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幼兒園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于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么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二、說目標
1.通過游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游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系按量匹配。
三、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說活動過程
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后以小雞的叫聲為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老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由老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通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后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2
一、說設計意圖數字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而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序數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數,是用自然數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讓幼兒回答"第幾"的問題。認識序數要以認識基數為基礎。本班幼兒已學習了6以內初步數概念的數序,為學習序數做好了準備。學習序數要求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從左到右,從下到上來排列物體的次序,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游戲《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通過游戲化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2.能大膽地動口、動手用序數詞來正確表示6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戲中體驗學習序數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將這節課的重點定為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單純從一個方向認識序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設計了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兩個方向同時排列物體的次序的綜合練習,將學習內容難度加大,使學習更具有挑戰性,這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完成本次的難點利用形象的PPT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難點得到較好的突破。
三、說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幼兒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圖片若干、畫有'格子鋪'的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幼兒課前了解"格子鋪"四、說教法、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層和格的基礎上,來區分物品所擺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擺放操作活動中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滲透了社會情感教育。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動物排隊學習用想去參觀格子鋪的形式來引出動物排隊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箭頭出現)通過幼兒的觀察,從左邊往右邊數數讓幼兒找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并讓幼兒感知序數的方向性。
第二環節:小動物坐雙層公交車。課件出現雙層公交車,首先讓幼兒認識層,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數,然后讓幼兒認識這輛公交車每一層有幾個座位,引導幼兒從左往右數,最后讓幼兒再來說說小動物坐在第幾層的第幾個座位?目的是讓幼兒鞏固感知6以內的序數,學習從某一方向幫小動物找座位,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也為下面學習格子鋪打好基礎。
第三個環節是對前面二個環節的鞏固,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通過小動物們參觀'格子鋪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看箭頭的方向從下往上數、從左往右來感知物體所擺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幾層的第幾個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幾層第幾個格子里?第五層的第六個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環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自己看清楚箭頭的方向,教師繼續創設情景,來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鋪'里面的貨都買光了。生意真好。你們能幫助小動物把貨物放入格子鋪中嗎?激發幼兒的興趣,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幫忙放貨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于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重難點。 最后,結束活動我們也來開一個格子鋪店。
整個活動過程,由動物排隊--動物坐雙層公交車--動物參觀格子鋪--幼兒操作,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難度層層增加,步步深入,體現了循序漸進。整個過程,幼兒都在不斷的探索中操作學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此次活動《圈里圈外》來源于一次晨間活動套圈游戲中,當時有兩個小朋友的圈重疊套住了同一輛小汽車,在計算兩人各自套了幾輛小汽車時,這兩位小朋友為同時套住的這輛小汽車到底應該歸誰發生了爭執。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價值,于是設計開展了"圈里圈外"活動。根據幼兒思維數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大班下學期應培養幼兒尋找物體明顯和不明顯特征進行多重分類,繼續學習交集分類,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題"旅游商品店"中有一個活動"放蘋果",旨在通過這個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提高幼兒的計數能力。但是僅僅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幼兒對于自己空間的方位感和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還不夠深入,于是我設計了"圈里圈外"的數學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交集的意義。在設計本活動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的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思維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萌芽狀態。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知、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所以,本次活動的環節安排是從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層層遞進。
2.體驗數學學習對促進幼兒多元智能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學學習并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站圈樂"需要幼兒以商量、協作的方式來學習,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此來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及"情感與態度"、"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三個緯度,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圈里圈外標記圖,學會正確判斷物體在圈里圈外的空間位置并計數。
2)會按數卡和標記圖,在圈里圈外正確擺上物體數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新《綱要》要求:幼兒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個要求,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重在發展幼兒表達交流信息的能力。將目標2設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培養幼兒從不斷探究及體驗中獲得逆向思維的發展。因為逆向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一種加成熟的表現;而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語言在前,動作在后,思維主要依靠語言進行,言語計劃行動,動作實現計劃的特點,尚處于發展過渡階段。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本次活動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語言討論法、游戲法、總結歸納法、遷移法、嘗試操作法。
1.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養了幼兒的表達交流的能力。
2.游戲法:通過套圈樂、站圈樂的游戲,高度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實行"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家韋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側,讓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
3.總結歸納法: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歸納法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對每個科學依據的小結。在整個活動結束后也要為這次活動的設定的目標做歸納總結。
4.嘗試操作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系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遷移法:在第三個環節中能運用前一環節學過的內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體現經驗遷移的過程。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遷移,掌握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為了更好的開展好本次教學活動,我做了以下課前準備:
1.教具。標記圖(物體在圈里圈外標記圖,綠圈里綠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黃圈里黃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兩圈交叉部分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綠圈里黃圈里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0~9磁性數字卡若干,綠色、黃色小圈共7個,綠色、黃色中圈各一個。紅圓片若干,綠色、黃色大呼啦圈各4個。
2.學具。
①看圖判斷圈里圈外點子數量的作業單。彩旗4面。
(二)教學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認識標記圖——套圈樂——站圈樂——操作練習。
認識標記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認識物體在圈里圈外的標記圖。教師先出示兩張標記圖,再提問"誰愿意來說說它的意思?"在讓幼兒充分看懂、討論之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師做總結。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幼兒園大班上冊《學前幼兒陽光早教整體課程》中的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是幼兒上學期學習的重要教學內容。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我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是多1或少1的關系。
4、發展孩子們的比較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發面的發展。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數的簡單關系,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或少1。難點:用語言說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教學用具:卡片
四、教法
針對幼兒教學,為了充分讓孩子們發表想法,我將采用游戲問答,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學到知識,同時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提問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掌握住10以內相鄰的各數,所以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們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融入到學習中,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出示屋子卡片,讓小朋友說一說小明家的鄰居是誰,小花家的鄰居是誰,初步讓孩子們理解相鄰關系。
2、在黑板上畫出3×3的9個方格,中間分別畫上7個月亮、9個星星、2個西瓜,讓小朋友
們動腦筋想一想7個月亮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同上9個星星、2個西瓜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
3、在黑板上貼上打亂的10個數字,請小朋友們為數字搬家,將10個數字重新排列好,找一找某一個數字的鄰居。從而實現由實體物到抽象數字的轉化過程,并總結出相鄰數:某一個自然數比它多1和比它少1的數字都是它的相鄰數。
七、鞏固練習
畫出3×3的9個方格,第一列分別畫出7支鉛筆、4朵花、6個梨,第三列分別畫出9支鉛筆、6多花、8個梨,讓小朋友們動腦想想第二列應該畫出什么圖案。〔該題是在上邊第二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檢查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新知識的鞏固。〕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季景色,進行拾落葉、觀察秋蟲等活動。
2.貼絨圖片,大圖書一本、樹葉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1.師一邊拋灑落葉一邊說:"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樹葉寶寶從大樹上飄落下來,飄呀飄呀會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勵幼兒自由發言。那么小樹葉到底飄落在哪里呢?老師帶來了好聽的故事《秋葉飄》,小朋友認真聽就知道了。
2、老師結合貼絨教具,講述故事提問:小朋友聽到了嗎?樹葉到底落在了哪里呢?幼兒自由發言。
3|、分段理解散文,鼓勵幼兒能用相應的動作表現出來。
(1).樹葉落在了哪里?(草地上)。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蟲)。小蟲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屋)。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師幼扮演角色:幼兒學小蟲爬到老師處說:"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好的,好的!"。小蟲是怎樣把樹葉當作小屋的?(躺在樹葉下面),做出躺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
(2).樹葉落在了哪里?(溝里)。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螞蟻)。螞蟻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船)。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請4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角色學說對話。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怎樣坐在樹葉上,我們一起試試。
(3).樹葉落在了哪里?(河里)。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魚)。小魚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傘)。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幼兒一起模仿相應的動作。
4、完整講述故事利用大圖書和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故事,重點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拓展延伸活動:
師:樹葉飄呀飄,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溝里、河里還會落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做一片樹葉,想飄到哪就飄到哪?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6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游戲的愉快。
3、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4、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石塊" 。
2、三個圖形寶寶的家。
3、小貓掛飾人手一個,后面貼上圖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今天,貓媽媽請來了幾位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幼兒"修路",鞏固認識圖形。1、教師:"寶寶們真能干,現在圖形寶寶請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
寶寶們出發了,要跟好媽媽哦,不然會走丟的。"放音樂,學小貓走。
2、來到小路邊。教師:"唉呀呀,怎么了,"幼兒說,"小路上有許多小坑,"
教師說:"小坑都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回答。教師:"那我們有什么辦法把路填滿呢?"幼兒回答。
教師:"寶寶們看,路邊有那么多石頭,我們用這些石頭來修路吧,"幼兒修路,提醒幼兒:"寶寶們要動動腦筋,什么樣的石頭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都修好。教師:"你們用什么形狀的石頭修路的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小路修好了,我們邊走邊說說你走在什么圖形上。"(教師先示范,幼兒再示范)
4。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5、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6、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
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7、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三、來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1、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圖形寶寶們的家,你們猜猜這是哪個圖形寶寶的家呀?"引導幼兒說說。
2、根據幼兒身上的'圖形做客。
教師:"我的貓寶寶真能干,現在我先請戴著三角形的貓寶寶到三角形圖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時要問好。回來時要跟三角形圖形娃娃說再見。"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去做客,根據你身上的圖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師驗證是否正確。
四、結束活動。
教師:"貓寶寶們,玩了這么長時間也累了吧,我們回家吧。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7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分類》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分類是根據物品的同和異,把物品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歸并在一起。對小班幼兒來說分類包含兩個層次。
一個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分類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節課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樣的禮物的基礎上再把禮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三大類。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的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他們會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設計時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循序漸進,再讓幼兒進行分類活動。通過生動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目標定位:
(1)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擺放在一起。
(2)練習將物品分類,并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
(3)讓幼兒通過游戲體驗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擺放在一起。這個重點是新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讓幼兒明白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難點:學會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這個作為難點的理由是上個環節只是學會分相同的物品,現在要學會分類,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進行分類,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活動目標更好的服務,所以我準備了食物,PPT,玩具,書本,儲物箱,小動物頭飾。
二、說教法:
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最枯燥無味的學科,那么怎么才能讓幼兒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呢?只有運用游戲才能讓幼兒保持興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我在開始的時候運用游戲來導入課題,先吸引住幼兒,又在結束的部分運用游戲,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觀察法:運用PPT讓幼兒能直觀的了解畫面,并通過畫面上的物品越來越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應該擺放在一塊。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禮物自己動手操作,把同類的物品放到一個儲物箱中。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讓幼兒自己送小白兔禮物,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分類時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體現了自我判斷能力。
游戲法: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的玩,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幼兒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四、說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分了三大環節,即感知——認知——分類,剛開始設計了情景,在森林王國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賽中獲獎了,大家去祝賀它。讓幼兒扮演成小動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賀的禮物統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類。導入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觀看PPT,讓幼兒觀察都有什么禮物,禮物擺放的太亂了,引導幼兒一起整理,先把一種物品拿出來,擺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種物品,擺放在一起。讓幼兒認識并知道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第三個環節是分類,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環節的升華,加深。我運用的是游戲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把帶來的禮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放到有圖標的儲物箱進行分類。能吃的就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這就需要幼兒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讓幼兒在游戲中反復體驗,反復感受,已突破難點。
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抬著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讓幼兒在游戲中歡樂愉快的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活動區,投放玩具卡《我會分類》請幼兒操作,并把各個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
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并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布置新家為切入點,準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并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借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于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范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的士制作過程。
4、說亮點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布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杰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征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并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復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系變化的復雜性,并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后,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等若干)。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
4.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系。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里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只)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用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這一情節,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4、游戲法:“富教育于游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游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鳥造一間漂亮的房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圖形游戲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帶領幼兒摸圖形”,引導幼兒觀察圖形,并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游戲等多種方式來復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征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圖形變變變”的游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復的鞏固和聯系,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后,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里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著探索形狀的奧秘。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系,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感知4以內的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觀察、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思維拓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至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出4以內的數量。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掛圖,花朵,小鳥,小兔,禮品盒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述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引發幼兒愛聽的,愛看的目的。
2、指導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么,它們分別有幾只,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運用游戲,加深對數量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游戲活動,從而進一步讓幼兒鞏固幼兒對4以內數的感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因此我設計這個活動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孩子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二、說目標:
根據材料,我制定了以下兩個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活動準備:
小兔頭飾、各色的蘑菇、籃子一個、魔術盒一個
四、活動過程:
1、嘗試活動
師:兔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兔采蘑菇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蘑菇?有紅蘑菇、綠蘑菇、黃蘑菇、很多蘑菇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蘑菇,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蘑菇?"
2、提高嘗試——小兔采蘑菇
A、到草地上去采蘑菇,不過小兔要聽媽**命令一邊做動作一邊來到草地上。"拍一下、拍許多下/跳一下、跳許多下/走一步、走許多步/[這個環節是將從戶內到戶外得過程以跳為主結合一和許多,讓孩子了解1和許多的]
B、小兔們幫助媽媽采一個蘑菇好嗎?一邊采一邊說:"我采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蘑菇?"
3、結束講評:
讓孩子表達我采了幾個什么顏色的蘑菇,聽媽媽口令我們一起回家吧!(跳一下/跳許多下)
五、活動反思:
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特別是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我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我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一開始運用了"魔術的"方法然后采用"和小兔交朋友"、"小兔采蘑菇"游戲情景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并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在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都很注意結合讓孩子感知"1"和"許多",如:在帶孩子從戶內到戶外的過程,也抓住時機,讓孩子跳一下,跳許多下來到目的地,這樣不僅很好的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在過渡過程中得到練習。在活動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
蒙氏數學是一套通過“游戲”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教材。那么大家知道幼兒園蒙氏數學的說課稿如何設計?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大家能夠抽出時間來觀看我這次的蒙氏數學觀摩課。在此我代表全體老師向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您們對我們幼兒園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設計意圖:
我設計的是一節蒙氏數學課《數物結合》它是讓幼兒體驗數字與物品的對應關系,設法將抽象的數字與相應數量的實物聯系起來,幫助幼兒認識數字。在生活中應時時注意引導幼兒關注事物數量的同時,與數字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幼兒進一步了解10以上數的含義并加深對兩位數表達方式的印象。
本節課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系。
2、能認讀數字11—15。
3、使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授課開始:
一、教學名稱:
蒙氏數學
二、教學內容:
《數物結合11—15》
三、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系。
2、能認讀數字11—15。
3、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四、教學準備:
1、串珠、數字拼版
2、彩色紙條、圓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學過程: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游戲:《小火箭》
小火箭,真厲害。一飛飛到藍天上,發火箭啦——11、12、13、14、15,發射!
出發到太空嘍!
2、集體活動
①感知數物結合
⑴創設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國,還有彩色王國。金色王國里有許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國里有許多彩色串珠,它們想成為好朋友,怎么辦呢?數字王國里的數字卡片決定介紹它們認識,我們幫它們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剛才小朋友們玩游戲《小火箭》時,小朋友都聽到老師說那幾個數字了呀?(11、12、13、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數字拼板、數字卡片11,再取出相應數量的串珠卡(個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數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數字拼圖。
⑷請個別幼兒操作學具“串珠、數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數字,以增加幼兒的興趣。
②游戲:“找數字”
教師邊拍手邊問:“小朋友,我問你,,哪個數字不見了?”
幼兒邊拍手邊答:“尤老師,告訴你,數字11不見了。”
然后請幼兒放回原位(游戲可反復進行)
3、分組活動:
創設情境:還有很多物品想和數字卡片交朋友,我們一起去幫幫忙吧!
① 看數字,貼星星。
② 讀一讀,涂與數字相對應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數字拼板”。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每組個別幼兒展示并講解自己操作的情況,感受成功的體驗。
六、教學總結:
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11——15數字與數量的對應關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數學主要是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生活實際操作為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進一步探索創造。并且通過蒙氏數學的學習可幫助幼兒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養幼兒善于提問,愛思考的習慣。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3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為小動物準備春游物品,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重疊對應,對于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中先讓幼兒進行重疊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系,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然后又進行顏色的對應匹配,進一步擴展了幼兒的思路。三是乘車引發座位問題,這主要是數與量的對應,將一一對應提升一個高度。
說活動教材
小班幼兒在學會了區別“l”和“許多”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謂的“一樣多”和“不一樣多”。在比較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對應一般有兩種(見圖一):重疊對應(即將第一組物體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組物體一個一個分別疊在第一組物體的上面)。并置對應(即把第一組物體排成橫列或豎行.第二組物體一一對應分別擺在第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對應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物與物的一一對應和物與數的一一對應。比較常見的形式有(見圖二):相關物體的匹配、數和量的對應匹配、顏色的對應、形狀的對應、大小的對應等。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對5以內的數量關系、物體的明顯特征(顏色、形狀、大小等)、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小兔與蘿卜,小貓與魚等)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進行一一對應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他們對操作性較強的游戲活動較感興趣,一一對應的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玩一玩、排一排的過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數、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為小動物準備春游物品,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重疊對應,對于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中先讓幼兒進行重疊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系,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然后又進行顏色的對應匹配,進一步擴展了幼兒的思路。三是乘車引發座位問題,這主要是數與量的對應,將一一對應提升一個高度。
說設計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我們在活動中要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加德勒通過內在關系探析后指出:兒童期階段,幼兒往往表現出驚人的能力或某種天賦。而獲得這些初步的發展并不需經過正規的教育.而大多則是透過幼兒世界或接觸范圍、領域自發性互動產生的。環境的影響和文化的演化對兒童的潛能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兒的認知發展為基礎,設計符合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征,提供發展智能、創造力的機會和環境,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發現幼兒潛能和智能的差異性。讓每個幼兒都能有充分展示潛能的機會,最大程度地喚起每個人的自信心。
2、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促使我們在活動中以游戲為載體.以幼兒的操作為手段組織教學。小班(3~4歲)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特點。而游戲恰恰能滿足幼兒好動、自制力差的特點。在游戲中,幼兒不僅可以自由地變換動作、姿勢,還可以多次重復所感興趣的動作。游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兒在游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游戲活動中的一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經驗.以游戲生活的形式使幼兒愿意學、樂意學、快樂學。提供幼兒主動操作的情景,做中學,學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體現生活。
說活動目標1、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數量關系。
(2)萌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嘗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一對應是比較物體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通過嘗試一一對應的操作匹配能較好地為幼兒進行“比較活動”作好準備。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持久地參與活動,而且他們對自己感知到的東西缺少表達的習慣和方法。因此萌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2、活動難點:獲得一些有關對應的經驗。
【分析】活動中幼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獲得重疊和并置的對應方法.并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于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于他們以后對數概念的理解。
說活動準備
1、前期生活經驗準備:幼兒有春游、捉迷藏、乘車的生活經驗。
2、教具準備:小娃娃胸飾一個(教師)。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的胸飾各五個(小朋友)。分別印有“1”、“2”、“3”、“4”、“5”數字的帽子各五頂。分別畫有“1”、“2”、“3”、“4”、“5”的點子的長椅子五把。分別畫著2根骨頭、l條小魚、3條小蟲、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盤子貼絨五個。
說活動過程:
引出活動:出游準備,戴帽子
1、提示語:小娃娃要帶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一起去春游,請你想一想,應該帶些什么東西呢?
幼兒互相討論要帶什么(吃的)回憶經驗,展開思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示語:還可以帶上什么有用的東西呢?怎么戴帽子呀?
引導幼兒說出戴帽子。(一個小動物頭上戴一頂帽子)感知重疊對應的關系。
點心:找食物
3、提示語:小娃娃為小動物準備一個大蛋糕,但它們都不喜歡吃,小動物們喜歡吃什么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把食物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
感知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
4、提示語:小動物們都喜歡吃什么呀?盤子里有什么呀?
點數5,如“小狗喜歡吃骨頭,盤子里有5根骨頭。”
鞏固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手口一致點數5;隱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頭的兩兩對應。
做游戲:捉迷藏
5、提示語:小動物們要玩捉迷藏的游戲了,小娃娃來找他們,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后面。如:紅房子后面躲著誰呀?
感知顏色的對應乘車回家:找位子
6、提示語: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乘車回去吧。小娃娃是司機,坐在最前面。我們來數數還有幾個座位呀?有幾種小動物呢?應該怎么坐呢?
1、2、3、4、5個座位。(一種小動物坐一把長椅子)鞏固手口一致點數5,鞏固一一對應的重疊關系。
7、提示語:那誰坐前面誰坐后面呀?
引導幼兒發現椅子和帽子數量的對應關系。說出按帽子的號碼來坐。
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8、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坐車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幼兒園小班認知說課稿
社會性能力的培養,自我保護意識說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去玩。鞏固活動中的一一對應的經驗積累,引導幼兒發現其他的一一對應形式并通過一一對應來嘗試著比較兩種物體的多少,感知一樣多等概念。(見下表)活動區域:材料準備隱性經驗計算區1~5的數字卡片,1~5的實物卡,五種顏色的小木珠1~5的數量認知;1~5的對應匹配、排序美工區5份剪刀、膠水、手工作業;添畫相關事物:畫好各種顏色的花,添畫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對應;相關事物的一一對應填畫:花和蝴蝶角色區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對應,玩具的分類對應,比較多少語言區《三只蝴蝶》的故事掛圖一套花和蝴蝶的數量顏色對應益智區找朋友的掛圖:餐具、衣服、玩具相關事物的對應匹配說活動特色1、選材生活化。春游踏青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教師把教學活動也變為一次簡短的春游,以出游準備——吃點心——做游戲——乘車回家為線索展開活動,使孩子們在真實、自然、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一一對應現象。
2、過程游戲化。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游戲,教師和幼兒在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來感知一一對應,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如何做,而是引導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情景氛圍中自己解決問題,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3、內容整合化。在活動中以一一對應的科學認知為主軸,整合了語言領域(如引導幼兒說完整的句子:娃娃給小狗戴上一頂帽子。紅房子后面躲著穿紅衣服的小動物),健康領域(如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藝術領域(如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后面,鞏固紅、黃、藍、綠、紫的顏色),社會領域(如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又從中挖掘教育中的點滴,使幼兒在活動中能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經驗。
教學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順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對這一數學思想的領悟遠遠不夠。周主任說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對應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是解題時所運用的一種思路,不應當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可以在數學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參加游戲。
重點: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難點: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參加游戲。
活動準備:
1、設置一個家的場景。白兔和黑兔的頭飾。
2、實物水果。
3、《幼兒畫冊》。
教師行為:
1、以游戲的形式導入。
(1)教師扮演兔媽媽出遠門回來了,給兔寶寶帶回了許多水果。
(2)告訴幼兒許多水果藏在家里了,請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訴大家是在哪里找到的。
2、認識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1)請4名幼兒找水果(教師事先放好)。
(2)找到后向大家介紹是在哪里找到的。
(3)幼兒共同練習。如"蘋果在籃子里。"或"我在籃子里找到了蘋果。"
小班數學活動:《分樹葉》
活動目標:
1.認識3種樹葉,能夠按樹葉的外部特征進行分類。
2.感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3種外形有較大差異的樹葉若干片。
2.三棵樹。
活動過程:
一、樹葉飛飛。
1.師:“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師隨著《秋風》的音樂把樹葉送到孩子的手上,每人兩片。)
2.請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兩片樹葉比一比,它們什么地方不同。
二、比比樹葉的大小。
1.師:“你的樹葉是一樣大的嗎?”
2.師:(出示大標記):“誰來跟我做朋友?把你的大樹葉舉起來”(同樣,老師再出示小標記邀請幼兒一起游戲)。
三、看看樹葉的顏色。
1.師:“你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呢?”
2.師:(出示紅顏色標記)“誰的樹葉是紅色?請把你的樹葉舉起來。”依次出示黃顏色、綠顏色標記。
四、說說樹葉的形狀。
1.逐一出示3種樹葉,認識并說出其外形特征。
師:這是什么樹葉?它像什么?
五、游戲:“樹葉找媽媽”
1.師:(出示三棵樹)樹葉寶寶玩累了要回家了,我們把這些樹葉寶寶送回家吧!這棵樹是誰的家呢?你的樹葉放在哪棵樹上最合適呢?誰來試試?
2.請小朋友將樹葉粘貼在“樹”上。
3.師:“為什么你將這片樹葉貼在這棵樹上?”鼓勵幼兒講出放樹葉的依據。
4.小樹葉回到了家很開心,大家一起來跳個跳舞吧!結束活動。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5
一、活動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游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活動重難點重點:
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采用啟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并通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后,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提問:"看,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吸管的興趣,通過看看、說說,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兩兩比較,通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了解。重點引導幼兒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并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通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了解排序的方法,為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后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游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數學的說課稿01-21
幼兒園數學活動說課稿11-14
幼兒園數學《排序》說課稿10-25
幼兒園數學的說課稿范文09-15
數學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3-05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06-10
幼兒園數學活動說課稿11-28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06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