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經常跟試題打交道,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檢查參考者的學習能力和其它能力。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 1
有為有不為
①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②在這里,關鍵是應該二字。什么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了。
③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并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這里也用不著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④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⑤至于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貳臣傳,身后是非誰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⑥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 ),反之就是( )。凡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 ),反之就是( )。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污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污少量的財物,心里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嘗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于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于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1、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根據上文內容,在文中括號里補寫恰當的的內容。
3、文中在論述何為大小惡和大小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特點?
4、這篇文章引用了許多名言和警句,請摘出其中一句,并說出它的作用?
5、簡要分析③⑦段的論證思路。
6、本文題是有為有不為,但文中卻用大量的筆墨談論善與惡的大小,是否離題?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2、大善 大惡 小善 小惡
3、舉例論證 一反一正 一古一今
4、示例:①引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論述應該不應該和善惡一樣,也是有大小之別的。②引用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為了論述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③引用行而宜之謂之義是為了闡述什么是應該。
5、提出善惡有大小之分的觀點———用事例論述什么是小惡小善和大善大惡,并得出結論————進一步補充論述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
6、不離題。因能分辨清是非善惡,就會分清什么事因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即什么是有為,什么是有不為。
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 2
“有為”與“無為”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兩個重要范疇。一般認為,儒家、墨家、法家主張“有為”,道家、佛家包括禪宗主張“無為”。這里主要以儒、道兩家為例作點分析。
儒家主張“有為”論,《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剛健有為的觀點是“有為”論最早、最經典的表達。后來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張積極入世、救世,并積極用他的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哲學和以“禮”為核心的政治哲學來挽救“禮崩樂壞”的社會,周游列國,奔走呼號,終其一生。儒家的另外兩個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至大至剛和浩然正氣之說,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理論,……都表達了一種剛健有為、積極入世的哲學觀點和處世態度。
道家主張無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見,老子是主張無為的,但他的無為論不是最徹底的。他也承認有“有為”,他認為“無為”就是“有為”,或者是通過“無為”達到“有為”。但總的來說,在“有為”與“無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還是傾向、偏重于“無為”的。道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莊子,可以說是一個徹底的“無為”論者,在莊子看來,“無為”是真正的目的。他主張人只能晏然順從于天,不能有所作為,也不必有所作為。這就是荀子批評的:“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應該說,“有為”論和“無為”論都有其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意義。“有為”與“無為”這一矛盾是辯證矛盾。我們在思考這一矛盾時,不能把二者絕對對立起來,而要正確地把握其辯證統一關系、互補關系、平衡關系。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們既要采取有為的態度,又要采取某種無為的態度,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互補,保持二者的平衡。一方面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為人服務。這是“有為”。另一方面,我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又要老老實實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愛自然、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不要違拗自然、破壞自然、踐踏自然。這就是“無為”。
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一方面要深刻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按社會發展規律來積極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這可以叫做“有為”。另一方面又不要瞎折騰,不要拔苗助長,不要擾民擾世,避免無效的“有為”和有害的“有為”。這就是“無為”。堅持發展又“不折騰”,這就是“有為”與“無為”的統一。老子有一句名言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品味:“治大國若烹小鮮”。他的意思是說治國要象烹小魚那樣,不要隨便亂翻動。“治大國”、“烹小鮮”是“有為”,不要亂翻、亂動是“無為”。
在人的處世態度方面,我們同樣要堅持“有為”與“無為”的統一、互補。一方面我們要自強不息,剛健雄強,積極入世,奮發向上,這是處世方面的“有為”。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就是有所不為。在處世方面的“無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淡泊名利,保持精神和心靈的清虛、超然。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 下列關于“無為”的說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 在“有為”與“無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還是傾向、偏重于“無為”的。
B. 莊子是一個 “無為”論者,徹底否認“有為”,“無為”是真正的目的。
C. “治大國若烹小鮮”表明老子對待治理國家方面的主張是既要有為又要無為。
D. 莊子認為人只能順從于天。而荀子認為無需發揮人的主動性,人應該“有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有為”論主張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無為”論主張順應自然、返回自然。
B. 孔子、墨翟、荀子主張“有為”,而老子、莊子主張“無為”。
C.“有為”論和“無為”論大部分都是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意義。
D. 在人的處世態度方面, 既要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做入世的事業;又要有精神上的空靈超然、淡泊虛靜的精神情懷。
3.根據文章有關信息進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向大自然進軍中,我們既要尊重自然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積極利用“有為”與“無為”的辯證統一關系、互補關系、平衡關系。我們無需考慮他們的對立關系。
C. 在處世態度方面的“無為”,來源于人的精神中的無欲,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D. 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作者的觀點是有利的“有為”和有效的“無為”要統一。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原文第三段“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說要發揮人的主動性。
2.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原文第四段為“‘有為’論和‘無為’論都有其合理成分”,選項夸大了合理成分。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通過原文五、六、七段我們可以分析:要摒棄他們的對立關系,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
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 3
季羨林《有為有不為》初中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②在這里,關鍵是“應該”二字。什么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了。
③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并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這里也用不著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④小善、小惡,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⑤至于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貳臣傳”“身后是非誰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⑥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污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污少量的財物,心里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嘗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于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于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選自《季羨林談人生》)
1.依據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第①~②節,具體解釋:“為”與“不為”的含義______________
第③~⑦節,提出分論點:
分論點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論點二: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的。
第⑧節,總結歸納中心論點: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2.第⑦節中引用俗話“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有哪些作用?(3分)
參考答案:
1.(1)第①~②節,具體解釋:“為”與“不為”的含義。(2)分論點一:“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并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
2.用了道理論證(1分)和論證(1分),形象地證明了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系,使論證更有說服力(1分)。
【閱讀題有為有不為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有為有不為閱讀訓練附答案08-12
《不為什么》閱讀題及答案09-11
人有為多閱讀理解及答案09-05
《說清空》閱讀題及試題答案10-28
閱讀題“握住母親的腳”試題及答案07-05
題武關詩歌閱讀試題內容及答案09-05
光陰閱讀題答案有哪些05-29
《頭頂有把傘》閱讀題及答案11-22
《說清空》閱讀題及試題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