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閱讀答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峽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詞。
(1)沿溯阻絕。 沿: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___
(3)任意東西。東西:_______________
(4)窺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順流而下(2)實在(3)往東往西(4)通“返”
2、(1)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2)沒有一點兒風,煙霧也完全消逝,天空群山是同樣的顏色。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憂傷。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意思對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2
《讀三峽》(節選) ◇王充閭 (22分)
“船窗低亞小欄干,竟日青山畫里看”。我滿懷著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暢游三峽,飽覽著山川勝景。
三峽,這部上接蒼冥、下臨江底,近四百里長的碩大無朋的典籍,是異常古老的。早在語言文字出現之前,不,應該說早在渾沌初開、乾坤始奠之際,它就已經攤開在這里了。它的每一疊巖頁,都是歷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記事珠和備忘錄。里面鏤刻著歲月的屐痕,律動著乾坤的吐納,展現著大自然的啟示;里面映照著堯時日、秦時月、漢時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與眼淚。
我們不能設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讀盡它的無限內涵,但總可以觀嬗變于煙波浩渺之外,啟哲思于殘編斷簡之中。作為現實與有限的存在物,人們徜徉其間,一種對山川形勝的原始戀情,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激動,會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喚出來。
在這錦山秀水之間,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閃爍著大溪文化的異彩。兩千年前,扁舟一葉從那條喚作香溪的水河里,載著一位絕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不獨閭里之榮,也是邦家之光。兩漢之交,公孫述梟踞白帝城,躍馬稱帝。過了三周甲子,這里又成了吳蜀爭雄的戰場,年輕的陸遜創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赫赫戰功。劉先主永安宮一病不起,將他的嗣子、未竟事業連同未來的千般險阻,一股腦托付給他的軍師。諸葛公神機妙算,在魚腹浦擺下了“八陣圖”……
今日舟行訪古,不僅史跡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復識矣。就詩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比之于繪畫,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里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斷岸千尺的高峽奇觀,宛如刀峰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云封霧障中的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的萬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20. 從文章第一段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懷?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文章第四段中劃線句子指的是歷史上的哪一典故?這一典故出自哪部名著?你還了解此名著的那些情節,試舉兩例。(6分)
22.試總結文章第四段主要內容。(4分)
23. 你怎樣理解“巫山十二峰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圍釀成的朦朧詩卷”這句話?(4分)
24.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古跡因建設需要而被淹沒,對此談一談你的看法。(4分)
答案
20.作者對三峽以久的渴慕和贊美之情。引起下文,使讀者能夠很快進入情境。
21.白帝城托孤《三國演義》。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等。
22.主要講述了三峽一帶發生的著名歷史事件。
23. 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云氣氤氳、雨意迷離,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態。云封霧障似有若無,令人神凝意遠,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24.略。
25.略。
三峽閱讀答案3
告別三峽
趙本夫
告別三峽,已經講了幾年。其間除去旅游部門炒作的成分,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懷著真誠惜別的心情去三峽的。長江浩浩蕩蕩,自由自在地奔騰了億萬年,第一次被人類強行改變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壩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長江,將變成一個狹長而巨大的水庫,三峽將不再是昔日的三峽,長江也不再是過去的長江了。它將失去許多原始的形態和野性,變得溫順、馴服。建造三峽大壩是經過科學論證的,我們不懷疑它將在防洪、發電、航運等諸多方面發揮特殊的功用。但當這條亙古以來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終被鎖住時,人們還是驀然生出一種憐惜、悵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終于去了三峽。正是深秋時節,長江兩岸的山巒有些冷峻之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我的確感受到了大江的氣勢。但老實說,三峽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美麗奇偉,山不夠綠,水也不夠清,渾黃的江水泥湯一樣翻滾流淌。江面上往來船只很多,有客輪,那上頭滿載著告別三峽的游人;也有貨船,裝滿各種各樣的物資,船體吃水很深,看了讓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雜,即使面對美景,也少了從容欣賞的情趣,只感到一種緊迫和忙亂。此時,距三峽明渠截流只有幾天的時間了,屆時將要斷航,該運的急用的貨物要趕快運出,天南海北趕來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峽。那時,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樣,都顯得多情而惆悵。但在后來的日子里,當我實地目睹了涪陵、萬州、云陽、巫山等地移民拆遷的許多現場后,卻突然發現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悵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個三峽庫區,有一百多萬移民,其中有十二萬人遷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遠或近,也都要離開自己的家園。長江兩岸,到處可見殘墻斷壁,瓦礫成堆,一座座縣城,一個個鄉鎮和村落,全都成了廢墟。百萬移民為三峽工程建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舍棄祖輩生活的土地遠離家鄉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場地上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的場面,臨行前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讓我動容,讓我頓生敬意。那時我才真切感到,他們才是告別三峽的主角。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
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在遠離長江的地方,我同樣也看到了一座座嶄新的城市和村鎮,三峽移民已經開始新的生活,建設新的家園。其實,在今天的中國,移民已不應再被看成苦難的象征。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發展,正是因為新移民走了進來。而為數更多的遍布全國的打工族和流動人口,正像鳥兒尋找新的棲息之地,隨時準備把家鄉作故鄉,把他鄉作家鄉。在人類歷史上,移民總是伴隨著苦難和生離死別,但同時也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種的優化。移民從來就是一股活水。當年,如果沒有歐洲移民,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利堅。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移民正成為當今中國具有活力和開拓精神的一個群體。(20xx.2.14)
1.梳理文章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
(2)“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2.全文滲透著作者告別三峽的強烈情感,請具體說明其情感的變化。
3.文章第三段中寫三峽移民告別時“相擁而泣”、臨行前“磕頭祭拜”,第四段又寫“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寫是否矛盾?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1)①以“告別”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 (2)①過渡②總領后文
2.由惆悵而失落到感動與崇敬,再由感動與崇敬到肯定和褒揚。①惆悵而失落②感動與崇敬③肯定和褒揚
3.(1)不矛盾。(2)前者是從情感的角度著筆,后者是從思想觀念的角度著筆。①“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表現的是與故人故土的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故鄉情懷。②“搬走”“臨行”正說明了三峽移民顧全大局而奔赴他鄉,并非固守家園而終老一生。移民們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故土的深厚情感。
三峽閱讀答案4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雖乘奔御風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屬引凄異 忠之屬也
B.其間千二百里 其真無馬邪
C.哀轉久絕 湖中人鳥聲俱絕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宋無罪而攻之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4.甲、乙兩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但采用的寫法又有所區別: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寫景著素綠清影寒素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乙文寫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傳達出了景物的形與神。(2分)
5.甲、乙兩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達的情感各不相同,請作簡要說明。(2分)
參考答案:
1.(1)這里指飛奔的馬(只解釋為飛奔的馬亦可)(2)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酒杯,(只解釋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
2.C(2分)
3.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 沿、溯必須翻譯正確,譯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2分)
4.大筆點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
5.甲文表達了作者對三峽的欣賞與贊美之情,(1分);乙文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1分)。(甲文若只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給0.5分。2分)
三峽閱讀答案5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①襄:__________②雖:__________③奔:__________④湍:__________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描寫的三峽四季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共寫了三峽的哪些景物?其特點怎樣(用文中一個詞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馬④急流的水
2.夏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3.山、水、樹、草清榮峻茂
4.①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
②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三峽閱讀答案6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________,________,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學家____(人名)。
2、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嶂:_____________
(2)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溯:_____________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酈道元
2、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3、(1)(直立)像屏障(一樣)的山峰
(2)逆流而上
(3)快
4、(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空曠的山谷傳來猿猴啼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5、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對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7
閱讀文言文《三峽》,完成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重巖疊嶂( ) (2)飛漱其間( )
(3)良多趣味( ) (4)屬引凄異( )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而忘操之拔山倒樹而來B.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項為之強以叢草為林D.物外之趣春冬之時小題3:翻譯下列各句。(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3分)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分)
小題4:文中的畫線句,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處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5:你能寫出有關“三峽”的兩句詩嗎?(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沖蕩 (3)的確,實在 (4)連續(各1分)
小題1:D(3分)
小題1:(1)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3分)(2)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分)
小題1: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1分)描寫了三峽秋天凄清的特點,渲染了一種凄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1分)。(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小題1: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杜甫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2分)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D項中“之”都是“的”的意思。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結合文中具體句子進行分析即可。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寫出的詩句只要與“三峽”有關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8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閱讀題目:
11.下列加點詞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略無闕處(闕:通“缺”) B.良多趣味(良:實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澗肅(肅:嚴肅)
12.翻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3.文章花了大量筆墨,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描繪三峽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卻寫到“漁者歌曰”,這是采用 的描寫手法,其作用是。
14.文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很有特色。請從文中再選出兩處景物,仿照例句進行描寫。
例:碧綠的潭水,怪異的松柏。
15.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三峽》閱讀答案:
11.D
12.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13.側面描寫(或“間接描寫”)渲染出三峽秋景的凄清蕭瑟。
14.示例:飛懸的瀑布,悲涼的漁歌險峻的山峰,凄厲的猿啼。
15.A
三峽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8~9題。
上三峽
李 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注]
①此詩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詩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黃牛,指黃牛峽,是巫峽的一段。
8.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夾青天”句,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
B.“忽可盡”兩句,并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心情。
C.“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寫逆水行船十分艱難,夜航充滿艱險,船行也更加緩慢。
D.“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
9.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巫山夾青天”,著一“夾”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茲”,摹山狀水表現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
C.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
D.七、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
答案
8.C(“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就“夜航充滿艱險,就更沒有根據”)
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當,詩人的狀況是逆境難熬,情緒郁悶)
譯文
高聳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藍天緊緊夾住,峽谷中的流水沸騰如金湯。
峽中從巴國流下的江水也許會有枯竭的時候,那藍天卻永遠也難以攀登。
看著那黃牛山,連續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遙在前方。
在此三天,滿頭的.鬢發都已經雪白。
賞析
此當為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峽入蜀時所作。當時李白59歲,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詩人58歲時從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著便進入三峽。三峽是長江最為險峻、最難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經告別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獨,情緒更壞。
此詩表現了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郁悶狀況。“巫山夾青天”,夾字用得極其到位,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茲”,含有無奈之意。三四兩句,并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情景。“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詩中連續重復“三朝三暮”,極有船工號子的感覺。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白詩里與《上三峽》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發白帝城》),后者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名篇。《上三峽》寫于詩人流放途中,詩中描寫巫山險峻,巴水紆曲,舟行遲遲,愁令發白。流放者唯覺逆境難熬,心情憤懣,壯麗風光為之減色。《下江陵》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燦,氣象開朗,舟行輕快。“一日千里”是詩人心態輕松的主觀感受,喜悅心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同一位詩人,同一處景致,卻氣象迥異,正是“融情入景”的鮮明寫照。
三峽閱讀答案10
閱讀文言文,完成題目。(20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溯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
小題1:解釋劃線的詞。(4分)
⑴乘奔御風( ) ⑵良多趣味( )
⑶屬引凄異( ) ⑷沿溯阻絕( )
小題2:巴東三峽指長江上游四川、湖北兩省之間的________峽、巫峽和________峽。(2分)
小題3:文中與詩句蒼崖中裂銀河飛,空中萬斛傾珠璣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小題5:課文百余字,寫盡三峽風光,你最欣賞文中哪一句?找出來并作一點賞析。(賞析不少于10個字)(1+2=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6:如果你有機會去三峽旅游,你會選擇哪個季節前往?請說明理由。(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奔馳的快馬 實在、的確 連續 逆流而上
小題2:瞿塘 西陵
小題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小題4:(1)這中間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2)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小題5: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素,綠,從色彩的角度突出三峽山水的美麗,湍,倒,一動一靜,動靜結合,表現三峽江水變化多端的特點,此句寫三峽浪高水清,植被繁茂,把三峽山水清麗的形象生動描繪出來。
小題6:春夏,此時水多,植物生長旺盛,能看到文中描寫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美景。
三峽閱讀答案11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后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 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云也沒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巖,另外一種有趣。
1.在橫線上填入一個恰當的四字短語,并聯系上下文解釋它的意思。
2.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盡量用文中的話)
3.仔細品味下面的句子,說一說它們分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1)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2)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3)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4.作者要寫的是巫山的山、水和云,為什么還寫了飛鳥和山花?
參考答案:
1.拐彎抹角 形容船行彎彎曲曲的樣子。
2.巫峽是三峽中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
3.(1)排比 起加強語勢的作用,強調突出了巫峽江水之險在于江水“窄”、“急”、“曲折”、“多灘”的特點。
(2)擬人 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巫峽山峰的高峻。
(3)比喻 形象生動地把山頂上之云霧的形狀比作牛馬、虎豹,寫出了三峽云霧奇妙多變的特點。此題只要答對其中的一種修辭,并能說出該種修辭的表達效果即可。
4.寫飛鳥是為了烘托山峰的高峻,寫山花是為了表現山峰的秀美可愛。 (意思對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4分)
(1)夏水襄陵( ) (2)雖乘奔御風( )
(3)沿溯阻絕( ) (4)屬引凄異 ( )
小題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小題3: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3分)
(1)陸游曾經這樣描寫瞿塘峽中的飛泉:“蒼崖中裂銀河飛,空里萬斛傾珠璣。”在本文中酈道元又是如何描繪的呢?(1分)
(2)對文章分析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筆下,盛夏的奔放和熱情,春冬的俊逸和閑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構成了三峽豐滿而多姿多彩的性格。
B.文章先寫三峽的山,再寫三峽的水,最后總寫不同季節的雄偉壯麗景色。
C.文章寫三峽的秋景,在“晴初霜旦,林寒澗肅”的基礎上,再寫高猿長嘯及漁者歌聲,使秋景顯得更蕭瑟凄異。
D.文章以精煉清麗的文字描繪了三峽的雄偉景色和綺麗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山水的熱愛。
小題4:假設三峽旅游管理部門請你幫忙為三峽設計并命名一些新景點,請你結合本文內
容,仿照示例,從文中找出為三峽設計一處景點,并展開合理想象,描繪這一景色。(4分)
示例:名稱“一線天”景點。 命名依據:“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景點名稱: 命名依據:
我的描繪:
參考答案:
小題1:上;快馬;逆流而上;接連不斷
小題1:(1)重疊的巖石和山巒,遮住了天空與太陽。(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小題1:(1)懸泉瀑布,飛漱其間。(2)B
小題1:示例:(1)“一線天”線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白帝古道漂流——“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3)望猿坡——“有時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4)春韻谷——“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描寫符合要求即可。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突出關鍵詞的理解。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B中應是“最后具體分寫不同季節的雄偉壯麗景色”。
小題1:只要設計合理,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13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后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彎抹角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云影也沒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巖,另有一種情趣。
過巫山即入瞿塘峽。此峽最短,不過十三四里。山勢較巫峽稍低平,水勢仍險急,因有夔門滟澦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劉皇叔托孤的悲慘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山頂上有一古剎,為孫夫人廟。顏色為瓦白色的墻,隱約地從樹林中呈現出來。我們走過的時候,正是下午六點光景,一道斜陽,照在廟前的松樹上,那顏色很蒼冷。遠遠地朝北望去,隱約地可以望見八陣圖遺跡。廟里的鐘聲,同夔府那邊山上傳來的角聲,斷斷續續地唱和著,那情調頗有些凄涼。所謂英雄落淚游子思鄉的情感,大概就是在這種境界里產生的。
1.上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請在下面括號內填上相應的地名。
秭歸 ( ) ( ) ( ) 白帝城
2.巫峽山水的特點用上文中兩個詞語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到了白帝城,使人聯想到李白的一首詩《早發白帝城》。請默寫這首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寫瞿塘峽時提到了劉皇叔托孤的悲慘故事。“劉皇叔”即___________時期的(人名)___________。寫這個故事對全文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說出下列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①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巴東、巫峽、瞿塘峽
2.奇險、美麗
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三國、劉備。渲染氣氛,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了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意對即可)
5.①比喻,形象地表現巴東三峽的山整齊、高峻。
②夸張,生動地表現出山高峻和江的狹窄的特點。
③擬人,生動地表現江水的險惡和氣勢洶涌。(意對即可)
三峽閱讀答案14
閱讀《三峽》、《與朱元思書》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 解釋加點的字。
良多趣味( ) 屬引凄異( )
泠泠作響( ) 經綸世務者( )
2. 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
聽覺:
表達效果:
3. 甲文先寫山,后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乙文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
4. 甲乙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5. 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么?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么?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6. 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讓開發這兩個地方?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真,實在 接連不斷 形容水聲的激越 籌劃,治理 2.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節);先總后分(或總分)。 4.兩文都做到了動靜結合,都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去寫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5.甲: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乙: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6.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峽修建水利工程,同時搞旅游開發。在富春江到桐廬一帶搞旅游開發。(要抓住兩個地方的特點來談)
三峽閱讀答案15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
①用簡短的話歸納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段畫線的兩句,描繪了什么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提到:“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種情況在誰的詩中有所描述?請默寫這首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八個字,寫出了三峽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備,試分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文章第二段中,先說“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但接下來又說“朝發白帝,暮至江陵”,這是否自相矛盾?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答案
①第一段:總寫三峽峰巒重疊,雄偉峻拔的山勢。
第二段:寫三峽夏天水勢的湍急。
第三段:寫春冬二季三峽清幽雋絕、令人向往流連的風光。
第四段:寫三峽秋冬之時景色的凄清。
②三峽兩岸山峰重疊、高插云霄、險峻幽邃的奇景。
③李白;朝發白帝城
④三峽水流之湍急
⑤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動態,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極言江水這清澈。“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態。
⑥ 清榮峻茂
⑦不矛盾,因為這幾句寫出了夏水的急猛,一瀉千里的江水讓人感受到三峽的奔放美。
【三峽閱讀答案15篇】相關文章:
三峽閱讀附答案03-29
三峽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三峽閱讀理解12-13
《三峽》閱讀答案15篇03-29
三峽閱讀附答案15篇03-30
三峽中考閱讀試題答案06-13
三峽湖心亭看雪閱讀答案03-19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