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的閱讀及答案
從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長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舊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這時賈至任中書舍人,王維任太子中允,岑參任右補闕,年才32歲的嚴武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時也常常寫詩傳遞,過著閑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詩和朝謁詩在杜甫的詩集里毫無光彩,事實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邊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在這時期杜甫的詩中,我們只能從“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避人焚諫草”這樣的詩句中想象杜甫不過是一個小心謹慎的官吏。此外他若從北城下朝回來,就是在春風蕩漾的曲江頭典衣買酒。他這時也寫了一些關于曲江的詩,但這些詩與從前的曲江詩相比,既沒有天寶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樣的凄苦,也沒有《哀江頭》那樣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飛的暮春天氣,只感到一個庸俗的道理:“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像“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這些信手拈來、歌詠自然的詩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詩集里也許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許多瑰麗而沉郁的詩篇中,只顯得輕飄而悠揚,沒有分量。至于“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傍?”這樣的思想實在不高明,尤其是在兩京收復不久,胡人勢力還相當猖獗、長安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漲的時期。
是鳳翔一段的經驗給他的教訓太大了呢,還是這平靜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視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圍,而看不見廣大的人民呢?他終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顏色,他說,“天顏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著肅宗祭祀九廟,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賜衣,都看為是無上的光榮。他有時局促到這種地步:官馬送還官家,自己又沒有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鄰近的友人,他說,這既不是愛惜身體,也不是腳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時遇見官長,遭到官長的申斥。他有時自己也深深意識到這可憐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可是在這狹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東郊,遇見一匹被兵士遺棄在路旁的瘦馬,他也曾聯想到人世的困頓,寫成一篇《瘦馬行》,對瘦馬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濱聽樵夫講述幾只小鷹被白蛇咬死、一支鶻鳥飛來報仇的故事,他也寫出一首充滿熱情的寓言詩《義鶻行》,來激勵壯士的肝膽。
雖然如此,杜甫在長安的官吏生活事實上是一天一天地變得狹窄了,若是長此下去,沒有一點兒變動,我們真擔心他六七年來開辟的詩的國土會斷送在左拾遺的職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動。
肅宗回到長安后,許多鳳翔時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獎勵,房琯也被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進封清河郡公。可是房琯依然是結交賓客,車馬盈門,常常稱病請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論有時傳入肅宗耳中,引起肅宗的不滿,再加上賀蘭進明那些人的毀謗,致使他在6月里被貶為邠州刺史。他的許多朋友也受到牽連。人們說他們終日結黨成群,亂發議論。國子祭酒劉秩貶為閬州刺史,京兆少尹嚴武貶為巴州刺史,曾經給杜甫許多幫助的大云經寺僧人贊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離開了皇帝周圍的“氤氳香氣”,走出一年前曾經經過的金光門,被派到華州去做司功參軍,管理華州地方的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等的.文教工作。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長安。
他離開長安時,心境是很凄涼的。他不能“從容陪笑語”供奉皇帝,覺得好像是一個被遺棄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門前寫出這樣的詩句:
天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他當時只認為這對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個打擊,但他并沒有意識到,他從那狹窄的天地里解放出來了,對于他的詩的發展卻是一個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機會,又接近戰亂中的人民,認清時代的苦難,因此而恢復并且擴展了他的廣大的詩的國土,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
9.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動”這一句子的含意?(2分)
10.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期思想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對他的詩歌風格有什么影響?(4分)
11.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3分)
12.你認為作者對“長安時期的杜甫”的描述體現了傳記的哪個方面的特點?請舉例分析作者這樣寫的作用。(4分)
答案:9.“大的變動”是指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的牽連被貶到華州做官一事,作者之所以說是“幸而”,是表示雖然這件事對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個打擊,但是對他的詩歌發展卻是一個大的恩惠,從此杜甫由一個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詩人的崗位上。
10.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期生活比較閑散、無聊,為官小心謹慎,把皇上的賞賜視為無上的光榮,雖然也偶爾關注民生困頓,但總的來講,杜甫在長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變得狹窄,這也使得他的詩歌出現很多應時之作,缺乏充實的內容,沒有以前的詩歌那樣的凄苦和沉痛,只顯得輕飄而悠揚,沒有分量。
11.從內容上來說,表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從結構上來說,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為人民詩人的結論作了鋪墊。
12.作者既描寫了杜甫的偉大,也沒有回避他在這一時期的歷史局限,這體現出傳記真實再現人物的本來面目的特點。如,“他終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顏色,他說,‘天顏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著肅宗祭祀九廟,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賜衣,都看為是無上的光榮”。再如,他離開時,“心境是很凄涼的”。“他不能‘從容陪笑語’供奉皇帝,覺得好像是一個被遺棄的人”,他當時只認為這對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個打擊。作者如實寫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會削弱杜甫的偉大,相反,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從中更能體會出杜甫走出這片狹窄天地的過程越艱難,他的轉變才越顯得可貴和偉
【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的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閱讀理解及答案06-12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09-30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02-22
皇帝的新裝閱讀答案02-04
皇帝的新裝閱讀及答案10-17
《皇帝的新裝》的閱讀答案09-12
走向風雅的閱讀答案01-24
《皇帝的新裝》閱讀練習及答案02-18
《皇帝的新裝》閱讀訓練及答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