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松》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時間:2023-01-13 09:36:03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小松》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松》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松》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5.詩中“刺”一字千鈞,請分析它的妙處。(2分)

  答:

  16.這首詩借松寫人,托物寓意,請體會詩人的情感態度。(2分)

  答:

  參考答案:

  15.形象地勾勒出小松滿頭松針,又直又硬,努力向上沖刺生長的外形特點(1分),突出了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及勇敢戰斗的精神。(1分)

  16.作者通過刻畫小松成長的特點,表達了對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過程中體現出的自信、堅強、勇敢精神的贊美之情。(1分)同時對那些目光短淺、不識人才、不關心人才成長的人發出深深的慨嘆。(1分)

  賞析:

  這首小詩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小松》前兩句,生動地刻畫出這一特點。

  “自小刺頭深草里”——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 “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 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斗的精神,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 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轉大。不是么?——

  “而今漸覺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 在腳底下,可現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大、發展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構上也起了承前 啟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結果,也是未來“凌云”的先兆。事物發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從“刺頭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漸 覺”。“漸覺”說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誰“漸覺”的呢?只有關心、愛護小松的人,時時觀察、比較,才能“漸覺”;至于那些不關心小松成長的人,視而不 見,哪能談得上“漸覺”呢?故作者筆鋒一轉,發出深深的慨嘆: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里連說兩個“凌云”, 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 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梁 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啊!這些小松,和韓愈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創作背景

  杜荀鶴出身寒微,雖有才華,卻履試不中,一生潦倒。因此,對于被埋沒在深草中的小松,他有特殊的感情。他以小松自比,托松以申明遠大志向。創作時間不詳。

  作者簡介

  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縣)人。出身寒微,早得詩名,然屢試不第。大順二年(891年)登進士第,為宣州節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溫)賞識,于開平元年(907年)授翰林學士,遷主客員外郎,五日便卒。其詩多諷時刺世之作,時人贊其詩多“壯言大語”,能使“貪夫廉,邪臣正”。在藝術上,杜荀鶴專攻近體,尤長七律,不重辭藻,善用白描手法,詩風質樸自然,明快有力,后人稱之為“杜荀鶴體”。曾自編《唐風集》三卷,錄詩三百余首。

【《小松》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相關文章:

《從馬拉松說起》閱讀訓練含答案12-04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6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4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4

文言文閱讀訓練二則(含答案)06-12

《小石潭記》閱讀訓練含答案11-08

《王冕僧寺夜讀》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06-11

文言文閱讀訓練:勤勉之道無他(含答案)11-23

《景公出游》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