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與道德閱讀答案
朱光潛
①中國民族向來偏重實用,他們不歡喜把文藝和實用分開,也猶如他們不歡喜離開人事實用而去講求玄理。一個人的第一要務是效用于家國;沒有機會效用于家國,或是于效用家國之外還有剩余的時間和精力,才去弄文學,所以孔子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國語》《離騷》《孫子兵法》《史記》以及許多詩文名著,據說都是不得志的“賢者”的“發憤之作”。
②這并非說中國人不尚文,世界上沒有比中國人更尚文的民族,不過中國人尚文,不是看重它本身的美,而是看重它的效用。最淺顯的效用是動聽。“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話要說得漂亮,人家才相信你的道理。孔子勸人學詩,因為“不學詩,無以言”,雖學詩而“使于四方,不能專對”,仍是無用。
③孔子袒護詩文,全從道德政治著想,以為詩文是道德政治中所必須有的一個節目。兩漢時期,文人和詩人逐漸成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階級。多數作者對于道德政治本沒有什么興趣或創見,因為要維持他們的職業的尊嚴,便硬說他們的胸中原來有一番大道理,他們的作品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這種習慣的養成與漢開始以后帝王“尊經”有關。文學的最高的理論既是六經,而六經的'主旨既在啟發微言大義,則繼起的文學自不能“言之無物”。持此說最早的人是揚雄。他說:“書不經,非書也;言不經,非言也。”言必學經,所以他把自己的《法言》比《論語》,《太玄》比《易經》。魏晉時風氣稍轉變,文學逐漸離開經學的束縛,幾乎要走上獨立自主的路。一時代表文藝思想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論·論文》、曹植的《與楊德祖書》和《與吳質書》,以及陸機的《文賦》之類,都很少漢人的道學氣和經學氣。陸機的《文賦》尤其值得注意,因為它純粹地從文學觀點去討論文學,絲毫不拿道德來裝飾門面。桓范的《世要論·序作》篇里有這一段話:“夫著作書論者,乃欲闡宏大道,述明圣教,推演事理,盡極情類,記是貶非,以為法式。”這還是揚雄的老話。齊梁時有兩部重要的批評著作,恰好代表當時文學上兩種相反的傾向。一部是劉勰的《文心雕龍》,代表傳統的“文必明道”的思想。另外一部是鍾嶸的《詩品》,代表重純文學的傾向。就大體說,在六朝時,純文學的勢力比較浩大,詩文都比較少經學氣和道學氣,但是六朝文學①后來為世所詬病,也恰在這一點。唐人菲薄六朝文學,不是說它“采麗競繁,興寄都絕”,就是說它“綺麗不足珍”,意思只是說它除漂亮說話以外,沒有什么道德的教訓。韓愈的最大的功勞,據一般人看,就在挽救六朝的綺靡,恢復文道的一貫。其實他繼揚雄之后,開了一般中國文人的惡習氣,就是本來只是一個玩弄辭章的文人,好為大言以欺世,說他自己是周公、孔圣人的繼承者。從韓愈以后,“文以載道”、“言之有物”就成為一般文人的門面語了。清朝桐城派文人把學問分成考據、義理、辭章三項,以為無論是學者或是文人,這三種功夫都不可缺一。所謂“義理”仍是從前人所說的“道”。
④“文以載道”說經過許多文人的濫用,現出一種淺薄俗濫的氣味,不免使人“皆掩鼻而過之”。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種俗濫學說實在反映一種意義很深的事實。就大體說,全部中國文學后面都有中國人看重實用和道德的這個偏向做骨子。這是中國文學的短處所在,也是它的長處所在。中國偉大的詩人如屈原、陶潛、阮籍、杜甫、李白等都是要極真誠地把他們的憂生憂世憂民的熱情表白出來,絕對沒有想象虛構的俳優氣。在中國文學中,道德的嚴肅和藝術的嚴肅并不截分為二事。這一個優點不是“文以載道”說所能包括,也不是對于“文以載道”說的厭惡所能抹煞的。
【注】①六朝文學:指魏晉南北朝文學。
(選自《文藝心理學》,有刪改)
14.簡要概括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處理文藝與道德關系的各自特點,并聯系唐以后文藝與道德關系的走向,總結中國古代文藝的價值傾向。(4分)
15.結合文本內容,指出第④段中“短處”、“長處”的各自內涵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
14.(4分)
特點:①兩漢時期,文人注重“言之有物”,作品含道德教訓。(1分)②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創作出現兩種相反傾向,一時純文學與“文必明道”思想并存。(1分)中國古代文藝的價值傾向:“文以載道”是中國文藝的主流傾向,雖然純文學一度興起,但無法替代中國民族重實用和道德的國民性傾向。(2分)
15.(4分)
①短處指的是:中國文學注重實用和道德,箝制想象,阻礙純文學的發展。(2分)
②長處指的是:中國文學注重實用和道德,使得文學與現實人生緊密相連。(2分)
【文藝與道德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文藝之力》閱讀答案10-24
動物的道德與武器閱讀答案07-15
《要講自然道德》閱讀答案05-06
《要講自然道德》閱讀答案11-25
《要講自然道德》閱讀答案11-19
《動物的道德與武器》閱讀答案07-18
《要講自然道德》的閱讀答案10-24
道德理想新探閱讀答案10-08
文藝精品與市場的閱讀答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