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郝杰傳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史郝杰傳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史郝杰傳
郝杰,字彥輔,蔚州人。父銘,御史。杰舉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隆慶元年,巡撫畿輔。冬,寇大入永平,疏請蠲被掠地徭賦,且言:“比年罰行于文臣而廢于武弁,及于主帥而略于偏裨,請飭法以振國威。”俱報可。己,劾薊督劉燾、巡撫耿隨卿觀望,寇退則斷死者報首功,又奪遼東將士棒槌崖戰績,并論副使沈應乾,游擊李信、周冕罪。帝為黜應乾,下信、冕獄,敕燾、隨卿還籍聽勘。詔遣中官李祐督蘇、杭織造,工部執奏,不從。杰言:“登極詔書罷織造甫一年,敕使復遣,非畫一之政。且內臣專恣,有司剝下奉之,損圣德非小。”帝終不聽。駕幸南海子,命京營諸軍盡從。徐階、楊博等諫,不聽,杰復爭之,卒不從。刑部侍郎洪朝選以拾遺罷,上疏自辨,杰等劾其違制,遂削職。以嘗論高拱非宰輔器,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請急去。拱罷,起故官。旋以私議張居正逐拱非是,出為陜西使。再遷山東左布政使。被劾,降遼東苑馬寺卿兼海道兵備,加山東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以督諸將擊敵,錄一子官。時李成梁為總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無抵欺寇入塞或斂兵避既退始尾襲老弱或乘虛搗零部誘殺附塞者充首功習以為常。督撫諸臣庇之,杰獨不與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參將郭夢徵策,使副將李寧襲板升于鎮夷堡,獲老弱二百八十余級。師旋,為別部所遮,寧先走,將士數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飾功邀敘。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總督蹇達共奏。達匿其草,自為奏論功。巡按御史胡克儉馳疏劾寧,詞連成梁,亦詆杰。兵部置寧罪不議。克儉大憤,盡發成梁、達,追數成梁前數年冒功狀,及達置杰會稿功罪疏不奏。帝謂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報,卒置成梁等不問,而心以杰為不欺。旋就進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鮮,朝鮮王避難將入遼,杰請擇境外善地處之,且周給其從官、衛士,報可。尋遷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召理戎政,進右都御史。日本封貢議起,杰曰:“平秀吉罪不勝誅,顧加以爵命,荒外聞之,謂中朝無人。”議不合,徙南京戶部尚書。移疾歸。起南京工部尚書。就改兵部,參贊機務。卒官。贈太子少保。
(節選自《明史·郝杰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時李成梁為總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無抵欺/寇入塞或斂兵/避既退/始尾襲老弱/或乘虛搗零部/誘殺附塞者充首功/
B. 時李成梁為總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無抵欺/寇入塞/或斂兵避/既退/始尾襲老弱/或乘虛搗零部/誘殺附塞者充首功/
C. 時李成梁為總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無抵欺/寇入塞/或斂兵避/既退/始尾襲老弱/或乘虛搗零部/誘殺附塞者充首功/
D. 時李成梁為總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無抵欺/寇人塞或斂兵/避既退/始尾襲老弱/或乘虛搗零部/誘殺附塞者充首功/
11. 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行人:官職名。春秋戰國時各國都有設置,明代設置行人司,掌管傳旨、冊封、撫諭等事。
B. 畿輔:畿,取其“京畿”一詞中的含義;輔,相當于漢代所說的“三輔”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區。
C. 移疾: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請求辭官的委婉說法。意義相同的詞還有“移病”“抱疾”。
D. 贈:文中指賜給死者官爵。而“贈謚”是指古代帝王、官員死后,依其生前事跡贈給一個相應的稱號。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郝杰愛護百姓,敢于為民請命。賊寇入侵永平,他上書請求免除被劫掠地區百姓的徭役和賦稅,并得到了皇帝的應允。
B. 郝杰正直耿介,彈劾有罪之人。薊督劉燾、巡撫耿隨卿消極抗敵,貪取功勞,郝杰上書彈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嚴懲。
C. 郝杰屢有諫言,但不為皇帝采納。他認為恢復織造是不應該的;他反對皇帝命京營各軍護駕至南海子,但都未被聽從。
D. 郝杰對待鄰國,態度迥然不同。對避難的朝鮮王,郝杰建議朝廷善待他;對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貢的請求,他則認為應該拒絕。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登極詔書罷織造甫一年,敕使復遣,非畫一之政。且內臣專恣,有司剝下奉之,損圣德非小。
(2)師旋,為別部所遮,寧先走,將士數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飾功邀敘。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皇帝登基的詔書中罷除織造剛一年,又派遣皇帝的使者,這不是統一的政令。而且宦官專橫放縱,有關官員盤剝百姓侍奉他們,對圣德的損害不小。
(2)兵馬返回時,被其他敵軍攔截。李寧先逃跑了,數千將士損失大半,李成粱粉飾功勞請求按功提升。
【解析】
【10題詳解】
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的基礎在于領會全篇的文意,因此斷句前先要讀幾遍原文,力求對原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斷句時還要注意文章的體裁,句式,語言風格等。語感對斷句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一定的條件畫線句子講了兩層意思,前一層說的是李成梁有威望,后一層說李成梁弄虛作假,“然”表轉折,應放在句首,“然”前面應斷開,排除BD兩項。再比較AC兩項,“或斂兵避”意思是“他或者收拾兵馬躲避”,“避”字前面不能斷開。故排除A。C項斷句正確。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平時課內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合著具體語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斷。C項解說不正確,“移疾”“移病”的意思是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而“抱疾”是真的生病。故選C。
【12題詳解】
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
B項分析有誤,原文是“敕燾、隨卿還籍聽勘” 。聽勘,意為聽候勘問、審訊,以判定是否有罪,并非懲處。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重點語句的理解和翻譯能力。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本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有:(1)罷,罷除;恣,放縱;有司,有關官員。(2)旋,返回;遮,攔截;敘,評議等級。注意語意準確連貫。
【點睛】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極其廣泛,大致說來它包括天文地理、目錄辭書、科舉職官、禮儀習俗、姓名稱謂、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傳典籍、古代紀時、音樂娛樂、學校設置等。
參考譯文:
郝杰,字彥輔,蔚州人。父親郝銘,擔任過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進士,被授予行人一職,后提拔為御史。隆慶元年,巡視京郊地區。冬天,敵寇大舉侵入永平,他上奏請求免除被劫掠地區的徭役、賦稅,并稱:“連年的處罰對文臣施行卻對武將寬緩,追究主帥而忽略了偏將,請求整頓法紀以振興國威。”皇帝都答復可以。此后,他彈劾薊州總督劉燾、巡撫耿隨卿彼此觀望,敵寇退卻后他們斬取死者的首級報功,又竊奪遼東將士在棒槌崖的戰績,皇帝敕令劉燾、耿隨卿返回原籍聽候審訊。詔令宦官李祜督理蘇、杭地區的織造。郝杰說:“皇帝登基的詔書中罷除織造才一年,又派遣專理的使者,這不是統一的政令。而且宦官專橫放縱,有關官員盤剝下民侍奉他們,對圣德的損害不小。”皇帝最終沒有聽從。皇帝駕臨南海子,命令京營的各軍全部隨從。徐階、楊博等人勸諫,皇帝不聽,郝杰又爭辯此事,最終還是不聽從勸諫。刑部侍郎洪朝選因為糾正皇帝的過失被罷免,上奏做自我辯解,郝杰等人彈劾他違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選被削奪了官籍。郝杰因為曾經評論高拱沒有輔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請求趕快離開朝廷。
萬歷十七年,他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視遼東。因為督率諸位將領抗擊敵人,將他的一個兒子錄入官籍。當時李成梁擔任總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績也不無虛假。敵寇攻入關塞,他或者收拾兵馬躲避,待敵退去,才尾隨敵人襲擊老弱之兵,或者乘虛搗毀零散的敵人,誘殺投靠關塞的人充作功績,已經習以為常。督撫大臣都庇護他,郝杰卻獨不與其交結。皇帝說李成梁以前的功績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報告,最后將李成梁等人的問題擱置不理,而內心認為郝杰沒有欺騙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日本攻占了朝鮮,朝鮮王準備到遼東避難,郝杰請求在境外選擇合適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濟他的隨從、衛士,皇帝回復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統轄薊、遼、保定地區的軍務。神宗召他負責兵部的政務,升他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與朝貢的議論興起,郝杰說:“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聽到此事,會說我朝沒有能人呢。”意見不合,他調任南京戶部尚書。稱病回鄉。后起用為南京工部尚書。改任兵部職位,參與機要事務。死于任上,追贈為太子少保。
《明史》簡介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編纂《明史》,因國家初創,諸事叢雜,未能全面開展。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妥、行文簡潔為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這反映出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
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其編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記述之完善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明史》雖有一些曲筆隱諱之處,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廣泛的好評。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編修背景
明史清兵入關后,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趙繼鼎奏請編纂《明史》(注:趙繼鼎奏請編纂《明史》的記載,見于《清世祖實錄》卷15,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時決議編纂,尚無確切史料證實。)
清代官書中亦不見有關編纂《明史》的詔令,《清世祖實錄》中僅見幾位總裁于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欽奉圣諭,總裁《明史》”,并提出副總裁及編纂人員名單。這種“欽奉圣諭”,很可能僅是早朝時的口頭指示而已。以往論著稱順治二年五月“詔修《明史》”,表述確實有所不當,準確言之為:順治二年五月,清廷組成《明史》的編纂人員。得到了清朝廷的認可。其后,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是年五月,由總裁提名副總裁和編纂官,并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 揭開了清朝官方編纂《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編纂《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編纂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編纂時間最長的一部。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后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纂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明史郝杰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明史花云傳》閱讀答案07-06
《明史·于謙傳》閱讀答案04-23
《明史·鄭和傳》閱讀答案11-17
《明史劉基傳》閱讀答案12-27
《明史·胡海傳》閱讀答案10-20
《明史-張春傳》閱讀答案04-26
《明史循吏傳》閱讀理解及答案07-01
《明史于慎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8-28
精選《明史·于謙傳》閱讀試題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