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計生”政策閱讀以及答案
中國古代的“計生”政策
戰國初期我國總人口只有1000多萬。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全國人口翻了一倍。這是因為當時各諸侯國實行鼓勵多生的“計生”政策。這一政策代代相傳,成了古代中國的生育常態。
與今天一樣,中國古代也有各種各樣的宣傳計生政策的“標語”和“口號”,其主旋律是鼓勵多生。有些口號很是深入人心,例如,“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這些口號影響了封建時代人們的生育觀念。
但一些學者也意識到人口過快增長帶來的嚴重問題,提出少生甚至不生的口號。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王梵志是唐初民間通俗詩人,生平坎坷,飽經憂患,50歲后皈依佛門。他反對“多生”,提出重視人口素質教育的思想,以當時最流行的詩歌形式,用大白話寫出了不少計生“標語”。最有名的一條是《大皮裝大樹》一詩中的“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意思是兒子不要生得太多,有一個能做事的就行了。二三十年前中國最流行的“計生”口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好”,最原始的出處就在這里。至宋代,有學者估算中國人口總數首次過億。在這種背景下,宋末著名學者、《文獻通考》的作者馬端臨正式提出“少生”“優生”、重視人口質量和整體素質的“計生”理論,與現代的人口和計生政策相當接近。
低婚齡是中國古代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這種婚齡延續到宋代才有上升的趨勢。北宋還依唐開元令,規定“男十五歲,女十三歲,聽嫁娶”,到南宋嘉定年間改為男十六歲,女十四歲。而實際婚齡,男多在二十歲左右,女多在十五到十九歲之間。
明末,人們對“人滿”之患有了較多的思考和憂慮。文學家馮夢龍說,如果每對夫婦總是生一男一女,永遠沒有增減,可以長久維持下去;倘若生二男二女,每一代就加一倍,如何養活他們?清代乾隆末年,已屆耄耋之年的乾隆帝在一份上諭中表達了他對人口增長太多的憂慮:國家承蒙上天的眷佑,一百多年來太平無事,但人口比往昔多了十余倍,以一人耕種而供十多人食用,糧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充裕了,加上廬舍占地成倍增長,從事生產的人手少,消費糧食的人口多,這與百姓的'生計很有關系。倘若再因年成好,隨意浪費糧食,民情游惰,田畝荒蕪,勢必有糧食不夠吃,而經濟窘迫的那一天,朕對此十分憂慮!
道光年間的龔自珍、魏源等人,對中國之“生齒日益繁,氣象日益隘”也極為焦慮,對可能到來的大動亂十分敏感。他們主張對社會上大量存在的“不士、不農、不工、不商”的游惰人口實行自愿或強制性的遷徙。曾親眼目睹太平天國占領南京的文人汪士鐸,把太平天國革命爆發的原因直截歸結為“人多”,并提出一系列超越甚至違背情理的減少人口的措施。其中心論點是:“世亂之由人多(女人多,故人多),人多則窮(地不足養)。”因為“世上女人多,世亂之由也”,他所提出的減少人口的措施中,除了對“亂民”的屠殺政策外,更多的是針對婦女的,如推廣溺女之法,施送斷胎藥,嚴再嫁之律,立童貞女院等。
世易時移,中國傳統時代的人口觀終于遭到顛覆。人們的生育觀念普遍從“人多為福”轉變為“人多則窮”。 (摘編自張勇《中國古代的生育政策》)
1.下面關于中國古代的“計生”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實行的是鼓勵多生的“計生”政策,即無須控制,生得越多越好。歷朝歷代沿襲這一政策,這是古代中國的生育常態。
B.鼓勵多生的“計生”政策使人口迅速增長。例如,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我國總人口從戰國初期的1000多萬增長為2000多萬。
C.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一樣,也要對鼓勵多生的“計生”政策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在這種情勢下,各種“標語口號”應運而生。
D.“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宣傳“計生”政策的口號很是深入人心,這些口號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生育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不少學者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主張,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用大白話提煉出“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的王梵志。
B.二三十年前,中國有許多宣傳計劃生育的口號,其中最流行的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好”。這個口號的歷史文化淵源可追溯到唐初。
C.宋末的馬端臨正式提出類似于現代人口和計生政策的“少生”“優生”的生育理論,其依據是當時中國人口總數估計已經過億。
D.明代末年,人們對“人滿”之患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憂慮。至清代乾隆末年,耄耋之年的乾隆皇帝也對人口增長太多而深表憂慮。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南宋時低婚齡有了上升的趨勢,嘉定年間婚齡規定為男十六歲,女十四歲,而實際婚齡比規定的晚得多。
B.道光年間的龔自珍、魏源等,主張對為數眾多的游手好閑之人實行自愿或強制性遷徙,目的是要緩解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
C.汪士鐸的“人口論”多為糟粕,他認為地不足養、人多則窮、世道混亂等社會問題是因為女人多而造成的。這是對婦女的歧視。
D.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生育觀念普遍發生了變化,由“人多為福”變為“人多則窮”,這種轉變顛覆了中國傳統時代的人口觀。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考查點】本題考查疏通文意、理解相關句子的能力。
【解析】C項曲解文意,“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一樣,也要對鼓勵多生……進行……宣傳”,把古今的“計生”政策混為一談,現代中國鼓勵少生,而不是鼓勵多生,將句子中“鼓勵多生的”五字刪除,與第2段中的相關內容取得一致:與今天一樣,中國古代也有各種各樣的宣傳計生政策的“標語”和“口號”。
2.【答案】A
【考查點】本題考查根據相關事實評價人物的能力。
【解析】A 項偷換概念,“最有名的……人物是王梵志”,對人物的評價有誤。“最有名的”指的是王梵志提出的一個口號“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而不是指他本人。王梵志是“代表性的人物”,但不一定就是“最有名的人物”。見第3段中間部分。
3.【答案】 C
【考查點】本題考查把握文意、概括作者觀點的能力。
【解析】C項縮小了人口范圍,對汪士鐸的“人口論”概括不準確。“地不足養,人多則窮”,針對的不全是“女人”,指的是所有的人。解題時,要全面注意信息,例如,汪士鐸把太平天國革命爆發的原因直截歸結為“人多”,“故人多”,對“亂民”的屠殺政策等,這些信息說明,把“地不足養,人多則窮”歸結為“女人多”是片面的,不符合汪士鐸的本意。AB D三項的解說與原文信息一致。
【中國古代的“計生”政策閱讀以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以及答案06-13
中國古代貨幣政策閱讀題及答案10-12
過節閱讀以及答案06-14
曲江閱讀以及答案04-24
父親閱讀以及答案06-14
《茶經》閱讀以及答案03-29
銹閱讀以及答案04-11
《鴨子》閱讀以及答案04-12
《風箏》 閱讀以及答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