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第二十四》閱讀練習答案及譯文
陶安,字主敬,當涂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于《易》,避亂家居。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父老出迎,太祖如注之與語。安進曰:今海內鼎沸,豪杰并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難平也。太祖問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
安從克集慶,進郎中。及聘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太祖問安:四人者何如?對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讓。黃州初下,思得重臣鎮之,無逾安者,遂命知黃州。寬租省徭,民以樂業。后坐事謫知桐城,移知饒州。陳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諭以順逆,余皆嬰城固守。援兵至,陳友定敗去。諸將欲盡戮民之從寇者,安不可。太祖賜詩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誥兼修國史。帝嘗御東閣,與安及章溢等論前代興亡本末。安言喪亂之源,由于驕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驕,處佚樂者易侈。驕則善言不入,而過不聞;侈則善道不立,而行不顧。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當。又論學術。安曰:道不明,邪說害之也。帝曰:邪說害道,猶美味之悅口。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何從治?安頓首曰:陛下所言,可謂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歲,視諸儒最舊。御制門帖子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時人榮之。御史或言安隱過,帝詰曰:安寧有此,且若何從知?曰:聞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ā睹魇妨袀鞯诙摹罚
【注】如:到,往,引申為接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 撥:治理
B.后坐事謫知桐城 坐:因為
C.帝嘗御東閣 御:主掌
D.視諸儒最舊 視:與相比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學者。耆意為年老。儒在漢以后泛指讀書人,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懲處的人或有罪的人懸掛起來,人們一齊討伐他(們)。這是古代在國家軍隊收復失地時常見的做法。
C.生祠是指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對于有德政的官員,民為之立生祠,以頌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易》也稱《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變化的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陶安學養豐厚。他自小聰明,廣泛閱讀經史,學有專攻,后來太祖還給資格最老的讀書人陶安專門賜門帖子贊揚他。
B.陶安擅長政治投機。元末大亂,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軍一到,他又率領鄉親迎接,并奉承太祖說起兵是順天意得民心。
C.陶安深謀遠慮。他深知金陵的戰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戰略目標;陳友定叛軍攻打饒州城時,陶安撫民心待援兵而獲勝。
D.陶安對朝廷極忠誠。他在地方任職愛民如子、政績顯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職出謀劃策、針砭時弊,深受皇帝信任。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陳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諭以順逆,余皆嬰城固守。(5分)
。2)御史或言安隱過,帝詰曰:安寧有此,且若何從知? (5分)
參考答案
4.C(C御:駕臨)
5. B(B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國家軍隊收復失地時,憑吊死去之人討伐有罪之人)
6.B(B錯在奉承太祖,他擅長政治投機也不對,應該是他富有政治遠見)
7.(10分,每小題5分)(1)陳友定帶兵進攻饒州,陶安接見饒州官員和百姓,把太祖的(官民)可以順從叛軍的命令告訴他們,但都要圍住城池牢牢守衛。(關鍵詞句:諭意為告訴、傳達,順逆意為順從叛軍,嬰意為繞、圍住,諭以順逆倒裝句式,各1分。句意1分)(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過失,皇帝盤問說:陶安怎么有這樣的事?況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關鍵詞句:隱過意為私下的過失、不為人知的過失,詰意為反問、盤問,寧意為怎么、難道,何從賓語前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陶安,字主敬,當涂人。幼年時就很聰敏,廣泛閱讀經史,在《易經》方面特別有造詣,避亂而隱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與老儒李習率領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見他,并跟他談論。陶安進言說:如今天下大亂,豪杰們紛紛起來爭奪,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奪子女玉帛,沒有治理亂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懷。您這次渡江作戰,軍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們心悅誠服。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執行撫慰人民、討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難平定。太祖問: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樣?陶安說: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為己有,占據優越便利的地勢來面對四方,那么向哪里進攻而不能取勝呢?太祖說:好!就留下他參與幕府,授職左司員外郎。
陶安跟太祖攻克集慶后,又提升為郎中。等到聘請的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到了之后,太祖問陶安:這四個人怎么樣?陶安回答說:我在謀略方面不如劉基,在學問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葉琛。太祖贊許他能謙讓。黃州剛被攻下的時候,太祖想要派一個重要的大臣去鎮守那里,朝中沒有勝過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黃州的知州。陶安寬緩租賦,減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樂業。后因事被貶桐城知府,后改配饒州知府。陳友定帶兵進攻饒州,陶安接見饒州官員和百姓,傳達太祖的關于官民可以順從叛軍的命令,但都要圍住城池牢牢守候。援軍到達后,陳友定的軍隊失敗逃走。各位將領想全部殺掉投降叛軍的民眾,陶安不同意。太祖賜詩贊揚他,饒州百姓建造生祠奉祀他。
洪武元年,剛剛設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詔命,兼修撰國史。皇帝曾經駕臨大臣們議事的東閣,與陶安及章溢等談論前代興亡的原委。陶安說,喪亂的根源,由于驕縱奢侈。皇帝說:處在高位的人容易驕縱,處在安逸享樂的環境的人容易奢侈。驕縱,好的話就聽不進去,有了過失也聽不到;奢侈,正確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樹立,行為也會無所顧忌。這樣下去,沒有不滅亡的。你說的很恰當。君臣又談論到立國的學說、道統。陶安說:正道不明,是因為有邪說為 害。皇帝說:邪說妨害正道,猶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說不除去,正道就不能興起,天下還怎么治理?陶安叩頭說:陛下所說的,可以說是深深地探求到 了治國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與其他讀書人相比資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門聯送給他,說: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非常榮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過失,皇帝盤問說:陶安怎么能有這樣的事?況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那個御史回答說:我也是道聽途說;实鄞笈,立刻罷免了他。
【《明史列傳第二十四》閱讀練習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明史·列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29
明史列傳二十四閱讀答案03-30
《明史·列傳·卷三十三》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閱讀答案及譯文12-27
《宋史·列傳第二十四》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明史·列傳第二十四》試題及答案06-12
關于《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李夢陽》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2-26
《明史·列傳第九十九》閱讀答案及譯文06-25
《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六》閱讀答案及譯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