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5篇[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家》這首兒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都是孩子熟悉的,除了兒歌中所提到的小鳥、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動物,孩子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說出許多相關的東西,易于為孩子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孩子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并嘗試創編兒歌
能力目標:
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說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
活動難點:嘗試創編兒歌
四、說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法
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猜測法、游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游戲、操作探索等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使兒歌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讓孩子快快樂樂學兒歌,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六、說教學程序
(一)以全體孩子背誦兒歌《我愛我的家》導入主題。(加深孩子對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圖,引導孩子學習兒歌。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不僅做到了學科整合,還讓孩子感受到這首兒歌并不是老師枯燥無味地教給他們的,而是他們在玩中獨立獲取的。他們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不僅有效落實了教學目標,還突出了重點。
(三)互動學習
1、游戲接龍
2、集體復述兒歌
這里我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整體朗誦,前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孩子學習朗誦,使孩子感受到兒歌的內在語言韻律,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師用一種小動物示范創編兒歌,然后孩子發揮想象力,自由創編兒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孩子創編,突破難點,發展孩子創造性思維。
(五)以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結束活動。讓孩子感受家、爸爸媽媽所帶來的愛。
七、活動延伸
讓孩子回家為父母做一些事 如(為父母洗一次腳等等)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愛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這本書就是這樣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眾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現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著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著眼睛,悄悄地看著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后發現,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大大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幫助它找到了媽媽。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欲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于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著力組織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支持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作用于孩子的活動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二)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借助音樂、動作、討論等手段,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為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為難點。
(四)活動準備: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游戲》:讓幼兒在參與游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為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
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 游戲法:
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二) 觀察法:
通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為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三)引導談話法:
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四)行為體驗法:
行為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幫小猩猩呼喚媽媽的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媽的心理。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為孩子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跳跳、看看、說說、抱抱的過程中進行活動。
四、說活動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采用了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活動。
(一)開始部分:
借助音樂律動、體驗擁抱
開場利用律動《愛我你就抱抱我》讓孩子在擁抱中放松心情,并在旋律中體驗抱抱產生親切感,為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鋪墊。
通過提問問題“喜歡和誰抱抱?為什么?”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并支持和鼓勵孩子能大膽的說出來。這為繪本閱讀的準備。這一環節是為落實活動目標第一條。
(二)學習部分:
學習觀察畫面,為繪本閱讀做準備。
1、《綱要》指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剛才孩子們的真實體驗進行梳理回饋,直接導入動物的抱抱。設計導語:“孩子們,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也在開心地和它們的媽媽抱抱呢!讓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是怎么樣抱的?”剛剛和同伴擁抱過的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動物會是怎么樣抱抱?帶著這些好奇的疑問,我將先逐一出示從繪本中抽取三幅動物媽媽抱抱的重點畫面做成PPT(大象→長頸鹿→河馬),引導孩子學習通過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的方法來體驗擁抱帶來的感受。孩子的們的觀察表述詞匯是有限的,這時把三幅畫面集中,引導幼兒觀察出它們都是閉著眼睛,久久地抱在一起,閉著眼睛,很溫馨、陶醉。這樣的詞語的引入幫助幼兒更準確描繪擁抱的狀態,給孩子一個提升,讓孩子們在動作中感受和理解。
2、出示小猩猩→認識小猩猩→觀察小猩猩的表情變化的過程:
介紹主角:小猩猩,用它只有一歲,不太會說話的介紹,喚起幼兒幫助它的愿望,并結合觀察小猩猩的動作和表情來感受小猩猩內心的手段,激發孩子迫切想去了解小猩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的情緒,幫它把故事中發生的事情說出來。引出故事《抱抱》。
(三)引出繪本,和幼兒共同閱讀
1、和孩子共同閱讀,鼓勵孩子把看到的說出來。
孩子有了觀察以及把觀察到的說出來的經驗后,過渡到繪本的閱讀。并且把小猩猩的圖片黏貼在繪本上,讓這個小猩猩圖能從書上跳下來,到孩子身邊進行互動,引發幼兒更加積極地觀察畫面和主動表述的愿望。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從而幫助幼兒更關注作品。
繪本教學中集體閱讀策略有重點畫面的閱讀,孩子們和同伴邊閱讀邊議論,也有帶著問題閱讀的方式,這些手段的運用,是為了讓孩子們有目的的讀,有思想的讀,讓孩子在充分的預期和感受后再讀,體會作品的精髓,體會作品中抱抱的多重含義,落實活動目標第二條。
2、故事的.**:
(1)小猩猩仰頭大聲呼喊的圖片:是為了讓孩子能掌握運用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體會小猩猩著急、傷心、難過,想念媽媽的情緒。以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幫小猩猩找媽媽,一起呼喚小猩猩媽媽的游戲讓孩子宣泄內心的情感。
(2)猩猩媽媽伸長胳膊,跨著大步的圖片:引導孩子更熟練的掌握通過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來了解猩猩媽媽的心理想法。
(3)小猩猩和媽媽緊緊擁抱的圖片: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與自己媽媽擁抱時的內心感受。
(四)結束部分:
大家抱抱,體驗愛的快樂。
1、《綱要》指出: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結束時我積極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老師抱抱,共同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2、尋找繪本《抱抱》:
最后利用找書的游戲,激起孩子們要完整欣賞繪本故事的興趣。當孩子們得知《抱抱》的書一直藏在身邊,亟不可待地尋找,迫切地閱讀愿望,使我想到周兢老師說過:閱讀不僅僅是一個理解過程,更是一個審美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孩子在今天的活動中無法自我完整的閱讀,有點遺憾。但在整節活動中,為營造了溫馨、溫柔、溫暖的情境,如孩子們坐在軟軟的墊子上上課,老師、孩子們的各種擁抱姿勢,音樂韻律的烘托,找到藏著的書后的喜悅,讓孩子們的心情一直在被關注著,被暖意包裹著。
繪本教學,讓孩子成為閱讀的主人,讓他們喜愛閱讀,愿意閱讀,會讀,是繪本教學的一項長期任務,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3
說教材、說幼兒:
文學作品對幼兒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于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展示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為幼兒提供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于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麻煩,再到后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后,小象終于明白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于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于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說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以下原則: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的詞匯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通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的內容。)
說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采用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并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以上教法我還運用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為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讓幼兒想說、敢說,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森林運動會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說的欲望一下子便被激發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并采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猜想這只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帶著 "故事里的小象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象,它為什么想飛" 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 并在故事演講后,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為什么想飛?故事里還有些什么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說些什么?幼兒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提問法并在幼兒討論后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么?蛇會飛嗎?它會什么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說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說的呢?小象有什么本領?它最后還想飛嗎?為什么?
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借此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通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說說自己的本領,并引導幼兒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并在幼兒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群,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設計背景:本次活動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而且中班幼兒較熟悉和喜愛的就是各種動物的形態,信封的收集也較為方便,所以我特設計了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單純的學習一樣技能,缺乏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而且會讓幼兒的創造性也的不到提高。我設計的活動一方面教給幼兒簡單的新技能,有讓幼兒避開簡單的模仿,運用新的技能來進行創新活動(就是運用到后面的裝飾上)。這樣的活動符合幼兒園特色活動的.要求“讓幼兒勤思考,有創造”。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
1、了解制作玩偶的方法,掌握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并通過貼、畫等技能表現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
2、在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體驗用廢舊材料變廢為寶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掌握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
活動的難點是:運用對折剪出的圖形進行創造性的運用。
在教學程序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技能學習→動手制作→交流分享
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
二、幼兒發展情況
我們班是剛剛進入中班的孩子們,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動手操作技巧,能剪、會粘、會畫,并且對于動物、人物也是非常的喜歡,并對他們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一些五官及對稱的知識,這給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我們班級里幼兒也比較喜歡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制作,比如制作的車子、沙發都是有模有樣。特別是對于一些做完后可以玩的小制作更是興趣濃厚。
三、教師的組織策略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美工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作這幾個基本環節。在這節活動中,我也是通過先激發興趣,再感知觀察作品的形狀、材料,然后讓幼兒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驟,接著傳授新的技能,最后去嘗試操作,教師起到啟發、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采用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紙偶表演,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有創造地運用這一技能。比如活動中教師重點介紹對稱剪的方法,再讓幼兒把這種對稱運用到自己的裝飾中去,并且可以把所學的技能發散到制作其他的動物、人物上,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和創新性。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來進行展示和表演,與同伴間的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變廢為寶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怪怪的自由國奇遇記》這一故事來源于主題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綜合教育活動——幼兒活動材料第二主題交通樂園之安全小衛士。該單元以安全教育為主線,豐富有趣。故事生動地講述了:不愿受約束與管制的怪怪來到自由國后,遇到了一系列事情,它終于明白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要有約束和管制,這樣的社會才會變的文明,最后它自愿離開自由國又回到文明國家。教參中提供這個語言故事,目的在于讓幼兒初步理解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制度,要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觸動幼兒心弦,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培養幼兒完整講述故事的能力。
二.說幼兒
中班幼兒主要依靠具體事物的形象和對它們的聯想進行思維,與大班幼兒相比,還缺乏通過詞語邏輯來思維的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弱,他們對故事表演很感興趣,喜歡伴隨著動作講述故事,也喜歡對同一故事重復講述。我班幼兒來自農村,長期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安全常識教育極度缺乏。本次語言活動的組織不失為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一次良好契機。
三.說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完整地復述故事。
靳秀芬中班語言教學設計
2.能夠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識。
3.教幼兒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筋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好習慣。并知道怎么樣來保護自己。
活動重點、難點:第一能較完整的講述故事,對講故事有興趣,知道怪怪為什么離開自由國。第二知道在生活中哪些是幼兒不能做的,如何保護好自己。
四.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改革把故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提出來,要求幼兒喜歡聽故事,樂意講故事中的語句,并懂得一定的道理。為更好的達成本次語言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再現法、談話法問題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旨在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并受到愛的感染和熏陶。
學習方法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活動開始我就設定男孩媮放鞭炮炸傷手,從而引導幼兒討論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會怎樣?該場景生動形象又貼近生活,符合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便于幼兒理解。
2.談話法和問題探究法:在故事生活之后,我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哪些是幼兒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允許的。通過討論、探究后,他們基本上會得出一個正確結論。
五.說教學過程
靳秀芬中班語言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一種小東西,頭上一根毛,身穿紅袍子,脾氣真是爆,見火就亂叫,大人小孩要注意。(鞭炮)
(二)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我以小朋友偷放鞭炮炸傷手的事來開始活動,題材既接近生活有為幼兒所熟悉,所以理解起來很容易。
(三)講故事
教師結合幼兒活動材料第13—15頁,與幼兒共同欣賞故事《怪怪的自由國奇遇記》。
(四)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回答這些孩子的行為對不對。
1.吃東西前不洗手。
2.吃了不干凈的實物或過期的食品。
3.亂吃藥。
4.玩刀子、剪刀、火柴、打火機。
5.亂摸電器。
6.看電視離得太近。
7.過馬路亂跑,不看紅綠燈翻閱柵欄。
(五)觀看健康安全圖片展。
六.說教學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例如教師教具準備有點粗糙;活動中老師說的多,幼兒表現的機會少;個別幼兒注意力不集中,說明教學方式吸引力不夠等等。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能和其他優秀教師以及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6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先生曾說過:"說對人有用的話,吃對自己有益的食物。"食物不但能帶給幼兒味覺的享受,也可以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巨大的潛力,本活動中,我正是把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果汁"、"餅干"、"水果"作為主線,引導幼兒通過手、眼、腦的感知來比較它們的輕重,初步了解測量工具"天平"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習初步的推測及驗證,并在活動中會運用比較性的語言,如"……重,……輕"和"……比……重/輕"、"……最重……最輕"。從而發展幼兒初步理解事物之間主要邏輯關系的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說重難點:
重點:能感知并比較物品的輕重。
難點:能運用天平比較輕重,用記錄紙記錄測量結果。
說準備:
布袋、餅干、雞蛋、鵪鶉蛋、果汁若干。
說過程:
第一個環節我首先用幼兒愛喝的果汁盒裝飲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用觸覺的器官手來感知兩盒飲料的輕重,這樣可以使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輕重的感覺,也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第二個環節比較三個物品的輕重,相對于上一個環節有了一些難度,但幼兒已對比較輕重的方法有了一些掌握,他們可以仿照上面的經驗,手和眼進行猜測和驗證。
第三、四個環節讓幼兒嘗試用天平來比較輕重,是比較直觀的教學方法,餅干、水果是幼兒常見的物品,只要幼兒掌握了天平的操作技巧,知道天平向下的一邊重,向上的一邊輕,他們就會很容易地看到餅干、水果哪個重、哪個輕,當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時,天平兩邊一樣高。
第五個環節這是幼兒自由操作的活動,幼兒親手嘗試運用天平測量其余食品,并記錄測量結果,首先我要讓幼兒明確記錄紙的使用方法,讓幼兒了解重的物品用"√"表示,輕的物品用"X"表示,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幼兒展示的結果也會一目了然。
第六個環節通過展示記錄紙知道物品哪個輕,哪個重,并通過句式"……重……輕"和"……比……重/輕""……最重……最輕"進行表述,讓幼兒嘗試了初步的統計方法,初步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7
一、設計意圖
萬事萬物都有顏色,孩子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鮮艷、美麗的顏色就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在中班主題活動多彩的顏色中,我設計了一次語言活動《顏色娃娃》,在發展他們想象力的同時,提高他們語言的豐富性和表達能力。
二、說教材
本次語言活動《顏色娃娃》,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觀察到彩虹、水折射等色彩現象,引發他們探究大自然中的色彩的好奇心。以色彩及其相關的事物為對象,引發幼兒與它們之間發生互動,對幼兒在認知建構與情感建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三、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我從能力、認知、情感三個維度出發,將目標確立為以下三點:
1.能夠仔細地傾聽故事,理解并大體講出顏色娃娃的故事內容。
2.初步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特色,如重疊的形容詞“雪白雪白”、“五顏六色”等。
3.愿意根據文本大膽展開想象并用較為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由于《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在文學活動中的目標為能大體講出所聽故事的內容,因此,我將重點定為能夠仔細地傾聽故事,理解并大體講出顏色娃娃的故事內容。
難點:對中班幼兒來說,詞匯量較小,使用一些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將難點定為愿意根據文本大膽展開想象并用較為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說教法
根據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我使用了情境創設法、提問法、圖示法,通過情境創設讓幼兒直接感知,通過提問和圖示法,幫助他們梳理出故事的人物、背景等信息,為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語言特色做好準備。
六、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整個活動我遵守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預設運用以下學法:
1.整體感知法:幼兒通過情境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2.直觀學習法:幼兒通過視、聽等感官參與活動,通過觀察獲得印象。
3.交流表達法:通過相互交流掌握對顏色的認識。
七、說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創設情境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進入情境。
2.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來到了一個雪白雪白的大房子,你們想知道大房子里都住著誰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本環節運用了情境創設法,我會這么說,由于中班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我通過出示圖片讓幼兒直接感知,加上語言的渲染,將幼兒帶領到故事情境中,吸引幼兒聽故事的興趣,為下面的環節做鋪墊。
二、欣賞前兩段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教師播放輕音樂,有表情地朗讀故事,幼兒傾聽。
教師提問,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2.教師提問:大房子里住著誰?故事里還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3.教師小結:原來大房子里住著的是五顏六色的顏色娃娃,故事里還有大房子調色盤和毛筆哥哥。毛筆哥哥正想用顏色娃娃們畫畫呢。
本環節采用了整體感知法,提問法,教師先通過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對整個故事有個大致的了解,再通過不斷地提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中的內容,由于中班幼兒的思維水平有限,幫助他們梳理出故事的人物、背景等信息,才能夠為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語言特色做好準備。
三、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體驗故事、感受語言特色
1.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再次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大房子在和顏料寶寶說什么?顏色娃娃有了什么變化?
教師小結:大房子說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風采。于是顏料寶寶就不再爭搶啦。
2.教師朗讀第一段,幼兒回憶故事中的形容詞
教師提問:你們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詞?
3.教師出示與形容詞相關的圖片,幼兒感受和理解形容詞的含義
教師小結:原來白白的大房子,可以說成“雪白雪白的大房子”,這樣的顏料娃娃就叫做五顏六色。
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環節。教師采用了動畫課件、圖示等手段,也是為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讓幼兒更直觀地來理解故事內容。同時,我特別提醒了幼兒關注到故事中的一些好聽的詞,一來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詞匯量,更豐富深刻地理解作品,二來為接下來的遷移經驗,展開想象和表達做好準備。
三、展開想象,遷移詞匯經驗續編故事
1.教師講述第三段故事開頭,幼兒對美麗的畫進行想象和交流表達。
教師引導語:毛筆哥哥“刷刷”地畫著,不一會兒,一副美麗的畫便畫好了,請小朋友們展開想象,也用好聽的話說一說,你覺得美麗的畫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樣的?
2.教師展示故事原本內容并出示圖片,幼兒豐富自己的表達
教師提示:如,畫上可以有清清的小河、彎彎的小路,還可以有什么?誰再來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老師就像真的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
本環節是活動的難點環節,幼兒先是借助已有經驗自由地展開想象,并進行交流表達。教師再通過原文本的再現,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的例子。幼兒在自由創編之后,再對照著原文本,不僅能通過相似的思維經驗,對故事內容有更好理解和掌握,還能提升自己想象與表達的水平。
八、說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顏色娃娃》,讓幼兒能夠仔細地傾聽故事,理解并大體講出顏色娃娃的故事內容,并初步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特色,如重疊的形容詞“雪白雪白”、“五顏六色”等,愿意根據文本大膽展開想象并用較為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中班幼兒來說,詞匯量較小,使用一些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想象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平時的活動中要加強疊詞的練習。
九、說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術區,將你想象的美麗畫面畫下來。
家園合作:請小朋友回家把今天的故事跟爸爸媽媽完整地講一講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漂亮的蔬菜彩虹》,這是我們班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當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里,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腌著吃,總之,我們的生活里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了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并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操作臺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布成3張長桌。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卜、胡蘿卜、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
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為后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制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里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說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并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制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采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動當中,我們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著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根據老師的演示,制作“蔬菜彩虹”。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通過自主操作、觀察同伴或是同伴協作嘗試著自己制作。當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他們通過不斷的'嘗試,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此次活動的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勞作——品嘗交流——活動延伸
(一)激發興趣(品嘗美味的蔬菜彩虹)
活動的一開始,老師就拿出事先做好的“蔬菜彩虹”,請幼兒品嘗,讓他們猜猜看老師是拿什么蔬菜做的?引發幼兒觀察“蔬菜彩虹”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觀察蔬菜彩虹)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第二個環節我就安排幼兒自由的觀察。我們為每組的幼兒準備了用大玻璃瓶裝好的蔬菜彩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松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說說各自看到的。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得到
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為了能夠加工整理,再幼兒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整理幼兒獲取的知識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預設幼兒將得到以下的知識經驗:在玻璃瓶當中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老師根據蔬菜的不同顏色的把他們分層的放在玻璃瓶當中,看上去就像七彩的彩虹很漂亮!里面還放了酒和醋、還有一些黑黑的東西(一些八角、花椒等)。
(三)自主操作(制作蔬菜彩虹)
具體說,我們的這次
活動主要是勞作活動。幼兒在通過大家的自由探索和老師示范當中,已經產生了對活動的好奇和興趣,于是我們就乘熱打鐵,安排幼兒自由操作,制作“蔬菜彩虹”。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間的交流,來嘗試制作。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的要求是要孩子把切成丁的蔬菜,根據蔬菜顏色分層次的放進玻璃瓶子當中。因此,只要是幼兒看見自己制作的“蔬菜彩虹”和老師做的一樣漂亮,他們就能夠很高興,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四)品嘗交流
剛剛制作好的“蔬菜彩虹”是不能馬上食用的,所以我們在上課的前兩天預先制作好一些好吃的“蔬菜彩虹”,讓剛剛自己做好了“蔬菜彩虹”的孩子們品嘗!這樣不僅增添了孩子的喜悅之情,更是增添了孩子對自己制作的期待之情。他們將會帶著“我的‘蔬菜彩虹’也能向老師做的一樣好吃嗎”的疑問,繼續保持著對其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并不能告一個段落。接下來還有孩子對自己制作成果的期待,他們希望自己的“蔬菜彩虹”能夠很美味,能夠讓大家都喜歡。接著,我們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制作帶回家里,請爸爸媽媽品嘗,到時候,孩子不僅僅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贊許!我們也可以請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蔬菜彩虹”,讓孩子從中體會另一種樂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要分析: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中班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下蛋啰》這首歌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仿母雞下蛋的節奏,為歌曲增添了亮點,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適合中班幼兒學習和演唱。
2、教學目標:
根據新《綱要》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活動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a、能用自然的歌聲演唱歌曲,并從中體驗喜悅的心情。
b、感受樂曲中不同的節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
c、嘗試表演小母雞下蛋的動作,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母雞下蛋的快樂,教學難點則是對歌曲的表現,能清楚將歌曲中襯詞的不同節奏型讀的清晰、準確。
4、教具準備:a、多媒體課件。b、歌詞圖譜。
二、說教法學法。
這次教學活動我主要運用了這些方法:
1、課件演示法:通過課件的演示,使幼兒能清晰感受音樂的靈動,把握音樂的內涵,而且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動畫效果,讓幼兒了解歌曲所傳達的意境,更好理解歌曲。
2、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松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3、圖譜記憶法:幼兒的記憶以具體形象為主,圖譜記憶法能有效的幫助幼兒更好地把握歌曲中襯詞的不同節奏,同時也很好的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具體內容。
4、角色扮演法:讓幼兒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
1、引入活動,激發興趣(課件演示)
活動開始,教師提示:“今天,喜羊羊在青青草原上用手電筒照啊照,它發現了什么(播放課件)”這是誰的家呢?“(請幼兒猜測)聽!(播放雞叫聲)原來這是母雞的家,(播放課件,母雞出來)它在家里唱歌呢!誰愿意來學學它是怎么唱歌的?
(分析:以喜羊羊在青青草原上用手電筒照啊照,會找到什么為開場,充分調動了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喜羊羊到底找了什么?從而很好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為后面學習襯詞節奏埋下了伏筆。而課件以圓形探照燈的形式進行設計,更生動富有童趣,為幼兒所喜愛。)
2、圖譜演示,學習襯詞的不同的節奏型
教師提示:母雞唱的歌,老師已經把它記下來了。(點擊出現圖譜)師提示:這是母雞第一次唱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啟動鼠標請幼兒仔細聽)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聽完后請幼兒一起來學一下。(集體念)
(繼續點擊課件)教師提示:母雞第二次唱的歌和第一次一樣嗎?誰能試著來學一下。(請個別幼兒念后集體念)
等幼兒學會后請幼兒將母雞兩次演唱的歌連起來念。教師提示:我們把母雞兩次唱的歌連一起來唱。(帶領幼兒集體念唱,要求幼兒能念準節奏)
(分析:分三步學習襯詞的不同節奏,循序漸進,體現了問題設置的坡度。圖譜以會動的課件形式展示,每個符號隨鼠標的點擊出現相應的節奏,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既形象生動,又簡單明了。既提高了幼兒看譜的能力,又使得這一學習節奏的環節不再枯燥乏味,同時降低了視唱難度。)
3、課件演示,學習歌曲。
(一)理解歌詞
教師提示:母雞唱的這么開心,為什么?我們一起來聽(播放無畫面的歌曲請幼兒聽,重點請幼兒聽清大母雞在干什么)
提問:你聽到大母雞在干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原來它在下蛋,這首好聽的歌曲就叫《下蛋啰》,我們再仔細的聽,大母雞在哪里下蛋,下完蛋后又做了些什么?(播放帶畫面的歌曲,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所表現的情境)
教師提問: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歌詞圖譜)然后帶領幼兒看圖譜念歌詞,幫助幼兒完整理解歌詞。重點理解”漲紅臉兒下蛋啰“,讓幼兒知道,母雞下蛋要很用力,所以它會漲紅臉兒。)
(分析:請幼兒完整聽歌曲兩次,第一次無畫面,著重對于歌曲旋律的感受;第二次falsh動畫的演示配合歌曲演唱,從聽到視聽結合,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意境,提升了幼兒把握歌曲內涵的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歌詞時出現形象的圖譜,有效的提高幼兒記憶歌詞的能力。)
(二)學唱歌曲
教師提示:這首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會它,好嗎?(教師點擊課件,帶領幼兒跟著樂曲學習演唱)在幼兒大都已經熟悉歌曲后,教師提示: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教給小朋友!(根據幼兒的回答,點擊課件逐句進行練習)在幼兒基本學會歌曲后,教師提示:母雞下蛋了,你覺得它心里感覺怎么樣?(請幼兒講述后)教師說:這么開心的事,我們唱的`時候就要開心一點,讓別人一聽就知道母雞下蛋很快樂。(帶領幼兒看著課件跟著音樂完整的進行演唱)
(分析: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后,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并不難。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欲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在課件設計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歌曲一句句從樂曲中單獨提煉出來,讓幼兒多次聆聽學唱,以此作為學習演唱歌曲的突破口。)
4、完整聽音樂表演。
教師提示:大母雞下蛋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做一只大母雞下蛋了,你想來嗎?你的小椅子就是母雞的雞窩,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演。(帶領幼兒跟著音樂表演)
(分析:《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設計請幼兒扮演母雞跟著樂曲做動作,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5、活動延伸
教師提示: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扮演的母雞可真像。這么好聽的歌曲還有很多小朋友不會唱,回去把他們教會好嗎?
(分析: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并給每個孩子都當小老師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0
設計意圖:
各位家長你們好,現在我將今天上課的內容以及目標跟大家說一下啊。這節課是中班音樂活動《逗牛》,音樂選自周杰倫的《牛仔很忙》。我之所以要上這這節課是因為我們在一次打擊樂活動中,我在敲的擊大鼓發出輕重快慢的聲音,請幼兒聽鼓聲用動作表達感受。剛開始孩子們還可以根據鼓聲的強音用動作表現狗熊或大象笨重的樣子,可是我當時并沒有對孩子們的表現做客觀的評價,而是泛泛地夸贊他們做得很好。接下來孩子們就認為他們無論怎樣做都能得到老師的贊美,于是孩子們從開始的想像和動作與鼓聲有一定聯系,逐漸變得不加思考地隨意說和隨意做動作。孩子們只求和別人說的與做的'不一樣,而不再聽不停鼓聲的變化,最后他們自顧自地開始自由走動并圍到老師身邊,局面變得難以控制,特別的亂。
其實這次活動出現的情況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由于孩子們過度興奮造成的混亂,讓老師們頗為頭疼。我們知道,對于音樂活動的參與必須強調活動目的的指向性,幼兒在進行音樂參與時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做才是好的。所以,音樂參與的本質是有意識的行為,而孩子們的過度興奮往往源于他們將無意識或本能的行為代替了這種有意識的行為。
本次活動幼兒需要達到的目標有三個:
1、體驗與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戲帶來的快樂。
2、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玩音樂游戲《逗牛》
3、能合音樂做出各種逗牛和交換舞伴的動作。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孩子們熟悉音樂旋律后,可以跟隨音樂節拍做出各種動作。
以及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逗牛》音樂游戲的規則,自己敢于去訴說。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
在進行集體舞時,交換舞伴這塊。
本次活動的準備有:
1、磁帶、錄音機。
2、幼兒會玩"丟手絹"的游戲。
3、幼兒每人右手戴一只腕帶、紅布一塊。
4、幼兒圍坐成圓圈。
本次活動的過程:
此次整個活動我通過三個環節來完成。第一環節是音樂的欣賞,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中的節奏,學習隨著音樂節拍做律動。第二環節是游戲,先是老師示范第一遍游戲讓孩子觀察,讓孩子自己敘述游戲規則,進行第二遍游戲,讓孩子參與進來,老師當牛仔,孩子當小牛。第三遍游戲讓孩子自己去參與,教師在旁一邊與其他孩子跟隨音樂做律動一邊在邊指點。第三個環節是集體舞,讓孩子們圍圓圈站立,先學習牛仔逗牛的動作,再面對面找好朋友一起,面對面跳舞,進行第二遍音樂時交換舞伴。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1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里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征的知識經驗。
2、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并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游去》、《春回大地》、《郊游》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么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干什么?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游,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征,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里,在不同的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發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游》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游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么?”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樣?”“它會怎么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了,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后,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 幼兒自我發現后。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么季節醒來了?為什么?”本環節主要是借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了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并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并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了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后,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里”,共同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后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聽著《郊游》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里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后,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里,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秘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以上即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2
教材內容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讓幼兒了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出聲音,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獲得切身的體會。本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區分樂音和噪音。
幼兒情況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欲,我們便可利用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身體驗、探索并發現聲音的多樣性,并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3 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準備
1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2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
3 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等。
4安靜的標志。
活動過程
首先以小猴子的謎語導入課題,目的是讓幼兒說出耳朵的作用,可以聽聲音。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并模仿這種聲音。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
3讓幼兒運用老師所準備的材料進行研究、探索。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欲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4讓幼兒知道悅耳動聽的聲音叫樂音;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噪音。
5放錄音,幼兒聽樂音和噪音。
6讓幼兒了解噪音對我們是有危害的。說說怎樣減少噪音。
7認識了安靜的標志,并了解了安靜標志的用途。
活動延伸
幼兒動手制作安靜標志。
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3
設計意圖
本故事對中班幼兒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他們有交友的需求,但缺少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通過故事,幼兒可以習得用名片交友的新方式,獲得在交友中主動溝通、主動尋求朋友幫助的策略,從而激發幼兒主動交往的意識和能力。
說教材
《小老虎的名片》是一個敘事性故事。以小老虎沒有朋友為引子,講述了小老虎通過制作名片、交換名片、利用名片與朋友取得聯系、尋求幫助、邀請做客的故事情節。故事里蘊含了豐富的詞匯,其中孤單、高興、難過、心里癢癢的等詞匯生動形象的刻畫了小老虎運用名片交朋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能幫助幼兒感受小老虎制作、使用名片交朋友的好處,豐富幼兒交友的方法,體驗主動交朋友的美好。
名片對中班幼兒比較陌生,活動前教師將引導幼兒收集、觀察各種名片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名片的內容和作用,為理解故事提供經驗支持。小老虎生病是故事的轉折點,它通過利用名片尋求河馬醫生的幫助,豐富了幼兒對名片作用的認識,并從情節中感受到朋友間經常聯系、困難中互相幫助的美好,同時進一步理解使用名片交友的`方法,體驗利用名片的方便。
說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名片的用處,理解故事中小老虎利用名片交朋友,尋求幫助的過程和心理變化。
能力目標: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運用名片互相溝通的過程,豐富詞匯:孤單、快樂、癢癢的。
情感目標:體驗主動交朋友的快樂和美好。
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名片的用處,理解故事中小老虎利用名片交朋友,尋求幫助的過程和心理變化。
難點: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運用名片互相溝通的過程。豐富詞匯:孤單、快樂、癢癢的。
說教法
1.圖片演示法:教師邊出示色彩鮮明的圖片邊講故事,將幼兒帶入故事情境,理解故事發展情節。
2.提問討論法: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結合自身經驗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同伴間充分學習和共享。
3.多元評價法:針對幼兒對故事畫面的觀察、傾聽習慣、參與討論、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評價,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說學法
1.多通道感官參與法:人在感知一個特定事物時,開放的感知覺通道越多,對特定對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豐富、越精確、越深刻。活動中幼兒充分運用視、聽、說等感官積極參與,滿足了幼兒的學習需要。
2.觀察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察直接獲得印象。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在看的基礎上,幼兒才會想說、有話說、說得生動。
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共分為三個大環節:
第一環節:出示小老虎不開心的圖片,猜想小老虎找朋友的方法,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出示第一頁課件,通過提問:畫面上是誰,它怎么了?引導幼兒觀察小老虎的表情,并豐富詞匯“孤單”。
2.教師通過引導語:小老虎沒有朋友,它覺得很孤單,它可能怎樣去交朋友呢?
引導幼兒遷移經驗,猜測小老虎交友的方法
3.教師小結小朋友幫助小老虎想出了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小老虎是怎樣做的呢?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第二環節:教師播放課件,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小老虎用名片交朋友的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講述前半段(第二頁-第五頁)
提問:小老虎想出了什么辦法交朋友?怎樣用名片交上朋友的?
2.引發幼兒推測小老虎解決難題的辦法
(1)教師通過提問:現在小老虎遇到了什么問題?小老虎生病不能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是怎樣的心情?它會怎么辦呢?
教師啟發幼兒感受小老虎的著急、難過的心情,豐富詞匯“心里癢癢的”
(2)教師出示第六頁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小老虎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對幼兒觀察圖片信息,大膽推測情節發展予以肯定。
3.教師出示播放課件第七頁講述后半段
(1)提問:小老虎怎樣治好了病,又和好朋友一起玩的?
(2)教師小結:小老虎用名片給河馬醫生打電話,河馬醫生到小老虎家給它治好了病。
第三環節:教師完整講述故事,進一步理解小老虎使用名片交朋友的心理變化和故事內涵。
1.教師出示故事名稱,播放課件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小老虎都接到誰的電話了?小松鼠和小熊怎么會用電話找到小老虎?
教師通過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小老虎和小動物們是互換名片,大家可以相互聯系的情節。
2.出示第一頁和第七頁,引導幼兒對比觀察,揭示故事的內涵
(1)提問:原來小老虎自己在家沒有朋友很孤單,現在家里有很多朋友在和小老虎一起玩,想想看,小老虎會說什么?
(2)小結:小老虎能想辦法主動交到越來越多的好朋友,他不再孤單,變得快樂。
說活動總結
教師以故事為依托,引導幼兒理解感受小老虎積極動腦用名片交到朋友的快樂,引發幼兒積極思考表述自己還可以用哪些辦法交到朋友,豐富幼兒交友的方法,體驗主動交朋友的美好。
說活動延伸
活動的結束并不代表幼兒學習的結束,活動后我將引發幼兒在生活中大膽嘗試運用多種辦法去交朋友,感受主動交朋友和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了解并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并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
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
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后"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并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
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
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
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范,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采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愿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并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么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么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么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采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鑒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了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么?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并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
(1)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么?(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
(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
(3)看看小蝸牛怎么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么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
(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么?(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并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
(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
(2)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
(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
(1)為爸爸媽媽做什么;
(2)為小朋友做什么;
(3)為老師做什么。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制作"微笑"標志: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附
微笑
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著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里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里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5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游戲的愉快。
3、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4、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石塊" 。
2、三個圖形寶寶的家。
3、小貓掛飾人手一個,后面貼上圖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今天,貓媽媽請來了幾位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幼兒"修路",鞏固認識圖形。
1、教師:"寶寶們真能干,現在圖形寶寶請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寶寶們出發了,要跟好媽媽哦,不然會走丟的。"放音樂,學小貓走。
2、來到小路邊。教師:"唉呀呀,怎么了,"幼兒說,"小路上有許多小坑,"
教師說:"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回答。教師:"那我們有什么辦法把路填滿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看見路邊有這么多漂亮的石頭嗎?我們可以用它們來修一條漂亮的小路哦!"幼兒修路,提醒幼兒:"寶寶們要動動腦筋,想一想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石頭放到坑里才剛剛好呢?"。
3、教師檢查小花園的草坪是否修剪整齊。教師問:“你們是用什么工具修剪草坪的呢?(請個別學生回答)。”草坪修剪好了,讓我們一邊走一邊說說你走在哪種植物上面。”(教師先示范,學生再示范)。
4、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5、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6、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與其他幾何體相比,正方體的.六個面具有相同的面積。
7、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三、來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1、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圖形寶寶們的家,你們猜猜這是哪個圖形寶寶的家呀?"引導幼兒說說。
2、根據幼兒身上的圖形做客。
教師:"我的貓寶寶真能干,現在我先請戴著三角形的貓寶寶到三角形圖形娃娃家里去做客,同時要問好。回來時要跟三角形圖形娃娃說再見。"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去做客,根據你身上的圖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師驗證是否正確。
四、結束活動。
教師:"貓寶寶們,玩了這么長時間也累了吧,我們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幼兒園說課稿范文中班11-11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2-11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2-17
幼兒園中班的說課稿01-18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8-22
幼兒園中班的說課稿11-20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4-22
最新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6-25
幼兒園中班音樂說課稿02-08
幼兒園中班美術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