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說課稿(通用2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社會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了個中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說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二方面的目標,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秘密的興趣。
三、說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四、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為了達到完美的教學境界,我除了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運用多種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發現法
皮亞杰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盡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說一說中進行探索,從中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
2、討論法
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并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后和探索過程中,我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老師、同伴交流、探討問題,讓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操作法
本活動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發現和鞏固。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
五、說活動程序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為此,本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地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找到以后和球體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說一說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看一看發現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急于發現老師的問題,所以興致勃勃。最后,教師再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了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征,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把學習到的知識聯系到社會中去,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為后面的環節作鋪墊。
(三)玩一玩、變一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充當"小小魔術師",這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幼兒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以后,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來操作".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正確、有目的地進行操作。在幼兒自由動手操作中,教師邊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邊驗證:"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們變成圓柱體?把你變的圓柱體玩一玩。"并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來變魔術。這樣既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又培養了幼兒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索。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第二種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目、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創造,并體驗美術過程帶來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學習和掌握簡單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重要性,表現最為突出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操作,并用自己喜歡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能力,發展幼兒細致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愛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形式美和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依據是:學生對幼兒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兒繪畫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彼此聯系,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依據是:我認為美術教學目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提高,而更多是幼兒對美好事物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創造。所以如何巧妙把情感教育與單調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
2、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活動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培養;并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認識,加深對藝術社會作用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表現方法。
學生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討論,有利于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細致觀察
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作品 《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情況后,請學生自己說說看到了什么,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和線條等造型元素探討引入學生視線,讓他們說說對畫中一些顏色 和線條感受。這時,我啟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是一種夸張、變形藝術手法,并請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這兩幅畫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為本節重點,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通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而里面有東西也畫出來;有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涂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于年齡、心理、情感、經驗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主觀傾向性。隨著年齡增長、知識豐富、技能提高,幼兒繪畫上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最貼近主題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通過啟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年齡、心理發育都要什么樣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特征?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理解。
(三)通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和使用材料講述正確使用方法,對繪畫形式和種類進行簡單了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方法
這個環節為本節難點,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采用示范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基本要點展開說明,然后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為引導者,如果學生發生困難,有作不下去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啟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理解,同時運用對比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范畫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有意識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無順序,片面觀察到有目,有序,全面多角度觀察。繪畫手段也采取開放式:可以采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葉和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材料:同學,窗外景物,最熟悉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特點,力求繪畫活動游戲化。
如,吹畫游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圖案,然后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剖面都有有趣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于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后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復習所學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美好景色、現代建筑、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和勞動傳達出來強烈、炙熱感情。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3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故事欣賞活動《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著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沖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于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伙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系。小伙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后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這個事實,并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伙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后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們取笑你有一只耷拉著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么方法讓耷拉著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著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并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么不同?(請幼兒討論并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只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只耳朵總是耷拉著,怎么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著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a、布布去找伙伴們玩,伙伴們是怎么對他的?他們怎么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才對。)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么想呢?還會怎么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a、布布想了什么辦法讓耳朵變直?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蘿卜、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氫氣球綁著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c、可是小伙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為小伙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么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后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時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后小伙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于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著一只耷拉著的耳朵伙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煉,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六、延伸活動:
分組: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布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繪畫:小兔子還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冊主題二《我是中國人》次主題一《歡騰的節日》里的一節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本次活動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發幼兒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這一自然現象,同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且讓幼兒初步地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本次活動故事內容生動有趣,人物對話簡潔鮮明,故事情節層層遞進,能充分地激發大班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非常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因此我選擇了本次活動。
(2)目標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對大班幼兒提出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幼兒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同時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這是一個知識目標,幼兒通過傾聽故事的內容,就能了解月亮會不停變胖這一自然現象。大班的幼兒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們要不斷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2、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因此我設定了這一目標。
(3)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教學難點:嘗試用故事中的用詞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嘗試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4)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言語發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強。詞類范圍擴大,詞匯掌握不斷增多,對詞義理解加深,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有較大提高,此時的幼兒能用清楚的、連貫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別人交談時,用詞較恰當,能夠完整地復述較長的故事,能看圖編故事,還能圍繞一個主題編故事。此時的幼兒對于說話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也有很強的語言表達愿望,思維的邏輯性也不斷的展現,因此在活動中和幼兒討論有關月亮的變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話題,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5)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有意識的觀察夜晚的天空,并引導幼兒觀察月亮。
活動中:1、教學掛圖2、表現也玩寧靜的背景音樂3、課件4、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我運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的開頭,我利用優美安靜的音樂和夜晚星空的動畫,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溫馨的、真實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順利的帶入了本次活動。
2、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主要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講述完畢后,運用提問的教學方法,引領幼兒回顧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梳理了故事的情節和內容,對幼兒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三、說學法
1、操作法:本次活動我運用和故事情節非常貼切的4幅圖片,讓幼兒親自操作排序,更好的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圖片形象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能引發幼兒的積極思考。
2、自我糾正法:幼兒操作4幅圖片后,通過老師的額再次講述故事,自己判斷,糾正4幅圖片的排序,讓幼兒變成自己的學習的主體,不依賴老師。
3、模仿法: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幼兒通過學說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從而模仿,創編比喻的語句。幼兒正是通過模仿他人的語言而不短積累和進步的。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節吸引幼兒的教學活動,好的開頭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我選擇了播放優美安靜的音樂同時,出示夜空的動畫,()結合幼兒觀察夜晚天空的經驗,以一次輕松的談話開始本次活動。我以溫馨,甜美的語言這樣對幼兒說:小朋友聽說你們晚上跟爸爸媽媽一起觀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月亮像什么?自然的導入本次活動的主題。
二、基本部分
教師運用掛圖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條理,我在講解故事后會提問幼兒這樣幾個問題。1、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2、裁縫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為什么3次都沒有做成?3、 月亮姑娘是怎樣變得呢?請幼兒操作4幅圖進行排序。
三、教師利用圖片再次講述故事,幼兒看自己排的順序是否正確。
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再次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月亮不同時期的變化。并且根據教師的再次講解,判斷4幅圖的排列順序是否正確?幼兒經過再次傾聽故事,自己判斷故事的順序,而不是老師簡單、直接的告訴幼兒,這樣使幼兒在無意中覺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理解故事的內容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因此通過再次講述故事和操作月亮變化的4幅圖片,能幫助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做到重點突出。
四、介紹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導幼兒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詞語。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因而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這個故事中的比喻運用的也比較多,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幼兒了解比喻的手法,對以后的寫作、交流溝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處。因此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并且嘗試用比喻來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和提升。因此在課堂上我會提問:故事里說月亮彎彎的細細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請你也像故事里那樣,說一說月亮吧。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此環節中幼兒可以暢所欲言,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鼓勵支持和肯定,相信當每個幼兒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并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儲備,說出不同的比喻,一定會是本次活動的高潮。
活動延伸:播放月亮變化的課件,讓幼兒完整的了解月相的變化。
五:說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流程設計思路清晰,對于重點和難點的處理得當,把握準確,語言設計簡練、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進步。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5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只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并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于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通過游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游戲的競爭氛圍里,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于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游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游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范法:對于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游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于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游戲的環節適當的采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采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于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于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后,教師進行個別示范,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于后面游戲環節的開展。
2.游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法是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愿望,有利于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與身體鍛煉的積極性。
【說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并隨著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后,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置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范,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后進行歸納小結,并示范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游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后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游戲-達成目標2、3體育游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游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置了三個競賽性的小游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游戲。
在游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范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范游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游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游戲,在游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并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游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游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游戲結束后,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后,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松身體。然后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強烈愿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云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3、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4、教學目標
a.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b.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為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c.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5、教學準備
a、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b、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歷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采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制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程序
a、導入活動
師生律動出場
1)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游吧!你們聽什么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么樣子的?雨又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么?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c、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么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幼兒欣賞散文。
(3)教師提問
教師:雨衣象什么?為什么說雨衣象云?
教師:雨傘象什么?為?么說雨傘象花?
教師:雨鞋象什么?為什么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么呢?
d、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e、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著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并展示作品。
(4)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愿意來學著《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們教室布置的美麗極了,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我們做的"彩色的雨"好嗎?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7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色彩繽紛的氣球可以說從嬰兒期就已經闖進了孩子們的世界,他們喜樂于氣球的五顏六色、好奇著氣球為什么會變大?為什么會爆?為什么可以飛起來?因此,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和探索者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在探索與操作中進一步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了兩個目標:
1、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觀察并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變化的關系。
2、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活動,為了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活動中,我做了如下準備:各種顏色的氣球、氣球托、安全并適合幼兒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打氣筒若干。
四、說活動重難點
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作為重點,引導幼兒通過探索操作實驗,從中找到如何給氣球快速充氣的方法。幼兒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將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變化的關系作為此次活動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里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等。
2、學法:
(1)感知體驗法:在探索怎樣給氣球充氣的操作活動中,我是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更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大膽去探究學習、互助合作。他們在看、說、玩的過程中,體驗到充氣的快樂,增強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語言法:在競賽活動中讓幼兒聽清老師用準確的語言說出比賽的規則,幼兒操作起來就會有秩序,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比賽,這樣使得比賽才有秩序。
(3)練習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4)互助合作法:通過伙伴間的分工與合作,體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競賽法:因為競賽是幼兒最喜愛的項目,競賽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環節中我設計了競賽活動,趣味性很強,幼兒樂于接受,在輕松、愉快的比賽中讓幼兒掌握了充氣球的很多技能。
六、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一直本著以幼兒為主題的原則,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始終處于積極的自主探索狀態,我的活動流程為:環境烘托導入——啟發提問——實驗操作與探索——游戲競賽
(一)活動導入部分
活動開始前,先用各種顏色的氣球把活動室裝飾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導幼兒去觀察和欣賞活動室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得此次活動能夠更好的開展。
(二)活動開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啟發提問的方法,問小朋友們怎樣使氣球變大?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4、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關系,并教幼兒學會使用氣球托。
5、游戲:充氣比賽。通過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競賽游戲,進一步體驗為氣球充氣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幼兒交流討論競賽的結果并進行小組合影留念,最后帶著自己充好氣的氣球去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體驗比賽的成功與自信,感受成長的快樂和給他人帶去快樂的自豪。
七、說活動延伸
為了深度激發幼兒的興趣,我鼓勵幼兒將剩下的氣球進行添畫或粘貼,變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種物品。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美麗的彩虹》,本次活動選自幼兒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大班下冊科學領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活動準備、教學與學法、活動過程六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思路,正如《綱要》中所要求的,選取事物要貼近幼兒生活,就拿"彩虹"這一自然現象來說吧,它常常出現在夏天雷雨后,云層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時,經過陽光的折射,就會在天空中出現美麗的彩虹。但往往孩子們還未仔細欣賞時,它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讓人難以捉摸。根據以上情況便生成了《美麗的彩虹》這次活動。
接下來我對幼兒現狀進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強,能夠相互合作也有競爭意識,而且喜歡動手,敢于嘗試。在生活中感覺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美麗的彩虹》。
二、說活動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著指引和導向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彩虹,了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標: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3、情感目標: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達成以上活動目標,我制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彩虹,了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教學難點是: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戲中,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選擇晴天開展活動2、物質準備:課件一份,鏡子人手一份,盆中裝滿水,圓珠筆,色拉油,白紙,三棱鏡,放大鏡,泡泡等。
五、教學與學法《綱要》提出:
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嘗試,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問法: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幼兒所關注的、感興趣的、有益于發現某種關系的問題為幼兒指引了探索的方向,減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動,是幼兒獲得并理解知識的最好的`方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
2、嘗試探究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地嘗試失敗,最終在探索中獲得成功。使孩子們懂得真理存在于客觀事實之中,并體驗探索的樂趣。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六、活動過程
為了達到以上活動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的過程:
猜謎語,激發幼兒探究欲望--認識彩虹,了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學習動手制造"彩虹"--交流總結--延伸活動。 我是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親身體驗,認識彩虹,了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點和難點。具體過程如下: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會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入活動中。(彎彎一座橋,掛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會不見了。請你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根據經驗猜出謎底--彩虹.)第二個環節是認識彩虹,了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幼兒自由玩鏡子。幼兒在玩中和同伴說說從水中的鏡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在水中把鏡子對著太陽照射。
3、說說自己的發現。數一數有幾種顏色?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我開始的直接提問是讓孩子們拿著鏡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討論自己的發現,幼兒討論的問題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語言提示他們"在水中把鏡子對著太陽照一照",這樣有目的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彩虹"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鏡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顏色。
第三個環節是學習動手制造"彩虹"。
經過前一環節的介紹,幼兒對"彩虹"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么漂亮的彩虹一會就沒有了,怎么辦呢?"我直接把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想辦法解決,孩子們肯定會說:"我們可以自己做一條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尋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鏡、三棱鏡、圓珠筆、白紙……幼兒自由地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交流、合作。本環節是運用了嘗試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動的難點之處。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9
說選材
蒙氏研究中認為:兒童自兩歲起就能憑直覺知道哪個多,哪個少。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如果只干燥地告訴幼兒“1”和“許多”的關系是比較抽象,枯燥的。但伴隨著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小兔拔蘿卜”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并幫助幼兒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在設計中“小兔子”也是幼兒們熟悉的,活動設計簡單,形象直觀,滿足幼兒具體思維形象的特點,讓幼兒在游戲中建立初步的數概念
說目標:
3歲左右的幼兒對“1”和“許多”的理解,總是同實踐和物體的認知緊密相連的,所以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親身體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 在游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1”和“許多”,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
(2) 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活動重難點: 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的重難點定在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上,因為在學習數的基礎上,我們應當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進行感知,讓幼兒知道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幼兒有的經驗:拔蘿卜經驗 “小兔子和大灰狼游戲”經驗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蘿卜若干
場地準備,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筐子每人一個
說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下開始游戲
兔寶寶,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拔蘿卜怎么樣?
這種情景開題的.方法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各種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初步感知“1”和“許多”
我們家有幾個兔媽媽“1個”,有多少兔寶寶。“許多”,今天我們要帶上筐子去采蘑菇,這兒有多少筐子啊?(許多)現在請兔寶寶每人拿一只筐子,拿好筐子我們出發了。
第二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進行初步感知,通過拿筐子,在拿和說的過程中,了解1和許多,讓幼兒清楚自己手中的1 個筐子是剛才許多筐子中分出來的。
三、進一步感知,并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1、 我們來到蘿卜地里了,你們看地里有多少蘿卜呀?(許多)現在媽媽給你們一個任務,每個小兔子去一個蘿卜放在自己筐子里,然后回到媽媽身邊2、 我們寶寶真能干,快來告訴媽媽,你們拔了幾個蘿卜,要求幼兒對媽媽說我們拔了1個蘿卜。請把1個1個的蘿卜放在媽媽的筐子里,請看1個1個的蘿卜放在一起又變成了幾個呢?(許多)
本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全部參與到角色游戲中,讓幼兒們進一步感知了1和許多的關系,知道1個1個合起來會變成許多,從而突破了重難點,達到師生互動,
四、結尾部分
游戲“寶寶們快看誰來了幾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們有多少只?(許多)讓我們一起把大灰狼趕跑吧!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1個,那些是許多個讓幼兒通過分點心盤,分點心,分水杯,分毛巾,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1”和“許多”加強理解“1”“許多”之間的關系,從中培養幼兒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① 活動情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培養幼兒對數的探索和興趣。
② 學習游戲化,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影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整個活動以角色游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們通過當兔寶寶與媽媽一起拔蘿卜,趕走大灰狼的游戲情景中輕松愉快地學習,達到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梁,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跟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跟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跟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跟輪回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了解輪回規律;游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跟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輪回,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跟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跟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輪回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回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游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跟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跟排列順序;游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游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借助鐘表。
由于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表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回是怎么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表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回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表的周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于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回,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跟探索者,幼兒帶著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著、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布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表。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跟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跟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并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里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后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導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才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么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么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頻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征,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頻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采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頻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頻,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于加強幼兒的認知跟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頻之后,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為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采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表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么嗎?這里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于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跟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于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表圖,聯系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了解生肖與年齡的關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輪回。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著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采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輪回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跟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游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通過關于十二生肖動物兒歌跟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科學活動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樂于參與科學實驗活動,能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探索。
(2)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初步了解改變沉浮的方式。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和探索改變沉浮現象。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每組一份實驗材料:盛滿水的臉盆,小石頭、橡皮泥、小木塊、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擦手毛巾。(擺好后用蓋布蓋上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2)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彩色記錄卡、鉛筆。
(3)教師示范材料:魚缸、小石頭、橡皮泥、小木塊、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演示法:
(1)大魚缸有助于幼兒清楚的觀察到教師演示的物體沉浮現象,PPT上也有相應的圖片展示。
(2)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記錄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2、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的現象。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后面的討論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導入活動(展示PPT的實驗物品圖片,讓幼兒說出有哪些東西。出示魚缸,事先用蓋布蓋住,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演示活動:先示范兩種物體的沉浮,木塊和石頭。
3、認識活動(你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在這里,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表示“上浮”、“下沉”的箭頭號標志,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4、操作活動(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先要講解操作規則,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5、記錄活動(哪些東西會下沉,哪些東西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記記錄下來,并出示記錄表。)每組讓一個幼兒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6、交流總結活動(展示每組的記錄表)7、探索活動:(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想一想怎么改變沉浮,例如如何讓橡皮泥浮上來或讓水瓶沉下去)在此環節中幼兒主動動腦想象,大家一起探索改變沉浮的方法,老師按小朋友的方法進行實驗示范。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小蘋果的鄰居》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相親相愛》這一主題中。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的密集程度遠遠超出以前人們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狀態,閉塞的居住空間,卻疏離了人際關系,鄰居之間也不如四合院里來得融洽。可鄰居,是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員。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友好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故事就表現了一個名叫“小蘋果”的小朋友與周圍鄰居為準備跳蚤市場的熱鬧場面,非常愉快和溫馨。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雖然他們家附近也有鄰居,也常常和鄰居打招呼或者偶而游戲,但對“鄰居”一詞接觸少,什么樣的才算是鄰居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學情
《綱要》中指出小班幼兒這一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詞匯量迅速增多,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科學主題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此科學主題通過幼兒觀察圖畫、討論、歸納整合了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科學主題的目標。
1、認知上:通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理解“鄰居”的含義。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內容的討論,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3、情感上:喜歡安靜的傾聽故事,感受鄰居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四、說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通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鄰里間愉快相處的溫馨和帶來的快樂。因此,在科學主題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圖卻不知如何表達。特別是對“鄰居”一詞接觸較少,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科學主題的難點是:在理解“鄰居”的含義的基礎上,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五、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科學主題目標,使幼兒更自然的融入到這個故事的角色中,完成科學主題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1)孩子生理和心理機能發展雖然還很稚嫩,生活經驗少,但對周圍的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喜愛有動感、有聲音的情景畫面,常常依賴于實物和情境在游戲中模仿學習和探索,從中獲得經驗。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常常給認識的事物付于生命。以引發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在視覺、聽覺雙重作用下推進互動的頻率和效率,使幼兒在聽故事時能更加直觀更喜歡聽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
(2)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教育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技能。所以給孩子們準備了幼兒用書。
(3)音樂是為了進一步豐富故事場景。
2、經驗準備
家長幫助幼兒認識自家附近的鄰居。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科學主題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談話法、提問法、課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導發現法: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引導幼兒觀察發現。
iii、談話法:《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iiii.提問法:這是語言科學主題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說學法
整個科學主題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輕松氛圍中掌握科學主題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歸納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歸納聯系法:幼兒邊觀察生動圖畫邊聽故事中聯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八、科學主題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科學主題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情景導入,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展示課件)孤單的小兔要搬家,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課題《小蘋果的鄰居》,激發幼兒討論并認真聽故事的興趣。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小兔為什么想要搬家呢?(引發幼兒討論)
2)小朋友住在什么樣的地方呢?(展示課件)
3)你有鄰居嗎?(這樣的談話促使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自己的鄰居,從中體會鄰居間相處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突破科學主題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2、完整傾聽故事。(展示課件)
我們反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學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聽”“說”其中學會聽是最重要的,因為幼兒首先要會認真地“聽”別人怎樣說,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知道別人是怎樣表達的,然后才會自己運用。小班幼兒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鮮明、具體生動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滿足幼兒個體需要或者能激起強烈情緒體驗,更直觀的讓幼兒了解什么是“跳蚤市場”開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記住所聽的內容,為下一個環節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3、理解并嘗試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邊看圖的方式講述故事主要情節,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例如:小蘋果樓上住了誰,在干什么?(展示課件)她的家對面住著誰?在干什么?(展示課件)你去過這樣的地方嗎?(展示課件)你知道這是干什么的嗎?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鄰里間友好相處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4、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再次閱讀圖畫故事。
通過教師的導語:“小蘋果”請小朋友向小兔介紹她,看小兔愿不愿意去她那做她的鄰居。這個環節是與本次科學主題的第一個環節相呼應的。這樣能激發幼兒再次認真閱讀圖畫故事,并通過再次閱讀激發幼兒的講述科學主題。更加深感受鄰居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九、延伸科學主題:
本次科學主題可以延伸到語言角說說我和鄰居的有趣的事、社會小實踐《小小跳蚤市場》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首次學習自己制作ppt展示科學主題肯定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今后的教學實踐得以進步成長!謝謝!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3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里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征的知識經驗。
2、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并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游去》、《春回大地》、《郊游》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么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干什么?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游,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征,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里,在不同的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發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游》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游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么?”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樣?”“它會怎么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了,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后,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 幼兒自我發現后。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么季節醒來了?為什么?”本環節主要是借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了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并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并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了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后,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里”,共同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后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聽著《郊游》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里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后,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里,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秘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以上即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4
說教學目標:
1、練習畫橫線和豎線。
2、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繪畫習慣。
3、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說教學準備:
1、動物頭飾四個,范畫一張。
2、人手一盒蠟筆,一張作業紙。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注意。
動物園是小朋友最喜歡去的地方,你有沒有去過?你看到了那些動物?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請你說給旁邊小朋友聽聽。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創設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電話鈴聲響了)“喂,你好,哦,你是動物園的,什么?你們動物園有一些動物逃出來了?有老虎,獅子,還有大灰狼,真的?什么,馬上要逃到小(2)班來了。……”(話還沒講完,四個中班小朋友戴著頭飾沖了進來,裝成老虎,獅子,大灰狼等動物朝著小朋友大聲吼叫,奪門而去。)哎呀,小動物們都逃出來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會吃人的。)那怎么辦呢?動物園的叔叔阿姨急死了,你們快替他們想個好辦法吧!(用槍把它們殺死,把它們打死……)這個辦法好嗎?把它們殺死了,小朋友就看不到它們了。我們應該保護動物,而不是把它們殺死。趕快想辦法,小動物已經逃到小(三)班去了。(把它們關到籠子里去,像上海野生動物園里一樣把它們隔離開……)這個辦法真不錯,我們可以用隔離網把它們隔開,這樣它們既傷害不到我們,又能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多好啊!
三、出示背景圖,教師示范畫。
剛才小朋友說了,動物園里的`動物都是住在籠子里的,那籠子是什么樣子的呢?(一格一格的,用鐵絲做的……)小朋友看的真仔細!鐵絲是直直的,還是彎彎的?(直直的。)對了,是直直的,就好像由許多橫線和豎線拼起來的。你們看,它是誰?(出示獅子背景圖)這只獅子給劉老師打了麻醉針,所以動不了,要趕快畫上隔離網才行。你們先看好老師是怎么畫的。
1、示范畫橫線。從紙的最左邊開始一直畫到紙的最右邊,畫一條直直的線,像一根小棒一樣。畫一條,往下移一點,再畫一條。畫許多許多條橫線。
2、示范畫豎線。從紙的最上邊開始一直畫到紙的最下邊,畫一條直直的線。
畫好一條,往旁邊移一點,再畫一
條,畫許多許多條豎線。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出要求:
1、一種深色的、和動物顏色不一樣的蠟筆。
2、一只手按住紙,盡量把線畫直一點,不要彎曲。空的距離不要太大,要不然,動物會逃出去的。
3、握筆不要太上,也不要太下,握在指定的地方。身體坐直,不要靠緊桌子,頭不要低的太下,注意保持距離。
老師的要求聽清楚了嗎?請你選一張你喜歡的動物,開始畫吧。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從紙的最邊端開始畫,不要畫到桌上,注意畫面整潔。
五、欣賞作品。
哇!小朋友畫的真棒,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看誰畫的隔離網最牢固,小動物不會逃出去。
動物園的叔叔阿姨一定很著急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去吧。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5
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用彈簧線表現小蜜蜂繞來繞去飛行的路線。
2、在故事情境中,借助音樂嘗試用手腕動作表現小蜜蜂飛行的路線。
3、樂意用語言、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說教學準備
1、小蜜蜂棒偶人手一個,油畫棒每組兩盒。
2、畫有花園的黑色、綠色砂紙人手一份。
3、音樂《野蜂飛舞》。
說教學過程
一、教師模仿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引起幼兒的好奇并大膽猜測。
教師:嗡……猜猜看,誰來了?
二、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扮演小蜜蜂隨音樂感受和表現彈簧線。
1、教師講述《小蜜蜂》的故事,創設“野蜂飛舞”的情境。
2、欣賞《野蜂飛舞》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蜜蜂繞來繞去飛行的樣子。
教師:花園里的花全都開了,小蜜蜂可以采花蜜嘍!聽一聽,想一想,小蜜蜂在采花蜜的時候會怎么飛呢?
3、幼兒在小蜜蜂繞來繞去采蜂蜜的情境中,手持棒偶隨音樂表演小蜜蜂飛行的樣子。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樣子。
三、幼兒在《野蜂飛舞》的音樂背景下,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變現蜜蜂在飛行。
教師:我們把小蜜蜂們飛來飛去的樣子畫下來吧!
四、欣賞作品,感受小蜜蜂飛行線路的多樣性。
教師:你的`小蜜蜂在花叢中是怎么飛的呀?
五、舞蹈《蜜蜂做工》,感受蜜蜂在花園中采蜜的快樂。
教師:小蜜蜂飛呀飛呀,忙著采花蜜呢!真是一群勤勞的小蜜蜂!
教師在活動中通過故事把“小蜜蜂采花蜜”的情境貫穿整個過程,自然地融入音樂和身體動作的元素,引導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多通道地感受、表現“繞來繞去”的線條。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6
說教學目標:
1.根據詩歌《春天的秘密》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想象表達出春天的景象。
2.繪畫時注意顏色搭配涂色要均勻。
3.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準備:
1.熟悉詩歌《春天的秘密》(知識經驗)
2.材料:彩筆、拉比、大圖畫紙6張
說教學過程:
1.請幼兒將語言課上學的詩歌《春天的秘密》朗誦一下,從中引導幼兒想象春天的景象。
2.提問:
(1)"你們先閉上眼睛想一想詩歌中都說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啟發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是春天的秘密?(小燕子、小草、小動物)
3.討論畫春天的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4.分組討論設計本組繪畫內容進行分工(誰畫什么自己要說出來,最好不與別人重復)商量時小聲點,不要把自己的內容讓別人聽到,要不然就不是秘密了。
5.幼兒分組開始畫,每名幼兒都要參與,一個一個的畫,畫好了的就可以涂色。
6.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將各組內容要保密,每組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特點,以免重復,可以提一些建議。
7.啟發引導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畫成為秘密?
延伸活動:
裝訂好幼兒的作品放到表演區編故事。
評析:
幼兒在以往的繪畫中都是自己畫自己的,這次不同的是分小組創作,集體圍繞一個主題來設計,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更增添了孩子們繪畫的興趣及創作的欲望。如:謝辰她們組:謝辰、紫薇畫畫比較好,謝辰畫了一棵開滿桃花的桃樹,紫薇畫了2只小鳥和3只蝴蝶,張良畫的花,張煒玉畫的太陽,柯慶才畫的大柳樹,底色為粉色,顯得畫面干凈清新,很有特點。每副作品都體現了孩子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大家在一起涂底色,一起選顏色,互相指導,都想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最好的。最后一項怎樣使大家的作品成為秘密,孩子們想了許多的'辦法。如:用布蓋上;放在窗簾后面;反過來擺放等。最后大家一致認可的是劉金鑫的辦法:在上面蓋一層紙,上面寫上"春天的秘密"。經過大家同意后,我將整個作品整理完成,幼兒看了很高興,使孩子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不足:幼兒提出用別的方法來表現春天,沒有實踐。
原因:事先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這學期一直在繪畫上下功夫,只想讓幼兒通過繪畫方式來完成。
措施: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通過各種技能,讓幼兒任意創作,使孩子們感到活動還沒有結束。
教學反思:
春天來了,萬物都有了性的變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樹的葉子綠了,桃花兒紅了,春天還是一個播種的季節,農民伯伯開始播種了。這些都吸引了幼兒的目光。結合當前春天的季節,我開展了本節活動《春天的秘密》。
說教學目標要求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能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續編詩歌,學習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秘密。
說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拍了許多相關的照片,并在網上下載了大量的圖片繪制圖片供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欣賞,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內容。教師將詩歌內容的圖片一課件的形式一張一張展現給幼兒欣賞,讓幼兒更快的理解了詩歌的內容,還為續編詩歌的環節做了鋪墊。通過教師的充分準備,幼兒對春天的景象非常感興趣,所以能大膽地對自己知道知識進行描述。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只是活動的時間把控不夠好,但幼兒在最后的續編環節,表現得非常投入,師生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7
說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漂亮的帽子,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
2、在裝飾帽子的活動中,鞏固對三原色的認識,并鼓勵幼兒大膽的自由涂色,添畫花紋。
說教學準備:
1、活動前搜集有特點的帽子布置成超市。
2、美工活動用的棉簽、宣傳色、油畫棒等若干。
3、小雪花音樂磁帶。
說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
2、幼兒能夠自由大膽的添畫花紋和涂色。
說教學過程:
1、聽音樂《小雪花》進入活動室,“冬天就要到了,我們該怎樣過冬呢?”引導幼兒講述,“可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帽子呢,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帽子店看一下好不好?”
2、帶幼兒參觀帽子店,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帽子,可提出以下問題:這里的帽子都有些什么樣的?你最喜歡哪一頂?為什么?有意識的讓幼兒注意帽子的樣式、顏色及帽子上的圖案,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為下面的裝飾帽子打下基礎。“小朋友,剛才我們都把售貨員的柜臺弄亂了,我們再把它擺整齊好嗎?這次老師要求你們能夠根據帽子的特征來擺,比如根據帽子的顏色或者制作的材料,能做到嗎?”讓幼兒在幫忙擺帽子的過程中,學習關于分類的知識。教師小結:“小朋友,帽子店的帽子真是多種多樣呀,好多帽子上都有好看的花紋,有的上面有各種顏色的直線,象彩虹一樣,有的是有一個很可愛的圖案,還有的`是有好多的點,五顏六色的象是一場彩色的雨,還有的'`上面有好多的小動物或小花,非常漂亮,你知道帽子有些什么用處嗎?”引導幼兒講述。 “夏天的帽子能遮擋陽光,冬天的帽子能保暖,冬天就要到了,我們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戴好帽子,要不會感冒的”
3、提出課題要求,引起幼兒裝飾帽子的興趣。“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好看的帽子,你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帽子了嗎?別著急,我們可以來自己動手做一頂最喜歡的,想不想試一下?”出示已經作好的空白帽子圖片,“老師已經作好了好多,但是好看嗎?為什么?下面請小朋友來幫助我好嗎?”教師簡單示范裝飾用的方法,小朋友可以象這個帽子一樣用各種顏色的直線或曲線進行裝飾,也可以用各種顏色的小雨點,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物圖案,自己想怎樣裝飾,就大膽的去做,裝飾完后你喜歡什么顏色可以用棉簽涂好,一個帽子可以是一種顏色也可以是好幾種顏色。幫幼兒鞏固對三原色的認識。
4、幼兒作業,教師指導,重點鼓勵幼兒大膽添畫,掌握涂色的方法,鞏固對三原色的認識。
5、作業講評:采用幼兒自評和互評的方式,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你的帽子好看嗎?為什么?你覺的誰的帽子也很漂亮?為什么?我們的帽子都很漂亮,想不想戴上讓大家看一下。教師為幼兒拍照留念,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8
設計意圖:
中班孩子年齡小,認知發展水平有限,生活經驗少,操作能力和中大班孩子有很大的差異,往往只對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因此在選材上,我常常選用孩子生活中所熟悉的美術材料,來激發孩子從事創作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就采用了孩子平常看到、用過和吃到過的幾種材料,通過壓印的方法來裝飾圍巾。最后,通過“送圍巾”這一環節,來增進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說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印章印畫的方法來裝飾圍巾。
2、激發幼兒參與創作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說教學準備:
各種用白色絨布自制的圍巾(三角巾、方巾、長方巾)若干,各種顏色的水粉顏料,自制印章若干(稻草印章、蔬菜印章、布團印章、雕刻好花紋的蘿卜山芋印章……)、電腦、音箱、磁帶,抹布等。
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寶寶們,你們看我今天和平時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啊?為什么?
2、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就自己用白絨布,做了一條花圍巾圍在脖子上,這樣既可以讓自己暖和,還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我真喜歡這條漂亮的圍巾。(展示圍巾)寶寶們,你們喜歡我的圍巾嗎?
3、圍巾上這些漂亮的花、五角星、圓球是怎么來的?你們知道嗎?(孩子自由講述。)
4、小結:告訴你們吧,圍巾上的這些美麗的.花紋是我請印章寶寶幫忙打扮的、印出來的。
(給予孩子充分表達、講述的機會,這樣孩子可以通過回憶,并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來再現自己平時美術活動所接觸、使用的材料,或運用的一些作畫方法。)
二、示范講解
1、咦,誰來了?(配班老師扮小熊出場)
師:和小熊打個招呼:“小熊,你好!”
(“小熊”:劉老師,你做的花圍巾真漂亮,我也想要一條。)
好啊,你等等,我馬上做一條送給你。
2、瞧,許多印章寶寶也趕來幫忙打扮,看看來了那些印章寶寶?
(稻草印章、蔬菜印章、布團印章、雕刻好花紋的蘿卜山芋印章……)
3、示范:先取一條白圍巾放在桌上,然后請印章寶寶幫忙。看,稻草寶寶首先等不及啦,它先喝了口水,“撲通一聲”跳到白圍巾上,跳跳跳,跳跳跳,這邊跳跳,那邊跳跳,跳累了,休息一下。
山芋印章寶寶也等不及啦,它先喝了口水,“撲通一聲”跳到白圍巾上,跳跳跳,跳跳跳,這邊跳跳,那邊跳跳,跳累了,休息一下。
……蔬菜印章、布團印章、網袋印章等依次印畫。
4、圍巾做好啦,小熊,送給你吧!
(“小熊”手拿圍巾,開心地說:這花圍巾真漂亮,謝謝你,劉老師!不過……你能不能幫忙在做一些圍巾呢?我有許多好朋友,天氣冷了,它們一定也很冷,我想請你和你的寶寶一起幫忙在做一些,好嗎?)
5、寶寶們,你們愿意幫助小熊嗎?(愿意)
(用“幫忙”小熊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做圍巾,可以激發他們關愛他人的情感,從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孩子均勻地分布印畫圖案。
2、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
(操作過程中,給予孩子自由選擇材料的機會。)
四、講評展示:
1、寶寶們們真能干,打扮出了這么多漂亮的花圍巾。咦,小熊在干什么呢?喲,它正圍上花圍巾在進行時裝表演呢!一起去看看吧!(電視機放《時裝表演》)
2、寶寶們,小熊邀請我們一起去表演呢,來,用圍巾打扮一下自己,和小熊一起來表演吧!(放音樂:時裝表演)
3、把圍巾送給小熊的朋友。
(“時裝表演”這一環節,既可以讓孩子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又可以通過表演來激發他們對創作活動的興趣,有一種成就感。)
說教學反思:
本次美術活動以其獨特的“趣”——材料的多樣性,既滿足了幼兒盡情表現的欲望,又激發了幼兒的創作之趣。孩子在活動中,他們運用這些平常生活中常見的稻草、山芋、蔬菜、布團、網袋等,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形狀、色彩等)塑造具體客觀的形象——“圍巾”,來感受用美術與別人交流的喜悅,并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從而,使他們感到參與趣味美術創作完全是一種游戲,一種能獲得快樂的活動。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1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灑、粘的方式表現出花朵的基本形態。
2、幼兒嘗試用不同顏色的毛線描繪花朵。
3、充分體驗制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簡筆畫花朵的白紙人手一張、彩色毛線若干、固體膠水。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
小蜜蜂來采花蜜了,可是我們的花兒還沒有長出漂亮的顏色和好吃的花蜜,怎么辦呢?引導幼兒猜測今天作畫的工具是毛線,并讓幼兒說說毛線在生活中的用處,從而體現毛線作畫的特殊性和趣味性,引起幼兒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毛線作畫的方法,教師講解示范。
(1)請幼兒觀察紙上的三朵花兒,注意花兒的基本形態。有的花兒花瓣是尖的,有的是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2)教師示范先用固體膠水涂在花瓣上,并著重講解涂膠水時的要求:不能亂涂,要涂在花瓣里面,在涂花瓣尖尖的部位時可以把膠水側過來涂。
(3)涂完膠水后,小心地捏一點黃色毛線,灑在花心部位,輕輕地壓一壓讓毛線更服帖,并展示給幼兒看,告訴幼兒這是花朵的花蕊。再捏一小把紅色毛線灑在花瓣上,輕輕壓一壓,讓毛線更服帖,直至毛線粘滿整個花瓣。
(4)粘完花瓣后,引導幼兒觀察花莖和葉子,并示范用固體膠水涂在花莖和葉子上,講解涂膠水的`要求:花莖比較細,葉子尖尖的,涂的.時候可以把膠水側過來涂。
(5)捏一點綠色的毛線小心地灑在花莖和葉子上,并輕輕壓一壓,讓毛線更服帖。
(6)請幼兒觀察制作完成后的花兒。
3、教師講解幼兒操作時要求。
(1)涂膠水時要小心仔細,每人都有一支膠水,不要搶別人的。
(2)每張桌子上都有好多顏色不同的毛線,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黏貼,抓毛線的時候要輕輕地不要爭搶。
(3)將三朵花兒都黏貼完成后,幼兒可以將下面的草坪也黏貼上。
4、幼兒操作。
(1)幼兒用膠水涂抹在花瓣上,選取自己喜歡的顏色毛線灑在花瓣上,并輕輕壓一壓。
(2)教師來回巡視指導,提示幼兒如何正確涂膠水、撒毛線,如何讓毛線更服帖。
5、評價、分享、交流。
(1)請完成作品的幼兒將作品展示給其他幼兒欣賞,并說說自己的制作方法和心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并進行評價交流。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0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引導幼兒根據烏龜的特征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小烏龜開店。
3、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征大膽想象,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二、活動準備:
電腦多媒體課件;操作圖片、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逛動物街
1、導入:動物街上開了許多商店,有一只小烏龜它也想開一家店(點擊課件)可是開什么店好呢?小烏龜拿不定主意了,還是讓我們和小烏龜一起去逛逛街,看看別人都開了些什么店吧?(點擊課件)
2、這是誰呀?(點擊課件)大象開的是什么店?你們說大象開花店好不好?為什么呢?為什么它開花店好呢?猜猜大象怎么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大象是怎么說的?
3、河馬吹的氣球可真大呀,它開的是什么店呢?(點擊課件)你覺得河馬開氣球店好不好?為什么?聽聽河馬是怎么想的。
4、袋鼠媽媽開的是什么店呢?(點擊課件)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能把面包賣給別人,很方便,你們說袋鼠媽媽聰不聰明阿?
(二)幫小烏龜開店
1、我們和小烏龜一起逛了三家店了,小烏龜說話了,我們來聽聽小烏龜說了什么?(點擊課件)
聽了小烏龜的話,你覺得它心里怎么樣?小烏龜很難過,你看他都流眼淚了,怎么辦,我們趕快來安慰安慰它,好不好?嗯,老師相信小烏龜聽了你們的話阿,一定會開心起來的。可是小烏龜沒有長鼻子、沒有大嘴巴、沒有大口袋,難道它真的`一點用都沒有了嗎?它的什么地方長得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它可以開什么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烏龜最后到底開了什么店?看看它想得和我們是不是一樣。
2、你看明白了嗎?小烏龜開了個什么店?(點擊課件)小烏龜自己對開燒餅店有什么想法?
小烏龜的店開好了,它現在開不開心了啊?他利用了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背殼開了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跟別人不一樣,都有自己的`長處。
(三)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個故事好聽嗎?小烏龜開店的事真有趣,讓我們一起再聽一遍吧。
(四)、找“老板”(活動延伸)
1、哇!小烏龜的燒餅店終于開張了,來了很多的好朋友,它的朋友看到它開了店,它們也想開店,可不知道開什么店?想請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它們出出主意呢?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點擊課件)幼兒回答。
2、街上的商店越來越多了,我們一起去逛一逛吧!(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1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紅黃藍綠”這個主題的一個部分。幼兒通過前兩周的活動,感知了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紅彤彤的太陽、黃橙橙的梨子、蔚藍的天空等等。在秋景迷人的季節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的變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秋天的顏色》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詩。它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變化,以及顏色的絢麗多彩。重復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于記憶和理解。同時,通過仿編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說教材:
(一)活動目標: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能觀察到秋天的各種變化,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能基本講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變化。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2、按照散文詩中的內容仿編句子。
(二)重點和難點:
到了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了,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學習按散文詩的內容仿編句子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另外,我們班的幼兒大部分對文字符號有一定的認識,在繪畫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因此將圖文結合記錄仿編的句子也將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
本次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講解演示法、記錄法等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幼兒所熟悉的且優美的散文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再用談話的方式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最后讓幼兒大膽地將仿編的內容記錄下來,展示給同伴,讓他們相互交流,使每個人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四、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對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他們學習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幼兒有談話的內容,想說的愿望,教師再及時地將他們仿編的內容記錄下來,幼兒會有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因此,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來進行仿編,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
五、說活動準備:
活動的準備主要分兩個部分:
1、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觀察秋天,尋找秋天的顏色并做記錄,便于教師了解幼兒的知識儲備,做好課前的準備。
2、每人2張句型卡、油畫棒,是供幼兒記錄所用的。
六、說教學程序:
1、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內容。
幼兒在課前與父母一起觀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開始時,教師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十分重要。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所看所聽的表達出來,然后再請他們欣賞散文,將他們的以往經驗在頭腦中進行整理,使他們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
2、欣賞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第二遍欣賞時,教師結合掛圖,讓幼兒將頭腦中零散的畫面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更便于幼兒的學習和理解。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在有了前面各項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大膽地討論,他們就能很快清楚地說出秋天小草為什么是黃色的,楓葉為什么是紅色的等等,進而來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請幼兒跟著朗誦散文詩,能更好地加深幼兒的記憶。
3、仿編散文詩。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幼兒學習了散文后,對散文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再用句型卡的方式,圖文結合,引導幼兒先學習句型,讓幼兒能完整地學說“我問xx。告訴我說:‘秋天是xx’”為幼兒用散文的方式進行仿編做一定的鋪墊,然后再讓幼兒將空白處加入自己對秋天的認識,更容易讓初學的幼兒學會仿編。這樣他們就會樹立自信心,以此來激發每個孩子嘗試仿編的愿望。
然而在一節活動中難以讓每位幼兒來展現自己的想法,綱要中提出:“為幼兒創設展現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及滿足他們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請幼兒在自己的卡片上進行仿編記錄,然后提供一面墻將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課后可以讓他們能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并從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有益的經驗,讓每一位幼兒得到提高。
教學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顏色也愈加美麗了。詩歌中的菊花、楓葉、松樹孩子們都已經認識并熟悉了,這些顏色雖然是單一的,但是綜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麗的顏色,通過讓每個孩子都說說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顏色,孩子自然就會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看來孩子的體驗感受比什么都來得真實。活動中第二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孩子們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讓他們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語言美。這一環節的順利開展教師采用了多種方式。如圖文并茂的電腦課件的使用;教師與幼兒的提問互動中回憶、思考,從而達到對散文詩的識記;師生合作朗誦詩歌;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詩歌等等,都為這一環節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在于引導幼兒積極創編,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讓每個孩子將原有經驗與散文詩相結合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最后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小朋友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于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里,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強我就讓孩子自己仿編詩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圖片,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一句句詩歌創編的有模有樣。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兒都會從常見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來詮釋秋天的色彩,但幼兒對一些平常不關注的事物不會引發他們的思考,因此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引起孩子們創編的興趣,這些活動前的思考讓我得教學更加嚴謹、細致。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2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里,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腌著吃,總之,我們的生活里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了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
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
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并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
A、空間準備:操作臺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布成3張長桌。
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卜、胡蘿卜、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
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
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為后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制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里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說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并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制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采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動當中,我們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著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根據老師的演示,制作“蔬菜彩虹”。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通過自主操作、觀察同伴或是同伴協作嘗試著自己制作。當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他們通過不斷的嘗試,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此次活動的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勞作——品嘗交流——活動延伸
(一)激發興趣(品嘗美味的蔬菜彩虹)
活動的一開始,老師就拿出事先做好的“蔬菜彩虹”,請幼兒品嘗,讓他們猜猜看老師是拿什么蔬菜做的?引發幼兒觀察“蔬菜彩虹”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觀察蔬菜彩虹)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第二個環節我就安排幼兒自由的觀察。我們為每組的幼兒準備了用大玻璃瓶裝好的蔬菜彩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松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說說各自看到的。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得到
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為了能夠加工整理,再幼兒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整理幼兒獲取的知識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預設幼兒將得到以下的知識經驗:在玻璃瓶當中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老師根據蔬菜的不同顏色的把他們分層的放在玻璃瓶當中,看上去就像七彩的彩虹很漂亮!里面還放了酒和醋、還有一些黑黑的東西(一些八角、花椒等)。
(三)自主操作(制作蔬菜彩虹)
具體說,我們的這次
活動主要是勞作活動。幼兒在通過大家的自由探索和老師示范當中,已經產生了對活動的好奇和興趣,于是我們就乘熱打鐵,安排幼兒自由操作,制作“蔬菜彩虹”。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間的交流,來嘗試制作。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的要求是要孩子把切成丁的蔬菜,根據蔬菜顏色分層次的放進玻璃瓶子當中。因此,只要是幼兒看見自己制作的“蔬菜彩虹”和老師做的一樣漂亮,他們就能夠很高興,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四)品嘗交流
剛剛制作好的“蔬菜彩虹”是不能馬上食用的,所以我們在上課的前兩天預先制作好一些好吃的“蔬菜彩虹”,讓剛剛自己做好了“蔬菜彩虹”的孩子們品嘗!這樣不僅增添了孩子的喜悅之情,更是增添了孩子對自己制作的期待之情。他們將會帶著“我的‘蔬菜彩虹’也能向老師做的一樣好吃嗎”的疑問,繼續保持著對其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并不能告一個段落。接下來還有孩子對自己制作成果的期待,他們希望自己的“蔬菜彩虹”能夠很美味,能夠讓大家都喜歡。接著,我們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制作帶回家里,請爸爸媽媽品嘗,到時候,孩子不僅僅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贊許!我們也可以請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蔬菜彩虹”,讓孩子從中體會另一種樂趣!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3
一、說活動教材
《小兔子開鋪子》是幼兒中班一首具有較多量詞、非常富有童趣的傳統兒歌,以兔子、猴子這些可愛的形象,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等有趣的物品,通過買東西的形式,組成了一首富有動感的、具有濃濃生活情趣的兒歌。活動過程通過“小兔子開鋪子”這一情節,將一、二、三、四、五等數詞與一些約定俗成的量詞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兒歌整體節奏明快、韻律優美,語言瑯瑯上口,非常適合誦讀。《小兔子開鋪子》這節活動課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能讓幼兒通過開鋪子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幼兒在開鋪子的游戲活動中感受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兩個目標:
1、嘗試根據圖夾文的提示,學習和記憶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格律和押韻。
2、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并在游戲中學習接觸新的量詞。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兔子、猴子頭飾
2、小兔子、小猴子手偶、數字卡片
3、為仿編兒歌準備的相應物品圖片、購物清單等。
四、說活動重難點重點:
能有節律地進行誦讀兒歌。
難點: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感知數量詞的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我班幼兒學習情況,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我提供大量的有關仿編內容的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學習仿編兒歌及感知量詞。
2、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聽聽、看看、講講、讀讀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學習、朗誦、創編兒歌。
六、說教學過程
結合幼兒學習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看圖片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兔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二)、看看講講: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出示小兔子鋪子圖片直接切入主題,“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
(三)、認認數數:小兔子鋪子里都有什么東西?每樣東西有多少?
帶領幼兒逐一認識鋪子的東西,并在認識了小兔子鋪子里賣的東西后,和幼兒一起數一數:每樣東西有多少?如:一張小桌、兩把小椅子、三雙小襪子、四個小瓶子、五頂小帽子,目的是學說量詞,初步感知量詞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量詞的準確運用是個難點。
(四)、看看說說:誰來買東西了?買走了什么?引出小猴子購物單,根據清單內容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誦讀兒歌。
首先,我會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一邊朗誦一邊看著清單表演示范,讓幼兒對于整首兒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為接下來的自由表演做鋪墊。接著,我通過:“你記住小猴子要買什么了嗎?”這一問題,勾起幼兒表演興趣。在讀的過程中讀到數詞、量詞時我會特別注意聲音可以大一點,繼而引起幼兒的注意。
七、活動延伸
為小兔子進貨通過課件、圖片,指導幼兒游戲,出示一些兒歌中沒有的`物品,引導幼兒用“我要買××的句式”并能正確使用量詞來參加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操作要求。
教學反思:
兒歌《小兔子開鋪子》,是一首非常有趣,而且帶有押韻的兒歌。用簡潔明了的兒歌句式,講述了小兔子開鋪子的故事。故事情節分兩段,分別介紹小兔子鋪子的商品和小動物們買商品的情節。兩段兒歌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兒歌內容緊密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量詞的使用融合了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開鋪子的游戲幫助幼兒積累了角色游戲的經驗,使幼兒在生活得到提高和發展。真正實現了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由于兒歌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子”,所以讀上去很上口,孩子越念越有勁,越念越開心。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很多小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4
一、說教材
散文《落葉》它選自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二、說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后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第三個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并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為了展示給幼兒,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物質準備:
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
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
3、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磁帶。
知識準備: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節特征。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 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 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并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夏天又怎么樣了?秋天又怎么樣?小樹葉落不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將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學習此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1、 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
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 游戲法:活動中還要求
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采用游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游戲中加深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1、幼兒交流導入活動
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以經驗春夏秋冬的樹葉及特征。
2、完整欣賞散文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中落下來時先飄到哪?后飄到哪?像什么?它們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么?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 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
4、集體朗誦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么關心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6、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5
設計意圖:
今天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于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并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于是,我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甜蜜的家》。
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和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也就更難懂得如何去愛家了。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后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
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 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么了?它為什么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么說的?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大象又是怎么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么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后,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里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后,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后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6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
《打小麥》選自幼兒智慧活動課程中班下冊,是《萬千植物》主題活動中的語言游戲活動。小麥是幼兒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熟悉是因為幼兒喜歡吃的面包、餅干等,都是用小麥做的。陌生是幼兒不知道小麥的特征及用途。因此,通過《打小麥》這一語言游戲,為幼兒提供了愉悅、自主的學習空間,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觀察、傾聽、了解幼兒的機會,對于教師在活動中的合理定位,敏感地察覺幼兒的需要,及時以適宜的方式做出應答,促使幼兒在“互動”的關系中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地將語言活動與游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兒歌,在兒歌中玩游戲,感受合作及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4—5歲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欲望,結合新《綱要》中語言活動的目標,從而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熟悉兒歌內容,練習發準“辟”“啪”“轱”“轆”的字音。
2、能根據兒歌做游戲,嘗試運用動詞或量詞仿編兒歌。
3、感受合作及成功帶來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1.根據活動目標,我把幼兒熟悉兒歌內容,能根據兒歌做游戲設為重點。
2.根據4—5歲幼兒的年齡特點,把能根據兒歌做游戲設為活動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落實活動目標,使本次活動具有綜合性、趣味性、形象性,我做了如下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物質準備:課件、準備兩名幼兒進行表演。
二、說教法
新《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根據4—5歲幼兒的實際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討論交流法、游戲法。
(一)表演法:通過直接觀看幼兒表演“打小麥”,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直接進入主題。
(二)討論交流法:通過討論交流“打小麥”語言游戲的內容和玩法,明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并給孩子創造了寬松的講話空間,利于孩子思維的發展。
(三)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打小麥”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幼兒主要運用了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合作法。
(一)觀察法: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觀看“打小麥”語言游戲,直接獲得印象。
(二)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打小麥”的內容及玩法,給幼兒創造了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三)游戲練習法:幼兒在玩“打小麥”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說話,充分體現《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合作法:幼兒通過兩兩合作玩游戲,既熟悉了兒歌,也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說活動過程
(一)觀看表演,激發幼兒興趣,直接進入主題。
此環節我事先準備了兩名幼兒進行表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觀看的.幼兒討論交流兒歌內容和玩法,為幼兒創造了想說、敢說的語言環境,打破了以往以各種形式進行的導入,直接奔向主題,為活動的開展明確了方向。
(二)借助課件學習兒歌。
首先,幼兒認真傾聽教師念兒歌,為幼兒學好兒歌做準備,聽后知道兒歌的名字,對于語言教學來說,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環節。緊接著幼兒跟隨教師逐句學念兒歌,在學念過程中我注意幼兒的發音,使其發準“辟”“啪”“轱”“轆”的字音,突破活動難點。(此環節是活動的重點,為下一環節的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玩游戲,加深對兒歌的記憶。
1、明白游戲規則。我利用談話法的方式與幼兒建立起規則意識,讓幼兒在自我的規則中游戲,為幼兒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2、觀看教師和一名幼兒玩游戲,了解游戲的整個過程。此環節幼兒通過看、聽、做去感受語言游戲獨特的魅力,我創設游戲的情景,用游戲的語言,讓幼兒在趣味性和游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語言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并可根據情況交換伙伴再進行游戲。
在完整表演的過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師都給幼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還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注意提醒幼兒結交玩伴的空間變化,為幼兒提供自由的活動機會,培養了幼兒共享空間的能力,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四)嘗試仿編兒歌,做相應動作進行游戲。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結束部分,幼兒通過大膽嘗試運用動詞或量詞仿編兒歌,又一次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為整個活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說活動反思
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和成功,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 27
一、說教材
《泡泡找來的朋友》是中班“長大的我”里面的一個活動,故事里的大白鵝從沒有朋友的不快樂到交上朋友的開心,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激發了孩子們與人主動交往,主動交流,從中感受到有朋友的快樂和歡笑。
二、說活動目標和重難點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受找朋友的快樂。
2、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交朋友的愿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如何去找朋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中班幼兒比較單純,不會察言觀色,不太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心情。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圖片《泡泡找來的朋友》、動物頭飾、幼兒用書。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直觀法是因為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直觀的畫面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2、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游戲法作為主要的學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注意力稍顯弱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說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故事內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朋友。
教師模仿大白鵝,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幼兒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請幼兒聽故事錄音。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討論:
“大白鵝沒有朋友時,它是怎樣的?”
“是誰幫助它找到朋友的?”
幼兒圍繞故事畫面內容進行討論:
“小姑娘是用什么辦法找到朋友的?”
“小姑娘為什么要找這么多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大白鵝感覺怎樣?”
3、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連貫地、有感情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練習角色對話。
請幼兒交流: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什么方法找到朋友?”
4、閱讀活動:
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泡泡找來的朋友》。
5、表演游戲:
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08-10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08-10
精選幼兒園教師說課稿12-13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05-17
幼兒園大班教師面試說課稿05-22
幼兒園教師語言說課稿11-22
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20篇)07-10
幼兒園教師的說課稿(精選16篇)06-08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熱門】12-08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薦】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