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郁離子閱讀答案解釋

時間:2021-07-11 18:21:33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郁離子閱讀答案解釋

  郁離子閱讀答案:課外文言文閱讀答案

郁離子閱讀答案解釋

  (一)

  1、(1)舉:參加 (2)利器:銳利的武器,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3)矧:何況 (4)卜:測定(5)謝:致意

  2、(1)凡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感到惋惜的。(2)然而我曾經聽說風俗隨著教化的改變而改變,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現在的風氣與古時所說的有什么不同呢?

  3、(1) “然吾嘗聞風俗與移易”,“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借樂毅的經歷寬慰董邵南,說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對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

  譯文

  燕趙兩地古時候號稱出了許多感慨悲歌的有志之士。董生參加進士考試,屢次都沒有受到主管官員的選拔,滿腹的才學無法施展,在抑郁中到那個地方去。我料定你和那邊的這類人會意氣相投的。董生啊,你好自為之吧!

  像你這樣不走運,凡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感到惋惜的,更何況是那仁義出乎本性的燕趙之士呢!可是我曾聽說社會風俗總要隨著教化而改變,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現在的風氣跟古時候說得有什么不同呢?姑且憑你這次前往(的所見)來測定一下吧。董生啊,愿你好自為之!

  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請代我去憑吊望諸君樂毅的墳墓,并且看看市井之中,是否還有像從前那種隱居屠狗的志士?(如果有),請代我向他們致意:“現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來做官了。”

  (二)

  1、( 1 )漲(2 )橫渡(3 )落后(4 )疲憊

  2、( l )其中一個人雖然拼命劃水,卻前進不了多少。( 2 )自己都將要死了,還要錢做什么呢?

  3、( l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 2 )這個人很愚蠢,要錢不要命。

  譯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起水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么落在后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們說:“為什么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困了。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蒙味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么呢?”他又搖搖他的頭。于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于是寫下了《哀溺》。

  (三)

  1、C

  2、百姓認為(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有人敢移動(它)。

  3、取信于民。(寫“講求誠信、違法必究、執法嚴明、效果明顯”等均可)

  譯文

  孝公任用衛鞅后不久,打算變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議論自己。

  新法準備就緒后,還沒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國都后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十金。

  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動。又宣布“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它搬走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事后就頒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間施行了整一年,秦國老百姓到國都說新法不方便的人數以千計。正當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衛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是因為上層人觸犯它。”將依新法處罰太子。

  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罰,于是就處罰了監督他行為的老師公子虔,以墨刑處罰了給他傳授知識的老師公孫賈。第二天,秦國人就都遵照新法執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國百姓都非常高興,路上沒有人拾別人丟的東西為己有,山林里也沒了盜賊,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為國家打仗,不敢為私利爭斗,鄉村、城鎮社會秩序安定。當初說新法不方便的秦國百姓又有來說法令方便的,衛鞅說:“這都是擾亂教化的人”,于是把他們全部遷到邊疆去。此后,百姓再沒人敢議論新法了。

  (四)

  1、(1)綁,捆綁 (2)跑,逃跑 (3)善于,擅長

  2、但桑懌并沒讀過多少書,然而,他的所作所為都合乎情理。

  3、桑懌在襄城獨自殺死了幾個盜賊井捉拿了其余盜賊,汝旁縣也因此沒有盜賊了。

  4、(1)以舟載民 (2)聚其里人飼之

  5、示例:(1)有勇有謀,既健且勇;(2)體恤民情,仗義疏財。)

  譯文

  桑懌聽聞襄城有十多個強盜,獨自一人拿著一把劍去了,殺了幾個,其余的都被活捉。汝旁縣因此沒有了強盜,京西轉運使將此事上奏到朝廷,桑懌被任命為郟城尉......桑懌雖然參加過科舉中的進士考試,而學問卻不怎么樣,但是他的行為舉止都符合書中的道理,這種情況在他身上發生的很多。桑懌在雍丘暫住的時候,遭遇了大水災,家里有二廩粟,準備載到船上帶走。見到有人靠步行避水,于是扔掉了粟,把船用來載人。見到老百姓遭遇荒年,就把和他是同一個鄉里的人聚集在一起供養他們,直到自己的粟吃完了為止。桑懌善于用劍和鐵簡,力氣比幾個人的力氣合起來還大并且很有謀略。

  (五)

  1、⑴給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書寫(寫)

  2、A

  3、入抱犢山,學書三年;未得筆法,捶胸哎嘔血;盜墓求書;學書畫被過表;精思學書,如廁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

  譯文

  魏國的鐘繇,字元常,少年的時候跟隨劉勝去抱犢山,學習了三年書法,然后和曹操,邯鄲淳,韋誕等(書法家)討論書法技巧。鐘繇向韋誕借蔡伯喈的真跡,韋誕很吝嗇,不給鐘繇。鐘繇(氣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靈丹救鐘繇,鐘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韋誕去世,鐘繇讓人盜掘了韋誕的墳墓,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跡。于是鐘繇用筆更加的奇妙了。鐘繇專一考慮書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練字)寫穿了,去廁所去一天也忘記回房。看到世間萬物,都書寫下來。鐘繇善于寫楷書,行書,草書,寫的八分字最為巧妙。

  (六)

  1、(1)樹:種植。(2)俟:等待。

  2、 B( A①“以”是介詞,“為”是動詞,“以為”可譯為“把(養狙)作為”;②“以”與“為”組合成“以為”,動詞,認為。B均為動詞,到??去。C①“或”是代詞,可譯為“有的”;②“或”,副詞,或許,也許。D①形容詞,引申為盡、完。②副詞,已經。)

  3、(1)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還要依靠他并被他驅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權術奴役百姓而不講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樣吧?

  4、靠權術奴役百姓而不講法度的人,是遲早要遭到反抗而滅亡的。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的獼猴率領(其它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不給(狙公果實),(狙公)就鞭打他們。獼猴們都認為(這種生活)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一天,有只小獼猴問眾多獼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種的樹(結出的)嗎?”眾

  多獼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又問:“狙公不能得到(果實)(我們)就不能去采嗎?”眾多獼猴說:“不對,誰都能去采。”又問:“如果這樣那么我們為什么聽從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獼猴們全領悟了。

  那天晚,眾多獼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相互拉著手(這里指一起)進入森林里面,不再回來。狙公最后因為饑餓而死。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七)

  1、(1)記:記住 (2)給??吃藥; 吃藥;用藥治 (3)結束;完;了結(4)臉色;神色;面色

  2、C

  3、(1)、天下哪里(難道)有沒有父親的人呢(嗎)? (2)、替我叫來(招呼)里正,(我)到時候(或:當面)把原因告訴他。

  4、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堅強,一諾千金。

  譯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華亭人。他的父親(周)文榮在楚國游歷求官時客死他鄉在歸州的官吏住處。芳容十四歲時,祖父祖母相繼去世,臨終時撫摸著芳容說:“怎能讓你成為尋找親人(骨骸)的孝子,讓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閉眼。”芳容哭泣著立下志愿,從此開始有背(父親)遺骨回來安葬的念頭。芳容認為自己的年紀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難艱險了,于是自告奮勇說:“天下怎能有沒有父親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廟里燒香說:“這次出去沒有找到父親的遺骨,就發誓再也不回來。”

  自從出了都城,芳容每天無論天氣如何都會趕路。時冷時熱,時饑時飽。到旅店投宿時,頭暈目眩,渾身熱得像火一樣。第二天就病得起不來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樣子,害怕不敢讓他留宿,想要把他搬運安放到附近的廟中。芳容于是說:“我的病雖然嚴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藥治療,就可以痊愈。何況我有重要的事沒有完成,(請您)為我叫來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訴他。”不久里正來了,聽到他的講述后被感動,請來醫生(為他治療)。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著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優勢遇到風雨突來,經常冒雨趕夜路到天亮。有事赤腳走在山間小路上,腳跟裂開,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終于到達歸州,依靠長年打雜的人指點,找到父親的遺骨。

  芳容背著(父親的)遺骨上船(回家),半個多月終于到達里門,把父親按葬在祖墓旁,回復去世的祖父母的遺命。

  (八)

  1、C

  2、(他)日夜在馬棚中讀書,衛使起初不知道。

  3、(1)劉宣:苦讀成才。(2)衛使:愛惜人才。(3)劉鉉:慧眼識才。

  譯文

  明代宗景泰年間,吉安的劉宣代替別人在京師的龍驤衛當兵,為衛使養馬,晝夜在廄中讀書,衛使開始不知道。劉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師談論起《春秋》,老師對他的能力感到驚異,把這件事告訴了衛使,衛使便對劉宣很好了,不久,劉宣發榜考中了解元。會試時,劉鉉主持考試,對他的文章很驚訝,認為這必定是飽讀詩書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啟封時,才知道是劉宣的文章,人們才認識了劉宣,劉鉉識人的名聲也更加大了。

  (九)

  1、(1)打獵 (2)攀援、爬(樹)

  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險。

  3、鄒忌用的是曲諫——委婉規勸;鄭龍用的是直諫——尖銳批評。

  譯文

  趙簡子外出打獵,命令鄭龍射殺一名農夫,以免讓農夫不會驚動他將打獵的鳥。鄭龍說:“我們的先帝晉文公討伐衛國的時候,不曾輕殺一個人,而您卻在打獵的時候就想射殺一個普通百姓,簡直如同虎狼一般。”趙簡子(感慨地)說:“別人打獵得到獵物,而我打獵卻得到賢士。”所以說,爬樹爬得越高的.越感覺到害怕,人的官職越高的越感到危機。能不謹慎嗎?

  (十)

  1、(1)吃(2)告訴、對??說(3)聽說、聽見

  2、A

  3、黃門公(蘇轍)放下筷子嘆氣,而(這時)蘇東坡已經吃完了(面條)。

  4、豁達(樂觀、灑脫)

  譯文

  蘇軾與弟弟蘇轍貶謫到南方時曾經在梧州、藤州之間相遇,路邊有賣面條的人,于是兄弟二人買了面條吃,(面條)粗陋得難以下咽。蘇轍放下筷子嘆氣,但是蘇軾已經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對蘇轍說:“九三郎,你還想細細咀嚼嗎?”說完大笑著站起來。秦少游聽說這件事后,說:“這是東坡先生‘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風格)罷了。”

  (十一)

  1、(1) 稱(或認為) (2)不久 (3)逼近(或靠近、迫近)

  2、D

  3、(1)勇擒叛徒張安國;(2)平定賴文政武裝站亂。

  4、至通晝夜不粒食談笑掃空之

  5、(略)

  譯文

  我說辛棄疾本來是中州才華出眾的人,講信義,在南方十分有名,他在張安國叛國時,赤手空拳率領五十個騎兵將叛賊從五萬人中捆綁出來,就好像撬開巉巖逮住兔子一樣容易,(之后)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沒有吃飯:他威武的英雄氣概,懦弱的人因為這而奮起!天子召見他再三贊嘆,因此被重用,位列九卿,擔任兩路轉運使,四次任安撫使。不久賴文政叛亂,勢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兩地震驚,(但)辛棄疾談笑間就把他們掃平。

  (十二)

  1、①苦:讓(他)吃苦頭或者虐待(他)。②進:推薦,舉薦。③詣:到。④化:教化。

  2、 D

  3、翻譯:有這樣好的官員,我們怎能不聽從他的教誨呢?

  4、 C

  譯文

  杜畿,字伯侯,幼年喪父,繼母對他很苛刻,但他對待繼母卻很孝順。被推舉為孝廉,調任漢

  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亂,于是棄官客居荊州,建安年間才返回。荀彧將他推薦給太祖,他被太祖任命為河東太守。當時全國的郡縣都動蕩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東最先安定,耗損的財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寬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順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這事告訴杜畿,杜畿親自見他們,給他們講大道理,叫他們回去仔細想想,若還有想不通的,就叫他們再到府上來(再給他們講)。父老鄉親自然責斥他們說:“有這樣好的府君,怎么不聽從他的教誨呢?”從此以后很少有來打官司的。在他管轄的屬縣,所有的孝子、貞婦、順孫,都免去他們的賦稅徭役,隨時慰問鼓勵他們。逐漸地督促老百姓畜養母牛、草馬,乃至養雞豬狗等,皆有規定。百姓勤于農作,家家都比較富裕。杜畿于是說:“老百姓富起來了,不可不教了。”于是在冬天練武講授有關知識,又開設學堂,杜畿親自講學,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風。

  (十三)

  1、(1)降低身份,指謙卑;(2)愿望;(3)殷實富足;(4)慰問。

  2、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因為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

  3、①招納賢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

  4、示例: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

  譯文

  燕昭王在燕國被齊國打敗這后即位,他禮節謙恭,且準備了豐厚的報酬招納有才能的人。他對大臣郭隗說:“齊國趁我的國家動亂而突襲打敗了我國,我深知燕國很小,國力不足,不能報(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來和我一起管理國家,為先王報仇雪恥,(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來就是那樣的人,就請你幫我吧。”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因為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給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將他當作老師。(這之后)樂毅從魏國前往,鄒衍從齊國前往,劇辛從趙國前往,有才能的人爭相投奔燕國。于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他為師。消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后集聚燕國。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土兵們心情舒暢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及三晉趙魏韓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寶物,燒毀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十四)

  1、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時”) ②到

  2、圍繞“郭伋比約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擔心自己失信于孩子們,就在路邊的野亭里信了一夜,準備第二天和孩子們相見”回答即可。

  3、圍繞“郭伋是一個對兒童守信、親切和藹的人”回答即可。

  譯文

  我國漢代光武帝時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今陜西省興平東北人)。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為人十分講究信用,做事多次獲得成功,頗受當時人的稱贊。他做并州牧時,到任不久巡行部屬,到西河郡美稷縣(故城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之北),有幾百兒童,各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么自己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很高興,所以來歡迎。”郭伋辭讓致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送到城郭外,問:“使君哪一天能回來?”郭伋叫別駕從事(官名,類似于今天的隨行秘書)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預定時期才進城。郭伋就是這樣說到做到,處事賞罰分明,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十五)

  1、(1)稱贊,贊許 (2)效法

  2、第一次問元方父親在太丘為官時是如何贏得稱贊的,第二次是問自己和元方父親究竟誰效法誰。

  3、借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并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有一次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令尊在太丘縣認職時,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說:“家父在太丘時,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他,放手讓他們安居樂業,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

【郁離子閱讀答案解釋】相關文章:

《郁離子·捕鼠》閱讀答案11-04

《郁離子》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郁離子》節選閱讀附答案11-17

《郁離子》序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07-29

烏蜂枸櫞第六郁離子閱讀理解附答案11-19

郁離子原文翻譯06-13

《郁離子·尚誠篇》“泗水之濱多美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16

《陳太丘與友期》《郁離子僰人舞猴》對比的閱讀答案11-08

劉基郁離子原文及翻譯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