒不寧,獨字更道出了詞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

  D.詞人巧妙運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寫景抒情,語言平實直白。

  參考答案:

  7.B、8.D、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15

  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②,木犀花③。[來源:ZXXK]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飲料、藥湯。②醞藉:同“蘊藉” 。③木犀花:通稱桂花。

  8.詞中所寫多為平凡之事、尋常之情,請簡要概括。(4分)

  9.詞的末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想等年,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乙①見賢思齊焉, 。 (《論語·里仁》)

  ② ,芳菲菲其彌章。 (屈原《離騷》)

  ③猥以微賤,當侍東官, 。 (李密《陳情表》)

  ④ ,夢啼妝淚紅闌干。 (白居易《琵琶行》)

  ⑤ ,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賀《李憑箜篌引》)

  ⑥鳥雀呼晴, 。 (周邦彥《蘇幕遮》)

  [答案] 10.8.答案 主要敘寫了觀景、熬藥、讀書、賞花等日常瑣事, 閑靜中顯出閑適、淡泊之情。

  9.答案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末句將木犀擬人化, “醞藉” 即寫出木犀花溫雅清淡的風度。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向人” ,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借以表達了作者對木犀花的喜愛。

  10.答案 甲: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

  乙: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佩繽紛其繁飾兮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夜深忽夢少年事 吳質不眠倚桂樹 侵曉窺檐語

  [解析] 10.8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層級為 C。上闋;大病之后方能活動謂之病起,病體初愈顯得更加憔悴蒼老,頭發稀疏、兩鬢飛霜;靜臥在床對著窗兒,看著那彎缺的弦月發出的淡光漸漸地灑滿紗窗。 病后飲用的是用連枝帶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鹽一齊煮成的茶。 “分茶” 則專指不放置姜與鹽之茶。這里的“莫分茶” 是病人此時所飲用的不是“分茶” ,而是要飲用放置了姜鹽的茶。下闋:可以盡情閱讀枕邊詩書;門前的風景在下雨的時候是更加清新誘人。木樨花終日向人溫雅清淡。 詩書與景物對養病的詞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東西,這種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個 “好” 字、一個“佳” 字便點足了。同時也襯托出詞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9解析 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 的能力,能力層級為 D。既要分析其使用特點,又要指出其表達效果。擬人(比擬)。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 “向人” ,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醞藉” ,寫桂花溫雅清淡的風度。 木犀花小淡黃,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樣只以濃艷媚人,用“醞藉” 形容,亦極得神。“醞藉” 又指含蓄香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花的喜愛與詞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次為A。題型完全與安徽20xx高考一致,采用二選一的選考模式,甲為一首詩,乙為組合。六句話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誦的篇章,需要結合上10下文準確填寫。考查默寫,立足于“常見” ,難寫的、易錯的句子很少,整體難度較低。該類題要提醒考生平時加強背誦,注意難寫字和易錯字的正確書寫。要提醒考生熟記熟背考綱規定篇目。注意“贏” “ 檐語” “ 胥” 等易錯字的書寫,也不要漏掉“兮” “ 也” 等字。

【蘇軾《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注釋|賞析10-12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翻譯賞析09-29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翻譯,賞析09-17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及賞析08-16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翻譯及賞析01-26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及賞析2篇12-01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1-24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10-02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13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