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征。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范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的士制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征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制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于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范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制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后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制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2
題目:《1和許多》說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數學活動《1和許多》。下面我將從幼兒、教材、教法學法、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及評價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幼兒。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3歲剛剛入園的孩子,我將這個年齡段孩子閱讀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是孩子特別喜歡按照順序背數字,甚至可以背到10,這種行為表明這些孩子對這些數字特別感興趣。
二是孩子還沒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當孩子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來表示三,有一次我換成了另外三個指頭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初步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二、說教材。
我準備的資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兒智慧活動課程”小班上冊數學領域上的“1”和“許多”。 認識“1”和“許多”是認識量的基礎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關系的基礎,單個的數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許多”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這種抽象的概念,但是通過和“1”的對比后卻能夠很容易感知這兩個量以及“許多”這個大集合是由一個一個元素組合而成的。
三、說教法。
活動過程中,我要運用提問法,圖片展示法。
四、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
五、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
(一)情感目標: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能力目標:能區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三)知識目標:知道 許多是由一個一個1組成的。 三個目標相輔相成,又循序漸進。
六、說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要做以下準備工作。
(一)經驗準備:能聽懂老師的指令。
(二)物質準備:
1、若干蘋果圖片是為了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具體操作而準備的材料。
2、讓孩子們觀察圖片,圖片上是有很多的蘋果,是為了
在第四個環節中幫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課件是為了在第三個環節中幫助孩子通過三組圖片的對比感知“1”的量和“許多”的量的區別。
七、說話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上共有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幫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個蘋果的含義。 第二個環節是引導通過觀察PPT,感知“1”和“許多”的差異,并能夠區別“1”和“許多”。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感覺“1”的量和“許多”量之間的區別。 第四個環節是通過孩子們的觀察,一個一個的數一數,感知“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八、說活動延伸.
本次活動將在生活中尋找“1”和“許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為了活動的延伸有三個作用,第一是可以鞏固對這兩個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幫助孩子建立數學的知識是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到的意識和觀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熊媽媽,幾點了》。它是大班數學認識單雙數第二課時的活動。
一、 說教材
l、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于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后,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岡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o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游戲中的一些問題。為了在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游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 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采用了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游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卜,把本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
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游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采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白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哎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 “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人班幼兒處于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游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游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游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采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一)幼兒通過聽數做反應,復習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我以可愛、笨拙的熊媽媽形象吸引幼兒游戲的興趣,邊和他們玩“熊媽媽,幾點了”的游戲,邊進入教室:當熊媽媽說到“天黑了”的時候,幼兒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戲氛圍給整個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把游戲引入課題,提出新的
游戲規則:當熊媽媽說單數時它會回頭,這時幼兒站好不動;當說到雙數時,熊媽媽不回頭,幼兒可以自由活動。新游戲開始,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戲規則。游戲后請個別幼兒操作數仁和實物忙宋證明]0以內的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幼兒通過觀察
t;)用肢體動作表現10以內的單、雙數。
皮亞杰在認知學說中提山:“幼兒在游戲中擴大認識,形成概念,思維變得靈活,能用實物、動作和語言米表現周圍世界。”所以在這一環;YJ中游戲由淺入深:
當幼兒問幾點時,熊媽媽不回答,只出示數p讓大家判斷:看到單數,就獨白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相抱。這個游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游戲的難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濃厚了,好奇、好動是幼兒的特點,這一環節的游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白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三)幼兒通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o(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并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于是,老師出示l—10的數p,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操作數k:-(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山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2)教師再次把數F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山最小的單數;最人的單數:最小的雙數;比2大的雙數; 2的大隔壁鄰居;翻出6的
小隔壁鄰居: 從1——10還有哪些數字沒有翻出來,它是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呢?呀? (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幼兒在音樂游戲中鞏固單、雙數。
l、音樂游戲《倫敦橋》的歡快氣氛可以使本次數學活動達到新的高潮。請來到的所有單數寶寶到前面站好,請最大的單數和最小的單數寶寶搭橋,游戲開始,捉到一個數字寶寶就要請它的人、小隔壁鄰居來救它,游戲繼續進行。請今天來到的所有雙數寶寶到前面站奸,游戲玩法如I所示。
結束環節:熊媽媽和大家玩了這么多游戲,它要帶著數字寶寶們(全體幼兒)去數學王國認識更多的朋友……本次數學活動以游戲形式開始,在游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同中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游戲使邏輯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起來,讓孩于們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4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并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并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說活動特色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布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杰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征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并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復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系變化的復雜性,并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后,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通過讓孩子看動作做的門簾和幻燈,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物體進行按一種特征進行排序,教會幼兒分析特征并掌握其中的規律。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探索發現,使幼兒能正確區別,理解排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游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
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
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彩色立體房子、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料筐6個、幼兒操作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游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1、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么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復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并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通過“變魔術”這一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路”的游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于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游戲,小班的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A、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B、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幼兒有主動性和競爭意識。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玩骰子"這個數學活動時,我考慮到教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數學,單一的合成、分解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教學概念,而實際,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地參與,了解活動過程,孩子們在先前已學習了10以內的組成,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在"玩骰子"時,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玩耍過程中發現數的合成的樂趣。
因為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各類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競爭意識強,好爭不怕輸得精神時時激勵著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對書的概念薄弱,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讓我好感動。他們互相交流、互相配合,這次我們大班提倡了學習合作化精神,使我們班合作氛圍日日俱增。如:戶外跳長繩(孩子們排隊有序,不推不擠。)、玩貼大餅游戲(互相協作,3~4人共同努力,獲得快樂。)、鉆圈游戲(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現在孩子們口說出了:大班真好,玩的東西真多、幼兒園真好,朋友真多,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叫著跑著,仿佛我們老師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家長們也共同參與,我們大(一)班就象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中班時期初步學習珠心算,大班上學期學習了數的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之和的運算,但個別幼兒還存在運算速度慢,容易錯的壞毛病,而且幼兒對大數字的運算也不成熟,有時也很難轉化過來,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好的運算方式與平時課間玩耍相結合,使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孩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玩玩,非常感興趣,還會合作著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后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玩棋學運算的樂趣。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并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游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系。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目標分析:
1、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運用兩個數字進行組合運算。
2、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3、發展目標:能分析問題,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習兩數間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學會謙讓,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嘗試發現,綜合了解規律對比,帶問題自由組合,動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戲活動。
六、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看、想想、練練、玩玩,一玩為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按照心理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v,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課通過各類棋子進行操作,來感知加法運算;然后通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最后通過練習,讓學有余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大班數學活動《玩骰子》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并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游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系。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大骰子兩個、五角星若干、各類游戲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東西?(小骰子)你在哪見過?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有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么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和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范寫出合成式,并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請一個小朋友來像老師一樣擲骰子,二位小朋友上來書寫合成式,大家檢查他寫的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勵一顆五角星。
5、自由組合,分四組合作擲骰子和記錄合成式,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交是把它貼在黑板上讓全體孩子們檢查書寫是否正確。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勵。
三、玩棋子。
1、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骰子來算數,本領真大,每組還獲得了五角星,為小組爭光,現在我們大家是使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來玩棋子好嗎?
2、想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優點嗎?(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時下課時可以多走幾次棋、學會了算數)。
3、說說游戲規則:按先后順序走,合起來是數字6了就可以多拋一次多玩一次,誰先到終點誰就是贏家,還可以獲得一顆星--
4、幼兒游戲,合作互相參與,教師給于一定的指導。
5、結束。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感知4以內的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觀察、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思維拓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至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出4以內的數量。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掛圖,花朵,小鳥,小兔,禮品盒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述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引發幼兒愛聽的,愛看的目的。
2、指導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么,它們分別有幾只,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運用游戲,加深對數量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游戲活動,從而進一步讓幼兒鞏固幼兒對4以內數的感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8
一、認識常見的鞋子
我由謎語導入,謎語既可以形象地表述出鞋子的一些特征,又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當幼兒動腦猜出謎底時又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以耳語的形式又拉進了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一舉多得。由謎底自然地過渡到“鞋子”,這時候,我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鞋子商店,讓孩子們倘佯于鞋子的海洋之中。
幼兒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起始就是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這些鞋子,調動以往的生活經驗來說一說這些鞋子,并幫助他們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豐富他們對于鞋子的認識。認識了這些鞋子后,我用“鞋子是用來干什么的?”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二、鞋子的用途
在這一部分中,我又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子試穿,這一環節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在認識了那么多的鞋子以后孩子首要的興趣就是穿一穿這些鞋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還很喜歡穿大人的鞋,這一環節就充分滿足幼兒的這一心理,讓他們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子來穿一穿,鼓勵支持他們去探索,大膽地表述自己穿各種各樣的鞋的感受,甚至帶著孩子穿著這些鞋子來跳一段有關于鞋子的舞蹈。
這一環節由孩子們自己的活動經驗得出“漂亮的鞋子不一定舒服,合適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順其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并讓幼兒說說你穿這雙鞋準備去干什么,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并了解不同的鞋子適合不同的場合及情景!
三、幫鞋子分類
在這一部分中我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達成“幫鞋子分類,養成收拾整理的習慣”這一目標。在家中,我們的孩子往往是“小太陽”,“六大行星繞著轉”,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這并不有利于幼兒的發展,為此,我請幼兒動手動腦去整理這些鞋子,知道原來我也有那樣的本領,以此來幫助幼兒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這一環節我也設置了讓幼兒去請客人老師幫忙檢查,利用了環境中的人的資源,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分類過程中我充分給予幼兒自主權,請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類,提高他們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理過后共同參觀,說說自己分類的理由,既體驗了成功感,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以此為出發點,呼吁孩子來作爸爸媽媽的小幫手,擴展幼兒的活動范圍,進一步形成習慣。
在整個活動中,我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充分尊重幼兒,不僅給幼兒一個豐富的物質環境也給了幼兒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做到動靜結合,做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并進行學科的整合,努力促使幼兒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
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并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布置新家為切入點,準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并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借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于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范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征進行排序的士制作過程。
4、說亮點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布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杰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征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并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復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系變化的復雜性,并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后,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0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分類》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分類是根據物品的同和異,把物品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歸并在一起。對小班幼兒來說分類包含兩個層次。
一個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分類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節課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樣的禮物的基礎上再把禮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三大類。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的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他們會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設計時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循序漸進,再讓幼兒進行分類活動。通過生動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目標定位:
1、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擺放在一起。
2、練習將物品分類,并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
3、讓幼兒通過游戲體驗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擺放在一起。這個重點是新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讓幼兒明白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難點:學會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這個作為難點的理由是上個環節只是學會分相同的物品,現在要學會分類,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進行分類,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活動目標更好的服務,所以我準備了食物,PPT,玩具,書本,儲物箱,小動物頭飾。
二、說教法:
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最枯燥無味的學科,那么怎么才能讓幼兒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呢?只有運用游戲才能讓幼兒保持興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我在開始的時候運用游戲來導入課題,先吸引住幼兒,又在結束的部分運用游戲,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觀察法:運用PPT讓幼兒能直觀的了解畫面,并通過畫面上的物品越來越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應該擺放在一塊。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禮物自己動手操作,把同類的物品放到一個儲物箱中。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讓幼兒自己送小白兔禮物,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分類時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體現了自我判斷能力。
游戲法: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的玩,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幼兒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四、說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分了三大環節,即感知——認知——分類
剛開始設計了情景,在森林王國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賽中獲獎了,大家去祝賀它。讓幼兒扮演成小動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賀的禮物統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類。導入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觀看PPT,讓幼兒觀察都有什么禮物,禮物擺放的太亂了,引導幼兒一起整理,先把一種物品拿出來,擺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種物品,擺放在一起。讓幼兒認識并知道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第三個環節是分類,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環節的升華,加深。我運用的是游戲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把帶來的禮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放到有圖標的儲物箱進行分類。能吃的就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這就需要幼兒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讓幼兒在游戲中反復體驗,反復感受,已突破難點。
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抬著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讓幼兒在游戲中歡樂愉快的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活動區,投放玩具卡《我會分類》請幼兒操作,并把各個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1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幼兒"復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置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2、愿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白板;學具:四種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
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四個步驟來完成。
首先是情境導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興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開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其次是復習環節水果游戲。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數字。1、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游戲,每個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個數字,你們想知道是數字幾嗎?A、梨子娃娃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B、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C、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D、蘋果娃娃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是幾呢?5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娃娃和菠蘿娃娃誰是9誰是10呢?"櫻桃娃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娃娃大,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3、猜猜少了哪個數?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這個環節先出示少一個水果,問少了什么?再還原驗證。教師點擊空白處,少了兩個水果,再還原驗證。教師點擊空白處,少了三個,再還原驗證。最后全沒了,讓幼兒憑記憶回憶出有哪些水果,分別是什么數字?>主要是讓幼兒了解數差關系,然后鞏回憶。
第二步是給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愿意來排隊。這個時候完全是按幼兒的意愿來排隊,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
2、幼兒上來為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么你們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會按照什么來排隊呢?<讓幼兒驚奇的發現,原來不光數字排隊,水果也在排隊呢>。
接著是拼貼水果,其實就是幼兒操作練習數點匹配。
第一步是教師講解作業。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還不是很多,要不我們給他準備一些,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他應該找數字幾做朋友?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會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兒動手拼水果。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第三步是教師評價作業。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最后是品嘗水果。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小朋友真能干,幫小熊準備了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謝謝你們幫了一個大忙,想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覺得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中班幼兒注意力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針對這些特點,我采用游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猜猜我是誰》這節課通過猜想游戲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猜想的過程中鞏固復習10以內的數。請水果娃娃來做客的導入活動,一開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數字的游戲,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猜數先從簡單的數字開始,由易到難,多變的提問方式,讓幼兒分別猜出這10個數字,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緊接著馬上讓幼兒猜猜少了哪個水果,又是一輪"猜"的開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積極性相當高,通過教具的操作,讓孩子們給水果娃娃身后的數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這些絲絲相扣的環節,讓幼兒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活動的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通過他們自己的"猜"、"動"、"學",自然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在幼兒"猜"得差不多的時候,我讓他們品嘗水果,這里做到動靜交替,讓幼兒感覺不到疲勞,也自然的過渡到結束部分。這個活動總的來說孩子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興趣都很濃厚,也達到了課前制定目標。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收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認識梯形是中班的教學內容。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二、說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本課重點:了解梯形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三、說教具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進行了如下準備:
1、課件;
2、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
3、幼兒學具:每個幼兒座位底下放一個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
4、幼兒每人一盒水彩筆;
5、在活動室墻上張貼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片。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幼兒認知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引導幼兒觀察幻燈片,感知梯形的特征,從而區分出梯形與正方形及長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動手操作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的信號,當幼兒注意變為幼兒直接操作的對象時,就使大腦皮層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幼兒高度的學習興趣。
3、游戲法: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為一課時。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一)在復習圖形的基礎上滲透新知識。
1、看幻燈片,復習學過的圖形,滲透新知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它是誰?(小青蛙)小青蛙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圖形寶寶,它想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屏幕上依次出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找幼兒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征,最后再出現梯形,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圖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從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這個圖形的渴望。
2、出示一個梯形,提問幼兒: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3、師小結:這個像滑梯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師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臥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過操作活動,鞏固新知識
每個幼兒的座位底下都有一個小信封,里面裝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讓幼兒找出梯形,并且為梯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游戲活動:“找梯形寶寶”
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六、活動評價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們二幼教研團隊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活動的一些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里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復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通過欣賞輕松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說說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并愉快地扮演和游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游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游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游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著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里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松明了。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里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么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通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于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通過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著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通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平臺,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游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持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里?""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后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游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于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游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后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于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后,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通過游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10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游戲中的一些問題。
為了在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游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采用了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游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游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采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大班幼兒處于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游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游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游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采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幼兒
我設計的小班數學活動《餅干商店》,是依據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智力發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和配合。
二、說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并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利用游戲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通過操作法、游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三、說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四、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的準備材料中,我多選擇用過的餅干盒、奶盒、冰棍桿廢舊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兒使用的小筐、圖形片等符合衛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選擇上,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選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逐步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過渡。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以開餅干店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圖形片,請幼兒說說有些什么樣的餅干,而不是請幼兒說說有什么形狀的餅干。這樣,可讓幼兒從餅干的形狀或顏色兩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著,引導幼兒從這兩方面觀察圖形標記。
(二)基本部分
以“分餅干”、“買餅干”、“送餅干”這一系列游戲情節串連教學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考慮到小班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從圖形與標記匹配,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以減低幼兒的學習難度。同時,通過指認的形式,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在區別三種圖形時,依照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逐步引導幼兒的思維向多維性發展。
在“分餅干”時,要求幼兒按圖形的顏色或形狀匹配,然后在“分餅干”的活動中,讓幼兒講一講買了什么餅干,有的幼兒說買了紅餅干,有的幼兒則根據所買餅干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作出了小結,并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表述,在送餅干的活動中,在肯定幼兒按標記的形狀或顏色匹配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同時,從顏色、形狀兩維角度去選擇,發展了幼兒的思維。針對買餅干的要求,作四個層次的安排,讓每個幼兒分別按不同的要求參與活動。從而使每個幼兒有所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結束部分
活動最后的“設計餅干”這一游戲的目的是為區域活動中的練習作示范。我為幼兒準備了四組材料:多色的繩、多色的冰棍桿、彩筆和紙、各種幾何圖形和固體膠,讓幼兒在拼拼、畫畫,尋找中掌握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自學的區域活動結合起來,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別練習的機會。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數學的說課稿01-21
數學幼兒園中班說課稿03-05
幼兒園數學的說課稿范文09-15
幼兒園數學活動說課稿11-14
幼兒園數學《排序》說課稿10-25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06-10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06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11-11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數學活動06-12