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龔舍人書的閱讀答案與翻譯
再上龔舍人書
王安石
安撫舍人閣下:前日所與某言者,不過欲計校倉廩,誘民出粟,以紓百姓一時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謂也。愿畢其說,閣下其擇焉。
某嘗聞善為天下計者,必建長久之策,興大來之功。當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謂茍且一時之利,以邀淺鮮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時之常有也。倉廩財用者,國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見其能濟焉,甚非治國養民之術也。
伏自慶歷以來,南北饑饉相繼,朝廷大臣,中外智謀之士,莫不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術不過發常平、斂富民,為饘粥之養,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給無數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無救患之實者也。昔者梁惠王嘗移粟以救饑饉,孟子論而非之,所謂“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謂極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無凍餒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儲蓄之備也。某歷觀古者以還,治日常少,而亂日多。今宋興百有馀年,四境之遠者至萬馀里,其間可桑之野,民盡居之,可謂至大至庶矣。此誠曠世不可逢之嘉會,而賢者有為之時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時講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興起太平,而一切惟務茍且,見患而后慮,見災而后救。此傳所謂“轂既破碎,乃大其輻。事已敗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閣下無一日之好,論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閣下之來,以說干閣下再矣。某固非茍有覬于閣下者也。某嘗謂大丈夫有學術才謀者,常患時之不遭也;既遭其時,患言之不用也。今閣下勢在朝廷,不可謂時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謂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屢干于左右者,以此。閣下其亮之。某再拜。
(選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
6.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愿畢其說,閣下其擇焉 畢:全部
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來,原本
C. 可謂至大至庶矣 庶:眾,眾多
D. 以說干閣下再矣 干:求
7.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倉廩,文中指倉庫中的糧食,古代倉廩是儲藏糧食的倉庫。
B. 糟糠,文中指共患難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 五帝,我國上古神話中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是其中之一。
D. 轂輻,我國古代車輛的兩個構件,轂是車輪中心的圓木。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當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謂茍且一時之利,以邀淺鮮之功而已。
②某嘗謂大丈夫有學術才謀者,常患時之不遭也;既遭其時,患言之不用也。
9. 請概括王安石寫作本文的原因。
【答案】6. B 7. B
8. ①當今士人,浸潤于仁德之中,不是要為國家興一時之利,并借此求取淺小的功勞。
②我認為,有才學的大丈夫經常擔憂的是遭遇不好的時代,遭遇好的時代以后,又擔憂自己不被重用。
9. 國家經常出現災情;目前國家應對災情的辦法只是一時權宜之法,不是長遠之法;現在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好時代;龔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解析】
【6題詳解】
試題分析: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本題把所給選項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會發現,B項,“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意思是“我推測救活的.人百不及一”,“原”應為“推測”的意思。
點睛:該考點包含著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實詞是中學生常見的實詞,而不是生僻難懂的;二是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字典含義;三是對于這些實詞的語境意義要理解,而不是識記那些僵死的概念。從這幾年的高考試題看,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更為命題者青睞,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
【7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從近年高考來看,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B項,“文中指共患難的妻子”不正確。文中“出糟糠之馀”意思是“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類粗食”,“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
【8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①“涵濡盛德”,浸潤于仁德之中;“茍且”,只顧眼前,得過且過;“茍且一時之利”,指興一時之利;“邀”,求取;“淺鮮”,淺小的。②“某”,我;“胃”,認為;“大丈夫有學術才謀者”,定語后置句,有才學的大丈夫;“患”,擔憂;“遇”,遭遇;“其”,那;“其時”,指好的時代;“用”,被重用。
【9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文章要點的能力。解答時可通讀全文,按題干要求找到答題區間,然后篩選相關信息,概括答案。文章由五個自然段構成,第一段是總述,余下四個自然段闡明了寫本文的原由。第二段說“夫水旱者,天時之常有也”,現有儲備不足以救助百姓;第三段說“發常平、斂富民,為饘粥之養,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給無數之民”這樣的救助辦法“無救患之實”,不是長遠之計;第四段說“今宋興百有馀年”“可謂至大至庶矣。此誠曠世不可逢之嘉會,而賢者有為之時也”,表明現在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好時代;第五段說龔舍人“勢在朝廷,不可謂時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謂言不用矣”,居于高位,可以起到作用。根據這些信息就可以得到本題答案。
參考譯文:
安撫舍人閣下:您前天跟我講的,不過想計算比較倉庫儲量多少,勸說富民獻出糧食,來解除百姓一時的匱乏。我想要說的,不是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說完,請您選擇些許有用的。
我曾經聽說善于謀劃天下大事的人,必定會設置長久的計策,創立非常的功業。當今士人,浸潤于仁德之中,不是要為國家興一時之利,并借此求取淺小的功勞。水旱災害是常有的事,倉儲財用國家經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財用來抵御經常發生的水旱災害,沒有見到它能救助多少,絕對不是治理國家、養育百姓的方法。
自從慶歷以來,南北饑荒相連,朝廷大臣、朝野間富有智謀之人無不哀憐,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餓死,都在考慮讓他們生存下去的辦法。他們的方法不過是發放常平倉的糧食,向富戶募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類粗食,以有限的糧食供給無數的災民。我推測救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餓死者已經白骨遍野了。這只造就了給人恩惠的美名,而沒有取得救人禍難的實際效果。
從前,梁惠王曾經調撥糧食來救饑荒,孟子評論反對這種做法。正是所謂“只有良善的心愿,不足以治理國家;只有好的辦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至于治理國家不遵循先王之道,就是單純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辦法而不能將之結合起來的辦法。況且五帝、三王之時,可以稱得上極其繁盛興隆了,也不能保證年年豐收而沒有水旱災害。然而沒有受凍挨餓的百姓,什么原因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儲藏的防備。
我遍觀遠古以來,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亂之日頗多。而今大宋建國已經一百多年,百姓不知道有戰爭,四方邊境最遠的達到萬余里,其間可以耕種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稱得上最廣大、最富庶了。這確實是世所未有的好時機,賢能的人有所作為的時代。現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此時講求治理國家的辦法,考慮富裕百姓、改善風俗的良策,來創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干些只顧眼前的事,見到禍患再思考解決辦法,見到災害再考慮拯救措施,這正是《傳》所言“車轂已經破碎,才增大車輻;事情已經不成,再大聲嘆息”,這樣有益嗎?
我與您過去不太熟識,若論相知程度,確實太不親近了。但自從您到來,已經兩次麻煩您向您請教意見了。我對您并沒什么個人企圖。我曾經說過,有學問技藝才能謀略的大丈夫,常常憂慮生不逢時,已經遇上明時,又憂慮其言辭不被采用。而今您在朝廷有權力,不能說不逢時;處于可以建言獻策的位置,不能說言辭得不到采用。只是您沒有做而已。我有所感受而情緒激動,屢次向您建言,正因為此。請您明鑒。王安石再拜。
【再上龔舍人書的閱讀答案與翻譯】相關文章:
再上龔舍人書原文及翻譯10-08
《龔遂字少卿》閱讀答案以及翻譯12-27
“孟嘗君有舍人而弗悅”閱讀答案及翻譯04-12
《龔康》閱讀答案02-22
《寄歐陽舍人書》閱讀答案10-25
寄歐陽舍人書閱讀答案11-19
龔勝字君賓楚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1
寄歐陽舍人閱讀練習及答案05-01
贈闕下裴舍人閱讀及答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