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黃鳳翔,字鳴周,晉江人。隆慶二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教習內書堂,輯前史宦官行事可為鑒戒者,令誦習之。《世宗實錄》成,進修撰。萬歷五年,張居正奪情,杖諸諫者。鳳翔不平,誦言于朝,編纂章奏,盡載諸諫疏。及居正二子會試,示意,鳳翔峻卻之。當主南畿試,以王篆欲私其子,復謝不往。屢遷南京國子祭酒。省母歸,起補北監。時方較刻《十三經注疏》,鳳翔言:“頃陛下去《貞觀政要》,進講《禮經》,甚善。陛下讀曾子論孝曰敬父母遺體,則當思珍護圣躬。誦《學記》言學然后知不足,則當思緝熙圣學。察《月令》篇以四時敷政、法天行健,則可見圣治之當勤勵。繹《世子》篇陳保傅之教、齒學之儀,則可見皇儲之當早建豫教。”疏入,報聞。尋擢禮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親政事,以實圖安攘。為今大計,惟用人、理財二端。宋臣有言:‘平居無極言敢諫之臣,則臨難無敵愾致命之士。’鄒元標直聲勁節,銓司特擬召用。其他建言遷謫,如潘士藻、孫如法亦擬量移,而疏皆中寢。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懷祿養交臨難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昔宋藝祖欲積縑二百萬易遼人首,太宗移內藏上供物為用兵養士之資。今戶部歲進二十萬,初非舊額,積成常供。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營私蓄!竊見都城寺觀,丹碧熒煌,梵剎之供奉,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內帑。與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廣施于孑遺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爭建儲,久未得命,帝諭閣臣以明春舉行。大學士王家屏出語禮部,鳳翔與尚書于慎行、左侍郎李長春以冊立儀上。帝怒,俱奪俸,意復變。鳳翔又疏爭,不報,遂請告去。二十年,禮部左侍郎韓世能去,張一桂未任而卒,復起鳳翔代之。尋改吏部,拜南京禮部尚書。以養親歸。再起故官,力以親老辭。久之母卒,遂不出,卒于家。天啟初,謚文簡。
(節選自《明史》)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懷祿/養交臨難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
B. 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懷祿/養交臨難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
C. 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懷祿/養交臨難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
D. 士氣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懷祿養交/臨難孰肯捐軀為國家盡力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內書堂,為明代后宮妃嬪學習之所。明成祖開始,皇帝允許教官入后宮教習,后宮遂多通文墨。
B. 奪情,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
C. 國子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
D. 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黃鳳祥治學嚴謹。他在內書堂任教習,輯錄前代宦官事情時,遇到可作告誡借鑒的事,便指令書堂學習的人認真朗讀研習。
B. 黃鳳祥憂心國事。在校刻《十三經注疏》時曾上奏,圣上要知道圣王之治當勤快上進,皇儲應早受教育等,皇上并未采納。
C. 黃鳳祥直言敢諫。他為禮部右侍郎,能夠據實大膽奏疏,曾用宋太祖相關事例告誡神宗,要重視戶部每年供奉太多,內府消耗太大的問題。
D. 黃鳳祥堅持原則。因將冊封太子儀禮呈書神宗,神宗大怒,剝奪了他的俸祿,考慮再做變更。他卻又上奏爭辯,沒有得到答復,便請求辭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居正二子會試,示意,鳳翔峻卻之。當主南畿試,以王篆欲私其子,復謝不往。
譯文:
(2)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親政事,以實圖安攘。為今大計,惟用人、理財二端。
譯文:
答案:
10.D
11.(A.內書堂是明代宦官學習之所,俗稱太監學校。內書堂從明永樂年間開始設立,從翰林院選官員擔任老師,主要目的是對太監進行文化培訓,以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
12.B(原文,“疏入,報聞。”“報聞”,即皇上回復知道了。)
13.(1)張居正兩個兒子參加會試時,請他關照,黃鳳翔嚴辭拒絕了。他本當主持南畿的考試,因為王篆想為兒子徇私,他就推辭不去。(“示意”1分,“卻”1分,“私”“謝”1分,句意1分)
(2)多事之秋,陛下應當放棄游賞宴樂,親臨政事,以便真正消除禍患,求得安寧。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用人、理財。(“屏”1分,“游宴”1分,“安攘”1分,“為今大計”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黃鳳翔,字鳴周,晉江人。隆慶二年(1568)的進士及第,授職編修。在內書堂任教習,輯錄前代宦官可作告誡借鑒的事,指令他們朗誦研習。《世宗實錄》撰成,晉升為修撰。萬歷五年(1577),張居正服喪未滿期,強出為官,杖責諸位勸諫者。黃鳳翔心中不平,訴之于朝,編纂奏章的時候,收錄全部諫言奏疏。張居正兩個兒子參加會試時,請他關照,黃鳳翔嚴辭拒絕了。他本當主持南畿的考試,因為王篆想為兒子徇私,他就推辭不去。升任南京國子祭酒。回鄉探望母親,而后起用為北京國子祭酒。當時校刻《十三經注疏》,黃鳳翔奏稱“近來陛下去掉《貞觀政要》,講誦《禮經》,很好。陛下閱讀曾子論孝,稱敬重父母所給的生命,就應當思慮珍惜愛護圣上的身體。閱讀《學記》所言,學習之后知道不足,就應當思慮光明圣學。考察《月令》,依四季時序行政事,效法自然的剛健不息,就可以知道圣王之治當勤奮上進。探究《世子》篇中陳述保傅的教導、幼學的儀禮,就會注意到皇儲應當早點進行教育。”奏疏呈入,答復知道了。不久,他晉升為禮部右侍郎。洮、河地區傳來警報,他又大膽奏疏:“多事之秋,陛下應當放棄游賞宴樂,親臨政事,以便真正消除禍患,求得安寧。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用人、理財。宋代有大臣說:‘平常沒有敢大膽勸諫的大臣,那么遇上禍亂就沒有勇敢御敵的將士。’鄒元標直言有氣節,選官部門特意準備招用。其他因諫言遭到貶官,如潘士藻、孫如法也應考慮,但奏疏滯留宮中沒有回應。結果士氣一天天低落,言路一天天淤塞,平常只留戀爵位,培養交情,遇上危難則不肯捐軀為國竭盡全力。過去宋太祖想聚積二百萬匹細絹,換取遼國人的首級;太宗拿出內府貯藏的供物,作為用兵養士的資財。現在戶部每年供奉二十萬兩白銀,開始并非舊有的定額,漸漸卻成了經常性的供給。陛下擁有四海的財富,怎么還自己經營儲蓄?試看都城的寺觀,丹碧熒煌,梵剎的供奉,齋祭的供品,哪一項不耗費內府錢財?與其向陰間的鬼神求幸福,不如廣泛地施恩于幸存的華夏赤子。”神宗沒能采納。朝廷大臣們爭論立太子的事,久久沒有結果,神宗指令內閣大臣們明年春天進行辦理。大學士王家屏告訴了禮部,黃鳳翔與尚書于慎行、左侍郎李長春將冊封的儀禮呈書皇上。神宗發怒,全部剝奪了他們的俸祿,考慮再做變更。黃鳳翔又上奏爭辯,沒有答復,便請求辭官。萬歷二十年(1592),禮部左侍郎韓世能離職,張一桂未上任就去世了,神宗再次啟用黃鳳翔接替此職。不久,改任吏部職,授任南京吏部尚書。以贍養親人的名義回鄉。再次官封原職時,他以年老極力推辭。后來,母親去世,就不再出仕,死于家中。天啟初年,謚號文簡。
【《明史》文言文閱讀題答案】相關文章:
《明史》閱讀題答案及翻譯06-29
《明史》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29
《明史》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2-01
《明史》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06-15
《明史·于謙傳》閱讀題與答案06-13
鑒賞《明史》文言文閱讀答案12-01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精選及答案11-27
《明史·列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29
《明史徐達傳》閱讀題及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