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二鳥賦閱讀答案
導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感二鳥賦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感二鳥賦閱讀答案
韓愈
貞元①十一年,五月戊辰,愈東歸②。癸酉,自潼關出,息于河之陰。時始去京師,有不遇時之嘆。見行有籠白烏、白鴝鵒③而西者,號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進于天子。”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竊自悲。幸生天下無事時,承先人之遺業,不識干戈、耒耜、攻守、耕獲之勤,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④不敢有愧于道,其閑居思念前古當今之故,亦僅志其一二大者焉。選舉于有司,與百十人偕進退,曾不得名薦書⑤、齒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故為賦以自悼,且明夫遭時者,雖小善必達,不遭時者,累善無所容焉。其辭曰:
吾何歸乎!吾將既行而后思。誠不足以自存,茍有食其從之。出國門而東騖,觸白日之隆景⑥。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過潼關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入幸。惟進退⑦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⑧。余生命之湮厄⑨,曾二鳥之不如;汩東西與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飽食其有數,況策名⑩于薦書;時所好之為賢,庸有謂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11},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時運之未來,或兩求{12}而莫致。雖家到而戶說,只以招尤而速累{13}。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14},獨怊悵于無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戲;幸年歲之未暮,庶無羨于斯類{15}。
注釋
①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②東歸:指東歸故鄉河陽(今河南孟州)。③鴝鵒(qúyù渠玉):俗稱八哥。烏鴉與八哥一般為黑色,其中八哥翅膀稍有白點,純白者被視為珍異祥瑞之物。④行己:立身行事。⑤薦書:指應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⑥鶩(wù務):馳。隆景:烈日。⑦進退:指二鳥之進幸與自己之退黜。⑧逞:夸耀。⑨湮厄(è餓):阻塞艱困。⑩策名:指科試及第。{11}殷之高宗:即商王武丁。{12}兩求:指求天與神。或說,指薦舉與就試。{12}速累:招致憂患。{14}求配于古人:跟傳說一類古賢人相配。{15}斯類:指同二鳥一般的人。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潼關出,息于河之陰陰:水的北面。
B.不職干戈耒耒呂 職:主管。
C.且明夫遭時者 遭時:遇到好時機。
D.出國門而東騖 騖:奔馳。
解析:A項,陰:水的南面。
答案:A
2.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在文中能直接起到諷刺統治者作用的一組是()
①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②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③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④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⑤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鳥之不如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③④
解析:①陳述的是行人的神態,④描述的是作者離開長安時的沉重心情。
答案:B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前三句話交代了時間、地點、經歷、原委以及此時此際的心境,作者是帶著懷才不遇的心情離開長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種社會現實:封建統治者搜羅名花異鳥供自己享樂,讒佞的官僚到處掠奪此種珍奇異物進獻給朝廷,以求得國君的寵幸。
C.作者離開長安是深思熟慮之后作出的選擇,他在京城里連吃飯都成問題,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憤激之情。
D.“庶無羨于斯類”這句話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鳥相比,不像鳥那樣“蒙恩入幸”,被人當作玩物。
解析:C項,文中是“吾將既行而后思”,表明作者是踏上歸路之后才思考的為什么離開長安這個問題。
答案:C
4.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見行有籠白烏、白瞿鳥鵒而西者,號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進于天子。”
(2)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獨怊悵于無位!
答案:(1)看見路上的行人之中有用籠子裝著白烏鴉、白瞿鳥鵒(八哥)向西去長安的人,在路上喊著說:“某地方的'某某長官,派遣使者進獻它們給皇帝賞玩。”
(2)上天既然生下了我韓愈,當然也就寄希望于我,要我在人間做出一番事業來;為什么不同古代賢人比一比本領,卻獨獨悵恨自己不曾取得官位!
參考譯文
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離開京師東行回歸故里。五月初七,出了潼關,棲息逗留在黃河南岸。當時因為剛剛離開京都長安不久,心中有生不逢時的慨嘆。那天看到路上行人中,有用籠子裝著白烏鴉、白鸜鵒(八哥)西行去長安的,在路上喊叫著說:“某地方的某某長官,派遣使者把祥鳥進貢給天子,大家閃開!”當時東西往來的行人,聽到后全都慌忙躲路讓使者過去,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于是我心中暗自悲嘆,我幸而生長在太平年代,繼承先人遺留下來的家業,不識兵器,不必攻擊拒守;不辨農具,不用耕種收割,只是讀書作文,從七歲開始到今天,已歷二十二年。自己的行為不敢有違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時閑居,想想前古當今的事情,其中一些大的事端也都都能銘記于心。在禮部選拔人才時,自己與幾十人一起應試博學宏詞科,但榜上無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級官吏一樣,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而這種鳥,只是憑著它與眾不同的羽毛,既沒有道德,又沒有智謀;既不能承擔利國利民的政治顧問,更不能輔助皇帝教化百姓,卻能被擢拔舉薦給皇帝,榮耀如此。所以我做賦來抒發自己的感傷之情,同時借以表明遇到好時機,雖然只有一點點善行也能顯達起來;遇不到好時機,即使積累眾多的善行也會為世所不容。
辭賦內容是:我為什么要離開長安回到故里呢!我踏上歸路之后才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在長安不能夠養活自己,姑且因為故鄉有食物就先回去吧。我出了國都的城門向東奔馳,頂著炎炎的烈日;不時地一邊回頭張望一邊落淚,懷念那西逝的長安之路。過了潼關坐下來休息,看著奔涌兇猛的黃河之水,不禁感慨無知無識的兩只鳥,正要蒙受皇恩來到皇上身邊被寵幸;只是人被疏離、鳥卻被親近的厚薄不同的待遇,增加了我心中耿耿不平的憤慨;那兩只鳥有什么好的思想,緊緊靠外在的羽毛才如此得逞。我的生命如此艱難,竟然比不上兩只鳥;東西南北奔走不停四處覓食,連續十年不能安定下來生活;我天天吃得飽的日子都能數的過來,更何況在薦書上榮耀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時俗陋見所喜好的才被稱為“賢明”,他們哪有不說我不愚頑的呢。從前殷商的高宗武丁在睡夢中得到了良相傅說,朝中每個左右誰能超得過傅說,實在是君臣二人心神相通;在時運還未來的時候,或許君臣兩方都互相尋求也不能找到彼此;即使挨家挨戶去找去說,也只能會招災惹禍添麻煩。上天既然生下了我,當然就希望我能在人世間有一番作為;為什么不像古人一樣,卻獨獨悵恨于自己沒有官位。得到了官位卻沒有才能施展,那是鬼神在戲弄他們;幸好我年輕未晚,或許不應該羨慕那些像那兩只鳥一樣的人。
賞析
此文為韓愈所作,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激憤不平的心情。
作此文時,韓愈已經29歲,快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然而韓愈的科舉之路很是艱辛,至今依舊一事無成。
公元786年(貞元二年),韓愈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直至公元792年(貞元八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后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
所以在從京師回家鄉的路上,韓愈有感作了這篇文章。二鳥徒因外表奇異而收到欣賞,而自己滿腹經綸卻無人賞識。雖然篇目中滿是不遇時的牢騷,但在文章最后作者寫下了對自己的勸勉“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雖不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般豁達豪放,卻更顯得厚重深邃。
【感二鳥賦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韓愈《感二鳥賦》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6
《赤壁賦》閱讀答案11-21
《赤壁賦》閱讀答案10-08
赤壁賦閱讀答案12-25
鳥梁實秋閱讀答案08-23
鳥的建筑閱讀答案09-24
《赤壁賦》閱讀答案及翻譯08-31
鳥梁實秋閱讀理解的答案11-21
父親樹林和鳥閱讀答案11-25
《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閱讀答案與翻譯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