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時間:2023-03-24 10:11:35 賽賽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曰:“自從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為爵勸,不以祿勉,以憂社稷者乎?”莫敖子華對曰:“君王將何問者也?彼有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有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有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有勞其身,愁其志,以憂社稷者;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將何謂也?”

  莫敖子華對曰:“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

  “昔者葉公子高,定白公之禍,寧楚國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諸侯。當此之時也,天下莫敢以兵南鄉。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

  “昔者吳與楚戰于柏舉,兩御之間夫卒交。莫敖大心撫其御之手,顧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國亡之日至矣!吾將深入吳軍,若撲一人,以與大心者也,社稷其為庶幾乎?’

  “昔吳與楚戰于柏舉,三戰入郢①。寡君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棼冒勃蘇曰:‘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于是贏糧潛行,上崢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漿無入口。秦王曰:‘寡人聞之,萬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謂也。’遂出革車千乘,卒萬人,與吳人戰于濁水而大敗之。

  “吳與楚戰于柏舉,三戰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蒙谷負離次之典②以浮于江,逃于云夢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亂;蒙谷獻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與存國相若,封之執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茍社稷血食,余豈患無君乎?’遂自棄于磨山之中,至今無胄。”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華對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就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戰國策》,有刪改)

  【注釋】

  ①郢:楚國都城

  ②離次之典:也稱“雞次之典”,是楚國統領各個領域的國家法律大典。

  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恢:發揚

  B.于是贏糧潛行 贏:背負

  C.晝吟宵哭 吟:吟誦

  D.馮而能立 馮:同“憑”,憑借,依靠

  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不以祿勉 蒙谷負離次之典以浮于江

  B.將何謂也 水何澹澹

  C.多與存國相若 若君王誠好賢

  D.焉能有之耳 焉用亡鄭以陪鄰

  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

  身穿樸素的黑綢衣服上朝,穿著粗樸的鹿皮衣服居家

  B.若撲一人,以與大心者也,社稷其為庶幾乎

  你們如果能打倒一個敵人,(把敵人)來交給我,那么國家也許就勝利了

  C.茍社稷血食,余豈患無君乎

  如果國家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可做)嗎

  D.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就而不避

  食物誰都想吃,但人們忍住了不吃;死亡誰都厭惡,但人們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

  11.翻譯下列句子。(5分)

  ①(3分)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

  ②(2分)萬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謂也

  12.莫敖子華向楚威王講述了五個“憂社稷”的臣子的故事,請各用一個成語概括他們的表現。(5分)

  13.“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是一個有名的典故,請簡要說明這一典故的寓意,并自選一個角度談談看法。(5分)

  參考答案

  8.(3分)C(吟:悲嘆)

  9.(3分)D焉:副詞,哪里,怎么(A以:介詞,因為;連詞,相當于“而”;B何:代詞,什么;副詞,多么;C若:動詞,同,相當;連詞,如果)

  10.(3分)B(應為:你們如果能打倒一個敵人,助我一臂之力,我們楚國也許就不會滅亡了吧)

  11.(5分)

  ①(3分)我如果身披鎧甲手執武器,與強敵作戰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個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諸侯那里去求援。

  ②(2分)大國的君王,如果得罪一個志士,國家大概就危險了,說的就是今天這種情況。

  12.(5分)

  令尹子文:公而忘私、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安于清貧

  葉公子高:功勛卓著、功不可沒、勞苦功高

  莫敖大心:舍生忘死、視死如歸、奮不顧身、赤膽忠心

  棼冒勃蘇:精忠報國、赤膽忠心、忠肝義膽、赤血丹心

  蒙谷:高識遠見、遠見卓識、淡泊名利

  13.(5分)(寓意2分;分析3分)

  寓意:處于上層和高位的人重視什么或有什么愛好,下面的人就一定會奉承、會喜歡,或重視得更強烈、更極端。

  角度1:對于位高權重的人來說,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必須謹慎,因為直接關系到下級執行的問題,否則會帶來嚴重后果;

  角度2:討好上級,投其所好,盲目跟風,其下場可悲;

  角度3:個人易受權勢的影響,故堅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尤為可貴。

  參考譯文

  楚威王問莫敖子華說:“從先君文王到我這一輩為止,真有不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祿而努力,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嗎?”莫敖子華回答說:“君王您問的是哪一類大臣呢?有為官清廉,安于貧困,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使自己的爵位尊崇,使自己的俸祿豐厚,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斷頭剖腹,不怕犧牲,不顧個人利益,而憂慮國家安危的;有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而憂慮國家安危的;也有不為爵位而勤勉,不因俸祿而努力,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威王說:“您這些話,說的都是什么人呢?” 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令尹子文,身穿樸素的黑綢衣服上朝,穿著粗樸的鹿皮衣服居家;黎明即起,就去上朝;太陽落山,才回家吃飯;吃完早飯就顧不上晚飯,連一月的糧食也沒有積存。從前楚國葉公子高,平定了白公之亂,使楚國得以安定,發揚了先君的遺德,影響到長城之外,四方諸侯都不敢來犯,使楚國的威名在諸侯中未受損傷。在這個時候,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葉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的土地。從前,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雙方軍隊之間,士卒已經交戰在一起。莫敖大心拉著駕車戰士的手,望著他們嘆息說:‘唉!各位啊!楚國亡國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吳軍,你們如果能打倒一個敵人,助我一臂之力,我們楚國也許就不會滅亡了吧!’ 從前,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吳軍連攻三次,攻入楚都,我們國君逃亡,大夫都跟隨著逃跑,百姓流離失所。棼冒勃蘇(申包胥)說:‘我如果身披鎧甲手執武器,與強敵作戰而死,其作用也只像一個士卒而已,不如跑到諸侯那里去求援。’于是,他背負干糧秘密出發,越過高山,渡過深水,鞋子穿爛了,腳掌磨破了,褲子穿破了,露出了膝蓋,走了七天,到了秦王的朝廷,日夜悲嘆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經過七天,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滴水不進。秦王說:‘我聽說,大國的君王,如果得罪一個志士,國家大概就危險了,說的就是今天這種情況。’于是,秦王派出戰車千輛,兵士萬人,與吳軍戰于濁水之上,大敗吳軍。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吳國連攻三關,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隨著逃跑,百姓流離失所。楚臣蒙谷背上楚國法律離次大典,乘船浮于江上,逃到云、夢地區。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百官無法可依,百姓混亂;蒙谷獻出了離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很好地治理。蒙谷立的這個大功,差不多與保全楚國相當。于是,楚王封他為執纒的官位,給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氣地說:‘我并不是某一個國君的大臣,我是國家的臣子;如果國家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可做)嗎?’于是他隱居在磨山之中,至今仍無爵祿。” 楚王嘆息道:“這些都是古人,現在哪里還有這樣的人啊?” 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先君楚靈王喜歡細腰,楚國的士大夫就節食,以致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于車軾。食物誰都想吃,但人們忍住了不吃;死亡誰都厭惡,但人們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而已,如果您真是喜好賢臣,上述這五種賢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來的。”

  作品評析

  謀略之學實際上教人一些政治上的樸素真理。忠臣的公而忘私、剛烈節義是一個國家最為需要的。而作為最高領袖,一定要好忠臣如好色,栽培、重用忠臣。有了幾個毫無私心、敢為國捐軀的忠臣,則國家的安全和興旺就可放心了。可惜這樣樸素的真理,真正能遵循的統治者實際上也并不多。所以官場上經常是貪官污吏大行其道、忠良遭陷、忠臣遭貶。

  莫敖子華用包含強烈感情的語言、鮮明生動的案例故事,描述了忠臣的典型形象和光輝事跡,也揭示了國君喜好忠臣、才能羅致忠臣的道理。其雄辯洋洋灑灑、氣勢宏偉,用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和故事直接打動聽眾,包含感情,顯得非常的感人。這種飽含感情的案例描述法,我們在論辯中應該多加運用。

  作品出處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出自《戰國策》《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游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辟,寫人傳神,還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威王問于莫敖子華》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6

《華威先生》片段閱讀答案09-16

華子崗閱讀答案06-29

《華子崗》閱讀答案10-20

王勃字子安閱讀答案及翻譯12-25

《明史·王漢傳》閱讀答案解析與原文翻譯06-13

《愛國的杜子威》的閱讀及答案06-11

愛國的杜子威閱讀答案02-09

愛國的杜子威閱讀答案【精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