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師臨周求九鼎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秦興師臨周求九鼎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顏率請借救于齊。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饼R王大悅,發師救周,而秦兵罷。齊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復詣齊。曰:“周賴大國之義,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鳖伮试唬骸安豢伞7蛄褐加镁哦,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饼R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對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臣竊為大王憂之!饼R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疾定所從出,敝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
。ㄟx自《戰國策》,有刪改)
【注】顏率:人名。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
。1)周君患之( ) (2)發師救周( )
(3)顏率復詣齊( ) (4)子之數來者( )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子之數來者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黔之驢》)
B.寡人將寄徑于梁 每假借于藏書之 家(《送東陽馬生序》)
C.齊王乃止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發師救周,而秦兵罷 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12.翻譯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
譯文: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譯文:
。3)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譯文:
13.“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西漢劉向在《戰國策》中高度評價了顏率的謀略;“此特兒童之見耳”,宋人洪邁則在《容齋隨筆》中對顏率的謀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對顏率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呢?請簡述理由。(3分)
答:
參考答案:
10. (4分)(1)以……為患,擔憂(2)軍隊(3)到(4)屢次【評分要點及說明】每個1分,提供兩個解釋的只要答出其中一個即可,看學生回答的問題是這些詞的同義詞,近義詞,只要講得通,亦可。
11. (2分)B。A項,助詞 /代詞;B項中兩個“于”解釋為“向”或“從“;C項,“于是,就”/竟然;D項,表示順接/表示轉折。
12.(6分)(1)我空間從哪條路才能讓九鼎到達齊國呢?【評分要點及說明】倒裝句,“終”“致”,須翻譯到位。(2分)
。2)第一次擊鼓,(他們的士兵)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就耗盡了!驹u分要點及說明】“鼓”名詞作動詞,省略句,肱翻譯到位。(2分)
。3)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并不相同!驹u分要點及說明】“徒”“其”“實”須翻譯到位。(2分)
13.(3分)【示例】說法一:顏率是聰明的,但他玩的是詭計。(1分)做人做事,信義為重,顏率的謀略是建立在誘惑欺騙的基礎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時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2分)說法二:顏率是睿智的。(1分)兵不厭詐,顏率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才,挽救了國家的尊嚴,保全了國家的利益。(1分)【評分要點及說明】能對顏率的`行為作出評價,給1分;若能如“說法一”一樣,既看出計謀中聰慧的一面,但同時又進一步指出,這不是為人處世的長久之策,這樣的計謀隱藏著禍患等等,給2分。若如“說法對開”一樣,只提出諸如“兵不厭詐”的看法,給1分。
【譯文】秦發動軍隊兵臨周索要九鼎(國寶),周君為此感到擔憂。顏率請求到齊國借兵援救。(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秦王暴虐無道,想發動軍隊兵臨周索要九鼎。(我們君臣商量),(與其把九鼎)給秦國,不如將九鼎送給貴國。希望大王考慮這件事!饼R王非常高興,發兵援救周,秦軍撤退。齊(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為此感到擔憂。顏率又去齊國,(對齊王)說:“東依靠貴國的義舉(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獻上九鼎,不知貴國從哪條路把九鼎運回齊國?”齊王說:“我準備向梁借道!鳖伮收f:“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國寶,時間已經很久了。九鼎如果進入梁,一定無法運出。”齊王說:“人準備向楚國借道!保伮剩┗卮鹫f:“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國寶,時間已經很久了。九鼎(如果)進入楚,一定無法運出”。齊王說:“我究竟從那條路才能讓九鼎運到齊國呢?”
顏率說:“我私下替大王為此事擔憂。”齊王說:“您屢次來我齊國,還是不想(把九鼎)給我罷了!”顏率說:“不敢欺騙貴國,請(大王)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周的君臣聽候命令遷運九鼎。”齊王于是打消了獲取九鼎的念頭。
【秦興師臨周求九鼎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翻譯06-13
秦臨周而求九鼎閱讀答案02-18
秦臨周而求九鼎言文閱讀答案07-05
閱讀秦臨周而求九鼎附答案11-16
文言文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翻譯及試題答案06-14
《秦巨伯》閱讀參考答案12-07
臨窗看柳閱讀理解及答案11-19
背影的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2-07
閱讀理解題及參考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